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咏辉醒狮团:议“为什么佛陀不选择在中华文明地区降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27:02

议“为什么佛陀不选择在中华文明地区降世?”

  实际上佛教的基本教义:因果报应和六道轮回。不是佛陀自创的,而是婆罗门教义。其实,因果报应和六道轮回并不是宗教家假想出来的导人向善的理论,而是世间的运行规律,这种规律是有神通的众生可以观察到的,但神通也有高低层次之分,也有一定的观察范围,婆罗门教的传法神主神其实是大梵天主,是居住在色界第一层天的,神通广大的众生,是他把观察到世间规律告诉人类的,并成立以他为主要膜拜对象的神教,虽然他的见识和观察范围相对于人类高广得多,但还是受到自己神通能力的局限,看不到更久远的无量世之前,并且他的寿命很长,而只看寿命短福报少的下界众生在生生世世不断的轮回着,他就以为自己是永生,世界万物是他创造出来的,并且以此邪见想法来教导婆罗门教信众。
  但他观察到的因果轮回确是世间现象,不要说比古代人类,就现代的人类科学家也观察不到这个现象。正因为古印度半岛的众生有这种对世界比较正确认识,有信仰基础,利于佛法说教,所以佛陀决定在古印度半岛降世,纠正包括婆罗门教在内的各种外道的错误知见。
  据《大方广大庄严经》记载,当时佛陀有两个选择,一是印度,二是震旦,就是现在的中国地区,当时古印度崇尚流行各种外道修行法,并且有因果轮回信仰基础,所以机缘已经成熟。而中国正处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大领主正忙着搞土地革命,喜欢的是能协助王权利于统治扩大领地的权谋术,对于提倡精神修为的修行法门不感兴趣,所以统治者的引导下,民众们就像现在的中国人一样,追求现实和当前利益,就是讲究实际,不玩“虚”的,而且这是个传统,直到现在中国人也是这种心态。所以佛陀就决定在根器机缘成熟的地区化现。
  
  释迦牟尼佛未成佛之前,为最后身菩萨,居住在兜率天宫,当他要从天上降生人间时,首先做了四种观察:时机、土地、种族、生处。
  
  首先观察时机,什么时候人间适合佛陀诞生呢?在佛法中以“劫”来表示时间单位,一增劫和一灭劫称为一小劫。增劫是生命善性循环的进化,指人寿从十岁起,每过百年增加一岁,一直到人寿八万四千岁。接着就是生命恶性循环的进化,每过一百年减少一岁,一直到人寿只有十岁,这段期间是减劫,这是一个大概的说法。但宇宙并不是这么固定的变化,这是以一个简单的规则来观察的大变化,所以会有出入,但整体而言的趋向是如此。这种以人道众生的进化退化程度的量度方法来描述时间过程,其实比地球年更合理更准确,因为地球年太狭隘了,不足以描述世界宇宙的浩瀚和漫长。
  
  就是说当前的人类文明是处在一个大劫的减劫当中,并且是减劫末尾,人类寿命平均是百岁,以后还会继续衰减,大约一万年后人寿降到十岁,别看现在科学技术好像发达了,人类物质文明生活质量提高了,但实际上文明是在退化的。据《长阿含经》记载的经文:
  
  毗婆尸时人寿八万四千
  尸弃佛时人寿命七万岁
  毗舍婆时人寿命六万岁
  拘楼孙时人寿命四万岁
  拘那含时人寿命三万岁
  迦叶佛时人寿命二万岁
  如我今时人寿命不过百
  
  就是释加牟尼佛的前一任佛是迦叶佛,当时的人类是二万岁,人人都是“万岁”,文明进化程度比现在高得多了。释加牟尼佛本在人寿二万岁到人寿百岁之间这段时期一直在观察,但他观察人类的机缘根器还是不够成熟,所以一直拖延到人寿百岁时,只好“赶紧”出世了,不然以后困难更大,所以释加牟尼佛在这五浊逆世说此难信之法,是比其它佛困难更大的,障碍更大的,就像现在也没多少人信受。并且从这个佛出世的规律表,可以看出,佛陀都是选择在减劫出世的,因为减劫的人类看得到衰相败相,有危机感,容易信受。如果是在增劫,人类文明是不断进步,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人类喜欢的是世间法,不喜闻佛法。

  观察完时机后,接着要观察国家,在2500多年前,有两个地方的精神文明已经有了高度的发展,一个是印度,一个是中国。当时的中国和印度相较之下,又显得太重视现实了,对宇宙外在、生命形态等等不感兴趣。而且印度文明已经建立了一套梵我的思想,把一个无明、无常的世间建立了一完整的架构,还有很实际的修法。它观察到人类渴望无限自由的需求,于是建立了“梵”的观念。在时间上,相对于人渴求相续无尽,它建立“常”的观念。在空间上,人希望不断地扩张,所以它建立了“我”的概念。为了满足人类这三个需求,而建立了“梵我合一”的修法,把人类从无明中所产生的强烈动力,建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就在六道轮回的信仰基础下,人们还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就是要求出离生命的轮回,达到生命永生状态,而婆罗门教是大梵天人传的法,大梵天因为观察能力和认知的限制,以为色界大梵天就是出离轮回之所,鼓励众生修行往生他的天界,就是达到出离轮回永生境界。其实是他自己的大妄想,大梵天的众生只是比人类活得命长罢了,不是永恒的。所以佛陀有必要破斥婆罗门教义的邪见,但又要维持出轮回的正见。
  
