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人和佐助打是第几集:一个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社会管理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16:03
信息类型:专题信息   专供部门:天下信息会员   发布时间: 2011-03-25
社会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创新任务千头万绪。来自基层的实践表明,社会管理重点在离百姓最近的地方创新,在管理难度最大的地方创新。正确把握社会管理的原则和思路,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前提。围绕中央的统一部署,各地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这项工作上已迈出坚实的步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高层声音
温家宝: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要以城乡社区为载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等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加强信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工作,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切实解决乱占耕地、违法拆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制,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鞍山新政
关键词 五大机制 五大突破 社会管理服务委员会
鞍山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出创新“五大机制”、推进 “五大突破”。“五大机制”即,创新党委政府负责、政法机关配合的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新机制;创新民生民意有所呼、党委政府积极办的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新机制;创新保障和促进公正廉洁执法的监督制约新机制;创新有利于政法干警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创新政法机关能够充分履行职责的保障新机制。“五大突破” 即,在社会管理体制上取得突破;在社会管理职能转换上取得突破;在社会管理运行机制上取得突破;在社会管理保障机制上取得突破;在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上取得突破。
一个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社会管理创新
信息类型:专题信息   专供部门:天下信息会员   发布时间: 2011-03-25
社会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创新任务千头万绪。来自基层的实践表明,社会管理重点在离百姓最近的地方创新,在管理难度最大的地方创新。正确把握社会管理的原则和思路,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前提。围绕中央的统一部署,各地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这项工作上已迈出坚实的步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高层声音
温家宝: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要以城乡社区为载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等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加强信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工作,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切实解决乱占耕地、违法拆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制,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鞍山新政
关键词 五大机制 五大突破 社会管理服务委员会
鞍山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出创新“五大机制”、推进 “五大突破”。“五大机制”即,创新党委政府负责、政法机关配合的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新机制;创新民生民意有所呼、党委政府积极办的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新机制;创新保障和促进公正廉洁执法的监督制约新机制;创新有利于政法干警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创新政法机关能够充分履行职责的保障新机制。“五大突破” 即,在社会管理体制上取得突破;在社会管理职能转换上取得突破;在社会管理运行机制上取得突破;在社会管理保障机制上取得突破;在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上取得突破。
【专题信息】一个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社会管理创新
信息类型:专题信息   专供部门:天下信息会员   发布时间: 2011-03-25
社会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创新任务千头万绪。来自基层的实践表明,社会管理重点在离百姓最近的地方创新,在管理难度最大的地方创新。正确把握社会管理的原则和思路,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前提。围绕中央的统一部署,各地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这项工作上已迈出坚实的步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高层声音
温家宝: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要以城乡社区为载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等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加强信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工作,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切实解决乱占耕地、违法拆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制,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鞍山新政
关键词 五大机制 五大突破 社会管理服务委员会
鞍山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出创新“五大机制”、推进 “五大突破”。“五大机制”即,创新党委政府负责、政法机关配合的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新机制;创新民生民意有所呼、党委政府积极办的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新机制;创新保障和促进公正廉洁执法的监督制约新机制;创新有利于政法干警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创新政法机关能够充分履行职责的保障新机制。“五大突破” 即,在社会管理体制上取得突破;在社会管理职能转换上取得突破;在社会管理运行机制上取得突破;在社会管理保障机制上取得突破;在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上取得突破。
社会管理服务委员会 目前街道、乡镇成立了社会管理服务办公室,社区(村)成立了群众利益诉求和社会服务工作站,全市形成了完整的四级社会管理体制。通过市社会工作管理委员会的指导,铁东区、立山区率先明确了各级的职责,规范了工作运行机制。立山区在体制创新、职责设置上,将街道原有的20多个部门整合为党群工作部、行政管理办、社会事务管理综合部(包括社会管理办、公共服务管理办)和综治办四个综合性办事机构,确定了街道社会管理28项具体工作、社区社会服务8项职责。
