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至尊完本:毛泽东的军事险招与成败之三:率领党中央转战陕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3:01:01

毛泽东的军事险招与成败之三:率领党中央转战陕北

(2009-05-06 20:04:51)转载 标签:

杂谈

转战经历

1947年,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失败后,蒋介石在战略上进行了调整,向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举行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延安、榆林两地。

1947年3月18日晚,在国民党军进攻延安已清晰可闻的枪炮声中,毛泽东告别了居住了十年的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历程。

3月19日上午,西北野战军主动放弃延安。当天下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入延安,“占领”了一座空城。

西北野战军撤离延安后,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确定的“蘑菇战术”,依靠陕北优越的群众条件和有利地形,与比自己多达十倍的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邓宝珊的几十万军队在陕北高原周旋,不断地调动敌人,使其始终无法准确获知中共中央和解放军的位置,而不得不往返奔波,疲于奔命,造成补给等等方面的严重困难,士气低落。而解放军则选择有利时机和地形,寻机歼敌,并于3月25日、4月14日及4月底5月初,连续进行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次歼灭战,共歼灭胡宗南部1.4万余人,有效地策应了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奠定了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重点进攻的基础。

3月25日,毛泽东与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在子长县王家坪会合。3月29日,中央在陕北清涧县枣林沟召开会议,讨论中央机关行动问题。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在陕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工作。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河北平山,担负中央委托的工作。随后,4月11日,又决定由叶剑英、杨尚昆等率领中央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到山西临县,组成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统筹后方工作。

枣林沟会议后,留在陕北的中央机关、解放军总部工作人员以及警卫部队共八百人组成四个大队,统归“直属司令部”(代号“九支队”)指挥,由任弼时为司令,化名史林,陆定一任政委,化名郑位。为了保密和安全起见,毛泽东、周恩来也分别用李德胜、胡必成的化名,表示解放战争必胜,中国革命必成。

4月12日至6月8日,党中央在陕北安塞县王家湾停留56天,一个新的全国战略部署在这里酝酿形成。在此期间,毛泽东连电前方各战场高级将领,部署各路大军的作战行动,要求各解放区在内线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并准备转入战略进攻,将战场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从根本上动摇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统治。遵照党中央的部署,5月中旬,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战场的孟良崮地区一举歼灭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3万余人。5月下旬至6月中旬,西北野战军由安塞地区挥师西进,发起陇东战役,痛击西北二马。6月30日夜,刘邓大军12万余人,突破黄河天险,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7年6月16日,党中央由靖边县天赐湾转移到靖边县小河村,在这里停留了45天。7月21日至23日,在小河村农家院子里临时搭的凉棚下,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扩大会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小河会议。会议依据一年来的战况和各战场的形势,着重讨论了战略进攻的部署和解放区土地改革、财政金融工作等问题。会上,毛泽东提出计划用五年时间(从1946年7月算起)解决同蒋介石斗争的问题,同时指出:“现在不公开讲出来,还是要准备长期斗争,五年到十年甚至十五年。”会议决定:刘邓大军直出大别山;陈谢兵团由西进陕北改为渡黄河南下,挺进豫西;西北野战军改南下关中为独立坚持内线作战,牵制并逐步削弱胡宗南集团。华东野战军一分为二,外线兵团由陈毅、粟裕指挥,在鲁西南掩护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然后挺进豫皖苏;内线兵团由谭震林、许世友指挥,牵制山东国民党军。至此,一个三军配合、两翼牵制、中央突破、经略中原的战略部署形成。

按照党中央的部署,8月中旬,刘邓大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行动;彭德怀牵着胡宗南的“牛鼻子”往北跑,在沙家店一个回马枪,陕北战局翻过了“山坳”;8月下旬,陈谢大军强渡黄河,东逼洛阳,西叩潼关;谭震林、许世友率山东兵团进行胶东保卫战,转入了内线反攻;9月下旬,陈粟大军分路越过陇海路南下豫皖苏边。党中央关于战略进攻的一系列构想全部变成了现实。

转战陕北期间,党中央在陕北高原一次次转移,与敌人周旋。1947年10月10日,在陕北佳县神泉堡,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宣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八项基本政策。这个宣言第一次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称,第一次以宣言的形式郑重向国内外宣布“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947年11月22日,党中央移住陕北米脂县杨家沟。12月25日至28日,毛泽东在杨家沟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扩大会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书面报告,并就敌我形势、统一战线、英美苏关系等等重大问题发表讲话。会后,党中央集中全力解决新形势下土改、整党、工商业、统一战线、新区工作等方面的具体政策问题,尤其注意纠正党内“左”的偏向。毛泽东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1948年3月23日,在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在望的时候,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从吴堡县川口渡口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临县,到达晋绥解放区,再前往河北平山西柏坡。4月21日,延安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这预示着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的胜利,预示着新中国的诞生!

毛泽东在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大兵压境的恶劣环境下,审时度势,坚决留在陕北,历时一年零五天,以最小的司令部指挥了全国最大的战场,使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戏剧般地取得了一个个伟大胜利。

点评

毛泽东转战陕北,既是一个正确的决策,也是当时一个无奈的选择。

首先,解放战争初期,敌强我弱,哪个解放区都没有绝对的安全之处。当时靠近陕北的几个主要解放区是晋绥解放区、晋察冀解放区、晋冀鲁豫解放区、山东解放区,各个解放区都是敌强我弱,战火连连,哪里都没有一个安生之处,也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即便毛泽东安全转移到哪个解放区,也照样是敌人进攻的重点。此外,解放区还要派重兵保护毛泽东与党中央,对于兵力本来就不足的我方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其次,陕北地广人稀,沟壑纵横,地形复杂,群众基础好,便于与敌人周旋。对于在井冈山时期就领会游击战精髓的毛泽东来说,陕北复杂的地理特征正是与敌军周旋的最好场所。此外,陕北是共产党经营时间最长的根据地,组织系统齐全,群众基础好,国民党军队走到哪里都是聋子瞎子,没有通敌分子的通风报信,在地广人稀的陕北要想抓住毛泽东就如大海里捞针。在国民党军队费尽心机寻找毛泽东踪迹的时候,毛泽东在陕北安塞县王家湾停留了56天,在靖边县小河村停留了45天,直到1948年3月23日,从容地东渡黄河,到达晋绥解放区,再前往河北平山西柏坡,说明安全保卫工作做得极好。

第三,毛泽东转战陕北,安定了民心,使人民群众看到了希望,鼓舞增强了陕甘宁边区和全国各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提高了人们必胜的信念。同时,毛泽东转战陕北,等于向全中国宣告:蒋介石进攻延安的“掏心”战术只不过是自我打气的骗人勾当,二十万大军一年多的时间还抓不住毛泽东,国民党蒋介石无能之极,这种昏庸之辈怎么是共产党毛泽东的对手?

第四,毛泽东转战陕北,分散了进攻陕北的国民党军队的兵力,为西北解放军歼灭敌军创造了条件。彭德怀正是利用敌军分兵冒进,选择有利时机和地形,仅在3月25日、4月14日及4月底5月初就连续进行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次歼灭战,歼灭胡宗南部1.4万余人。我军还采取巧妙的周旋、“蘑菇战术”,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的敌军。

    第五,毛泽东转战陕北,吸引了国民党大量兵力于西北,减轻了山东、华中、华北、东北等全国其他战场的压力,使之争取到时间,寻找到战机,大量歼灭了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