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佬京城嫖娼百度云:哈尔滨教堂建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1:05:18

“简直要疯了!”有人曾经这么说。我乖乖的回答“嗯”。呆呆地坐在电脑前,什么
也不干,只是搜图片,哈尔滨,教堂,哈尔滨,教堂,哈尔滨,教堂……

当一年后发现当初的帖子全不见了的时候,我确实要疯了。“好几个版面的精华区都
有的啊?”贴图!唉,指望不上,以前的图片早没了。东北一家人!my god
,竟然只保留
了中央大街的那组图片,把教堂的弄丢了?谁干的啊!!!!没关系,建筑艺术版肯定有,
当初我发的一系列哈尔滨建筑方面的帖子都给了b呢……建筑艺术版人气不旺取消了???

我把它弄丢了?痛心疾首。我得找回来………


        这个顶着东方莫斯科
雅号的城市,她的历史像是一层迷雾。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
由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起来,短短二百年的历史,年轻得令人怦然心动。这里曾经驻有
17
个国家的领事,超过城市人口半数的侨民;这里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犹太人聚居区,人数一
度超过上海,至今仍保留着远东地区最大的犹太人墓地,被在此出生的以色列总理称为第
二故乡;这里曾经是音乐之城,走出了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家,曾拥有全国最多数量的钢
琴,连北京、上海的音乐学院建立时的乐器也要由这里提供;这里曾经有童话般的冬天,
银装素裹的世界、红顶的尼古拉教堂、叮当作响的有轨电车、由嵌入地下半米深的青色方
砖铺成的道路、拎着冰刀在路上欢快前行的姑娘小伙儿;这里曾是建筑系学生的活教材,
包罗万象的建筑风格,拜占庭、哥特、巴洛克,更是将新艺术运动发挥到极致,新艺术运
动在此终结,经过多年的岁月洗礼及一场残酷的文化浩劫,这里新艺术风格建筑保存量仍
居世界第三。
 
   
    最令人向往的,该是教堂了吧。这个
版图不大的城市,却存在着五、六十座教堂,东
正教、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20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这座
流亡者的城市
是名副其实的教堂之城。常在想象圣·尼古拉教堂的钟声一响起,全城教堂的钟也随之敲响,
信徒们在这里涤荡心灵、虔诚忏悔、祈求平安,那该是怎样的动人景象。 

  然而这历史夹杂了太多的屈辱与无奈。看到这样一句话:“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她本
身并不知道什么是侵略,什么是殖民主义,她只是被动地秉承着历史赋予她的文化特点和
内涵。就像孩子的出身无法选择,所以它本身是无罪的。”如今这些独特的宗教建筑成为
哈尔滨重要的特征,然而那个曾经的教堂之城,却随着永远消失的祈祷声和钟声一起,湮
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1.江北尼古拉教堂 
   1924年建成,毁于1970年代。俄罗斯东正教教堂,位于松花江北岸太阳岛上。
            

2 .布拉格维音斯卡娅教堂(圣母领报教堂、圣母报喜教堂)
  1941年落成,1970年拆毁。拜占庭式俄罗斯东正教圣母报喜教堂。采用了鲍·马·图斯
塔诺夫斯基的设计方案,可容1200人做礼拜,气势恢宏,建筑精美,被称为远东地区最宏伟、
最壮观的教堂。位于警察街(现友谊路),是东正教北京传教士团驻哈尔滨代表部所在地。

 
 
              

3.圣·伊维尔教堂 
     建于1908年,巴洛克式俄罗斯东正教教堂,位于军官街(现道里霁虹街)工厂胡同。
折衷主义建筑,设计师为德尼索夫。


 
   1930年代明信片来自日本
    
             来自哈尔滨俄侨     

4.圣母安息教堂 
   建于1908年,原为哈尔滨外侨新墓地入口,俄罗斯东正教教堂钟塔。
   位于新市街新墓地,现为南岗区东大直街文化公园内的电子娱乐厅。





 




