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骨草胶囊:从一则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谈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42:47

从一则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谈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

一、一则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

刘微是高三的一名女生,爱好广泛,善于交际,喜欢体育运动,会打太极拳、书法、钢琴。每个爱好都小有成就,学习成绩在重点高中也是名列前茅,是老师、父母、同学眼中品学兼优的学生。她的父母在她的成长过程中进行了很好的引导,她的出色离不开父母,离不开家庭教育。 

刘微从小体弱多病,爸爸、妈妈为她付出了许多。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事,别人替代不了,所以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父母没有因为工作忙或者其它原因让亲属帮助照顾孩子。刘微从五岁的时候在父亲的陪伴下,天天坚持晨练,风雨无阻,三年从来没有间断过,一直坚持到孩子上了小学,孩子随着锻炼时间的推移,体质越来越好。在锻炼的三年里和孩子愉快地沟通,解答孩子的提问,共同学习各门的知识。孩子十岁时,父母引导孩子开始自学英语,小学毕业期间自学完了初中英语,初中时自学完高中的英语。孩子从小在学习时,父母不陪在她的旁边,而是在别的房间看书或看电视陪伴她,等孩子学完了睡觉了,才和孩子一起去睡觉。因为上午孩子用脑很多,早餐妈妈总是做孩子喜欢吃的食物,让孩子早餐吃饱,多年来一直坚持着。

 读完刘微的故事,静下心来思考,刘微为什么会如此出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的出色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她的父母培养教育分不开的,她的父母为她创造的家庭教育氛围适应了孩子成长的需求,促进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家长对孩子思想道德的形成具有导向和潜在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德育对孩子思想道德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和睦、幸福、文明上进的家庭,能够给孩子构成积极向上的健康气氛,使孩子受到好的熏陶和感染;同时家长自身的知识、品德、情趣、性格、修养、仪态、言谈、举止等对孩子的思想品德会产生一定的导向和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家长的一言一行,往往给孩子留下终身影响,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在孩子的眼里,父母树立的榜样是具体生动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亲切感人的,因此极易被他们学习和接受。

三、     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课程改革的实施,如何有效地利用家长资源,推进家校合作,促进教育教学的优化发展,成为当今课改关注的焦点。新课程要求家长以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决策者的角色进入学校教育。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方面的原因,家长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隔阂与断层,限制和阻碍了学校开发利用家长资源、家长参与学校经营管理的途径和方式。概而言之,主要有如下三方面的影响因素。

1、传统教育因素。人们往往把教育看成是教师的事,是学校的事,教育机构的事,于是往往由老师说了算,由校长说了算,而不太关心教育对象、教育实际工作人员或家长、社区的意见。受这种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家长普遍缺乏主动参与学校教育、课程决策和学校常规管理的意识,只是一味地扮演着“问题家长”的角色,即当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在校方的要求下,家长被动地参与、支持学校对孩子的管教。换言之,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家长在很大程度上一直充当着学校教育孩子的助手,如果说学校对孩子施行的是“文”的教育,那么家长对孩子施行的则是“武”的驯服,用“父或母威”和暴力逼迫孩子接受学校教育,而自身则游离于孩子的受教育之外。

2、家长自身因素。家长无意参与学校教育,就其根源而言,无非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即意识因素和能力因素的影响。意识因素是指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意识,导致家长和学校在学生受教育上的脱节和隔离。能力因素是指受社会经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农村家长素质普遍较低,大多不懂教育教学理论,缺乏参与学校对孩子教育和管理的能力正由于家长受教育的现状,严重地阻碍了家长介入学校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家长受教育的现状,严重地阻碍了家长介入学校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3、学校方面的因素。我国长期单一封闭的教育教学体制,严重地阻碍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表现主要在学校领导或教师(特别是农村学校)还存在着某些偏见,固执地认为家长无论在教育程度,还是教育理论修养方面都比较低,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参与学校教育和课程决策。因此无心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歧视家长介入学校教育。表现在行动层面,无意接纳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人为地寻找借口或者是设置某些障碍,有意识地将家长排除在学校教育之外。

四、解决当前家庭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家长作为新型课程资源的角色需要在课程改革中获取和实践,学校的改革举措是家长资源能否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而当前农村学校改革的最大瓶颈是学校和家长之间的相互不信任以及学校与社区之间的相互隔阂。顺应课程改革的趋势,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是农村教育合理开发利用家长资源的有效策略。

1、更新观念,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充分合理地利用家长资源。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开放性,要求学校、教师改变传统观念,创造良好的家校合作的气氛,重视家长特长资源的开发利用,吸纳家长介入孩子的学习。家长中不少人具有各种特长与才能,可以根据教育需要,请他们来学校讲课或表演。如有的家长擅长音乐,可以聘请他们做学校文艺活动的顾问或指导;有的家长是技术高超的工匠,可以聘请他们给学生讲解建筑知识;有的家长是模范人物,可以聘请他们做校外辅导员或请他们做报告;有的家长是摄影师,可以聘请他们建立校外兴趣小组,等等。家长特长资源的开发,一方面可以使家长参与到学校日常工作中扩大学校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榜样的力量。

2、主动出击,畅通家校联系的渠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畅通家校联系渠道,研究家校沟通的方式,积极地采纳和处理家长的意见,对尊重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对学校和家庭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至关重要运用多种形式,疏通家校联系。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我国“家长参与”仅仅限于家长会、家长学校、社区教育委员会等形式,“家长参与”的程度也仅限于家长参与学校的一些日常活动。对于家长来说,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更为重要的家长资源发挥效能的方式之一。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就是邀请家长参与到学校日常管理、甚至学校教育决策中来,例如:邀请家长共同制定孩子的个性培养计划,邀请家长参与制定学校教育计划等。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一方面可以使学校教育面向社会办学,另一方面可以使家长更加清晰的掌握孩子的思想状况,并及时作出相应调整,使家长和学校共同为孩子思想道德发展负责。

3、立足校本,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家长教育,提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能力。众所周知,家长对教育理论的掌握情况,对学校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影响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学校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唤醒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主体意识,提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能力。学校应该以校为本,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家长教育,培训家长,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学校除了创办家长学校、家长咨询委员会等对家长进行系统知识的传授外,还可以灵活多样地运用学校资源,对家长进行适时的培训,使家长具备参与、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能力。诸如,举办专题讲座,邀请指导专家给家长讲解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相关理论;召开家长座谈会,请有指导孩子学习经验的家长座谈学习指导经验;购买相关书籍,印发相关资料,组织家长学习;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家长组织选取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的外出考察活动,增加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观摩体验等等。

4、整合协调,调动社会各界关注家长资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性。家长资源的开发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多元社会化,开放化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家长要能有效地参与学校教育,社区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必不可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有利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政策措施,为家长有效地参与学校教育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建立与课程改革和家长资源开发实施相适应的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将学校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的绩效纳入评价之中,把开发利用家长资源的情况和表现作为争先创优的参考指标之一,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社区相关组织还可以建立相应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激励机制,根据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情况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学校、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成果中可以标明家长姓名,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参与、指导情况,以及孩子对家长参与学习的意见和建议,造成社会、学校、家庭内外合作的舆论要求,促使家长切实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扮演好家长角色,真正为学校教育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总之,家庭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家庭教育贵在持之以恒。父母要用科学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方法,创造一个适应孩子的成长沃土,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培养一个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父母应该拥有教育孩子的恒力的毅力,孩子的每个优点和长处是一点一滴培养出来的,不能急于求成。学校在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巩固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工作网络,全方位拓展学生德育教育空间,构建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学校教育模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必将取得理想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