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仓优作品番号全:东莞叶氏:“好龙叶公”食采叶邑震诸侯“南宋丞相”退隐南海衍望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19:14:10

东莞叶氏:“好龙叶公”食采叶邑震诸侯“南宋丞相”退隐南海衍望族

(2010-12-22 13:48:42)转载 标签:

东莞

叶公好龙

南都

文化

分类: 东莞氏志
 

 

 

    大岭山金桔村叶氏宗祠。

    大岭山矮岭冚叶氏大宗祠。

    茶山京山叶氏祠堂。

 

    第廿三期

    抚宗族之今昔 展东莞之史貌

    源志

    东莞叶氏源自河南叶县

    叶姓源出主要有三种:一是以邑(国)为氏。春秋时楚国大夫沈诸梁(字子高)受封于叶邑(今河南叶县南旧城),人们称叶公子高,子孙遂以邑为姓,称叶氏,叶公被尊奉为叶氏得姓受氏始祖,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叶,原本音摄(shè),后来演变成树叶的叶(yè)音;二是外族改叶姓。如叶调古国、满族等改叶姓;三是外姓改叶姓。如沈发兴家族、王审知后裔、唐朝许文郁改叶姓。据东莞叶氏族人保存下来的族谱显示,东莞叶氏源自河南叶县。自南宋以来,落户东莞的叶氏主要有两支。一支来自南海叶正简的后裔,最早在南宋末年已经迁入东莞;一支来自梅州叶大经的后裔,在明末清初时期迁入东莞。另外还有一支是从福建迁潮州揭阳县的叶氏,在明末清初时期转迁东莞黄江长山口。

    今志

    东莞有叶姓人口9万多

    叶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42位。叶姓发源于河南叶县,全国叶氏人口约660多万,主要集中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江西、四川、安徽、湖北、江苏、广西、河南等地。自南宋以来,先后有三支叶氏迁居东莞。经过几百年繁衍。目前叶正简后裔大约9万人;叶大经的后裔有1400多人;从福建迁潮州揭阳县再迁东莞黄江的叶氏有200多人。2008年底时整个东莞叶姓户籍人口有9.1687万人,是全国叶氏聚居最多的市(不包括直辖市)。

    姓氏之旅

    叶氏始祖为叶公源自南阳

    一口气走完三个村庄的三个祠堂的经历不多,叶氏的寻访算是其中一次。叶氏宗祠修缮得都很漂亮。叶氏的郡望为“南阳郡”,总堂号为“南阳堂”,秦昭襄王35年(公元前272年)设南阳郡,治宛县(今河南南阳市)。这就不得不提沈诸梁了。沈诸梁是谁?如果说他就是“叶公好龙”中的“叶公”,相信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哦”一声。

    叶公是否真的好龙的史实,虽然有待考证。但叶公是叶氏得姓始祖却得到了全世界叶氏后人的公认。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叶公为楚令尹,食采于叶(今河南叶县南旧城),子孙以邑名为氏。

    自叶公之后,叶氏族人先后经过了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省份。但在历史南迁的大浪潮中,叶氏族人也没有例外。到了唐清泰年间(934-936年),朝奉大夫叶一瑯已经是江西信丰县人了,谱记“世居缙云”。但因为战乱、任职、受迫害等原因,他们南迁的步伐并没有停止过。

    东莞九成以上叶氏为叶正简后裔

    在大岭山镇矮岭冚叶氏大宗祠门口,上联“南阳巨派”,下联“宋室名臣”。这指的就是叶氏入粤始祖之一的叶正简。茶山京山与大岭山矮岭冚叶氏都是叶正简的后裔,来自广东南海。