5 圣·尼古拉大教堂 
  圣· 尼古拉教堂,俗称"喇嘛台",曾经是哈尔滨最负盛名的东正教堂之一。当年教堂的设计
方案在俄国首都圣彼得堡完成,经沙皇尼古拉二世批准修建,以沙皇的名字命名,故名“圣·尼
古拉”。
  教堂座落在被俄国人称为"新城区"(南岗区中心)的广场,中心也称为中央寺院。建于1900
年,由东正教教会建筑师鲍达雷夫斯基设计,由工程师雷特维夫主持修建,是由原本推积起来的
典型井干式木结构建筑。它正门的圣母像和正殿东方外部的壁画,是俄国画家古尔希齐文克所作
庄严肃穆、富丽堂皇;而教堂内部的圣物、圣像及大钟则是从莫斯科运来的。
  继尼古拉教堂之后广场周围先后建造了莫斯科商店(今天的博物馆)、新哈尔滨旅店(今天
的国际旅行社)和别洛夫医院(今天的中山商场)。整个广场在多种艺术建筑中簇拥中,充满着
异国文化气氛。从此在哈尔滨最高点,"东方小巴黎"的形象开始树立起来了。       
1966的年文革中圣·尼古拉教堂被毁。
         

 
 
              
          老明信片来自美国华盛顿州


这美丽的全木制教堂,竟然未动用一颗螺丝钉。

  



     大堂内部
                 

  
  
 
              明信片来自香港

在大教堂前面的军事游行(1946年)照片来自以色列 




  教堂于文革中被烧毁
6.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入驻哈尔滨,
为军中宗教仪式需要,建立了一座木结构简易教堂,该师团撤离后,师团长
将教堂捐赠给当地的俄罗斯东正教徒。之后俄国茶商伊·费·赤斯嘉科夫出
资六万卢布,重新整修。东正教海参崴和堪察加地区大主教为教堂落成举行
祝圣仪式。1912年,在木墙外加砌砖墙,形成砖木结构,教堂愈加辉煌壮观。



  

                             1911年
             


   1912年落成的原圣索菲亚教堂古朴凝重。


                                                                                                                                                                              


 一
 九
 一
 五
 年
 日
 本
 明
 信
 片





       
  1922年,东正教哈尔滨大主教区的教徒已达三十万人,原索菲亚教堂已不能满
足需要,遂另辟新址再建教堂。1923年9月27日,索菲亚教堂在现在的地址上举行
奠基典礼,历时九年,与1932年1月25日建成,至此,索菲亚教堂成为哈尔滨及远
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东正教徒奉为圣地,也曾经是哈尔滨的精神圣地。 

  该教堂是由俄国建筑师克亚西科夫主持设计。样体为砖石结构,建筑平面呈希
腊十字方式布置。建筑面积721平方米。整个教堂分成四层,高度53.35米。它深受
拜占庭建筑建筑艺术影响、有着俄罗斯式的穹顶,罗马风格的拱券高窗宏,以及多
种建筑艺术风格的有机组合。特别是1997年的修整,使索菲亚教堂成为哈尔滨建筑
艺术风景中一个亮点、每当黄昏来临,夕阳辉映在高耸的穹顶上,鸽群如云、乐音
如水漫步在索菲亚广场上,颇有心旷神怡之感。圣·索菲亚教堂现为哈尔滨建筑艺
术博物馆。
  
 地址:哈尔滨道里区透笼街 95号  
 
     

                       40年代明信片来自中国

        1932年






  文革中,很多的教堂被破坏掉了,索非亚教堂能存活到现在,这还得感谢当地
周边的老百姓。索非亚教堂是被居民区所包围着,据说文革中,很多红卫兵小将,
说要“反四旧”,一定要把它炸掉。周边的老百姓出来说,如果你要把它炸掉,那就
首先把我们炸掉。最后教堂就这么保留下来了。1998年哈尔滨市政府开始对索非亚
教堂的抢救工程,索非亚终于重见了天日,成为哈尔滨的标志之一。感谢那些挺身
而出的人……

规模不同、风格各异的新、老圣索菲亚教堂曾一度共存,南北相望,述说沧海桑田。



7.哈尔滨土耳其清真寺(鞑靼寺)
  始建于1923年。砖木结构的教堂。建筑师为尤·彼·日丹诺夫。这是一座
典型的阿拉伯风格建筑。挺拔高耸的宣礼塔以及两侧对衬圆顶、尖券拱形高窗。表
现了伊斯兰教建筑的特征。洋溢了庄严肃穆、宁谧浑重的宗教气氛。土耳其清真寺
这一称谓的由来,是因最初教徒主要是土耳其人和采自俄国的依特尔人。这些依斯
兰教徒有着弯曲的黑发,被俄国称为鞑靼人,所以也把这座清真寺称为鞑靼教堂。 

