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舍保温房:七宗最*之一“五不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24:03

  
  
  国学教育
  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往来的名人、圣贤数不胜数,他们的名字被永远地载入史册、有的还被深刻于石碑,他们的事迹被人们代代传诵。他们身上所体现闪耀的是民族的脊梁和气节。承载这些的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曾几何时,国学教育受到严重批判和不公正待遇。但几千年来因国学教育而成为德高望重者、仁人志士者也层出不群。其实若能够正确地引导,探讨其中的奥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那么不但能够重拾传统,还能够追逐着先贤古圣、历史名人(周公、孔、孟、自不必说,谢安、祖狄、范仲淹、辛弃疾、岳飞、史可法、戚继光……)的脚迹继续前行,让自己能够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从而挥写适意的人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小为孩子建立“家庭私塾”
  
  子不教,父之过。
  
  与现今从孩子还在娘胎里就兴师动众大兴胎教的父母们不同,我没有给孩子进行任何胎教。我不想去探究一个尚在娘胎里的婴儿对未知的世界会有怎样的反应,既然孩子在母亲温暖的子宫中生长着,就让他好好生长吧,别用外来的声音去影响他成长的原生态环境。婴儿正在构造的时候,何必让他分心?更重要的是,我知道我的孩子们在出生后,将要付出很大的力量来应付我对他们的教育,那就让他们专心地在娘胎里好好积攒力量吧。我打死不信,孙子的母亲怀胎十月时就教孙子兵法。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贯奉行传统的方式,我坚信,只有传统教育,才是最正统、最优秀的教育方式,古代没有胎教,同样出现了那么多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那些优秀的古人,哪一个不是从小在私塾里被老师的教鞭鞭笞过,哪一个不是犯了错便在家中受到严厉责罚?那时候没有胎教,只有严师、严父,而恰恰在古代的中国,才实现了思想的一次次飞跃。如今的中国,虽然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文化思想的传承和创新上,却是缓慢停滞的甚至有断层的危机。我想让我的孩子们像古圣人一样成功,那么,传统教育必不可少。
  坚持传统的“儒学教育”并非易事,尤其在多数成功父母高喊着“千万不能干涉孩子”的现代社会。孩子在我手上的时候,我犹可对他们的言行进行严格的控制,但是一旦放到外面去,我始终有些不放心。就以尧儿和萧君为例,虽然从出生以来孩子们在家中都很乖巧,但我仍然担心他们被送进幼儿园之后,容易被其他孩子所同化,如何做到最原始的教育方法,使自己的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国学小家”呢?我狠下心,决定限制孩子们的“自由”。就这样,我为孩子们建立了一个“家庭私塾”。上幼儿园归上幼儿园,我布置的功课不可不完成,每日的检查不可间断!现在很多家长会说,孩子们正处在幼儿时期,应该给予孩子更多自由,让其自由发展天性,教育读书的事交给幼儿园老师做就好了,别给孩子太大负担。请恕我对此类说法无法苟同。幼儿时期,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孩子的天性是玩乐,如果父母引导不好,孩子最终只会沉溺玩乐、玩物丧志。我要自己为孩子们开发他们的天性——“读书”的天性。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面对心爱的孩子们,我唯有狠下心,做一个彻头彻尾的“严父”。
  一位我十分尊敬的长辈说过,对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的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个任务,甚至可以说是责任,除了骨肉相随的父母,谁也完成不了,谁也不会承担,也承担不起。我非常感激这位贵为教育界高级领导的长辈。
  “严父”必备三条守则:监督、训斥、惩罚。布置任务、定时监督;完成不好,加以训斥;训斥之后,棍棒伺候。这个程序,雷打不动。读圣人书,才能明道理,放任自流,最后父母只好自己打自己。为了最后不打自己,我唯有现在打孩子。
  许多父母大概深有体会,3岁的孩子,正处于“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的阶段,一旦放学,许多孩子们便撒开欢了要在家中嬉笑玩乐,想吃零食,想看动画片,想让父母陪着玩游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恰恰是父母们出现的一大误区,觉得孩子上了一天学够辛苦了,孩子还小,就让他们好好放松放松。错!这些现象在我的家庭里绝对不允许出现,幼儿园是什么地方?除了让孩子学一些基本知识,大部分时间就是让孩子做游戏、放松玩乐,孩子在幼儿园里都“玩”了一天了,到了家里还如此放松,万万不可。在我孩子们的字典里,电视、游戏、娱乐项目、零食等字眼早已被我一概删除。取而代之的便是我每天为他们布置的“家庭作业”——背诵“课文”。正好让孩子们养成做家庭作业的习惯,为上小学做一个完美过度。我为孩子定下了死规矩:只有完成作业,才可以休息,作业完成不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狠狠地抽打。知道考上了北大,孩子的姥姥送给孩子们很贵重的礼物。姥姥听到了孩子们的肺腑之言:
  
