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鸟不飞下拉式:什么是生态旅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09:28
什么是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生态旅游”不仅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欣赏美丽的景色,更强调的是一种行为和思维方式,即保护性的旅游。不破坏生态、认识生态、保护生态、达到永久的和谐,是一种层次性的渐进行为。生态旅游以旅游促进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促进旅游,准确点说就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还会使当地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 
  生态旅游是绿色旅游,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它强调以一颗平常心尊崇自然的异质性,把自然作为有个性的独立生命来看待。参加生态旅游的人们在欣赏自然美色的同时,要注意不以个人一己意志强加于自然和其他生命,如见到野兽不要去打扰,更不可去捕捉,学会静观默察、敬天惜物,认真听取周围的天籁之声,并通过摄影、写生、观鸟、自然探究等活动,充分感悟和审美自然。到底什么是生态旅游
  一般说来,自然旅游和建立在可持续基础上的旅游可以被视为生态旅游。 
  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而且它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 
  定义很严谨,不过有点高深莫测。我们来用具体例子说明什么是生态旅游。 
  一是观鸟。旅游者手拿望远镜,早出晚归,仅凭鸟的鸣叫或飞行的姿势,就能准确鉴定出鸟的种类。 二是乘船到波涛汹涌的大海里寻觅鲸鱼。 一道喷水柱,或鲸鱼庞大的躯体下跌时溅起冲天的水花,令人心旷神怡。 三是背起行囊,乘一叶扁舟深入神秘的亚马逊腹地: 藤蔓低垂,猿猱长啼,食人鱼在水中唼喋作响。四是自愿参加一些研究项目的野外工作,用支付的食宿费来支持研究的进行。这些有利于自然保 护,以及使游客从中接受到环境教育的旅游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之所以在当今世界上风靡一时,而且被越来越多的人推崇,是由于在理论上它比传统的大众旅游有不少优越之处,如在适当利用的同时保护资源;为自然保护提供资金,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赚取外汇;提高地方和民间对自然保护的重视等等。 
  不过要开展生态旅游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它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首先,保留着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通常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生态旅游不仅需要的时间长、费用高,有时连基本的生活条件也难以保障。第二,游客对生态旅游的期望经常无法实现。比如说,你花钱去陕西长青保护区看熊猫,若是能在野外痛快地看上一通熊猫,你才会觉得钱没白花。而实际上在野外能看到熊猫的机会非常低。我在野外研究了几年的熊猫,也只看到过一次,而且是屁股一闪而过。一般的游客要想在几天的时间里就看到熊猫,无疑是不现实的。第三,生态旅游的客源比较少。生态旅游要求游客具备比较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对大自然有浓厚兴趣。那些满足于走马观花、游山玩水,照张相转身就走的游客,对生态旅游是不感兴趣的。第四,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规模有限。生态旅游的游客分两种:一种是“吃苦”型,多是年轻学生,几个人背上帐篷、揣上几包方便面就敢进山,风餐露宿,栉风沐雨,条件虽苦,乐在其中。不幸的是,这些人往往精神可嘉,却囊中羞涩,拿不出几个钱来。另一种是“享受”型,主要是来自西方国家的富人、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和年老的人。他们有钱也舍得花钱,但他们的要求也不含糊:住宾馆,有餐厅,有车船飞机。因此能够接待他们的景点是不多的。所以,尽管有人把生态旅游夸得天花乱坠,事实上,连生态旅游的鼓吹者也不得不承认,基本上是雷声大雨点小。 
  既然生态旅游要求这么苛刻,政府又怎么能大张旗鼓地推广呢?这其中的奥妙是,旅游行业和政府把自然旅游(即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旅游)与生态旅游等同了起来。这样一来,生态旅游的范围可就没边了。哪种旅游能脱离自然环境?认真起来,连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态旅游与普通旅游没有什么区别。这样,国家和地方政府才能把旅游列入经济发展计划,制定生态旅游发展目标;才能在缺乏全局的自然保护规划和不征求当地社区意见的前提下,上演全民发展生态旅游的“节目”。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在生态旅游的招牌下,将无序旅游的破坏,肆无忌惮地扩展到自然保护区的每一个角落。 
  我曾经去过云南西双版纳,看到我们国家惟一的热带雨林被索道、空中走廊、人造景点、旅馆、道路践踏得千疮百孔,惨不忍睹! 