地址:哈尔滨道里区通江街108号




         















8.哈尔滨清真东寺 
  始建于 1897年。1904年改建。它是哈尔滨穆斯林的伊斯兰砖木结构教堂。
1935年在众多伊斯兰教徒的倡议和捐助下,扩建为426平方米的阿拉伯式礼拜堂。
是阿拉伯式教堂建筑的经典之作。望月楼和每个穹顶的顶端都高耸着一弯新月、
是伊斯兰教特有的标志。1996年,为了满足伊斯兰教徒礼拜的需要,政府重新修
整,使这座老建筑焕然一新。

 地址:哈尔滨道外区南十三道街54号


9. 圣母守护教堂(圣母帡幪教堂) 
  始建于1922年。原为木结构大教堂。1930年重建为现在砖石结构的教堂。
至今这里还存有1899年在莫斯科浇铸的重达 2600 公斤大钟。建筑呈拜占廷式
建筑风格,4个六面体小塔上的4个小穹隆烘托着中间耸起的巨大的穹顶,大穹
顶鼓座有12洞花窗,入口处上方的钟楼又起一处小穹顶,错落有致,凝重庄严。
1984年政府重新修缮开放。 

 地址:哈尔滨南岗区东大直街266号  

 
 
         30年代明信片来自日本



10.尼埃拉依教堂(基督教堂)
  这是一座带有北欧风格的哥特式砖木结构的教堂。1914年由德国人倡议、
中东铁路局和民间捐助建成。建筑师弗奥罗布设计、当时仅供德国侨民和各国领
事馆的教徒使用。教堂规模小巧合理、解放后,辟为基督教堂,沿用至今。

 地址:哈尔滨南岗区东大直街252号 


11.哈尔滨犹太教新教堂 
     建于1921年,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犹太教教堂。位于道里经纬街。
 



12. 圣母无染原罪天主教堂(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
 
  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原为设在公主岭的随军教堂,日俄战后迁哈尔滨,几易其
址,1912年在此建木结构教堂。教堂街由此得名。为木结构的教堂。1935年
改砖石结构。俄国建筑师斯米尔诺夫·托夫塔诺夫斯基设计。这是一座俄罗斯巴
洛克式教堂建筑的经典之作。教堂内有圣画家萨得罗基尼的圣画和圣母像。原来
属于东正教堂,1980年转给天主教会,现名为圣母无染原罪教堂。至今,这里依
然有许多俄国人旧地重游,络绎不绝地来此参观。现经对周围环境的修建绿化,
已经成为闹市中一个清静去处,成为哈尔滨别具一格的景点。

 地址:哈尔滨南岗区士课街47号  








图为1912年老教堂与1935年新教堂共处。


6.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入驻哈尔滨,
为军中宗教仪式需要,建立了一座木结构简易教堂,该师团撤离后,师团长
将教堂捐赠给当地的俄罗斯东正教徒。之后俄国茶商伊·费·赤斯嘉科夫出
资六万卢布,重新整修。东正教海参崴和堪察加地区大主教为教堂落成举行
祝圣仪式。1912年,在木墙外加砌砖墙,形成砖木结构,教堂愈加辉煌壮观。



  

                             1911年
             


   1912年落成的原圣索菲亚教堂古朴凝重。


                                                                                                                                                                              


 一
 九
 一
 五
 年
 日
 本
 明
 信
 片





       
  1922年,东正教哈尔滨大主教区的教徒已达三十万人,原索菲亚教堂已不能满
足需要,遂另辟新址再建教堂。1923年9月27日,索菲亚教堂在现在的地址上举行
奠基典礼,历时九年,与1932年1月25日建成,至此,索菲亚教堂成为哈尔滨及远
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东正教徒奉为圣地,也曾经是哈尔滨的精神圣地。 

  该教堂是由俄国建筑师克亚西科夫主持设计。样体为砖石结构,建筑平面呈希
腊十字方式布置。建筑面积721平方米。整个教堂分成四层,高度53.35米。它深受
拜占庭建筑建筑艺术影响、有着俄罗斯式的穹顶,罗马风格的拱券高窗宏,以及多
种建筑艺术风格的有机组合。特别是1997年的修整,使索菲亚教堂成为哈尔滨建筑
艺术风景中一个亮点、每当黄昏来临,夕阳辉映在高耸的穹顶上,鸽群如云、乐音
如水漫步在索菲亚广场上,颇有心旷神怡之感。圣·索菲亚教堂现为哈尔滨建筑艺
术博物馆。
  