  一直以来,对爸爸的教育方式,我们都存在疑惑。无疑是成功的,但我们也失去了孩子们童年时该有的快乐。在我和妹妹们的童年记忆里,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充斥着糖果、玩具、游乐园,以及孩童们打打闹闹的游戏,只有《声律启蒙》、《三字经》、《琵琶行》……因为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父亲定义要成为一个“文人”,一个乖巧懂事熟读四书五经的孩子。印象中从刚学会说话,身边就总是回响着《三字经》的声音,那是奶奶、爸爸、妈妈的一遍遍读诵,让那些文字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爸爸每天最乐于干的事,就是在晚饭后检查我们的《三字经》背诵情况。当时两个表姐也住在我们家,晚饭后爸爸就把所有的孩子们召集到一起,在床前站一排,手里早就预备好了惩罚工具——藤条或鸡毛掸子。爸爸通常会把我们审视一眼,然后问:“谁先来背?”——背诵的内容是爸爸早上上班出门前就已经给我们规定好了的,数量控制得恰到好处,不至于一天背不完,却也刚好需要花一天的时间去背,让我们没有多余能贪玩偷懒的时间。孩子们挨个在爸爸面前背诵课文,背不好的,自然是躲不掉的挨打了,打手心、打小腿,完全跟旧社会的私塾老师一模一样,打完了还不行,还得背,一直到会背了为止,才能上床睡觉。同样的课业,今天背会了,过个一两月,爸爸还会再倒回来检查,防止我们背过就忘,审查工作实在是做得滴水不漏,爸爸要能主抓中纪委,估计全国的贪官看到他都要发抖,要是主攻了卫生部,那市面上那些卫生不合格的餐厅早就被一扫而空了。妹妹萧君从小就乖,极少被打过,我就是被打得最凶的那个,难怪我初中之前都长得那么瘦弱,每天晚上都来这么一出,白天里想起来都害怕,哪里还吃得下饭呢?哈哈,开个玩笑。不过现在想起来,有时候也会觉得很骄傲,真得感谢我爸,至少在周围的同学里,能够像我们家孩子这样把这些古文字句背得滚瓜烂熟的,实在是找不出几个了,中国社会继续发展下去,我们家的孩子都能成为“稀有物种”!
  
