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有龙个人资料: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特殊意义建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26:42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1):古典复兴主义
:老道外的BLOG
     从1898年沙皇俄国进入当时只是松花江边小鱼村的哈尔滨,并把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中枢开始,哈尔滨就成为一座迅速崛起的近代城市;从1905年日俄战争俄国战败被迫向其他帝国主义列强开放哈尔滨开始,哈尔滨又成为一座向世界开放的国际城市。在她短短的历史上曾经有20多个国家30多万侨民几代繁衍居住在这里。    很显然,哈尔滨作为一个城市,从她诞生之日起,就与西方文明有了不解之缘,如今,老侨民们早就不在了,而他们留下的各种式样的欧式建筑,却象西方文化留下的深深的胎记一样耸立在那里。哈尔滨的欧式建筑连同它的历史风情,是越来越多的欧美人士来此重游和寻求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欧洲资产阶级从18世纪兴起到19世纪末稳固执政时期在建筑风格上所经历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和折中主义三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全部带到了哈尔滨。从这个意义上说,哈尔滨成了欧洲资产阶级的建筑博览会。
古典复兴主义建筑,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欧洲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所推崇的建筑风格。当时的欧洲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在建筑上使用大量烦琐装饰和贵金属镶嵌的所谓“巴洛克”建筑风格十分厌恶,而主张用简洁明快大气的古罗马和古希腊的古典建筑风格,这就是古典复兴主义建筑风格的来源。
虽然都是古典复兴建筑风格,但是英国和德国都以幽美典雅的古希腊的古典建筑风格为主体。而法国以古罗马的古典建筑风格为主体,这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因而对古罗马艺术的雄伟壮丽情有独钟有关。美国的古典复兴建筑也是以古罗马古典建筑风格为主体。法国巴黎的凯旋门和美国华盛顿的白宫,都是古典复兴主义的经典建筑。它们的共同点是以古典柱式为主要构图手段,主要对象是权利(如国会、法院)、财富(银行、交易所)公共建筑(博物馆、剧院)和标志性、纪念性建筑。
哈尔滨的古典复兴主义风格的建筑有:东北烈士纪念馆、哈尔滨市人民银行(现田地支行)、新闻电影院、省农业银行(道外北四道街)、哈尔滨建工学院主楼(现为哈工大)、省人大常委会大楼、哈尔滨工人文化宫、莫斯科娱乐广场、马家沟小学、第二高等职业学校、哈尔滨少年宫、省展览观等。

这是位于一曼街的东北烈士纪念馆,建于1928年。最初是东省特区图书馆。日寇
侵入哈尔滨之后,这里是日本警察厅,赵一曼等抗日英雄曾在这里受到残酷的审
讯。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这里成为东北烈士纪念馆。

 这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建成的位于西大直街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楼,后改为哈
尔滨建工学院,本世纪初并校后改为哈工大建筑系教学楼。

这是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位于中山路的省人大常委会会址。 
这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末建成的位于中山路的哈尔滨工人文化宫的大礼堂进厅入口。古典复兴式建筑风格。(以上照片均为作者近期拍摄)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2):古典复兴主义


这是工人文化宫北侧楼体外观。

这是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省京剧院,改扩建后兼作莫斯科演艺娱乐广场。
位于中山路马家沟河畔。

这是建于1910年的交通银行,位于道外北四道街。现为农业银行的一个支行。

这是市人民银行,现为工商行田地支行。

这是建于上个世纪初的新闻电影院,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位于道外区景阳街和
正阳街(现靖宇街)交叉处。

这是市总工会,现为中国银行。位于田地街与兆麟街交叉处。
古典复兴主义建筑风格。(照片均为作者拍摄)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3):古典复兴主义

这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建成的省展览馆,地址在花园街。上个世纪末以前,省
内大型会议均在此召开。会议的食宿就在紧邻的北方大厦。

