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无底营养袋育苗技术规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06:46
无底营养袋育苗技术规程 来源:凉山州林业局 添加时间:2007-4-6 16:11:00 浏览次数:1934

无底营养袋育苗技术规程

DB5134/T69-200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底营养袋育苗的无底袋选择、基质配制、苗木培育方法及出圃等。

本标准适用于裸根苗造林不易成活的地区和有底容器育苗主根盘绕严重的树种育苗;也适用于珍稀树种和营造速生丰产林的育苗。在温室、大棚内培育无底营养袋苗以及果树、园林绿化树种的无底营养袋育苗可参照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6001-1985育苗技术规程

GB 7908-1999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LY/T1000-1991容器育苗技术

3 术语及定义

3.1 高床

将无底营养袋摆放在与步道相平的床面上。

3.2 平床

即在低于步道的床面上摆放无底营养袋,摆好后无底营养袋上缘与步道平。

3.3 点播

将已处理好的种子直接播种于无底营养袋内的播种方法。

3.4 播种床播种

将已处理好的种子先播种于专门用来播种和培育小苗的床内,待小苗长到一定规格后,再移植于无底营养袋内的培育,直至出圃。这种播种方法称为播种床播种。这种苗床称为播种床。

4 无底营养袋

4.1 技术要求

4.1.1 育苗用无底营养袋应具备的条件

4.1.1.1 厚度为0.06mm~0.1mm的不透明的无毒塑料薄膜加工制作而成。

4.1.1.2 无底营养袋中、下部打8个~12个直径为0.4cm~0.6cm的小孔,小孔间距2cm~3cm。

4.2 无底营养袋规格

4.2.1 育苗无底营养袋大小取决于育苗地区、树种、育苗期限、苗木规格、运输条件以及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等。在保证造林成效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小规格无底营养袋,干热河谷和立地条件恶劣的造林地适当加大无底营养袋规格。

4.2.2 无底营养袋的规格以装填基质后无底营养袋的直径和高度来表示,如6cm×17cm表示在装填基质后,无底营养袋的直径为6cm,高为17cm。

4.2.3 采用4cm~8cm×13cm~17cm的无底营养袋。

5 育苗基质

5.1 基质成分及配制要求

5.1.1 无底营养袋育苗用的基质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并应具备下列条件:

5.1.1.1 来源广,成本较低,具有一定的肥力;

5.1.1.2 理化性状良好,保湿、通气、透水性能良好;

5.1.1.3 重量轻,不带致病病原菌、虫卵和杂草种子。

5.1.2 配制基质用的土壤应选择疏松、通透性好的壤土,不得选用菜园地及其他污染严重的土壤。

5.1.3 配制基质的材料有红壤、泥炭、牛粪等,可用壤土代替红壤、猪粪代替牛粪。

5.1.4 基质的处理

牛粪(猪粪)需先腐熟、基质材料均应干燥、粉碎。

5.2 基质的消毒

为预防苗木发生病虫害,基质要严格进行消毒,方法参见附录A。

5.3 菌根接种

培育松苗时应接种菌根,在基质消毒后加入菌根土。菌根土应取自同种松林内根系周围表土,或从同一树种的前茬苗床上取土,菌根土可混拌于基质中或用作播种后的覆土材料

6 苗木培育

6.1 育苗地条件

6.1.1 选择距造林地近,运输方便,有水源或浇灌条件、便于管理的地方育苗。

6.1.2 育苗地要平坦,排水良好,不能在种过蕃茄、薯类等菜地育苗。山地育苗要选在通风良好、阳光较充足的半阴坡或半阳坡,不能选择低洼积水、下蚀田,易遭受水冲、冰雹危害、风灾的地段。

6.2 整地作床

6.2.1 育苗地要清除杂草、石块,平整土地,做到土碎、地面平。

6.2.2 在平整的圃地上,划分苗床与步道,苗床宽1m,苗床长度依地形而定,步道宽40cm~50cm。

6.2.3 根据育苗地水湿状况不同,苗床分为高床、平床。气候湿润,雨量较多的地区或灌溉条件较好的育苗地,采用高床育苗,即将无底营养袋摆放在与步道相平的床面上;干旱地区或灌溉条件差的育苗地,采用平床育苗,即在低于步道的床面上摆放无底营养袋,摆好后无底营养袋上缘与步道平。

