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的组词:人生第一道“美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08:33
人生第一道" 美餐"  " 每天睡得好,八十不见老" 

    俗话说:" 每天睡得好,八十不见老。" 这是因为人一生中差不多有三分之
一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并且在睡眠状态时,人体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
内分泌系统都能得到很好的休息,从而使白天工作中消耗的体力恢复。

    正因如此,莎士比亚也极力称赞:" 睡眠是人生中第一道美餐。" 另外,寿
命超过百岁的张学良先生被问到养生之道时回答:" 我并没有特殊的养生之道,
只是我能睡、会睡罢了。" 虽然张学良先生没有一语惊人,但却道出了养生的真
谛,即要有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

    据睡眠专家研究发现,失眠不仅降低人的智力,影响人的日常工作,而且长
期睡眠不足还容易使人体免疫力极度下降。如果一个人经常睡眠不足六个半小时,
不但很容易透支了自己的健康,同时也容易形成" 睡眠赤字" ,加快机体的衰老
速度,从而缩短人的寿命。

    另据一项权威的研究显示,在人体内部有一个控制睡眠的生物钟,它位于人
的下丘脑部位,决定着不同年龄人群睡眠时间的长短。比如,刚出生的婴儿每天
需要16~20个小时的睡眠,3 岁左右的孩子每天需要10~12小时的睡眠,而成年
人则每天需要6 ~8 小时的睡眠时间。当睡眠生物钟正常运行时,人的睡眠就处
于正常状态,一旦生物钟受到破坏,就会发生睡眠紊乱的现象,造成睡眠障碍。

究竟如何才能保证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呢?这可是所有患有睡眠障碍的人最
渴望知道的。事实上,对于我们成人来说,要想得到良好的睡眠,就要养成良好
的睡眠习惯。最好在早晨7 点左右起床,在晚上22:30睡觉,并做到上床后半小
时入睡;夜间最好不醒或最多醒一次;睡眠深,不易受外界干扰而惊醒;没有多
梦或噩梦的现象。 睡眠是最好的" 补药" 

    " 食补不如药补,药补不如觉补" ,说到底,睡眠才是最好的补药!睡眠饮
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人们在劳动、工作、学习中消耗的大量能量,除了靠饮食
来补偿外,还需要靠睡眠来补偿。古人有" 服药百裹,不如独卧" 的说法,意思
就是安稳地睡个好觉胜过服补药。

    清代学者李渔曾和一位到处游说养生诀窍的术士过招,起因是这位术士让李
渔拜他为师。于是,李渔就先向他请教长寿的方法,并讲明倘若二人观点不谋而
合便拜他为师,否则就做个朋友。术士说:" 延年益寿之方,任凭导引;安一生
之计,惟赖坐功。" 李渔答:" 要是这样,你的修行方法最苦,能修苦行的人才
能做得到。我这个人又懒又好动,喜欢事事求乐,你的方法我做不到。" 李渔认
为:" 睡眠能养精养气,能健脾益胃,亦能健骨强筋。人要是几个晚上不睡,就
容易疲劳、生病;病人如果睡好觉,病就会减轻。故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
" 李渔的观点不无道理,正所谓" 睡眠者,能食,能长生。" 睡眠既是补充、储
备能量、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重要途径,又是调节各种生理机能,稳定神经系
统平衡的重要环节,睡眠充足,可得到新的精神和体力。在极度疲劳时,哪怕只
是20分钟的小睡,也能让你像加满油的汽车一样动力十足。

    一个人假若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好,往往会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涣散、
头痛、眩晕、肌肉酸痛,甚感疲劳。一个人如果长期缺乏睡眠,处于过度劳倦的
状态中,机体就会产生耗气伤血的病理变化,损及五脏。心劳则血损、肝劳则神
损、脾劳则食损、肺劳则气损、肾劳则精损,进而为许多疾病埋下祸根。这一点
可以从动物的实验中得到证明。

    有生理学家用狗做实验,每天只给水喝而不给食物,它能活25天,若连续5
天不让它睡眠,结果体温下降4 ℃,再经92~143 小时剥夺睡眠,它就死亡了。
狗死后解剖,发现它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形态学上的变化。可见,经久
不眠,必然导致衰竭,这种结论是完全合乎逻辑的。

