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店 洮南:最有福的人才能看的书(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30:41

如果能有耐心看完这本书,你是世界上最有福的人。看这本书,请首先放下您的成见,甚至是迷信,看完再去从一个点实践,比如不如意的事儿,怎么化解?比如身体有病,用书里的方法去解决,比如失恋,怎么走出困境等等,会有收获,会有成功,最有福的人就是你。

接第一回《般若镜缘集》

◎修净土法门,只有一个愿望,求生净土,我非去不可,有这样坚定心,我们依照佛的教诲身心世界通通放下,一尘不染,只有一个愿望——求生净土,那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威神,现在就加持到你身上去了,你就得到了。假如对这个世界还有留恋,名闻利养还放不下,果报念头还放不下,阿弥陀佛的愿力就加不上了。你要想现前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依教修行就得到了,一发心就得到了,实在不可思议。(净空法师)

  ◎学佛者无用庄严形迹,只贵真实修行。在家居士,不必定要缁衣道巾;带发之人,自可常服念佛,不必定要敲鱼击鼓;好静之人,自可寂默念佛,不必定要成群做会;怕事之人,自可闭门念佛,不必定要入寺听经;识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千里烧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供奉邪师,不如孝顺父母念佛;广交魔友,不如独身清净念佛;寄库来生,不如现在作福念佛;许愿保禳,不如悔过自新念佛;习学外道文书,不如一字不识念佛;无知妄谈禅理,不如老实持戒念佛;希求妖鬼灵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以要言之,端心灭恶,如是念佛,号曰善人;摄心除散,如是念佛,号曰贤人;悟心断惑,如是念佛,号曰圣人。(莲池大师)

  ◎真正念佛发愿求生的人,现前就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这种利益,功德的殊胜,是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比的,直接得佛加持,不但阿弥陀佛加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加持你,非常明显。我们采取这个法门,的确效果很显著,如果诸位要是专心念佛,如理如法,依照经典所讲的理论方法,你认真地去修学,要多久才能感觉到有效用?给诸位说,三个月,不长,三个月你就感受到自己功夫得力了,所谓“得力”,就是你感到烦恼轻了,妄想少了,你会发现自己智慧增长。这是怎么发现的?从前看人、看事都迷迷糊糊的,都不甚清楚;现在看人、看事很清楚、明白,这就是你的智慧增长了。你有能力辨别真假,有能力辨别邪正,有能力辨别是非,都不要思考,一接触就明了,这是智慧增长了。所以你要真正会念佛,念得很如法,三个月到半年,一定得这个效果。如果你要是念个半年,或者是十年、八年,愈念头脑愈迷惑,愈念愈愚痴,愈念烦恼愈多,实在讲,不怪经典,不怪佛菩萨,只怪你自己错用了心。(净空法师)

  ◎我们修净土怎么观呢?离心意识,就是离妄想分别执著,就是观。如果你真的是修学大乘的、真的是修学弥陀法门的,就在自己生活当中,就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去修清净心,修平等心。用什么方法修呢?用这一句名号。当我们的心不清净的时候,什么不清净呢?贪嗔痴起来了,迷惑颠倒起来了,妄想起来了,赶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这个阿弥陀佛就把妄想打掉了,把贪嗔痴这个念头也打掉了。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清洁剂,把我们心里的污染马上就化解了,这叫做用功,而不是每一天念十万声佛号,贪嗔痴照起,那个没有用处,那个十万声佛号叫白念了,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那个没有用处的。佛号最管用的时候,就是能把妄想、能把烦恼给化解掉。古人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个觉,就是佛号立刻就提起来,就能把烦恼化解,这叫做用功,用长久了,功夫就得力了。功夫得力是个什么样子呢?妄想少了,烦恼轻了,心地清净了,看事看人比从前明白了,比以前聪明了,有了智慧了,这就是好现象,这就是功夫得力了。心地一天比一天清净,烦恼一年比一年减少,你自己会感觉得很快乐、很幸福,这是功夫得力的现象。假如我们学佛学了很久,这个得不到,烦恼还是多,妄想还是多,那么换句话说,你的修行出了毛病,那就是不如法,你一定是方法错误、理论错误,所以你虽然很用功地修学,你没有成绩,得不到效果。这就是要认真去检讨、去反省、去改正,一定要收到很好的效果。譬如说,从前我看人不平等,看事也常常不平,这是烦恼,这错误啊,现在呢,现在看了都很满意了,都平等了,不像从前那么计较了,这就是有进步。也许有人问,从前我很精明,现在我是不是糊涂了?我现在连是非、青红皂白都不分了,都糊涂了吗?那就真糊涂了。功夫得力不是这个样子,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心地平等,一切善恶是非,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个心是平静的,这才叫功夫。这个里头要辨别清楚,不能把糊涂当作智慧,那就错了,不能把糊涂当作功夫得力,这个要不得。(净空法师)

  ◎老实念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成佛,天经地义。成佛,这才是把我们提升到究竟圆满的境界。真正提高,最重要的条件——老实,老实就是决定遵守经典的教训。经上教我们深信切愿,一心,《无量寿经》上讲的“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就成了。《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那是讲功夫,叫你一向专念,那是讲方法,这个里面并没有矛盾。所以经论合起来看,它的理论、方法、境界,我们都清楚,依照这个方法修学,决定成就。(净空法师)

  ◎佛法的修学最重要是解门,解了之后,行功夫才得力。我们知道有很多人很努力认真修行,为什么一生功夫都不得力,到老死的时候,糊里糊涂地死去?我们看得太多,听得更多,应当要有警觉。也有一些一生从来没有听过经,不认识字,什么都不会,他学会一句阿弥陀佛,他念到最后也能站着往生、坐着往生,这是怎么一回事情?告诉你,那种人有真智慧,他信心清净,《金刚经》上说得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从前李老师常讲这种人是愚人,愚不可及,他那种愚笨,我们比不上他。为什么?他头脑里清净,没有胡思乱想,他一切万缘真放下,他无需要再念经,无需要再学东西,一句佛号他就能成无上道,谁能比得上他!世法、佛法都讲求上根上智与下愚不移,这两种人最好度,一个是上上根人,一个是下下根人。上上根人有智慧,心清净,一说就通达、就明了,下下根人虽然愚痴,他没有妄想,人老实,教他什么,他一句话做到底,这两种人只要遇到佛法,决定成就。最难的是当中这一截,所谓半吊子,上不上,下不下,自以为聪明,自以为是,自己给自己做障碍,就犯下了大错。诸佛菩萨教化众生,就是以这部分为对象,这部分是最难教,《地藏经》上讲“刚强难化”。世尊对上上根跟下愚之人,讲经说法几个小时就解决了,哪里要讲四十九年?四十九年苦口婆心是度我们这些人,中等根性是最麻烦的事情,很不容易得度,自以为聪明,自以为有智慧,哪里晓得真是迷惑,迷惑就造业了。(净空法师)

  ◎有人问,到底是念“阿(音窝)弥陀佛”,还是“阿(音阿(ā))弥陀佛”?“阿(音阿(ā))弥陀佛”是梵音。佛教传到中国之后,中国幅员广大,方言很多,念“阿(音窝)弥陀佛”的人,坐着往生、站着往生的人很多,所以,我们不必执著音,要着重清净心。音念得再对,不一定能往生,因为往生的条件是“心净则土净”。《阿弥陀经》讲往生的条件是“深信、切愿、持名”,持名念念不忘阿弥陀佛。所以,念“阿(ā)”可以往生,念“阿(音窝)”也可以往生。虚老法师是营口人,他念“阿(音窝)弥(音逆)陀佛”,他坐着往生,这就是说明心真诚,心真有佛。(净空法师)

  ◎第一要于一切时中(注意,要于一切时中,不是不如意事时如此,欢乐之时又如彼),厌恶娑婆生死烦恼之苦,欣慕极乐菩提之乐,力求往生。次要发愿遵照佛祖所传净土法门,勇猛精修,净除习染,使身心轻泰,现生极乐。次要立志成无上觉,圆满菩提,供养诸佛。次发广大心普度众生,众生界不空,誓不成佛。次要随有所做,若善若恶,善者回向求生,恶则忏悔求生,更无二志。又云:念佛之心,欲得一心不乱(但不可作意求,求则反远矣)是谓净愿;不生西方誓不休息,是为常愿;成无上觉,广度众生,是谓大愿。……如是发心,方名真信切愿。(元音老人)

  ◎深妙禅偈:有大福德始念佛,发菩提心修十善,佛说无上深妙禅,浅人当作浅法看。四仪庄严三净业,坚守重戒勿少犯,打破人我是非关,放下生平闲知见。谈玄说妙不相干,三字真传老实念,只此即是长夜灯,苦海慈航斩魔剑。要拔多劫生死根,直拼此身作呆汉,五宗八教一句收,切莫念外觅方便。过缓过急同是病,强想一心心愈乱,志坚如钢气如绵,不间不杂自成片。因心果佛互感应,根身器界潜转换,烦恼未伏念不一,习气不除佛不现。千万句如一句时,何愁不见弥陀面,此事非易亦非难,三昧全凭信行愿。(夏莲居居士)

  ◎不念过去,不念未来,专念现前一句。不求一心,不断妄想,只要字句分明。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多说一句废一句,多念一句是一句。(夏莲居居士)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夏莲居居士)

  ◎老实念:但只老实念,不必问如何。莫管同与异,休论自与他。只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境缘无好丑,佛号一扫过。句句念能真,决定出娑婆。(夏莲居居士)

  ◎念佛最忌,精神涣散。字句模糊,先快后慢。既无音节,又不连贯。心不应口,声不摄念。轻忽养识,古德所叹。如此念法,永难成片。(夏莲居居士)

  ◎声和韵稳,字正音圆。恳切绵密,沉着安闲。声合乎心,心应乎声。心声相依,妄念自清。(夏莲居居士)

  ◎佛号如珠,念头如线。分则各离,合则成串。心不离佛,口不离念。如线贯珠,相续不断。(夏莲居居士)

  ◎未能一心,先求专念。未能不乱,先学成片。真勤真专,功效自见。无须问人,还请自验。(夏莲居居士)

  ◎问:我打坐念佛三十分钟,同一个姿势累了,请问可否换姿势? 答:可以的。念佛人打坐与参禅不同,念佛的打坐称为静坐,就是坐下来念佛。但念佛最好还是经行,就是以很慢的速度散步,这样念佛比坐着念佛好。如果觉得累了,就坐下来念,不感觉得累,还是经行比较适当。(净空法师)

  ◎问:请问绕佛有什么好处? 答:绕佛的好处非常多,绕佛是养生之道中最殊胜的方法。要晓得生命是精神与物质和合的,肉体是物质,灵性是精神。我们的心要静,愈清净愈健康;身要动,身是机器,不动就生锈、就生病了。绕佛是身动心不动,绕佛与拜佛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有些人修拜佛,一天拜三千拜,拜佛的时候心清净真诚,心里面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没有第二个杂念,身不断在运动,这是修礼敬。绕佛是经行,就是缓慢的散步,可以收到修学当中不昏沉、不掉举的效果。有些人念佛念了一会儿就打瞌睡,散步就不会了,有些人心里面七上八下止不住,但是在缓慢散步念佛,心就定了,这是用功的方法,又是养生之道。(净空法师)

  ◎问:请问绕佛和拜佛有什么分别? 答:绕佛是一种缓慢的运动,非常适合于年岁大的人、体力弱的人,拜佛是一种激烈的运动,适合于年轻人、身体强壮的人,而绕佛、拜佛效果是一样的。拜佛是礼忏,礼拜忏悔,第一个目标就是降服自己的贡高我慢,以我们最尊贵的头顶去礼佛之足,在此学习一切恭敬。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我们要把所有一切众生当作佛一样的恭敬,折服自己的傲慢心。(净空法师)(说明:经行绕佛必右绕即顺时针方向行走;拜佛时不应出声念佛以免伤气;以缓慢的速度拜佛同时心中默念佛号同样很好)

  ◎问:对治昏沉、妄念,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答:经行、拜佛。通常念佛堂的当中是拜佛区域,四周围是绕佛区域,两旁是止静区域。容易昏沉,就用绕佛、拜佛的方法来对治。妄念多的时候,用止静,止静与禅定一样。因此,方法没有一定,自己要懂得调节,什么方法有效,就用什么方法。(净空法师)

  ◎在念佛堂里,一定是结弥陀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个大指拇指连接起来,这是弥陀印。手印就是手语,是表法的。(净空法师)

  ◎在家人不随众,各人念佛。坐立绕跪,皆无不可。但不可执定一法,若执定,则人易劳而心或难得相应。当斟酌其自己之色力及功夫,而取其合宜行之,则有益矣。若常途通行,宜先绕,次坐,次跪。绕跪皆觉辛苦,宜坐念。坐念若起昏沉,宜绕念,或立念。昏沉去,当复坐念。宜按钟,不宜掐珠,以掐珠难养心故。(印光大师)

  ◎念佛记数,只取其心归于一,不许又记百记千。汝所立之法虽好,恐久则心力不堪,或致受病。(印光大师)

  ◎一心念佛,即是正念真如之大者。不预外事,纵有不容推脱者,当平心和气,审慎度量,即是察言观色之大者。急躁心,乃修行人之大障,能放下此心,则当体清凉矣。(印光大师)

  ◎印祖晚年被礼请到苏州灵岩山,祖师赞叹:“此道场是天造地设,浑然天成的好道场”,起到现今,也得走路上去,并无工具直达。祖师重兴灵岩山的道场,极力提倡念佛法门,定下道场的规矩:一、住持无论是何宗派,但以深信净土、戒行精严为准,只传贤不传法,以杜法眷私属之弊。二、住持论次数不论代数,以免高德居庸德之后之嫌。 三、不传戒不讲经,以免招摇、扰乱正念之嫌。堂中虽日日常讲,但不招外方来听耳。四、专一念佛,除打佛七外,概不应酬一切佛事。五、不论何人,不得在寺收剃度徒弟。 五条有一条违者,立即出院。这是祖师在民国二十二年在灵岩山订下的规矩,用大理石刻下来,还请县政府盖章,镶在灵岩山大殿外的墙壁上。

