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屯溪汽车站时刻表:台北故宫馆藏(陶瓷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38:44
(2010-11-19 14:03:01)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博物馆
台北故宫馆藏(陶瓷篇)
明永樂青花人物扁壺
高 29.7公分,口徑 3.6公分,足長 12.0公分,足寬 8.0公分
小圓口,細直頸,溜肩,扁圓腹,橢圓足,平底微凹,頸附雙如意弓形耳。頸畫蕉葉紋一周,上下加飾青線七道,肩及底邊各畫仰覆蓮瓣紋一周,腹部主紋則繪山水園景,一面三人,一面二人,各持樂器,歌舞其間;樂人面貌、服飾皆異族相。青花濃重,多處帶褐綠及鐵褐疵斑,斑處微下陷。白釉泛青,耳邊聚釉處則顯湖綠色。胎骨勻輕,質堅細膩,胎釉一線呈淺橘色。 扁壺又稱抱月瓶,其型制仿自中東,但裝飾紋卻為中國式樣,山水風景畫的繪法為傳統水墨形式,只是人物為外邦異族。明代永樂開始,青花瓷器裝飾擺脫了元代繁複細密手法,注重留白的視覺效果,白地青花更顯其清麗風格,世稱明代官窯「永樂人少」,此為永樂官窯中無論釉色、繪畫都極為精妙的一幅山水人物圖畫。

明宣德寶石紅僧帽壺
通蓋高19.2公分,口徑長16.1公分,口徑寬11.2公分,足徑7.6公分,深16.6公分,重880公克
壺口沿呈三階漸高邊,形似僧伽帽,故名。尖流,扁把,把兩端刻如意形飾,一端貼於腹間,一端貼於帽沿並有突棱豎起與口沿平立。直頸,碩腹,圈足,附寶珠鈕蓋,蓋面三層呈傘狀,一邊有繫孔,一邊凸出與流口密合。器外通體施紅釉,釉色鮮紅並帶類似橘皮上的針孔氣泡眼,口、足、帽沿邊等出筋處,呈現白邊,內部及底白釉泛青。胎骨勻細,圈足露胎,細膩潔白,間帶鐵質斑點。器無款,底刻乾隆御製詩:「宣德年中製,大和齋裡藏。撫摩欽手澤,吟詠識心傷。潤透硃砂釉,盛宜沆瀣漿。如云僧帽式,真幻定誰常。」「乾隆乙未仲春御題」鈐印二:「古香」「太璞」。另僧帽壺座上亦刻有「雍邸清玩」款識,可見其受雍正、乾隆兩位皇帝的賞愛。宣德寶石紅為世所稱,口、足或轉折棱邊常見留一道「燈草邊」白邊,為紅釉普見現象。寶石紅僧帽壺,深受清宮帝后喜愛,清佚名畫「胤禛妃行樂圖」之四幅中,雍正妃傍的立櫃格上即置有寶石紅僧帽壺,與其他青銅器、汝官窯等器陳列一起,其珍貴可想而知。(撰稿:廖寶秀)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高4公分,口徑8.3公分,足徑 3.7 公分
此器作侈口,淺弧形壁,淺\圈足,器表彩繪兩組子母雞圖。圖中公雞、母雞率領小雞覓食於野地,母雞低頭欲啄蟲,小雞展翅雀躍,即使在細小如斯的畫面中,依然令人感受到溫馨可愛的情境。又,畫中的牡丹、蘭草與湖石恰如其分的隔開兩組圖案,杯內純白無紋飾,底以青花書「大明成化年製」六字楷款,款識之外並加畫雙方圈。此足以傳達天倫和樂的子母雞圖,或因帝王的喜愛而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睞,故至晚明無不以為「成窯雞缸杯,為酒器之最」。以及明神宗萬曆皇帝桌上之成化雞杯「值錢十萬」之說,遂不逕而走。(撰稿:余佩瑾)


