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芽怎么发最快又好:山西代县中国最大的木质结构鼓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48:21

                        


 

7月29日晚六点我们冒雨抵达代县,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雁门关下,南距太原158公里全县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平面轮廓呈长方形,南北两山对峙,滹沱河由东北向西南横贯全境。东邻繁峙,西接原平,南界五台,北毗山阴,东北与应县相接,西北与朔州毗邻。作为边陲重镇,历代曾有无数英雄名将在此建功立业。东周战国时,赵襄于诱杀其姐夫,吞并代国。赵国名将李牧,据险保卫了赵国江山。汉高祖刘邦出雁门被围困平城。隋炀帝被围代州,召李渊救驾。郭子仪、薛仁贵转战代州。北宋名将杨业一家三代抗辽在此唱了一曲千秋忠义之歌。李自成在代州大战十余天后才直抵京城。有史书记载的大小战争就达1700余次。在现代史上的直、奉、晋军阀混战,抗战时期八路军伏击日寇、夜袭阳明堡飞机场……都在代县这块土地上金戈铁马,浴血沙场,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英名


 

代县古时称代州,现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有现存较为有名的古迹除了这号称长城第一楼的“边靖楼”外,值得称道的还有:山西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文庙——代州文庙;中国长城文化瑰宝——长城第一古关——雁门关;中国名塔——阿育王藏式塔;以及北宋爱国名将杨业祠堂——杨忠武祠及北宋爱国名将杨延兴(杨七郎)墓等等

 

 

边靖楼,亦名谯楼、鼓楼,在代县县城中央,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成化十二年(1476)重建,清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年间均加修茸。1958年定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为砖木结构,梁架精巧,建造雄伟。登楼可北望雁门,南俯滹沱。边靖楼由砖砌高大的券洞台基和三层四檐歇山顶楼身两部分组成。楼基高耸,楼身壮丽,为山西楼阁式建筑中的巨构。台基高13.3米,楼身高26.7米,总高40米。台下券洞南北穿通,洞高约九米,较一般城池门洞要高。楼身制作规整,结构精巧,梁架结构合理,联接严密。此楼后经历代多次修葺。全楼雄伟壮丽,气势非凡,经五百余年屹立至今。据说代县边靖楼是中国最大的木质结构鼓楼,和应县的佛释迦木塔有一拼,有“代州鼓楼应州塔”一说

 

 

边靖楼所悬“声闻四达”巨匾为亚洲第一匾,匾额宽8米,高3米,是雍正十一年雁平兵备道唐豫诚所立

 

 

                      代县,赵国门户;汉室要塞;大宋边防;朱明重镇

 

 

边靖楼北面挂有雍正年间巨匾一方,上书“威镇三关”四个大字,因为杨家将曾驻守雁门关、偏关而名扬天下,尤其是驻守雁门关8年独扛抗辽大业,1962年山西省上党戏剧院曾经编排“三关排宴”讲述的就是宋辽在此征战近数十年,后辽败,遂在三关议和的故事情节。而为什么杨家将本不是山西人而与山西有着这么深厚的不解之缘呢?先说说杨家老爷子杨业,杨业也称杨继业,其原籍本为陕西神木,但20岁左右就来了太原,《宋史》据此认为他是太原人。更何况他以及他的子孙主要活动地点都在山西北部,甚至家族祠堂都建在了代县,所以,山西人拿杨家将不当外人也就不为怪了。代县边靖楼高挂的“威镇三关”、“声闻四达”这两块巨匾就是为颂扬杨门忠烈而题。下“万里长城第一楼”匾额为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所题

 

 

边靖楼南向楼前建有牌坊,上书“天朝良弼”(弼,意为辅助)。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自以为自己的国家是天朝上国,不断设置关隘把“戎狄”同中原隔绝开,并指望这些关隘成为拱卫四方的“良弼”,但可惜北方少数民族的铁骑还是一次次越过重重关隘,撼动着中原王朝的统治