市一级的社会工作管理委员会具体框架拟设两个部、三个中心、十个处。两个部即群众工作部和民意诉求督查部。三个中心即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民间纠纷调处指导中心及法律援助中心。十个处即市社会工作管理委员会与市委政法委合署办公,把社会工作管理委员会的功能做强,设立综合处,负责全市社会管理创新日常的综合、指导、协调;党建工作处,设在市委组织部;网络监控处,设在市委宣传部;网情工作处,设在群众工作部;社会发展处,设在市发改委;政策法规处,设在市政府法制办;社区建设处,设在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处,设在市民政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管理处,设在市民政局;应诉工作处,设在市法制办。
鞍山市委谷春立书记在社会创新工作会议上强调
从解决百姓身边的问题开始,从现在就可以做的地方做起,在管理难度最大的地方创新。特别是在工作部署上,更加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和公众的参与作用,更加注重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协调疏导的方式化解矛盾,更加注重由维稳转向维权、由治标转向治本、由事后处置转向源头治理,把社会管理关口前移,更加注重运用法制规范、经济调节、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实施管理。
省纪委韩玉起常委会议发言提要
1. 社会管理服务要以利益实现、利益平衡和利益驱动为主链条。
2. 社会管理服务要以组织机制构架和体制创新、责任定位为根本保证。
3. 社会管理服务要以强化民生建设、打造政府为主导的优质公共服务产品为重要支撑。
4. 社会管理服务要以积极主动、科学有效的群众工作为基础,以从群众那端做起,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实施源头治理、量化评价为基本工作方法。
5. 社会管理服务要以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为重要工作阵地。
6. 社会管理服务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整合资源和力量实现管理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7. 社会管理服务要以坚持依法依规,把完善政策、健全制度作为长远的根本性措施。
专家点评
国家行政学院龚维斌教授:引入风险评估 我们过去很多矛盾问题,就是因为我们政府出于一种善良的愿望,我是替民作主,代民作主,说我是替你做好事,但是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我们没有关注到;另外,从长远来讲,是能够让群众得益,但是目前他不理解,或者承受能力不够,这样操之过急,这样一些事件就引发了很多社会矛盾、社会纠纷,这实际上是政府好心办了坏事,如果我们把风险评估这个程序、这个机制引入进来,可能和现实、需要和可能,我们就结合起来了。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顾骏教授:动员社会力量 搞好社会管理 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要管的事情是有边界的,法律规定了政府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老百姓最基本的需求政府都得管下来。可是有一些事情个人遇到很头痛,但是政府要都包下来的话,也是非常不现实的问题。比如说老人协会等组织就可以解决老人的许多问题,老人很喜欢有个伴,不组织起来的话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在家里,子女都上班去以后他感觉不好。组织起来遇到谁有困难的话,大家也可以给他提供帮助,解决他们问题的同时,也帮助社会消除了好多隐患。
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王其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内涵就是转变观念 王其江概括了四大关键词:第一,要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必须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第三,多方参与,共同治理。这是一个管理体系的问题,把社会力量、社会资源整合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最后则是统筹兼顾、协调协商的理念。
各地举措
浙江:健全群众利益诉求和协调机制 近年来,浙江台州市持续开展定期下访、蹲点调研等多种形式的领导干部基层活动,从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治安、生态环保、征地拆迁、公共服务等问题入手,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制度体系。
另外,台州市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推行领导与群众面对面的“恳谈日”活动、“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和“双服务”活动,听民声、办实事、谋发展。
广东:构建县、镇、村三级综治工作平台 广东省整合基层政法、综治、维稳、信访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资源,做到矛盾综合调处、治安综合治理、社会综合管理,目前已全部建好121个县(市、区)、1603个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以及31362个村(居)工作站,努力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县终结”。
通过三级综治工作平台信息系统,实行了上下结合、互联互动,整体作战,共同构筑起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防线,帮群众办了大量急事、难事。
重庆:治安问题联合防范 基层平安联合创建 重庆通过综治力量一体化,在乡镇和街道以综治办为平台,实行综治、信访、公安、司法、安监、武装资源和力量“六位一体”,在村和社区以党为平台,建立综治工作站,实行综治、信访、警务、调解、治保、安全监管、民兵资源和力量“七位一体”。目前,重庆有1600个乡镇街道、1万多个村社都建起了综治办、综治站,形成了治安问题联合防范、矛盾问题联合调处、重点工作联勤联运、突出问题联合治理、基层平安创建、工作实绩联合考察的工作格局。
与此同时,重庆还建立了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机制,通过“大下访”,两年共化解信访案件10.6万件,受益群众达600多万人。
天津:综治信访中心可“问事、办事、了事” 天津河北区尝试在建昌道街成立综合服务中心,其中设置了专门的综治信访中心。群众不但能来办理就业、医保、培训等日常业务,有了难事和矛盾纠纷还可以在这里“问事、办事、了事”。综治信访中心设立了6个接待室,分别负责警务接待、法律援助、社区检察、综治信访接待、司法咨询服务、心理矫正等多项工作,变“息访队”为“服务队”。中心还规定,一般性来访问问题要日清周结,情况复杂或时间长久的历史遗留问题要30日办结,不能办结的要明确答复。
河北:推行“四个全覆盖”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 河北肃宁县通过大力发展维稳、民主、经济等群众“自组织”,推行农村社会管理“四个全覆盖”工作模式,并把党建工作渗透其中,形成一张覆盖“三农”的“大网”。
一是探索建立村“两会”,肃宁县在村级组织原来“两委”基础上,探索新增“村代会”和“村监会”,充分发挥村民对于村里重大事务的参与权和决策权。二是在村里建立“3+1”维稳模式,该模式分解了村一级的担子,缩小了社会管理的层次和幅度,使基层矛盾和问题能够及时反映出来,并得到有效解决。三是架起农民“致富桥”,通过加快发展各种协会、专业社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把一家一户“单干”的农民逐步吸纳进来,齐心协力闯市场,搭建共同致富桥。四是将群众建起来,使党员有了“大舞台”。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在条件成熟的村建立党总支,再按行业、产业和党员分布情况设立党支部,同时在农村经合组织、维稳组织、民主组织中建立党组织。
山西:建立社会稳定信息预警机制 山西长治市成立情报信息中心,建立“集中受理、归口负责、限时办结、及时反馈、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社会稳定信息预警机制,开通了市委书记、市长公开电话,拓宽群众利益诉求渠道。
长治市还建立健全矛盾化解机制,创新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出台了“信访十条”,完善了农村和社区信访体制、信访工作督办督查机制、领导干部参与信访工作机制、重大决策信访评估制度、信访工作流程标准化管理和信访求助制度。同时,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了五大惠民工程。