6.2.4 育苗地周围要挖排水沟,做到内水不积,外水不淹。

6.2.5 播种床

6.2.5.1 小粒种子、发芽时间长、发芽率低的树种或珍稀树种需要播种床。

6.2.5.2 播种床要安排在土质好、灌溉方便、排水良好、便于管理的生产区内。

6.2.5.3 播种床为高床,床面宽1m,步道宽0.4m~0.5m,床高0.20m。

6.2.5.4 播种基质要求疏松、透水、均匀、床面平整、无致病菌。基质配方为红壤:泥炭:牛粪为5:5:1(体积比)。

6.2.5.5 播种床建在塑料薄膜棚内,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应推广使用。

6.3 装袋、摆放

6.3.1 筑底

6.3.1.1 筑底是为了育苗基质的装填和营养袋的搬运,同时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

6.3.1.2 底土材料为育苗基质材料,配方比例为红壤:泥炭:牛粪为9:1:0.5(体积比)。

6.3.1.3 筑底先将底土材料拌匀、湿润,然后装袋、压实。

6.3.1.4 筑底厚度3cm~4cm(约为营养袋高度的1/4)。筑底要求为底土与营养袋底口齐平、营养袋不变形,提袋时不漏土。

6.3.2 基质装填

6.3.2.1 基质配方红壤:泥炭:牛粪为5:3:1.5(体积比)。

6.3.2.2 筑底后的无底营养袋剩余空间装填基质,装填高度为浇水沉降后距无底营养袋上缘0.5cm~1cm处。

6.3.3 摆放

6.3.3.1 无底营养袋装填后整齐摆放在苗床上,摆放要求为无底营养袋上口要平整一致,苗床周围用土培扶。

6.3.3.2 进行木质化处理的树种要预留木质化处理空间,即增加一倍育苗面积,作为木质化处理预留空间。

6.4 种子处理

6.4.1 播种前种子处理的程序:检斤→净种→检斤→发芽试验(或生活力测定)→消毒→催芽。随采随播的种子可不催芽。

6.4.2 不同树种、品种、批号的种子不能混杂处理。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的种子不能混播。

6.4.3 使用药剂消毒,参见附录B。

6.4.4 种子催芽方法, 参见附录C。

6.5 播种期

6.5.1 根据育苗树种特性、当地气候条件、育苗方式、培育期限、造林季节等因素确定播种期。

6.5.2 当土壤5cm深处的地温稳定在lO℃左右时即可播种。

6.5.3 春季播种要适时早播, 对晚霜敏感的树种应适当晚播;秋(冬)播种要在土壤结冻前播完,土壤不结冻地区,在树木落叶后播种。

6.5.4 二半山及以上地区可春、夏播种,低山河谷地区可春、秋、冬季播种。 

6.5.5 夏季成熟后易丧失发芽力的种子,宜随采随播。

6.6 点播育苗

6.6.1 播种量根据树种特性和种子质量、催芽程度而定。播种量以总出苗量为育苗计划数量的1.5倍左右及种子发芽率为依据计算。

6.6.2 播种前充分湿润基质,将种子均匀地播在无底营养袋中央,做到不重播,不漏播。

6.6.3 播种后及时覆土,覆土厚度为种子厚度的1倍~3倍。

6.6.4 覆土后及时浇水,出苗前要保持基质湿润。

6.6.5 播种后要及时适度遮光,防止苗木出土后灼伤。低温干旱地区,宜用塑料薄膜覆盖床面。鸟兽危害严重地区要采取防护措施。

6.6.6 间苗与补苗

6.6.6.1 幼苗出齐一星期后,间除过多的幼苗,对缺株及时补苗。

6.6.6.2 间苗和补苗宜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晚进行,间苗和补苗后随即浇透水。

6.7 播种床播种

6.7.1 播种量 

按公式(1)计算播种量

X= …………………………………………………………………………(1)

式中:X总播种量(克);

P--种子千粒重(克);

lO--常数;

K--种子发芽率(%);

C--损耗系数(小数)

N--计划移植数量(株数)。

公式中损耗系数的取值,根据种粒大小、圃地环境条件、育苗技术和经验确定。

6.7.2 播种方法

6.7.2.1 微粒种子用撒播;小粒种子用撒播或宽幅条播;中粒种子用条播;大粒种子用点播或条播。

6.7.2.2 播种要均匀;条播要根据出苗密度确定播幅和行距。

6.7.2.3 播种后覆土厚度要根据种粒大小、发芽类型、育苗基质、播种季节和覆土材料确定。覆土厚度为种子厚度的1倍~3倍,微粒种子以不见种子为度。子叶出土的树种覆土宜薄,子叶不出土的树种覆土宜厚。

