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钧老祖和昊天大帝:家庭教育(76至84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7:45:55
76讲:家教珍言(观点与规律)  人遗子,金满篦,我教子,惟一经。
    句意:别人留给子女的是满箱的金银财宝,我教给子女的只是一册经书,使他们能明经达理而已。(《三字经》)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句意:要从小就抓紧时间勤奋学习,树立人生志趣,以免日后后悔已晚。(贺兴思)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句意:比喻小时养成恶习,长大后就会变本加厉,酿成祸患。(胡君复)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句意:父母真正热爱自己的子女,就要为他们长远的利益打算,严格要求,加强教诲。(《战国策·赵策》)

    惯处贫贱知世态,饱谙迁谪见家风。
    句意:久经饥寒就能深入了解社会,家境坎坷中成长的孩子,更能干出一番事业。(范纯粹)

    儿童生活是创造,建设,生产。不是继承,享福,做老爷。(陶行知)

    儿童有儿童的事情,成人决不宜压抑他,也决不宜阻止他。(恽代英)

    我们现在不要一般顺民式的儿童。我们要勇敢、进取、合作、有思想、肯服务社会的儿童。(陈鹤琴)

    我们研究儿童心理、教育心理和学习心理,不应该单纯以自然人类为对象,且应该以社会人类为对象。(徐特立)

    若不明儿童心理而妄施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陈鹤琴)

    一个人直到17、8 岁,还只是感到自己是个受教育者..直到成年都被人搀着走路,用过多的玩乐和满足去喂养他,这样做只能在他的精神里播种空虚和无聊。(苏霍姆林斯基)

    儿童理解和记忆事物,不是凭悟性和记忆力,而是凭想象力和幻想力。(别林斯基)

    不应让儿童过早地和过快地参加正规的学习,因为这样会使儿童失去人生中最珍贵的时光。过早地把儿童从摇篮里赶到学校去会使儿童失去正常发育的自由。(爱德华·齐格勒)

    无论这个儿童感到如何困难,他都应当学会思考。应当使书籍成为他欢乐的源泉,语言应当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个人的财富。(苏霍姆林斯基)

    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在儿童发育底初级阶段(学前初期),即在儿童已能说话和具有动作底初步习惯的时候,模仿是知觉在行动上的直接反映,它在儿童“学习”底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思维的作用,在这里是极其微小的。(凯洛夫)

    在孩子7 岁之前,一般只关心事物与自己的关系。从7 岁起,他能够看到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并合理地把它们联系起来,开始走出自我中心。(尼尔)

    在家庭教育学中,道德培养占主导地位。(卡尔克林娜)

    老一代对子女的关怀,往往很容易转变为对子女日常生活的过分监护。这有时会使他们变得天真幼稚,而天真幼稚在社会上则是有现实危险的。(卡尔克林娜)

    如果一个孩子克服不了最初入学遇到的困难,生活对他来说就会变得困难重重,而学校则可能成为他一切不愉快的原因。(卡尔克林娜)

    没有什么比把孩子送进成年时还无一技之长、无可补偿其弱点更危险的了。(詹姆斯·多布森)

    多少熟悉一些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心理学的初步知识,对于带好孩子是不可缺少的。(斯宾塞)

    物的成熟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揠苗助长”无有不反致伤害的,人也是这样。这幼年二字的意义就是说这是生长和发展的时期。只顾成人生活的造诣,而不管幼年人的能力和需要,是一种自杀政策。(杜威)

    学龄前教育只有强调实行以玩为基础的方法才最有益处。(詹姆斯·厄普霍斯)

    社会学者们认为,家庭教育的潜力是由下列因素来决定的,即家庭的物质、住房与日常生活情况,父母的文化教育水平,家庭中的道德心理气候,父母在子女心目中的威信和子女对父母的信任程度以及家庭成员对子女要求的一致性。(卡尔克林娜)

    孩子们如果对自己没有积极的信念,那么在学业上、社交上和品格上都不会成长。如果孩子感到你认为他们没有出息,他们就真的会变得没有出息。可是,如果有了高度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创造出奇迹。(雷·马诺尼)

    家长们强迫孩子过早接受正规教育已经成了一种社会规范。如果我们不醒悟过来认识到这些作法的害处的话,我们可能给大部分下一代人带来严重的伤害。(戴维·埃尔金德)

    家庭不仅具有人类生活的特征,而且还具有人类个性的特征;这就是说,婚姻——家庭关系愈牢固,道德观念愈成熟,就愈能更好的创造教育子女的条件。(卡尔克林娜)

    教育干涉的最初形式,必须把儿童引向自律。(蒙台梭利)

    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杜威)

    被鼓励全力以赴的孩子,尝试做不寻常之事时获得支持的孩子,被教导视错误为获益良机的孩子,都会成功。(雷·马诺尼)

77讲:家教珍言(环境与交友)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句意:在家里没有好父兄,在外边没有严格要求自己的老师和朋友,就很难成才。(吕公著)

    人伴贤良智能高。
    句意:在优秀人物的影响下,人的才智能力会得到提高和发展。(秦简夫)

    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
    句意:对人以减相待,不相识的人也会很亲密;对人虚情假意,即便是兄弟也会日益疏远。(梁·孝元皇帝)《金楼子·戒子篇》)

    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
    句意:长期与品德端正的人在一起,其行为自然也是端正的,好象生长在齐国的人不能说齐地的方言一样。(贾谊)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句意:君子交友的原则是志同道合;小人交友则是互相利用。(欧阳修)

    君子之交谈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醋;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句意:君子之间的交往清廉如水,小人之间却是酒肉朋友;前者清廉情谊却很亲密,后者虽一时甘甜却转瞬即失。(《庄子》)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就中正也。
    句意:君子居家一定要选择良好的环境,要同有教养的人交游,这样就不沾染坏习气而走正道。(《荀子》)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蓝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也矣。君子必慎交游焉。
    句意:用“芝蓝之室”和“鲍鱼之肆”比喻周围环境中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对儿童心理发展、性格和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一定要谨慎地为子女选择朋友。(颜之推)

    欲知子弟成何品,但看何人共往来。
    句意:通过子女经常交往的人,就能知道他们的品德。(石天基)

    一万个口惠而实不至的泛交,抵不过一个同生死共患难的知心。(郭沫若)

    一颗种子,落在膏腴的泥土里便能茁生发长,落在石田,便枯死了。(茅盾)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谢觉哉)

    小孩子需要有适当的伴侣。(陈鹤琴)

    为发展儿童智力,培养儿童的兴趣,教儿童直接与大自然大社会相接触。发现环境中的新事物,认识周围的世界。(陈鹤琴)

    在家庭里,墙壁上的布置,桌子上的摆设,都应该有种审美的意味。(陈鹤琴)

    灿烂的自然界,又香又美的花,可口的果子,以及会飞会唱的鸟和虫,没有一件不能引起儿童的注意的,所以我们对于儿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不要直接或间接阻止儿童到自然界里去。(张宗麟)

    好父母,好教师都要为儿童择友。(陶行知)

    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陈毅)

    “教孩子们认识环境,熟悉环境,在当地环境中进行学习。”这是幼稚教育上的一条原则。(张宗麟)

    普通环境两字,是指儿童所接触的那些静的呆板物质。其实凡是可以给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人也是他的环境,而且人的环境,比较物质的环境还要密切,还要重要。(陈鹤琴)

    人与人的友谊,把多数人心灵结合在一起,由于这种可贵的联系,它是温柔甜密的。(圣·奥古斯丁)

    人只有在人们中间才能认识自己。(歌德)

    人只有在人们中间才能成为人。(贝歇尔)

    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离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式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赞科夫)

    父母在孩子的社交能力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应该及时地给孩子创造发展的环境和机会。如不这佯,孩子刚刚萌芽的社交能力就会日趋萎缩,最后干枯掉。(中泽次郎·铃木芳正)