这是展览馆的前脸。

这是本世纪初建成的哈尔滨市少年宫,位于中山路与花园街交叉处。

这是2004年建成的南岗区马家沟小学,位于大成街与宣德街交叉处。

这是马家沟小学体育馆。

这是马家沟小学后脸:左段教学楼,右端游泳馆。

这是马家沟小学(右段)和第二高等职业学校(中段)及南岗区社区教育学校
的连体建筑。

这是社区教育学校大楼正面。古典复兴主义建筑风格。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4):古典复兴主义

这是2003年竣工的新吉商场,位于大成街与宣化街交叉处。

这是工商银行革新支行位于果戈里大街与革新街交叉处。

这是2005年竣工的继红小学,位于一曼街。

这是道里区兆麟小学,位于兆麟街。古典复兴主义建筑风格。

这是上个世纪初的俄罗斯贵族建筑,俗成颐园街1号。1950年毛泽东出访苏联前
在哈尔滨停留时居住在这里。现在是毛泽东视察黑龙江省纪念馆。古典复兴主
义建筑风格。

颐园街1号,凉亭。

颐园街1号,侧楼。

颐园街1号全景。(以上照片均为作者近期拍摄)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5):古典复兴主义


这是2006年建成的市邮政大楼,位于果戈里大街与大直街交叉处。
古典复兴主义建筑风格。

这是刚刚建成的位于开发区赣水路的一座建筑。古典复兴主义建筑风格。

这是颐园街3号上个世纪初建成的俄罗斯建筑,古典复兴主义建筑风格。

这是颐园街3号侧面照。

这是位于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园的一座古典复兴主义建筑风格的别墅。

别墅的正面照。

这是上个世纪20年代建成的古典复兴主义建筑风格的建筑,位于兆麟街。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6):浪漫主义
欧洲浪漫主义建筑风格,始于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这种建筑风格的产生,是在中世纪影响较深的英国和德国这样的欧洲国家的旧封建贵族逃避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喧嚣,而追求中世纪田园生活情趣的结果,在建筑上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这时的浪漫主义也称先浪漫主义。
法国和美国的浪漫主义建筑风格要比英国晚半个多世纪,大体上开始于19世纪30年代,这是浪漫主义真正成为一种创作潮流的时期,主要是以哥特建筑风格为主体,也称哥特复兴。这种建筑风格在中世纪影响较少的法国和美国这样的国家产生,是因为哥特风格的诗情画意可以冲淡工业化城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缓和人们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厌恶,同时哥特风格的神秘感又可以调动人们的民族感情和传统文化的优越感,而这些都有利于本国资产阶级参与国际竞争。
哥特建筑风格不仅适用于教堂建筑,而且也出现在一般市俗性建筑中。有关哈尔滨的教堂建筑,我将专门介绍,以下介绍的是所谓市俗建筑中的哥特风格的建筑。

这是107宾馆的一座哥特式建筑。位于中山路。

同一座建筑

同一座建筑

同一座建筑的前脸。

这是铁路医院(现是哈一大附属四院)一座哥特式建筑,位于银行街,
建于上个世纪初。


近景。


塔楼。


这是儿童公园的哥特式建筑。位于果戈里大街。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7):浪漫主义

这是太阳岛临江街的一座哥特式建筑。

建筑的正面。

建筑的侧面。

建筑的侧面。

建筑的后侧。

这是太阳岛临江街的又一座哥特式建筑。

建筑的后侧面。

建筑的侧面。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8):浪漫主义
这是位于太阳岛东端的一座哥特式建筑,现为太阳岛论坛会址。

近照。

这是太阳岛西端的一座哥特式建筑。

建筑的正面照。

这是太阳岛临江街的又一座哥特式建筑。

这是太阳岛公园西南门的一座哥特式建筑。

这是松花江畔斯大林街的一座哥特式建筑。

这是上述建筑紧邻的一座哥特式建筑。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9):浪漫主义
:老道外的BLOG