  ◎从前善导大师,教我们念佛三个要诀:“身专礼阿弥陀佛,口专称阿弥陀佛,心专想阿弥陀佛”。身、口、意三业如是专修,万修万人去,没有会遗漏的。相反的,若是杂修,也就是念佛以外又参禅、又学教、又持咒、又拜忏、又做法会,心不能专注,大师说这种修法,一万人中难得有二、三人往生。(净空法师)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贴疏中,提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的经训,可见专修的重要。至于“专”,前面说过,就是身口意全部摄在阿弥陀佛的境界上。而发菩提心呢?益大师在要解中告诉我们说:“发愿求生西方净土的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因为“无上菩提心”,就是成佛的心,而求生西方净土,就是“一生成佛”,也是名符其实的“即身成佛”。可以说,西方净土所成的是圆教“无上正等正觉”,可见益大师的话恰到好处,一丝毫都没有疑惑。(净空法师)

  ◎从前的人、社会比我们现在单纯太多了,还得五年遵守老师的教诫,现在我们身在这个花花世界,要加十倍的功力。你看,染污超过十倍,我们时间也要拖长十倍,从前五年,现在要五十年了,我跟大家讲的是真话。五十年?算了,不要学了,就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广学多闻呢?见到阿弥陀佛再说,在我们娑婆世界我不学了。所以我只修前二愿,我要发心: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再作后二愿: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样安全保险啊,这不会错误。后头二愿现在学,一定把你念佛的功夫障碍掉,要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上上根人执持一句“阿弥陀佛”,什么经都不要看,要不要懂?不要懂。我心定下来,相信就行了,这一句佛号就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上上根人!比这次一等的,再念念《无量寿经》,念念《阿弥陀经》,净土三经、五经,这是次一等的人。再次一等的人就再多念一点,净土十要、印光大师文钞、净宗经典,念个几十部,这是第三等人。如果觉得这个还不够,还要念念《金刚经》、《地藏经》,那往生没指望了,太杂太多了。佛法讲精纯不杂,我这头脑里头除阿弥陀佛之外,不生第二个念头,这种人决定往生。分别、执著、妄想里绝对得不到真实法门,这是我们要注意的。(净空法师)

  ◎我们以念佛为主,讲经为辅助,这个道场解行并重。讲经的目的是坚定信心、愿心,你若有真信切愿,就不必听经了,真正的功夫就是一句弥陀念到底。过去祖师道场没有讲经,只有念佛,现在因为大家对于佛教认识不清楚,对于净宗不能了解,信愿不是真实的,不够踏实,因此每天两个小时讲经,是为了让大家认识佛法、认识大乘、认识净土,认识得愈深、愈真切,信心、愿心就愈强烈。所以,讲经是接引,念佛是真干。(净空法师)

  ◎今天许多念佛的人,名为专修净土,可是为了求延寿,便诵《药师经》,为了消罪业,便拜《梁皇忏》,为了救厄难,便念消灾咒,为了求智慧,便念观音文,把向来所念的佛号置之不顾,以为念佛无济于事。为何不想一想:《阿弥陀经》中说“彼佛寿命无量”,我们念佛得生净土,无量寿命,何况人间百年寿命呢!又《观无量寿经》中说“至心称念阿弥陀佛,于念念中,能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何况目前的罪垢和厄难有何不能消除吗?又《无量寿经》中说“我以智慧光,广照无央界”(无央即无边),念佛的人,阿弥陀佛常以智慧光明照触其身,何况普通的聪明智慧呢?一句佛号,是阿伽陀药,能治一切疾病,但如果三心二意,不肯信服,那么纵有神圣善巧的本领,对你也无能为力。(莲池大师)

  ◎一门深入的智慧比广学多闻的人,高明很多!文殊菩萨到最后还是要念佛求生净土,还是要向大势至菩萨看齐。所以,夹杂是严重的障碍,我们今天修持很难成就,就是心里夹杂。不但夹杂许多佛法,还夹杂着世间五欲六尘,成就当然难。念佛为什么不能得一心?念佛人听说《金刚经》不错,也想念念,《普门品》也不错,《药师经》也不错,以为不念《药师经》,生病没人治,每一尊佛菩萨都想拜,每一部经都想念,这就是夹杂。功夫不纯,很难得清净心,修一样,就容易,夹杂决定要不得,这就是“法忍”。(净空法师)

  ◎回家念佛,不杂余修。不能凭自己的兴趣,随自己的高兴,有时念念佛,有时诵诵经,有时拜拜忏,有时又持持咒。这样没有用,自己搞乱自己,自己找自己的麻烦,这样是不会见效果的,一定要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智谕法师)

  ◎净宗念佛方法简便易行,而执持名号,持之以恒,达到感通佛力、成就往生的目标,却又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净业行人的首要目标是成就往生,能否往生,往生的品位如何,与念佛人的诚敬专精之程度密切相关。经典昭示:阿弥陀佛“十念必生愿”的前提是“至心信乐”。至心即至诚心,至诚心即是不与万法为侣的妙明真心。印光大师临往生前对弟子们的最后开示:“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带业往生。” 阿弥陀佛大愿接引众生,是他的至诚,吾人念佛求生净土,是我的至诚,二诚相感,如磁吸针,岂有不任运往生之理?诚的外显即是敬。对土木金彩等佛像视作真佛,读诵佛经祖语,宜当作现前佛祖为我亲宣,不敢稍萌怠忽。对念佛行人作菩萨想,作未来诸佛想。以恭敬心对待三宝,以恭敬心待人接物,以恭敬心持佛名号,常恒如是,业障日消,慧光日益。老实念佛乃净宗心要,老实念佛的本质内涵即是诚敬,诚敬实为成就往生、超凡入圣之极妙秘诀,净业行人应恒常提撕,拳拳服膺。世出世法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专精,专者用志不分,精者纯而不杂。念佛行门贵在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念佛功夫深浅与专精密切相关。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表明万法归一,契入性海,便可获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杜绝一切利欲的引诱,身心专精于一个目标,就能获得以一当十的利益;如果夜以继日地专之又专,就能获得以一当万的利益。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方法,就是教导我们不间断不夹杂地直尔念去,心的势能增大到极限,豁破无明,现生顿证念佛三昧,心力弱的,亦可稳操生西方净土的胜券。念佛贵在专精,净业祖师大德对此多有开示。善导大师宏阐净土,不尚玄妙,教人专修净业,即身业专礼阿弥陀佛,口业专称阿弥陀佛,意业专念阿弥陀佛,如是往生西方净土,万不漏一,而杂修净业,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则百中稀得一二、千中稀得三四往生者。印光大师赞叹善导大师所示专杂二修的法语:“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 专精办道,首须遮除杂缘。莲池大师曾略开七事,作为自警之约: 一不得蓄资财,造房屋,买田地,置一切精致好物,即经像等传自太古,出自名家,皆勿留恋,一心正念。 二不得作种种非紧要福缘事,始俟他日大事已明,作之未晚,今且权置万行门,一心正念。三不得于好色好味等起贪爱心,不得于恶色恶味起嗔恼心,于恶言讥毁我者、骂辱我者、种种拂逆我者起嗔恼心,乃至过去未来事,或顺或违,皆悉摒绝,坚壁固守,一心正念。 四不得吟诗作文,书写真草,题帖对联,修饰尺牍,泛览外书,议论他人得失长短,乃至教凭臆见而高心著述,禅未悟彻而妄意拈评,缄口结舌,一心正念。五不得交结亲朋,应赴请召,游山玩景,杂话闲谈,凡种种世谛中事,除理所当为,决不可已者,余悉休罢,一心正念。 六不得贪著放逸,恣纵睡眠,大事未明,捍劳忍苦,一心正念。七不得与世人竟才竟能,争名争势,未得言得,未证言证,诳称知识,妄自尊高,唯应执卑守愚,终身居学地,而自锻炼,常专常精,一心正念。 莲池大师以身作则,为后人树立了专精念佛的楷模。综上所述,诚敬是念佛的心态,专精是念佛的行持,净业行人应恒常自省,提撕警觉,俾令自己的念佛行持贯彻诚敬专精的原则。(大安法师)

  ◎我们要把观念修正过来。什么观念?现在一般观念,你是错的,我是对的。这种观念是在制造对立,制造矛盾,破坏安定和平,你怎么能化解?把它转过来,你是对的,我是错的;你错了也是对的,我对了也是错的。……这个话意思很深,为什么说别人错了也是对的?佛菩萨给我们示现,他示现的是恶的行,示现一个恶人,示现恶的行为,他是对的。为什么?他教我,提醒我,让我看了之后,我有没有这个恶念恶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他是对的,他错了也是对的。我对了也是错的怎么说?我要是分别执著批评,我就错了。为什么?自性里面根本就没有起心动念,根本就没有分别执著,我还是起心动念,我还分别执著,不是错了吗?对了也是错的,这是菩萨的境界。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平,菩萨事业,不是凡夫事业,凡夫做不到。凡夫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断,永远跟人家是对立的,所以对了也是错的。(净空法师)

  ◎修行不说对不对,即使自己对,人家偏说你不对,你也要忍受。凡事承认自己不对,就不会起烦恼,否则心不安,烦恼即来。(广钦老和尚)

  ◎想到就念,不要执著我要怎样,不要说我要念多少声,我在念佛,我在做……而只应时时、事事把佛挂在嘴边,心心不离佛境界,把心安住在佛号上。行住坐卧、一举一动都在念佛,哭也在念佛,笑也在念佛,脚踏一步也在念佛。念佛是生死一辈子唯一要考虑的大事。(广钦老和尚)

  ◎今天是今天,明天是明天,今天能够没出毛病,念佛而过,就要很满足,明天再来时,明天再说,不要去挂碍,故说不必想以后的事。(广钦老和尚)

  ◎诵经、看经、念佛、说话,这是一天当中所必经之过程。后者最好少说,前二者之时间最好不超过念佛,还是以念佛为主。不用多看经,看多了,迷迷糊糊。凡遇到什么事皆一句“阿弥陀佛”,要远离是非也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念(一念不生)能超出三界,又一念(念而无念)到西方。修行要眼装看不见,耳装听不到,老实念佛。不用多看书,只要多念佛,智慧一开,经藏自然在你心中。(广钦老和尚)

  ◎念佛要发长远心,不可间断,如同小溪的水,不管水流大小,总是潺潺不断流注大海。念佛就像这样,不管念多念少,都要持之有恒,天天念,一心念,念到阿弥陀佛的大誓愿海里,生西就有望。任何人只要肯念,成佛一半!念佛还要有愿力,才能一心专注,摄心持名。(广钦老和尚)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赅罗八教,圆摄五宗。可惜今人,将念佛看做浅近勾当,谓愚夫愚妇功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终日悠悠,净功莫克。设有巧设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动以参究谁字为向上,殊不知现前一念能念之心,本自离过绝非,不消作意离绝,即现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自超情离计,何劳说妙谈玄。只贵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或三万五万,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改变,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一得往生,则永无退转,种种法门,咸得现前。切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寻章摘句,遇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钵,此则头头不了,帐帐不清。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起贪嗔痴念,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试自检点:若身心世界犹未放下,贪嗔痴念犹自现起,是非人我犹自挂怀,间断夹杂犹未除尽,妄想驰逐犹未永灭,种种他歧犹能惑志,便不为真念佛也。要到一心不乱境界,亦无他术,最初下手,须用数珠,记得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后记数亦得,不记亦得。若初心便要说好看话,要不着相,要学圆融自在,总是信不深,行不力。饶你讲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转语,皆是生死岸边事,临命终时,决用不着。珍重!(益大师)(说明:参看“初入此门……”一段及其说明)

  ◎念佛怎么能够使一丝杂念没有呢?要求没有杂念必须在你念佛时要至诚恳切,不可飘飘忽忽悠悠荡荡,随声唱和,不入你自己的耳,不通过你自己的心,这样,不得受用。讲到此地,要告诫大家,念佛越久有一种危险,初念佛的没有这种毛病,为什么念佛久了反而有危险呢?这是因为成了老念佛的了。这老念佛的是怎么样的呢?念珠不离手,佛号不离口,嘴里咕咕哝哝地总是念阿弥陀佛,可是心中无佛,佛中无心,完全把念佛当成一种形式。大家请想,你心中无佛,佛中无心,怎么能算念佛呢?初学念佛的就没有这个毛病,他们都有一股精进心、虔诚心,佛号一起,念佛心就随着而起。念久了,就容易流向这种“老念佛”的毛病了,所以大家不要变成了老念佛的。还有人和我说:“我办公,我上课,我做事,念佛真没有时间。” 你不要烦恼,念佛正须要忙中抽闲,抓紧时间去念。你不要看有些人天天无事悠悠荡荡,天天念佛,天天掐念珠,可是他心里不见得有佛。如果你时间宝贵,工作忙碌,抽一点时间偷闲念佛,那倒是至诚恳切真念佛了。真切念佛可以得到真实受用,而他清闲无事,有口无心地念佛,反而不得受用。抓紧时间念,并不等于紧张念佛,念佛时倒非常需要自然真切地念。(智谕法师)

  ◎我们念佛一定要认清这个念,是全心全意的想念,不只是口宣佛号便成。几十年来,我看过许多人念佛,有一次在一个地方主持一项活动,有位念佛的老太太念佛已达四十年之久,这种毅力真了不起。她在我面前走过,一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地念个不停,恰好旁边有个年轻的女同学,不大注意礼节,坐在那里两脚分开,不成规矩,很难看。这位老太太每次转到她跟前时,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念声变了调,意思是提醒这位小姐将脚摆正一点,但是又表示自己没有中断念佛,而且也不是在骂人。你看看,这种念佛能得一心不乱吗?!遇到别人咳嗽,心里讨厌,口中就念阿弥陀佛,看到别人不合己意,也不喜欢地念阿弥陀佛,这算念个什么佛呢?你干脆骂人好了。所以我常说,我们中国人的念佛很有意思。有时候在街上看到一个人不小心跌倒了,旁人“哎呀、阿弥陀佛”那一声,意思是说摔得漂亮,你说这不是用阿弥陀佛在咒人吗?这样子的念佛有没有用?有用,但不是我们念佛为求一心不乱,为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应效法的。(南怀瑾老师)

  ◎对治散乱的方法,以念佛最有效。自念自听,念得清,听得明,用出全身力气,将一句佛号看得稳、把得牢,像捧油钵走路一样,丝毫不敢松懈,不休不息,又如将军临阵,高举一声佛号,要与八万四千烦恼作殊死决战。一句如此,一心不乱,句句如此,一心不乱,一句净念,句句净念,要把(智谕法师)

  句句净念打成一片,这样念佛,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决定往生无疑。如果大家名义上来打佛七,而妄想不歇,散心不除,纵然弥陀有怜悯心,也救不了你。我看见大家念佛时,有人不知不觉笑出来,那都是在乱打妄想。乱打妄想不老实念佛,决难往生,这不是佛不度你,只怪你自己不想去。应该想到地狱就在左右,牛头马面的铁叉,就在我们身边,恐怖都来不及,哪有时间生嬉笑呢?