    天才儿童有其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与发展和家庭环境关系密切。(兹尔斯·杰克生)

    只要将孩子们置身于社会生活的海洋中,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学到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本领。(斯特恩)

    对天才儿童发展最要紧的是创造幸福、和睦的家庭环境。因为天才儿童比一般儿童对不幸福、不和睦的家庭环境更加敏感。(兹尔斯·杰克生)

    孩子犹如一张纯洁的白纸,他们的思想行为完全由环境和教育形成。(尼尔)

    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儿童提供一种环境,使儿童得以发展其天赋的机会发展和发育要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蒙台梭利)

    智能的百分之七十是由环境造成的。(小林由树子)

78讲:家教珍言(和谐与联系)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句意:父亲不慈爱子女,子女就不会孝顺父母;兄长对弟弟不友善,弟弟也不会对他恭敬有礼。(颜之推)

    (母)不忍责治又代为隐讳,父严于外,而母宽于内,父督于智而母以于常,欲子之成其可得乎?
    句意:孩子在家里犯了过错,母亲不忍心教训、责罚,父亲对孩子待人处事要求很严,母亲在家里管教却很松,造成夫妇双方对子女的要求宽严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虽然都想孩子成器,怎么能办得到呢?《读易楼合刻·家规》

    教子工夫,第一在齐家,第二在择师。若不能齐家,则其子自孩提以来,爱憎颦笑,必有不能一轫于正者矣。虽有良师,化诲易难。
    句意:教育好子女的关键,第一是对子女的要求要一致,第二要选择能胜任的老师。如果做长辈的要求不一致,或相互矛盾,那么孩子的一举一动就必定被迫陷于无所适从的境地,弄不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这样,即使有很好的老师,也很难教化他了。(陆世仪)

    父母不但要随时省察自身对儿童行为的影响,更当合作训练儿童,不然父亲许可,母亲不许,儿童不知所以,不易养成好习惯。(关瑞语)

    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应当在小孩子面前取同一态度。要知道小孩子知识薄弱,以父母之言为言,以父母之意为意;现在他们俩自己意见不对,互相吵嘴,那么使得小孩子“无所适从”了..不能使子女无所适从,这就算不得教育了。(陈鹤琴)

    父母亲对儿童的教育越是接近于学校或以及少先队组织所要求的那个道德标准,那么儿童就越幸福,也就越能珍视自己的家庭和个人的荣誉。(苏霍姆林斯基)

    父母感情不合,蓄意采取对立的教育方法,当着孩子的面,他们互相抱怨、欺侮、互相贬损;忘记了自己的行为会毁害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只要父母之间没有亲密的感情,只要一家人的聚会不再使人感到生活的甜密,不良的道德就势必来填补这些空缺了。(卢梭)

    由于父母一方从家庭里出走而引起孩子的痛若,这种痛苦和创伤是无法愈合的。(卡尔克林娜)

    在一个和谐的家庭里,子女从小受到温暖互助的愉快气氛陶冶,自然就会形成开朗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格,并且充满信心,自觉地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再加上父母的循循善诱和精心施教,将来必定能够成为有所作为的人。(尼尔)

    在一个行将离散的家里,没有融洽的劳动气氛,成天争吵不休,——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说来他是一个神经质的孩子,那就应多爱护他,少对他提出要求。(克鲁普斯卡雅)

    学前儿童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没有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密切联系,是不可能的。(科马罗娃)
 
    学校必须与家庭取得联系。学校和生活的一致,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的一致,是儿童时期完善教育的首要的和不可少的条件。(福禄培尔)

    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影响的一致,对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尊感起着很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

    要使孩子认识到使我们幸福快乐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而不是物质的东西。(安托尼恃·桑德斯)

    孩子有什么想法时,孩子和父母之间有必要进行平等的、朋友式的交谈。如果是父母的不对,父母应该接受孩子的意见,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应该是亲切的朋友关系。(深谷玉枝)

    家庭中正常关系的失调,是以后产生精神和情绪的各种病态的肥沃的土壤。(杜威)

    家庭集体的完整和团结一致是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马卡连柯)

    离婚,这是一个可怕的字眼,随之而来的是家庭的破裂,前途断送了,生活被扭曲了,可是屈辱和眼泪大都落在了孩子们身上。(卡尔克林娜)

    家庭里应当巩固学校里所培养的道德行为、集体主义精神。只有在家庭与学校的友好合作中才能巩固彼此的威信,才能在道德教育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卡尔克林娜)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要靠协奏的和声。(苏霍姆林斯基)

    道德培养的体系建立在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有机联系之上。(卡尔克林娜) 79讲:家教珍言(行为与习惯)  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席,必后长者,始教之让。
    句意:孩子长到8 岁,开始教他学会礼让,出门、进门及入席就餐时,一定要在长辈的后边。(《礼记·曲礼》)

    凡为人子者,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句意:身为子女,冬天要使父母温暖,不受风寒,夏天使父母凉爽,而不遭暑热;晚上要为父母安排好枕席被褥,早晨要向父母问安。外出前一定要向父母禀报,返家必须先面见父母;游玩有固定的为父母熟知的地方,学习的必须是父母规定的专业。(《曲札》)

    父母呼,唯而弗诺,手执业,则投之;食在口,则吐之,走而不趋。
    句意:听到父母呼叫时,要立刻应答,放下手里做的事,如果嘴里有食物,要马上吐掉,跑到父母面前听命。(《礼记·玉藻》)

    不窥密,不旁狎,不道旧故,不戏色。毋拔来,毋报往,毋渎神,毋循往。
    句意:要教育子女不要偷看别人的隐私,不要与人开不庄重的玩笑,不揭别人的老帐,不要有侮辱他人的表情。不要慌慌张张地跑来跑去,举止应安详,不能轻慢鬼神,不要回忆留恋往日不正当的事情。(《礼记·少仪》)

    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
    句意:小孩子在会见父亲的同事时,进、退和说话应答,都要听从大人的吩咐,不可随意行事,以示对长辈的恭敬。(《曲礼》)

    立必方正,不倾听。
    句意:听大人说话要端正地站立,不能偏头侧耳听人说话。(《曲礼》)

    幼子常视母诳。
    句意:母亲要经常把不欺诳的道理讲给孩子,使他知道。(《曲礼》)

    并坐不横肱。
    句意:小孩子与他人同排坐时,不能把两臂放在几上,免得妨碍他人。(《曲礼》)
 
    将上堂,声必扬。
    句意:到别人家,进门前一定高要声通报,使人家知道有人来,做好准备。(《曲礼》)

    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句意:在长辈后边慢慢跟着才是尊敬长辈,快步走在长者前面就是不尊重长辈的行为。(《孟子·告子》)

    一个正确的动作和习惯,每做一次练习,就得到一次加强,练习得愈多,这个动作或习惯就愈巩固。(范崇燕)

    习惯是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形成的方式有:1简单的重复;2 模仿;3 有意练习;4 与坏习惯作斗争。(林崇德)

    习惯越稳定,迁移就越灵活,而改造越困难。(林崇德)

    不良的行为习惯是否形成,往往决定不良品德的学生是否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心理条件。(林崇德)

    从小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重视对子女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马辉霞)

    幼儿的本性是很纯洁的,而他的习惯好坏是在他成长过程所接触的环境中逐渐模仿形成的。(徐特立)

    对于任何人来说。从小养成一个良好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好习惯,一生受益;坏习惯,有害终身。人们的习惯包括有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举止言谈习惯等等,然而各种习惯之中,学习习惯是个顶重要的问题。(王玄)

    在教育实践中,防止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是非常必要又非常艰巨的任务。(林崇德)

    吃饭前要鼓励孩子自己收好玩具,先上厕所,洗手,然后再安静地坐下来吃饭。不要边吃边玩,也不能边吃边听收音机、看电视或干其他事情。大人要做孩子的榜样,做到“食不言”否则就会影响孩子,养成坏习惯,天长日久发生营养不良,影响孩子成长发育。(范正祥)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主要是靠练习。(林崇德)

