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植谈李小龙:说人过失,自己不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2:31:33
说人过失,自己不幸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2-26 10:40:00     
 
   明武宗正德年间,汉州有一位姓王的书生喜欢指摘别人的过失。


  邻居的儿子逝世,姓王的书生便斥责他说:「由于你们罪大恶极,所以才会有丧子的果报!」

  不久,他自己生了两个孩子,也都因病夭折了。

  邻居反过来嘲笑他:「你的罪恶难道不是更深吗?」

  姓王的书生的族兄年终考绩第四等,他便告诉族兄:「你平时不下功夫,写的文章实在荒谬,怎么能有好的成绩呢?」

  没想到,翌年,姓王的书生参加考试,竟然名列第五等。

  他的族兄也反过来嘲笑他:「我想族弟的工夫更差,文章写得更荒谬了!」

  当时,许多人都把这件事当成笑柄。(《感应篇注训证》第一七一页)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53666.htm)
 ------------------------------------------------------------------------------------------------------------------------- 索达吉堪布:有些高僧大德所说不如法,该怎么看待呢?

 发布:念佛人 []   日期:2011-5-19 13:56:00     
问:有些高僧大德所说不如法,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呢?

答:假如对佛教至高无上、高深莫测的境界一无所知,就开始随随便便说一些过失,这是非常不合理的。这就像盲人找明眼人所见的过失一样,非常荒唐可笑。

我们一定要知道,凡夫人的境界对圣者不可能有妨害,就像文盲对知识分子不会有妨害、什么都不懂的农民对博士后不会有妨害一样。

上师如意宝经常讲:“作为闻思修行的人,千万不要对高僧大德进行诽谤,因为我们凡夫人像盲人一样,根本不知道高僧大德们的密意。”

——《入行论讲记》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71875.htm)
 ----------------------------------------------------------------------------------------------------------------------- 。。。 “隐秘他人之过失”,我们平时不要说别人的过失,因为我们是凡夫,自相续具有不清净的显现,很多时候看别人不顺眼,总是觉得自己好,就如同藏人有句俗语说:“经常看到别人脸上的虱子而看不到自己脸上的牦牛”,这只能说明自己修行不好。很多大德都这么说过:佛所见全是佛,菩萨所见者全是菩萨,凡夫所见者全是凡夫。我们学院有一位堪布,他不管看到别人做什么坏事,总是说:“不要说不要说,这可能是有密意的,我们不要看他的过失。”因为有时候我们并不太了解别人,一件事情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说别人过失对自己无利,在比丘戒与菩萨戒上都有详细的戒相,在《佛子行三十七颂》中也这么说:“以惑谈他菩萨过,则将毁坏自功德,故于大乘诸士夫,不说过失佛子行。”我们修行人不要像世间人一样,总喜欢把自己吹得很高,把别人贬低得一无是处,很多大德往往在未开始弘法前总是做最低下的事情,默默无闻地潜修,所以,一般凡夫人从表面上根本看不出别人的内证和功德。常赞自己之功德,别人是不会对你恭敬的。你所诽谤的是不是诸佛菩萨的化现很难说,因为,很多菩萨是以贱女、妓女、猎人的形象来度化众生的,所以我们平时应观清净心。世间有一句名言:说别人的过失,本身就是一种过失。所以,无论从自身或利他任何一方面来说,隐秘别人的过失都是很必要的。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30038.htm) -------------------------------------------------------------------------------------------------------------------------------------------------------------------------------------------------------------------------------------------------- 净空法师法语:菩萨菩萨,年年十八
 发布:心慧 []   日期:2011-10-12 21:18:00  
  