  生态旅游并不是一剂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能天南海北不加区别地滥用一通。一个地区能否开展生态旅游以及如何确定其合适的规模,取决于当地的面积、人口和生态系统的敏感度。 
  生态旅游成功的关键,在于旅游开始前的细致规划和不同利益集团的综合协调管理,可以说完全是一个管理问题。客观地讲,我国目前基本不具备广泛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因为现在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很低,生态旅游客源匮乏;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尤其是软件设施不完备,缺乏对国外生态游客的吸引力。最令人担忧的是,旅游的管理跟不上去,多头插手,急功好利,经常是开发一片,破坏一片。要提高我国旅游行业的水平,需要的是扎扎实实的工作。指望挂上一块生态旅游的牌子便万事大吉的想法,不过是自欺欺人。 
  从根本上讲,所有关于旅游的争论都可以归结到规模上。各种旅游形式之间主要是“程度”上的差异。游客数量少,对生态和当地社区带来的影响就少。这种旅游强度是可持续的,亦可称之为生态旅游。如果像今年五一期间许多景区游客爆满那样,生态旅游事实上早已名存实亡,其造成生态环境的退化甚至破坏是显而易见的了。 
  我国人口众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要求日益增加。这种正当的需求要积极满足,必要时可以丢卒保车,牺牲一批景点。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生态旅游的定义,严格控制目前生态旅游的发展。在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时要无比慎重,应尽量保持原始的环境,尽可能地不进行开发建设,可以考虑提高门票价格来控制游客数量而不减少经济收入。


 喀斯特地形的由来
    19世纪之前,人们对像桂林这样的奇特地形,还没有统一的科学称谓。19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司威治,发现位于南斯拉夫和意大利交界处的狄纳尔里克山西北部的喀斯特高原上,发育着奇形怪状的地形。在这片绵亘几百公里的石灰岩高原上,到处是陷阱、石沟、石茅、竖井、落水洞、干谷、岩溶平原和奇异的山峰;山中地下还隐藏着巨大而奇特的洞穴;洞穴内的石钟乳、石笋和石柱,千姿百态,冰莹玉洁,璀璨夺目。有的石钟乳,只要手指弹击,还会发出丁咚的琴声。千姿百态的洞穴,有的像大厅,有的似布袋,有的如阶梯,有的似管道,相互交错,迂回曲折长达几十公里。洞穴内的地下河,有时急流奔泻,有时泉水淙淙。司威治仔细考察研究了这些地上地下奇景后,觉得无法将它归入已知的地貌类型,便用高原的名字,把这种地形称为“喀斯特地形”。消息传到世界各地,各国科学家纷纷仿效,一致将发育在可溶性岩石地区的这种奇特地形,称为喀斯特地形。    喀斯特一词在我国延用了很长时间。后来人们觉得喀斯特一词有点怪异,无法反映这种地形的成因。1966年在广西桂林召开的全国喀斯特学术会议上,科学家建议将喀斯特改为“岩溶”。意指这种地形是因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长期溶蚀和侵蚀后形成的。从此,我国的教科书和学术刊物上,喀斯特被岩溶所取代。岩溶一词虽被广泛运用,但有些学者为了和国际上统一起来,近年来又不断使用喀斯特一词,致使岩溶和喀斯特在我国成为并用的同义词。

神农架景区气候环境  
  
神农架的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基带,以立体型气候显著为主要特点,随海拔增高,依次迭现暖温带、中温带、寒潮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境内极端低温-21℃,极端高温38.5℃。九月底到次年四月为冰霜期。
神农架属秦巴山脉褶皱带,为燕山运动所形成,保存着完好的上前寒武纪地质结构,其山脉由秦巴山脉东端崛起,自西南向东北延伸。境内最高海拔3105.4米,最低海拔398米,平均海拔1700米,有3000米以上的山峰6座。地貌具有山川支错,脊岭连绵等特征,素有“华中屋脊”之称。
寒冷、潮湿、天气多变,是神农架气候的主要特征。神农架的夏天早晚比较凉快,中午较为炎热,到神农架来旅游要多带衣服,以免着凉。
附加知识:
1.因山区气候变化无常,气温较平原地区低,注意多带衣服,各景区均有出售一次性雨衣,旅途中可不用带雨具。
2.进入神农架,路途较远,能带点抗疲劳、晕车的药最好。
3.无论是随团还是独自出行,都要办好人身和财产保险。
4.进入神农架景区,请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三江源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及前景分析 
         随着一项投资近百亿元人民币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项目的渐次推进,位于青藏高原之上的三江源地区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随着这一项目的实施以及交通条件的改善,三江源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时机已经到来,有望打造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旅游经济富民的双赢。 --三江源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 三江源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被誉为“三神之境”(神秘、神奇、神圣)、“三圣之地”(圣水、圣山、圣地)。 一、自然资源 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南部,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地区统称“三江源区”。区域面积36.3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50.4%。 三江源区河流纵横、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亚洲水塔”。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区系,具有丰富的生态环境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物种资源库,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区内有著名的冬虫夏草、藏牦牛、雪豹等。 二、人文资源          三江源地区藏族人口占99%以上,这里有洒脱飘逸的玉树歌舞,美轮美奂的藏族服饰,帐篷城的异彩,赛马节的盛况,都堪称是享誉海内外独领风骚的民族文化风情,展示了康巴人的迷人风采和独特魅力。       灿烂的古文化遗存以及神秘的藏传佛教寺院等广为分布。有初唐及吐蕃早期文化遗存——千年古佛大日如来佛殿,气势宏伟的新寨嘛呢石经城,风景优美的勒巴沟石刻,佛教圣地靼纳寺,被称为“藏族西施”的格萨尔王王妃珠牡的故乡,宁玛、噶举、萨迦、格鲁等四大教派的藏传佛教文化以      及宗教寺院,都是值得观光、了解、研究和朝拜的游览胜地。 三、气候资源          青海由于夏季气候凉爽宜人,是天然避暑胜地而被冠以“夏都”美称。全球气候变暖后延长了青海省的旅游季节。以往青海省的旅游旺季在7-10月间,其他月份偏冷,不适宜旅游。目前旅游旺季已变为5-10月,延长了两个月。     --发展生态旅游可实现环保与旅游富民双赢      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因素,目前三江源地区基本上还是旅游开发的“处女地”。90%以上的资源处于沉睡状态。每年除了少量的公务、商务以及江河源头探险游活动外,鲜见游客,旅游收入很少。