    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使品德从心所欲,不逾矩而到高境界。(林崇德)

    良好的睡眠习惯要从出生后就开始训练。吃完奶后,就应当把他放下,让他自己去睡,不哄,不拍,不要抱在怀里睡,也不要放在摇摇车里晃着睡。(范正祥)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热爱学习,善于思考,认真实践。一个人从小养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就是为一生打下了一个好基础它使人生充实,它使人生富有,它能使人获得独自具有的财富——知识和技能。(王玄)

    学龄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常常经不起外界的诱惑使过失反复出现。因此,对于他们的行为和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道德习惯)进行反复的练习是很必要的。(范崇燕)

    经过长期的、不间断的练习,儿童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练习决不是单纯的机械的动作的重复,而是通过形象的游戏来进行的。(范崇燕)

    养成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易,做父亲或做教师的要使小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陈鹤琴)

    俗话说:“3 岁看大,7 岁看老”,孩子可塑性大,模仿力强,容易学好,也容易学坏。如果从小注意培养教育,你可爱的小宝宝就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范正祥)

    俗语说:“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许多这类谚语,用来说明习惯的重要。(王玄)

    珍视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提出各种问题,培养他们动脑子的习惯。孩子的好奇心是非常可贵的,它往往是智慧的先导,诱导孩子去扣各种知识

    宝库的大门。对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千万不要嫌麻烦。泼冷水,觉得幼稚可笑,甚至粗暴地训斥一顿。做父母的千万不可做这种摧残孩子智慧幼芽的蠢事。(敢峰)

    一个有教养的人,不会用无穷无尽和犹豫来为难自己,在某种情况下应该持某种态度,他是自然而然去做的。..这已经成为习惯,对他们已不是负担。但是,为了养成这些有益的习惯,从早年开始经常性的锻炼是很必要的。(卡尔克林娜)

    儿童所有的一切游戏与娱乐都应该以养成善良有用的习惯为目标。(洛克)

    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培根)

    无论你的儿子或女儿怎样忙,只要你在他们思想上培养了对母亲和奶奶的敬爱,对母亲和奶奶的休息与健康的关心,他们总会找到帮忙于家务的时间的。(卡尔克林娜)

    必须趁早使孩子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即:不命令人,因为他不是谁的主人;也不命令东西,因为东西是不听他的命令的。(卢梭)

    让儿童做点家务,其目的不只是使他们完成繁重的任务,而是教会他们以后“怎样去工作”。培养发展儿童良好的精神支柱——责任心、独立性、自尊心、自信心和能力。这些远远比只讲究吃、住条件要重要的多,它们是精神健康的基础。(格林)

    当我们在说服和唤起人们的意识的同时,不能忘记让他们形成习惯的这个问题。(卡尔克林娜)

    在恶习的包袱下,真不知有多少崇高的事业甚至杰出的人物遭到失败和堕落。(乌申斯基)

    有一种人生活起来会轻松些,这种人在家里得到关心并在教育的基础上形成了好习惯,久而久之,习惯变成他的自然行动。(卡尔克林娜)

    自己玩过的东西,应该自己收拾。这是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的基础。(樱林仁)

    如果儿童在学习中感到一切都很容易。那么渐渐地就会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这会使人堕入歧途,使他形成一种对待生活的轻浮态度。(苏霍姆林斯基)

    坏事情一学就会,早年沾染的恶习,从此以后就会在所有的行为和举动中显现出来,不论是说话或行动上的毛病,3 岁至老,60 不改。(克雷洛夫)

    性格的基础是习惯,而习惯是锻炼出来的。如果对自己采取宽容和姑息的态度,不和自己的坏习惯斗争,如果欺骗、随意忘事、迟到、没有责任等等成为你的行为标准——那你将成为一个没有道德的人。你就会成为社会和亲人的累赘。(卡尔克林娜)

    重要的教育任务在于渐渐地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

    孩子如果从小受到有求必应的“伸手派”的待遇,那么,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就不会孕育出“努力”、“奋斗”乃至“拼搏”的萌芽,而只能逐渐养成其“三不知”的可怕习性。这就是不知高兴,不知努力,不知尊重他人的恶习。(詹姆斯·多布森)

    请培养孩子好奇和寻根究底的习惯吧。请激发起他们探索和理解的愿望吧。惊异产生好奇心,好奇心是通向求知欲的小径,求知欲又是通往知识的大道。(詹姆斯·多布森)

    谁要是认为人生下来就爱劳动的话,那他就大错而特错了。一个人在幼年时就应该置身于能养成劳动习惯的环境之中。不仅要使他意识到劳动的必要性,而且要使他养成劳动的习惯。(卡尔克林娜)

    逐渐地使儿童养成不仅在体力劳动中而且在脑力劳动中克服困难的习惯。应当使儿童懂得脑力劳动的真正的本质,那就是:要努力地开动脑筋,要深入地钻到事物、事实、现象的各种各样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细节和矛盾中去。无论如何不要让儿童感到一切都轻而易举,不知道什么叫做困难。(苏霍姆林斯基)

    缺乏对人的尊重,这是教育中极大的缺欠。爱全人类比爱一个人容易得多,为具体的,就站在你身旁的人默默地哪怕用很少的努力做很小的事情,也比爱全人类难,(卡尔克林娜)

    教育。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得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要从一个人诞生之日开始并持续一生。然而,奠定基础是在童年,基础是由砖瓦——即习惯构成的,习惯有好有坏。楼房建筑在不坚实的基础上,就会东摇西晃,甚至还会倒塌。对人也是如此,没有任何事情比根除已经成为第二天性的坏习惯更为困难的了。(卡尔克林娜)

    教育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有意识,而且还有感情,但主要是人的行为习惯决定着我们整个教育工作的成绩问题。(卡尔克林娜)

    教育,其实是一种早年就起始的习惯。(培根)

    通常,一切东西在全家人都需要的情况下,首先应该考虑到祖母、母亲和父亲,然后才轮到孩子们,而且,这应该成为家庭这个集体中所有晚辈的习惯。如果这样做了,就可以避免好多冲突、奢望、抱怨和委曲。(卡尔克林娜) 80讲:家教珍言(职责与修养)   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惑矣。
    句意:人都想培养好自己的子弟,但往往不懂得自身品德的重要,真是太糊涂了。(张履祥)

    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司马光)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惧而生孝矣。
    句意:父母对子女严加管教,备加护爱,子女才能恭敬听命而生孝心。(颜之推)

    行为仪表,言则中仪,胎养子女,以渐教化,既成其德,致其功业。
    句意:母亲的言语、行动、仪表都要符合礼法度数,子女出生前对其胎教,出生后则要教养其形成优良品德,致使他们功成业就。(《列女传》)

    孝于亲则子孝。
    句意:如果你对自己的父母孝顺,那么你的子女也会对你孝顺。(林逋)

    君子之远其子也。
    句意:有才德的人不过分亲近子女。(陈元)

    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句意:不修养好自身的品德。就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礼记·大学》)

    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
    句意:父母自身要勤俭朴素,要用做人的正道去教育子女。(朱柏庐)

    教子须是以身率先。
    句意:要求子女应该做好的事情,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先做出榜样来。(陆世仪)

    教子者爱胜于教,则教不行;爱子者教胜于爱,则爱可用。
    句意:父母对子女的爱心超过了严格要求,那么,教育的成效甚微;严格要求的理智能够施行,爱心才能真正收到实效。(陈荩)

    受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滛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
    句意:爱护子女就要用做人的正理教育他,不能娇宠,使他们沾染恶习。骄傲、奢侈、放纵、滛逸这些坏习气都是父母宠爱过度,用利禄引诱子女造成的。(石腊)