 1 佛家谚语有一句话,“菩萨菩萨,年年十八”,它真有道理。菩萨为什么年年十八?因为他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  2 菩萨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没有苦乐忧喜舍,换句话说,他永远能保持身心容貌的正常,他不受情绪的干扰。情绪的干扰就是经论里面所说的“唯识所变”。 3 西方世界那边的人是化生的,容貌永远不变,身体永恒不变,纵然是几千岁、几万岁他不老,他永远不会老,为什么?他没有阿赖耶识。 4 人为什么会老?因为有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有生有灭,阿赖耶识是能变,我们这个生老病死是它所变的。 5 阿赖耶识是迷,觉了就不叫阿赖耶识,叫自性,叫法性。阿赖耶识是真妄和合之体,一半真、一半妄,为什么?它的体是真心,因为它迷了真心,带有情识在里头,所以就叫它做阿赖耶识。 6 阿赖耶识是带妄之真,去掉妄,它就是真如本性,就是自性,就是真心。 7 真心所现的是一真法界。《华严经》所讲的华藏,往生经里面所讲的极乐世界,那都是真心变现出来的。 8 真心能生能现,没有所变,所以那个世界的人容貌永远不变、身体永恒不变,真的是我们一般讲,“菩萨菩萨,年年十八”,他不老!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3738.htm) ------------------------------------------------------------------------------------------------------------------------- 净空法师:佛为什么说生灭同时,没有生灭
 发布:wwdxk []   日期:2011-10-13 7:54:00    
 
佛为什么说生灭同时,没有生灭 「无性空。谓法既灭已,是灭无故。」无性空亦名无法空。法既灭已,这个灭也没有,灭也不存在,生灭统统不存在,所以又说不生不灭­、无生无灭。法什么时候灭已?刹那灭已。什么叫刹那?形容它的速度非常之快,它停留的时间非常之短,快到什么程度、短到什么程度­我们无法想像。《仁王经》上,佛举例子告诉我们,他说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裡面有九百生灭。这是世尊教学的时候给我们一个粗­浅的概念,如果比起弥勒菩萨所说的差距很大。佛说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六十乘九百,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一弹指有多少­个生灭?三百二十兆,数目更大。这是说明诸法实相。在这么快的速度之下,所以佛说生灭同时,没有生灭,你看到生的早就灭了,你看­它灭了,不知道又生多少次。这个现象被现代科学家所发现,难能可贵,证明了世尊在三千年前所说的不是假的,是真的。所以这一切法­是有还是无?我们没有证得,我们只是在经典上听佛这么说的。我们也有一点小悟处,这个悟叫解悟,不是证悟,证悟是亲证的,我们今­天这个解悟是听亲证人所说出来的现象,我们没有证得。释迦世尊证得了、弥陀如来证得了、法身菩萨们证得了,我们相信这些人,大圣­大贤,他们不会欺骗人,他们所说的话决定是真实的,我们能够信得过。他证得诸法实相,他才真正能放下。我们为什么不能放下?我们­不知道事实真相,我们把这些虚幻不实的现象以为都是真的,还起了妄念,想控制它、想佔有它,错了,真的错了! 文摘恭录—淨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六一集)2011/2/3 档名:02-039-0261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3744.htm) ------------------------------------------------------------------------------------------------------------------------- 净空法师:佛菩萨不以神通度众生
 发布:念佛人 []   日期:2011-7-4 9:19:00    
 