6.7.2.4 播种微、小粒种子和发芽出土缓慢的种子,覆土、镇压后及时覆盖、遮光。

6.7.2.5 用塑料薄膜棚或地膜覆盖,有利苗木生长,应积极推广使用。

6.7.3 移植

6.7.3.1 针叶树种应在种壳脱落、侧根形成前移植到无底营养袋中。

6.7.3.2 阔叶树种幼苗长到1~3对真叶时,选择无病虫害、有顶芽的小苗,及时将幼苗移植到无底营养袋内。

6.7.3.3 移植前将培育幼苗的苗床浇透水,轻拔幼苗放入盛清水的盆内。

6.7.3.4 幼苗要移植于无底营养袋中央,移植深度掌握在根颈以上0.5cm~1.Ocm,每个无底营养袋移植l株幼苗。

6.7.3.5 移植时间应在早、晚或阴雨天进行,移植时应先将营养袋浇透水。

6.7.3.6 移植时使根系舒展,填满土充分压实,使根土密接,防止栽植过深、窝根或露根,移植后随即浇透水。

6.7.3.7 移植后一周内每天早、晚浇水1次,并适度遮荫。

6.8 苗期管理

6.8.1 浇水要适时适量,在出苗期和幼苗生长初期要量少次多,保持育苗基质湿润;速生期应量多次少,在基质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后再浇水;生长后期要控制浇水。

6.8.2 为防止苗木根系穿透无底营养袋向土层伸展,可挪动无底营养袋进行重新排列并截断伸出无底营养袋外的根系,促使苗木根系在无底营养袋内形成根团。

6.8.3 在出圃前一个月左右,应扩大无底营养袋间距,增加苗木生长空间,停止一切促进高生长措施,提高苗木的木质化程度。

6.8.4 除草要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做到无底营养袋内、床面和步道上无杂草,人工除草要在基质湿润时连根拔除,防止松动苗根。

6.8.5 本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发生病虫害要及时防治,必要时应拔除病株。药剂防治要正确选用农药种类、剂型、浓度、用量和施用方法,充分发挥药效而不产生药害。防治病虫害一般常用的药剂和施用方法,参照附录D。

6.8.6 在干旱寒冷地区,不耐霜冻的苗木要采取防寒措施。

7 苗木调查和出圃

7.1 苗木调查

7.1.1 造林开始前按树(品)种、苗木种类、苗龄分别调查苗木质量、产量,为做好苗木生产、供销计划提供依据。

7.1.2 苗木调查方法, 见GB/T 6001-1985<<育苗技术规程>>附录F。

7.2 出圃

7.2.1 苗木出圃包括起苗、苗木分级、包装和运输等工序。

7.2.2 出圃规格

7.2.2.1 无底营养袋苗出圃规格根据树种、培育期限及造林立地条件等确定。

7.2.2.2 出圃苗木必须具有发达根系和良好根团, 无底营养袋不破碎,苗木长势好,苗干直,色泽正常,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休眠期出圃的针叶树苗应有饱满的顶芽,苗木已充分木质化。

7.2.2.3 无底营养袋苗的产量以有苗的无底营养袋为单位进行统计,不以无底营养袋内的苗木株数计算。如一个无底营养袋内有多株苗,也都计为1株。

7.2.3 苗木检验

无底营养袋苗出圃必须进行检验,检验方法按<<GB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四、五章规定执行。

7.2.4 起苗运苗

7.2.4.1 起苗应与造林时间相衔接,做到随起、随运、随栽植。

7.2.4.2 起苗时要注意保持无底营养袋内根团完整,防止无底营养袋破碎。切断穿出无底营养袋的根系,不能硬拔,严禁用手提苗茎。

7.2.4.3 苗木在搬运过程中,轻拿轻放,运输损耗率不得超过2%。每批苗木要附检疫证书和标签。

8 建立无底营养袋育苗技术管理档案

技术管理档案的内容包括: 无底营养袋育苗技术、苗期管理、各项作业的用工量和物料消耗等。无底营养袋育苗技术管理档案参见附录E。

 

 



本文共分为: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