    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句意:爱子而不教育,等于不爱;教子却不引导他走上良善之路,还不

    如不教育。(方孝孺)

    凡是不爱己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鲁迅)

    父母在道德行为方面应该有哪些基本要求呢?一、须具有秩序之习惯。二、须具有勤俭之习惯。三、须具有好善之习惯。四、须具有清洁之习惯。(恽代英)

    母职,是妇女在人类社会中最光荣的天职,我觉得,泛论起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职务,再比母亲光荣和永恒了。(周恩来)

    有许多小孩子教养得不好,这不是小孩子的过失,完全是父母的过失。(陈鹤琴)

    教育孩子的基本方策:第一,以身作则。第二,疼爱得当。第三,循循善诱。第四,共信互信。(张天麟)

    一定要用榜样来教,因为道德感情非采取形象教育不可。(谢苗诺夫)

    儿童问题则是由父母问题所产生,并在家庭问题中成长。(尼尔)

    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得来的。(洛克)
   
    父母对子女所负的责任,则是他对社会所负的责任的一种特殊形式。(马卡连柯)

    父母的威权的根源只出于一个地方,那就是父母的操行,包括行为的各个方面——换句话说,就是包括父母两人的全部生活:他们的工作、思想、习惯、感情和意图。(马卡连何)

    父母自身的榜样,是培养子女诚实、正直和节约等美德的基本条件。(卡尔克林娜)

    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影响最大。(克鲁普斯卡雅)

    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乌申斯基)

    民族的未来掌握在母亲的手里。(巴尔扎克)

    在我们这个时代,父母没有良好的教养,没有牢固的知识,没有丰富的智力素养和多方面的智力兴趣,要把一个人提高到道德尊严感的高度是不可思议的。(苏霍姆林斯基)

    有自信的与敏锐的知识、能力、艺术、高超的手段,不多讲话,完全不讲空话,经常具有工作决心——这些是儿童最注意的事情。(马卡连柯)

    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自己要求出世的。倘若你将一条生命带到世界上来,你便对他负有了义务。如果你把他应得的给了他,他就能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传给下一代。(安·兰德斯)

    应当永远记得:儿童不仅是你们的快乐,而且也是未来的公民,你们要为他们向国家负责。(马卡连柯)

    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育一个孩子成人更神圣的职责。(贝多芬)

    现今的父母教育子女,就是缔造我国未来的历史。(马卡连柯)

    经由训海的途径是长远困难的,经由榜样的途径则是最简短可行的。(昆体良)

    品德是不能用漂亮的宣传和单纯的鼓吹来栽培到孩子脑筋中去的。再没有任何人象孩子眼睛那样能捉摸一切最细微的事物,这点是应当记住的。(加里宁)

    孩子的说谎是父母的作品。(斐斯泰洛齐)

    家长的言行就是一部活教材。(伏见猛弥)

    倘若父母的行为不检点或言行不一致,会引起孩子的怀疑、痛苦甚至反感。(尼尔)

    教育人,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是一个公民最重要的、第一位的社会工作。(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托尔斯泰)

    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就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知识。(高尔基) 81讲:家教珍言(慈爱与理智)   人之兄弟不和而至于破家者,或由于父母爱憎之偏,衣服饮食、言语动静必厚于所爱而薄于所憎,见爱者意气日横,见憎者心不能平,积久之后,遂成深仇,所谓爱之适所以害之也,苟父母均其所爱,兄弟自相和睦,可以两全,岂不善哉?
    句意:父母如果对子女公平相待,一视同仁,日后兄弟互相谦让,彼此和睦;如果偏宠一方冷落一方,日后兄弟争夺,反目成仇。(袁采)

    孝子不生慈父之家。
    句意:在溺爱的家庭里不会培养出孝子来。《慎子》

    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有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
    句意:古人说:过分溺爱子女的母亲会使子女堕落。只知溺爱放纵,不知教育培养,使子弟成为不法之徒,身犯重法陷入监牢,受到严刑惩处,以至丧命,这不是别人使他堕落的,是他母亲的娇养溺爱使他违法受惩的。这样的事多得数不过来。(司马光)

    凡是没有真心疼孩子的人,便没有惩罚孩子的资格。(张天麟)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不要把孩子养成革命的娇子(任弼时)

    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江竹筠)

    在娇子、宠儿的后面,常常游荡着败家子,纨袴儿的影子。(鲁生)

    有的父母对孩子真是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孩子的心变得贪婪起来,吃着碗里,望着锅里,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在他们心中,除了向父母要吃要喝、榨取钱财,根本不懂得孝敬和供养父母的责任。一旦父母身上的油水榨干,父母变成了讨嫌的累赘,一脚踢开。..真真是俗话说的:“儿小任性娇惯,大了负了亲心,费尽千辛万苦、分明养个仇人。”(鲁生)

    经常从父母或抚养人或保育人那里得到抚爱、温暖和关怀的婴儿成长后,总是比较温和友爱的。换言之,婴儿与父母或抚养人相互接触、相互作用,是婴儿正常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林风藻)

    待小孩子不要姑息也不要严厉。(陈鹤琴)

    骄——“天皇老子”第一。有的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一切听孩子摆布,成天围着他们转。他们成了家庭的中心,成了家中“小霸王”。因为家长从不管教,便助长了孩子任性,不受任何约束。小小年纪就这么霸道,长大了恣意放纵,胡作非为,就会触动法网。(鲁生)

    热爱绝不是姑息,你严正地对待孩子,也该是从热爱出发,才可有效。(林砺儒)

    情、娇、奢、贪、骄、庸这六个字,就是溺爱结出的苦果。这不正是“筷子头上出逆子吗?”这是溺爱孩子的父母始料不及的(鲁生)

    一个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没有时间让孩子在初生的几年中享受最普通的母爱的母亲,一个很少能见到自己孩子的母亲,是不能成其为孩子的母亲的。(恩格斯)

    儿童的成长靠吸取您对他的慈爱。(马尔库沙)

    不爱孩子,就无法了解他。(苏霍姆林斯基)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充满着感情,其影响会意料不到地传给孩子。(藤永保)

    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马卡连柯)

    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集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

    以为得不到爱,是十几岁的孩子逃离家庭,企图自杀、吸毒、怀孕的主要原因之一。(雷·马诺尼)

    以溺爱对待儿童,只会造成儿童的不诚实,虚伪和自私自利。(马卡连柯)

    让孩子懂得自己可以随心所欲是危险的,就和坐在没闸的汽车里一样。(安·兰德斯)

    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才能,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来。(马卡连柯)

    关心儿童,关心他们的要求,这最能使儿童受到教育。(克鲁普斯卡娅)

    过分地责难失败,决不会起到积极作用。相反,会挫伤学习积极性。对孩子的失败,不仅批评要注意适度,还要帮助他寻找失败的原因,使他明白怎样做才能避免失败。(下山刚)

    在始终体现爱的家庭里,孩子富有安全感并表现了对父母深深的信任,结果他们也会表现得自信。(雷·马诺尼)

    自私自利的根源在于没有培养起应有的道德观念,儿童的自私是很可怕的。这种自私往往是父母对孩子在小事上迁就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

    孩子受到母亲的照顾,感觉到愉快。爱的种子就在孩子心里发展起来了。(裴斯泰洛齐)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捷尔任斯基)

    缺少爱的地方,无论品德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罗素)

    培养儿童的艺术是基于爱、关怀和理解。爱孩子的父母和理解儿童的教师是鼓励儿童的巨大源泉。(乔·弗里曼)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堆姆林斯基)

    爱也是要求有分量、有尺度的。(马卡连柯)

    爱,这是一切善良、崇高、力量、温暖、快乐的创造者。(捷尔任斯基)

    爱孩子——这是作为能够影响他人精神世界的教育者的灵魂。(苏霍母林斯基)