  听着儿子萧尧的话,姥姥笑了,曾几何时,岳母极不赞成我的棍棒主义。
  放假了,幼儿园的寒暑假对孩子们而言是多么美好,可以不用早起上课,可以赖床,可以玩乐,可以在户外结伴嬉戏打闹。孩子们被妈妈接回家中,简直像脱了缰的野马一样高兴,等待着美好时刻的到来。晚饭时分,妻子照例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一家人围桌而坐,举筷之时,我淡淡然地说一句:“你们明天跟我去公司上课去。”一时间,再看孩子们脸上的神色,都愣愣地看着我,竟隐约透出了焦虑。
  “你们跟我到公司里去,背书。学校放假了,我这里可没放假,读书这等事,假期更是千万不能松懈!”我严厉地补充了一句。孩子们理所当然地望向了他们心目中最疼爱他们的妈妈。但妻子仿佛没有听见一般,继续欢快地吃着她最爱的炸灌肠。孩子们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蔫蔫地埋头吃饭。
  “快吃,吃完了别忘到房间检查今天的功课啊。”我不忘嘱咐上一句。
  就这样,我为我的孩子们建立了一个“家庭假期私塾”,只是我这个私塾先生只负责检查作业,学习全靠自觉。
  当时我就职于广东国际信托公司,离家并不远,但是每天依然规定8点半准时到岗。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孩子们就被母亲唤了起来,睁着朦胧的睡眼到餐桌上吃早餐。
  “爸爸,你的办公室就那么点大,能坐得下我们这么多人吗?而且我们要是背书,就会吵到你办公的。”尧儿这个孩子,从小就是鬼主意多,竟想到为逃避“假期私塾”而主动“关心”起我来。
  还好我早已安排好了一切:“谁说让你们到爸爸办公室的?你们背书的地方,在爸爸单位楼下的麦当劳。”
  “啊!麦当劳!我们可以吃麦当劳咯!”几个孩子一听说是去麦当劳,立刻欢呼雀跃起来。
  “别急,你们只是在里面背书,有没有东西吃,要看你们背书的情况才能决定。”
  “是背得好就有麦当劳吃么?”萧君认真地问。这个大女儿从小就特别喜欢学习,每次背诵都第一个过关。若要每次都给她奖励,我的钱包可有些承受不住。但我还是点了点头。
  “好了,快吃好饭跟爸爸出去了。”妻子开始检查孩子们是否都带齐了“学习工具”。那是我给每个孩子安排的“功课配额”,一张张串在钥匙上的妻子手书的小卡片,写着《三字经》和《声律启蒙》里的句子。
  吃过早饭,孩子们像往常去上学一样,跟着我开始了一天的学习旅程。那家麦当劳就位于我的办公大楼楼下,大概是因为放了假,带孩子来的父母还挺多。这个年代带孩子吃麦当劳大概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是我却极少带他们来这里,我可不愿意我的孩子因过量食用激素鸡和垃圾食品而七岁月经八岁长胡子。由于我平时管教严厉,虽然尧儿几个很想吃麦当劳,但是也从来不敢跟我提此类要求。现在,他们终于可以进入自己日思夜想的麦当劳,可是他们大概万万没有想到,会是以这种的方式享受他们的麦当劳时光吧?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美味的大餐,有的只是妈妈制作的《三字经》和《声律启蒙》小卡片。我把这家“孩子们的乐园”改造成了我自己的“国学私塾”。
  选择麦当劳我是经过考虑的。第一,麦当劳人多,倘若出现歹徒对孩子不利,只要孩子们嚷嚷起来,立刻就会引起众人注意,歹徒无法得逞——我基本不用担心孩子会被拐骗的事,别看尧儿几个年纪小,机灵着呢,要骗他们是十分不容易的,这点随我。既然如此,倘若有歹徒,只能采用强抢的方法,这在麦当劳里是行不通的;第二,麦当劳很吵闹,是的,非常吵闹,很多父母都想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我想对他们说,这样恰恰是错误的。太安静的学习环境,不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定性,我的逆向思维是,如果孩子们在麦当劳这么嘈杂的恶劣环境中都能静下心来把书背好,那么将在最大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耐性和专注力,在正常的学习环境中必将事半功倍。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公司楼下能够免费让你待上一整天的地方,也只有麦当劳。
  我找了一个靠里面的座位,就把几个孩子们安顿在那里。
  “爸爸,可以买可乐吗?”儿子开始小声抗议了。
  “不许喝可乐。你们不是都带了水了吗?乖乖在这里背书,哪里也不许去,爸爸下班了就过来接你们!”我一句严厉的回答,孩子们不敢再说话。
  走到门口,又看了孩子们一眼,他们正低头看着小卡片。于是我转身,左拐,上电梯,开始了我一天的工作。
  说实话,把那么小的孩子放在麦当劳里,我其实还是有些担忧的,担心他们会跑出去玩,如果跑到外面,又会不会走失?上班间隙,我偷偷跑下来看了孩子几次,但每一次,都只看到孩子们低头认真背诵的情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小小年纪的他们,甚至都不明白卡片上句子究竟有什么含义,但他们还是照着母亲标出的音标一个字一个字地背诵着。对于这一点我始终认为,背诵是对古文最好的理解方式,即使你完全不明白古文的意思,只要你能通读熟背,那么自然也就无师自通了。
  而我自小对孩子们严格的功课检查和棍棒伺候似乎也在这时起到了作用。他们知道,等太阳落山的时候,父亲要来验收一天的功课,因此从来不敢怠慢,更不会跑到外面去玩。
  这样对孩子们进行了几次偷窥之后,我基本已经能够完全放心地把孩子们放在楼下的麦当劳不管,而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虽然我坐在办公室的时候,脑子里偶尔也会蹦出孩子们摇头晃脑在麦当劳背诵《三字经》的可爱身影。
  时针终于指向了晚上5点,准时下班。在上世纪90年代,每个单位员工都拥有准时下班的良好品德,加班实在是很少见的事。因此,我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麦当劳里。如果我出差了,或是应酬,这也是他们最愿意听到的最好的消息,因为代替我出现的是照顾他们的慈母。
  