  ◎老实念佛,既不逞才能,又不求名利,最为难得。以老实二字,是生西方一条大路。又老实者,不于一句阿弥陀佛外,添一毫妄想也。(妙空大师)

  ◎一切言说相、名字相、境界相都不着,不着是智能,所以是智念。念佛不是智念,而是净念,是“换一个清净念,以治向来染浊之念”。我们过去的念头是污染的、不清净的,用这句佛号把一切杂念、染念换过来,变成净念,所以,念佛法门称为“净”。念佛的秘诀就是一心称念,怎样得“一心”?第一、不怀疑;第二、不夹杂;第三、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是净念。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净念相继”,“净”就是不疑、不杂,“相继”就是不间断。“又是以纯一之念,治向来杂乱之念”,“治”是对治,把从前杂乱的念头改过来,改成纯一之念。所以念佛比修止观、修禅来的亲切、殊胜。(净空法师)

  ◎念佛者,有默持,有高声持,有金刚持。然高声觉费力,默念易昏沉,只是绵绵密密,声在于唇齿之间,乃谓金刚持。又不可执定,或觉费力,则不妨默持。或复昏沉,则不妨高声。久乱之心,一时难定,念佛心不清,不必忧,只要功夫深耳。字字句句当心念,杂念是病,念佛是药,念佛正治杂念,而不能治者,因念佛不亲切也。杂念起时,即用心加工念,字字句句,精一不二,杂念自息矣。万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功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后功夫纯熟,自然妄念不起。(莲池大师)

  ◎持佛号时,杂念纷飞,此是多知多见,心无正念之现象。欲此种境象不现,唯专心痛念自己将欲命终,唯恐即堕恶道,励志念佛,了不起他种念头,久则自可澄清。(印光大师)

  ◎修行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云念佛一片。若人果为生死心切,念念如救头燃,只恐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要将这一声佛咬定,定要敌过妄想,一切处,念念现前,不被妄情牵缠遮障。如此下苦功夫,久久成熟,自然相应,如此不求成片,而自然成片矣。于二六时中,单将一句阿弥陀佛,横在胸中,念念不忘,心心不昧,一切世事,都不思想,但只将一句阿弥陀佛,作自己命根,咬定牙关,决不放舍。乃至饮食起居,行住坐卧,此一声佛,时时现前。若遇烦恼境界,心不安时,就将这一声佛,提将起来,即令烦恼当下消灭,以念念烦恼是生死根,今以念佛消灭烦恼,便是佛度生死苦处,若念佛消得烦恼,便可了得生死,更无别法。若念至一心不乱,则临命终时,净土境界现前,自然不被生死拘留,则感阿弥陀佛,放光接引,此必定往生之效验也。(憨山大师)

  ◎当妄心杂乱之顷,能举起一念,如对慈尊,按定六字洪名,一一出口入耳,则此杂乱,自然随念寂静。自是一念而至十念,乃至念念不移,即教中所谓净念相继者也。念佛之人,须要信心恳切,正因凛然,重念死生轮转之可悲,深厌尘劳纷扰为可痛,举起一声佛名,直下更无异见,直至一心不乱,能所两忘,到家之说,不容再举,捷径之词,何劳挂齿,可谓证修行之神术,超方便之正途。(中峰大师)

  ◎觉明妙行菩萨告诉我们,叫我们老老实实一天到晚抓住这一句佛号:“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如果众生讲什么,好听不好听,你就一句阿弥陀佛,不管讲什么,你都是一句阿弥陀佛。善护口业,一句阿弥陀佛比什么都好啊。要想讲话,马上提起佛号,一句阿弥陀佛把话头打掉。(净空法师)

  ◎当妄心杂乱时,能起念念佛,一一出口入耳,自然随念寂静,此息妄要诀,愿即切实行持。而信为入门,愿为前导,亦缺一不可。(毛凌云居士)

  ◎“心念佛时,心即是佛”。心烦意躁一定要戒除,戒除的办法就是用持念佛号。(智谕法师)

  ◎当腿痛时,你至诚恳切,一心专注念佛,不感觉腿痛了,专想念佛,不想痛的地方,这叫身受心不受。一旦临命终时也能做到这一步,保证往生。(智谕法师)

  ◎若在病苦中,在烦恼中,能念这一句佛号,功德更大。因为“难能”,所以“可贵”。(黄念祖居士)

  ◎专念佛不念病,心中只有佛没有病,病就会好。世间人往往不能放下念病而专心念佛,殊不知念佛念到心清净自然健康快乐。(净空法师)

  ◎身体有病,吃什么药也没有用,念佛没事就好了,阿弥陀佛是无上医王,是灵丹妙药。不要太惜身,生病时不要去理它,这是一种考验,理了它就被考倒。遇到病痛时,更应体会出人生无常,难免生老病死苦,更应加倍努力修行。(广钦老和尚)

  ◎你如果“对病痛生苦受想”,那就不得了了,病魔就起劲地折磨你。如果心不住在病痛上,“你痛你就痛好了,没关系,无所谓。” 反而不觉得痛了。但你一起欢喜心:“咦,手不痛了。”这么一想,马上手又痛起来了。所以,痛苦的感觉终归还是大脑接受不接受的问题。只要我们心空无住,有病也会好的,纵然痛也不觉得痛苦。净土宗是这样讲的:“临命终时,身无病苦,心不颠倒,意不散乱”。身无病苦,就是不为病所苦,不一定一点病也不生。能在生病时不想着病,只管念佛,注意力集中在佛号上,感觉不到痛苦,那就是身无病苦,身受心不受。假如你平时很用功,有很深的功力,那就没有什么病不病、痛不痛了。“心能转物即如来”,若真能做到心空无住,病也能转,就像慈明禅师,用手一搬,因中风而歪了的嘴立即就正常了。功夫稍浅点,也能不为病所苦。因此我们要时时刻刻令心空净,假如我们心不空净,临终为病所逼,痛苦难过,心就不安了。我见过很多修净土的人,临命终时,嘱他说:“现在要努力念佛,这是关键时刻,你就要生西方了。关键时刻到了,赶快念佛吧。” 你猜他怎么说?他说:“哎哟!还念什么佛啊!我都快痛死了,难过得要命,念不出来了。” 他就是不念,因为他的心散乱了。我们现在用功念佛,是预备临命终时的一刹那时用的,能够在临命终时心不散乱,还这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绝对有把握了。大家好好用功吧!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元音老人)

  ◎(古人说:“药是治假病,真病无药医”,这一句话也许您听过。那么有真病怎么办呢?)弘一大师一生专门弘扬律宗,以戒为师,但是他修行完全是以念佛为主。有一次他病得很厉害,大家都劝他要请医生看病,吃药。他就写了两首偈语来教育大家,他自己也正是按这两首偈语做的。偈语很好,希望大家都要按照这个做,疾病来了,到时候就手忙脚乱,念阿弥陀佛不行了,去做“阳普佛”、拜忏等等,这是对念佛法门不了解,信心不够、认识不够造成的。弘一大师两首偈语就是回答当时劝他治病的人。偈曰:“阿弥陀佛,无上医王,舍此不求,是谓痴狂。” 阿弥陀佛是至高无上的医王,舍此不求,就是舍弃不求阿弥陀佛,便叫痴狂。痴是愚痴,愚痴不是没知识文化,而是没有真智慧不相信佛法,不相信宇宙人生的真理。狂是颠狂,颠是颠倒,看到一切事情都颠倒的。第二首偈是:“一句弥陀,阿伽陀药,舍此不服,是谓大错。” 一句阿弥陀佛是万病总持,这个药你都不吃,就是大错特错了,是自己误自己。这两首偈语很好,既是我们学佛人建立专念弥陀名号,就可以一生成就,可以帮助我们坚定信心,也是我们遇到疾病来了,应该按照这个对待疾病,处理问题。佛法就是拿来指导人生指导生活的,你平常念佛,一旦事情来了,你按世间的办法来处理,找大医院找名医,完全错误。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要坚信弘一大师的开示,并以此互相鼓励提醒,病来了念佛求生净土的信愿决不能动摇,不能一心寄托在药物上,那样就会手忙脚乱,贻误大事。弘一大师说,小病服药,大病不服药,意思是说,能治的病,可以用药物施治,如果是不治之症,可不必用药,这个开示值得我们去体会。人人都要遇到疾病,人人都要过生死关,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净空法师)

  ◎一个人临命终时,最要紧的是忍受病苦,身心安和,始终不失正念,这样必得往生。假使大家探看病人时,最要紧的是使病人身心安和不失正念,要尽量安慰他、开解他,根据经文,说西方的快乐要他听,不可悲伤哭泣,更不可妄谈世事亲情,使病人生贪恋伤怀的感慨。如果他无力出声念佛,也不可逼他出声,只要告诉他心中默念,要记住西方的方向,记住西方有阿弥陀佛就是了。弘一大师说,也不可勉强病人作吉祥卧,随他右胁也好,左胁也好,总之,不要恼乱他了,能使他安详地求生西方,那样,你真是他的救命恩人。所以身安心安和,正念现前,实是我们往生西方的要诀。有病不影响往生,而且是几乎每个人都必然经过的,不管多么痛苦,只要正念现前,往生是无疑的。要注意,身紧张心不要紧张,身循规蹈矩,心始终要轻松顺适。你的身体很累,心不要叫它累,你的身体很苦,心不要叫它苦。甚而言之,有病痛时,身体很痛,心也不要痛,一切环境不适应的时候,必须身受心不受。临终之人,身上病痛很重,不要惧怕,不要大哭大闹,自乱其心,否则,就要堕落了。你要叫它身受心不受,心要是不受自然安宁,因为安宁了,就不失正念,不失正念,就可解脱了。(智谕法师)

  (说明:关于病、药和念佛求往生,以上七段应与“求生西方者……”四段和“临终开示”互相参看)

  ◎“格物”是断烦恼,“致知”是求智慧,要从断烦恼、求智慧做起。我们的烦恼习气不除,一切都没有指望了。“贪、嗔、痴、慢”四大烦恼,一定要断除,不能随顺。随顺烦恼,不但道业不能成就,世间事也不能成就。希望大家要认真思惟,细心提倡,忏悔改过自新,自度度他,才能成就真实功德。(净空法师)

  ◎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最重要是亲近善人,远离邪恶,这是自己修养进德之要。什么是邪恶?电视、报纸、杂志里的内容都是暴力色情、杀盗淫妄,我们要远离它。我已经有四十多年没看电视了,不看报纸,不看杂志,这是真实落实“远邪恶”。(净空法师)

  ◎我们凡夫业障深厚,从哪里看出来呢?从你的妄想、分别、执著,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不晓得要比古时候的人重多少倍,再加上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好,外缘不好,外缘里面最不好的就是电视。你们哪一个不看电视?你天天看电视,你就被电视污染你的清净心,你看报纸、杂志,糟了啊,每一天受这些东西的熏习,你学佛怎么能学得成功?所以大家要认识,这妖魔鬼怪在哪里,电视、广播、杂志、报纸就是妖魔鬼怪,你对于这个东西喜欢得不得了,天天亲近它,你怎么能脱离这魔掌呢?所以诸位要想学佛,要想脱离六道超越生死轮回,真正有决心的话,这些东西要远离,家里面最好不要有电视,最好不要订报纸。我已很多年不看电视了,也不看报纸,人家问我,每天天下太平,没事啊,你说多自在,你们的事情乱七八糟,我没有事。你看我们同住在一个地球、一个社会,我天天没事,天下太平,你们天天多事,都乱哄哄的,这境界就完全不相同了。闲静从哪里来?第一尽量减少应酬,减少外缘,其次决定不看电视报纸,生活要随缘,要懂得闹中求静。(净空法师)

  ◎真正修行人隐居在城市,除了工作、生活方便之外,自己在家里修行就能成就。家里怎么样?家里头决定不能有电视,决定不能有报纸、杂志,这个东西统统拒绝。家里头供一个佛堂,除了工作之外,回来之后就进佛堂进修。最好连电话都没有,你才真清净。要有紧急事情要联系怎么办?电话可以装,平常怎么样?把电话线拿下来,就不通了。我有事情找人,我就把它插上,我用完之后就拔掉。没有电话,没有信件往来,每天不看报纸,没有电视,心定了,这叫增上缘。所以,无论是什么环境,真正肯修行,没有说是没办法,没有的,都有很好的方法。在城市里面居住跟住深山道场没有两样,一样成就。(净空法师)

  ◎唯求自利的人,不能往生。(弘一法师)

  ◎念佛好像念得挺好,成天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但他的想法、看法、做法与阿弥陀佛不相应,这样,念佛也不能往生。学佛,心要像佛,念要像佛,行也要像佛,这才叫学佛。不是只是口头上念佛了,其它一样都不像,那没有用处。(净空法师)