    在东莞大岭山镇金桔村叶氏宗祠,我们还看到,在宗祠内二进天井之间立有一座与众不同的红砂岩牌坊。牌坊正面刻有“枢密流芳”四字苍劲有力,左方刻有“同治四年(1865)乙丑季秋立,右方刻有”草露封蔚礽书“,牌坊背面刻有”光前裕后“。据说是叶氏后人纪念南宋丞相叶颙而立的,希望后人承前启后。不过经过叶氏个别后人考证,南宋丞相叶颙(字子昂)与南海叶正简(叶子昂)未必是同一个人。不过查阅旧族谱和撰写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的《宋永青公墓志铭》,均记载为同一人。在有确凿的证据之前,不敢妄下结论。

    自南宋以来,东莞叶氏除了最早入莞的叶正简后裔,还有来自梅州叶大经的后裔,以及从福建迁潮州揭阳县,在明末清初时期再转迁东莞黄江长山口的一支叶氏。南宋末年,元兵大举入侵江南,叶大经愤而成疾,以病上书朝廷自求免官。但当时兵灾战火遍地,造成大量难民逃亡,南北道路阻梗,奏书无法呈上,于是来到了梅州曾井居住,宋亡不仕元。他的后人有人在明末清初时迁到了东莞。不过东莞最多的还是叶正简的后裔,超过了九成。

    叶正简三子后裔入莞开基繁衍

    东莞叶氏是全国叶氏聚居最多的市(不包括直辖市)。这个结论在《世界叶氏联谊总会会刊》第七期有记载,但假如说叶氏是在东莞分布最广的姓氏之一,相信也没有人会反对。

    其实,从源头上来说,东莞范围内的叶氏,分布得再广也只是叶正简三个儿子的后裔。让我们来看看期间的历程: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叶正简长子叶元泳(又字元章)和儿孙迁居东莞榴溪一带,过龙隔,穿鹤湾,其曾孙叶纯佑(号植梅)于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定居东莞茶山京山村;南宋末年,叶正简六子叶元洙长子叶闾之致仕不归闽,卜居惠州郡(博罗郡)内横塘街,复迁东莞水南、石龙忠维,妣王氏生二子:伯六郎(敷荣)、伯十一郎,叶敷荣长子叶蔶(1208-1276),字实夫,号居东,由南雄迁东莞县南街,居数年,端平元年(1234)复迁广州府宝安县新街,妣陶氏、李氏,生三子:一得、二得、三得。德佑二年(1276)转迁东莞新塘(今大岭山、厚街、虎门一带)立围;还有叶正简的七子叶元泗后裔叶秀芳由新安县雾冈迁东莞矮岭冚……让人惊奇的是,每在一个地方落脚,经过几百年的繁衍,叶氏几乎都成了所在村庄中最大的姓氏,甚至是纯叶氏村庄。这就难怪东莞叶氏有超过了9万人的人口。

    后世忆访

    叶氏开基始祖来此时已有陈、钟、张等姓

    ●受访人:

    叶锡棠,茶山京山村叶氏宗祠负责人,叶正简长子叶元章后人

    叶锦昌,78岁,大岭山金桔村叶氏宗祠负责人,叶正简第六子叶元洙后人

    叶灿材,73岁,大岭山矮岭冚叶氏大宗祠负责人,叶正简第七子叶元泗后人

    记者:你们茶山京山是叶氏入莞最早落脚的地方吗?

    叶锡棠:我们京山的叶氏是最早入莞的叶正简长子叶芾(字元泳,又字元章)的后人,叶元章并不是直接从南海迁来京山的,他和儿孙一起曾经迁居东莞榴溪、峡口司龙潭、龙隔(黄家山附近,石龙对面)、鹤湾等地。直到叶元章曾孙叶纯佑(号植梅)才定居东莞茶山京山村。目前已经传了27代了。

    记者:那叶植梅来京山时,这里有其他姓了吗?

    叶锡棠:叶氏开基始祖来到这里时,已经有陈、钟、张等姓了,其中陈是村中最大的姓。据说有一个故事:叶姓人通过一个风水师获知,村中的有一棵大榕树,有利于陈家人丁旺盛,对叶姓就不是很有利。但当时叶姓人口少,不敢惹陈姓,所以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叫家族中的人尽心尽力去照顾这颗树。陈姓人一看,以为这棵树对叶姓人家有利,就叫人砍倒了,结果陈姓家族由此衰败下去。

    记者:这个村名一直叫金桔?当时叶氏搬来这里时是怎么样的情况?