 地址:哈尔滨道里区透笼街 95号  
 
     

                       40年代明信片来自中国

        1932年






  文革中,很多的教堂被破坏掉了,索非亚教堂能存活到现在,这还得感谢当地
周边的老百姓。索非亚教堂是被居民区所包围着,据说文革中,很多红卫兵小将,
说要“反四旧”,一定要把它炸掉。周边的老百姓出来说,如果你要把它炸掉,那就
首先把我们炸掉。最后教堂就这么保留下来了。1998年哈尔滨市政府开始对索非亚
教堂的抢救工程,索非亚终于重见了天日,成为哈尔滨的标志之一。感谢那些挺身
而出的人……

规模不同、风格各异的新、老圣索菲亚教堂曾一度共存,南北相望,述说沧海桑田。



7.哈尔滨土耳其清真寺(鞑靼寺)
  始建于1923年。砖木结构的教堂。建筑师为尤·彼·日丹诺夫。这是一座
典型的阿拉伯风格建筑。挺拔高耸的宣礼塔以及两侧对衬圆顶、尖券拱形高窗。表
现了伊斯兰教建筑的特征。洋溢了庄严肃穆、宁谧浑重的宗教气氛。土耳其清真寺
这一称谓的由来,是因最初教徒主要是土耳其人和采自俄国的依特尔人。这些依斯
兰教徒有着弯曲的黑发,被俄国称为鞑靼人,所以也把这座清真寺称为鞑靼教堂。 

地址:哈尔滨道里区通江街108号




         















8.哈尔滨清真东寺 
  始建于 1897年。1904年改建。它是哈尔滨穆斯林的伊斯兰砖木结构教堂。
1935年在众多伊斯兰教徒的倡议和捐助下,扩建为426平方米的阿拉伯式礼拜堂。
是阿拉伯式教堂建筑的经典之作。望月楼和每个穹顶的顶端都高耸着一弯新月、
是伊斯兰教特有的标志。1996年,为了满足伊斯兰教徒礼拜的需要,政府重新修
整,使这座老建筑焕然一新。

 地址:哈尔滨道外区南十三道街54号


9. 圣母守护教堂(圣母帡幪教堂) 
  始建于1922年。原为木结构大教堂。1930年重建为现在砖石结构的教堂。
至今这里还存有1899年在莫斯科浇铸的重达 2600 公斤大钟。建筑呈拜占廷式
建筑风格,4个六面体小塔上的4个小穹隆烘托着中间耸起的巨大的穹顶,大穹
顶鼓座有12洞花窗,入口处上方的钟楼又起一处小穹顶,错落有致,凝重庄严。
1984年政府重新修缮开放。 

 地址:哈尔滨南岗区东大直街266号  

 
 
         30年代明信片来自日本



10.尼埃拉依教堂(基督教堂)
  这是一座带有北欧风格的哥特式砖木结构的教堂。1914年由德国人倡议、
中东铁路局和民间捐助建成。建筑师弗奥罗布设计、当时仅供德国侨民和各国领
事馆的教徒使用。教堂规模小巧合理、解放后,辟为基督教堂,沿用至今。

 地址:哈尔滨南岗区东大直街252号 


11.哈尔滨犹太教新教堂 
     建于1921年,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犹太教教堂。位于道里经纬街。
 



12. 圣母无染原罪天主教堂(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
 
  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原为设在公主岭的随军教堂,日俄战后迁哈尔滨,几易其
址,1912年在此建木结构教堂。教堂街由此得名。为木结构的教堂。1935年
改砖石结构。俄国建筑师斯米尔诺夫·托夫塔诺夫斯基设计。这是一座俄罗斯巴
洛克式教堂建筑的经典之作。教堂内有圣画家萨得罗基尼的圣画和圣母像。原来
属于东正教堂,1980年转给天主教会,现名为圣母无染原罪教堂。至今,这里依
然有许多俄国人旧地重游,络绎不绝地来此参观。现经对周围环境的修建绿化,
已经成为闹市中一个清静去处,成为哈尔滨别具一格的景点。

 地址:哈尔滨南岗区士课街47号  








图为1912年老教堂与1935年新教堂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