  “好了,你们都背了一天了,现在是让爸爸检查的时间了。今天让你们背的《三字经》内容都背好了吗?”
  “背好了——!”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好,那从萧尧开始,挨个背,我要检查了哦!”
  很多朋友问过我,这样日复一日、无一日间断地检查孩子背诵课文,有时候甚至是连续几天都听同一篇古文的同一个段落,这样的重复行为,难道不会觉得无聊吗? 我的回答是:不! 我不仅不无聊,我还觉得这是一种特别值得骄傲的、光荣的任务。听孩子稚嫩的声音背诵着我挑选的一篇篇古文,我便会想象着他们光明的未来和远大的前程,每当想到这些,听到这些,有一种莫名的使命感也会油然而生。
  今天的孩子们没有让我失望,他们都顺利地把功课背诵了下来。
  “恩,很好,大家都做得很棒!”我坐在孩子面前,点头夸奖着他们。
  此时孩子们对我投来期盼的眼神,我知道他们正幻想着大批的食物奖励:汉堡、鸡翅、圣代、麦乐鸡……
  “你们等等,爸爸去买麦当劳。”我起身,走到柜台前。身后传来孩子们一片欢呼声。
  到柜台前,我看了看牌子上的食物,对服务员说:“请给我一包小薯条。”
  这里我要说明一下:一,我们家并非没有经济条件,我当时任职的广东国际信托公司,是中国第二大的信托公司,而我亦是当时广东省直属机关最年轻的副科长;二,我也不是个吝啬的人,我请客吃饭不可能没有燕窝。但是我不愿养成孩子奢侈的习惯,何况这“私塾”要是每天办下去,孩子这两个月假期得吃多少垃圾食品啊?我对孩子们的饮食一向是严格控制的,在家里,我做南方菜,妻子做北方菜,在外,主要也以粤菜为主,吃的都是中国传统菜肴。坚持传统,这是我一向秉承的家庭原则。平时孩子们吃麦当劳,也都是姑姑们带着去吃的,我是基本不会带他们去吃这些食品。
  孩子们看到我拿着一包小小的薯条回来,眼里当然有些失望,尤其我买的薯条是份量最少的。
  “爸爸,只有薯条啊?”尧儿怯生生地问。
  “对,就只有薯条,以后你们要是背得好,爸爸每天奖励你们一包薯条。”我面无表情地说,同时严厉地看了他们一眼,“当然,如果背得不好,是会得到惩罚的。”
  身处麦当劳这样具有诱惑的空间里,孩子们这一天只盼着得到礼物了,大抵忘了还有惩罚这回事,我这一提醒,大家才隐约想起来。
  “哦,对,今天没有被打耶。”尧儿高兴地说。
  想到没有受到惩罚,孩子们的心情也明媚起来,竟比吃到麦当劳还高兴,快快乐乐地把一包薯条分了。
  有时候对待孩子就是这样,平日里给予的越多,孩子想得到的欲求就越多,如果平日里都没有给孩子任何东西,突然给孩子一些小奖励,他们反而会觉得特别幸福,也特别珍惜。希望这些可以作为当今90后独生子女父母们的一些参考。
  萧尧和萧君就这样在我的“私塾”里一天天成长起来,他们吃进肚子里的古文越来越多:《三字经》、《声律启蒙》、《滕王阁序》、《出师表》……在许多孩子连“声律启蒙”四个字都写不全的时候,他们已经能把这部书倒背如流。不认字、不明白,却逐字逐句认真记诵,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对里面的每一句话都顿然领悟。
  有花自然香,大家见到我的小孩都称赞有加。渐渐地,我的家就成了一个私人的“幼儿园”,一到放寒暑假,临近的亲戚朋友都会把孩子们放到我的家中,让我教授和监督孩子们背诵,最多的时候,家里共有13个孩子。只要我一发号施令,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背诵起来。渐渐地,背诵的成就感已经超过了任何奖励,有时候成功背诵了一篇课文,我只要轻描淡写地夸奖一句,我的孩子们就像吃了麦当劳一样高兴。
  眼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小学、初中、高中、高中毕业,他们早已告别了在麦当劳念书的年代,但我的“私塾”从未间断过,因为我的“私塾”已从有形的空间推演到无形的“心间”。我把大学时的一首诗送给他们:“早看朦胧晚看霞,声声啼春鸟吱喳。窗前冷露几时凝,有书何处不是家。”孩子们从初中起便熟读《论语》、《孟子》、《道德经》……事实上,与其说我对孩子们进行的是“儒家教育”,倒不如说是“百家教育”。在我的严格要求下,萧尧和萧君读完了许多现在的孩子连碰都没碰过,甚至听都没听过的古典名著。在他们的心目中,我就是古代拿着教鞭的教书先生,一个不小心,读错一个字,那教鞭就会狠狠地挥过来。的确,这古代才存在的教育方式,却在我手上出现了,因为我坚信,国学就是根本。虽然不曾想自己的孩子成为国学大家,但能够熟识每一部古典著作,对孩子的成长百利而无一害。哪怕中国已经取消了“八股科考”,但现代“填鸭式”的教育和严格的“高考”制度,和古代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现在一窝蜂考公务员的现象不就是千百年来科考取士的现代版吗?既然古法得以在那个年代奏效,那么我的“私塾”也一定能够成功。我不相信老师、校长、局长奖金刺激下的“素质教育”,在我的字典里,我有自己的“素质教育”,那就是我那饱读诗书气自华的“私塾”。
  
