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崇波浪理半对数h值:乾隆时代玉器风格■ 杨伯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6:45:44
乾隆时代玉器风格
■ 杨伯达
《收藏·拍卖》 2007年第6期
概括起来说,乾隆时期玉器工艺可分为两大主流,即仿古玉和时作玉。

仿古玉有两种类型。一是仿古彝,另一是仿汉玉。仿古玉彝就是仿商周青铜器的造型、花纹而制的玉器。它继承了明代仿古彝玉,而又有所发展。在器形花纹方面较明代更具有综合性、折中性,不限于对器的模仿。还往往镌刻仿古款识加以标明,公开声明它并不是为了遮掩耳目,而是为了“返璞”。譬如碧玉兽面纹活环盖瓶,玉色近翠,半透明,镂空龙戏珠盖,兽头耳活环,颈饰饕餮,而腹饰西周波纹,瞒阴篆之“万寿尊鼎子子孙孙永宝用之”,底刻“大清乾隆仿古”隶体阴款。这件兽面活环盖瓶,就是综合了商周战国等青铜器的特点于 器,具有古香古色的格调。这种仿古,实际上只是种口号,并非真正按照某器物忠实模仿。这也反映了乾隆时代的艺术思潮。
乾隆时期仿汉玉,也是非常盛行,所谓仿汉玉,系指广泛的仿古而言,并非专指汉玉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是继承姚宗仁祖父所制青玉双童耳杯这条路子发展演变而来的。乾隆皇帝十分赏识青玉双童耳杯,并制文以纪其事。诠此玉为一等,特制囊匣加以珍藏。这种仿古玉的真实目的在于混淆视听,伪乱古制,牟取暴利。通常所说“假骨董”也就是指这类仿古玉而言,有着较大的欺骗性。需要慎重对待,以免上当受骗。其欺骗性何在?主要的是做伪残和烧古,但器形,花纹因清人缺乏研究,总会露出马脚,只要仔细观察是不难发现的。关键是要“认真”,仿汉玉中有的徒具虚名,挂上“汉玉”标签,似与不似则无关紧要。这种仿汉玉则容易识别。
时做玉器是清玉的另一主流,其形制多种多样,图案作工也是极其丰富多彩。乾隆时做玉的繁复纷纭的
现象,实在令人眼花嘹乱。但,冷静分析不难发现:有的装饰单纯,雕工简练,精于光工,充分地显示了玉材特有的温润莹晶的质地美。还有的崇尚精雕细刻,着重表现碾琢技巧,图案造型华丽繁缛。这 类时做玉是乾隆时代玉器的本工,与剔红,竹、木、牙雕以及宫廷绘画的风格是一致的。或者说这是乾隆时代工艺美术的精雕细刻、繁缛华丽的风格,在玉器艺术上的具体表现。
在这里附带的提下,乾隆时代地方制玉业在艺术上的成就与问题。
以苏扬为代表的南方制玉业,代表了清代,尤其乾隆时代玉器的水平和造诣。因玉材出产地距苏扬较远,使得产量极少的玉材更加昂贵,所以,玉工在设计时必须因材施艺、计较重量,甚至不肯多去皮子和瑕疵。
尽量多 点保持原有的重量以提高售价。虽然在器型上显得笨拙,有的地方还带皮子,以增加色彩。乾隆时代各种工艺,在刀笔的运用上,已臻极限。玉器雕琢虽不比竹木,不能过细,过繁,要简繁得体,恰到好处。反之变得琐碎、纤巧,既繁琐而又粗鄙。镂空玉雕也是苏扬玉器的特点,如果用得恰当,可取得玲珑剔透、轻巧空灵之美,如果用在熏炉,或做杯座,当然是可取的。但是,用得不妥违反实用的原则,作盛水的盘碗,或贮灰的熏炉,反而使这些实用器物变为无用之物。这种纯装饰性器物,自以为新巧,实则俗不可耐。这一时期苏、扬玉器受到推崇的则是“规仿三代之制”的各种仿古鼎彝的玉器,做到“以古为宗而不邻于俗”。由于四王山水画的泛
滥和影响,各种工艺美术也逐渐采用山水图案,玉器也是如此,尤其模仿王石谷那种繁笔山水亦不在少数,进而推动玉山子的出现和盛行。这种玉器以“刻镂而不伤古雅”为其最高的艺术标准,也是乾隆玉工的基本原则和鉴定标准。像上面这两种玉器,自然会有不少的庸工所做的“俗样”或“俗雕”,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对乾隆时代玉器不加区别,采取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够客观的,尤其以当时已被斥之为“俗样”或“俗雕”,作为乾隆时代玉雕的代表作,进而以此解释乾隆时代玉器的风格,则是更为不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