但是,这一地区的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青海省旅游局副局长徐浩说,三江源地区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旅游市场开发空间很大,是青海省今后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增长极,把三江源地区的旅游项目列入重点预备开发名录,进行发展规划研究,对合理保护和建设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丰富旅游产品,促进青海省旅游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无需大规模的旅游设施建设,保持生态环境的原汁原味,是生态旅游的最大特点。在三江源地区发展生态旅游,可以使游客走向自然,学习自然,充分认识自然的价值。          同时,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的新开发项目,具有旅游业本身所具备的一些优势。首先,旅游业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其次,旅游业关联带动性很强,能带动建筑、金融、通信、娱乐饮食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显著的乘数效应。对三江源地区来说,保护工程的实施产生了一大批生态移民,发展生态旅游可以解决部分移民就业,实现产业转移。再次,旅游业的“财富转移效应”即财富从旅游客源地向目的地转移,可以使财富在地区间进行再分配,促进三江源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增收。第四,随着旅游这种跨越空间的文化交流与嫁接方式的长期进行,有助于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促进青海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四大因素制约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 从青海省经济发展的实际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以下障碍: 一是基础设施薄弱。r江源地区地理环境复杂,交通线路密度低,公路等级低、路况差,通信落后,造成旅游者出入不便,严重制约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 二是缺乏总体规划,粗放性经营方式造成对旅游资源的低层次开发。一方面,三江源地区州县缺乏整体生态旅游开发规划,又没有合理的市场机制引导,导致旅游开发趋同性强、效益低下;另一方面,由于三江源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强烈的利益动机驱使人们为了自己获取好处,而不惜给人和社会带来灾难(如淘金等)。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的整体美感。 三是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发展生态旅游要求必须把旅游资源尤其是环境资源的消耗纳入旅游成本之中,但这需要大量资金,青海省经济欠发达,资金问题尤为突出。同时,生态旅游业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行业,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四是缺乏与旅游业配套的相关产业的发展。青海省第三产业发展普遍落后,旅游的六大环节--“吃、住、行、游、购、娱”,存在着“小、散、弱、差”的状况,产业链条不完整,难以形成产业优势,更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新理念推动三江源生态旅游走向世界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每年给全球带来至少200亿美元的产值。从拥有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及发展条件出发,三江源生态旅游完全有望培育成西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应该在其初生期和成长期主动把握趋势,发挥后发优势,积极介入管理,利用互联网上多媒体互动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推销生态旅游产品,抓紧制定有关管理规则,使这些管理和促销的新理念成为推动三江源生态旅游走向世界的积极力量。 一、规划先行,制定三江源生态旅游规划 青海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省委常委、副秘书长姜仲建议,通过一系列生态旅游区建设的法规,使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约束生态旅游开发中的不良行为。参考借鉴我国自然保护区数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教训,制定出有利于三江源地区资源环境的科学管理规划,促进多部门包括政府、企业、保护管理机构、科教单位以及投资方之间的协作。 二、抓住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及资金扶持,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从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整体推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广开渠道,多方筹措开发资金。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投入,确保重点项目的需要;建立生态旅游专项发展资金,集中财力解决目前旅游开发中的重点和突出问题;积极争取国内外资金的投入,做好联合开发,共同受益;对于有条件的项目可以采取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社会闲散资金。 四、严格生态旅游景观的现场管理,提高管理的科技含量,促进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良性循环,确保生态旅游景观地区环境和居民的利益。 五、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采取国际先进的经营方式。把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和生态文化的融合提到重要位置,增强生态旅游消费的文化魅力,促进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 国际生态旅游市场分析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19     本文介绍了生态旅游与生态旅游市场的状况,并对国际和中国生态旅游市场做细致的分析,对中国应如何搞旅游市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1 生态旅游与生态旅游市场研究状况   生态旅游(ECOLOURISM)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据估算,生态旅游年均增长率为20%—25%,是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1]。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中外学者提出了多种看法。笔者认为,瓦伦丁(valentine)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作了相对完整的论述,他从四个方面界定生态旅游:(1)以相对没有受干扰的自然区域为基础;(2)不会导致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下降,在生态上是可持续的;(3)对自然旅游区的持续保护和管理有直接贡献;(4)有一个充分适宜的管理制度[2]。    