    叶锦昌:这里刚开始叫金橘,也叫金吉,后来才改为金桔。我们这里的叶氏属于正简公第六子叶元洙后人。洪武三年(1370),叶盛长子讳俊(1328-1388),字均茂,号橘山,由东莞新塘移居金橘岭立宅,为东莞金橘岭始祖。这里本来是温、甘、姚、黄、徐五大姓氏组成的村庄,我们开基祖原本住在大岭山新塘,但过来金桔书塾教书,傍晚再回去。村中村民见此,便邀请其来金桔居住。叶氏便在这里繁衍成当地大族。

    记者:你们矮岭冚这一支情况如何?

    叶灿材:我们这一支叶氏是叶正简七儿子叶元泗后人。一世祖叶道章的儿子叶秀芳(1307-1390),字茂盛(又作懋诚),号玑莱,由新安县雾冈迁东莞矮岭冚,生四子:宣仁、宣义、宣礼、宣智。宣仁就在矮岭冚居住。传至今天,已经有25代了。大约有3700多人。

    地理志

    道滘叶氏开基祖叶大俊

    元朝至正二年(1342),叶正简的儿子叶元洙6世孙叶大俊(字裔子,号巨荷)由增城津溪土岗迁居到溪(旧名“到滘”,即是现在的道滘),为道滘叶氏开基祖。其后裔居聚居道滘闸口、南城、厚德、大岭丫、南丫、北永、永庆、大罗沙等村庄,共有叶氏1万6千多人。

    大朗叶氏开基祖叶永青

    南宋咸淳二年(1266)十月,叶刚(字永青,号安禄)从茶山京山携眷原配夫人李氏、长子叶明善、次子叶明宝母子四人等在黄麻园(即今大井头原址)买地筑庐,隐名居住,继配东莞抗元英雄熊飞之妹,生子世荣,为大朗叶氏开基祖,其后裔聚居大朗镇大井头、圣堂村、长塘村、沙步、佛子凹村、佛新村、松柏朗、松木山等地,约1万4千多人。

    大岭山叶氏开基祖叶橘山、叶玑莱

    洪武三年(1370),叶盛长子讳俊(1328-1388),字均茂,号橘山,由东莞新塘移居金橘岭立宅,为东莞金橘岭始祖。明末清初,金桔村叶氏衍派广东、广西、海南和海外等地,现有叶氏后裔十万之众。另叶秀芳(1307-1390),由新安县雾冈迁东莞矮岭冚,生四子:宣仁、宣义、宣礼、宣智。宣仁居矮岭冚,宣义迁井仔头,宣礼迁茅田(今属深圳市)后迁月山。聚居大岭山金桔村、梅林、大片尾、矮岭冚、月山等地叶氏共8300多人。

    茶山叶氏开基祖叶纯佑、叶康隆

    叶正简长子叶芾,生有二子:和甫、行甫。子孙先后迁居东莞榴溪、峡口司龙潭、龙隔、鹤湾。元章曾孙叶纯佑定居东莞茶山京山村,叶康隆是仲伟公次子,生四子长裕、次祚、三礼、四禧。聚居茶山京山村、超朗叶屋(旧名:龙湖头、龙头)村、上村、茶山墟叶氏有2900多人。

    东莞其他镇(区)叶氏

    寮步叶氏开基祖是叶畅茂、叶友德、叶友信。现聚居寮步镇后裔,一共有4350多人。石碣水南叶氏开基祖元三仙师、振南,现聚居石碣后裔有3800多人。厚街叶氏开其祖为叶开之,现聚居厚街的后裔有3700多人。石排叶氏开基祖为叶广福,现聚居石排的叶氏有2600多人。塘厦叶氏开基祖为叶弘,现聚居塘厦镇叶氏有2300多人。