诸佛菩萨有大神通,决不以神通作佛事,哪一个佛菩萨都是以正法教人。神通做佛事会发生误会,为什么?佛魔不分。魔都喜欢用神通作佛事,佛跟魔决定不一样,佛是决定以正法来教学。一个是正法,一个是搞神通,这是佛跟魔不一样的地方,特别是在末法时期。《楞严经》后面一卷半的经文讲五十种阴魔,统统是以神通来表演,来摄受一切众生。佛不如是做,佛是教你修三皈依,教你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教你老实念佛,修到一心不乱,教你守本分,规规矩矩,这是佛法。 有一些同修告诉我,他初学佛的时候有好多瑞相,现在统统没有了,是不是退步?不是退步。初学的时候为什么会常有?初学人,一定要帮助你建立信心。已经入了门,已经生了信心,还常常示现,你必定会走到神通的路上去,走到神通就走到邪道,这一点诸位要记住。佛决定不以神通作佛事,凡是用神通作佛事的都不是正法。 佛菩萨的确都有神通,神通广大,为什么不用神通作佛事?因为魔有神通,佛要是用神通作佛事,他们也都用神通,我们就无法辨别佛与魔。佛以正法来教化众生,魔不行。魔如果也以正法来教化众生,那他就是佛,他不叫魔了。所以佛必定是以正法教导众生。凡是用神通手段来接引众生的,你要小心,这不是正法。 尤其现在学密,多半用神通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来做号召,有没有?他放光,离地三尺,给诸位说真有,不是没有,确实是有。这些东西你仔细想想,他放光,我不放光;他离地三尺,我也不能离地三尺,有什么好处!这个是要知道的。何况这些小小神通,妖魔鬼怪都有,不足为奇,有什么好奇怪的!往往我们就受他的骗了。所以大家要晓得,佛教里最容易被这些妖魔鬼怪利用。 神足是以神通的方式,来帮助众生启信。但是诸位要晓得,佛不常用神通这个方法来接引众生,原因在什么地方?因为妖魔鬼怪都有神通。要以神通来接引大众,换句话说,佛魔就辨别不清了。因此佛对于神通是决定禁止,不以这个东西;而以讲经说法,魔不会讲经说法,他会现神通。这样一来,魔跟佛就有一个很清楚的界限能够分辨出来。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78021.htm) ------------------------------------------------------------------------------------------------------------------------- 净空法师:宗教不能比较,只能学习
 
 发布:wwdxk []   日期:2011-10-13 8:03:00 
 
五年前我参观一所大学,校长陪同我,告诉我,学校裡有一门功课叫「宗教比较学」,有这么一门课。我当时听了就告诉校长,宗教不能­比较。谁有资格、谁有能力、谁有智慧来做宗教比较?我说我们的教授当中、学生当中,有谁超过耶稣的?有谁超过释迦牟尼的?有谁能­超过穆罕默德的?你不能超过他们,你怎么能做比较!他听了我这个话之后,他没想到,他回过头来问我,他说那怎么办?我给他建议,­可以学习。每一个宗教都要尊重,都要真诚恭敬,我们就能学到东西。如果你比较它,换句话说,你在它之上。学生的作品老师可以来比­较、来批评,你第一、你第二,像佛陀、耶稣、穆罕默德他们的作品你怎么比较?要用真诚恭敬心去学习,得到真利益,比较裡面有浓厚­批评的意思在裡头,恭敬心没有了,真诚心也没有了。我们学经教的同学们,往往学一部经,选一个祖师大德的注解做最主要的参考资料­,可是还遇到困难,这一段、这一句裡头不好讲,可以参考别人的。只看这一段,只看这一句,要有比较容易懂的我们就採取,只採取这­一句,于宗旨没妨碍,这个可以的。如果有比较、有批评,那就大不敬,那对你自己修学就有严重伤害,对于听讲的人会造成很多误会,­这要背因果责任的,不能不知道。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祕诀就是真诚恭敬,你才能学到。印祖讲的话不是假话,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你就得十分利益。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万物,要用平等的恭敬心,你才能得好处。一切法不离自性,一切法皆是平等法,没­有浅深高下。你自己得清淨平等觉,你再看一切法,迥然不同,法法都能帮助你开悟,法法都能帮助你提升境界。文摘恭录—淨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六一集)2011/2/3 档名:02-039-0261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3749.htm) ------------------------------------------------------------------------------------------------------------------------- 净空法师法语:我们一句话不说
 发布:孝慈居士 []   日期:2010-6-20     
1 现在是末法时期,随顺自己烦恼习气,披上了袈裟,坐在讲台上,展开佛经,来破灭佛法的,大有人在! 2 我们晓得,各人有各人的因果,我们学释迦牟尼佛,一句话不说,不要去批评,决定没有一句恶言相向,这就是护持正法。 3 他是来搞破坏的,如果说我不服气,我还要来辩白,愈辩愈黑!佛教我们怎么做?默摈。他的所作所为,我们不要去听、不要去想、也不要说,更不能够学他,一切随他去。 4  随他怎么样侮辱,随他怎么样笑骂,我们一句话不说,正是所谓“人民眼睛是雪亮的”,一个人指着鼻子天天骂人,对方不说一句话,大家就晓得哪个贤,哪个不贤?哪一个有德,哪一个没有德?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33998.htm) ------------------------------------------------------------------------------------------------------------------------- 净空法师:不见世过,不搞轮回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1-1 11:36:00    