生态旅游兴起的原因很多,陆林将其概括为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两方面的影响,“供需双方的因素都给生态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使得生态旅游以不寻常的速度在全球发展[3]。”因此,促使生态旅游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态旅游市场在全球,尤其是西欧北美国家的形成并迅速扩大。然而,纵观国内外现有一些关于生态旅游的文献可以发现,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生态旅游研究多侧重于生态旅游的概念、特征及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旅游管理等供给方面,而对于生态旅游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生态旅游市场需求的研究很少。在国内基本上没有生态旅游市场的实证研究。在国外,比较有影响的生态旅游市场研究是1994年怀特(wight)参加的由加拿大艾伯塔发展和旅游部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及两个联邦部门共同组织的北美生态旅游市场调查(以下简称怀特的调查)[4]以及伊格尔斯(eagels)等1990年作的关于参加安大略省自然主义者联盟旅行计划的生态旅游者和参加加拿大自然旅行计划的生态旅游者的调查[5]。   2 国际生态旅游市场分析    对于国际生态旅游市场的分析,本文以国际上有影响的生态旅游市场调查为依据,拟从国际生态旅游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国际生态旅游者旅游动机、国际生态旅游者行为特征及国际生态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入手。   2.1 国际生态旅游者人口统计学特征   2.1.1 年龄 关于生态旅游者年龄的说法很多,结果也大相径庭。如巴克曼(BACKMAN)、伊格尔斯等认为生态旅游者年龄比一般旅游者年龄大,而也有人认为生态旅游者比一般旅游者年轻。怀特的调查结果是所有年龄的人都对生态旅游感兴趣,但是有经验的生态旅游者(已经参加过生态旅游的人)比一般生态旅游者(正在或正准备参加生态旅游的人)年龄要大一些。如:有经验生态旅游者中35~54岁的人占56%,而一般生态旅游者中35~54岁的人只占43%。    国际生态旅游者在年龄方面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不同年龄的生态旅游者对旅游活动有不同的偏好,这一点对于指导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和营销是相当重要的。   2.1.2 性别 生态旅游者的性别比例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芬内尔(FENNEL)、巴克曼等人认为生态旅游者中男性占主体。而库克(COOK)、斯图尔特(STEWARD)则认为女性占主体。怀特的调查结果则是男女生态旅游者几乎平分秋色。但是,性别不同,对旅游活动的偏好会有所不同。如女性生态旅游者对野营、骑车旅行等探险性较强的旅游活动兴趣不大,而对徒步旅行却甚为推崇。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生态旅游者群体中男女生态旅游者所占比例趋向于相等,而对于某一特定的旅游活动,男女生态旅游者则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兴趣。   2.1.3 文化程度 一般认为,生态旅游者受教育程度比一般旅游者要高。据伊格尔斯1995年的调查,加拿大一般旅游者中有207%的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而在生态旅游者中,这个比例达649%。怀特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一般生态旅游者中,有75%的人上过大学,而有经验的生态旅游者中,则有96%的人上过大学。   值得一提的是,对生态旅游感兴趣的人正由高文化层次旅游者群体向较低文化层次旅游者群体转移,即生态旅游正逐渐进入主流市场,由专业旅游市场向大众旅游市场普及。    2.1.4 家庭构成 关于生态旅游者的家庭构成,怀特的调查结果是:大多数一般生态旅游者和有经验的生态旅游者都是双人夫妻家庭(分别是44%和47%),有经验的生态旅游者家庭带小孩比例(24%)低于一般生态旅游者家庭(35%),而单身的比例则高一些(有经验的单身生态旅游者为25%,一般单身生态旅游者为18%)。这表明,没有小孩的夫妻家庭及单身男女家庭最容易产生生态旅游者,这部分家庭应成为生态旅游市场宣传的重点。   2.2 国际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生态旅游者旅游动机的研究是生态旅游市场研究的重点,也是指导生态旅游开发、营销人员推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并采取有效宣传措施,从而吸引生态旅游者的关键。伊格尔斯和怀特分别对加拿大和北美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进行了调查,他们的调查结果如表1、表2所示。    尽管上述两项关于生态旅游者旅游动机的调查所设置的选项和统计标准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点是显而易见的。即生态旅游者参加生态旅游的前10位主要动机的绝大部分都是以大自然为舞台,尤其是去那些野生的、受人类干扰较小的原生自然区域参观体验。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旅游者要求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强烈愿望,显示了生态旅游以大自然为取向的显著特征。        2.3 国际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特征   这里,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指生态旅游者在生态旅游目的地进行旅游时的一些偏好。   2.3.1 团队构成 一般认为,生态旅游者趋向于单独出游,以寻求融进大自然的刺激性。怀特对北美生态旅游者的团队构成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生态旅游者喜欢两人结伴出游(分别占两类生态旅游者总数的59%和61%)。有经验的生态旅游者单独出游的比例较高(13%),而带小孩的家庭出游和参加旅行团队出游的比例则比较低(分别为15%和2%)         2.3.2 旅游花费 根据调查分析,生态旅游者的收入较高,而且旅游花费也大。怀特关于生态旅游者花费的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从总体上说,生态旅游者比一般旅游者愿意支付更多的费用。但是由于生态旅游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旅游时间长短、旅游者的支付能力、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接待条件、旅游活动类型及机会等,因此,生态旅游花费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泰国,生态旅游花费估计只有一般旅游的1/3—1/2。因此,如何创造机会,使生态旅游者愿意支出的费用都在旅游过程中支出是生态旅游开发管理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2.3.3 旅行时间 旅游者旅行时间的长短一般受旅游目的地、旅游活动的性质影响较大。巴克曼和波茨(potts)1993年调查发现,在美国,生态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平均逗留5个晚上,而在阿拉斯加保护区则平均逗留12天。另据加拿大旅游部门统计,一般的包价自然观光旅游为53天,野生生物参观为29—7天,而看海豹则不到1天。