    轶闻志

    叶氏祠堂谢氏祖宗

    南宋祥兴二年(1279),宋行军都统叶弘被元兵追杀,得友人谢元庆相救,隐居大屏嶂山下(今塘厦镇大坪村)搭舍而居。据说叶弘是被一张姓人告发和出卖,才被元兵一路追杀到隐居地。后来,一直追随叶弘身边的一个部将谢元庆挺身而出,冒充叶弘身份,被元兵捉拿归案,没过几天就被砍了头。叶弘为报答友人救命之恩,谢死后叶弘供奉谢的神主牌。后大坪叶氏宗祠建成,其子孙又将谢氏的神主牌与叶氏神主牌供奉一堂。后人赠曰”叶氏祠堂谢氏祖宗“。

    叶如日练兵自守保境安民

    清顺治年间,铁骑攻破东莞县城。叶如日在道滘乡中组织抗清义军。顺治四年正月,叶如日带领人马,在东莞万江江边埋伏,斩杀清官兵数百人,夺回被清兵掠夺乡民金银珠宝,救出被掳妇女,还夺回被清兵缴获的明朝文武官员印信数十枚。清朝东莞新任知县郑鋈派出使者劝降,被叶如日将使者浸死于江中,并击退清副使戚元弼带领的清兵,杀清兵二百余人。不久,广东提督李成栋亲率清兵大军来攻,叶如日派人到番禺的沥滘、沙湾、市桥、高鹤的古劳一带请得兵船千艘在虎门与清兵大战,义军大获全胜,全歼清官兵二千人。明朝将领张家玉得知后即派参将陈登云往道滘约请义军协同反清。张家玉收复莞城后,提授叶如日为守备。东莞县志有传。

    名人志

    叶正简 广东叶氏始祖之一

    叶正简(1107-1195),字子昂,号诚美,为广东南海大圃颜峰村叶氏始祖。妣梁氏、朱氏,俱封一品夫人,生七子:长子芾(元泳,又字元章)、次子蕡(元实)、三子蓁(元成)、四子荂(元荣)、五子藻(元明)、六子葵(元洙)、七子萍(元泗)。现后裔衍派东莞、南海、新会、台山、鹤山、新宁、花县、恩平、开平、三水、番禺、顺德、增城、从化、龙门、惠州、新安、中山、粤西、广西、海南和海外等地,有数十万之众。

    叶三得 入莞叶氏第一个进士

    叶三得(字惟宪,号止所),东莞新塘人,登宋咸淳七年(1271)张镇孙榜进士第,迪功郎。东莞县志记载,在东莞县前街(今莞城县正路)曾经有叶三得立的牌坊:“联桂坊”。

    叶刚 随熊飞、文天祥征战元军

    叶刚(1226-1277,字永青,号安禄),东莞茶山京山人。继娶熊飞之妹。宋德祐二年(1276年)春,熊飞在榴花村起兵勤王,他闻风响应,带领其弟叶判、叶钊同投熊飞。雄飞战死后,他退回东莞隐居地大朗,伺机再起。南宋景炎二年(1277)二月,端宗皇帝流亡到惠州,叶刚与弟叶钊前往拜谒,提出攻讨元军之要略。端宗授其督府职,提督江西军务,随丞相文天祥出征,在空阬(今江西吉水附近),与元兵力战而死,终年52岁。东莞县志有传。

    叶弘 宋行军都统

    叶弘(字志广,号南越),叶正简第七子叶元泗之孙,东莞塘厦大坪村人,南宋祥兴二年(1279)南宋行军都统。现存叶弘古墓石碑“宋都统叶公墓”,建于元朝武宗年间(1308-1311年)。

    叶琛 明工部主事

    叶琛(字廷献),东莞茶山京山村人,成化十一年(1475)乙未科进士,福建莆田知县(阮通志作知府),升工部主事。

    叶廷会 明南京户部主事

    叶廷会(字以嘉),东莞德生桥(又名旧桥,今莞城公园路,已被水泥铺盖)人,明正德三年(1508)戊辰科吕柟榜进士,南京户部主事,历广西兵备副使,以清谨著,卒祀乡贤,东莞县志有传。