这些示现也都是告诉我们,真学佛的人,我们在这个世间点点滴滴,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统统是诸佛如来在示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是决定正确。这个示现是什么?你杀别人,人家肯定要杀你,他怨恨没有解除,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释迦牟尼佛劝族人一定是劝他不要抵抗,不要再有怨恨,这个帐到此地就结了,以后不再敌对了,这是决定正确。几个人有这样的智慧,看到敌人来侵犯,不抵抗?只有佛法知道。战争必有因,哪有没有前因的战争?不可能的事情。我们知道过去造作的罪业,战争当中被杀了,不杀人,被人杀了你生天,你不堕三途;杀人的那个人他有罪,他将来堕三途。你看看他堕三途,把你送到天上。这个事情佛看得清楚,阿罗汉、菩萨他们看得清楚,逃不了,杀人要还命,欠债要还钱逃不了,欠债欢欢喜喜还他。还他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时候他跟你借钱,借去不还你了,可能是什么?前世你向他借钱,借了之后你不还他,他也同样的方式拿回去。怎么样?欢欢喜喜,不要再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是欠他的,给他,不是欠他的,来世他要还给你了。那我们要不要?不要。为什么?如果要,你还得搞轮回,你不搞轮回,你们两个碰不到,这个结解不了。你愿不愿意再搞轮回?再不愿意搞轮回,现在到极乐世界作佛去,那就一笔勾消。是欠他的还给他,不是欠他的不要了,送给他,这个好!什么都不要计较,万缘放下,咱们极乐世界才去得了;只要有一桩,丝毫牵挂就不行。所以今天我们在这个世间上,无论什么人跟我们怎么样,叫我们的时候统统要接受,不要有一点意见,什么都好,什么都点头。这是什么?这是我们走西方成佛大道。点点事情还要跟人计较的话,一天十万声佛号也靠不住,到时候你去不了。最后一念还得跟人计较,那怎么行?学佛我们说有进步,什么叫进步?一切都不计较,什么都看得惯,什么都好这是进步,这是一个例子。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八十九集)2010/7/26 檔名:02-039-0089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47199.htm) ------------------------------------------------------------------------------------------------------------------------- 净空法师:凡夫学道法,当自观身行少言说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0-12 8:45:00    
 