按:社会管理创新事关渝北未来发展大局。受区委委托,区政协成立专门课题组,召开座谈会、走访、考察和查阅档案资料,在两个多月的深入调研基础上,形成《加强和创新渝北区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现印送你们,供工作参考。
加强和创新渝北区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
今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发表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要讲话。随后,全国上下拉开了社会管理创新大幕。渝北闻风而动,立即启动了社会管理创新的培训、调研和规范性文件草拟等工作。在社会急剧转型的关键时刻,渝北若能抢占社会管理创新先机并不断与时俱进,定能在建设重庆主城新中心和国家中心城市展示区中,打造区域社会管理新高地。
一、渝北社会管理的积极探索
近年来,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渝北区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目标,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在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不懈努力,保障了渝北人民安居乐业,为大开发大开放提供了良好社会环境。
(一)党组织发挥了领导示范作用
社会管理,是管理主体对社会领域按照某种特定规则进行安排,使社会运转科学、有效、合理,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过程。作为执政党的组织,首先在渝北改革开放浪潮和大开放大发展中,高度重视全区社会转型情况的研判、社会矛盾的分析与化解、社会服务的跟进与社会稳定的掌控,初步形成了与渝北区情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格局。此外,充分发挥政府、群团、事业单位、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组织优势,深入开展“一接二访三落实”、“联帮带”、“创先争优”等活动,尤其是在“农民纯收入超万元行动”中,区委组织区级领导干部、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与村社结对帮扶,把党的群众工作与社会管理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干部靠前指挥与党员示范带头,使基层社会管理明显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在零距离接触中进一步改善。
(二)社区组织作用凸显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适应城市居民居住方式小区化的管理需要,区委、区政府及时将大街道、大社区居委会划小,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和实施扁平化管理。2001年,全区(不含北部新区,下同)仅有4个街道办事处和44个社区居委会,2010年底增至9个街道和102个城市社区,仅2010年就新增社区居委会31个。与此同时,在全区218个村开展了农村社区建设。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全区建立了统筹协调的领导机制、多元投入机制和政策保障机制;社区服务、社区信息、共驻共建,居民自治四大平台逐步完善;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民间组织、志愿者组织、专职工作者队伍等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社区劳动就业、社会救助、卫生计生、治安管理、文体教育、商业配套等服务工作深入推进。社区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在服务居民、化解矛盾、和谐关系、扶贫帮困、维护稳定等社会管理中,发挥着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按照一村一社区模式,建设起了以综合楼和篮球场为主体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健全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强化了社区党组织和村委会职能,培育壮大各类专业合作社和专业经济协会等社区民间组织,不断夯实村民自治互助的组织基础;以便民服务站为主,辅以志愿者、致富标兵、科技标兵服务,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目前,农村社区在村民自治、和谐稳定、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
(三)“两新”组织成为政府帮手
改革开放以来,全区新经济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壮大起来。为规范新经济组织社会行为和强化社会责任,区委、区政府及时设立了区商会、区新经济组织党工委,成立了区私营经济协会。尽管新经济组织业主来源多元化,文化层次参差不齐,管理方式各异,但在善待员工、打造和谐团队方面已渐成主流,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正被大多数业主接受,在积极吸纳就业、主动化解矛盾、努力构建和谐中作用初显。此外,新经济组织的社会责任感日益增强,到农村投资项目,带动农民增收,以及在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据统计,仅区商会会员单位,2010年向社会捐款至少1600万元。近年来,新社会组织得到了长足发展。由于僵化的登记注册政策,众多的社会组织仍处于隐形状态。目前,作为行业协会的区商会、区私营经济协会、区餐饮协会等诸多行业协会组织,在引导会员单位自律、强化内部管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的同时,还在会员培训、信息咨询、融资担保、项目投资、法律援助、经营指导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适应“银发浪潮”管理需要,成立了老年人协会、老年诗书画影研究会、老年合唱团等社团组织,不少镇街也设立了相应分会,使“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年工作方针在渝北得到了较好落实。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与巩固中,全区志愿者队伍遍布城乡。2010年底,有社区注册志愿者3.6万人,青年注册志愿者1993名。志愿者长期活跃在文明城区创建与巩固、养老服务、助残扶孤、法律援助、生态环保、医疗卫生、治安巡逻、支教助学、文体艺术、科技普及、维权服务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社会管理、社会动员、协调发展、构建和谐中,成了政府不可或缺的帮手。
(四)流动人口与特殊人群管理成效显著
在工业化城市快速推进的渝北,流动人口占了全市的六分之一。为加强对流动人口有效管理,成立了区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围绕由重管制向重引导、重管理向重服务、重一般关心向重政治参与、多头管理服务向统筹管理服务四个转变,在以房管人、以网管人、以人管人的基础上,实行分级管理,明确责任区民警、出租房主和用工单位管理责任,粗放式管理逐步转向了精细化管控。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以《居住证》为抓手,强化部门工作合力,加强了阵地管控。同时,优化就业服务、居住条件、教育环境、公共卫生等服务,培养流动人口归属感,建立流动人口有序政治参与机制,使我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效果。在特殊人群管理方面创新措施不断。建立了“以检察关怀为主线、以社区帮扶为中心、检察社区联动”的微罪不起诉与社区帮教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启动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社区调查制度;设立了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创新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管理模式;对未成年人犯罪、邻里亲属之间的犯罪和罪刑轻微的犯罪进行刑事和解探索;对未成年犯罪进行分离保护式庭审等,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社会效果。
(五)社会稳定工作持续强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信访稳定工作,坚持在思想上第一要务与第一责任并重,组织上专门部门与“一岗双责”相结合,制度上依章办事与建章立制共举,运作上接访稳控与综合治理互动,处理上坚持“案结事了”与民生改善衔接,效果上稳定和谐与科学发展双赢。在工业化、城市化高速推进和社会结构急剧转型时期,渝北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和谐因素,为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2004年以来,渝北区信访稳定总体呈下降趋势:
项目
年度
信访总量
同比+、-%
件 次
人 次
件 次
人 次
2004
2792
9926
2005
2469
5441
-11.6
-45.2
2006
2765
6796
12.0
24.9
2007
2701
7426
-2.3
9.3
2008
2741
7123
1.5
-4.1
2009
1763
6041
-35.7
-15.2
2010
2537
5274
43.9
-12.7
(六)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药品监管按照目前的法规和监管体系,渝北的监管工作已初步进入正轨。2010年,区政府设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明确了卫生、农业、质监、工商、药监等职能部门和镇街的具体责任。食品安全监管虽远不如人意,但已引起区委区政府和社会公众广泛重视,已开始下决心破解这一重大难题。自2001年区安监局成立以来,全区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日趋健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原则,建立起权责一致、分工合理、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安监机制,健全了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部门联席会议、联合执法及信息通报等工作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从2009年起,区政府和各镇街分别设立了200万元和20万元的政府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与此同时,企业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从源头上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在“十一五”期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分别比“十五”期间下降35.38%、71.43%、45%。2008年7月,区政府成立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和办公室,下设4个区级指挥部和8个专项指挥部,全区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志愿者队伍分别达到5800人和近万人。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建立,应急保障能力日益增强。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上,渝北区做到在人财物上高强度投入,专门防控力量日益壮大且与时调整,社会面防控采取“主城围合外围封闭”,社区防控城乡统筹专群结合,单位内部全面设防联防联动。尤其是2010年推行的交巡警制度改革及交巡警平台的设立,渝北已构建起了以公安机关专门力量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社会面、村居和单位防范为基础,点、线、面巡防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休化的立体治安防控体系。在经济迅猛发展,人口急剧膨胀的渝北,随着治安防控工作的加强,平安环境得到了有效维护。据统计,2003年至2010年,区法院接收的刑事案件仅有小幅提升。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件数
618
618
584
590
591
595
672
789
人数
850
934
880
863
884
1074
1063
1144
(七)信息网络建设管理逐步加强
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好地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通过网站、电视屏幕、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公布相关政务信息。对涉及民生的重大敏感事项,建立了听证制度、公示制度,政府职能部门向社会公开承诺制度。目前,互联网作为虚拟社会的能量越来越大,它既是党委、政府开展工作的新载体,也是影响公共安全的助推器。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在区委宣传部设立了网络宣传管理中心,在区公安分局建立了网络监管大队,强化了网络舆情监看与反馈,建立了舆情信息工作网络与工作机制,加强了网络信息服务和管理。尤其是公安、文化、工商、电信等部门,强化了对托管主机和虚拟空间信息的管理,以及互联网安全秩序的管理。通过各方共同努力,网络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推进工作的新载体,渝北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较好地消解了网络对渝北带来的负面影响。
(八)、社会管理的民生基础不断夯实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渝北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力推进宜居渝北、枢纽渝北、生态渝北、健康渝北、平安渝北、文明渝北建设,通过改造城乡环境和提升人的素质,大幅度改善了渝北人民安居乐业的内外环境,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按照区委提出的“必须让老百姓在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的要求,渝北坚定不移地走民生导向的科学发展之路,坚持把近60%的财力投向民生,坚持年年办好“民生10件大事”。近年来,把“人人有业可就、收入大幅增长”,“人人享有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人人享有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让渝北老百姓更有幸福感、自豪感作为重点目标,大力推进医疗卫生、文化休闲、运动健身、购物消费、物业服务5个“一刻钟服务圈”建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5%,社会服务体系日趋健全,渝北已成为中国西部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区。
二、加强和创新渝北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目前,渝北进入了产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步入了社会结构转型关键期。在“十二五”或更长时期内,渝北社会管理将面临发展转型升级、体制不断转轨、社会快速转型的新形势。
(一)区域发展转型升级
按照渝北建设“两江产业核心、重庆开放高地、西部宜居城区”的目标任务,在强势实施开放强区、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统筹活区战略中,渝北将实现由工业强区向经济强区转变,真正成为重庆发展的“领头羊”;由主城新区向主城新中心转变,真正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展示区;由小城区大农村向大城区小农村转变,真正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样板场;由重庆开放门户向内陆开放高地转变,真正成为国际贸易大通道。发展的转型升级,必将引发社会管理的历史性飞跃。
(二)人口结构加速演变
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爆炸式发展需要,到“十二五”末,渝北人口将呈现“五个激增”状况。一是城市人口激增。到2015年底,渝北城区面积将由现在的125平方公里拓展到200平方公里,预计城市人口将达200余万人,农村居民可能会降至30万人以内。二是流动人口激增。随着龙石工业园、保税出口加工区、空港新城的成型与发展,以及龙溪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崛起,预计未来5-10年,流动人口将从目前的28万人增至50-100万人,流动人口或许可以接近和超过户籍人口。三是产业工人激增。随着各开发建设平台的强势推进,未来5年渝北产业工人需求将出现“井喷”状况,预计将新增产业工人近30万人。其中信息产业工人10万人,重点工业园产业工人15万人,重点项目建设工人3万人,区内现代服务业工人3万人。四是征地农转非人员激增。目前,全区已有征地农转非人员10万余人。未来5-10年两江新区规划的建设用地将全部使用,按双凤桥、双龙湖、悦来、回兴、玉峰山、木耳、古路、王家、两路、龙兴、石船现有农业人口计算,预计将新增征地农转非人员20万人以上。五是老年人口激增。目前,在全区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3.9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4.6%。随着宜居环境的上档提质和流动人口政策的调整,选择渝北居家养老和流动人口举家移住渝北的人口比例必然上升。2015年末,渝北人口达到250万人时,按现有比例测算,老年人口将增至36.5万人。城市人口、流动人口、产业工人、征地农转非人员、老年人口增长势不可挡,这必然引起渝北社会结构的显著变化。与之相适应,社会服务需求、社会矛盾焦点、社会管理对象、社会管理内容、社会管理方式等都会发生相应变化。这些变化,将带来社会服务需求井喷式增长,给本来有一定差距的公共服务带来更大的压力;超常规的开发建设速度将转移社会矛盾焦点,社会管理的对象将更加复杂;社会管理内容和方式的相应转变,将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内生动力和本质要求。