    叶雄邦 道滘叶氏第一个考取功名者

    叶雄邦(字朝元,号晏东),东莞道滘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癸卯科武举人,是道滘叶氏第一个考取功名的人,对道滘叶氏有特殊贡献。遗憾的是,位于东莞道滘镇兴隆街102号的晏东叶公祠在2010年6月份被拆。

    史说新语

    ●受访人:叶就手,东莞叶氏族谱研究者

    “叶公好龙”应是以讹传讹

    一则“叶公好龙”的寓言故事,把本来正面历史人物叶公,讹传为反面的典型。叶公,原姓沈名诸梁,即是叶姓始祖。叶公好龙这一则寓言最早的典籍记载主要有:《庄子·逸文》,其次就是汉代刘向的《新序·杂事五》和东汉王充的《论衡·乱龙篇》。首先,“子张见鲁哀公”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刘向也是从其他典籍抄录下来的,并非刘向杜撰,只是原典籍今已无存,无法追根究底罢了。其次,子张不远千里求见鲁哀公,“竟七日不见”,颇有牢骚,但子张为何非要拿叶公来说事,而不是某某公呢?从《论语·子路篇》、《史记·孔子世家》、《论语·述而篇》等历史文献资料可见,叶公对孔子是非常敬重的。从“直躬”之论可见,叶公崇尚法治,法不容情。孔子崇尚“仁治”,法外开情。但叶公仍然搞不懂孔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私底下向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遗憾的是子路竟然无言以对,孔子第一次奔楚可谓“功败垂成”。子张跟随孔子访叶期间就听闻“叶公好龙”之事?还是子张虚构“叶公好龙”情节,来讽谏鲁哀公不礼遇自己,不是真爱士,为自己找一个台阶来下?如果是这样,“叶公好龙”的传说岂不成了千古之谜……

    退隐南海颜岗的叶正简可能是江西信丰县的叶子昂

    南海叶正简(1107-1195),字子昂。据旧谱云:正简公闽之仙游人,登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进士,初任南海主簿,历官给事中,除吏部尚书,拜中大夫,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拜尚书左仆射,以观文殿学士致士。颜峰家谱谓:公得请致仕不归闽,携家直抵南海,奠基颜岗,生七子……经考证,家谱以及彭森撰写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的《宋永青公墓志铭》所记载南海叶正简(叶颙)的上下五代世系,生卒时间、所配夫人等资料跟福建仙游古濑叶氏族谱,林光朝(1114-1178年)、杨万里(1127-1206年)写的叶公(叶颙)行状,宋史记载的叶颙传,方志记载叶颙的墓葬地点等资料完全不符。实际上,在明朝时期,也许就有人将来自江西信丰县的叶子昂(生七子:叶元泳、叶元洙、叶元泗……)跟福建仙游的叶颙(字子昂,谥正简,妣陈氏生二子:叶元泳、叶元浚,四女)当作同一个人记载到叶氏族谱中了,其实并不是同一个人。

    钩沉

    沈诸梁河南叶氏得姓始祖

    叶公,原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艺术家。公元前506年沈诸梁受封于叶(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称叶公。叶公是叶姓始祖。公元前479年,重臣白公胜在楚国都城发动叛乱,杀死了令尹子西、司马子期,并劫持惠王欲自立。叶公闻讯后,出兵平叛,迎惠王复位,官至令尹、司马,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但他却在平定边夷,整肃朝政后,又把令尹和司马之位传给子西和子期之子,其高风亮节人所敬仰,叶公退居叶地并非只顾养老,而是大兴水利,依方城山地势蓄水为陂,引水以溉民田,共建东西二陂,其中东陂最大,东西十里,南北七里,是我国早期的水利工程。叶公逝世之后,叶人追思而立祠,留存至今,叶公陵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