  用军事化管理限制孩子的自由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我一向认为,只有幼儿园里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就拿英语来说,幼儿园没有枯燥的语法,没有单调地背诵课文,而是用各种道具活灵活现地启发孩子们英语的口语和单词。拿着苹果读“apple”、拿着玩具鸭子学“duck”,就连每一个字母,都形象地用各种图画来代替让孩子们记诵。这才是真正的灵活教育。所以,我也特别看重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的时光。不仅如此,幼儿园里还有图画课、音乐课、游泳课,这对于我对孩子们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帮助。 萧尧对此最有发言权:
  
  在我们四兄妹的心中,对“童年”这个词并没有真正的概念,我们有时候甚至要怀疑,自己是否有童年。对童年的印象,对我而言,只停留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们的游戏,一天中那短短一瞬的时光。我最怀念的,是小时候每天清晨拉着母亲的手去幼儿园的日子,在路上散步时那么怡然自在,在幼儿园和孩子们玩乐是那么轻松。只有在幼儿园的时刻,可以暂时忘记那些诗词歌赋和古文,快乐地过着小朋友们该享受的“童年”生活。唯一只有一次,让我对父亲的做法有些许理解。第一次学游泳时,我迟迟都没有学会在水中憋气,无论试验多少次都没有明白要领,有一天又上游泳课,老师照常要我训练在水中憋气,但是我还是不敢把头长时间地泡在水里,当时的教练突然用力地把我头按在了水中,一边不让我上来,一面大声地跟我讲着在水中憋气的要领。在水里挣扎了几分钟之后,我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学会了在水中闭气。现在再想起这次学游泳的经历,我恍然明白,父亲让我们背诵那些枯涩难懂的古文,也正在求这一刻的“顿悟”,学会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在事先足够扎实浑厚的积累之上,尽管当时一个字的意思都不明白,但那些《三字经》、《论语》……却也让我们兄妹在懂与不懂之间明白了道理。尽管如此,但是当时的我们四兄妹,却的确在“苦难”中成长着,那没有自由的生活,已经让我们的“童年”彻底失去了乐趣。“童”,意味着童趣、童真、童话、童谣,意味着可以做一个无忧无虑什么都不用去想的小孩子,意味着可以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玩就玩,因为是小孩子,理当有打着“不懂事”的理由恣意游戏的特权。但是对我们来说,童年意味着学古文、学知识、学道理和百分之百地放弃自由,还要遵守爸爸定下的各种“奇怪”而严谨的家规。
  
