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口服液多少钱一盒:南宋 吴琚 书法欣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41:58
南宋 吴琚 书法欣赏 

吴琚


    字居父,号云壑,南宋汴梁(今河南开封)人。宋高宗吴皇后之侄,太宁郡王、卫王吴益之子,南宋著名书法家。主要活动于孝宗、光宗和宁宗三朝。习吏事,累官临安通判、镇安节度使。后以才选,除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寻知鄂州,复知庆元府,使留守建康,位至少保,世称“吴七郡王”。卒,谥忠惠。其著作有《云壑集》。

  吴琚性淡泊好古,工诗词,尤精翰墨,孝宗常召之论诗作字。擅正、草,工行书,极似米芾,而自有峻峭气格。《江宁府志》云:“琚留守建康,近城与东楼平楼下,设维摩榻,酷爱古梅,日临钟(繇)、王(羲之)帖。”大字极工。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天下第一江山”墨迹,乃为吴琚所书,今六大字额仍存,佳书为名山增辉。其书法明显特点是酷似米芾,后人认为南宋著名书法家中,得米襄阳笔墨神韵者,应首推吴琚。
 

吴琚《行书蔡襄七言绝句一首》绢本 98.6x55.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桥畔垂杨下碧溪,君家元在北桥西。来时不似人间世,日暖花香山鸟啼。

  这是吴琚少数墨迹之一,《七言绝句》诗文出自蔡襄《访陈处士》,它是吴琚存世唯一一件大字行书挂轴之作,也是现在所见最早的一件挂轴形式的书迹。《石渠宝笈初编》著录。上面没有署款,只鈐“云壑书印”一印,有学者认為可能是一组书屏之一。大字书轴适於悬挂欣赏,重在行气连贯与左右上下字的呼应,吴琚此轴笔势较一般小字快速而强劲,结字紧密,以倾侧取势,上下字相映带,更为强调米芾行书的特色,同时代的陆游(1125-1209)与范成大(1126-1193)都有类似风格,可见一时风气,《宋元学案》提到范成大、陆游与吴琚“引為师友”,因此也可能在书法上互相影响。

  吴琚,字居父,号云壑,河南开封人。他是宋高宗吴皇后的侄子,但是爱惜声名,从不以外戚而骄横。因為精於诗词翰墨,很受孝宗皇帝赏识,常常召进宫谈书论诗。据说吴琚当官留守在建康之时,曾遍植古梅,天天临写钟繇、二王的书法以自娱。存世作品,以淳熙末年至绍熙初年為主(1174─1194)。

  这件作品笔画提顿之间但见纵恣自如的跃动感,一股瀟洒意气随著笔触的流动,畅然而生。作品上虽无作者落款,但有“云壑居士”印,是以订為吴琚。吴琚书法善学米芾,由於书风酷似,受歷代书家所讚称。苏东坡曾赞誉米芾书法“沉著痛快”,这句话用来评价吴琚的书法也算贴切。这幅作品不论线条与结构,都透露出彷彿米芾那般俊逸洒脱、痛快淋漓的神采,但是却没有一般米字裡所见那种肆意纵横的习气。

  这件作品的外观形式称為“条幅”,它的出现与当时鉴赏的喜好、住屋的营造变化,有著极大的关联。书法作品从手卷到立轴形态的变化,大约开始逐渐兴盛於南宋末期至元代初期之间。这种条幅的形态原本是如宗教画或鑑戒画等,掛置在室内堂厅壁上作為励志养性的装饰效果。《七言绝句》是目前所见最早一件掛轴形式的行书作品。

  吴琚(活动於十二世纪后半),字居父,号云壑,河南开封人,生卒年不详。他的父亲吴益(1124-1171),是高宗吴皇后的弟弟,母亲是秦檜的长孙女。吴琚虽然出身外戚之后,却能“惜名畏义,不以戚畹自骄”,曾师事永嘉学派学者陈傅良(1137-1203)。乾道九年(1173),特授临安府(今浙江杭州)通判,约於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以部使者总管淮东军餉,后歷任荆州、襄阳(光宗绍熙二年离职)、鄂州(约在寧宗庆元元年,1195)知州,最后以镇安军节度使判建康兼留守,卒諡忠惠。  吴琚有多方面才艺,能诗词,有《云壑集》,可惜今不传,《四朝闻见录》录一首七绝《续光宗咏安榴》,《全宋词》也收录数首。他能作墨竹,《图绘宝鑑》记载他“尝作墨竹坡石,品不俗”。孝宗不但尊他為兄,也很欣赏他的诗文与书法,孝宗卒后,為韩佗冑所忌,不欲其在朝,而被遣往外州任官。他少有其他嗜好,平日喜欢以临古帖自娱,书风近似米芾,有些字还被误為米芾,如董史《皇宋书录》(一二四二序)引述友人的见闻,云:“吴琚工扁榜,鄂渚有压云二大字,极工,又有天下第一江山字,亦其所书。史尝见压云二字榻本,初疑為于湖(张孝祥)得意书,大略可与宝晋(米芾)琴臺字比。又天下第一江山,疑米老书者,及得谷中录示,始知又有琚之书也。” (何传馨)