    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用父母的幸福来栽培儿童。(马卡连柯)  82讲:家教珍言(尊重与了解)   不本其所以欲,而禁其所欲;不原其所以乐,而禁其所乐,是犹决江河之源而障之以手也。
    句意:不探究、了解他欲望和喜好的根源却去禁止他,这如同雨手去堵江河的决口一样荒唐。(刘向)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爱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句意:父子之间不能过分亲昵而不互相尊重,亲人之间的关怀慈爱不能疏忽。疏忽了子女就体会不到长辈的恩爱,不互相尊重孩子就不听从父母的教诲了。(颜之推)

    物各有所好,违之伤自然。
    句意:人都有各自的兴趣和特点,不尊重儿童的个性而一味扼杀,就会伤害他的身心健康,影响他的自然发展。(肖颖士)

    称其善不计其恶,求其工不责其拙。
    句意:要尊重儿童,对他的优点、长处要经常赞扬、鼓励;不要求全责备,对他的缺点和短处唠叨起没完。(司马光)

    儿童虽然小,但自尊心可强呢..有的孩子有一些毛病,千万不能鄙视、歧视、动辄加以指责。要亲近他们,了解他们,正确地对待他们。(邓颖超)

    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长大以后,也做不了人。(鲁迅)

    对孩子进行教育,必须尊重与要求并用。(关瑞梧)
 
    怎样做才算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呢?简单他说,就是启发孩子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不是用外力去强制或压制的办法。(车向忱)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得理解,一味蛮作,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鲁迅)
 
    尊重,就是要了解和关心孩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特点来进行教育。(关瑞梧)

    一种损害孩子自尊心的方式会使所有其它的训导方式失灵。孩子会奇怪,爱他们的父母怎么会做出伤害他们的事情而使他们远离父母呢?(詹姆斯·多布森)

    儿童在认识世界的同时,应当认识自己,应该充满一种深刻的自我肯定的感情。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之母。自尊感是一个人的荣誉感、名誉感、健康的自爱心的最强大的源泉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一点更重要的事了。(赞科夫)

    父母应给予孩子个人的世界,尊重属于他的物品,这包括未经孩子同意不使用他的东西,不看他的日记和信件,不检查他的线包、抽屉或衣袋。(安·兰德斯)

    父母最主要的责任之一就是使孩子们要尊重自己的人格。因为只有自尊自重才会有健康的精神状态。(安·兰德斯)

    为了全面地教育儿童、需要全面地了解儿童。(乌申斯基)

    对少数学习能力较低的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采取特殊的措施,要对他们采取细致的、温和的、个别对待的态度。主要的是:防止这些儿童觉得自己“不够格”,防止他们对学习劳动产生无所谓的态度,不要伤害他们的荣誉感和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

    如果谁希望自己的儿子尊重他和他的命令,他自己便应该十分尊重他的儿子,后生是可畏的。(洛克)

    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乌申斯基)

    充分地信任孩子,是父母理性爱的首要条件,他把信任看做教育成功的保障。(别林斯基)

    在孩子的幼儿期,父母应既严格又慈爱,而当孩子在开始发展他的自我时,则应尊重他的自我和意志。(井深大)

    我们应该善于对待儿童,而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钻到儿童肺腑里去”。(克鲁普斯卡雅)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格,但是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我认为尊重自主性,就是尊重人格。(小林由树子)

    贤父知己子。(莎士比亚)

    你愿意他向你开诚布公,请教一切吗?你便应先去这样对待他,用你自己的态度去取得儿童的信赖。(洛克)

    要是我们在心里也象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地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苏霍姆林斯基)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做出或好或坏的评价。(卢梭)

    耐心地倾听孩子谈话,就等于告诉他们:他们要说的都很重要,你很重视他们的意见,从而建立他们的信心和自尊。(简·林斯特龙)

    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苏霍姆林斯基)

    家庭——这是一个集体,也就是说,连孩子们也应感到自己是这个集体中享有平等权利的一员。(卡尔克林娜)

    真正父母的威信应该是什么呢?父母的威信的主要“基础”只能是父母的生活与工作,以及他们作为苏维埃公民的精神面貌和操行。(马卡连柯)

    倘若母亲感到不看女儿的日记就不能了解情况时,她们之间的关系便已到了相当糟糕的地步了。(安·兰德斯)

    教育人要比医生看病复杂得多。采取任何一种教育方法时,都要考虑到青少年的年龄、心理与身体等特征;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对象。(卡尔克林娜)

    想利用破坏周围一切权威来树立威信的父母,子女并不爱父母、不尊重父母,因为他们对谁也不爱,对谁都不尊重的缘故。(卡尔克林娜)83讲:家教珍言(奖励与惩罚)   为不善者不越日逾过得其罚,得人惧而有惩焉。
    句意:做了坏事要及时教育、处罚,不拖延,儿童就有所警戒而谨慎改过。(柳宗元)

    无衔勒而用棰策,马必伤,车必败。
    句意:象没有马嚼而滥施鞭打会造成马伤车毁一样,父母如惩罚不当,必然给子女成长造成伤害。(《孔子家语》)

    因喜用赏,赏不必当;因怒用罚,罚不必当。
    句意:凭个人感情的好恶施以奖励或惩罚,必定不会收到好效果。因此,高兴的时候不滥赏,盛怒之下不惩罚儿童。(钱琦)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
    句意:教育子女要宽严结合,奖惩互济。(《孔子家语》)

    逆于耳,谬于心者,无速罚,姑求之道;顺于耳,便于身者,无速赏,姑求之非道。
    句意:对子女不顺耳,不合意的言行,不要急于处罚,要先思考他有无合乎情理的地方;对顺耳合意的,也不要立即奖赏,应分析他有没有不合情理的地方。(《新唐书·五义方列传》)

    恩所加,则思不因喜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句意:对子女进行奖励与处罚时,要谨慎小心,勿受个人感情支配而出现差错。(冯梦龙)

    鞭打绳缚,若待拘囚,窥避掩受,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
    句意:儿童欺诈、偷窃、顽皮、庸劣的恶习,都是家长用残酷的体罚手段逼出来的。(王守仁)

    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比较的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陈鹤琴)

    只有表扬,没有批评的教育方法是危险的,这会使孩子无拘无束、任意所为,便会使小错导致大错,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车向忱)

    幼儿的奖励,以言语和玩具的赠予为最有效,标帜符号的奖励次之。(张雪门)

    体罚不是教育儿童诚实,纠正孩子说谎的办法。(滕纯)

    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是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将儿童挤下愚昧的深渊。(陶行知)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陶行知)

    诱导比恐吓、哄骗、打骂都来得好。若能以诱导法得到良好结果的,我们千万莫去打骂我们的小孩子。(陈鹤琴)

    奖励是儿童心灵上的磁石。奖励需要适度、适时和适情。(张天麟)

    欲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惩罚越少用越好,尤其是体罚。(关瑞梧)

    做父母的,你们只有教育子女的责任,绝没有打骂子女的权力。(车向忱)

    惩罚孩子的人,必须是真正爱孩子的人。而且,在孩子觉得他真正被爱时,你即便怎样处罚他,他都谅解你,倾服你。(张天麟)

    儿童仇恨打他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用打骂教育孩子,不过是“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似”。(马卡连柯)

    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应该受处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为了要他们日后不去再犯。(夸美纽斯)

    皮鞭和拳头会在儿童心灵中扼杀细腻的敏锐的感情,培植愚蠢的本能,起着腐蚀人的作用,最后就是用撒谎和奉承这个毒药来麻醉人。用皮鞭培养

    出来的儿童会变成麻木不仁、没有心肝的人。(苏霍姆比斯基)

    在幼年受过惊吓的儿童,大部分都是胆怯的。(凯洛夫)

    在帮助孩子求知和学习如何做人方面,表扬要比惩罚效果好。(简·林斯特龙)