怀特的调查结果是绝大多数生态旅游者希望旅行时间在一周以上。约有40%的一般生态旅游者偏向于两周以上的旅行时间,这其中,最好是有4—7天的生态旅游。而50%的有经验生态旅游者则认为8—14天比较合适。从怀特的调查结果还可以看出,一般生态旅游者偏好于旅游活动的多种经历,他们虽然对生态旅游感兴趣,但同时也希望能在整个旅途中融入非生态旅游的内容,这一点对于生态旅游线路的设计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2.3.4 旅游季节 怀特的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一般生态旅游者和有经验生态旅游者都愿意在夏季旅游,有40%的一般生态旅游者选择了7月和8月,约一半左右的有经验生态旅游者选择了6月、7月、8月和9月。但不容忽视的是,冬季旅游正不断受到旅游者青睐,尤其是受到有经验生态旅游者的欢迎。这些调查结果对于旅游目的地开发冬季旅游项目,延长旅游季节,消除或缩短旅游淡季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2.4 国际生态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回归大自然的愿望也更加强烈。随着各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加入生态旅游的行列。有关研究表明,参加生态旅游的人不仅来自发达国家,随着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旅游者也加入到生态旅游之中[3]。以下数据可以反映国际生态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1)美国旅游资料中心199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以后3年有4300万美国旅游者将要进行一次生态旅游[7]。   (2)据尼泊尔有关部门统计,从1980年到1991年,去尼泊尔进行长途徒步旅行的国际生态旅游者从27478人次增加到70000人次,共增长255%[6]。      (3)据世界旅游组织(WTO)1993年预测,到2000年世界旅游收入增长中的86%将来自于与生态旅游有关的旅游项目[6]   (4)据世界野生生物会(WWF)估计,1988年发展中国家旅游收入为550亿美元,其中生态旅游收入达120亿美元[7]。   (5)据前不久召开的世界生态旅游大会介绍,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给全球带来了至少200亿美元的年产值。目前,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年总旅游人数近2500万,年旅游收入近52亿元人民币[8]。   从以上列举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生态旅游无论是旅游人数,还是旅游收入都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可以预见,在21世纪,国际生态旅游市场大有潜力,这将为世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需求拉力,生态旅游在下个世纪必定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 国际生态旅游市场与中国生态旅游   中国国际旅游业自1979年以来,以惊人的速度飞快发展。1996年,中国国际旅游业创汇突破100亿美元。但是,目前生态旅游在中国国际旅游业体系中所处的地位还不高,在生态旅游日益受到各国普遍关注的今天,发展中国的生态旅游势在必行。国际生态旅游市场的特征分析对中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至少有以下几点启示。   3.1 顺应国际生态旅游市场发展潮流,发展中国国际生态旅游   从国际生态旅游者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西方国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已不是区分生态旅游者与一般旅游者的显著标志。即生态旅游已不是少数旅游者特有的专项旅游活动形式,而是一种逐渐被主流市场接受并欢迎的大众旅游形式。而且,从国际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生态旅游不论是旅游者人数,还是旅游收入都在世界旅游业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要使中国国际旅游业在现有基础上有更大的发展,就必须顺应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潮流,充分重视这个不断扩大、富有潜力的国际生态旅游市场。    中国国土面积辽阔,地貌复杂,气候多样,有着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许多地方仍保留着原始风貌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据统计,到1997年底,全国已建立932个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其中有14个被纳入国际生物圈保护网络,6个列入《国际湿地公约》“重要湿地名录”[8,9]。到1996年,我国已建立森林公园313处,设置各级风景名胜区512处,其中有16处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9]。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生态旅游资源在世界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正是这些资源为中国国际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发展中国的国际生态旅游,首先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上重视生态旅游,积极宣传,扩大国际影响;其次,对全国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评价,按“合理布局,重点开发”的原则对生态旅游发展作出科学规划;最后,精心设计,推出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生态旅游精品,树立中国国际生态旅游在世界上的地位。   3.2 以发展国际生态旅游为契机,提高中国国际旅游业的创汇能力国际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生态旅游者一般逗留时间较长,花费较大,旅游季节分布也比较均匀。这些特征使得生态旅游具有比一般旅游更大的创汇能力。目前中国国际旅游业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观光旅游属于旅游活动的基本层次,旅游者参与程度低,旅行时间短,旅游花费较少,因而创汇能力比较低。通过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接待的国际旅游者人均创汇能力的比较(表5)可以看出,中国接待的国际旅游者人均创汇量远远低于其它国家,分别只有美国的1/4,香港的1/3,英国的1/2左右。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提高旅游活动行为层次。发展中国家依靠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国际旅游收入增加是有成功例子的。表6反映的是伯利兹等国家和地区开展生态旅游后,旅游接待人数的增长与旅游收入增长的比较,旅游收入的增长倍数远远大于接待人数的增长倍数,生态旅游促进旅游收入增长的能力是很显著的。          3.3 加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保护与管理,确保中国生态旅游产品的永久魅力    国际生态旅游者旅游动机分析表明,原始的受人类影响较小的自然区域是最受国际生态旅游者欢迎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双重影响,严重损害了中国生态旅游赖以存在的资源基础。