  诚如萧尧所言,在我的第一个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就已经为家里立下了几条家规,雷打不动,一直到孩子们上大学为止。这些家规,可能在别的孩子和父母眼中,都是很变态甚至是天方夜谭的事,但是在我看来,能做到这几条,那么这些孩子将来的生活,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轨迹。
  我的家规,归纳起来,就是“几不许”。
  一、不允许看电视
  我在外地出差的时候,常常会接到孩子们的电话。
  “爸爸,今天有一部很好看的动画片,我可以看吗?”
  “几点播的?”
  “6点。”
  “你的作业做完了吗?”
  “刚回到家,还没做……我保证看完以后会把作业做完的!就半小时,要是等作业做完,电视就没有了!”
  “不许看!”
  “爸爸……”
  “不许看!除非作业做完才能看,否则就不许看。”
  通常这种时候,都是孩子们无奈地挂上电话。
  很多人会疑惑,看电视,这是多么正常的一个娱乐项目,现在电视频道里还有专门的少儿频道和动画频道,就是专门为孩子们准备的。但是在我的家庭,这就是家规之一。
  我当然并不是完全不允许孩子们看一点电视,这样也会造成他们与社会的脱节。我家看电视是有时间流程的。
  首先,早餐和晚餐时间,电视会固定在几个特定频道:中央台、香港台或者地方新闻频道。当然,看的内容就是《早间新闻》和《新闻联播》。看新闻可以增进对时事的了解,拓展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我主动挑起孩子们针对新闻里的时事内容和我进行讨论。
  其次,是寒暑假和空闲的时间,这时候,我每天会给孩子们一个小时的固定时间,让他们看动画片,看动画片无伤大雅,当然也会进行筛选,有选择地同意孩子们看电视,一些没有营养,没有水准的动画片,能免则免。到现在为止,我还是认为最早期的中国动画片是最优秀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甚至是《小蝌蚪找妈妈》,不仅有古典名著故事,也有许多科学道理和人生道理,可惜中国现今的动画片只一味追求娱乐性,那些优秀的动画片已经越来越少了。
  至于其余90后孩子们热衷的电视剧,尤其是偶像剧则坚决杜绝!大家不妨听听萧君是怎么说的:
  
  从小到大,每次到了学校,听到周围的同学们都在热烈地讨论昨天看过的电视内容,我一句嘴都插不上,那些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电视剧,我能够说上来的只有寥寥无几的几部,而且还是只知道名字,不知道内容,有时候听着旁边的同学们都在议论,说某部电视剧特别好看,我心里也会感到很羡慕,特别想看一下,可惜,爸爸这关永远也过不了。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段时间,特别流行看一部偶像剧《流星花园》,我相信这部电视剧,应该全中国80后、90后的孩子都看过。(偏远山区没有条件的另说)那时候学校里每天课余时间,讨论得最多的就是《流星花园》,我个人本身对偶像剧没有太大兴趣,但是兄妹几个就像一般的小女生一样,特别希望能看到这部电视剧,于是,有一天,我带头斗胆向爸爸提出了申请。爸爸当时没有表态,因为他从不看流行剧,不知什么是《流星花园》,但是经过和妈妈了解以后,立刻给予了否决:“那个电视剧里只有一批炫富的孩子,还有你们所谓的帅哥,一群高中生就动不动开着跑车、大肆花钱,这是什么片子?会给你们带来多坏的影响!不许看!”尽管兄妹四人先后提出了多次申请,但是至今还是没能看到,现在我的妹妹们依然不知道这部片子的内容是什么,这在她们同龄的孩子们中,大概也算是几乎没有的吧?“物以稀为贵”,我们算是很珍贵了!直到后来听说广电总局禁止在电视上播放这部电视剧,说法竟然与爸爸如出一辙,爸爸当然颇为得意,我简直要怀疑广电总局的领导们是爸爸的哥们弟兄了……
  