吴琚《识语并焦山题名》 行书 32.8 x 44.9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杞宋文献不足。而礼无所取证。先圣悯之。今观唐李氏谱牒命誥。宛然具存。迺知来裔善守其家者如此。揽卷為之三嘆。时淳熙岁丙午中秋后四日。书於淮东摠餉官舍。延陵吴琚。九月廿六日。
  焦山题名。延陵吴居父。解组襄阳。汝阴孟子开临邛常叔度。皆一时秩满。联舟东下。泊紫金山。越三日。来浮玉观新建飞仙亭。又三日。绝江而南。绍熙辛亥季秋丙寅题。

  这幅吴琚的“书识语并焦山题名”,是拼合了“观李氏谱牒”、“焦山题名”二帖而成。两帖在内容上并无关联,书写的时间也有差异。前者是吴琚在淳熙十三年(1186)时,追记观唐代李氏谱牒所题的跋文中,感叹谱牒应受重视的一段文字。后者则是录抄了他在绍熙二年(1191)赴官襄阳的途中,于焦山所题写的文字。焦山位于镇江,是长江上的一座岛丘,由于景色优美,许多文人书家多曾在此留下珍贵的墨迹。
  他善作诗词,也精於书法,常常受到南宋孝宗的赏识与召唤。吴琚的书法,除了常临摹钟繇、王羲之的法帖之外,又学米芾,甚至到了形神肖似的地步。
  这幅书迹虽然均为小字行书,但字字写来,笔画之提顿跃动感十足,顿挫有致,墨色变化丰富。字之结体也非方正,常有偏斜体态,字态倾斜生姿,这也就是有所峻峭处的特色。整篇行气,虽然较米芾的书风含蓄,但通幅纵恣自如,也有一股潇洒意气。

  其他资料:

  吴琚(活动於公元12世纪末期),字居父,号云壑,开封(今河南开封)人,生卒年不详。吴益(1124-1171)子,宋高宗吴皇后之侄。陈傅良(1137-1203)在太学时,琚执弟子礼,惜名畏议,不以皇室外戚自骄。颇受孝宗(1163-1188在位)赏识,常召以论诗作字。乾道九年(1173),特授添差临安府通判,歷尚书郎,庆元年间(1195-1200),官镇安军节度使,其后除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寧宗初年,知鄂州,再知庆元府。嘉泰二年(1202)位至少师,諡忠惠。本件皆署年款,可為其生平提供两项繫年资料。其「主漕计总军餉」於淮东,时孝宗淳熙十三年岁丙午(1186)。解组襄阳时光宗绍熙二年辛亥(1191)。孝宗崩逝,光宗(1188-1194在位)以疾不能执丧,共与赵如愚定策立寧宗。亦长於外交,出使金国,金人嘉其信义,称其「南中使惟吴琚言可信。」(註1)目前存留作品,以淳熙末年(1174 -1198)至绍熙(1190-1194)初年為主。本件前后行书两则,也分别属於这段时期。

  吴琚书法,自钟繇(153-230)、王羲之(307-365)奠基,然后世评论,均谓其书法绝类米芾(1051-1107)。从存世书法所见,的确彷彿米芾,不分轩輊,甚至误认為是米芾所书。董其昌(1555-1636)谓:“吴琚书自米南宫外一步不窥,京口北固山有天下第一江山牓书,即其笔也。始於都下见七言律诗一帖,不款姓名,但有云壑居士印,偶阅经籍志,云壑集吴琚撰,知為琚书。”(註2)是以张丑(1577-1643)又谓:“今世有米礼部书用云壑印者,皆吴手笔,鑑家不可不知也。”(註3)案本院藏吴琚书《七言绝句》,无款有“云壑居士”印,是以订為吴琚,為存世唯一宋书轴装。

