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新重庆2017:《杂文报》读后感两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6:53:05

《杂文报》读后感两篇

许 鸿 宾

中国教育早该改革了

《杂文报》第1361期“校园内外”版文章《外国专家不买中国教育的帐》,读后受到极大震动。

中国教育仍是应试教育,西方教育才是“素质教育”,这已是共识;

中国教育培养的是“承传家”,西方教育培养的是“创新家”,这也已是共识;

两种教育制度孰优孰劣?这似乎也没什么疑问。

可令人奇怪的是,公认陈旧的东西迟迟不能退出历史舞台,公认先进的教育理念却乏人问津!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一个说法:中国学生参加国际数奥赛、理化奥赛之类的考试,几乎能包揽所有奖项,但一走进实验室就傻了眼。十多年过去了,这类故事还在流传。

两年多前“素质教育”很是热闹了一阵子,中央下发了文件,领导人发表了讲话,效果如何呢?多数地方是“涛声依旧”。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几年前我校就联合本县几所兄弟中学举行联考,每学期四次,分别名为第一次月考、半期考、第二次月考、期末考。每次考试后都要按成绩给老师排队。在大提“素质教育”的日子里,也曾说要取消月考甚至半期考,但不久风声过去,考试依然,只不过更名为“素质教育测试”。前不久新任县委领导决心改变本县教育的落后面貌,要求发扬“三苦精神”(领导苦干、学生苦学、老师苦教),并且给各校下达具体的升学指标和高分率。这“指挥棒”的作用可谓立竿见影:一些小学也开始组织“联考”;中学的“月考”发展成了“周考”(一周一统考);各班都给学生规定了严格的进班学习时间,致使一些同学回到家看着饭不能吃——热饭,吃着慢,担心迟到!

应试教育,害莫大焉。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官老爷们,如果还有良知,还有责任感的话,就请当机立断,痛下决心,彻底转变观念,改革选拔人才的办法,改革对学校、教师进行业绩评价的机制,让不堪重负的老师喘喘气,让祖国的花朵真正沐浴在素质教育的灿烂阳光下。诚如是,则是师生之福、教育之福、中国之福!

“左”的悲剧不能再重演

张恺帆,原安徽省委书记,在“大跃进”的年月,因说真话并做出开仓放粮的壮举而被撤职、逮捕,罪名是“反党反社会主义”(《杂文报》第1361期二版《应该记住一个人》作者李兴濂)。张恺帆“为报真情获罪人”的坎坷遭遇,令人同情,更发人深思。“左”祸横行的日子里,以言获罪,上纲上线的事屡见不鲜,不但高级干部如履薄冰,连普通百姓也动辄得咎。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妇女在晚上进屋时说了句“咋恁黑呀”,刚好被邻居听到并报告了队长,说她攻击伟大领袖,理由是屋里挂着毛主席的画像,“毛泽东思想放光芒”,她竟敢说屋里黑!队长虽觉荒唐,但也不敢麻痹大意,于是这位妇女可倒霉了。每天上工前都得认罪思过,还要承受众乡亲的口舌之辱,在改革春风即使吹来时她含愤自尽。

我认识一个走乡串户的磨刀老头,闲谈中他提到自己曾在阎锡山部队当过兵,打过日寇。我对这段抗日故事很有兴趣,挖掘出来说不定是一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可当我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希望他留下地址姓名时,老人马上警觉起来,无论我怎样解释,他只是摇头。原来,因为这段当兵(国民党兵)的历史,在“文革”中他吃尽了苦头。“文革”结束距今已20多年了。20多年时间不算短,却抚平不了“左”倾错误路线在一位老人心中烙下的深深创伤!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左”的悲剧决不能再重演了!

说明:以上两文写于2002年2月。曾投给《杂文报》,未被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