凡夫学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诽。谛观少言说,人重德能成,远众近静处,端坐正思惟。但自观身行,口勿说他短,结舌少论量,默然心柔软。无知若聋盲,内智怀实宝,头陀乐闲静,对修离懈惰。                 ——道宣律师(中国律宗的开山祖师)
  这是偈颂的体裁,四句是一首,我们一首一首的来看。   “凡夫学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诽。”凡夫学道法,真正发心学道,要想道业成就,自己一定要晓得,学道只可以自知,不必给人说。为什么呢?你给别人说,别人未必会相信;不但不相信,他还要来毁谤。毁谤,就造罪业了。为什么会来谤法呢?谤佛、谤法、谤僧造这么重的罪业,是你给他增上缘叫他作的,他将来堕落三途,你也跑不掉啊!阎罗王一审问:“为什么毁谤三宝?”他说:“某某人跟我说的。”就把你牵涉进去了,这是真的。所以佛菩萨教化众生,有的时候说,很慈悲;有的时候不说,不说也是慈悲。佛菩萨有能力观机,晓得说出他能不能接受;不能接受就不说。我们凡夫没有观机的能力,那么最好少说,甚至不说,这个就没有错失。   “谛观少言说,人重德能成,远众近静处,端坐正思惟。”这第二首教我们修学的态度。“谛观”,是仔细的观察;“少言说”,是少说话。“人重德能成”,这样修持,众人自自然然尊重你,自己的道德慢慢就培养成了。“远众”,“众”是指都市、繁华、热闹的地方,修道的人要离它远一点。为什么呢?我们道业还不坚固,常常在热闹场合当中,不知不觉就被这繁华的气氛污染了,使自己退失了道心,这就错了。所以古时候初学的修道人,为什么选择在深山,不但远离都市,连乡村都远离,他跟外面社会完全断绝,心容易清净。但在今天这个社会,就不行了。这一个事实释迦牟尼佛很清楚,他老人家在法华经里面就说过了,末法时期劝化众生,实在讲就是指现在这个时代,要以大乘法劝人,不要用小乘法。什么原因呢?大乘能够适应这个时代的潮流,大乘是开放的,小乘是保守的。今天在这个时代劝人保守,没有人乐意听;要说开放,大家点头,这个不错,还蛮有道理。所以今天修行要远离一切繁华,真不容易!纵然住在深山,装个电视,天天看到花花世界,没有法子修行,因为电视广播,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摆在你眼前,搞得你心花撩乱,精神不安,这些东西都是妨碍道业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晓得在现前这个生活环境当中,我们应该要如何来修学,找一个理想的修行环境。“远众近静处”,居住的环境要安静。   “端坐正思惟”,此地这个“端坐”,我们不要把它看呆了。祖师大德教我们修行,我们以为一天到晚就坐在那里,你要这样看,就死在句下。你看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跟我们讲坐禅,并没有真的叫我们在打坐。什么叫坐呢?“坐”是取不动的意思。我们人坐着很稳重,不动;心不动叫坐,不是讲身,是讲心;在五欲六尘当中不动心,这个叫坐。什么叫禅呢?禅是不着相。外不着相,叫作禅;内不动心,叫作坐。“坐禅”是这个意思。假如搞错了,弄一个蒲团在那里打坐,祖师一看,摇头——你把我的意思全错会了。所以《华严经》的鬻香长者,是专门修禅的。他在什么地方修呢?在市场修。每天哪个地方热闹,就到哪儿去逛。经上讲他在市场坐禅;他不是坐,他在那里逛,他在那里欣赏,他样样都看,那是修行。看是什么呢?样样都清楚,样样都不执着;他不着相,样样都看的明了,但他没有起心动念,这叫坐禅。所以诸位要懂得“端坐”就是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因此你的思想见解当然正确,这叫正思惟。   “但自观身行,口勿说他短,结舌少论量,默然心柔软。”真正修行人最重要的,是自己观察自己的身心,观察自己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要注意这些与佛的教诲相应不相应:若相应,我们身心在道上;不相应,我们就离开道了,修行是常常在这上用功夫。“口勿说他短”,少去批评人,少说是非,少说长短,这个很重要。身、口、意三业,口业是最容易犯的。不管有心,或者无意,都是过失,都造成了障碍。这个障碍,有的时候障碍自己的道业,有的时候还障碍大众的修学,那个罪业就更深了。“结舌少论量”,“论”是议论;“量”是度量,就是衡量的意思;用现在的话,就是批评。少发议论,少去批评。“默然心柔软”,“默然”是清净的样子,心非常清净;“柔软”就是慈悲。清净慈悲,是从这儿生出来的,不是造作、勉强可以得来的;这个要自自然然,清净慈悲就流露出来了。   “无知若聋盲,内智怀实宝,头陀乐闲静,对修离懈惰。”“无知”,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讲的大智若愚。这个很难,一个真实无所不知的人,看起来他什么都不知道,这就是功夫,这个就是德行。“聋盲”是比喻,好像是个聋子、瞎子一样,其实,他什么都明了,样样都清楚。“内智怀实宝”,内里面有真实的智慧,真实的宝藏;佛门讲的三宝——觉、正、净,那就是真实的宝藏,这自性的性德三宝,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显露,真正的证得。“头陀”是苦行,在生活上不求享受,一切随缘,所以日子过得很潇洒、很自在。喜欢“闲静”,优闲清净,这叫真正的享受。“对修离懈惰”,在修持方面懈怠、堕落他都能够离开了,可见得他永远是精进不退的。这一节是唐朝时候终南山,我们中国律宗的开山祖师——道宣律师所说的。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3664.htm) ------------------------------------------------------------------------------------------------------ 莲池大师: 六祖惠能不断思想
 发布:wwdxk []   日期:2011-8-23 9:50:00    
 曹溪(六祖惠能) 不断思想    有诵六祖偈云:'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扬扬自谓得旨,便拟纵心任身,一切无碍。坐中一居士斥之曰:'大师此偈,药卧轮能断思想之病也。尔未有是病,妄服是药,是药反成病。’善哉言乎!今更为一喻:曹溪之不断百思想,明镜之不断万像也;今人之不断百思想,素缣之不断五采也。曹溪之对境心数起,空谷之遇呼而声起也;今人之对境心数起,枯木之遇火而烟起也。不揣己而自附于先圣者,试闲处一思之。
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5029.htm) ------------------------------------------------------------------------------------------------------------------------- 净空法师:不见世间过要怎样学法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2-24 20:59:00   
 