  ◎念佛人来生得人身的很少,生天的更少,往生的非常稀有,就应了李老师所讲的话,李炳南老居士从前常常跟我们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会往生的只有一、两个。” 什么原因?古德所说:“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好像是一个念佛的样子,心不是佛,行为不是佛。所以我常常提醒同修们,本师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方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虽然念佛,是不是上善之人?念佛不是善人,怎么能往生?念佛还要上善。所以我们必须要能体会到佛在经教上告诉我们的,你看看《观无量寿佛经》上,韦提希夫人想往生极乐世界,求释迦牟尼佛教她怎么去。释迦牟尼佛在没有教她方法之前,先教她修“净业三福”。这是什么道理?先教她修善,先把善人这个条件拿到,然后再用这个方法,才能往生。修善有三条,三条只要做到一条,你就能往生。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有没有做到?如果这一条没有,念佛肯定不能往生,这一条有,念佛往生生凡圣同居土。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要有这两条,这七句你都落实都做到了,你念佛往生生方便有余土。最后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一条也做到了,你念佛生实报庄严土。佛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不具备这三个条件,不要说念佛不能往生,修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成就,因为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诸佛修的法门不一样,我们就晓得不管修学哪一个法门,这三条是共同科目,像盖房子一样,不管盖多高,盖什么形式,这三条是地基,我们怎么能够疏忽?后面两条我们暂且莫论,前面这一条非做到不可,我们是不是真心孝顺父母?是不是真的尊师重道?佛法是师道,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导师,你心目当中没有老师,极乐世界怎能去得成?所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些道理我们想想就明白了。(净空法师)

◎“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这句话我们听得耳熟,为什么做不到?怕吃亏。我尊敬别人,别人不尊敬我,我爱护别人,别人讨厌我,我帮助别人,别人不帮助我,所以就不肯做,别人怎么对我,我也怎样对人,还是犯这个老毛病。因此,学儒的不守礼了,学佛的不持戒了,认为守礼、持戒处处吃亏、上当,好处便宜都让别人占去,所以虽然喜欢听圣人之道,却不敢奉行,结果就是李炳南老师常说的:“你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 而这个原因就是迷失自性太久,养成不善的习气太深,起心动念都是“我的利益”,没有想到别人的利益,所作所为都趋向损人利己,以为这样才能在世界上生存下去。“我要活,他就决定要死,他不死,我就活不成。” 这是严重的错误观念,对自己有严重的伤害,而无毫分利益。这些事情,古今中外的圣贤都说过,正所谓是“英雄所见,大略相同”,这是真实智慧。圣贤人告诉我们“因果通三世”,一个人在世间,想占别人一点便宜,这是错误的观念,如果认为“我吃了某人的亏”,也是错误的观念。为什么?我这一生占人的便宜,来生要还他,我这一生吃了亏,来生别人要补偿我,因果通三世,不是这一生就完了。所以,祖师大德教学人要有“前后眼”,就是你要能看到过去、未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知道因缘果报,就能开悟。古德常讲“吃亏是福”,这是真的,一点不假。吃亏的反面是占便宜,占便宜就是祸,我们果然明了占便宜是祸害,就决定不会有占人家便宜的念头。修行要从自己本身做起,第一要学“能吃亏,肯上当”,虽然吃亏上当,绝不糊涂,那是真实智慧与德行。人一点亏也不肯吃,一点不如意都不能忍,他还会有什么成就。肯依教奉行,放弃自私自利,不怕吃亏,不怕上当,这个人就是将来的圣人。别人不尊敬他,他能尊敬别人,别人不肯帮助他,他能帮助别人,甚至于帮助伤害过他的人,真正学菩萨,自己刻苦耐劳,希望众生得福,真正发心全心全力舍己为人,为一切众生完全义务服务,决定没有丝毫希求报偿的念头,这样的人具备作佛、作菩萨、作大圣人的基本条件。讲到修学,儒、佛都教人从自己本身做起。《坛经》云:“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只见自己过,不见世间过,那是真正修道人。换言之,只见别人过,不见自己过,不是修道人。但你也不要怪他,要反过来常常问自己。世间所有一切人,在修行人心目当中,没有过失,过失在自己。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说:“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没有好坏,好坏在自己的心。我们以善心对待,一切都是善的、美好的;我们以烦恼心对待,一切都不善。凡夫起心动念都是别人不善,自己善,都是别人有毛病,自己一点毛病都没有,这是凡夫修行功夫不能得力的真正原因,功夫得力做不到,修行成果当然更没指望了。在生活方面,越简单越好,越节俭越好,帮助别人要厚道,要丰厚,对待自己一定要节俭,绝不浪费,常存此心就是积功累德。好处让别人去享,苦难自己承受,凡事随缘而不攀缘,随缘学问大,“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里面,有真正的智慧,有高度的善巧方便。(净空法师)

  ◎往生真正的条件,就是“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就行了。诸位还要明了一个事实,十大愿王里的“随喜功德”,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不要以为他什么事都没有做,也许他修的是上辈往生。自己虽无力做功德,但是有心、有愿,看到别人做这功德,合掌欢喜,恭敬赞叹,等于自己在修功德。念佛的人有能力把阿弥陀佛多生多劫的功德转变成自己的功德,那么别人所修的功德,怎么不能把它转变成自己的功德?问题是你会不会修。佛法修行全在用心,三辈往生实际上都是用心,不善用心的就是下辈,善用心的就变成上辈。不善用心的,看到别人殊胜,他嫉妒、破坏,是把自己的功德破坏殆尽,不可能往生,这要记住。别人功德有没有损坏?丝毫没有损坏。一个人的福德,你有办法障碍它,破坏它,功德没有办法破坏,只有造成自己的罪业。(净空法师)

  ◎念佛不灵了,遇到魔障,佛号念不下去,不知道怎么办。什么原因?还是对于阿弥陀佛没有死心塌地地去信、去愿、去行。如果真的心愿德行跟阿弥陀佛相同,一切诸佛护念你,一切冤亲债主、妖魔鬼怪都尊敬你,都佩服你,都拥护你,怎么会来害你?这个道理我们要多想想,你就会想通。这是叫我们提高警觉。平常、现在的时候,我们精神体力都还不错,一定要知道断恶修善。古人讲得好,常常以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以宽恕自己的心去宽恕别人,这样才能成就自己的德行。懂得宽恕别人,知道责备自己,改过自新,修善积德。有福不能享,一享福就迷惑。有福报给别人享,世间苦难的人很多,苦难的事很多,应当尽心尽力去帮助别人,欢喜修布施供养。只希求一桩事情,临终的时候没有病苦,临终的时候神智清楚,念佛往生,只求这一样,这一样最真实,除这一样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只有这一样是真实法,千万不能错过!(净空法师)

  ◎所以有意无意跟一切有情众生,包括动物,结了多少冤仇!唯一的方法,就是这一生当中真的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亲近弥陀。往昔今生所有一切冤亲债主,等我到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之后,我再回头度你们成佛,真正来还愿、来报恩!从今而后,不再有恶念,不再有恶行,也不再有恶的言语,身语意三业纯善、纯净。世间人追求真、善、美、慧,尽善尽美,在西方极乐世界真正落实、真正实现了。(净空法师)

  ◎如何消除无量劫的业障?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对五欲六尘的贪念,业障就消了。怎样创造未来无量光明的前途?尽心尽力为一切众生服务,服务这里面就是布施供养。布施、供养是一桩事情,供养是最极真诚心、恭敬心来修布施,布施就变成供养了,这里面三种布施都具足,所以果报是圆满的。(净空法师)

  ◎布施就是放下,不但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要放下,更重要的是放下知见,放下一切错误的想法看法。修行什么?就是修清净心,要在极不清净处修清净心,这是真修行,在百般不能忍耐的地方,修忍辱,这是真修行。不能忍了,离开,讨厌这个地方,这不是修行。所有看不惯的人、事,都能看得惯了,这就是你修行成就了,你的心达到清净平等了。有这种功夫念佛,决定得生净土。只要信愿坚定,心地清净平等,临终一念十念,都决定得生。品位高下,不在念佛多少,而在功夫浅深。心愈清净愈平等,功夫愈高,往生品位就高。佛号念得愈多愈好,念佛的时候就不胡思乱想,所以念佛就是修戒、定、慧。(净空法师)

  ◎大家不要认为脱离世间法才是佛法,其实有贪嗔痴的是世间法,没有贪嗔痴的为佛法,利益众生的为佛法,自私自利的为世间法。有很多人不知道,他在佛法中行贪嗔痴,那就是在佛法中行世间法,他在佛法中自私自利,那就是在佛法中行世间法。虽在世间法,而没有贪嗔痴,那叫在世间法中行佛法。对一切人、一切物,不起贪嗔痴,就是在世间法中行佛法。应该知道,不仅在念佛堂是行佛法,就是回去上班、上课、做工、处理家务、待人接物,能没有贪嗔痴心,也就是行佛法。总之,凡有所做,要于众生有利益,那就是在世间法行佛法。希望大家要发大悲心,大悲心一起,就是菩提心,这样可以帮助你成就念佛事业。(智谕法师)

  ◎生活要学着能够随缘而不攀缘,你的生活就自在。(净空法师)

  ◎学知足,知足就常乐,知足就不求,妄想就少,杂念就少,心就渐渐会定下来。在生活中,在衣食住行当中锻炼,锻炼是样样知足,没有一样不知足,样样随缘,你就样样都自在!这是降伏妄心最好的方法。(净空法师)

  ◎古德说得好,“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怎样是造新殃?攀缘就造新殃,随缘就不造新殃。计较人我,计较是非,天天起烦恼,那就是造新殃。(智谕法师)

  ◎大家修净土法门,就要在自己的行为上多多下功夫。适合我的意也好,不适合我的意也好,是的也好,非的也好,称誉也好,诽谤我也好,万般随缘,一切都好,所谓“万般随缘过,一切随缘了”,这样,你念佛就逐渐可以有成就。“只见活人论是非,不见死人道好丑(说好坏)。” 大家几十年的光阴很快就过去了,为什么不替自己多作打算,多想一想?佛说,世人都为不急之事忙碌,只要三寸气在,名利争执不休,可不知一旦无常期到,请问能带走多少?事实上,命终以后任人摆布,什么也不能自作主张。所以大家记住,这七天也好,平时在家念佛也好,不要为“我执”所左右,要记住“万般随缘过,一切随缘了。”(智谕法师)

  ◎当念佛多少有点进步,就会有一种感觉,我执轻了,有一点点随缘的作用了。有人强迫你做一件事时,你会随缘说:“好,就这么办吧。” 就会有这样风度了。你如果没经过念佛,就会执著“我认为这样办,一定这么办……”。经云:“执著是生死轮回之根。”(智谕法师)

  ◎修行应见和同解,把自己的意见全部舍弃,自己的意见就是六道轮回,应修六和敬。我不随顺自己的妄念,这是修行成败关键的所在,我们自己会不会用功也在此地。世间人最难放下的就是自己的意见、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分别执著,最不容易放下了。放下财色名食睡这个五欲六尘简单,放下自己主观的成见非常非常不容易。但是佛告诉我们,我们这个思想见解是错误的,如果不放下,对你明心见性决定产生障碍。你为什么见不了性,明不了心?就是你不肯放下自己的成见,我是怎么想法的,我怎么看法的,我以为怎样的,这个麻烦大了,你有这一套,那你永远做凡夫,永远在三乘,一佛乘的边都沾不上,你的观念里面当然有十方,当然有三世。(净空法师)

  ◎随缘不动心,对我们修学念佛有很大用处。那么,随缘不动心,不动心随缘,怎么能够办到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至诚恳切老实持念佛名。心安神宁是入道的第一步方法,如若心不安神不宁,不可能入道。要想心安神宁,一定得处处随缘,所谓随缘不动心,不动心随缘。要是你能办到这一步,虽在生死之中娑婆世界,可是你已在西方九品莲华之中了,这样才叫栖神净土。(智谕法师)

  ◎顺境、善缘你能放得下,没有贪恋,别人要要,你也没有起心动念,双手就供养别人,逆境、恶缘现前了,一点嗔恚心都没有,一丝毫报复的念头都没有,心平气和,赶快避开,敬而远之,礼敬绝对没有减少一分,赞叹也没有减少一分。普贤菩萨十愿,礼敬是没有条件的,赞叹里面,只赞扬别人的善,决定不说别人的过。这个人对待我,过去有一天他对我很好,我就赞叹他这一天的善,永远地赞叹,以后他有一百天对我不好,这个不好决定不能放在心上,心上都没有,口里头怎么会有?礼敬赞叹,必定法喜充满。“广修供养”就是服务一切众生。菩萨示现世间就是做这个。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生活就有价值。(净空法师)

  ◎能够随缘就是很大的智慧。只有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才懂得随缘,锋芒毕露的人没有福报,所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净空法师)

  ◎一般人只见别人过错,不见自己的过错,这不是学佛人应有的行径,这个心不除去,将来以心现境,境界现前时,就不会是好境界。你不可看别人都不如你意,你要有此心就会现这个境界,这是很可怕的,要警戒自己。心里要现阿弥陀佛,所现的境就是阿弥陀佛。三界如空花,可怕的不是地狱饿鬼畜生,可怕的是自己的心,外面的三恶道是自己的心变现的。因为念佛求生西方,西方是自己的心,不从心上修,西方极乐世界哪里有,那是自己的真心啊!念佛是否有进步,看看自己,是否把一切看得轻,看得淡,若是非心还很重,往生希望很少。常观察自己的过错,自己做的事对不对,他人的不对处,要起怜悯心、宽恕心,并以它为镜子,照自己犯没犯,这才是修道之心。你要是见神见鬼,求感应功能什么的,那就错了,那是贪心愚痴心造成的境界。真正境界,清清净净没有一切人我是非。(智谕法师)

  ◎一切法得成于忍。人能够忍,头脑就清净,辨别也清楚。灾难虽多,大家要是能忍,社会立刻就能安定,呈现和平。彼此不能忍让,会带来很多灾难、危机。愈是动乱,愈要清净,愈要能忍。功夫要从内部做起,由心性做起,所以佛法称作内明。我们修行未能抓住重点,所以虽广阅经论,仍不得力。然而要从什么地方下手呢?须从真诚心下手。如何才是真诚呢?不妄语、不说是非就是真诚。故六祖大师云:“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念佛修行,仍然是非人我不断,结果就如一个漏器,功德全漏光了,修行多年也枉然。修净土即是修清净平等觉,也就是三学: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这也就是三皈依的自性三宝,清净是僧宝,一尘不染;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违背这个原则就不是正法,修行便难有成就。(净空法师)