    有时宽容所引起的道德震动,要比惩罚更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有损于人类尊严的各种处罚施之于儿童,会压制儿童精神上可贵的自由、自重,也会使得儿童的心灵为自卑、恐惧、隐瞒和狡猾的肮脏之感所腐蚀,在这种饲养的情况下,教育是徒劳无益的。(别林斯基)

    过多的惩罚会导致孩子为逃避惩罚而旷课以至辍学。犯一点儿错误就给以惩罚,会使孩子变得更加粗暴和具有破坏性。(简·林斯特龙)

    任何体罚,都与侮辱人格有着必然的联系。(马尔库莎)

    体罚不仅标志着家长的软弱无能和惊慌失措,也标志着他们的教育方法极端不文明。(苏霍姆林斯基)

    体罚是对人类的诅咒,它只能够在孩子身上培养卑怯、诈伪、虚假和其他一些不良的品质。(捷尔任斯基)

    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卢梭)

    我们想使儿童变成聪明、贤良、磊落的人,用鞭挞及别种奴隶性的体罚去管教他们是不合适的。..反之,用儿童心爱的事物去奖励儿童,去讨取儿童的欢心,也应该同样小心地避免。(洛克)

    表彰、夸奖是一种确认孩子主体性的行为。我认为培养、确定人的自尊心非常重要。当然我说的表彰、夸奖并不是指一种词不达意的好话,这里没有爱不行,没有爱护孩子的心不行,这是孩子自身活力的源泉。(小林由树子)

    孩子有好行为时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时奖赏的效果最佳。(弗雷德尔·麦纳德)

    缺乏自制能力,缺乏智识、忍耐,和人格的努力——这些都是施行肉体责罚所倚仗的基础石。(爱伦·凯)

    鼓励的方法比施加压力的方法要有效一千倍。(珍妮·龙尼)

    鞭挞儿童,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方法。(洛克)
84讲:家教珍言(说服与等待)  
不劝不禁,则善恶失理。
    句意:教儿童改错,不说服诱导,不批评阻止其恶行,小孩子分辨不清善恶是非,达不到教育目的。——(刘昼)

    张而不弛,则过于严;弛而不张,则流于废。
    句意:教育子女要耐心,不能急躁,严格要求与耐心等待相结合,一味地严加督责或放任自流都不行。——(薛瑄)

    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

    句意:帮助幼儿改过,父母要因势利导,潜移默化,顺应儿童自然生长的规律。——(王守仁)

    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句意:教育幼儿,要耐心启发他的兴趣,诱导他向善的情感,否则不易见效。——(程颐)

    教读爱随时就事,曲加海谕开发。
    句意:教育幼儿只有经常不断地从他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委婉他讲解,耐心的诱导、启发才行。——(王守仁)

    长者需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鲁迅)

    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陈鹤琴)

    打骂、恐吓,这容易使孩子变得逆来顺受,畏首畏尾,无所作为。——(吴学林)

    过于强迫,防着产生反动力那可是危险呀!有时候完全断送了儿童的兴趣,使他永远厌恶某件事。——(张宗麟)

    扮出一副鬼脸,伸出一只巴掌,以恶狠狠的样子去对待小孩子,小孩子固然受着无穷的痛苦,我想做父母的也不见得会高兴的。——(陈鹤琴)

    我们做父母的对说谎的孩子,不能不问个明白就施以体罚……因为当孩子感到说了实话也要遭到惩罚时,他就只好拿出说谎这个武器来自卫了。——(滕纯)

    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也要听,但也须说得有道理。——(鲁迅)

    要耐心教育儿童。——(朱德)

    帮助孩子逐步改掉坏习惯,这就需要我们有极大的耐心,要善于发现儿童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马辉霞)

    强迫儿童去做事是一件最不幸的事。——(张宗麟)

    人头脑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迹。但是这种奇迹只有在耐心教育的影响下才会出现。——(苏霍姆林斯基)

    儿童的蛮横——其野蛮和破坏性的程度并不很小——往往和父母的专制同时存在。这会使儿童的顽固性更加厉害,这是家庭集体的真正祸害。——(马卡连柯)

    几乎一切人都承认,教育需要耐心。——(乌申斯基)

    大声叱责,这是人们互相关系中修养很差的基本特征。——(苏霍姆林斯基)

    不可压制儿童的本性,在童年有着自己的为他们所特有的去看、去想、去感觉的方法,所以教育者不应该强暴地迫使他接受其它的、为成年人所特有的方法。——(卢梭)

    歹毒的、使人厌恶的、令人难堪的蠢话可能使人受到凌辱,使人感到痛心、惊愕。——(苏霍姆林斯基)

    劝说常比强迫更为有效。——(伊索)

    对话时主要谈自己比主要谈对方更能有效地传递想法和感情。不少父母在同子女对话时主要说对方,这样,有时会适得其反,引起反抗心理。——(徐凤燕)

    压服出的威信是一种虚假的威信。——(马卡连柯)

    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做出最后的、绝对的结论:某某儿童什么都做不来,他的命运就这么注定了。——(苏霍姆林斯基)

    你们要记住,孩子俯首听命的后果是:你们的后代可能成为善于逢迎拍马,善于察颜观色、阿谀奉承、没有道德原则的人。——(马尔库莎)

    你宣布要绝对的服从,那你正是消灭了儿童们合理的、正确而自由的发展。——(杜勃罗留波夫)

    说理是对儿童的真正办法。——(洛克)

    要公正和准确地判断儿童,我们不要把儿童从他们的生活圈子里硬拉出来以适应我们,而是我们应当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皮罗果夫)

    科学的进步基于破除孩子自我中心意识,即通过交换看法,使他们不断地受到新的启发,从而得到对原有认识的新调整、新构成。——(尼尔)

    要让孩子具有自主性,父母的耐心特别重要。因为,不管孩子有多么丰富的想象力,有时往往会让大人的一句话给击得粉碎,失去了创造出健康的幻想、设想的机会。——(小林由树子)

    施加压力显然只能起一定的“作用”,但却是建立信心、发挥独创性思考和取得成就的敌人。——(珍妮·龙尼)

    孩子对父母的期望是被爱、被夸奖、被认识自己的优点。因此,父母对子女应该是和颜悦色,而不是板起面孔,不吝用充满爱意的语言去称赞、鼓励、安慰和感谢子女。——(尼尔)

    孩子有什么想法时,孩子和父母之间有必要进行平等、朋友式的交谈,如果是父母不对,父母应该接受孩子的意见。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应该是亲切的朋友关系。——(深谷玉枝)

    喜欢让人害怕的人,说明自己是胆小鬼。——(爱迪生)

    教育要求耐心,需要爱、力量和时间。——(马尔库莎)

    最好不要寻找急进的方法来改善人的记忆,而是用自然的方式去使它得到发展。——(阿诺辛)

    等待,是明智和慎重的最高表现。——(马尔库莎)

(十二)原则与方法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句意:一般幼儿的性情,都是喜欢游戏而讨厌拘束过严。因此要因势利导,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孩子的进步就快了。——(王守仁)

    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傅严者,异日多贤;宽者,多至不肖。
    句意:孩子幼小时,父母老师管教严的将来多有作为;要求不严的,多数没有出息。——(张履祥)

    幼子常视母诳。
    句意:孩子幼小时,母亲要经常教育他不欺诳的道理。——(《礼记·曲礼》)

    幼而示之以均一,则长无争财之患。幼而教之以严谨,则长无悖慢之患。幼而有所分别,则长无为恶之患。

    句意:父母在孩子们幼小时一视同仁,不偏爱,长大后孩子就不会互相争夺家产。幼时教育他们认真谨慎处世,长大就不会做出伤风败俗的事情。幼时能教育他们避恶扬善,长大了就不会堕落为坏人。——(袁采)

    衣绵食鲜,非所以延年;服粗餐粝,聊可以卒岁。
    句意:吃好的、穿好的不一定有益于幼儿身体发育;粗服淡饭反而有利于身心健康。——(田艺蘅)