明晚期嬌黃錐拱獸面紋鼎
高 16.8公分,口徑 13.3公分
圓鼎式爐身,口沿飾雙立耳,底接管狀三足,足壁飾泥條。通體罩施嬌黃色釉,釉質透亮,側視微現五彩光澤。爐身前後兩面劃獸面紋,間飾以金錢紋和朵花,底刻「周丹泉造」四字楷款,為本院典藏唯一刻有周丹泉款識的作品。周丹泉活躍於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善仿古瓷,能以奇木造器,同時匠心獨具也能疊石造園。據說嘉靖末年,周丹泉曾仿作一件定窯鼎爐,引起收藏界的騷動。據《韻石齋筆談》的記載,仿造之前,周丹泉先「以手度者再」,再以「片楮」摹花紋,燒造出來的成品竟與原作無纖毫差別。讓藏家唐鶴徵嘆服之餘,以「四十金」作為代價,買下偽作,作為收藏的「副本」。足見周丹泉技妙入神及其影響的層面。


清初孔雀蓝锥拱蕉叶夔纹觚
最高:30.3cm  口径:17cm  公元纪年: 1650-1750AD 釉色: 蓝釉
仿铜觚造型,颈、足锥拱雕饰蕉叶纹,腹部饰蟠夔纹,隙地间饰回纹和云纹各两圈,通体满施孔雀蓝釉,足圈露白胎。晚明铜器的使用功能已经有所转变,一见铜觚经「打锡套管入内,收口作一小孔」,即可插花。或因铜器本身已逐渐被运用在生活中的各种场合,影响所及,烧瓷窑场亦起而模仿铜器的造型与纹饰来生产日常用品。此品产烧自清初官窑,仿自铜器的形制和纹饰颇发人思古之幽情,但器表施加的孔雀蓝釉,背后却有外来文化的渊源,此古与新的交融。

清 康熙 郎窑宝石红筒式三足炉
外高:11.3cm  口径:13.2cm  底径:12.6cm  重量:960g 公元纪年: 1662-1722AD  红釉
器呈直筒形。敛口,深直壁,底平,三短足。口沿凹下,器底洼陷一圆。胎骨厚重。外壁挂色泽鲜艳之铜红釉,釉面有纹片及棕眼。铜红釉稍具流动的现象,口沿部分稀薄,几乎呈白色,近器底铜红釉积聚成滴,几成黑红色。积釉未经修磨。口沿及器内为纯白釉,釉面多针眼。器底另有一圈垫烧痕,无釉露白瓷胎。无款。

清康熙寶石紅觀音尊
高 25.6公分,口徑 7.3公分,足徑 11.1公分
清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1705-1712),江西巡撫郎廷極奉派前往景德鎮御窯廠管理燒造事宜,生產的瓷器中有一種遙仿自宣德的紅釉器,色澤鮮豔,特別引人注目。因是郎廷極監造之下的產物,所以稱為「郎窯紅」。此瓶形制和觀音手持之淨瓶相似,故又有觀音尊之稱。瓶口不規則的脫釉,則是郎窯紅作品的典型風格.(撰稿:余佩瑾)

清康熙宜兴胎画珐琅三季三果花茶碗
口径:11.2cm  底径:4.5cm  最高:5.7cm  公元纪年: 1662~1722AD  珐琅彩
纹识描述:三季花果纹茶碗,纹饰以果实为主,花卉为副。
文物描述:撇口,深弧壁,圈足。口足间各饰凹棱弦形一周,内壁无纹,外壁紫砂胎上未施透明釉,而以珐琅彩直接描画花果纹,以果实为主;有桃实、荔枝、香橼、枇杷、柿子、石榴、葡萄、茡荠、菱角、樱桃等,碗底书「康熙御制」二行四字黄料楷款,不加框圈。三季花果纹茶碗,纹饰以果实为主,花卉为副,为了凸显果实,因此主体的桃实、荔枝、枇杷等画得较大,花卉较小。
款识: 【位置】外底   【书体】楷书    【技法】写款康熙御制