  二、不允许自由上网
  如今90后的孩子活跃于网络,各大网站论坛处处可见90后的身影和狂妄宣言,90后甚至还创造了网络文字“火星文”。这一点我实在颇为惊奇,好几次上网查资料,有时候也会接触到这奇异的“火星文”,真是一个字都看不懂,号称是90后的孩子们为了躲避家长们审查聊天记录而衍生出来的。真不知道是要夸奖这些孩子们聪明好还是要担心社会会发展成什么样好。不过我很高兴的是我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无污染的网络世界。
  我早早就为孩子们买了电脑,电脑是现代社会必须掌握的技能,我也不希望孩子们对网络一无所知,最后被人耻笑。所以一早买了电脑,我就让他们申请了QQ、MSN、Email, 也让他们加入一些流行论坛。但是有一点是严格控制的,就是上网的时间和内容。
  我家的电脑是放在客厅的,网线在四兄妹手中,孩子们不能自己开启,只有在需要查询网络资料或是需要上QQ与同学交流学习时,在我的允许下才可以暂时使用电脑,并且,使用时父或母一定是在身旁的。这一点,就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不想让他们看到网上那些污秽的东西。电脑嘛,本来就是为了方便而使用的。要交流;觉得电话费贵,可以用电脑交流,要查阅资料,没时间上图书馆,可以用电脑查阅;想最新最快地了解新闻资讯,可以用电脑查阅;其余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包括网络游戏,实在没有必要让孩子接触。孩子是没有控制力和判断力的,一旦沉迷于此,实在是要不得!
  
  说到这一点,成了港澳台高考状元的萧君仍喋喋不休:“爸爸实在是多虑了,我们在他长期的高压教育下,早就能明辨是非了。结果呢,跟同学聊个QQ有时候都像做贼一样。爸爸说让我们查资料或者聊天的时候可以开启电脑,这真不是那么回事,我们每次开电脑都要经过申请批准的,不是想查资料就能开。有时候,一个星期上网的时间都不到一个小时。真是多谢爸爸的严格控制啊,我现在对电脑竟是一点兴趣都没有了,要我上网,我宁愿坐在房间里看书。虽然现在高考结束了,电脑进屋了,我碰电脑的时间,也没比之前多多少,爸爸这招实在高,把电脑搬进屋说是还我们自由了,其实早就已经消除掉我们对电脑的兴趣了,这进屋不进屋,一点区别都没有。这就好比你放了一堆美食在一个早就强制减肥得了厌食症的人面前,对他说:“吃吧,使劲吃。”但是那个人看着那些食物,也一点都不想吃了。”
  
  三、不允许随便喝可乐
  可乐,这个孩子们非常热衷的饮料,我是严格控制的。第一,可乐对健康无益,让他们喝可乐,不如多喝点豆浆、酸奶、甜汤。第二,绝不能养成孩子们想喝什么就喝什么的习惯。我家的经济能力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可以算是中上水平的,要说买可乐,每个月买十吨八吨给他们都没问题,家中也不是没有可乐,冰箱里是放着的,但孩子们不能取用无度。
  在炎热的夏季,孩子们每次都会巴巴地望着我,说:“爸爸,我能喝可乐吗?”甚至我出差时,如果想喝可乐了,也必须打电话来询问我,可能问十次,我只有一次会回答:“可以。”其余九次,我都会告诉他们:“不,喝茶吧。”
  我教会孩子们品茶趣、知人生。中国文人都有品茶的传统,喝茶尤其喝功夫茶,对培养孩子们的情趣和气质,百利而无一害。因此我从小就教会孩子们如何去品茶。《红楼梦》中妙玉有一言:“喝茶,一杯为品,二杯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马了。”可见任何东西都要有个度。喝茶怎么喝,温杯,泡茶,洗杯,闻香,品茶,每个步骤都让人的心沉静下来,再慢慢从茶中品味人生百味。茶是中国人最伟大的饮品,上好的茶,苦涩中带着清甜,入口是苦的,但细细品味,又是清香的,再一品味,慢慢转甜,这是多么奇妙的人生感悟?这比可乐一杯下肚,第一感觉似乎很凉爽解渴,可是越喝越腻、越喝越渴的感觉来得好吧?让孩子知道人生先苦后甜的道理,总比让他们往肚子里灌可乐来得好。可乐,解得了一时口渴,解不了心灵的枯竭。 所以说,中国人比外国人的境界高,只是现在人都埋没了这些境界了。希望现在的父母们都能教孩子们把这些境界和情趣一一拾起来,如果父母们自己还能记得并遵守的话。
  这不,在萧尧萧君考取北大后,亲友们不停宴请。每当长辈们问及孩子们喝什么时,四个孩子的八只眼睛都不约而同地看着我,让亲友们好不奇怪。
  
