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儿番外:养鸡业现状:鸡病的种类多,防治难度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16:32:23

防疫任重道远
由于养鸡业的迅猛发展,以及流动频繁,防疫卫生技术跟不上等原因,鸡病在各鸡场不断发生和流行,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对我国养鸡业构成威胁和造成危害的疫病已达80余种,涉及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和中毒性疾病。鸡病中以传染病为最多,约占鸡病总数的75%以上,且防治难度增大。
病毒性疾病是养鸡生产中最主要的威胁:在已经发生的传染病中以病毒性传染病最多,约占传染病总数的70%~75%,所造成的损失也最大。在规模化养鸡生产中,病毒性疾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控制难度越来越大,新的疫病又不断出现。对鸡场构成主要威胁的病毒性疾病有:禽流感(A1)、鸡新城疫(ND)、鸡马立克氏病(MD)、鸡传染性支气管炎(1B)、鸡传染性喉气管炎(1LT)、鸡传染性法氏囊病(1BD)、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鸡传染性贫血(CIA)、传染性脑脊髓炎(AE)、鸡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由里奥病毒(REO)感染所引起的病毒性关节炎(VA)等。
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危害加大:随着集约化养鸡场的增多和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明显增多,如慢性呼吸道病(CRD)、传染性鼻炎(1C)、鸡白痢、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鸡球虫病等。其中不少病原体广泛存在于养鸡环境中,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由于饲养密度过大,通风换气条件差,各种应激增多等不利因素,使得鸡只的抵抗力降低,直接导致了鸡对致病菌感染加强。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多重耐药菌株的普遍存在,诸多抗菌药物都难以奏效,某些鸡场因细菌性疾病造成的损失高达30%。
对疫病的监管乏力:近年来,随着境外大量种鸡的引进和活疫苗产品多渠道进入我国市场,由于没有得到严密的检测和监控,配套的防疫卫生技术不完善等原因,导致一些新的传染病不断传入和发生。同时也由于国内的畜禽交易面的扩大,致使一些疾病长期存在,不断流行。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随着养鸡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饲养密度的不断增加,加上鸡自身免疫系统的特点,决定了呼吸系统疾病必然成为规模化养鸡场的一类常见的和多发性疾病。
免疫抑制性疾病增多
免疫抑制性疾病是鸡场控制和消灭疫病的主要障碍,在养鸡生产中危害巨大,可导致免疫失效和生产的重大损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此类疾病主要包括MD、IBD、CIA、VA、BE、淋巴白血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多重感染同样是养鸡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混合感染不断出现,多病联发或并发增多
随着疫病的增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多重感染,继发感染或病原的混合感染在许多养鸡场变得很普遍,特别是当病毒性疾病和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过程中,鸡群的发病率、死亡率、淘汰率都要超过任何一种原发病。目前,生产中发生的鸡病许多是多因子引起的疾病,常见的多因子引起的鸡病包括:①病毒+病毒(如ND+lB);②病毒+细菌(如IB+大肠杆菌病);③病毒+寄生虫(如ND+IB+球虫病);④菌+寄生虫(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等。由于多病原因子的相互作用,给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发病非典型化及病原出现新的变化
在疫病的流行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病原的毒力常发生变化(减弱或加强),出现亚型株且变异速度明显加快,加上鸡群中免疫水平不高或不一致,致使某些鸡病一方面在流行、症状和病变等方面出现非典型变化,另一方面表现出临床症状加剧或出现新的类型,发病日龄越来越广等特征,使原有的旧病以新的形式出现:①如各地免疫鸡群中的非典型性ND,可导致产蛋鸡不明原因的产蛋下降、呼吸道综合征加重就是明显的例证。②MD在1960年以前,仅为中毒型(经典型);1960年~1980年以前,为强毒型(vMDV);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出现超强毒型(vvMDV);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又出现超超强毒型(w+MDV)。③IBD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发生于2周龄~15周龄的鸡,4周龄~6周龄鸡最易感染;上世纪90年代至今,早可提前到3日龄~4日龄,晚可推迟到25周龄的鸡照常发病。④IB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仅见呼吸型;上世纪80年代后增加了肾型;上世纪90年代至今,又增加了腺胃型、脑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