清乾隆冬青描金寿字瓶
最高:24.6cm  重量:596g 口径:7.7cm  底径:6.7cm   公元纪年: 1736~1795AD   釉色: 青釉  描金
纹识描述:口沿下画如意云头文及夔龙纹各一周。颈、耳亦画夔龙纹,肩饰莲办纹与夔龙纹各一周。腹部以夔龙纹危框,内书寿字。腹部以下为莲瓣纹、回纹、夔龙纹及图案。文物描述:盘口,值颈,圈足外撇。冬青釉地,描金图案。口沿下画如意云头文及夔龙纹各一周。颈、耳亦画夔龙纹,肩饰莲办纹与夔龙纹各一周。腹部以夔龙纹危框,内书寿字。腹部以下为莲瓣纹、回纹、夔龙纹及图案。底描金「大清干隆年制」,六字篆款。
款识: 【位置】外底   【书体】篆书   【技法】写款大清乾隆年制

清 白瓷描金鏤空帶托茶杯
公元纪年: 1901AD
纹识描述:外层镂空雕花,于菱形四角点饰金彩,口足间金线四道,竹节把上,每节均饰金纹二道,内层白釉无纹;杯托盘口折沿亦镂空雕花,与杯身相同纹饰,盘内白釉无纹。杯底、盘底各有双红边三角形图案,三角各书「A.R.F」内印英文字母「1901」「DORE」「SEVRES」等款识,杯编号「S99」、托为「S97」。杯底、盘底圈足旁各刻划英文字母「SGR」等。文物描述:杯口微撇,垂腹,矮圈足,带竹节曲把;杯托折沿呈盘形,矮圈足。杯身双层,外层镂空雕花,于菱形四角点饰金彩,口足间金线四道,竹节把上,每节均饰金纹二道,内层白釉无纹;杯托盘口折沿亦镂空雕花,与杯身相同纹饰,盘内白釉无纹。杯底、盘底各有双红边三角形图案,三角各书「A.R.F」内印英文字母「1901」「DORE」「SEVRES」等款识,杯编号「S99」、托为「S97」。杯底、盘底圈足旁各刻划英文字母「SGR」等。此套杯盘,形制新颖,典雅大方,镂雕技术高超,胎薄工细,颇有握之可破的细腻感。此类带把茶杯,或为西洋贡礼。
釉色:白釉  描金

清乾隆仿雕漆珊瑚红釉银里盖碗
公元纪年: 1736~1795AD
纹识描述:碗及盖内外均包银,外壁于素胎时雕刻成仿雕漆绣球纹锦地纹饰,口沿雕回纹一周,足边莲瓣纹,施透明釉烧成后,再挂珊瑚红釉,二次低温烧成。文物描述:碗撇口,弧腹,圈足,带盖。碗及盖内外均包银,外壁于素胎时雕刻成仿雕漆绣球纹锦地纹饰,口沿雕回纹一周,足边莲瓣纹,施透明釉烧成后,再挂珊瑚红釉,二次低温烧成。碗底白瓷地上矾红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
文物尺寸:最高:5.5cm  底径:4.7cm  口径:10.9cm   釉色: 红釉
款识: 【位置】外底   【书体】篆书  【技法】写款   大清乾隆年制