而且由于保护管理不力,生态旅游的发展也给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环境资源退化[8]。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必将会使我国的生态旅游资源遭受更大的破坏,误入生态旅游破坏生态的恶性发展道路,降低生态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要确保中国生态旅游产品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永久魅力,使生态旅游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加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保护与管理。首先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其次,要采用科技手段,对生态旅游区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评价,确定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承载力,为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加大环保宣传,使生态旅游者和开发者自觉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同时,制定并健全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走依法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道路。    3.4 依据国际生态旅游市场的偏好,推出适销对路的生态旅游产品随着生态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各种类型的人都加入到生态旅游者的行列。但是,不同的生态旅游者还是有不同偏好的。在前面的分析中,不同年龄、性别的生态旅游者分别喜好不同的旅游活动,而且没有小孩的夫妻家庭及单身青年男女家庭最容易产生生态旅游者。这些特征要求中国在发展国际生态旅游过程中,要按照生态旅游者的不同偏好,对国际生态旅游市场进行细分;然后根据本国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确定生态旅游的目标市场;最后,设计出高质量的生态旅游产品,有目标、有重点地进行宣传、促销,向国际市场推出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另外,由于一般生态旅游者偏好于旅游活动的多样性,因此,在生态旅游开发中,要以生态旅游为中心,综合开发多种旅游资源,使整个生态旅游过程既有重点,又能丰富多采。 旅游学刊   李东   生态旅游:亟待破云穿雾 近年来,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在我国悄然兴起。日前,在我省滁州图库市举办的首届长三角生态旅游高层论坛上,专家们就生态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研讨,呼吁生态旅游要拨开云雾见朝阳。
  ;现状:资源丰富,全面升温
  人们一般认为,生态旅游就是到深山老林、草原、湖泊、溶洞、农家、自然保护区等未污染的生态环境中去旅游,以放飞心情、休闲度假。而在专家学者看来,生态旅游还应当包括体验历史传统与地方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因此,生态旅游资源除了生态环境、生态景观、生态文化外,还包括生态科技、生态产业、生态管理、生态服务、生态教育等。
  我国生态旅游产品的主体当推森林旅游。到2004年底,我国已建立起各类自然保护区2194个,其中国家级226个,已建立不同类型的森林公园1771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765处,年吸引游客达1亿人次,直接旅游收入达到70多亿元。另外,我国现有的4200多个国有林场和15万个集体林场中,拥有森林风景资源且具旅游开发价值的就有3000多处。
  目前,我国绿色消费潮流正在形成,生态旅游正在兴起,逐渐成为休闲产业的主旋律。
  问题:认识不清,污染环境
  南京图库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黄震芳概括了我国生态旅游目前存在八大问题,首要的就是认识不清,概念泛化,导致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专家们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有些地方大打生态旅游的招牌、旗号,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有的炒作生态的概念,只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有的甚至明为生态旅游,实则破坏资源,污染环境。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导致保护对象的破坏,11%呈现旅游资源退化,44%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盲目发展生态旅游,规划不当、思路失误,会导致严重后果。
  对策:注重保护合理开发
  “生态旅游的开发应该按‘小规模,高价值’的模式,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中国旅游协会李克夫司长说。他认为首要的是强化人们的生态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然后在环境容量允许的前提下搞开发。
  专家们还认为,我国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归国家,而根据资源的不同性质,又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这种条块分割、部门垄断的体制弊端必须打破,实现从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到两权分离的转变,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安徽图库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教授韩也良认为,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并不矛盾,他曾向安徽省政府提出了“为了保持生态环境,提倡开发旅游”的建议,并在一些生态旅游区进行了成功的试验。他认为安徽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如果能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将会成为推动安徽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马聪玲 

一、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和实践发展 
(一)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 
关于“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由谁最早提出的,目前尚未有定论 。大多数观点认为“生态旅游”一词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Lascurain)在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提出的。但是,直到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的召开,在世界范围内提出并推广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之后,生态旅游才作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形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的研究和实践。 