  四、不能随便打开冰箱门
  不能随便打开冰箱门,言下之意,就是我的孩子们是没有想吃零食就吃的权力的。现在的90后孩子,大概从小开始,饿了就能打开冰箱翻寻吃的喝的,父母就生怕孩子没吃够没吃爽,一看到孩子们大吃特吃,父母们就特高兴。但是对我来说,平时一日三餐已经足够孩子吃饱,随意再吃零食只会增加孩子的惰性和享乐无度的坏习惯。所以我早早就对孩子们说,想开冰箱,必须先问过父母,让我和妻子来判断孩子们是不是该吃东西了。如果只是一时嘴馋,对不起,不许开冰箱,不许吃。
  
  老三萧箫总是抱怨:“爸爸不许我们开冰箱,不许我们吃零食,但是三不五时就会带着我们去吃宵夜,广州市大小宵夜,几乎吃了个遍了。别看我和妹妹们零食吃得少,但是体重可不小,妹妹们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减肥!”
  
  他们一直弄不清,不许开冰箱,只锻炼孩子们的服从性。我要让孩子们清楚,服从就是硬道理。相信对于父母们而言,也会是一大借鉴。
  
  
  五、不能吹空调
  广州的夏天何等炎热,相信在广州住过的人都知道。如今的孩子们,还未进入夏天就早早住进了空调房,享受一夏清凉。殊不知这样只会养成孩子们的惰性,何况大家都清楚,空调症是怎么产生的?还不是吹多了空调的结果? 我家不是没空调,每个房间都装有空调,孩子们的房间也不例外,但是除了我和妻子的房间,其他房内安装的空调只有在温度极高或是有客人到访的时候,才被允许开启,孩子们是绝对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的。我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妻子在家中操劳,也是我们家的“国宝”,何况她知道掌握享受和忍耐的度,因此她想开空调无可厚非,但是孩子们没有控制力,天天呆在空调房里,只会越来越懒散,我此举旨在培养孩子坚韧的精神。热了么?就吹电风扇,我和妻子小时候不也是这么过来的?
  
  老四萧冰对此意见最大:“广州有时候确实是太热了,我记得有一次到了38度,爸爸还不让我们开空调,我和萧箫姐姐的房间本来就是向阳的,我们俩又共同挤在一个房间里,早就热疯了。所以我们三个那次夏天,就一直在爸爸妈妈的房间前面来回走动,因为每次经过他们房门的时候,都会从门缝里吹出一丝清凉,实在是太凉爽了……我记得从小到大,大概每年在家里开空调的次数,也就两三次吧,一般也就是在那天气实在要把人热中暑的情况下。我现在最大的期盼就是将来读大学时宿舍里有一部大空调,那就太棒了!”
  
  当然,我的家规不仅这短短几条,我相信,如果把我对孩子们的家规写出来,那也可以洋洋洒洒地写出一部大书了,只是这些都比较典型而已。因为我相信这些条件,别人家的孩子都无法做到。20年来,萧尧和萧君看电视与上网的时间,恐怕还没有其他同龄孩子一个月看电视的时间多。当许许多多90后的孩子玩着网游、聊着QQ、喝着饮料、逛着商场时,他们却在书海中遨游,他们熟读四书五经、中外名著,甚至如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一类的心理学名著也摆在床头随时翻阅,他们能随口吟诵唐诗宋词,能提笔一挥洋洋洒洒写下一篇优秀的文章,更能将《红楼梦》中几百位人物的复杂关系制作出一张一丈余见方的“红楼人物关系表”。没有自由,却有了丰富的学识,我的教育哲学,让我的孩子们摆脱了人们对90后孩子惯有的“肤浅、低俗、无内涵”的印象。萧尧是老大,他又是男孩,说实话,萧氏家规难为他了。他说得中肯:
  
  虽然爸爸的方法让我们拥有了很多别人没有的特质,但是提起我的童年,我心中依然是存有遗憾的,我至今难以忘怀的是幼年时的一次暑假,那一年,亲戚家孩子们都来到家中做客,十几个孩子在床上跳着笑着闹着,我们在两张床之间跳来跳去,感觉特别快乐。这样的情景,在我的童年中只出现了一次,并且,以后都不会再有了。那是我唯一一次感觉到童年也可以这么无忧无虑,有时候真希望这样的生活能在童年里多出现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