清仿龙泉青瓷雄鸡香熏
文物尺寸: 长:22.3cm 外高:21.5cm  重量:1679g  宽:9.7cm   公元纪年: 1644-1911AD
文物描述:全器呈雄鸡蹲伏的模样。尾羽高耸而丰盛。两翅扑地,鸡首向候回顾,瞪睛张口,给予人们一种蓄势啼叫,蹲而欲起的态势。雄鸡身上的每一片羽毛都经过巧手雕琢,而且逼肖生动。如果作陶者没有坚实的素描功夫,是很难达到如此写实的地步。中国传统工艺创作,除了形似之外,最讲究造「势」。例如这件雄鸡香熏,雄鸡蹲地偃羽而蓄势欲起、即将振翅高鸣。一件成功的作品就应该像这件雄鸡香熏,给予观者美好的外形之外,同时也引导观者作无穷的想象。香熏分成两部分;底为盛盘,鸡爪就贴塑在底座的宽边上。罩上鸡身,就只见鸡爪和扁平的底座。底座的扁浅,更能衬托雄鸡尾羽的高耸及斜直下偃的双翅。器底无款。器底涂釉,仅足圈及底部中央一道长条无釉。这道长条可以增强底部的支撑力量。这件香熏也如同香炉的功能一样,用来燃点香料的。中国古代所使用过的焚香料种类相当多,除了单品的檀香木、龙脑、乳香之外,最值得称道的是合香。合香的形状有丸、线、圈、及各种形状。这件香熏在鸡尾及口部都留有小孔。估计这件雄鸡香熏使用的合香如果选用让人嗅了而觉神清气爽的合香,似乎更符合雄鸡的外形设计。
窑型: 景德窑    釉色: 青釉

清雍正吹绿茶杯
文物尺寸:口径:9.2cm  底径:3.5cm  最高:5.9cm   公元纪年: 1723~1735AD
文物描述:撇口,深弧壁,矮圈足。器内白釉无纹,外壁施浅绿釉,釉色嫩绿淡雅,釉面满布细碎开片。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款,外加双圈。一般称此匀净淡绿微泛黄色者为吹绿,或形容其吹之可破的娇嫩感觉,或因其以吹釉枝法制成而得名。吹绿色正是雍正朝低温铜绿釉的代表釉色,多见于小品器类。
釉色: 绿釉  款识: 【位置】外底  【书体】楷书  【技法】写款  大清雍正年制

清雍正琺瑯彩藍料山水把壺
高9.2公分,口徑7.5公分,足徑8.1公分
寬圓直口,壺身較低呈短圓身,曲把,管形流,平底凹足,帶平頂寶珠形蓋,紐側一氣孔。壺腹部兩面開光,各畫不同的藍料山水圖畫。一面有墨書題「樹接南山近」,下描紅「山高」一印。另一面題「煙含北渚遙」,下亦有紅料描繪「水長」一印。隙地及蓋面彩繪四季花卉紋的錦地花紋飾。胎薄透光,質地細膩,山水畫工精美,釉彩富麗脫俗。壺底藍料書「雍正年製」二行四字仿宋體款字,外加雙方框。雍正御用茶壺,喜愛簡約大方造型,此類壺身較短,壺口略大的茶壺為雍正時期仿宜興壺形制而作,單色釉如霽青、茶葉末琺瑯彩瓷茶壺,均為相同造型。本件在道光十五年《琺瑯、玻璃、宜興、磁胎陳設檔案》內名為「雍正磁胎畫琺瑯青山水白地茶壺,壹件」。(撰稿:廖寶秀)


清雍正琺瑯彩山水碗
高 6.9公分,口徑 14.9公分
相較於康熙時期的琺瑯彩瓷,雍正官窯的作品,逐漸往視器面如同畫面的方向發展,此時彩色底釉漸為白釉所取代,畫琺瑯人彷彿在素白的紙或絹上作畫,無論是由宮廷畫家親自執筆畫圖,或者只是提供畫稿讓畫匠來依稿繪製,在追模文人書畫雅趣的訴求下,琺瑯彩瓷的圖繪愈發精緻細膩,完全以比照院畫水平為能事。此品侈口窄唇,弧形深壁,矮圈足。薄胎白釉,弧形碗壁一面彩畫藍料山水,畫中山崖石壁上由細筆描繪出來的線條,為表現陰陽向背所暈染出來濃淡色澤,與凝聚於山頭的苔點,以及溪旁的林樹、舟渚、茅屋等無不精細入微,大有提供觀賞遊覽之功能。另一面以墨書題寫:「一江綠水浮嵐影,兩岸青山夾翠濤」,題句前後並以紅料描畫「壽如」、「山高」、「水長」三印。底素白,中心以藍料書「雍正年製」,四字宋體款。(撰稿:余佩瑾)