  出自净空法师《华严经讲记》   伦理虽然简单,它有程序,这五条怎样学习?也告诉我们五个纲目,“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这八个字是探讨理论,五伦有理论的依据,这就是道;我们能遵循,那就是德。所以末后一个“笃行”,笃行就是落实,要把伦常大道落实到日常生活。笃行里面有三纲,第一个是修身,第二个是处事,第三个是待人接物,你看生活!    修身里面有两句话,它每一条都是两句话,那么简单,“言忠信,行笃敬”。修身不外乎言行,言语要忠要信。忠是什么?你看中国这个字,这是智慧的符号,心上面有个中字,就是说你的心不偏,偏就不忠,你的心不邪,你的心不虚伪,忠的意思。它这个字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菩提心,真诚,虚伪就不忠;清净,染污就不忠;平等,高下就不忠;正觉,迷惑就不忠;慈悲,自私自利就不忠。中国古人讲的,忠信就包括我们的菩提心。笃是笃实,就是诚诚恳恳,恭恭敬敬,行为;我们的行为要诚诚恳恳,恭恭敬敬。    后面又说了八个字要我们落实。第一个就是佛法讲的不瞋恚,佛家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所以你看儒家头一个戒的,就是不瞋恚;第二条不贪。不瞋不贪,把不瞋摆在第一,后面迁善改过是不痴,佛家讲的三善根,修身在三善根。儒跟佛真的有共同点,所以修身,忠信笃敬是要远离贪瞋痴,你才能真正做得到。有贪瞋痴,就不忠不信,不诚不敬。    办事,第二讲办事,办事是“正其谊,不谋其利”。换句话说,问这个事情该不该做,应该做的就要去做,不问对自己有没有好处,不问对自己有没有利益,所考量的是对社会,对大众;对社会有没有好处,对大众有没有好处。这个事情《了凡四训》里头讲得多,讲得透彻。第二句说“明其道,不计其功”。你办事合不合乎道理?如果合乎道,绝不计较个人的功过,绝不邀功,绝不诿过,你做的有理,你做的是应该的,不为自己,这是你处事应该有的心态。    待人接物也有两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自己不喜欢的,我不能够对待别人。我不喜欢人毁谤我,我绝不毁谤别人;我不希望别人压迫我,我绝不压迫别人,这是待人的原则。我欢喜别人尊重我,我要先尊重别人;我欢喜别人赞叹我,我要先赞叹别人。第二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到你遇到处事待人接物,遇到困难行不通,不能把过失推给别人,要回头来反省,改过迁善。    菩萨法里面,一切众生没有过失,《坛经》里面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过在哪里?过是自己,我自己修养不够,为什么这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起心动念,还会分别执著?那就是我的过。为什么诸佛菩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他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没有过失。所以菩萨应化住九法界,随缘而不攀缘。我们要想学佛成佛,要想学菩萨作菩萨,那你就真学。学什么?学不见世间过。    不见世间过要怎样学法?把自己内心里面的对立消除,绝对不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对立。对立是过恶的根源,这不是自然的法则,宇宙是和谐的,自然是和睦的,这一对立就违背了自性,违背了性德,那就叫造业。所以真正修行人,不是修别的,把自心里面的对立、矛盾,把它修改过来,修正过来,把它消灭掉;不在外头,在自己内心。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在佛门里面讲,这是真实忏悔的功夫,普贤行愿第四条忏悔业障。    所有一切过失都推到别人上,这是最大的过失,实在讲,没有比这个过失更大的。功是自己的,好事是自己的,过是别人的,一切不好都是别人的,这个人不能成佛,不能成菩萨。纵然行善,那个善是伪善,不是真善,为什么?他因地不真,佛说果招纡曲。最明显的,从果报上你就能看到。果报是最明显的,我常常讲你修行有没有功夫,功夫得不得力,都在你面孔上,都在你体质上,都在你一举一动上,你怎么能骗人?你怎么能伪装?从前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伪装只能骗愚人、凡夫,在世间贤君子,你就骗不了他,他一眼就把你看穿了。蒙蔽时间都很短,你不知不觉会败露,到败露的时候,一文不值。所以最重要的是修养自己的德行,这个德行就这五条,五伦。这个地方讲的败坏,就是把伦常道德败坏了,你做了败坏的因,你要受苦报,三途六道的苦报。    人生第一大事,佛家常讲生死事大。生,你已经来了,称为大事,这是陪衬的。生死这两个字,生是陪衬的,主要的?主要是“死”,这在一生当中是第一大事。为什么?好死就好生,这个死是个转捩点。我们学佛的人都知道确实有六道轮回,现在得人身,人身死了,你到哪一道去,这个事大。如果你要真正懂得这个事实真相,我相信你会跟我一样,确定我这一生目标。我这一生努力的方向跟目标,是要提升自己的灵性,其他的事情都叫鸡毛蒜皮小事,决定不值得计较,这就是谚语里面所讲的,“不修今生,修来生”。我是为来生来修行,希望来生比这一生更殊胜。    ——摘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127卷)【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饶益世界中。或名败坏。或名浑浊。或名退失。或名无力。或名丧失。或名乖违。或名不和合。或名所作。或名取。或名意欲。】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53467.htm) ------------------------------------------------------------------------------------------------------------------------- 净空法师法语:念佛求生,刻不容缓!
 
