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中调查:默默无闻 鞠躬尽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22:49:10

默默无闻         鞠躬尽醉

一位未有授衔的高氏开国将领23兵团政委高克林

 

人们一提到高氏开国将领,必定要忽略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著名将军高克林,因为1955年开国将军授衔时,高克林已经步入政坛。这是历史的阴差阳错。但历史的忘我忽略,说来是有失公允的。因此,我们要为这位默默无闻,鞠躬尽醉的老将军歌功颂德。

高克林, 原名高文敏,又名高子谦、王子和。1907年3月出生于陕西省华县赤水镇高村。1924年在西安成德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任团支部书记。1925年冬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国民军,在第三军第三混成旅军事政治学校工作,后任国民联军第五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西安中山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兼中共总支书记。1927年秋在陕军新编第三旅(即许权中旅)任中共总支书记、党委书记。1928年5月,参与组织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委员、总司令部参谋主任。后到榆林、清涧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29年秋任中共北平市委军委书记。1930年秋任中共顺直省委军委秘书、天津市委军委书记。1932年春到河北邢台任中共直南特委军委书记,后任中共大名中心县委书记等1职。1936年秋到陕甘宁边区,在驻东华池县的东北军中任工委书记。1937年春任陕甘宁边区党委组织科科长、秘书长。1938年秋任中共洛川工委书记、特委书记。1941年冬任延安民族学院副院长。1942年10月起任中共塞北工委书记兼塞北军分区政委。1945年2月任绥蒙区党委书记,7月调任雁门区党委书记兼雁门军区政委。抗日战争胜利后,任绥蒙区党委书记兼绥蒙军区政委。1949年5月任中共绥远省委书记兼绥远军区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绥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军区副政委。1951年春任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政委,同年9月与司令员董其武率二十三兵团参加抗美援朝,11月回国。1952年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省军区政委。1953年8月任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1954年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1960年11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处书记。其时任工作秘书:张意修。1955年3月被选为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56年9月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78年3月被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79年2月被选为全回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1982年9月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回忆高克林的一生:是革命忘我,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是革命利益高于一切,而鞠躬尽醉的一生。无愧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

高克林,1928年5月,渭华起义爆发,高克林跟随刘志丹、唐澍率许权中旅由潼关十二连城开赴华县高塘,途经瓜坡,摘掉国民党帽徽、领章,佩带红领带,宣布起义。5月中旬,高塘镇举行盛大军民联欢会,成立工农革命军,高克林任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参谋主任,在起义高潮时期,曾多次率部击退敌人武装围剿。渭华起义失败后,离开华县,他坚信共产主义必胜,听从党的安排,始终不屈不挠,坚持对敌斗争。10月去陕北,先后在榆林、清涧等地搞党的工作。

  1930年后,高克林任中共北平市委军委书记,河北省直南特委军委书记兼大名中心县委书记,继续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3年春,在抗日同盟军十八师做军事工作。1934年10月,中共西安中心市委书记魏光波等被捕,其他委员转移外地,各地党组织处于无领导状态。为了继续不断地领导各地党组织进行革命斗争,高克林与崔廷儒、孙作宾等于1935年8月重新组建中共临时陕西省委,高克林任书记。

  1936年5月中旬,他秘密回到华县,在赤水三涨村刘玉堂姑母家,召开华县党的秘密会议,向华县地下党员传达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精神,研究制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下如何打开华县革命斗争的新局面等问题。因有人叛变,会议中断,高克林、刘玉堂被迫离开华县。高克林后进入陕甘宁苏区,任华池县东北军委员会书记,从事党对东北军的团结争取工作。1937年至1942年担任陕甘宁边区党委秘书长,中共洛川工作委员会、中共洛川特委会书记,延安民族学院副院长。1940年1月,他回延安学习,参加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1941年9月,他在延安写下《鲁忠才长征记》一文,得到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1942年至1948年,担任中共塞北工委书记,雁门区党委书记,绥察区和绥蒙区党委书记,一二O师大青山骑兵大队政委。在晋西北和绥蒙地区,于抗日战争最艰苦阶段和解放战争非常时期,他牢记党的嘱托,团结各族人民,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战略和各项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驰骋于长城内外,战斗在千里草原。

1949年1月21日当时北平和平解放后,时任国民党第十二战区政治部主任兼晋陕绥边区副总司令的董其武将军审时度势,接受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方式解决绥远问题 的主张,于9月19日率领绥远军政人员通电起义,首创当时著名的“绥远方式”;10月1日建国后,绥远地区开始改造;12月董其武任绥远 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绥远省军区副司令员。12月成立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任命董其武为兵团司令员,高克林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三十六军、第三十七军、骑兵第四师和骑兵独立第三旅、第四旅。1951 年1月第二十三兵团开出绥远,到河北省景县龙华整训。

高克林为整编改造这支国民党起义部队,使绥远地区顺利实现了解放区化,做出巨大贡献,受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赞扬。

根据朝鲜战争的实际需要,1951年9月7日,董其武、高克林率领第二 十三兵团(辖第三十六军、第三十七军,共四个师)入朝鲜;9月20日至11月4日,第二十三兵团干部战士在朝鲜人民的支援下,冒着敌机日夜轰炸,克服运输、器材等种种困难,胜利完成了修建机场任务。得到了中央军委和华北军区的嘉奖,还荣获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任委员会授予的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1月30日第二十三兵团回国。

 1953年至1960年,高克林担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省军区第一政委,国家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国家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曾为建立和健全新中国的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司法机构,做了大量工作。1961年至1967年担任中共西北局书记处书记,为西北地区经济建设呕心沥血。

    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授予军衔时,高克林已经转入地方做行政领导,未有授予军衔。如按兵团政委待遇,授衔时起码应该授予上将、中将军衔。但高克林同志从不计较个人待遇,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为党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高克林被受到路线斗争的冲击,错误被关押,身心备受摧残,但他毫不屈服,与之进行了坚决斗争。1977年,中共中央为其平反昭雪。1979年至1983年,高克林先后担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他以古稀之年,投身立法工作,联系实际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法学理论,先后参加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等法律草案的起草、审定工作,为我国恢复和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高克林还曾担任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8年、1992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

1987年10月,高克林离职休养。离休后,他继续关心国家建设,特别惦记着家乡,为建立渭华起义纪念塔呼吁奔走。1988年5月6日,他参加了隆重纪念渭华起义60周年纪念暨烈士纪念塔落成典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第一个向烈士纪念塔敬献了花圈。1990年1月,他亲自执笔为《华县志》写了序言。

2001年6月18日21日30分,高克林病逝于北京,享年95岁。遵照高克林遗言,其骨灰安葬在故乡渭华起义纪念塔旁。7月12日9时30分,在渭华起义纪念馆和纪念塔,举行高克林追悼会和骨灰安放仪式。

                                                                                  高御甫 摘自高继德先生的《中华高氏风云人物录》        20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