  ◎佛法的修学是修自己,不是修别人,佛法完全修自己,时时刻刻回光返照自己如不如法,不要论别人。我们无量劫修行不能成功,就是没有回来照自己,专门看别人:这个人修行不如法,那个人修行不如法,结果呢,不如法的是自己。一切都从自己身上做起,不要求别人,要求别人,你是决定错误。高明的老师,绝不要求别人。(净空法师)

  ◎一心向道,你的前途一切,佛菩萨替你安排,决定不要你操心,何必去妄想呢?佛菩萨安排的无论顺境和逆境,一切都是好的,消业障的,成就戒定慧的,要真正用功努力,妄想再也打不得了。别人往生还是下地狱,与我们毫不相干,我们不要打听这些事情,也不要把这些记在心里。一打听记在心里,都变成往生的障碍,心不清净。有人问我们,我们只合掌念阿弥陀佛,你记我不记,我不看也不听,一心念阿弥陀佛,我求生极乐世界,你们搞六道轮回,这样才能保全自己。只有一种人,魔对他无可奈何,就是一心念佛,什么都放下,什么都不理会。只要你还有一点意见,魔就有办法了,会挑拨这点意见,使你不能往生。境界现前一句阿弥陀佛,所有六尘境界通通都变成阿弥陀佛,你就决定往生了,那叫一心不乱。一个人的目标完全放在往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上,这样是非人我就自然放下了,自然就随缘了,好人很好,坏人也很好,好事坏事都好。为什么?与我不相干,你们大家都好,我的心是平等的,清净的,过几天就到极乐世界去了。这个好,那个不好,这个心态见解不能往生,一天念十万声佛也不能往生,原因是心不清净,心净则土净。带业往生,带种子习气,不带现行(懂佛法以后所造的业),现前不可以烦恼,现前的心要清净。一念清净,一念往生,念念清净,念念往生。从哪里觉起?从佛在经上所说的话,对于佛的教训,要生清净心,清净的信心,要把它当作唯一的真实,这是真正觉悟的人。(净空法师)

  ◎“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想到别人缺失,就是自己的烦恼。每个人都有善、恶,有丑陋、也有光明的一面,阿罗汉尚且有习气,更何况是凡夫?即使他有九面是丑陋的,我们也要舍弃,只看他光明的一面,这样才生得起恭敬心。普贤菩萨教我们“礼敬诸佛”,没有恭敬心的人,道业绝对不能成就。我们专心修学自己的本门,对于八万四千法门都要赞叹,绝对没有诽谤,这样才是大和合僧团。(净空法师)

  ◎印光大师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竭尽诚敬,往往人就开悟了。在现前,许多人,都是没有诚敬心,所得的只是皮毛而已。自己很想深入,为何得不到利益?毛病在没有诚敬心。也许要说:我对老师,对佛法很恭敬呀!那你,对人呢,对恶人、对讨厌的人,就不恭敬了,你那个恭敬心是假的,不是真的,真心里是没有分别的,有分别就不是真心。我对这个人恭敬,对那个人不恭敬,这个心是假的,是二心。真正恭敬心,就是一心,就是平等心,就是清净心。(净空法师)

  ◎不要只想外面的佛,而是要知道你的自性清净心就是佛。你的心要是清净了,就是你见法身佛啦,你的心要是平等了就是见报身佛,你的心要是发起慈慧,就是见千百亿身佛。那么,怎么能往这个地方用功呢?要把一声佛号切切实实念好。怎么算是把一声佛号切切实实念好呢?就是至心念,至心听,不作二想,念到你的心不起分别,没有能念的我,也没有所念的佛,那就是法身佛;念到你的心,不分别人我是非,一律平等,那就是报身佛;念到你的心,对一切众生起怜悯心、同情心、慈悲心,那就是化身佛。你念佛若是只想见外面空中有佛来了,好像大殿里的佛一样,八尺多高,那总是不得受用的事。(智谕法师)

  ◎一念不生为正知正见,在二六时中念念有阿弥陀佛在心中,谓之正见。如念妄想则为邪念,一动念即非正见。(净空法师)

  ◎念佛时,除了心口相应之外,还一定要系心于正念。唯有念圆满究竟、过无不尽、德无不圆的佛世尊,才是正念。念佛人能无间断地系心于正念,临命终时,正念现前,决定往生。(智谕法师)

  ◎往生极乐是活着的时候去的,不是死了之后去的,死后就作不了主。过去人能往生,主要是世俗之事能放下,一切不操心,事情来了就办,办完就了,过去不想,未来也不想,修净土用此种心情去修,一句有一句的用处。(净空法师)

  ◎用信愿持名的方法“洒心易行”,用断恶修善的方法来“改往修来”。希望这一生念佛往生,就要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眼前事可以做,并不妨碍,问题是不能放在心上,事来了就做,事完了心就清净。有人说不把事放在心上,怎能做好呢,世间大多数人认为这个观念对,殊不知一天到晚把事放在心上,怎么想还没把事做好。佛的方法妙了,什么都不想,事情来了办得有条有理,一点没办错,佛讲经事先没准备。不想是智能,一想落到第六意识去了,怎么都不周全,不想就周全了,事情来了用智能观照,哪里会错得了呢。(净空法师)

  ◎不休息是在修行中从不懈怠懒惰。中国人常说:“一日曝之,十日寒之。” 例如每天以四小时用功,尚有二十小时间断。佛陀在世时,出家人睡眠在中夜分,晚上十点就寝,两点钟就要起床,他们只在中夜睡四个小时,有二十小时修行。若想有成就,不能不把握时间发奋用功。心中清净一尘不染,没有执著、得失、贡高我慢,作到“作而无作,三轮体空”,如此才能无疲倦。(净空法师)

  ◎睡眠是障碍、是昏沉,必须要克服。我们生在末法时期,精神体力不好是业障深重,要求三宝加持。我们有真信、切愿,认真努力,佛菩萨就会加持,有信心就能做到。世尊当年在世,僧团的出家人每天睡四个小时。所以,我们一天睡眠超过四个小时,就已经很惭愧了。而精神体力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我们的毛病在于妄想、烦恼、杂念太多了,要把这些统统放下,内把妄想、分别、执著、烦恼放下,外缘也要放下,外缘是五欲六尘、名闻利养。(净空法师)

  ◎汝是凡夫,不是圣人,睡何能免,食何能止。但不贪睡,不贪食,取其养息充饥即已。若如汝所说,仗神咒止睡,果真持咒有大灵感,或可不睡。汝初持之夜便不睡,乃是心切之极,已稍伤神,故不睡。若伤神久,则睡便不醒矣。初心人,每每以一时精进过度,后便退堕。(印光大师)

  (说明:在家人平日睡眠时间应视个人体质、日常工作和生活消耗以及修行层次而定,不宜勉强过度减少。但精进修行应克服贪睡习气,宜适当早起念佛)

  ◎精进与调适,平时用得上,临命终时也用得上。平时遇到困难,须用精进或者用调适来突破,突破了,就会有另一番境界。尤其在临命终那一刹那,若是不懂调适精进、精进调适,很难保持正念。所谓正念就是佛念,念阿弥陀佛。要知临命终时八苦交煎,若不起精进力,就不能提起一声佛号,但如不知调适,则不能捍劳忍苦,支持长久。古时大德,有很多是临命终时也很痛苦的,但他们懂得调适,知捍劳忍苦,于是顺利通过了。(智谕法师)

  ◎举心动念,无非是罪,况有生以来尘劫无量,所造重罪岂可思量,所以念佛切宜住心一境,毋多杂念,只句句直前,心心归寂,则业障自谢。

  ◎尊者密勒日巴说:“多学广闻无利益,汝应一意专心修,修持精粹心要法。” 为什么要修持精粹心要法呢?因为这个临死管用,临死不会后悔。你修的法与念的咒很灵,一旦临死用不上,岂不是会后悔吗?“汝应一意专心修,简行少事做庄严。” 行为愈简单愈好,事情越少越好,否则事情一复杂,根本没有时间修,纵然有一点时间想修持,在精疲力竭之余,念上几声佛也难以得力。换句话说,必须善于运用、支配自己的时间,要简行、少事、一门深入,好好认真修持,才能在佛法中获得真实利益。(黎振东居士)

  ◎她来告诉我,一心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个是她的孙子还不少,放不下,又挂念这个,又挂念那个,还有在外国的,常常问一问:“现在情形怎么样?” 心里牵挂这些。我今天告诉她:“这叫业障,那些都是魔,魔障,不会叫你往生。” 她问我:“怎么办?” 我说:“放下,不要管他。你一心一意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儿孙放不下,你到了西方世界,你就是菩萨了,菩萨的儿孙会有菩萨照顾,会有护法神保佑,比你照顾周到得多。你要不能往生,落在六道轮回,你的儿孙谁也照顾不了,你自己也无可奈何。我给你讲的都是真话,你想错了,做错了。哪有佛菩萨的眷属没有人照顾的?没有这个道理。” 今天她听明白了,很欢喜地走了。造极重的罪业,还有护法神在照顾他。佛家讲:“一子成佛,九祖生天”,这都是实话,不是骗人的。所以你要是真正想照顾你的家亲眷属,唯一的好办法,就是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什么都解决了。你要不能生到净土,那你的问题决不是你想象、你操心所能解决得了的,所以学佛要有智慧。(净空法师)

  ◎真心就是清净心,就是平等心。真心起作用,就是般若智慧。处顺境,在这里修,将贪爱心断除。逆境里,一切不如意,在这里修,将嗔恚心断除。因此,顺境逆境、善人恶人都是我们修行最好的境界,怎么可以离开?离开就没得修了,就什么都谈不上了。要在境界上修,所谓历事炼心,在境界里锻炼。初学的人要用观照功夫,“观照”就是提高警觉,常常想着佛的教训。念佛人就用一句“阿弥陀佛”,这个方法非常妙,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遇到时,才起心动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将境界恢复平静,时时处处,念念之中要保持心地清净,心里不可有一样东西。真正做到心里没有妄想,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只许有一个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不牵挂,什么也不放在心里,就得大自在。生活一切随缘,就会快快乐乐,那是真的快乐,这就是观照功夫。观照久了就得定,也就是说,不要用这功夫,心都能保持清净。心在一切境界里,不会为环境所转,不会为外境所动,就得定了。“照住”,就是得定,到底要多长的时间,因人而异。我们的根性不同,修行的环境不相同,功夫不一样,有的人三年、五年就得定,有的人要二十年、三十年才能得定,不一定的。“照见”是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在大乘法里面是真正成就了,得定不算是成就,照见是成就,照见就是开悟,即“明心见性”,照见的见就是“见性”,就是“证得本性”。这三个阶段在念佛法门也不例外,但是名词不一样。净宗讲“功夫成片”,就是观照;再提升一层称为“事一心不乱”,就是照住;再提升是“理一心不乱”,就是照见。阶段上讲完全相同,只是用的名字不同而已。但是净宗的方法比一般大乘法巧妙太多,它的方法简单、容易,所以称为“易行道”,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修学,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念六个字也可以,四个字也可以,都可以;大声念也可以,小声念也可以;快念也可以,慢念也可以。怎么念才如法?不必问人,念得自己很欢喜、很快乐就如法。一句佛号念到底,自自然然念到不被外面环境所转,就功夫成片了。心里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念念都是佛号。在境界上,确实没有念佛,心里也没有念头,耳朵里听的有佛号,声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要害怕,这是正常现象,表示你的功夫得力,你也不要欢喜,不要傲慢,继续念下去。虽然有这个境界,如果你三天不念,就没有了,不会永远保持的。可是你常常念,这个境界会常常现前,这是很平常的事,一点都不希奇。念到妄念都不生,无论什么境界现前,都不会起心动念,不会分别执著,就得定,就是一心不乱。念到见本性、破无明,是理一心不乱,就是禅宗的“照见”,即大乘佛法讲的“止观”。圆满境界,各宗用的名词不同,其实它的境界、方法、层次完全是一样的。这也印证了佛菩萨常说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是事实。我们对自己修行的法门,以及别人修行的法门,不会赞叹自己,毁谤别人,自自然然会谦虚自己,而尊重别人,这就对了。(净空法师)

  ◎念佛是修持,帮助我们放下。只念佛,不念其它的,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念了,只念阿弥陀佛,这就对了,决定正确。凡是真正念佛的人,一定得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我们没有感觉到佛的加持,甚至什么是加持也不懂,其实佛菩萨念念都在保佑、照顾我们,一时一刻也没有空过。我们之所以不能觉察,是自己的心太粗,念头太杂,贪嗔痴业障习气太重。等这些业障习气减轻一点时,就感觉到诸佛如来确实在保佑我们、照顾我们,从无间断。一旦得佛力加持,无论是在解还是在行上,进步会更快。(净空法师)