清乾隆茶葉末六聯瓶
高 24.2公分
此品造形奇特,分別由五隻相同尺寸、形制的瓶子環繞著中央的主瓶,共同構成一件獨立完整的作品。其實經由透視,得知瓶肩以下六瓶的器身彼此相連,肩部以上的細長頸則隻隻分開。特別是周邊的五管長度齊平,而中間的主瓶長度稍長,正好強調它是由六隻瓶子所組成的一件作品。瓶頸的外壁各出現一周細稜,器身無紋,表面罩施茶葉末釉,濃釉積聚處顏色較深,釉薄處呈現黃綠的色澤,底刻「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款。傳世的雍正官窯已經出現像雙連瓶、四連罐等由多件瓶子共同組合完成的作品,至乾隆時期,御窯廠再加以發揮,盡力燒造「雙管瓶」、「三級瓶」、「四喜瓶」、「五岳瓶」、「六孔瓶」和「七孔花插」等同時融合技術與想像為一器的新瓶式。透視六連瓶的構造,發現其組合相當別緻。即六聯瓶中間的主瓶瓶身從上而下分別開挖出五個穿孔,每一個穿孔又各與周邊環繞的五瓶相通。因此,六聯瓶雖然由六隻瓶子所組成,其實瓶身卻彼此相連、互通。最難得的是周邊的五隻瓶子,大小近乎相等,於黏貼過程又必須對準主瓶的穿孔,由此可見乾隆官窯悉心照顧細節的特色。

清乾隆粉紅錦地番蓮碗
高 7.6公分,口徑 15.9公分,足徑 6.9公分
此碗侈口、深弧壁、矮圈足,外壁施淺粉紅色底釉,其上再錐劃蔓草及回紋。粉紅釉彩之上,又以各色彩料畫出纏枝番蓮花,近口緣加飾一圈藍料回紋,碗心彩畫秋葵花一簇,器底以藍料書「乾隆年製」四字楷款。整件作品壁薄如紙,繁花似錦\,敷彩淡雅,線條清晰,不失為乾隆官窯的代表作。乾隆官窯善於製作繁密的瓷繪,如「粉彩花卉瓶」已極致地表現出琳瑯滿目的花朵。相較於「粉彩花卉瓶」,此件作品似乎更為考究,淺粉紅底釉遠看似一層薄的素色底釉,近觀才發現釉面已先以針狀工具逐次剔除底釉,營造出錦\地紋。再於織錦的底紋上彩畫各種花卉,表現出錦\上添花的多層次裝飾風格。依據造辦處檔案的記載,御窯廠曾燒造綠地、黃地、白地、紅地、月白地「錦上添花」的瓷胎琺瑯,此此可見錦\上添花紋飾流行於乾隆朝的情形。


清乾隆黃釉粉彩八卦如意轉心套瓶
高19.5公分,口徑6.1公分,足徑6.8公分
此件作品在器型上,同時匯集套瓶、轉心和交泰的技法,在紋飾上,則融合雕鏤與錦地紋於一器。整支瓶子的結構相當複雜,外瓶能拆解成頸和身兩個部分,而內瓶上部與頸相連,下底則運\用卡榫組合的方式和外瓶的內底套接,如此才能形成轉動瓶頸即能轉動內瓶的功能。特別是,瓶身中央上下交錯並且實際切開的如意雲紋,其看似分離卻又彼此相連的關係,正式交泰瓶的精神所在,具有上下交通、國泰民安的含義。(撰稿:余佩瑾)


