黄金单身汉 芒果tv:记住回家的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09:13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有删改)

(1)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2)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

(4)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

 

(二)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4)题。

  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美国、香港,哪一块地方是您最心爱的?

  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我写了好多乡愁的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城万里长”。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有去过松花江,可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我有一篇散文,结尾两句我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

  杨:为荣?

  余:没有。

  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活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像的比较安定的生活。但您为什么却说“我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

  余: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职业和家庭。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比如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那就不是表面上看得出来的。我在21岁时就离开大陆,那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我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来过;而且一个人到了21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一个……心结,一个中国结。

  ③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年轻人喜欢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那么用于看白纸黑字的时间呢,相对就要减少一些了。你觉得未来的诗歌,希望在哪里呢?

  余:这个情况不仅仅存在于大陆、台湾、香港。因为媒体变了,价值观也就随之改变了。我向来不认为文艺要大众化,而应该小众化。可如果你连小众都维持不了的话,那就有很大问题了,像三毛也好,或者余秋雨也好,到底还是不能跟一个流行歌星比,对不对?可是,听流行歌的跟读余秋雨散文的还是不一样,所以不能够拿来比较。目前的新诗有相当多的毛病,很多诗人如果得不到知音,也应该反省一下,检讨自己的诗是不是能吸引人,这是多方面的因果现象。

  ④杨:现在年轻一代接触更多的是一种网络上的语言,要想保持中文原来的那种纯粹和一脉相承,已经是越来越难了。您担不担心中文的纯洁度问题,或者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所以也要听之任之?

  余:我是相当担心的,也不能听之任之,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问题是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所以很多人认为语言就由它去,它有它的生命,其实不然。比如说我们目前的中文,如果过分西化的话,中文的特色就会荡然无存了。

  (有删改)

(1)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2)阅读访谈第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如何理解余光中所说的乡愁?

2)为什么杨澜说“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3)怎样理解第二部分画线句子的含意?

(4)第四部分中提到“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而余光中认为“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请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

答案为:

(一)

(1)以个人习惯类比人生,引发感悟,为下文作铺垫。

解析:要从位置的角度考虑其作用。处在开头,主要的作用一般是阐明中心,引出下文,为后文作铺垫。本文的题目是“记住回家的路”,家应该指的是自我,自己的心灵世界。路指的是自己心灵世界的路。所以开头写自己“随便走走”的习惯不是揭示中心,而是引出下文的人生,为后文作铺垫。

(2)1)被社会的诱惑和压力左右,在忙忙碌碌或漫无头绪中,忽视了自己的心灵世界,迷失了自我。

2)一个人拥有了自己的心灵世界,就会明确行动的方向,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和压力都能保持清醒。

解析:1)本题是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答题区域在第二段。特别注意本段开头的两句:“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其实两句之间有个因果关系“由于这个世界充满着机会和压力,所以心灵的宁静不易得”。机会是诱惑,机会让人忙忙碌碌,压力会让人漫无目的。作者反对把自己完全交给机会和压力,因为那样会迷失自我。

2)本题是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答题区域在第三段。本段主旨是寻求心灵的宁静,因而“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其实是一个有宁静心灵的人,而后面的“精神的坐标”指“精神有方向”,“无论走多远”其实是“无论怎样受外界的力量左右”,“找到回家的路”就是“回归自我”。组织一下文字即可得出答案。

(3)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或“记住从外部生活回到内心生活的路”),在社会的纷争与喧嚣中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获得充实的生活和宁静的心灵。

解析:注意题干的要求。题干要求结合全文,那么全文都是答题区域。分析全文,全文主要讲了“回家的路”是什么,为什么要记住回家的路,如何记住回家的路,记住回家的路的作用。由第一段可知“回家的路”指回到自我的路。由第二段可知,由于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不易得,所以才要记住回家的路。由第三段可知,只有寻求心灵的宁静才能记住回家的路。由第四段可知,只有记住了回家的路才会在社会的诱惑和纷争中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将这四方面的问题整合起来可得出答案。

(4)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面对现实提供的一切可能性,我们不应闭塞与拒绝,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出去闯荡一番。与此同时,我们更应保持清醒,坚守自我,早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

解析:本题是考查对一个重要句子的理解及它的启示。分析这个句子,这是一个表转折关系的句群,表意重点在“但”以后。“但”前面是因果关系的复句,表意重点在“果”上,即“你不妨……保持着开放的心态”。“但”后面是条件关系的复句,表意重点在“果”上,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而两层意思后一层更重要一些。结合全文把意思表述清楚即可。

 

(二)

(1)1)对乡愁的理解;2)诗人的创作动因;3)诗歌的现状与发展;4)中文的纯洁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文章很明确地用序号标为四个部分,说明每一个部分代表一方面的问题,要围绕四个部分的内容概括。另外,在本篇访谈中,杨澜是采访者,余光中是被采访者。被采访者要回答采访者的问题,因而杨澜的采访问题往往是访谈涉及的问题。着重分析杨澜提出的问题,结合余光中的回答概括则可。

(2)1)余光中认为乡愁并不完全由地理造成,它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可以升华为民族的感情寄托。

2)这样更有悬念,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解析:分析题干要求可知,本题答题区域在第一部分。

1)主要分析第二段余光中的回答。余光中的回答有三个层次:前两句话是第一个层次,引出自己是乡愁诗人。中间两句是第二个层次,说出自己对乡愁的理解。后面是第三个层次,说出乡愁的融合寄托作用。因而该问题主要集中在第二个层次。前一句主要表达:乡愁可以升华或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后一句主要表达:乡愁不仅仅是地理的,它也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将两个意思整合表达出来即可。

2)这个问题主要从“差这两个字”在表达上所造成的效果以及“差这两个字”时对读者的作用两个方面回答。

(3)1)文学创作的动力源于作家内心世界的冲突和体验,这正是作家能够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根本原因。2)心安理得、内心过于平静的人,不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愿望,也就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

解析:本题是对重要句子的理解,分析该句子是关键。该句是转折关系的复句,“而”前是一层,“而”后是一层,故该句子有两层意思。前一层讲的是作家内心失衡(也就是作家内心世界冲突)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原因。后一层是心安理得,内心平静,缪斯(艺术女神)就不照顾他们,也就是说艺术创作上就不会成功。

(4)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而对语言的发展不能听之任之,需要加以必要的规范。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中文既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更要保持其特色和纯洁度。

解析:首先要审读清楚题干要求,要求必须联系中文纯洁度的问题。其次理解好“语言就像河流”这个比喻。河流不能被阻碍,也就是语言不能随社会发展而不发展。河岸是对河流限制的,在此喻指对语言也要加以限制和规范,不能任其发展。对这些比喻和要求加以整合,表述完整合理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