 

 

代县城在雁门关下,古称上关城。据光绪《代州志》载,明洪武六年(1373年),吉安侯陆亨大兴土木,在旧城的基础上砌石为基,砌砖为垣,新筑城墙高三丈五尺,周长八里一百八十五步。并于第二年建成,东西稍长,南北略短,呈长方形。东北方为秃角,整个城的形状就如“丑”字。因为丑属牛,故又称“卧牛城”。城开东西南北四牌楼,门额各嵌长方石匾一块,分别刻有“屏藩畿甸”、“车辅晋阳”、“滹沱带绕”和“广武云屯”

 

 

            边靖楼梁架精巧,每层檐下施斗拱,共用七种斗拱,结构做法有独特之处

 

 

边靖楼建在高大的砖砌券洞台基上,三层四檐歇山顶,高大巍峨,是山西楼阁式建筑中体量最大的一座,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座鼓楼

 

 

代县是中国古代北境著名的边塞重地和军事重镇,也是中国古代南北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商埠,历为州、郡、道行政治所和军政治所。代州古城古为上馆城,始建于西汉景帝后三年(公元前141年)。东南西北开四门,分别为熙和门、迎薰门、康阜门、镇朔门,门额嵌长方形石匾,东曰“屏蕃畿甸”,西曰“车辅晋阳”,南曰“滹沱带绕”,北曰“广武云屯”。东门设边储仓,城东南隅设草场,南门内设小草场,南门外设演武校场


 

代县牌楼林立,计有三十一座,大多建于明清两代,年长日久,有的倾圯,有的延续到民国年间尚存有二十一座




                     “黄阁调元”坊:在边靖楼北,原为明大学士王家屏立

 

 

作为中国古代北方重要的政治、军事、文化重镇,曾有许多名人在代县生活或留下重要痕迹。历代帝王如战国赵襄子、代王、汉高祖、北魏拓跋珪、隋炀帝杨坚、宋钦宗、宋徽宗、清光绪帝、慈禧太后等曾在此留下足迹


 

著名的佛学家、文学家如北魏佛学大师昙鸾、晋代佛学大师净土宗祖师释慧远及其弟子周续之、金元一代文豪元好问、元代诗人萨都刺、明末冯如京、清朝冯志沂等都曾在代县修行或抒发情怀;此外鲍照、李白、崔颢、范仲淹、苏辙等一大批文人墨客都曾留下咏代千古名句



 

北门敞迎着“扼控大漠的雁门关”,故曰:“广武云屯”。云者,兵也?还是战争形势的“黑云”也?

 


 

                                        和谐代县

 


                       奇瑞QQ专用停车地呢?还是QQ专用聊天区呢?



 

阿育王塔,座落在目前代县县政府大院内。与边靖楼遥相对峙,竞相争高。阿育王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原为木结构,称“龙兴”,唐宋几经废兴。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改建为砖塔。塔为圆锥体、佛教藏式造型。塔基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50米,东西30米,高1.5米,塔建于塔基正中央

 


阿育王塔作为中国19座舍利塔之一,仅山西省就存五座,它已列为晋源文化旅游生态区十六景之一受到保护,将与其它景点一起接受世人瞻仰

  


 

塔平面为圆形,砖砌,周长60米,高40米。作覆仰莲瓣及重涩混肚与方涩的须弥座式,雕刻着各种花饰、荷瓣和印度的“陀罗尼经”



 

塔身上施曲尺形弥座,座上承刹杆。原有砖作相轮十三层,两层已毁,上覆盖盘,中装金顶宝珠。造型秀美,雄健挺拔,雕艺高超,为我国藏式塔中之佳作


 
相传古印度阿育王(公元前268-前232年在位)发动过一次大规模战争,使生灵涂炭,血流成河。事后感到战争杀戮太重,受沙门感化,皈依佛教,发愿在大千世界建84000座舍利塔(一名阿育王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