清乾隆宜兴胎雕漆八宝纹茶壶
文物尺寸:最高:12.6cm  口径:6.6cm  底径:8.0cm   公元纪年: 1736~1795AD
纹识描述:壶外除底外均涂朱漆,层次雕漆,主纹为壶两面上的两组杂宝纹饰,雕有:书剑、画轴、磬、扇子、笙、钟笛、双板、琴棋、璧等,另一面扇子则为葫芦所取代。壶颈雕回文一周,壶肩如意卷草纹一圈。盖面饰如意纹,盖纽圆形平顶,纽旁回文一道。文物描述:直口,折肩,圆腹,曲流,环把,圈足。壶外除底外均涂朱漆,层次雕漆,主纹为壶两面上的两组杂宝纹饰,雕有:书剑、画轴、磬、扇子、笙、钟笛、双板、琴棋、璧等,另一面扇子则为葫芦所取代。壶颈雕回文一周,壶肩如意卷草纹一圈。盖面饰如意纹,盖纽圆形平顶,纽旁回文一道。壶内及底部露出紫砂胎地,质地细腻,间有黑黄砂点。底为紫砂烧成后,刻「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款。清宫所藏乾隆紫砂胎雕漆茶壶,为数不多,本院仅藏三把,另北京故宫亦藏有雕饰山水人物烹茶图方壶一把,并带「时大彬制」款识,时大彬为明末宜兴制壶名家,而隐去时大彬款,上涂黑漆,(注)可见清宫在茶壶器上,并不甚重视名家题款。
款识: 【位置】外底  【书体】篆书  【技法】刻款  大清乾隆年制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六方茶叶罐
文物尺寸:底径:6.7cm  总高:17.1cm  口径:3.7cm 公元纪年: 1662~1722AD
纹识描述:盖面青花绘一蟠螭,盖壁饰六字三种不同书法的「寿」字,加
饰青线三道,罐肩满画如意纹,罐腹则饰山水人物画,云松下二老者,一抬头持杖遥指飞翔而来的仙鹤,另一老者及一背罐童子亦仰面迎望飞鹤,罐腹上下各饰回纹一周,足边则为转枝叶纹一周。文物描述:罐呈六方形,直口,斜肩,直壁,平底,矮圈足,盖足亦为六方形,带平顶六方盖。盖面青花绘一蟠螭,盖壁饰六字三种不同书法的「寿」字,加饰青线三道,罐肩满画如意纹,罐腹则饰山水人物画,云松下二老者,一抬头持杖遥指飞翔而来的仙鹤,另一老者及一背罐童子亦仰面迎望飞鹤,罐腹上下各饰回纹一周,足边则为转枝叶纹一周。胎质细腻,釉色鲜丽匀浓、浓淡层次分明,为典型康熙青花釉色。底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款。同类造型亦有锡制茶叶罐。
釉色: 青花  款识: 【位置】外底  【书体】楷书  【技法】写款  大清康熙年制

清 嘉庆青花开花御制诗文茶壶
文物尺寸:口径:6.2cm  底径:7.6cm  总高:16.7cm  公元纪年: 1796~1820AD
纹识描述:余隙及盖面把、把、流均绘转枝莲纹,盖纽一半涂青、半留白,颈饰卷草纹,底边莲瓣纹一周。
文物描述:圆唇口,短颈,腹硕长,凹足,湾流,弓形把,带莲苞纽拱形盖。器腹两面开光,内各书嘉庆丁巳年(二年1797)御制诗一首。其下有「嘉庆丁巳小春月之中□。御制」款识,及「嘉」「庆」圆方二章。余隙及盖面把、把、流均绘转枝莲纹,盖纽一半涂青、半留白,颈饰卷草纹,底边莲瓣纹一周。青花釉色匀深,胎骨略重。底青花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这类壶形,基本上为乾隆壶形遗绪,与嘉庆丁巳年款绿地粉彩番莲纹茶壶雷同,前为圈足,此为凹足,略为不同。
釉色: 青花  款识: 【位置】外底  【书体】篆书  【技法】写款  大清嘉庆年制