    现实生活中,尽管很少有人会主动" 经久不眠" ,但相当多的人却在自觉不
自觉间,日复一日地加班加点,或上网、玩游戏、看电视、看书,或忙于人际应
酬,剥夺了正常的睡眠时间,导致睡眠不足。要知道,长期睡眠不足与经久不眠,
是" 五十步" 与" 一百步" 的关系,对健康的损害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因此,我
们一定要用好睡眠这剂" 补药" ,善待身体,善待生命。 "30以前睡不够,30以后睡不着"的谜底     俗话说:"30 以前睡不够,30以后睡不着。" 很多人听到这句话都会感觉奇妙,
难道"30 以前" 和"30 以后" 真的存在这么大的差别吗?这个谜底现在已经被科学
家揭晓了。

    原来在人体内存在一个松果体,它可以分泌出一种叫做褪黑素的物质,这种
物质具有催眠的效果,人在刚出生时,体内分泌褪黑素的功能较低;长到2 岁半
时,褪黑素的分泌水平会达到高峰;到青春期时,人体分泌褪黑素的水平开始逐
渐下降;到了中年,也就是30岁以后,褪黑素分泌的数量只是高峰期的1/2 ,然
后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但下降的速度会因人而异;到80岁以后,很多人褪黑素
所分泌的数量下降到高峰期的10% 以下,只有少数人可以保持到10% 以上。所以,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需要的睡眠时间会越来越少,甚至很多人会出现失眠的现象。

    我们不难看出,"30 岁以后睡不着" ,正是由于年龄的因素导致人体分泌褪
黑素的水平下降。事实上,除了年龄因素外,很多人为的因素也会影响人体内褪
黑素的分泌。比如人经常在强光的照射下进行工作,或者长时间的在灯光下熬夜
都会减少褪黑素的分泌。

    这是因为大脑中的松果体受到强光照射时,分泌功能就会发生紊乱,使褪黑
素的分泌时间延迟,将人的生物钟向后延迟2 ~3 小时。此时由于松果体的功能
较弱,无力清除体内对人体有害的自由基,进而导致松果体的功能更加紊乱。长
此以往,松果体就无法进行自我保护,便会逐渐从功能减弱到细胞的萎缩钙化,
加速人体衰老。

    由上可见,生物钟不仅调节你在一天中的" 清醒" 和" 睡眠" ,而且还影响
着你一生的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年以前,生物钟被称为" 生长时钟" ;中
年以后,生物钟被称为" 衰老时钟".所以说,人在30岁以前不爱护自己的身体,
透支健康,使生物钟严重紊乱,到30岁之后就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甚至会产生
提前衰老的趋势。
补啥都不如补深睡眠     古人云:"不觅仙方觅睡方,一觉熟睡百病消。"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
们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为了健康、长寿,人们采用锻炼、营养以及滋补全
身等各种方法,但养生的第一补品不是别的,而是深睡眠," 补啥都不如补深
睡眠".深睡眠是人体睡得最熟、最香的阶段。在深睡眠期,人的大脑皮层细胞
处于充分休息状态,能起到保养皮层细胞的作用,这对稳定情绪、平衡心态、
恢复精力极为重要。深睡眠期,脑垂体生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达到高峰,人
体代谢维持在一个最低的基础水平,消耗能量减少。同时体内有关的组织、
器官合成代谢加强,能量增加,使劳累一天的人体力得以恢复,并把能量加以
储存供来日需要。

    深睡眠是儿童生长发育、智力开发;年轻人精力恢复、消除疲劳;中年人身
体强健;老年人健康长寿的保证。一般情况下,30岁后,深睡眠开始逐步递减,
到了50~60岁,大约减少50% ,70岁后深睡眠阶段基本消失。深睡眠阶段的时间
越长,对人体的健康越有利。所以,青年人要呵护好深睡眠,中年人要保养深睡
眠,老年人要滋补深睡眠。