这是太阳岛风景区管委会办公小楼。哥特式建筑。

小楼左侧面。

小楼正侧面 。

塔楼。

这是哈尔滨体育学院第五学生公寓。哥特式建筑。

这是松花江斯大林街的一座哥特式建筑。

这是松花江畔斯大林街的又一座哥特式建筑。

这是开发区赣水路新建的一座哥特式建筑。(以上图片均为作者近期拍摄)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10):折衷主义
折衷主义建筑风格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在欧美曾经盛极一时。这种建筑风格的产生,是因为欧美资产阶级已经获得完全巩固的统治地位,已经没有必要从古典建筑遗产当中寻求帮助与腐朽专制的封建贵族作斗争了,相反,一切商品化的趋势使得建筑风格也毫无例外的市场化,为了满足富有者的玩赏和猎奇,甚至连资产阶级当初十分厌恶的并曾经极力攻击的封建贵族的巴洛克建筑风格,也被资产阶级重新拣起来,并成为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的主要形式。
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的主要特点是,博采众长,模仿历史上的各种建筑风格,自由组合成各种式样,所以被称之为“集仿主义”。虽然它没有固定的风格,但是它并没有摆脱古典主义风格的影响,特别是造型豪华、装饰精美的巴洛克建筑风格,成为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的主体,所以巴洛克建筑往往也是折衷主义建筑的代名词。
因为在上个世纪初哈尔滨建市的时候,正是欧美盛行折衷主义建筑的时候,所以历史留给哈尔滨的欧式建筑当中,折衷主义、巴洛克建筑,式样繁多,数量也最多。应当指出的是,随着城区的不断改造,很多欧式建筑已经被拆除,但是新建的欧式建筑当中也是以巴洛克式建筑为最多。

这是哈尔滨最著名的巴洛克建筑,位于中央大街与红专街(最初叫面包街)。
现为教育书店。

近影。

中部人体雕塑。

这是位于中央大街的著名的马迭尔饭店,巴洛克建筑。

近影。

这是位于中央大街的妇女儿童用品商店。巴洛克建筑。

这是南岗秋林公司。巴洛克建筑。

这是道里秋林公司。巴洛克建筑。(上述图片均为作者近期拍摄)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11):折衷主义

这是中央大街的一座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的建筑。


建筑的右侧。


建筑的左侧。


这是中央大街的又一座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的建筑。


建筑的近影。


也是中央大街的一座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


左侧。


这是红专街的一座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是哈尔滨最早的音乐厅。(以上图片均为作者近期拍照)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12):折衷主义
这是位于道里区田地街出版总社的巴洛克建筑。

近影。

顶部特写。

这是位于兆麟街的哈尔滨话剧院,巴洛克建筑。

这是索非亚广场上的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

这也是索非亚广场上的一座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

这是位于兆麟街与石头道街交叉处的商场,折衷主义建筑风格。

建筑的右侧。(以上图片均为作者近期拍摄)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13):折衷主义

这是中央大街的一座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位于西13道街。


这是中央大街与西14道街交叉处的一座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


这也是中央大街的一座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位于西13道街街口处。


建筑的右侧。


这是中央大街与西11道街交叉处的一座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


建筑的左侧。


这是中央大街与西8道街交叉处的三栋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


中间的一座建筑。(以上图片均为作者近期拍摄)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14):折衷主义

这是中央大街著名的华梅西餐厅,建于1925年,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

这是中央大街的中央书店,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

这是中央大街的一座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建于1922年。

中间部位。

这也是中央大街的一座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

这是中央大街与西5道街交叉处的一座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

这是中央大街与西4道街交叉处的一座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

这是中央大街与西4道街交叉处的一座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以上图片均为作者近期牌照)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15):折衷主义
这是中央大街的一座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

近影。

这也是中央大街的一座折衷主义建筑。

这是中央大街与西3道街交叉处的一座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

这是中央大街北侧的一座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

这是中央大街南端的一座折衷主义建筑,建于上个世纪20年代。

这是中央大街最北端的一座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现为凯莱大酒店。

这是位于地段街的金太阳(原为哈一百)商场,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以上图片均为作者近期拍照)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16):折衷主义
:老道外的BLOG