(三)活动方式急速调整
一是加速“单位人”向“社会人”、“社区人”转变。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任务的完成,企业员工已经率先由“单位人”变为了“社会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即将提上议事日程,“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也势所必然。在住宅小区化的浪潮中,社区既是含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在内的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的地理空间载体,也是人们具有强列认同感、归属感的心理空间载体,是“社会人”重要的活动空间,每一个城乡居民都必然成为“社区人”。社区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二是互联网对人们活动方式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运用,以及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及生产方式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面对互联网上的虚假信息泛滥,有害信息不绝,垃圾信息成堆,如何增强网民自身免疫力,趋利除弊,这是社会有效管理中的一道不小难题。
(四)社会矛盾纠纷高发
在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多元化时代,渝北伴随超高速发展,社会矛盾纠纷高发也在所难免。一是土地征用成为突出矛盾。2010年涉地信访773件,占全区信访总量的30.5%,高居信访榜首。在政府利益与农民利益搏弈的征地过程中,农民的合法利益未能得到有效维护,这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政府都必须面对的巨大矛盾,这也将是渝北社会管理中最难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二是贫富差距拉大引发社会对立。在“三大差距”中,渝北区的城乡差距与区域差距基本同一,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中,两江新区外的“三农”问题越来越容易解决。但是,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渝北的贫富差距缩小都是十分不易的。并且解决城乡差距与区域差距,区级党政有着充分的主动权,然而解决贫富差距涉及国家大政策,区级政权组织难以有效调节。贫富差距将分化出不同的利益群体,在贫困人群与富裕人群对比中,贫困人群极易心理失衡,从而形成仇富、仇官、仇警等非理性偏见,为社会和谐安定埋下重大祸根。三是新增城市居民融入城区的矛盾集中。在大产业、大城市高歌猛进中,数十万征地农转非人员,数十万产业工人,近百万流动人口,他们既是新渝北的建设者,又是主城新中心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如何让这么多的新市民实现业有所就、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托,安居乐业,这是一项细致入微的系统工程,稍有不慎,极易引发规模型的社会矛盾。四是民事纠纷呈快速上升趋势。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法律体系的健全和人们依法维权意识的增强,以及渝北经济社会生活日趋活跃,渝北区法院接收的民事纠纷案件,已从2004年3823件猛升到2010年的13401件,增长350%。其中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由2004年的272件上升到了2010年的2089件、增长768%;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由2004年的107件上升到了2010年的1799件,增长1681%;物业服务合同案件从2004年的57件上升到了2010年的840件,增长1473%;房地产开发合同案件,从2004年的467件跃升到了2010年的2225件,增长476%。民事纠纷爆炸式的增长势头,可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减弱。五是食品等公共安全事件易发。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到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市民对食品安全日益重视。然而,迄今为止,食品安全监管仍是各级政府的软肋,与市民的合理诉求差距甚远。在这种状况下,食品安全等相关社会矛盾极易爆发。
(五)体制机制不顺制约
渝北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只能在法定职权内作为,外地诸多社会管理创新的成功经验,渝北只能望而生叹,因受体制政策制约难有作为。不仅如此,现行体制的不顺和现有政策的滞后,还会从源头上不断地生产出重大的不稳定因素。一是经济区与行政区体制相互制肘。两江新区属经济区,渝北区属于行政区,渝北区在政策、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下,必须搞好自己的开发建设和市级开发平台的诸多服务工作,其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两江新区征地农转非人员安置政策落差明显,两江新区直属开发单位用地不规范等导致社会矛盾日益显现;两江新区规划编制信息双向传递不够,渝北区社会事业部门和镇街基层未能直接参与规划编制,如果工业化与城市化脱节,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政权建设、公共公益基础设施建设的不配套,将为后续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形成重重障碍。渝北未能直接参与两江新区政策制定并同步享受优惠政策,已对渝北开发建设、社会服务、干部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二是政府管理体制不够顺畅。如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多个部门各管一块的体制,导致互相推诿,难以尽责,难以问责。进入新世纪以来,上级政府高调强化条条管理,将一些过去运行较好,本不该上收的部门一刀切上收,致使若干社会服务与管理在基层难以落实。三是街居体制弊端凸显。街道“二传手”、社区“行政化”的倾向严重,已影响到对社会管理的弱化。街道管理职能“错位”、居委会“越位”,政府公共管理“缺位”的问题亟待解决。四是社会管理权威专门机构缺失。面对日益繁重的社会管理任务,目前只能按现有职能部门分工各自为战,缺乏一个更具权威的集中管理机构,资源整合难,组织合力尚未形成。
三、加强和创新渝北社会管理的主要任务
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形势,社会管理是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艰难而创新的实践探索,任务十分繁重。在未来一定时期,渝北社会管理面临以下主要任务。