    再有,人体在深睡眠过程中,各种受损细胞,尤其是脑细胞,会进行自我修
复,产生许多抗体,增强抗病能力,并且还能促进机体各组织器官的自我康复能
力。深睡眠好了,不仅消除劳累,甚至疾病,如因睡眠不足而引发的头痛以及感
冒、发烧等都会迎刃而解。最司空见惯的是,感冒和发烧的病患者往往会特别想
睡觉,正是因为在睡觉,尤其是质量高的深睡眠阶段,会增强机体抵制和消灭外
来病细菌的功能,提高人体的自愈力,使人体尽快恢复健康。

    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能在晚上10:30左右睡觉,约40分钟进入深睡眠最理
想。一个人只要深睡眠时间充足,能保证2 小时左右的深睡眠,第二天起来就会
精神焕发、精力充沛、身体健康。相反,那些睡着了很容易惊醒,老感觉在做梦,
总是处于浅睡眠的人,即使睡十几个小时,仍会感觉不解乏。

    那么,对于深睡眠较差者,如何才能保证一定时间和质量的深睡眠呢?专家
建议:①尽量保持睡眠环境的安静,不受外界打扰;②睡醒时,尽量避开" 深睡
眠" 阶段,尤其是那些要被闹铃叫醒的人士,更应计算好自己的睡眠节律,把闹
钟定在" 浅睡眠" 时段,以免发生头昏脑涨等症状;③对于生活节奏快,且作息
无规律的人士,应下意识地锻炼自己,以便适应有弹性的睡眠方式。 梦是最好的睡眠调味剂  

    梦是最好的睡眠调味剂。不少人的睡梦中常常出现千奇百怪的组合,无论是
场景,抑或是人物都会突然转换,人可以飞起来、落下去,有时还会有想跑又跑
不动的奇特体验。睡梦中出现的这些色彩鲜明的影像以及光怪陆离、甚至荒诞不
经的情景,往往把人们带到一个几乎摆脱了严格的逻辑规律所制约的奇异世界里,
嬉笑怒骂,大大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作为睡眠调味剂的梦境,似乎没有因果规律,也不受时空限制,然而却总能
牵动做梦者的心弦,且体验是如此真切,情感是如此强烈。就算是荒诞不经的梦,
在梦的当时也并不感到荒诞。那么,你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何会出
现一系列荒诞离奇或栩栩如生的梦境呢?

    美国芝加哥大学克雷特曼实验室的德门特和沃尔珀特学者则注意到,大多数
刚来到睡眠实验室的新的受试者,在叙述他们梦中的故事经历时,常常把睡眠实
验室这个新奇的现实环境编入到各自的梦境情节中。很显然,睡眠条件的改变会
在梦境中得到反映。

    德门特和沃尔珀特从中获取启示,并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实验的方法
很简单,就是改变受试者睡眠时的环境条件,看它会不会在梦中得到相应的反映。
整个实验分三部分,先用冷水淋,继之以强光,然后再放音乐,结果在受试者的
梦境报告中,只有42% 涉及水,23% 谈到光,9%提到音乐,这些数据看来并不能
很好地说明问题。

    1966年,P.毫里设计了过量法实验。他要求受试者在临睡前干6 小时的体力
活,可是实验结果表明,这些人在梦中根本没有出现体力劳动的内容。毫里据此
提出了" 平衡互补" 的理论,他认为清醒时的生活与梦境是平衡互补的,比如白
天体力活干得多了,在梦境中当然就不愿干了。

    然而没过多久," 平衡互补" 理论就遇到了麻烦。1968年,生理学家陶伯做
了一个用" 平衡互补" 理论无法解释的实验。陶伯要求受试者连续两周戴玫瑰色
的眼镜,结果他们在梦境中的景物也全部变成了玫瑰色,这显然表明清醒时的知
觉感受延续到了梦境之中。不过,如果依照" 平衡互补" 理论,梦境中的景物应
该是彩色或无色才对,而事实却并不如此。

    以上许多的实验结果,使学者们做出了同样多的、大相径庭的解释,但是有
一点似乎已经趋于明朗化,即清醒时的环境遇到某些特殊的改变,在梦境中就会
增加与此有关的新内容。