这是开发区轩辕集团办公大楼,巴洛克建筑。

这是位于花园街的一座折衷主义建筑,上个世纪20年代建成。

这是东大直街的一座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上个世纪30年代建成。

这是上个世纪30年代建成的中东铁路管理局的折衷主义建筑,位于红军街(当初的车站街)。

这是中东铁路管理局上个世纪30年代建成的折衷主义建筑,位于红军街火车站一侧。

这是东大直街靠近博物馆广场的一座折衷主义建筑,解放初期曾是中共哈市委机关办公地址,现为市少年报宫。

这是上个世纪初中东铁路管理局在西大直街建设的一座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

这是太阳岛的一座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以上图片均为作者近期拍摄)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17):中华巴洛克
巴洛克建筑是欧式建筑风格的一种,而所谓“中华巴洛克”,就是中国化了的巴洛克建筑风格,或者说是中西合璧的欧式建筑风格。这种风格的建筑在哈尔滨的老道外区比较多,因为老道外是哈尔滨民族工商业的天地,民族工商业者既有积极学习西方文化的一面,反映在建筑上,就是对欧式建筑风格的羡慕、向往和大胆的借鉴和引进;同时又有坚守民族传统的一面,也就是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诈的仇视使之不可能把最能体现欧式建筑特色的尖塔、拱顶、大立柱等原封不动的拿到道外来,那样会使道外人看了很不舒服,与道外区的整体经济和文化氛围也很不协调,所以就产生了中西合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风格。
这种中华巴洛克建筑风格,简单来说,就是舍弃欧式建筑(主要是巴洛克建筑)中的豪华、雄伟、夸张的一面,保留其简练、幽美、典雅的特点,重在楼体外观的精美造型和装饰上。在楼内的格局上,则保留中国民族特色,特别是普遍采取木质回廊外走台。
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楼面都有精美的雕刻。楼顶的女儿墙,或是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实体墙,或是整齐排列的立柱长廊,或是通心雕刻的联体,或是一个或十几个分布均匀的大的造型。楼顶檐头匀称伸缩大度、层次鲜明、造型精巧。所有的窗檐门檐都有雕刻,窗户造型有长方形、椭圆形、长条形的,有的在两窗之间用壁柱状时,格外庄重典雅。除了交通银行等少数建筑的前庭采用六个大型粗壮的大理石立柱之外,其余建筑的前庭均采用壁柱状时,庄重而不夸张,豪华而不奢靡。
走进楼的后院,全然是另一番景象。木质的外走廊,雕刻十分精美,一个回廊连着一个回廊,床檐、门檐、楼梯、扶梯、檐口、都有紫红色的雕花,嫣然一幅红楼大观园的图景。回廊有一面的,也有粮棉、三面的,也有四面的。走进房间就更看不见一点点西方的特点了。
老道外的中西合璧建筑遍布全区,但是比较集中的地带是正阳街(现靖宇街)及其两侧街道。特别是正阳头道街、二道街、三道街、四道街、六道街、七道街、八道街、九道街、十六道街、十七道街、十八道街和南勋街等。
应该说明的是,当年的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已经过去将近一个世纪了,而且改用民宅后由于人口膨胀,维修资金匮乏,建筑破损十分严重,甚至成了危房。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透过残损的外表,想象到它们昔日的俊美和辉煌。由于住房紧张,老百姓在楼间建筑了一些棚厦,这与原建筑无关,更不可以将这些老建筑与棚户区的建筑相提并论。为了改善人民住房条件,棚户区拆迁得越快越彻底越好,而对待这些老建筑则不可轻易拆除,只能修旧复旧,因为这是文明和历史。

这是1916年建设的位于道外区靖宇16道街的新世界大酒店(现为第四医院住院处),中华巴洛克建筑风格。

这是靖宇16道街与新世界大酒店对面的一座中华巴洛克建筑,上个世纪30年代
曾是中共北满机关报《哈尔滨新报〉编辑部所在地。

此楼与《哈尔滨新报〉是同一座楼,上个世纪20年代这里是一家旅馆,著名
作家萧红曾住在这里的二楼。

这是靖宇18道街的一座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1919年这里曾是东华学校,校
长邓洁民是周恩来在南开的同学,五四运动前夕和1920年秋,周恩来曾两次来
这里与邓洁民见面,并住在这里。