粉彩〈饮酒〉诗意图花盆
最高:8.2cm  口径:14cm  底径:6.5cm  公元纪年: 1644~1912AD
文物描述:外壁一面画一高士手持菊花,坐于柳荫菊丛下,画中人物应该就是晋隐士陶渊明,画意颇象征陶渊明饮酒诗句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盆外壁白地上以各色彩釉描绘,黄菊、绿柳、蓝衣、赭石、其它则大多以黑彩钩绘线条。盆内白釉施半,以下至底部则涩胎无釉,应是为植花而设。胎骨略重,胎白细致。作工较粗,形制无一般嘉庆官窑以前宫中御用花盆、花钵之细致,因此将其定为清末景德镇民窑所制。陶渊明在隐居生涯中,钟爱的植物为柳、松、菊三种,其中又以菊花最为其偏爱。柳荫高士,既寓意归隐又喻高士,因此画中如要表现陶渊明的孤高不群、安贫乐道的隐逸生活,这三种代表陶渊明精神的植物,是不可或缺的。。此应两件一组成套的花盆,另一盆墨书「渊明酒兴子美情诗。辛酉秋月,景盛陶写。」
款识: 【位置】侧面  【书体】行书  【技法】写款  渊明酒兴子美情诗。辛酉秋月,景盛陶写

清嘉庆粉彩万福长寿红地茶钟
最高:6.7cm  口径:8.2cm  底径:3.6cm  公元纪年: 1796~1820AD
纹识描述:外壁紫红地饰粉彩,口沿下为如意纹一周,腹壁饰番莲四朵,其上各绘金彩万字符号,其间加饰蝙蝠口衔盘长结四组;蝙蝠与番莲之间又以桃实间隔,底边莲瓣纹一周,口足间则加饰金边二道。文物描述:敞口,深腹,斜直壁,矮圈足。器内白釉无纹,外壁紫红地饰粉彩,口沿下为如意纹一周,腹壁饰番莲四朵,其上各绘金彩万字符号,其间加饰蝙蝠口衔盘长结四组;蝙蝠与番莲之间又以桃实间隔,底边莲瓣纹一周,口足间则加饰金边二道。胎骨略重,器底红彩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楷款。此杯应该是嘉庆黄帝用来品茗的中型杯,院藏有类似纹饰的茶壶与茶盘可与之相配。又纹饰的万字符号、蝙蝠、盘长、寿桃等皆寓意「万福长寿」、「万福连连」。
釉色: 彩瓷(五彩)   款识: 【位置】外底  【书体】楷书  【技法】写款  大清嘉庆年制

清嘉慶描金萬福連連紅地罐
通高 16.5公分,口徑 6.7公分,底徑 6.7公分
這件可能用來裝茶葉的蓋罐,可真是富麗堂皇,紅色的地子上由上到下,都描上滿滿的金彩。蓋身紋飾還象徵「萬福連連」,你聯想到了嗎?規整的蕃蓮花以卷草的枝葉相連結,「萬」字符號與蓮花中心的「福」字,代表「萬福」,蓮花諧音「蓮」,而纏枝蓮又可寓意「連綿不斷」,你說這是不是件吉祥滿貫的茶葉罐?使用起來應當會更順手吧!(撰稿:施靜菲)

清光緒大雅齋款 紫地粉彩花卉盒
高 19.5公分,口徑 29.5公分
清晚期在內廷長期掌政的慈禧太后,大家都聽說過她奢華享受或是喜愛翡翠的故事,不過你可能不知道,以「大雅齋」為記的艷麗瓷器,為供其御用所造。這些「大雅齋」款的作品,雖然是承繼了盛清時期琺瑯彩的用色,但是在色彩的配置上,更出新意。例如,在過去紫色通常用來描繪圖案,未見用來作為地色,但此件紫地粉彩花鳥盒,大膽地以紫色為背景,搭配紅花綠葉,色彩鮮明搶眼。是不是和慈禧太后喜好奢華的風尚相合呢?(撰稿:施靜菲)

清光緒綠地魚龍圖花式瓶
高 51.6公分 ,口徑 28.6*25公分 ,寬33.5*26公分
相信大家看到這件大瓶,一定眼睛為之一亮吧!高又厚的大瓶,卻有個婀娜的八瓣花形身軀,上頭還滿佈鮮豔的黃綠色釉,是不是相當具有現代感?器身兩側貼塑獸耳銜環,腹部前後有菱花式開光,框欄裡浮雕魚龍圖,五爪龍遨遊彩雲間,鯉魚從波濤中躍出,帶魚躍龍門、出人頭地的吉祥意義。(撰稿:施靜菲)