 发布:明华居士 []   日期:2009-4-10     
 1 早年,香港有一位很有钱的雷太太,每一年她都邀请我到香港去讲经。从77年到88年,差不多十几年的时间,我每年会到香港去一、两次,最长曾经住过四个月,最短都不会少过一个月。 2 距离香港回归还有一段时期,她就开始在加拿大买地投资。大概是1985年,我去温哥华,在她的家里住过。她买的地好大,那时候她告诉我,她已经买了七十多亩地。后来我碰到她,她告诉我,她又买了一百多亩地。 3 哪里知道,人算不如天算,不久后她遇到车祸死了。当时是她自己开车,她大概有心脏病,送到医院就死了。她先生则是受了伤。 4 她很有钱,就这么走了,这个叫什么?这个叫横死!走的时候,手忙脚乱,惊慌失措,心里一慌一乱一着急,佛号忘记掉了,跟阿弥陀佛的缘就断掉了。 5 人生苦短,世事无常,我们天天造业,不知道自己有罪业,果报现前的时候,只好随着业力去投胎,因此,念佛求往生,这一生当中唯一的大事,一定要把握现前的时间,这才靠得住。 6 决定不可以想,我将来要怎样怎样,像雷太太都是想将来要怎样怎样,她买那么大的地,她还想盖道场。她发的心是好心,道场没有盖成,自己横死。 7 世事无常,人生苦短,所以我们对于佛法的修学,一定要勇猛精进,断恶要快,修善要积极,刻不容缓!我们要把握着每一分的光阴,要去干了生死、出三界的大事。 8 尤其在现在这个动乱不安的时代,一定要认真努力修行,念佛求生,不能等待将来,不能等待明年,明天都不能等,刻不容缓!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11363.htm) ------------------------------------------------------------------------------------------------------------------------- 净空法师:欲是诸苦之因
 发布:wwdxk []   日期:2011-10-13 8:01:00     
欲是诸苦之因 「《会疏》曰:欲是诸苦之因,施(度)戒(度)能离之」。今天的社会,太多的人把欲认为是诸乐之因,他不知道是苦,他认为是享受­。佛家讲五大类的欲望,财、色、名、食、睡,今天在这个世间,你出去调查调查,你去问问,谁不爱!所以这个欲的前面加了个字,「­爱欲」。你说这是诸苦之因,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爱欲是诸乐之因,他拼命在追求,不择任何手段。这是现代人的理念、现代人的思­想、现代人的价值观,他怎么肯放下!你说他这个东西将来要堕地狱、要堕三途,他不相信,你是迷信、你是愚痴,你不知道享受。他在­旁边讥笑你,不承认他错,他说你错了,你想错了、你做错了。在这么一个大环境之下,佛菩萨怎么度众生?佛菩萨示现病行,跟众生同­事,你贪恋五欲六尘,他比你贪恋还厉害,最后把果报展现给你看。你看了有没有警觉?有一个觉悟、回头了,菩萨度一个人;有两个看­到觉悟了,菩萨度两个人。看到贪恋五欲所受种种苦报,健康失掉、家庭破裂,或者是连命都失掉,有看到的、觉悟到的,那是跟他有缘­的人,得度了。菩萨用这种种示现度众生,他能不慈悲吗?在现前这个社会,菩萨示现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在从事帮助这些造业迷惑­颠倒的众生,帮助他觉悟,用种种方法,慈悲到了极处,用现世报的方法感悟众生。这正面的,菩萨示现回头是岸,回头之后他修布施、­修持戒。布施容易懂,施财、施法、施无畏。这个戒是什么?伦理、道德、因果。从自身做起,从自己家庭做起,做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回­头,让一般人看到之后也觉悟了,生欢喜心,感动、讚歎,向他学习。把爱欲受的那些苦做出来,然后反过来修施捨、修伦理道德,那就­是持戒,所得到的幸福、所得到的乐,做出来给人看,人家就相信,就有很多人回头是岸。 文摘恭录—淨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六一集)2011/2/3 档名:02-039-0261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3748.htm) ------------------------------------------------------------------------------------------------------------------------- 净空法师:恩爱也会变成冤家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0-12 10:48:00     
 