这是靖宇10道街的一座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

这是靖宇9道街的一座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

这是横贯靖宇7—8道街的一座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是第八人民医院。

这是靖宇7道街的一座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从1919年开始到30年代,这里
曾是哈尔滨最有影响的报纸《国际协报〉的社址。(以上图片均为作者近期拍摄)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18):中华巴洛克

这是靖宇六道街的一座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上个世纪20年代的老建筑,曾是绸缎庄和钟玉衡西医诊所。

这是北三道街上个世纪20年代的一座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虽然年久破损严重,但仍可看到它的精美雕刻。

这是南四道街上世纪20年代一座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透过其残损的外表,仍可看出其当年的华丽与高贵。

这是靖宇三道街的老字号老鼎丰食品店,粉刷是近些年的事,而楼体造型和雕塑却是当初的样子。

这是靖宇头道街的一座典型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建于上个世纪20年代。

这是紧邻纯化医院的一座中华巴洛克建筑,建于1916年。

这是南头道街仁义巷对面的一座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也是上个世纪20年代的老建筑。

这也是南头道街的一座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19):中华巴洛克

这是南二道街的一座中华巴洛克建筑,建于1922年。原老道外民族商业义顺成、义顺源商店。

这也是南二道街的一座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

这是南勋二道街的一座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

也是南勋二道街的一座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


这是靖宇四道街的一座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上个世纪20年代建成,原老字号宝昌源鞋店。


这是南头道街的一座中华巴洛克建筑


这是纯化街的一座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

这是南二道街的一座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以上图片均为作者近期拍摄)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20):教堂建筑
从上个世纪一开始,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和俄国人的到来,西方教堂也紧接着进入了哈尔滨。因为俄国人信奉东正教的人多,所以在哈尔滨最早建筑的都是俄国人的东正教堂。1905年日俄战争俄国战败后,日、美、英、德等各帝国主义列强打破了沙俄垄断哈尔滨的格局,将哈尔滨变成国际商阜,于是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方教派也纷纷进入哈尔滨。各国教堂的建筑风格也异彩纷呈,各有特色。其中数目最多、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仍属俄国人的东正教堂。
最壮观最豪华的东正教堂是1899年奠基、1900年建成的,座落在博物馆中心广场上的圣·尼古拉大教堂,由于这里地处全市的中心,地势也最高,所以每当教堂的钟声响起的时候,翁响的钟声远播四方。听到钟声的人大都不信教,却把它当作一种人类的文明,赏心悦耳。非常遗憾的是,这座全国独一无二的纯木质结构的精美建筑在文化大革命当中被拆毁了。
蜚声四海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圣·尼古拉大教堂被拆除后规模最大的东正教堂了。此外,南岗区教堂街(现革新街)的阿列克谢耶夫教堂、新市街(现大直街)的圣母守护教堂、军官街(现霁虹街)的圣·伊维尔教堂、在新市街新墓地(现文化公园)的圣母安息教堂等,都是俄国人建的东正教堂。
除了东正教堂而外,还有其他西方国家建的基督教堂、天主教堂和犹太教堂以及伊斯兰教会等。其中有新市街(现大直街)的德国路德兰基督教堂、波兰天主教堂,道外六道街的基督教会,经纬街的犹太新教堂、炮对街(现通江街)的犹太总会,道外伊斯兰清真寺。
从建筑风格方面看,除伊斯兰教会建筑属于东方建筑而外,其余均为欧式建筑,这里就不再按具体的建筑风格分类介绍了。后面将要介绍的各国领事馆建筑、别墅建筑、特殊意义建筑等,也不再按具体的建筑风格分类了。

这是著名的东正教圣·索菲亚大教堂。最早是木结构,建于1907年。1912年又重建。1923年第三次重建,建筑师是克西亚克夫。经过10年施工,耗资巨大,终于1932年12月25日落成。