(一)加速构建完善的社会管理格局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是构建社会管理格局的基本要求。一是牢固确立党在社会管理中领导核心地位。在社会管理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今天,全区党的组织要在总揽全局、把握方向、统筹各方中积极作为;在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中展示能力;在政策制定、社会协调、利益整合、影响引导中大展拳脚;在社会管理资源整合、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中充分发挥优势。二是努力完善政府主导与负责制度。“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社会管理是政府的天职。各级政府应切实转变职能,以满足全区公共需求为主线,以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为目标,建设服务型政府,不断增强服务型管理能力;同时,政府在社会管理中要负起主导责任,防止“包打天下”和“唱独角戏”,充分调动各类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积极性,使政府管理社会协调有效。三是有效推进社会协同管理。人民团体、基层自治组织、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是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放权、放胆、放手让这些组织最大限度地服务群众,协调整合这些资源在社会管理中为党政分忧,努力推进渝北社会管理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法制化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四是有序引导公众参与。公众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没有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其效果是难以想像的。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应尽快建立健全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公众有序参与公共政策决策和社会管理活动的机制,变“为民作主”为“让民作主”。要充分发挥区人大、区政协、区民主党派、区工商联、区行业协会、区人民团体和其他社团组织作为公众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平台和渠道的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政务公开、民意调查、干群交流等多种形式,调动起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
(二)努力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加强和创新渝北社会管理,应在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上争取突破。一是加强源头治理。源头治理是减少社会矛盾的治本之策。目前,渝北需要从源头治理的问题不少,需要仔细梳理。不少源头问题不在渝北,需要区委区政府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并争取早日解决。如建议市政府尽快理顺两江新区经济区与所在行政区的体制关系,在两江新区范围内消除政策歧视,强化信息对称,赋予行政区在两江新区规划编制、制度设计、重大决策中多层面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建议市政府及时调整早已不适应的征地补偿安置政策,争取在渝北境内推行有利于征地农转非人员长远利益的定向商品房政策。理顺条块关系,按照权责利一致的原则构建更加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切实解决长期以来市区、区镇(街)社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条条互相掣肘的问题,以及“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等问题。建议将街道招商引资等经济职能剥离移交给相关区级职能部门或成立区级专门机构负责,使镇街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社会管理上来。建议区委区政府加强全区社会管理顶层机制设计工作,借鉴外地经验,可否在全区范围设立一个高层次的社会管理专门机构,统筹协调和管理全区社会管理事务。二是加强动态管理。社会管理必须因时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处理好社会管理中的体制机制、基层管理、社会协同、公平正义、和谐稳定、民生服务等问题。在今后一定时期,面对城市人口、流动人口、产业工人、征地农转非人员和老年人口激增态势,全区上下必须未雨绸缪,及早研判,主动应对,千方百计地做好相关服务与管理工作。三是加强应急处置。在全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初步完善基础上,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在解决部门化分割中,应抓紧整合紧急救助系统、基础性共享性资源,推进区政府应急平台建设,切实提高政府应急指挥、日常决策和实战能力。
(三)尽快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在原有行之有效的信访、调解和干部联系群众基础上,全区应进一步完善维护群众权益的以下机制。一是畅通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建设规范的区群众信访接待中心和镇街人民来访接待室,在条件成熟时还可设立集接访和矛盾化解为一体的群众工作专门机构。建设视频接访系统,推进网上信访。扎实推进民意调查、信息公开、社会公示、公众听证、协商谈判等工作,尤其是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决策制定应认真听取和吸纳公众意见,支持区总工会开展企业员工与业主集体协商薪酬活动。完善领导干部、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联系群众活动的载体,可否在每个社区设立“党代表、人民代表、政协委员之家”,定期接待群众,通过“收集意见、汇总整理、交办转达、研究处理、督办回复”程序,努力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二是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体系。建立调节和处理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平台,努力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调解、群众团体调解、行业协会调解、中介组织调解的有机衔接,大力倡导第三方调解,切实整合调解力量,形成联调联动合力。加大人民调解的司法确认力度,不断增强人民调解的有效性。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司法、教育等措施,做到应调尽调,妥善化解社会矛盾。三是推行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政策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建设重大项目,制定重大政策,实施相关改革,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规划建设、政策措施和改革举措的出发点,做到有重大稳定风险的政策不出台,多数人反对的事情不能干。
(四)切实加强重点人口和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
流动人口、产业工人、征地农转非人员和老年人口是渝北社会服务管理的重点人口,特殊人群则是指对社会安全稳定有着某种影响需要教育管控的人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在重点人口与特殊人群上下功夫。一是大力提高对重点人口的服务管理水平。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原则,切实保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统筹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尽快建成资源共享的渝北区人口基础信息库,借鉴外地实行居住证“一证通”制度和积分制度的经验,加快流动人口融入渝北社会的步伐,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不稳定不和谐因素。按照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走出厂区就进入社区的要求,新建城区各类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为产业工人创造有房可住、住得舒心、干得安心、宜居宜业的生活生产环境。按照切实关心征地农转非人员长远利益的要求,及时调整政府与农转非人员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保障和维护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在开发建设中富裕起来。加快渝北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老年社会组织的作用,让老年人口在渝北大发展中有一个更好更欢快的晚年。二是不断创新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机制。在坚持“双向签名”、 GPS定位系统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管理。对未成年犯罪和邻里亲属犯罪及罪行轻微的罪犯,进一步完善教育挽救机制,努力探索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的办法。