  地方决定之后,接着要观察种性。当时的印度人分为四个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因为雅利安民族非常敬神,常举行祭祀,并有许多繁琐的仪式,于是产生了以祭司为专业的僧侣婆罗门;刹帝利是指执掌国家政治、军事的士族;农、工、商等平民百姓称为吠舍;被征服的荼卢异族受人轻贱,从事卑下的职业,称为首陀罗。
  
  如果要具备宣扬佛法的力量,投生于吠舍、首陀罗两个种性是不适合的,阻力太大了。婆罗门阶级虽然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宗教的包袱太大了,如果出生于婆罗门,佛陀就必须为此种性的利益来说法,若宣说不同的义理,所遭到的压力也是很大的。最后,他选择了刹帝利阶级,因为利帝利族受人崇敬,拥有独立的军事、政治力量,而且比较没有宗教包袱。
  
  种性决定之后,再观察生处,什么样的父母具备生育菩萨的福德呢?
  
  在《大方广大庄严经》卷一中如是说:
  
    其王之圣后 千妃中第一
  
    端正无逾匹 故号为摩耶
  
    容貌过天女 支节皆相称
  
    天人阿修罗 观之无厌足
  
    清净离诸过 而无秽欲心
  
    言词甚微妙 质直复柔软
  
    身体常香洁 一切无可恶
  
    含笑不频蹙 知法具惭愧
  
    无傲慢谄曲 及以嫉妒心
  
    离邪净诸业 行慈好惠施
  
    世间女人过 其身悉超越
  
    一切诸天人 无有能匹者
  
    具足诸功德 宜应怀大圣
  
    曾于五百生 恒为菩萨母
  
    其王亦如是 多生以为父
  
    母请持禁戒 经三十二月
  
    梵行积威德 其身常光明
  
    圣后所游履 斯处自严饰
  
    天人阿修罗 无能欲心视
  
    一切咸亲敬 如母如姊妹
  
    以此清净业 威仪比圣贤
  
    令王擅名誉 悉散咸归伏
  
    功德两相称 是为菩萨母
  
    更无诸女人 堪为佛母者
  
  经文中所赞叹的就是释迦族的净饭王及其王妃摩耶夫人。释迦文菩萨如此观察之后,就从兜率天降神投胎。其中有一个重点要注意,在投胎的过程中,他“不失正慧”。一般的生灵投胎时,都是以染垢之心投胎,与一切邪慧相应,也就是和歪邪、扭曲的智慧相应,和分别心相应。菩萨不同,因为其正念不失,所以整个过程他都很清楚明白、自主地入胎、住胎,乃至出胎,三事清楚。一般人如果能三事清楚,自然会发起宿命通。
  
  由此可见,佛陀的出世只不过是精心安排的一场表演秀,包括他示现胎昧,忆不起前世,向外道求法,在深山苦行六年,以自己的亲身体会说明外道苦行修法并不能解脱出离,最后在菩提树下跌趺打坐一个月,睹明星而悟道,大彻大悟证得佛果。
  所以说,释加牟尼佛并不是唯一的佛,而佛法就是靠这样前世今世后世三世佛相续相持传扬下去,三世诸佛所证佛法无二致,都是一样的,统一的,不存在相互矛盾,与谁划分势力。


  最后总结一下,因果报应和六道轮回本是宇宙的运行规律和现象,是有神通、观察能力范围广的众生观察到的,不是佛陀也不是佛教发明出来,对人类进行道德规范和恐怖主义说教的。是世界最底层最根本的规则,是规律最深的规律,是法则背后的法则。世间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只不过是因果铁律的一部分体现罢了,但还不是真正的符合宇宙自然法则,只是部分符合,当然随着文明进化人类会发现更多更深入更符合的规则,不断的修正世间法律和道德规范,使文明更进步。但探究宇宙的规律过程文明的发展本身还是一种轮回,达到不到出离轮回的目的。而佛法就是深入研究因果的原理和作用,那就是佛法的如来真实义,如来藏,空性等等,其实都是对一个本质,实际,本来面目的探究,而戒律就是排除这个探究过程的影响因素,就是业障,比如像一些科学研究就要在没有其它非研究对象干扰作用,环境纯净的实验室里一样,但佛法研究的对象不是外在事物,而是众生自己本身,所以要对自身的身口意净化处理,排除影响干扰源,才能深入达到现象的最本质最真实最原始的境界,就是常听说到的——涅槃。
  所以说佛法才是最究竟,最殊胜的法门。其它外道法门,包括现代科学,都是在心外求法,找不到宇宙世界规律现象的根源,不能如实了知因果规律。
  所以,佛说因果报应不可思议,没有真正的达到佛的境界,也就是在妄思妄议,引起很多争议。就算有神通如大梵天的众生,也只看到部分因果,但仍是生邪见,生大我慢心,狂妄自大以为自己是造物主。所以,要了解因果,就应像佛陀一样,遵循他教导方法如法佛行如实探究,而不是以自己有限的世间法知识和感官体验来想象和揣度,这仍受自身的局限,得不到究竟的结果,就算不服气也没办法,这种不服气也是来源于自身的障碍——我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