  ◎念佛是念清净、平等、觉悟的心,念佛的作用是把一切妄想、分别、执著都念掉。佛教导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控制烦恼?用一句佛号,这个方法妙绝了。我这个念头才起来,不管这个念头是善是恶,只要念头一起来,“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压下去,这叫真做功夫,这叫真修行。你能真干,二六时中不间断,三年就有不思议的效果,不要很长时间,三年就能够控制,能够控制,你就能够自在往生,你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行!随时都可以去,世间纵然有寿命,我寿命可以不要。这个法子好,真是简单,这太妙了。所以念佛怎么个念法,不是口里唱着阿弥陀佛,那管什么用?那是古人讥笑,所谓是“喊破喉咙也枉然”!这一句佛号必须把念头控制住,要知道我们的善念是三善道的果报,恶念是三恶道的果报,我们善道、恶道都不要,这一句阿弥陀佛与西方极乐世界相应,与阿弥陀佛心心相应,正道里头的正道。不难!真用功的人,三、四个月就能见到效果,勇猛精进三个月就能收到效果,你就能跟佛、跟阿弥陀佛讯息就沟通了,西方极乐世界的讯息、资讯我们就能收到。今天哪一个念佛人肯真干?我不能说他不懂这个道理,懂得这个道理的人有,我们在讲席里也常讲,不肯干,不是不能干,是不肯干!祖师大德告诉我们读经,修行人每天念一卷经是摄心,我们心很散乱,收心,一部经念下来,这个心清净了,然后再念佛。念佛一定要用清净心念,乱心念的没有效果。为什么念佛之前念一卷经?大多数的人都念《弥陀经》,念经的作用在摄心、收妄想,然后这一句佛号才能够得力。所以这才说净宗法门殊胜,净宗法门为一切诸佛如来赞叹,道理在此地,就是它摄受众生的范围广,它帮助你速度快,能够稳稳当当叫你在一生当中证无上道,好处在这里。业障深重的凡夫也能学,这尤其是难得。宗门里面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无量觉。阿弥陀佛是梵语音译过来,它的意思,阿翻作无,弥陀是量,佛是觉,所以这个名号依中文意思来翻,无量觉。禅宗提倡的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个念头才起,第二念就换成阿弥陀佛,无量觉,用这个方法来伏烦恼。烦恼真的伏住了,往生就自在,往生极乐世界自己真有把握!这个世间我们看法一定会改变,看这个世间芸芸众生可怜,可怜悯者!多跟他结缘,为什么?佛经上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我多跟他结缘,将来成佛广度众生。特别是业障深重,造作重罪的众生,他特别可怜,我们要先度他,诸佛如来也是如此,度天人可以缓一步,恶道众生急着要度。人间,佛菩萨也特别重视,为什么?这站在分水岭的地方,不帮助他,立刻就堕下去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菩萨示现成佛都在人道,人道是善恶两道的分水岭,所以一切诸佛菩萨特别重视这个地方。效法古时候的大德,一生受持一部经,一个法门。净宗法门,我们今天选择“执持名号”,就是一句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一句话听的人多了,大家也都能说得出,耳熟了。为什么不可思议?能说得清楚、说得明白的人就不多。于是虽然相信净土法门,修学净土法门,对这个法门还是怀疑,疑是菩提道上重大的障碍。佛说经用意在哪里?帮助我们断疑生信,果然有坚定的信心,决不被外境动摇,经就可以不要听了。为什么?我没有疑的病,这个药就可以不要用、不要吃了。你对于世出世间法还有怀疑,那你就必须要服这个药,它的目的在此地。果然不怀疑,那就一句佛号念到底,只要不夹杂、不间断,就决定成就,而且是快速圆满的成就。(净空法师)

  ◎执持名号与一心不乱,从相上讲,非一,它是两桩事,一是功夫,一是功效,从理上讲,它是一样的,不异。所谓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不二,功夫与效果是一,不是二。不但身外之物不再牵挂忧虑,即使这个身体也不想,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这就是执持名号。念佛的功夫是在心清净,不在佛号多少。现在鼓励大家佛号念得愈多愈好,因为你不念就打妄想,念的时候还打妄想,不念就妄想更多。真正讲功夫,是要心清净,万缘放下。为什么放不下?没有看破,不知道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清楚明白了,我们真正能体会,自然就能放下,放下,心就清净了。我们看不破放不下,所以要想看破,得从放下做起,放下一分,就看破一分,多看破一分,就又肯放下一分,看破放下,相辅相成。这里面就是看破放下的多少,看破放下的浅深,达到相当的境界,就“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是净宗讲的“一心不乱”,浅的一心不乱,称之为“事一心”,深的一心不乱,称之为“理一心”。一般大乘法门,如果不到理一心这个境界,不能算成就,因为会退转,所以成佛不容易。《华严经》上讲的有道理,凡夫修成佛需要无量劫,不是三大阿僧劫,真的是无量劫,因为进得少,退得多,进进退退,到不生法相时,就不退了,这就是净宗所说的“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不生法相是达到三不退,算是成就了。一般人在一生中,实在达不到此种境界,这是真的。自己冷静想一想,就知道自己的根性,世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哪一样放下了?果然彻底放下,才够资格修学般若,如果还有一桩事、还有一点放不下,就没有资格学般若,即使修般若,一生也不能成就,这很难。净宗的方法与此法一比,容易太多了,只要达到一念不生的边缘,就能往生。“不生法相”是一念不生的高段功夫,我们讲一念不生的边缘,可以有一两分钟放下,都没有了,再过几分钟,又起来了,这就是“边缘”。能有这么一点点边缘,这个功夫在临命终那一那,只要几秒钟,不必一分钟,即能往生。在临命终那一那,真的放下,什么牵挂念头都没有了,决定往生。如果临命终时想着“我还有儿子、还有孙子没见到”,就不能往生了。所以,人往生的时候,最好将家亲眷属隔开,不要让他听到、见到而动感情。实在说,平常要放下,到那个时候虽然隔开了,“怎么我的孙子还没来?” 还是不行,不能解决问题。(净空法师)

  ◎佛在其它经论里面所说的,离生死法是什么?方法虽然多,理是一个,决定要断见思烦恼,见思烦恼不断,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我们要知道。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现在这个社会,中国、外国,有几个人能够断见思烦恼?古大德讲得好,如果离开净土法门,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一个人能够得度的,这个话讲得绝不过分,原因在哪里?没有能力断见思烦恼。我们幸运遇到这个法门,这个法门不需要断见思烦恼,但是要伏见思烦恼。“伏”是什么?把见思烦恼控制住,这比断那要容易太多了,我们一般人可以做得到,就怕你不肯干,你真正肯干,是能够做得到的,所以这个法门叫万修万人去。如果说“断烦恼”,那我们就未必可靠,说“伏烦恼”,我们还有指望,我们把它控制住,像佛陀在《十善业道经》上教给我们,“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这是一个控制烦恼的方法。我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要去想他的不善处,不要去想它,更不可以将别人那些不善处放在心上,那你就错了,大错特错,常常想一切人事物的善处,养成自己一个纯善之心,我们的烦恼自然就控制住。控制烦恼,往生就有把握,我们念佛功夫就得力,“功夫成片”我们一定可以做到。至于你要念多少时间才能成片,完全看你伏烦恼的功夫,你能够在很短的时间把你的烦恼控制住,你短时期就能够得功夫成片,得功夫成片,就能够带业往生。(净空法师)

  ◎我收到一个同学给我写了一个条子,哪个人转给我的我也不晓得,他就是念佛念得非常烦恼,常常听到我说念佛法喜充满,他这个法喜就是起不来,天天生烦恼,问我怎么办?还是老老实实念下去。为什么有烦恼呢?你的妄想杂念太多了,你的功夫不得力,念佛要放下,念佛堂法师,领导念佛堂的法师叫堂主,堂主时时刻刻提醒大众放下万缘,放下身心世界,提起一句佛号,这是警策的话。一面念佛,一面心里头还有牵挂、还有忧虑、还有妄想,你功夫怎么能得力?再重要的事情,进了念佛堂都放下,不去想它,等我念好佛之后出来再想、再办事,你出来就有智慧了,没有进念佛堂办这个事情怎么想也困难,念了佛之后出去再想,一想就通了,事情就办好了,但是你一面念佛一面在想事,你是佛也没有念好,事情也没有想好,你两边都错了。所以念佛同修要记住,念佛的时候天大的事情都放下,都不要理会,佛号一堂功课念好之后,离开念佛堂,该办什么事,再去办事去,这个样子,你佛也念好了,事也办好了,你两面都得到!决定不能够合在一起,办事的时候又要念佛,事情也会办糟糕、办错了,念佛的时候想事,佛号也念得不得力。所以还是不如法,如法决定得法喜充满。如果再有疑惑,听经。听经是断疑生信,转疑为悟,所以经不能不听。我们这个道场殊胜,就是每天有讲经,有念佛,讲经虽然一天只有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对我们现在的根性,确实不够,我们要想功夫得力,每一天至少要四个小时听经。可是一般人每天要找四个小时听经几乎不可能,每个人有家庭,有工作,哪里有这么多时间?尽量找空闲的时间,要多听经,理不能不明白,事不能不清楚,理事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你才会放下。你现在学不通,是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道理不通,事实真相不了解,所以他放不下。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很容易放下,你能放下,你的心是清净的,你的心是平等的,清净平等心生智慧,不生烦恼,你还会生烦恼,你完全没有放下。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你走着也好,站着也好(住是站着),坐着也好,躺下来也好,你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绝对没有第二个念头,这就是以一念断除一切妄念,这叫功夫成片。有许多同学问我,什么是功夫成片?这就是功夫成片。一天到晚心里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一个念头,就是说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杂念,这一句佛号功夫得力,全都把它压下去,没有断,所以叫带业往生。你的烦恼习气,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并没有断,只是你念佛功夫得力,统统把它伏住,所以这个断叫伏断,不是灭断。由此可知,你念佛念到今天,连功夫成片都没有得到,你不是真信。由此你就应该想到,为什么我要把印光大师念佛的方法,他里面讲的不讲经,我把不讲经这一条改掉,一定要讲经。印光大师那个时候不讲经可以,念佛人善根深厚,念佛人老实,能信、能愿、能行,我们今天要不把这个道理讲透彻,你不信、不愿,那就没有法子了。讲经的目的在哪里?成就你坚定的信愿,目的在此地。我们天天在念佛、天天在修,修了几十年,消息都没有,这什么原因?你所修的不如法。婆罗门女一天,如法;莹珂法师三天,如法。什么叫如法?放得下!回家的心恳切、真实,不是假的。我们的信愿不真实,我们的念佛不老实,念佛没有放下世缘,不老实,道理在此地。莹珂知道他要不往生,肯定堕地狱,为了怕堕地狱,急着求往生,这是他往生极乐世界的缘,逼着他非去不可。他要不去,堕地狱有的受了!各人的缘不一样,莹珂法师如果不是破戒犯规,造作一切不善,大概他的勇猛精进发不起来,可能这一生就错过了,他是罪过逼迫着他。这是前面讲的五逆十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从莹珂法师得到了证明,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他为什么能做得到?因为他一心向往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我的老家,阿弥陀佛是我的父母,诸上善人是我的兄弟,我家样样都美好,没有一点缺陷,想家!急着回家,这个地方我统统不要了,这是出来旅行,这个地方不是好地方,此地一切人事物,确确实实没有一样东西值得牵挂,没有一样东西值得我放在心上,他真放下,这根利!所以这个世间你们说好的,他决定没有贪恋,你说不好的,他决定没有嗔恚,他确确实实以清净、平等、慈悲心,来看待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人事物、一切万法,心里面真正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事一心不乱!所以你只要契入境界,这是经论、祖师大德们说得很好,你要是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世出世间一切法自然通达了,你还用得着学吗?无论什么法门,有人向你请教,你对答如流,用不着思考!这个奇怪,这个不可思议。实际上一点都不奇怪,什么原因?世出世间法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既是自性变现的,你只要见到性了,哪有不知道的道理?你对于一切诸法之所以不了解、不知道,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你迷失了自性。从早到晚,对人、对事、对物,接触的时候我们办事务,事情办完之后,心里面就是一句佛号,绝对没有一个杂念在里面,这是功夫成片。所以事情来了,佛号放下,去办事,事也办好了,佛也念好了。初学的人功夫不纯熟,如果说办事也念佛,念佛也办事,说实在话,事也办不好,佛也没念好。那是要念佛念到上乘功夫的人才行,在一切办事当中,他也能够净念相继,那是已经到相当高段的功夫,我们初学的人做不到,所以初学的人要记住,这也就是在生活当中去锻炼。我们修行修什么?就是修这个,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就是阿弥陀佛,不会起别的念头,这个时候叫成片,往生才有把握。一天到晚还有是非人我、贪嗔痴慢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这个不行,这个往生一点把握都没有。虽然念佛念了几十年,还是不行,这就是古德讲的不老实。由此可知,老实就成片,不老实是没成片。我们念佛功夫得力不得力,也就从这里看,今年比去年的妄念少了,我们念佛的功夫有进步,这个月比上一个月妄念少了,要从这里去看。如果年年、月月都还一样,这个问题严重,这个佛号念了有没有好处?有好处,来生变成福报,变成这个东西,不能往生。我们为什么会有妄念?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看不破!要是问如果功夫未达成片,但具深信切愿而告命终者能否往生?这个益大师说可以。深信切愿,说实实在在的话,如果能做到这四个字,我们相信他功夫已经成片了,你们想想看对不对?他信得很深,愿很切,一心一意就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地方他当然就不顾了,他还会把它放在心上吗?如果牵肠挂肚的事情一大堆,说我深信切愿,那是你自以为深信切愿,不是真的,真的一定是统统放下,不再搞这个,晓得无量劫来就是被这个害了。确确实实这些事情一切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何必把它放在心上,把自己大好因缘耽误掉,这是真正可惜。(净空法师)

  ◎问:何谓“轻安”?是否为“功夫成片”的前阶段?继续念下去,是否就是“功夫成片”?答:“轻安”就是你很自在、很舒畅,感觉得很快乐。这个快乐是法喜,不是从外来的刺激,而是从内心生出来的欢喜、快乐。念佛人往往有这个境界,但是保持的时间不长。这个境界何时会现前?我们念佛念得很专注,没有妄想、分别,心里面的这些忧虑、牵挂,暂时都放下了,这时我们的心行与佛相应,轻安就现前。可是一起分别、执著,这个境界就失去了。这个境界要是能常常保持,就称作“功夫成片”,这是伏烦恼不是断烦恼,是念佛功夫得力,把烦恼暂时伏住。轻安的境界现前,这是很好的享受,从前方东美先生常讲“人生最高的享受”,轻安确实是高等的精神享受。(净空法师)

  ◎念佛的功夫分三等,功夫真正得力,妄想杂念不起现行,称作“功夫成片”,你念佛就成功了,决定往生,有把握往生凡圣同居土。你的佛号确确实实能伏住妄想、杂念,妄想杂念不起现行,你用佛号代替了,真正能往生,真正往生就是永脱轮回,真正了生死出三界。我们常听说,往生的人预知时至,不生病,说走就走,站着走的,坐着走的,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再问一问,到底要念到什么样的功夫?念到功夫成片就行了,成片也有九品,大概在中上品就可以做到生死自在,所以,我们看到世间真正老实念佛的人,念三年五年,他就走了。说到三年五年就走了,很多同学听了就害怕:不得了,三、五年就要死了,这不能念,这怎么可以念!这就说明,口里说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心里还怕死,贪生怕死,舍不得现前的恶浊处境,还是不愿意去。你想想,这种念头怎能相应?不会相应的。真正念佛人,一定放得下,一切没有障碍,这才行。预知时至,自在往生,每一个人都做得到。如果要“一心不乱”,的确不一定人人能做得到,“功夫成片”是人人可以做到,这是下等功夫,三辈九品里,中上品就可以做到。中辈功夫,是“事一心不乱”,功夫成熟了。(净空法师)