(五)着力强化基层社区服务功能
社会管理是对人的服务管理,重点在基层,在社区。一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按照服务半径和人口适度的原则调整街道办事处设置。镇街设立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强化镇街社会管理与服务职能。二是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逐步消除社区行政化倾向,让社区回归自治组织功能。三是探索社区服务新体系建设。建立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机构、业主委员会、驻区单位共同治理新模式,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四是按照社会管理重心下沉要求,区级党政应把人力、财力、物力多投放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新体制。五是高度重视新建城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设置的规划、规范化建设和人员的选配工作,努力推进社区服务的精细化、网格化和科学化。
(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帮手作用
按照培育发展与管理监督并重原则,努力加强新时期社会组织建设。一是改革现行社会组织审批登记制度。借鉴北京市“宽审批、严管理”办法,建立工商经济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由区民政部门直接登记制度。二是加强政府有效扶持。在街道社区,可无偿为文艺团体组织、志愿者组织等社会组织提供活动和办公场地,助推社会组织健康成长。各级政府应拿钱买服务,让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展其所长,服务社会。可否考虑设立渝北区社会组织交流服务中心,整合社会组织项目需求,调动更多资金投入社会服务领域。三是发挥社会组织帮手作用。配合政府管理,引导社会组织尤其是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与相关规则,搞好行业自律;协助政府参与社会事业,兴办公益慈善事业,发挥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补充作用;发挥社会组织引导公众合理反映诉求、维护自身权益和公共利益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利用社会组织重要就业渠道的作用,等等。四是依法对社会组织进行有效监管。建立渝北区社会组织监管机制和管理信息平台,制定社会组织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实行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和评估制度,完善失信惩罚机制,强化社会监督。在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的同时,应发挥区商会、区新经济组织党工委、区私营经济协会作用,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新经济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七)有效推进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按照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主动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一是从源头上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建立从源头上严格监管食品药品生产的政策和机制。加大区农业部门和镇街监管责任,对粮食、蔬菜、畜禽实行无公害生产,严厉打击滥施农药、化肥和使用有害饲养添加剂的行为。食品、药品生产和流通、销售过程中的“百日大整顿”应常态化,重拳打击使用有毒有害添加剂、地沟油等违法行为。二是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及时解决监管不分问题。切实加强安监队伍与安监能力建设。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三是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在现有基础上,全力推进移动式交巡警平台建设,切实解决城乡社区警务“空心化”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将群防群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到实处,严格公正廉洁执法,强化科技信息支撑,实现治安防控“无缝化”、“网格化”管理。四是加强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应急工作。高度重视互联网作为思想文化信息集散地和社会舆论放大器的特殊作用,及时添置网络舆情信息搜集、监看软件,力争在第一时间有效处置和封堵不良信息。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新闻发布工作,健全舆情信息和新闻信息机制,切实加强托管主机和虚拟空间信息的管理。加强互联网安全秩序管理,严厉打击网络犯罪行为。
(八)不断夯实社会管理的民生基础
改善民生是加强和创新渝北社会管理的基础。深入推进“六大渝北”建设,不断优化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增加中低阶层人员收入,有效缩小“三大差距”。进一步完善社保、低保和保障房建设与供给制度,严格公正执法,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全力推进基础教育强区、医疗卫生强区建设,让渝北人享受重庆市最优质的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切实解决征地农转非人员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彻底扭转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传统开发建设局面。按照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要求,高强度地推进产业工人生活服务设施、街道社区政权设施、市政公益设施、科教体卫文化设施等配套设施建设。启动“流动人口融入渝北”工程,让流动人口真正成为渝北建设和生活的主人翁。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渝北养老服务新模式。
四、渝北社会管理创新的保障措施
加强和创新渝北社会管理,必须从两江新区时代的渝北实际出发,及时更新理念,进行科学规划,不断深化改革,切实转变作风,强化文明创建活动,走出一条渝北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之路。
(一)更新思想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和创新渝北社会管理,需要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从渝北目前状况看,更新思想观念,关键在“四重四轻”上坚持辩证法,防止片面性。一是破除重“硬道理”轻“软管理”的思维定势。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各级党委政府从不懈怠。但作为社会管理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却长期难以引起应有重视;镇街的招商引资和经济建设任务迫使社会管理弱化;开发建设重征地速度忽视农民切身利益、忽视政权基础设施建设、公益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在大发展中对社会管理弱化现象普遍存在。实现渝北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在思想上像重视第一要务一样重视社会管理,真正把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破除重“政府管”轻“共同治”的陈腐观念。诚然,社会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应切实负起社会管理的责任。但社会管理是对人的管理的复杂工程,政府既不能唱独角戏,更不能包打天下,必须借力管理。目前,区人大和区政协、区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作用逐步得到发挥,但社会组织的作用,从总体上看还未得到应有重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尚待调动,计划政府的管控观念仍然较为浓厚。因此,把观念转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同治理上来,已成为渝北社会管理创新的当务之急。三是消除重“基层抓”轻“上层改”的思想障碍。在社会管理中,渝北不断加强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的社区建设,但是,却对区级层面社会管理缺乏整体设计,尤其是近年来区级部门的任务源源不断地转移到社区,街道办事处逐步沦“二传手”,使社区组织行政化倾向日趋严重,最终弱化了社会管理。可见,“上层改”的不作为思想,已成为渝北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障碍。四是消除重“依法管”轻“服务优”的明哲保身思想。进入新世纪以来,当年渝北人敢闯敢试的风貌早已黯然失色,抱着过时的本本明哲保身的“依法办事”蔚然成风,强势部门严格执法有加,优质服务难寻。这种离开服务强管控的思想观念,已成为渝北深化改革的消极因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树立依法行政与优质服务并重的观念。