    尽管目前人们关于梦的研究仍存在诸多空间,但梦是睡眠的调味剂却是不争
的事实。无论是让我们醒后喜笑颜开、回味无穷的美梦也好,还是让我们醒后仍
心有余悸、汗水连连的噩梦也罢,都有如一场自编、自观、自演的戏剧,丰富着
我们的精神生活。 80% 的失眠与心理有关  

    据统计,目前我国睡眠障碍患者约有3 亿,睡眠不良者竟高达5 亿人。被称
为" 失眠专家" 的李舜伟教授指出,在失眠人群中,有80% 左右的失眠与心理、
精神有关。睡前喝牛奶、热水泡脚等固然能辅助人体更好的进入睡眠状态,但如
果失眠是由心理、精神压力过大造成的,排除压力,解决心理上的失眠负担,才
是正道。

    那么,可以导致人们失眠的心理因素有哪些呢?目前,心理学界公认的有六
种:一、怕失眠心理有些人经常无精打采地抱怨说:" 哎,昨天晚上又没有睡好
觉,今天一点精神都没有!" 到了晚上,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让自己" 今晚什么
都不想,一定要睡个好觉".但结果事与愿违,越想睡好觉,越睡不着,越睡不着,
就越担心自己不能入睡,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失眠。

    二、梦有害心理不少自称失眠的人,往往不能正确看待梦,总认为梦对人体
有害,梦是睡眠不佳的表现,甚至有人误认为多梦就是失眠。这些错误观念往往
使人焦虑,担心入睡后会做梦的" 警戒" 心理,往往影响睡眠质量。事实上,做
梦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且是大脑的一种工作方式。做梦有助于增强人们的记忆,
并把无用的信息清理掉。梦本身对人体并无害处,有害的是认为" 做梦有害" 的
心理,使自己产生心理负担,由此诱发失眠。

    三、自责心理有些人对自己的行为过失感到内疚自责,在脑子里总是重演过
失事件,并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妥善处理。白天由于事情多,自责懊悔情绪稍轻,
到夜晚则" 徘徊" 在自责、懊悔的幻想与兴奋中,故辗转难眠。

    四、期待心理有些人在期待某人或做某事,或担心睡过头会误事的情况下,
常出现早醒。比如一位" 三班倒" 的网站管理员,由于在夜里12点上班,经常晚
7 点睡觉,但害怕迟到的心理,他睡得很不踏实,常常只能睡上1 ~2 小时,就
被惊醒,久之便成了早醒患者。另外,有些人在考试、晋升、职称评定等重大事
情前,往往也容易处于期待兴奋状态,难以入睡。

    五、手足无措心理研究表明,75% 的失眠症患者在他们失眠刚开始前经历过
一次或多次应激性事件,这些事件中最常见的是人际关系问题、情感心理问题、
信任危机、缺乏社会理解和支持等。有的人受到突发事件刺激后,不能做出正确
的反应,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以致晚上睡觉时也瞻前顾后、左思右想,但
始终处于进退维谷、举棋不定的焦急兴奋状态,不得安眠。

    六、童年创伤心理的再现有的人由于童年时受到丧失父母、恐吓、重罚等创
伤而感到害怕,出现了怕黑夜不能入睡的现象,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好转。但成年
期后,一旦受到某种类似儿童时期的创伤性刺激,就会使被压抑在潜意识的童年
创伤性心理反应再现,重演童年时期的失眠现象。

    具体特征包括:敏感、多疑、自信心不足、固执、犹豫不决、完美主义、担
心焦虑;有些人甚至对偶尔几次不眠造成的头痛、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等症
状,也总是感到忧心忡忡;对自己的工作、生活缺乏自信,抗精神压力的能力不
足,遇到挫折时总习惯于自责或压抑。在对待失眠问题上,这些人过分关注失眠
的感觉和对身体的影响,过分关注周围的环境。

    当我们了解了诱发失眠的心理因素,只要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心理因素,假
以时日,心因性失眠患者就一定能跳出这个怪圈,甚至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