  北宋政和间,王彦辅(生卒年不详)撰《麈史》“姓氏条”,即感嘆“谱牒不脩也久矣,晋东渡五胡乱中原,衣冠流离而致然也。”(註4)是以《识语》一则,有“三嘆”之意。《焦山题名》,案焦山江苏省镇江县东江中,与金山对峙,二山皆名浮玉山。焦山又作譙山,為东汉末年处士譙先(光)避乱扬州隐居地,山因以名。嘉定《镇江志》卷二十一,载有吴琚有《念奴娇》一闕,為《题浮玉石山》(註5)当是此次游踪所记。 (王耀庭)註1:生平资料参见脱脱等,《宋史》卷四六五,(臺北:商务印书馆,景印百纳本,1967),页7。
註2:董其昌,《容臺别集》卷四,收录於《容臺集》,《明代艺术家集刊》(臺北:国立中央图书馆,1968),第四册,页1978-1979。
註3:张丑,《清河书画舫》申集(臺北:学海出版社,1975),页48上。
註4:王彦辅,《麈史》卷下,「姓氏」条,收录於《笔记小说大观》(臺北:新兴书局,1975),第六编二册,页1。
註5:词载唐圭璋编,《全宋词》(臺北:明伦出版社,1980),第四册,页2204。 文见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宋代书画册页名品特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5),页251-252。


行书五段卷(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此卷行书杂录不同的五段文字,风格极为接近米芾,具有痛快流畅,峭拔顿挫的特点。


行草书寿父帖页 纸本 纵22.5厘米 横48.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浏览局部[1][2][3][4][5][6]

  此帖书法行笔自然流畅,结体用笔均习米芾,且颇得神似,正如安岐所言:“初视之以为米书,见款始知为云壑得意书”(《墨缘汇观》)。帖中所称“阅古”,应是韩侂胄,侂胄有“阅古堂”。吴琚在《焦山题名帖》中称其于绍熙三年 (1192)辛亥“解组襄阳”,而此帖是官襄阳任上所作,故当书于淳熙末年。

  鉴藏印记:“安仪周家珍藏”(朱文)、“仪周珍藏”(朱文)· “心赏”(朱文)、“朝鲜人”(白文)、“安岐之印”(白文)等。历代著录:《平生壮观》、《大观录》、《墨缘汇观》,刻入《三希堂法帖》。释文:
比总总附书,谅只在下旬可到。途中收十月三日手笔外诗,深以为慰。示喻已悉,襄州之行,非所惮也,不谓以常式辞免,就降改命。辞难避事,何以自文。不知阅古之意如何。今必柯定论矣。十九日入京西界,文割安托司职事,廿日方得改差。剳子已具辞免且在郢州境上伺候回降。若省剳更迟数日,则已到襄阳。郢去襄只二百余里,江陵亦然。岁晚客里,进退不能,势须等候月十日方见次第。地远往返动是许时,远宦非便,殆此类也。旅中灯下作此,言不尽意。余希加爱,不宣。十月廿日 琚上 寿父判寺寺簿贤弟


吴琚《急足帖》 日本高岛氏藏

  按吴琚另有《寿父帖》,收信人为“寿父判寺寺簿贤弟”,当亦此人。王文治跋此帖云:“董思翁云,学米书惟吴琚绝肖。黄华、樗寮,一枝半节,虽虎儿亦不似也。  释文:急足回,收书,忻审岁晏冱寒,所履康胜。示及告命已领,至认介注,多感多感!已专人为寿,有怀并载前幅矣,兹得以略。琚上复。寿甫观使太尉贤弟。毡已附纳。
 吴琚《伏自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琚伏自 廿 二日具禀报之后,深虑旨挥未到,势不容留。遂将牌印牒以次官权管,姑作急难给假起发。方登舟间,忽领尊染,宠示省扎,如解倒悬。感佩特达之意,无以云喻,即星夜前迈矣。瞻望钩光在迩,兹得以略,切匃炳照。琚皇恐拜复。观使开府相公尊兄钧席。


《杂诗帖》(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杂诗帖》,吴琚行书,墨迹,纸本,每幅纵二六厘米,横一一厘米。诗十四首,诗句多不连贯。释 文 :
    神物登天扰可骑,如何孔甲但能羁。当时若更无刘累,龙意茫然岂得知。
    忘归不觉鬓毛班,好事乡人尚往还。断岭不遮西望眼,送君直过楚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