    贤人智士之于子孙也;厉之以志,弗厉以辞;劝之以正,弗劝以诈;示之以俭,弗示以奢;贻之以言,弗贻以财。

    句意:明智的人激励孩子树立崇高的志向,不追求空谈,勉励他们光明磊落而不狡诈;教导他们勤俭而戒奢华;留给他们好的思想品德而不留给他们钱财。——(王符)

    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句意: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程颐)

    人们常说:“子女是家长的一面境子。”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儿童、少年有很大的影响。——(罗琼)

    儿童有了困难,给他们一些帮助;失败了,给他们鼓励;成功了,又须对他们表示同情。——(张雪门)

    儿童能否有良好的习惯,全视父母本身能否抑制自己的感情用理智严格地去训练。——(关瑞梧)

    小孩子不要穿得太好,只要洗干净就可以了。——(董必武)

    小孩子不能什么事都靠着大人,要让他们自己闯闯,学会生活。——(刘少奇)

    小孩子以哭来要挟的时候,做父母的应当绝对地拒绝他。——(陈鹤琴)

    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要知道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识,多思想。——(陈鹤琴)

    凡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替他去做。——(陈鹤琴)

    把社会的需要建筑在儿童的生活上。——(张雪门)

    我不能给子女留下特权思想,那样是害了子女。——(张闻天)

    我们不但要自己勤俭持家,还要教育孩子们永远保持勤俭的习惯。——(朱德)

    我们应当按照小孩子的年龄知识而予以适当的做事动机。——(陈鹤琴)

    我们知道儿童的个性,是由两个部分合成的——先天的遗传,后天的习染。——(张宗麟)

    使小孩子有事做。玩具和做事是纠正坏习惯的好方法,因为小孩有事占用了他的时间,就渐渐忘了他的坏习惯。——(关瑞梧)

    要让孩子在正路上闯,不能老让他们象小鸡似的,躲在老母鸡的翅膀底下,那是一辈子也没有出息的。——(朱自清)

    俭朴的生活,不但可以使精神愉快,而且培养孩子的革命品质。——(徐特立) 

    教育寓娱乐之中。——(周恩来)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

    不注意心理发展的节律和性质是教育上呆板无效现象的主要根源。——(罗索)

    不能任意扼杀、压抑孩子的欲望,应该给予孩子守约、按目标行事的勇气、同时还要做到满足好奇心、探究心旺盛的孩子的欲望。——(小林由树子)  

    父母对子女应当尽可能亲近一些,但是,我不容许过分的亲近。亲近是应该的,保持距离也是应该的。——(马卡连柯)

    父母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马卡连柯)

    务使敬畏父母之心变得很自然,他们的心理要肯服从,没有一点点勉强。——(洛克)

    对儿童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赞科夫)

    对子女的教育必须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木村久一)

    在儿童的眼中,父母是有权首先享受幸福的。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用牺牲父母的幸福来栽培儿童。应当教育儿童关心父母,培养儿童这样简单而自然的愿望,即在父母没有满足之前,拒绝自己的享乐。——(马卡连柯)

    在孩子心目中,父母应是正义和秩序的化身。——(詹姆斯·多布森)

    在家庭中,惩罚孩子如果迟疑不决或前后不一致,结果也会使过失大大增加。——(斯宾塞)

    如果父母有旧帐重提的习惯,很自然的,孩子不会将许多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告诉你。——(简·林斯特龙)

    如果在宣扬高度道德原则的背后是与这些原则一致的现实行为,这对道德教育才是有成效的。否则,道德教育就会导致空洞的说教。——(卡尔克林娜)

    重要的知识是关于生理学、卫生和心理学的知识。——(罗素)

    我深信,促使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它。——(卢梭)

    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洛克)

    青少年期的反抗带有自我成长的意识,所以是自然的和应该的。对子女的反抗不必否定和苦恼。在这个时期,父母应该肯定子女们心理上的成长,并理解他们。同时,要以不同于过去的方式帮助和指导他们。——(徐凤燕)

    既然家庭是一个集体,其中就必须要有友爱、信任、严格要求和相互谅解的气氛。——(卡尔克林娜)

    孩子不能负责的事不要怪他,免得他受窘。——(简·林斯特龙)

    品行是一种很复杂的成果,不仅是意识的成果,而且也是知识、力量、习惯、技能、适应、胆量、健康以及最重要的社会经验的成果。——(马卡连柯)

    培养思考能力,则必须禁忌“填鸭”灌输,还必须给孩子们创造安静的环境和条件,并给他们以足够的时间。——(伏见猛弥)

老师应掌握批评学生的八种方式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为人师长者,难免会经常给“患者”开出“批评”这剂良药,但如何让“患者”口服心服,怎样才能使忠言由“逆耳”变为“顺耳”,从而使学生乐于接受并达到预期效果呢?在此,就我个人的感受,谈一些真实的体会和想法。

一、迂回曲折式的批评

汉语的表达非常灵活,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直截了当,也可以迂回曲折,一种说法是:“罚你打扫教室卫生”另一种说法是:“奖励你一次劳动光荣的机会;”一种说法是:“你怎么上课时间睡觉,站起来!”另一种说法是:“为了提高你的学习效率,让老师陪你站一会好吗?”一种说法是“看你这作业乱七八糟的,再写十遍”,另一种说法是“改掉一个坏的习惯真不容易,再写几遍吧,你能行!”不同的表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作为老师,应讲究点语言艺术。

二、幽默式的批评

具有高超艺术的教育者常常运用幽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幽默既妙趣横生,令人发笑,又精辟入理,令人回味。在批评过程中,使用富有哲理的故事、有趣的双关语、形象的比喻、诙谐的发言等等,使批评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学生迟到了,满以为老师要批评他,而你在门口“恭候”他时却说:“对不起,老师今天又比你来早了。”一句意外的玩笑话,也许会让学生感到更加不好意思;学生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歪了,一边高,一边低,满以为老师会说让他注意,以后把字写正点,而你却大加赞赏他的书法富有诗意,“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一幽默式的批评更能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三、先扬后抑式的批评

有经验的教师一般采取“赞赏——批评——激励”的方式来批评教育学生。人才学家卡耐基说:“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后,再听到批评,心里往往好受得多”。所以,首先肯定其优点,然后指出其不足,再进行激励,这样,不但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会增添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有一次,一个学生在扫完地以后,垃圾没有倒而是放在墙角边,于是,老师这样批评他:第一步——赞扬:“今天的地面扫得很干净”,第二步——提醒(实为批评);“只是还有一个地方需要再完善一下”,第三步一激励:“这是个小问题,我相信,以后不会再有了”。听完老师的话,这个学生立即把垃圾扫起来倒掉了。

四、间接提醒式的批评

有的教师在劝告学生时也注意了表扬,但习惯在后面来一个明显的转折——“但是”。比如说。:“你最近进步较快,但是,你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后不认真复习”,结果,不仅劝告没有奏效,而且前面的表扬也被学生认为是虚情假意。如果教师以间接提醒代替直接批评,委婉表示对学生的要求,比如说:“你最近进步较快,如果你能进一步抓好课堂听讲和课后复习两个环节,相信你的学习成绩会提高更快”。这样,学生会更乐于接受。

五、巧下台阶式的批评

在大庭广众之下,不留情面的批评,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僵局。此时,教师最好是“放他一马”,给学生找个台阶,帮助学生下台,化解尴尬的局面。同时不忘提出暗示或事后进行批评教育。有一次,有个学生把一把木制米尺弄坏了,有学生报告到数学老师那里。大家对老师如何处理这件事拭目以待。这位老师向大家解释,这把米尺原来就有一道小裂缝,只是大家没发现而已,老师家里正好有一把米尺放着没用,拿来用就是了。事后,这个学生主动找到数学老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自觉赔偿了一把新米尺,并逐渐改正了以前的许多缺点,从后进生转化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这种“巧下台阶,放他一马”,以退为进的方法,既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让他明白教师对他的爱、对他的希望。留一片空白,使学生清楚自己的错误,这对帮助他矫正自己的行为,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围魏救赵式的批评