  ◎也许同学要问,怎么晓得念到事一心不乱?告诉诸位同学,念到事一心不乱的时候,六种神通自然发现,不是你要求的,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都现前了。为什么?见思烦恼断了,断证的功夫跟阿罗汉、辟支佛相等,但是智慧、福德、善根超过他们太多了,是阿罗汉、辟支佛望尘莫及的,只是在断烦恼上跟他相等。所以,念到事一心不乱,六种神通自然都现前,绝对不是求的,自自然然就现前了(六种神通是本能,见思烦恼障碍了本能,烦恼断了,本能自然现前)。你坐在那个地方,自自然然墙壁没有障碍,墙外能看得清清楚楚,没有障碍;别人心里起心动念,你都知道。这样功夫的人,他自然一心念佛,心地清净,愈修愈老实,他不会告诉别人自己有神通,只有自己知道,绝对不会告诉别人,因为告诉别人,他的麻烦就来了,他要是有神通,别人有什么事情都会去找他,他就不胜其烦,所以他绝对不会对人说的。这是中等功夫。(净空法师)(说明:对于事一心不乱的境界有所了解即可,切不可有妄求一心和求感应、神通之心。不管有没有感应、见不见境界、见好境界还是坏境界,只要不求、不分别、不理会,始终保持老实念佛一心系念,净土法门就是最稳当的;参看“心果得一……”)

  ◎念佛念到上等功夫,就是“理一心不乱”,不但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也断了,而且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这是讲所证的果位跟他们等类,但是智慧、神通道力还是超过他们太多了。念佛功德之大,绝对不是普通圆初住、别初地的菩萨能跟他相比的。为什么不能比?就是因为他得到弥陀本愿摄受、威神加持,他跟阿弥陀佛连上线了,别人纵然断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证到圆初住位,但没有能跟阿弥陀佛融成一片,弥陀的智能神通道力,跟他有障碍,所以,仅仅可以说断证相等,智慧、神通道力不相等。这才发现念佛法门的殊胜,不是其它法门能相比的,禅也比不上。这是上乘功夫,往生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但是西方四土是圆融在一起的,是一生一切生。(净空法师)

◎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所以这一句佛号,至少要念到功夫成片才能往生。什么叫功夫成片呢?也就是我们常讲功夫得力了,所谓“得力”是烦恼不起来,烦恼并没有断,虽没有断,他佛号力量强,能够把烦恼压下去,虽有烦恼,烦恼不起作用,不起现行,这叫“功夫成片”。如果引用经文上的话来说,就是《楞严经》所说的“净念相继”,那个净就是功夫,心清净,净是功夫,如果没有那个净字,单单讲念,不见得有功夫,念到心清净,所谓心清净,烦恼不起现行,这个时候心地刚刚开始清净,所以叫成片。那么功夫再要深,就是一心不乱,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断,尘沙无明没断,伏住,尘沙无明伏住,见思断了,这个叫事一心不乱,往生方便有余土。如果念到理一心不乱,那就是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烦恼没有断干净,伏住。无明烦恼有四十一品,文殊、普贤已经断了四十品,四十一品无明,已经断了四十品,还剩下一品,这是文殊、普贤,那一品断掉了,就成佛了。这一品不好断,他还要信、愿、持名,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才断,我们晓得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啊!(净空法师)

  ◎什么叫功夫成片,就是清净心,心里面已经没有夹杂了,没有妄念了,专注在一句佛号上,专注在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上,决定往生。净土宗的方便,就是用意识心,专持这一句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确确实实是真实的,用妄心意识心去持名号,持是真实的,这妄心就是真心,这是所有法门里没有的第一方便。集妄心,就是真心,这就是念佛法门的殊胜。一切时、一切处都归到这一句名号,念到功夫成片,跟宗门教下的观照完全一样,事一心是照住,理一心是照见,暗合道妙明心见性。暗合道妙就是见性,用念佛方法得定见性的人很多。用这个方法纵然不能得定,不能见性,也能往生,这就是祖师说的,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开悟就是明心见性。念佛是消烦恼、除妄想最好的法门,可是大家不会用,念佛的人,口念佛号,心里不断妄想,这不能成就,必须口念,心也要念,心口相应,功夫才能得力,得力了就把妄想烦恼伏住了,伏住就得定了,智能开了,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了。纵然我们一生达不到这个境界,功夫只要得力,妄想烦恼能伏住就可以往生,叫带业往生,这是这个法门殊胜的所在。(净空法师)

  ◎临终时能正念分明,安详往生,决非专靠自力,一般凡夫何能有此水平?净土法门之所以能普被三根者,端在弥陀愿力加持,行人如能信愿持名符佛本愿,则弥陀于行人临终之际,必来接引。如玄奘法师所译之《阿弥陀经》云“慈悲加,令心不乱”,盖因弥陀慈悲,以佛威神功德,加持庇行人,故此行人临终之时,才能不乱,正念往生也。平日信愿持名,主要靠自力,临终正念往生,主要靠他力,他力无边,故不必有所疑惧。如真欲往生,正好现在努力,提高正信,切愿求生。益大师(莲宗九祖)曰:往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盖谓如有信愿,即得往生,反之,则不能往生。(黄念祖居士)

  ◎“一心系念”,就是一般讲的“一心牵挂”。一心牵挂,挂什么?阿弥陀佛,把挂念钱财、挂念儿孙的心换成阿弥陀佛,不系念其它事情,其它的万缘放下。我们只要做到一心系念,临终佛来接引,一定是先见到佛光,佛光一照就把功夫提升了。你本来是一心系念,佛光一照就把你提升到一心不乱。因此,玄奘大师翻译的《弥陀经》是讲“一心系念”,而罗什大师翻的是“一心不乱”,两者翻得都很好。所以,凡是往生的人,在临命终时见到佛来接引,受佛光加持,功夫境界立刻提升。我们念佛只要念到功夫成片,佛光一照一提升就是事一心不乱;原本功夫是事一心不乱,一提升就是理一心不乱。平常一定要用功,用功一定要掌握原则,会修行的人在境界上修,《华严经》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给我们做出历事炼心的榜样,经历万事万象,而不着相、不动心。(净空法师)

  ◎一心不乱我们知道很难得到,为什么说要一心不乱没错?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真的是一心不乱。我们功夫没到,没到不要紧,佛力加持,所以一心不乱的说法没错。诸位要晓得,我们念佛到往生的时候功夫加一倍,佛来接引你的时候,第一个是佛光注照,佛光一照就把你功夫提升一倍。我们是功夫成片,一接触佛光,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就把我们提到事一心。事一心功夫浅的,实在讲,凡圣同居土和方便有余土,都是属于事一心不乱,同居土是事一心功夫浅的,方便土是事一心功夫深的。(净空法师)

  ◎灭罪,首先要晓得什么叫作“罪”?妄想、分别、执著、烦恼就是罪。念佛修行真的有效果了,这些东西少了,妄想少了,烦恼轻了,这就是你罪灭掉的现象。做到一向专念之后,心确实达到相当清净的程度,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纵然不能到“一心不乱”,至少也到“功夫成片”,有这种功夫就决定得生。所以念三十万遍这个没说错,而是自己不会用功,今天念一千遍,记了下来,我今天念一千了,明天我又念了,两千了,你看看这个心掺杂这么多妄想在里面,掺杂这么多欲望在里面。尤其是求感应的心、求神通的心那么切,他还算不错,没遇到妖魔鬼怪,凡是求神通、求感应的,都很容易被魔所扰乱,被妖魔鬼怪来欺骗。灭罪往生,真的有这个功效,有这个功德。(净空法师)

  ◎见佛,佛非常慈祥,而魔没有慈悲心,所以见魔有恐惧。那念佛人临命终时,魔会不会变成阿弥陀佛来接引?不会。我们天天念阿弥陀佛,希求阿弥陀佛接引往生,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本尊,魔虽然要障碍,他不会变本尊,他会变别的佛。因此,如果你临终时,见到的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来接引,这准是错误的。魔可以变其他的佛来接引,不可以变本尊。这是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也不难懂,变本尊,他就犯罪了,那是冒充,护法神不答应,所以他不敢。变其他的佛来接引,并不是冒充,那是你自愿跟他走,他不算犯法,道理在此地。所以,念佛人一定要有信心,要放心,临终时见到任何佛菩萨,都不可以跟他去,只有见到阿弥陀佛才能跟他走,这是临终助念最重要的开示。病人说:“我看到什么佛来了、什么菩萨来了。” 你一听不是西方三圣,就要提醒他:“不要理会,一定要等阿弥陀佛来,不是阿弥陀佛,决定不能跟他走。” 这个开示最重要,其它的都是废话,都是扰乱临终人的。临终时就用一句佛号帮助他,他要是见到境界现前,不是经上所说的,要提醒他不要理会,他所见的相很快就会消失了。(净空法师)

  ◎你一生念阿弥陀佛,以阿弥陀佛为本尊,临终往生时一定是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如果不是西方三圣,而是释迦、药师、地藏等佛菩萨来接引你,你千万不能跟去,那些都是妖魔鬼怪和你的冤家债主变现来引你去入恶道的,但是冤债妖鬼不敢变现成你所修的本尊。你遇到是其他佛菩萨来接引你时,不要动心,还是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一直念到阿弥陀佛来或西方三圣全来,才能跟去。(净空法师)

  ◎散心是口里有佛,念佛,心里面或有或无这叫散乱。有的时候想佛,有的时候打妄想,想别的东西去了,这叫散心。散乱心是什么?口里有佛,心里头完全打妄想,那是一点效果都没有。这是把念佛的窍门给我们说出来了。信、愿、行都在这一句佛号里头,一句佛号具足这三个条件,这样念佛能往生。(净空法师)

  ◎“若当生”在这里不作将来讲,因净宗是圆赅八教的大宗,不是小乘,应该作“当下”,即现前讲。就是说念佛法门既可以今生修成往生,也可以当下不动脚步而生到西方,因心即土,土即心,只要你心清净一物不沾,烦恼消尽当下便是西方,不用死后往生。所以净宗大德说要确保能生西方,要现在能生西才行。(元音老人)

  ◎关于用功的误导: 一、念佛不消一心不乱。佛说念佛须专心致志,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彼佛现前。现在的导师说念佛不要一心不乱,只要散心念佛,即能生西,这真是害人。散心念佛果真能生西,那佛为什么教人念佛须一心不乱呢?大势至菩萨为什么教人念佛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呢?这“都摄六根”就是教人摄心在佛不可动一毫妄念呀。“净念相继”更难,这就是禅宗的悟后保任功夫,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现在就不多谈了。憨山大师说得更清楚:“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亦徒然。” 又说,念佛须如推重车上山,不可稍懈。根据佛、菩萨、祖师们的教导,可见现在导师的教导乃是误导,不可听信。 二、不消念佛,只要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也能生西。这比前说更为害人。净土宗的高妙就在信、愿、行三字。如真深信、切愿生西,为什么不行?且知净宗是寓高深之理于平易践履之中,于真实行处而暗合道妙,如光是口说而不行,能成功吗?切实的行才表示你有深信切愿,不行,所谓愿从何表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一步不行,如何能到达目的地!?教人者其行——不消念佛,正是毁灭净土宗也,安可信哉?三、往生西方很难,还是发愿往生边地疑城为好。这种见解更害人。往生西方是佛发愿接引众生旨的,你只要真心向往,愿去彼土,正是与佛的大愿吻合,如磁吸铁,毫无难处。况且极乐世界虽是佛因地修行的果报土,但也不离自性,我等众生的自性与佛无殊,既是自性土我等众生也有份,只要心地清净,往生即是回自己的家,又有什么难处!?那些往生边地疑城的人,上面已述,皆因信不真、愿不切所致,不是佛不准他们往生,派他们坐胎狱里的。我们明白了这点,对往生西方就毫无疑惧而欣然往生了。综上所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无难处,只要我们真信切愿,忠实履行,无有不能往生的。尤其是下品下生,只要我们真切地认识到这娑婆世界是苦难的世界,一切色相皆是幻影,无有真实,不可得,不可求,从而一切放下,毫无沾染牵挂心中,常教空荡荡的,临终自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至于要求上品上生,那就要进一步认识,纵是西方宝土也非真实,只不过是渡人的舟筏,一时的妙用,究竟也不可得。《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西方既有种种妙相,可见也是虚妄的了,但相虽虚妄而妙用不无,也不是断灭空,故往生有九品之别,那就看行人修功的深浅、悟道之高下而定了。心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空一如,既不着空,也不着有,妙有如如,即果地佛矣。(元音老人)

  ◎误解:(一)修来世:西方净土难生,念佛只有修修来世享福,不受贫穷苦难。这个误解在一般念佛人中普遍流传,害得修净土人大失信心,只想来世做人享福而丧失了往生西方成道了生死的慧命,真是冤枉者也。上面说过生西方上品上生是不易,但下品下生没什么困难,只要你真心相信,切愿往生,一心向往往生西方的好处,放下娑婆世界的一切事物、人情,真是万修万人去,没有一个留落下来的。所以我今天特别提出这个问题,劝大家清醒,不要听人瞎说而耽误了自己的前程。(二)怕念多:初心人念佛妄念不可能立刻停息,总是念起念落,纷飞不息。但念佛者往往误会自己根基不好,不堪修道,或者以为念佛反而妄念多不如不念,因而不修断送了自己的慧命,真太可惜。不知念佛时知道自己妄念在动正是好事,因为在不念佛忙乱时,心念乱动一点看不见,现在因为念佛,心比较静了才能看见妄念在动,这犹如从缝隙间照进的阳光中能看见屋内的灰尘一样,又如混水沉淀下来上面的水清时才能看见下面的沙泥一样。所以这是始觉慧光,得空的前兆,是大好的事,不须害怕念多,只要耐心地念下去,妄念就渐渐地由多而少而没有了。(元音老人)