近影。


后侧。

塔顶。

这是位于新市街(现东大直街)的东正教圣母守护教堂,建于1922年,1930年迁此重建。
设计师是日丹诺夫。国家一类保护建筑。

左侧。

正面。

右侧。(以上图片均为作者近期拍摄)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21):教堂建筑

这是位于教堂街(现革新街)的俄国建筑的东正教阿列克谢耶夫教堂。
1935年10月6日落成。设计师是日丹诺夫。一类保护建筑。

教堂的正面。

近影。

右侧。

后侧。

这是位于俄国公墓(现文化公园)中的东正教圣母安息教堂前面的建筑,在改
为文化公园后,塔尖上的十字架换成了五角星。

这是教堂建筑的本身,建于1908年。一类保护建筑。

教堂的右侧。(以上图片均为作者近期拍摄)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22):教堂建筑

这是在俄国外阿穆尔军区1908年在军官街(现霁虹街)建成的东正教圣伊维尔教堂,很早就停止使用了,现已列为二类保护建筑。

教堂的后侧。

左侧。
以上介绍的是东正教堂。下面是基督教教堂。

这是在香坊区百年老街油坊街的哈利路亚基督教堂。1998年重建,2000年竣工。

正面。

侧面。

正面近影。

这是1936年在道外区靖宇北大六道街建成的基督教堂。(以上图片均为作者近期拍照)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23):教堂建筑

这是1916年建成的基督教德国路德会教堂,位于新市街(现东大直街)。
设计师弗奥罗布。哥特风格建筑。一类保护建筑。

教堂的正面。

近影。

这是位于新阳路的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派教堂,建于1920年。
以上介绍的是基督教教堂,下面是天主教教堂。

这是道外区20道街松花江边的天主教教堂。建于本世纪初。

教堂的侧面。

这是位于东大直街的天主教教堂。

近影。(以上图片均为作者近期牌照)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24):教堂建筑
转载:老道外的BLOG
以上介绍的是天主教教堂,下面是犹太教教堂。

这是位于经纬街与建国街交叉处的犹太教堂,建筑于上个世纪初。

教堂的右侧。

这是犹太宗教公会中心会堂。建成于1909年,1931年火焚后重建。设计师是
卡兹—吉列,犹太建筑风格。

右侧。
以上介绍的是犹太教教较堂,下面是伊斯兰清真寺欧亚风格的建筑。

这是香坊区的伊斯兰清真寺。

后面。

这是道外区靖宇13道街伊斯兰清真寺,建于1912年,本世纪初重建。

正面。(以上图片均为作者近期拍摄)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25):领事馆建筑
上个世纪最先来到哈尔滨设立领事馆的自然是俄国人,可是紧随其后就有十多个国家也来到这里设立了领事馆。1907年1月14日俄国第一个在吉林街设立了领事馆,紧接着美国于1月21日在大直街设立了领事馆,2月5日日本领事馆在花园街设立了领事馆,5月18日法国在龙江街设立了领事馆。1909年1月30日西班牙领事馆在铁岭街设立。1911年英国领事馆在铁岭街设立。1918年在斜文街(经纬街)设立瑞典副领事馆。1919年拉脱维亚领事馆在哈设立。1920年丹麦领事馆在哈设立。1921年1月10日葡头牙领事馆在哈设立,同年荷兰领事馆也在哈设立。1924年5月爱沙尼亚在哈设立领事馆。同年9月10日意大利领事馆在松花江街设立。10月5日苏联总领事馆在跃景街设立。1925年立陶宛和比利时领事馆在哈设立。1928年6月1日波兰领事馆在阿什河街设立。1931年捷克在吉林街设立领事馆。1943年匈牙利驻哈领事馆开馆。总之,上个世纪初至三十年代,有二十几个国家在哈设立了领事馆。
领事馆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和尊严,所以这些领事馆的建筑都是十分典型的欧式建筑,各个时期各种类别的欧美建筑风格从这些领事馆建筑当中都可以找到。由于年代久远和其他种种原因,这二十几个外国领事馆建筑已有三分之一的领事馆或是严重破损,或者已经拆除。余下的领事馆建筑虽然也程度不同的受到损伤,但仍然掩饰不住它们的别致和优雅,仍然令人赞叹不已。