对于学生的缺点,教师可以不作正面批评,而是通过表扬其他同学来进行对比鼓励。如:一位学生作业潦草,令其重作,也依然如故。这时,教师找了一本字迹工整的作业给他,并对他说:“你看这本作业写得多好啊!你只要认真,我相信也能写得这样好。”自此以后,该生作业潦草的毛病居然得到了服。 

七、因人而异、声东击西式的批评

批评学生,有针对个别的,有针对全班的;有公开的、有秘密的,或大或小、或隐或显,都应因学生的个性差异、因学生犯错误时的心理而异,因学生过错的程度而异,因学生改过的积极性而异。一次,我发现本班周X在校大把大把地花钱,而我知道他的家境并不是太好。于是有天课外,我把他叫到教室外的走廊上,我问道:“你看到了什么?”这时节,正是农民插秧的大忙时节,不远处的田间地头不少农民正头顶烈日,挥汗如雨。他顿了一会儿,答道:“农民在栽秧”。我又问道:“你估计你父母在干什么?”他明白了我的意思,顿时满脸绯红。这以后,该生还真彻底改掉了乱花钱的恶习。

八、现身说法式的批评

其实,我们老师若能大胆亮出自己的底牌,多一些现身说法,多一些换位理解,遇事冷静一点,说话的语气友善一点,或许更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更易唤醒学生改正错误的勇气。一次,我找到犯了错误的谭X后,非常坦率地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评,毫不保留的承认了自己在工作中的疏漏,这位学生没等我把话说完便唏唏嘘嘘地打断了我:“老师,您别说了,我知道我错在哪儿。”如果我们老师不愿、不会向学生道歉,那么我们的学生能向我们说“对不起”吗?

最后,我认为,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敢于批评,更要善于批评。总之,思想教育的最佳效果莫过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了。

  阅读始于家庭

小时候使我获益最深的,就是家里弥漫着文学与艺术的气氛。

                                                                                                    --印度诗哲 泰戈尔

 

常言道:「身教胜于言教」。家长是孩子最初和最重要的老师,是孩子最忠诚的学习伙伴。家长陪着孩子一起读书,是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行动。

培养孩子多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阅读的习惯,将书本的知识与生活的经验连结起来。渐渐的,不但拥有更多的知识,会动脑筋思考;发挥想象力和创意,因而更有能力理解和欣赏复杂文本的内容。

《玻璃城堡》作者珍娜.沃尔斯(Jannette Walls)在这本自传式的回忆录里写道:

「用过晚餐,我们全家人都会趴在板凳上或地上看书;房间的中央,还放了一本字典,方便我们查阅不懂的字。有时候,我会和爸爸一起讨论字典上的定义。」

「妈妈什么东西都读,包括狄更斯、福克纳、亨利.米勒、赛珍珠----。」

「爸爸比较偏好科学、数学、传记及历史方面的书籍。」

「至于我们几个小孩,则是妈从图书馆借什么回来,我们就读什么。每个礼拜,妈都会上图书馆一趟。」

「我喜欢的书,多半是描述人如何面对困境的作品,如《愤怒的葡萄》、《苍蝇王》还有《长青树》。」

由于珍娜的父母重视教育,从小培养他们对阅读与知识的爱好,即使在动荡漂泊中。仍然能够克服逆境,力争上游,成为知名的专栏作家、新闻记者,走出自己的人生。

给孩子一本书,就是给他们开一扇窗,让他们看得更多、更远;生命更加宽广。父母要如何帮助孩子爱上阅读;如何与子女分享阅读的乐趣呢?

1.关心子女所阅读的书籍,一起逛书店,一起选购图书。

2.支持子女多看书,一起申请图书证,一起去借书。

3.经常送一些好看的书籍给孩子,做为礼物或奖励。

4.分享阅读过程,如说故事、说书、谈书、评论书。

5.一起进行阅读活动,一起朗读,激发阅读的兴趣。

6.鼓励孩子分享阅读心得,展现从阅读所体验的乐趣。

当他们对于所读的内容理解更多,有效地建构起新的意义,有自己的感受与情绪反应,发展出更好的阅读能力,从中所得到的乐趣也更加深刻。

近年来学校与各社教单位在推动阅读方面不遗余力,透过多元化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从阅读中学习,鼓励提出问题与响应问题,自由地说出想法,提升了他们的分析、讨论、想象、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曾是小学教师,也担任过图书馆员的美国第一夫人劳拉.布什(Laura Bush)说过:「图书馆工作中,最大的乐趣是读书给孩子听。启发孩子,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读书给他他们听」。成长阶段,父母要做的是给孩子自主的阅读空间:

1.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程度来阅读。

2.需要有多方摸索,以及尝试阅读的机会。

3.培养阅读成为家庭生活一项重要的活动。

4.不干预、不要左右孩子们对阅读的看法。

5.培养广泛而多样化的阅读,不指定子女阅读材料。

6.学着发掘自己的阅读品味,展现个人的阅读特质。

根据国际研究指出,阅读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学习阅读:

9岁以前是儿童发展阅读能力的基础。儿童必须学习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并开始透过阅读来学习,发展所需的基本语言能力,由识字到学习运用信息,可以帮助更进一步的学习。此一阶段,兴趣与好奇就是阅读的最大动力。

二、从阅读中学习:

10~13岁的儿童,通过广泛阅读,能寻找明确的数据,大量吸收知识;透过文字来学习,自行挑选阅读材料,自发性地参与多元丰富的阅读活动,培养多方面的兴趣。逐渐提升阅读技能、习惯和态度,在思维上得到成长。

三、功能性阅读:

13岁以上的青少年多半以功能性阅读为主,为具体实用而读,不断扩大阅读范围,阅读的质与量都增加了。能因应不同的需要,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在阅读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批判解析能力;涵养开放的态度,接纳不同的意见、观点、价值观和文化。

 我们常毫不在意地说:这本书我读过了,觉得很有趣(或是索然无味)。然而,我们真的会读书吗?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读书呢?对此我们很少思考。

孩子们日常阅读时,总要自己读得懂,才会觉得有意思。读自己有背景知识,已经明白的内容时,会感到轻松易懂,读起来非常有趣。然而,深究起来,这个世界上充满了我们所未知、所不懂的事物。就算阅读一份大众化的报纸,要完全看懂,也必须具备百科全书式的广博知识,并与生活经验连系,才能完全掌握其内涵。

 但是,对已经熟知的内容,读得再多,也不可能藉此了解到新的事物。我们的阅读活动,就是要培养出孩子解读未知,将其化为已知的能力。所以,从图片、发音、字词、句子,到情节单纯、故事简短、文字流畅、浅显易懂的故事书或绘本;到文字、情节、人物渐多;文字较深奥,句子多变化,思想较深刻,篇幅较长,不同种类的书。

 对文字的理解,是建立在已具备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阅读是一种媒介,不断地将未知世界化为准经验世界。不但丰富知识,培养思维能力,进而能扩展对生命的了解,面对生命的挑战。父母宜体会与子女在学习、成长、沟通间的相互责任,缔造亲子合作的阅读文化,增进对阅读的期望:

1.阅读能够使孩子学会思考,思索、考虑文学背后深意的层面。

2.文学能赋予我们想象的空间,阅读时可以化身为千万种不同的人物。

3.打破局限而平面的阅读视野,遨游于包罗万象的精采世界。

4.文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引导人们探索、追寻,以及重新审视人生的意

义。

5.作广度的阅读:阅读不同的类别、内容、文体、媒体的读物。

6.作深度的阅读:有计划的选择有质量的读物,并分享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