众生与众生之间生生世世结的这些恩怨,我们今天看不到,我们没有天眼,看不到过去世,但是能够体会得到。 有些从来不认识的人,很陌生的人,我们一见面就很欢喜、很投缘,为什么不是每一个人见面都投缘?为什么只有那一、二个特别?这是前世的善缘,过去生中有这个关系。 有些人从来没有见过面,人也不认识,可是一见面就很讨厌,甚至把他看做仇人,这是什么原因?前生的恶缘。他并不是对每个人都这样的,如果前世没有恩怨,这个现象怎么可能产生? 缘非常复杂,要怎么样处理这些事务?佛教给我们一个方法,化解。怨要化解,恩也要化解,为什么?恩爱一不谨慎会变成冤家,它会变,不要认为那是好事情,不见得是好事情,哪个冤家最初不都是恩爱,后来变成冤家的?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3685.htm) ------------------------------------------------------------------------------------------------------------------------- 净空法师法语:一味追求物质享受,那是祸
 
 发布:性空 []   日期:2011-10-12 18:56:00 
 
1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提升自己的境界。境界提升了,自然得法喜充满。由此可见,快乐是真正的重要,富有对一个人来说不重要。现在科技是进步了,人的价值观却衰落了。现在人的价值观是看金钱多少,你说这算什么?  2 这个社会有危机,如果大家只看利,人生价值观是用金钱来衡量,这个世界危机就现前了。为什么?逼着大家不能不去争利,争到最后就是流血战争,就是世界毁灭。  3 中国古时候的教育,是讲仁、讲义、讲道、讲德,轻视名利。从前人的生活纵然物质生活贫乏,他心是清净的,心是定的,他能跟大自然融成一片,过的生活,我们中国人描述的诗情画意,那是人生,他真有享受。现在人享受这些物质文明,乐中有苦,你要认清楚。  4 现在人一味追求物质享受,舍弃了道德、舍弃了伦理,把人生的价值忘得干干净净,那不是福,那是祸。所以我们的享受,跟古人相比,差得太远太远,真的是天壤之别!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373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