这是1906年在车站街(今红军街)建成的中东铁路管理局旅馆,后曾做过俄国
领事馆,十月革命后是哈尔滨工兵苏维埃办公处,日本占领时期改为“大和旅馆”。

左侧。

正门。

这是位于阿什河街的德国领事馆。现在是花园小学。

正面。

这是1923年设立的法国领事馆,位于龙江街。

这是位于红军街的英国领事馆。此前的英国领事馆设在铁岭街。

侧面。(以上图片均为作者拍摄)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26):领事馆建筑

这是位于果戈里大街的省外事办公室,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曾经是日本驻哈领事馆(此外现在的花园小学校和铁路公安处都曾经是日本领事馆)。

领事馆的右侧照。

这是建于1925年的位于车站街(现红军街)的哈铁公安处,最初是南满铁道株
式会社驻哈机构,1936年改为日本驻哈总领事馆。

近影。

这是建于1921年位于车站街(现红军街)的荷兰领事馆旧址。

近影。

这是建于1920年的丹麦领事馆,位于田地街,现市文联。

正面照。(以上图片均为作者近期牌照)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27):领事馆建筑

这是1927年竣工的波兰驻哈领事馆,位于阿什河街。

近影。

这是位于颐园街顶端的意大利领事馆。(松花江街107号也曾是该领事馆馆址)

近影。

这是1924年10月5日开馆的苏联驻哈领事馆,地址在耀景街(现省文联)。

右侧。

后侧。

后侧凉台。(以上图片均为作者近期拍摄)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28):领事馆建筑
这是1902年建筑的位于吉林街与山街(一曼街)的一座私人住宅,1931年成为
捷克领事馆。

建筑的左侧。

建筑的右侧。

这是吉林街的一座建筑,有说这里和下图建筑曾经是捷克领事馆。

此建筑与上图建筑是紧邻。

这是建于1905年位于东大直街的一座建筑,曾经是美国领事馆。

近影。(以上图片均为作者近期拍摄)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40):特殊意义建筑
转载 :老道外的BLOG

这是1919年建成的犹太人中学旧址,位于道里区炮对街(现通江街)。1910年
犹太小学曾在此开办,1916年犹太社团决定将其扩建成犹太中学,1917年在此
奠基,1919年落成并开学,这是远东地区第一所犹太中学。1935年著名的热拉
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曾在此开办,培养了许多音乐人才。

正面。

侧面。

这是建于1902年的哈尔滨商务俱乐部,位于道里区上游街,现在是哈尔滨市科
学宫。

这是位于道里区红霞街的原东省特区市政管理局,建于1921年,仿古典主义建
筑风格。

这是位于民益街的原北满特别区的高等法院,建于1921年。解放后这里是省财
政厅。

这是建于1927年的原哈尔滨总商会,位于田地街。现在是哈尔滨市政协。

这是建于1904年的原俄国外阿穆尔军区司令部,解放后这里是哈尔滨铁路卫生
学校。位于西大直街。(以上图片均为作者近期拍照)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风格(41):特殊意义建筑

这是建于1910年的原中东铁路职员竞技会馆,位于上游街。现在是哈尔滨市第13
高级职业学校。

侧面。

近影。

这是1937年建成的原新世界旅馆,以文艺复兴风格为主的折衷主义建筑。现在
是哈尔滨妇幼保健医院。

正面。

这是位于经纬头道街的原欧拉佩克医院,建于1921年。折衷主义建筑风格。

这是位于邮政街的原中东铁路警察管理局,建于1925年,折衷主义建筑风格。
解放后是哈铁二中。

这是位于中央大街的原哈尔滨市一等邮政局,建于1914年,折衷主义建筑风格。
原建筑两层,上个世纪80年代扩建成三层。(以上图片均为作者近期拍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