“生态旅游”概念一经提出之后,世界上很多组织和研究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认可的定义,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也众说纷纭。不过,关于生态旅游的目标却得到了基本的认同:生态旅游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生态旅游应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唯有经济发展之后才能真正切实地重视和保护自然;同时,生态旅游还应该突出对旅游者的环境教育意义,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者也更应该重视和保护自然。 
正如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在世界生态旅游峰会的致词中指出的“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肩负着三个方面的迫在眉睫的使命:经济方面要刺激经济活力、减少贫困;社会方面要为最弱势人群创造就业岗位;环境方面要为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提供必要的财力。生态旅游的所有参与者都必须为这三个重要的目标齐心协力的工作。” 
(二)国际生态旅游实践 
生态旅游目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生态旅游的实践区域也在不断的扩大,较早发展生态旅游的地区和国家也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生态旅游实践的主要地域和内容 
非洲是世界生态旅游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野生动物资源为世人瞩目,尤其是南部非洲成为当今国际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有肯尼亚、坦桑尼亚、南非、博茨瓦纳、加纳等国。 
在美洲生态旅游较发达的地区是亚马孙河流域,代表国家有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阿根廷、巴西、秘鲁、智利、美国、加拿大等。 
在亚洲,最早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地区出现在印度、尼泊尔和印度尼西亚以及马来西亚等地。 
此外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生态旅游也有所发展。 
这些地区和国家开展的主要生态旅游活动有野生动物参观、原始部落之旅、生态观察、河流巡航、森林徒步、赏鸟、动物生态教育以及土著居民参观等。 
2、国际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经验 
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以上的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做法有:(1)立法保护生态环境。例如1916年,美国通过了关于成立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法案,国家公园的管理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在英国,1993年就通过了新的《国家公园保护法》,旨在加强对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的保护。自1992年里约会议以后,日本就制定了《环境基本法》。1923年芬兰颁布了《自然保护法》。(2)制定发展计划和战略。美国在1994年就制定了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适应游客对生态旅游日益增长的需求。澳大利亚斥资1000万澳元,实施国家生态发展战略。墨西哥政府制定了“旅游面向21世纪规划”,生态旅游是该规划的重点推介项目。肯尼亚政府就制定了许多重要的国家发展策略,其中特别将生态旅游视为重点项目。(3)进行旅游环保宣传。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不同的口号和倡议,例如英国发起了“绿色旅游业”运动,日本旅游业协会召开多次旨在保护生态的研讨会,并发表了“游客保护地球宣言”。(4)重视当地人利益。生态旅游发展较早的国家肯尼亚,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就提出了“野生动物发展与利益分享计划”。菲律宾通过改变传统的捕鱼方式不仅发展了生态旅游业同时也为当地人提供了替代型的收入来源。(5)多种技术手段加强管理。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许多国家都通过对进入生态旅游区的游客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不断监测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利用专业技术对废弃物做最小化处理,对水资源节约利用等等手段以达到加强生态旅游区管理的目的。澳大利亚联合旅游部、澳大利亚旅游协会等机构还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旅游的指导手册 。此外,很多国家都实行经营管理的分离制度,实施许可证制度加强管理。 
二、 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虽然生态旅游所阐发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依稀可以在我国古代先哲们那里找到思想的源泉,但是,作为明确的“生态旅游”这一提法,却是完完全全的舶来品。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可以从理论界的研究发展和我国各地实践两个方面来概括: 
(一) 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 
虽然旅游与环境这个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问题早在70年代初就引起了旅游界的注意,但是“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经由国外传入我国并逐渐被接受的。直到1993年9月份,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会议”通过了《东亚保护区行动计划概要》的文件,才标志着生态旅游概念在中国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得到确认 。 
1995年在西双版纳召开了“中国首届生态旅游研讨会”,此次大会是由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与有关单位共同组织的,有118位学者出席研讨。会议就生态旅游的定义、内涵;生态旅游与自然旅游保护的关系;如何在生态旅游中开展环境教育;中国生态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和持续利用的总体战略;生态旅游线路的优选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会上还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标志着我国对生态旅游的关注和生态旅游研究的起点。研讨会后有关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章在各个刊物上频频发表,使“生态旅游”这一概念迅速在国内被普遍地接受。 