清同治粉彩万寿无疆花蝶盖碗
总高:10.2cm  口径:11.7cm  底径:6.4cm  公元纪年: 1861~1875AD
纹识描述:碗内白地上满画粉彩梅花、蝴蝶,器、盖内外口沿及底边、圈足均画回纹一道,碗、盖外壁黄地上四圆形开光万字内各书「万」「寿」「无」「疆」,并围以如意云纹;开光间以蝙蝠、桃实、盘长等纹饰,寓意万寿无疆。文物描述:侈口,深弧壁,矮圈足,带圈足纽盖。碗内白地上满画粉彩梅花、蝴蝶,器、盖内外口沿及底边、圈足均画回纹一道,碗、盖外壁黄地上四圆形开光万字内各书「万」「寿」「无」「疆」,并围以如意云纹;开光间以蝙蝠、桃实、盘长等纹饰,寓意万寿无疆。盖圈足内及碗底朱红「长春同庆」四字二行楷款。
「长春同庆」款器为同治年间所制,此盖碗作饮茶用,无托,纹饰皆为长寿吉祥花纹,可能为慈禧太后御用茶器。
釉色: 彩瓷(五彩)  款识: 【位置】外盖  【书体】楷书 【技法】写款  长春同庆

清 道光粉彩紫藤花鸟纹蓝地盖碗
底径:4.6cm  总高:8.9cm  口径:10.7cm  公元纪年: 1821~1850AD
纹识描述:碗底及盖足内白釉无纹外,余均施蓝地粉彩,碗内及盖内均绘紫藤花卉纹;碗外壁及盖面则饰紫藤花鸟及月季花。蓝地施釉浓淡不匀,布满开片纹,紫藤花及月季花分施粉彩,紫、粉红、绿、粉绿等色料堆朵深厚,紫藤花房均以赭色钩边。文物描述:碗敞口,深腹,矮圈足,带盖。碗底及盖足内白釉无纹外,余均施蓝地粉彩,碗内及盖内均绘紫藤花卉纹;碗外壁及盖面则饰紫藤花鸟及月季花。蓝地施釉浓淡不匀,布满开片纹,紫藤花及月季花分施粉彩,紫、粉红、绿、粉绿等色料堆朵深厚,紫藤花房均以赭色钩边。器底白地上青花书「慎德堂制」四字二行楷款。「慎德堂」为道光皇帝在圆明园行宫内的堂号,道光年间不少以「慎德堂制」为款识的各种器物,盖碗尤多。此器满画纹饰,华丽大方,然与清盛期乾隆官窑相较,圈足底部的修饰,则略嫌粗糙,蓝地凹凸不匀,画工亦无前代之精细。
釉色: 彩瓷(五彩)  款识: 【位置】外底  【书体】楷书  【技法】写款  慎德堂制

清 牙白划花夔纹象耳炉
外高:8cm  底径:11cm  重量:411g  口径:11.8cm  公元纪年: 1644-1911AD 釉色: 白釉
纹识描述:腹部浅浮雕夔纹及兽面纹二隙地满印回纹,上下各有弦纹一道,腹部下方为如意云头纹一周。足圈外侧浅浮雕兽面纹二枚,兽面纹左右两侧各有夔纹一。隙地满印回纹。文物描述:器形仿铜簋,敛口、夸腹、圈足稍高。两侧贴饰象耳。全器满釉,釉面光润,有大小纹片。纹片呈淡黄色。在口沿下及象耳边缘均有缩釉的情形,器底釉面多细小的砂眼,及釉裂的现象。足圈露胎,质细腻。足圈外侧加旋一周。器底有清宫黄纸签:「宝座西旁设,定磁象耳炉一件,盖嵌玉」原定名「元临川窑牙白印花夔纹象耳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