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晗鸡年春晚:几个样板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24:21

  

革命样板戏是指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江青树立为样板的几个现代题材的戏剧。当时被称为“样板戏”的是:

京剧《红灯记》

京剧《沙家浜》

京剧《龙江颂》

京剧《智取威虎山》

京剧《奇袭白虎团》

京剧《海港》

京剧《杜鹃山》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芭蕾舞剧《白毛女》

由于这些作品描写的都是中国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和经济建设的现代生活,被赋予了更广泛的政治意义,被纳入了与所谓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占领舞台相对立的革命文艺路线,被当作批判刘少奇、周扬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论据和武器,被奉为工农兵占领文艺舞台、文化革命的典范。

由于毛泽东在1963年12月和1964年6月作的关于文艺工作的两个批示对文艺界的形势错误的估量,为文艺界接下来的所谓整顿提供了理论依据。之后,文艺界展开了整风运动,主管文艺工作的夏衍、田汉等人受到撤职、批判,激烈的政治斗争在文艺界包括戏剧界全面展开。  

1964年夏天举办的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在取得了巨大成绩的同时,因江青、康生等人的插手,也出现了否定优秀戏曲剧目、打击文艺工作者的倾向。江青在大会之前就分别以歌颂错误路线和形式不伦不类等罪名否定了中国戏曲研究院实验京剧团排演的《红旗谱》和根据豫剧移植的《朝阳沟》。康生在汇演总结大会上点名攻击京剧《谢瑶环》和昆剧《李慧娘》是“大毒草”。  

1966年5月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带给中国的是一场灾难,带给戏曲艺术的同样也是一场灾难。这场灾难性的运动使全国大多数剧团解散,许多戏曲演员遭到迫害,戏曲舞台出现一片萧条景象。江青借推样板戏政治上位,“样板戏”就是在这种政治气候中被炮制出来的。“样板戏”最初是指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沙家浜》和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及交响乐《沙家浜》,后来也包括七十年代初江青指令编演的京剧《龙江颂》、《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杜鹃山》、《磐石湾》及钢琴伴唱《红灯记》、舞剧《沂蒙颂》、《草原儿女》、交响乐《智取威虎山》等作品。

智取威虎山

奇袭白虎团

杜鹃山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京剧《平原作战》

京剧《龙江颂》

芭蕾舞剧《白毛女》

  

事实上,“样板戏”并非无源之水,许多优秀剧目都是在前人编创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智取威虎山》和《奇袭白虎团》是1964年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前后创作的。《沙家浜》是从1963年10月着手,根据沪剧《芦荡火种》移植的。《红灯记》是根据同名沪剧移植的。《海港》是1964年初根据淮剧《海港的早晨》移植的。这几部戏的原作为京剧的移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江青主管后,虽然对这些剧目的创作提供了很多意见,定下了许多基调,也主要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进行创作。但江青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把这些劳动成果完全据为己有,并且把原来的编创者打成“反革命”。江青等人借助样板戏扶摇直上,江青本人竟被奉为“京剧革命的旗手”。他们借助“样板戏”在为自己谋得政治利益的同时,还打击、迫害与他们的思想相左的人和剧目。  

1967年5月23日,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期间,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等八个样板戏同时在北京舞台上演。  

1970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群众文艺是一条重要战线》,指出群众文艺的中心内容是学习样板戏和宣传样板戏。   

“样板戏”的所谓样板,即规定剧中所有的情节、台词、唱腔,甚至服装、道具都不得与“样板团”演出的版本有任何差异。由于“样板戏”被定为至尊,戏剧创作也被引向公式化、概念化的歧途,尤其到了“文革”后期,这种倾向竟被总结为“三突出”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来。此后,“四人帮”将“三突出”奉为“无产阶级文艺创作的根本原则”。这种倾向不仅在戏剧界泛滥成灾,而且在整个文艺界被当作一种标尺,整个文艺创作在这种原则统领之下生产出一大批假、大、空作品,影响十分恶劣。  

从艺术质量上来讲,“样板戏”并非一无是处。无论在剧本创作方面,还是在导演、表演、音乐创作、舞美设计方面,都把当时的现代戏创作推向相当的高度。

京剧《智取威虎山》

京剧《智取威虎山》  

在剧本创作上,“样板戏”虽然从“三突出”原则出发,塑造出一大批高、大、全的人物形象,但这些形象又体现出在特定时代人们心目中英雄人物的纯粹性。

李玉和的豪情壮志

京剧《红灯记》李玉和

杨子荣的英雄虎胆

京剧《智取威虎山》智斗小炉匠

阿庆嫂的善良和智慧

京剧《沙家浜》

都曾感动过无数人。这些形象之所以感人,也不仅是因为剧本创作者在他们身上所赋予的优秀品质,更是因为参与创作的导演、音乐、表演、舞美等方面为之烘托,而且使主要人物的形象丰富而饱满。  

在音乐配器上,“样板戏”大胆吸收西方乐器,采用交响乐队参与演奏,不仅丰富了传统京剧音乐的表现形式,使京剧音乐给人以织体丰满、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尝试虽然对京剧音乐而言难免有“伤筋动骨”之感,但在客观上也收到了良好效果。  

京剧《智取威虎山》

京剧《奇袭白虎团》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在舞台美术上,“样板戏”采用了大量的西方化的戏剧布景,不仅给人以真实之感,而且在创作方法上突破了传统戏曲舞美“一桌两椅”的重虚轻实做法,为戏曲舞美虚实有机结合提供了一个范例。

  

“样板戏”不仅在整体上追求精益求精,而且在细节上一丝不苟,无论是唱腔上的精雕细琢,还是人物动作上的一举一动,甚至人物服装上的一块小补丁,都规定了不可移动的位置、颜色和尺寸。

京剧《红灯记》

“样板戏”的创作凝结了许许多多艺术家的心血,体现了他们非凡的才华和智慧,也融入了特定时代人们在精神上的纯粹和理想。 1976年“文革”结束后,样板戏随着江青政治集团的垮台,受到人们的批判,否定和抛弃。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后,一部分在以前群众中影响较大的“样板戏”,又重新开始与观众见面,一方面受到许多观众的欢迎,另一方面也遭到一些在文革中经受了苦难的老一辈文艺家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