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思想的进步性:珠水长流:一百多年前的广州掠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7:23:04

□戴永夏

清朝末年,外强入侵,内乱纷起,本来就很落后的中国社会更加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897年,美国旅行家约翰·斯塔德来到中国,游历了香港、广州等许多地方,写下了《1897年的中国》一书,对所到之处作了大量真实的记录。特别对广州当时的城市面貌,也有许多真实而生动的描写。

狭窄的街道

广州的街道没有名字,也没有照明等设施,很难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街道,只是些蜿蜒曲折的小巷而已。这些街巷狭窄、阴暗,臭气熏天,一般只有1.2-2.4米宽。在蛇形弯曲迂回的巷子里,挤满各类店铺。由于过道被大量挤占,人们头顶上挂满各种颜色的木制广告招牌,几乎透不进一丝阳光。在这样狭窄的街道上,每前进一步,都会摩肩接踵地碰上衣衫不整的行人。他们中有很多人光着膀子,拥挤在狭小的空间里,仿佛梗堵在峡谷中湍急的洪流。偶尔有官家的轿子从拥挤喧闹的人群中穿过,轿夫需要不断地提高嗓门高喊着,让路人给轿子让路。有时两乘轿子迎头相遇,双方的轿夫便像疯子一样相互喊叫着,连挤带让地设法艰难地通过……

林立的店铺

与狭窄的街道相反,街道两边林立的店铺一般都很深,很多店铺进深达二十四五米。在每家店铺的门外,都竖立着写有店名的木制招牌,店铺的角落里摆放着神龛。店铺的二层上环绕着长廊,这一层或店铺的后半部分,是店家的住所。有些店铺还用精致的木雕和青铜灯具做装饰。店铺的货柜里陈列着各种物品,其中较多的是丝棉制作的工艺品、扇面、珠宝、雨伞、滴漏钟表以及中式鞋子等。

最有气派的要数典当行,当时广州共有五六座,其高度可与宝塔和教堂比肩,像是竖立起来的大花岗岩盒子。从这庞大的建筑外形上,人们就可以推断出它们的富有———当时广州半数以上的个人财富都聚集在这里。跟全国一样,当时的抵押风也很盛。成百上千的广州人把自己的家什寄存在这里,夏天主要寄存皮革和大衣,冬天主要寄存单薄的夏装,以便从老板那里换点钱花。这些典当行为了防止盗贼打劫,都在房顶上堆放着石块和硫酸。遇到强盗来犯,便从楼顶上往下扔石块和泼硫酸,进行抵御。

城墙和五层楼

清末的广州,也和中国多数城市一样,被划分成一些不同的区域,毗邻的区域间用城墙分割开来。这些城墙的大门在夜晚一律关闭。在遭到攻打或发生暴乱时,城墙可以起到特殊的保护作用。因城门修得非常坚固,足以阻止蜂拥的人群,以等待援兵的救援。

穿过城门,顺城墙前行不远,便可见到一座高大的瞭望台,这就是人们熟知的五层塔楼。这座谷仓式的建筑已多年失修,零星散落着斑驳的红色。来广州的游客都喜欢到楼上来休憩和登高望远。站在五层塔楼的顶上,可以眺望整个广州城。然而所见到的景物破败不堪,不免令人失望:到处都是一样普通、单调、低矮、没有生气的房屋,被一条条狭窄的街道串接在一起。从这片巨大的空间中持续传来单调的火车汽笛一样的嗡鸣声,似乎在提醒人们:在这座城市里,已密集地生活着近200万人口……

图:广州古城墙 摄于1885年前后

危楼泊舟,自有一番苍然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