(二)制定科学规划
谋定而后动。加强和创新渝北社会管理,应及时编制渝北区社会管理“十二五”规划。编制渝北区社会管理规划,必须要锁定社会管理内涵。目前,人们对社会管理,主要从“经济社会”两分法;“国家--企业--社会”三分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分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大政府职能和党委政法系统“平安建设与维稳”来理解。由于理解的社会管理不在一个层面,不是同一个对象,已经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的被动。目前,社会管理主要由两个部门来抓,区政法委牵头抓全区社会管理创新,区民政局牵头抓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但毕竟社会管理涉及新闻宣传、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收入分配等多个部门。因此,科学把握社会管理内涵,应从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准确理解。此外,渝北区社会管理“十二五”规划,还应对目前全区社会管理状况进行科学研判,明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体制机制、政策原则、基本措施等。
(三)不断深化改革
目前,渝北社会管理体制有诸多不顺,需要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加以解决。一是在渝北区与两江新区关系上,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形成科学高效的体制机制,从而为渝北及时高效持久地为两江新区大发展服务提供体制、机制、政策保障。二是可否在现有区委政法委和区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全区社会管理创新和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基础上,在区委设立一个涵盖全区、层次更高的社会管理统筹协调和管理机构,如区委社会管理工作委员会,从组织上保障全面、系统地加强和创新渝北社会管理。三是将镇街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社会管理上来。四是整合区级部门社会管理资源,切实解决社会管理各自为政、配合欠佳问题。五是努力解决社区组织行政化倾向严重问题。六是下决心解决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体制、政策保障问题。尤其要在为社会组织服务群众提供条件和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上下功夫。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理顺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从而创造出加强和创新渝北社会管理的强大动力与活力。
(四)切实转变作风
规划、体制、政策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渝北社会管理要实现创新,干部作风必须大转变。一是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二是不断增强政府的社会公信力。充分利用政府网站、手机短信、新闻发言人制度、广播、电视、听证等形式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可否试行政府政务微博公文制度,鼓励领导干部建立个人微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网民问政释疑解惑,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增强政府公信力。三是深入开展密切联系群众的主题实践活动。推进干部“三进三同”、“扶贫帮困结穷亲”、“创先争优”、“三项制度”的进一步落实,加大干部联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力度,用干部的行为示范将社会管理落到实处。
(五)强化文明创建
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是渝北多年来加强社会管理的法宝。在巩固全国文明城区成果中,创建活动需要深化;在社会管理中,创建活动需要加强。一是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通过唱读讲传、理论研讨、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评选,以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正气,培育市民文明向上、爱国爱家、共建共管、乐于帮扶的优良风尚。二是持续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健身活动。政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增加文化和健身娱乐阵地和场所,努力活跃居民文体生活,不断增强居民的文明意识和社区意识。三继续坚持高标准市容市貌整治。通过深化文明创建活动,让更多的市民和社会组织参与到秩序维护、环境保护中来。通过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在优化物质生活环境中,不断提升人的素质,为加强和创新渝北社会管理,奠定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一个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社会管理创新 用不断创新破解社会管理新课题 中国警察网--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亟需破解的实践课题 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党面临的新课题 负面情绪蔓延影响幸福感 社会管理亟待创新加强 中国社会结构心态需求变化 社会管理创新亟待推进 中国社会结构心态需求变化 社会管理创新亟待推进 中国社会结构心态需求变化 社会管理创新亟待推进 中国社会结构心态需求变化社会管理创新亟待推进 社会管理创新 着力破解四大难题 社会管理创新 着力破解四大难题 向春玲: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党面临的新课题 向春玲: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党面临的新课题--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向春玲: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党面临的新课题-2-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向春玲: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党面临的新课题 - 七一网 全国人大代表蔡奇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新课题 TBK商业中心:一个创新社会管理的样本 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社会管理难题——深圳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 新华视点:社会管理创新 着力破解四大难题 新华视点:社会管理创新 着力破解四大难题 社会管理创新:着力破解四大难题(组图)-搜狐滚动 新华视点:社会管理创新 着力破解四大难题 视点:社会管理创新?着力破解四大难题--时政--人民网 社会剧烈转型 创新社会管理成为中共执政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