此后,在近十年中,有关生态旅游研究的大量文献和资料都集中在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内涵的解释、功能的探讨、特征的描述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很多的专家和学者根据中国国情,赋予“生态旅游”概念以中国特色。国内出现的“生态旅游”的定义达几十种之多,有些概念和定义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甚至是争议,一时间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众说纷纭。 
近期更多的关注中国生态旅游实践的研究。在对实践的研究上,大致形成了两个热点,一个是对我国开展生态旅游条件的判断和注意问题的研究,一个是针对特定区域的生态旅游规划案例研究。 易 卜 生 死 难 知 命,深 谙 聚 散 淡 随 缘......  UID3 帖子5320 精华15 积分37822 注册时间2005-12-26 阅读权限100 威望0 点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小蛮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2#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6-8-3 17:39  只看该作者 (二) 关于生态旅游实践 我国的生态旅游是主要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这时候开发的森林旅游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旅游,但是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至1999年初全国已经建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近900处。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至1997年底,共建各类自然保护区932处,其中国家级的有124处,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有14个。我国共有512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 
99昆明世博会和1999年国家旅游局的“99生态环境旅游”主题活动大幅度推进了我国的生态旅游实践。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之机推出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园等生态旅游区。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生态旅游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在2001年对全国10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已有82个保护区正式开办旅游,年旅游人次在10万元以上的保护区已达12 个。 
1、生态旅游开发实践的主要区域 
目前,在国内,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旅游开发较早、开发较为成熟的地区主要有香格里拉、中甸、西双版纳、长白山、澜沧江流域、鼎湖山、广东肇庆、新疆哈纳斯等地区。按开展生态旅游的类型划分,我国目前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可以分为以下九大类,1)山岳生态景区,以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为代表。2)湖泊生态景区 以长白山天池、肇庆星湖、青海的青海湖等为代表。3)森林生态景区 以吉林长白山、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为代表。4)草原生态景区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等为代表。5)海洋生态景区 以广西北海及海南文昌的红树林海岸等为代表。6)观鸟生态景区 以江西鄱阳湖越冬候鸟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等为代表。7)冰雪生态旅游区 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吉林延边长白山等为代表。8)漂流生态景区 以湖北神农架等为代表。9)徒步探险生态景区 以西藏珠穆朗玛峰、罗布泊沙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为代表 。 
2、我国生态旅游产品的主要类型 
早在99生态环境旅游年的时候,当时推出的生态旅游的类型主要包括了观鸟、野生动物旅游、自行车旅游、漂流旅游、沙漠探险、保护环境、自然生态考察、滑雪旅游、登山探险、香格里拉探秘游、海洋之旅等十大类专项产品,共193项,向世界推荐开展生态旅游的森林公园119个,《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中国风景名胜区7个,中国生物圈保护区19个,中国植物园11个。1999年,国家旅游局同有关部门逐步规划开发,建设了一批生态旅游区,主要类型包括了海洋、山地、沙漠、草原、热带动植物等。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形式已从原生的自然景观发展到半人工生态景观,旅游对象包括原野、冰川、自然保护区、农村田园景观等,生态旅游形式包括游览、观赏、科考、探险、狩猎、垂钓、田园采摘及生态农业主体活动等,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 
(三)关于生态旅游研究与实践的矛盾 
虽然生态旅游的实践在不断地进行,但是针对我国目前的生态旅游开发,许多专家和学者仍存有异议。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应当把生态保护作为既定的前提,把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作为核心内容,是一种求知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首先,在开发经营上,生态旅游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产业,应该在科学技术的密切参与下运作,要求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必须要对所处地区生态系统的特点非常了解,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知识。其次,在市场方面,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要求参与者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并且生态旅游市场多在偏远、生态系统脆弱地区,这决定了生态旅游消费远远高于一般的大众旅游消费。因此,参加生态旅游的旅游者多是文化程度较高、环保意识强的经济富裕者,与大众旅游形成了明显反差。而目前我国很多生态旅游实践并没有达到生态旅游的本质要求,着重强调了生态旅游“认识自然、走进自然”的一面,而忽略了生态旅游“保护自然”的目标,有些生态旅游产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产品,而是自然旅游或者是观光旅游的另一种形式,对这种产品的开发要慎重和缓行,否则这样的生态旅游开发必然会引发大量的问题。 
(节选) 
(马聪玲 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 
中国网2002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