  ◎修法当中的两条歧路:念佛修道有两条歧路不可不知,一是昏沉入睡,二是落入无记。(一)初心念佛总是妄念纷飞,名为掉举,渐渐功深定下来了又易昏沉入睡。昏沉入睡往往易和入定混淆使人搞不清楚,因为初入定者免不了有些若昏若睡的现象,不知者以为这是入睡了赶快警醒,因而破坏了定境,甚为可惜。现在把定和睡辨别一下,免犯错误。初入定者虽有些若昏若睡,但身体不倒,手印不散,佛号不断,此时应静静地保持不动;睡则身体倒,手印散,佛号断,此时应警觉,睁开双目,高声念佛,驱散睡魔,再慢慢摄心入定。(二)落入无记。一心念佛,毫无所求的人不易落入无记。有些人念佛,压念不起,求迅速入定,往往易落无记。记谓无记,即沉空滞寂,毫无知觉,这与三昧大有区别。得念佛三昧,虽妄念消融,身心世界化空,但不是毫无知觉,而是了了灵知不昧,不可混为一谈,我们修念佛三昧应该知其所别。(元音老人)

  ◎世法与佛法不二:用功人还常易犯的毛病就是不知世法也就是佛法,佛法就是世法,而常常厌离工作,期入深山修空或整日坐在座上不动。殊不知这样坐下去,只是枯木禅,不得活用,将来顶多证得罗汉果,弄得不好还易落入无记,成为死水,不能成佛,也不能往生西方。因此我们用功念佛,须知一切世法均是佛法,尽管尽力去做不要执著,就是佛法。淘米烧饭、洗衣浆裳就是念佛,工作写文、设计构思无非念佛,这样做事念佛两不误,既不会引起别人的误解,说佛法是消极离世的,也不会堕入沉空滞寂的死水而落入土、木、金、石的误区死果。(元音老人)

  ◎追求三昧与不消三昧:念佛人常常有要三昧与不要三昧之争,要者极力追求,因而为致入魔,不要者往往易流入散心念佛,因妄念纷飞而不得生西。因此我们念佛只用一种平常心专一精切念去,不管它是否得三昧,起先虽有些妄念起伏,但久久功深,不求三昧,三昧自然现前。相反,不用功而追求三昧,非但不得三昧还要坠入歧途。(元音老人)

  ◎关于十念法:净土宗确是异方便,面面俱到地照顾,从此也显见佛和祖师们的用心良苦。对于学佛忙碌的人,无暇念佛修道,特开出十念法,仅在每晨面对佛像焚香、礼拜后念十口气佛,即算修完早课,于是大家都按此法修习,念十口气就算完毕。殊不知此十念法是教忙碌的人无暇用功打坐专念而致,用短时间,以气来摄心,使妄念不生而清净本心的妙法,当心清净下来后,即在行、住、坐、卧中念兹在兹地保持此清净心,而不是十念后,即可任意乱想或胡作非为的。所以在面对佛十念后,还须在四威仪中绵绵不断地念佛,千万不要以为十念即算完事。(元音老人)

  ◎只要稍事念佛即可生西:因为菩萨的慈悲和修法的简便,往往使人误会生西方只要马马虎虎念几声佛即可以了,不知生西是怎么生法,也不知佛来接引是怎么接法。永明延寿禅师在宗镜录里告诉我们:佛来接引,实无来去,所谓接引,犹如天上的月亮,月亮不动,而千江万水月影一时齐现,你向东走,他向西走,看起来月亮也跟着你向东向西,其实月亮也无向东向西,佛来接应也是这样,只要你心清净,即在你心中现起佛相,心不净,犹如一盆污水不能现月影一样,就不见佛来接,不能生西了。于此可知,能否生西,全靠心地清净,绝不是佛跑到我们跟前来,拉我们生到西方去。所以生西的不是我们这个臭皮囊,而是我们的清净心。因此要能生西必须用佛号把我们的污秽心——贪、嗔、痴洗刷清净了才行,而不是马马虎虎念几声佛即可以的。(元音老人)

  ◎关于带业往生与消业往生:念佛修道原来是消除业障而成道,说不上什么带业,《观无量寿经》云:下品人念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可见念佛是消业成道的最好法门,我们只要诚心敬意地念佛,所有业障皆能消除,不用担心业障深重而西方难生。但是现在为什么又有人大谈带业往生呢?因为我们多生历劫积累的贪、嗔、痴、慢、疑种种罪业,不是一下子能消光的。益大师说:我们修道念佛所消之罪业只如爪上土,未消的业障如大地土。因此之故,我们念佛未消的罪业还很深厚,不是这一生能消光的,临命终时往生西方,就不免带着这未消完的罪业而往生了。净宗有这殊胜往生因缘,又引起学人的误会,以为可以带业往生就不妨于修法时为贪心所驱使造点恶业;又有人以为能带业往生,念佛不须全心全意地专心念佛,只马马虎虎念几句佛即可以了,所以又创出散心念佛、带业往生的念佛谬论;更有人因此进一步发挥出生西既然这么容易,只要我们愿意去西方,不念佛也可以往生,把净土宗搞得支离破碎,害得后进者无所适从而不能生西,这真太可惜了。要知道生西虽是他力修行,靠佛接引,但只有他力毫无自力(念佛力)是不行的。古德说:念佛生西如蝇附骥尾,不自用力抓紧马尾是生不上的,何能不专心致志地念佛?!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怎么能够不专心念佛或不念佛而生西呢?这些谬论,实在不可轻信,带业往生只能带未消完的余业,千万不可边念佛修行,边造业害人,那是绝对生不了西方的。(元音老人)

  ◎净土一宗,法门深广,普被三根,圆赅八教。盖心即土,土即心,心外无土,土外无心,故经云:欲净其土,先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土即是心,而心又是宇宙间最大的能量,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无有一物超越心量之外,故也无有一宗能超乎净土之外了,所以净土能高能下,可深可浅。如就净土的本义说来,修行人的心清净了,则一切土、一切处无不清净、无不自在,十方世界无不同时化为净土,心如不净,即在庄严佛土,亦复颠倒烦恼,古德云:心净阿鼻即为净土,心秽净土即为阿鼻。西方乃表日升于东落于西,结果圆成之意,故普贤大士以十大愿王求生西方净土,以圆成佛果也。真修净土者,时时观照心念,不令攀缘住著,才有念起,即提起佛念,化去妄念,不使相续,久久专注,努力用功,时节因缘到来,忽然能观与所观、能念与所念,顿时脱落,弥陀真性,灼然现前,亲见法身,即当下现生净土,这在禅宗谓之明心见性,在净宗谓之“花开见佛悟无生”,语虽异而义则一,故禅净不分家也。(元音老人)

  ◎关于念佛修行定中所现的境界问题:我们初念佛时,免不了杂念纷飞,渐渐心净了,会现出种种不同的境界,有的人见佛现前或见光耀眼,或见西方胜境,大家皆以为这些瑞相是念佛得力所致,互相赞叹,执著不放。殊不知这一切境相,皆是幻相,而非真实。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有境相,不管是圣是凡,是净是秽,皆是伪相,绝非真实,不可执著,无知执为真实,即有着魔之虞。我们学佛须知定中所现境界皆是幻现,千万不可执实,以免深陷误区而不能成道。但念佛人于临终时,只一心念佛,毫无追求,自然感得胜境现前,于弹指顷,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元音老人)

  ◎念佛的作用,就是借佛的圣号除去我们心中的污浊、烦恼,借佛的光明朗照我们,消除我们的业障,那么我们发愿生西方,就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怎么个生法呢?即是要把爱根斩断,若能如此,肯定成功。你要是还爱恋着这个世界,尽管你强调“我有他力、我有他力、我有他力”,但你最终是生不了西方净土的,因为你爱根没有斩断,牵挂着这娑婆世界,如何走得了呢?其实他力就是自力,自力就是他力,自他不二,将自他分成两个,那就错了。我们修行,一定要双修,就是把自力和他力结合起来,光靠他力,自力上不去,没有用处,因为你妄念不除,执著这个娑婆世界,他力拉不动你,佛菩萨要是能拉,老早就把我们拉光了。佛菩萨接引生西,怎么接引法?发光照你。你不睁眼睛,他照你,你看不见他的光,有何用处?是故永明延寿禅师说:我们的心比如是一盆水,佛菩萨比如天上的月亮,阿弥陀佛放光照我们,假如我们的心如水清净了,就能现出月亮的影子来,这就是感应道交,他力自力结合在一块了;假若我们的心水是一盆污水,就映不出月亮来,不是佛不照你,佛没有这种不平等的心,佛是普遍朗照的,而你的心却污秽得很,是故瞎子不见光明,污水不现月影,这完全是我们的误会,并不是佛不照我们。所以要真修,有他力也有自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要一切放下,恳恳切切地念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把自心唤醒,他心就是自心,自心就是他心,打成一片,心佛道交,临命终时彼佛现前。这“临命终时”,不光是指临死的时候,还指生死命根断除之时。什么叫生死命根断除之时呢?就是我们的妄情、妄念、妄心这个时候死下来了、断除了,这就是临命终时,因为我们的生死命根就是妄情、妄念、妄心。我们本来哪里有生死啊?都是这妄情、妄念、妄心执著色相、造业受报,从而六道轮回、虚妄生死。我们一心念佛,功夫成熟,时节因缘一到,“啪”地一下子,把妄情、妄念、妄心斩断,这生死命根就终了。“临命终时,彼佛现前”,“彼佛”就是那个佛,就是阿弥陀佛,就是我们自性佛,自性佛就是阿弥陀佛;“现前”,即本性现前也,这叫“花开见佛悟无生”,心花开放,见自性佛,这就是开悟了;“悟无生”,开悟了见到了不生不灭的本来自性!这就是净土宗啊,是真正的净土宗!我们千万不要把生死大事,推到阿弥陀佛一个人身上,不要说这是他力,你阿弥陀佛假如不救我去,是你的过错,非我之咎,这是不对的,你自己的妄情、妄念、妄心没有斩断,彼佛如何现前,如何能悟无生?这全是你自己的过咎,怎么可以埋怨阿弥陀佛呢?(元音老人)

  ◎我常常听人讲:唉哟,今天我真是气死了,某人怎么、怎么不好。我倒问问你是不是学佛的人啊?还气什么东西啊?你学佛了,就不应该有气。一切皆空,无人无我,无自无他,还气什么?若还有气,你就是没学佛,就是没有时时觉察,没有历境炼心。越是违逆的环境,越是气恼的人事,越是能锻炼你,看你还气不气?你还生气,就是没锻炼,没锻炼怎么能成佛啊?逆境其实也是好的境界,是锻炼你的,看你是不是醒悟。不要说什么逆境坏,坏不坏就看你醒悟不醒悟,就看你是不是会利用这个境界锻炼自己。我们学佛人,不管是习禅、习净抑或是习密,都要时时刻刻历境炼心,不能如是,决无成就。(元音老人)

  ◎对于成佛有什么把握?他们没有深入理解佛教的深奥道理,当然就不知道了。至于有没有把握,其实是有办法测验的,就是两头取证:一个是顺境得意头,一切都顺当符合自己心意的时候;另一个是逆境烦恼头,任何事情都不遂心,处处倒霉、失败的时候。顺境时,心能不动,不喜而忘形,还是佛念当前,逆境烦恼时,也不忧忿难当,仍是佛念当前,这两样能做到,念佛人临命终时,往生西方就有十足把握。假如处顺境就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佛号一点也提不起,只知道开心、快活,处逆境烦恼时,又是痛苦不堪,提不起佛号,那么生西就没有把握了。可能有人会问:“恐怕不对吧!我们死后中阴身出来,佛要接引我们的,不是就有把握了吗?” 唉!要知道佛是不说谎话、假话、不打妄语的,佛是一定要来接引我们的,但是由于我们颠倒烦恼执著的缘故,就像喝醉了老酒,昏昏迷迷的,佛来接引我们,我们却看不见,那我们怎么去呢?所以莲池大师说:“念佛者多,生西者少”。莲池大师是净土宗的大德,他是不会说谎话吓人的。为什么“念佛者多,生西者少”呢?就是念佛心不痛切故。嘴上念佛,脑筋、思想却在不断地乱转,想这想那,我们看见很多老太太、老太公一面念佛,一面还在说张家长、李家短,这样念佛能起什么作用?没有一心念佛,思想还很乱。所以,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彼佛现前。我们若能一心不乱,就看见佛现在我们面前了,我们心乱糟糟的,佛即使来了也看不见啊!永明寿禅师说得很清楚:“念佛人的心,好比一盆水,佛就等于天上的月亮。水清净了,月亮就现在里面了;我们心乱,即如这盆水浑浊,月亮就现不出来,我们也看不见佛。佛是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的,只不过在我们心中现出形象叫如来。净土宗的行人,净业成熟,快要往生时,佛就在他心中现起形象,我们念阿弥陀佛,佛就在西方现形应我们,故名感应道交。说到佛现相接引众生也有等级,因为功夫不同,所见相就不同,所以往生西方分九品,下品人只能见到化身佛,中品人看见报身佛,上品人才能见到法身佛,也就是常寂光佛。(元音老人)

  ◎奉劝君真正认识西方极乐世界,乘阿弥陀佛的大愿方便往生,超出六道,实乃佛法最方便、最简易、最迅捷之道。但须认真修行,切莫听信谗言,不切实用功而散心念佛,希冀带业往生,更不要不念佛用一种无功行的虚信假愿而求往生,那是万万做不到的。我因见很多念佛不痛切和某些主张散心念佛带业往生或不消念佛即能往生的人到命终时那份欲生不能、欲死不得的痛苦情形,实在令人痛心,故于此不惜口业,啰啰嗦嗦地说了一套,是否有当?因事关佛教的命脉和后学的慧命,兹事重大,不容误解,尚望海内诸大善知识不吝教诲,指正错误,感德实无涯也。(元音老人)

  ◎在美国华府,周广大先生,我们不称他居士,为什么?他一生没学过佛,临终的时候听到阿弥陀佛,临终前三天才皈依,才念佛,他也真的往生。这就是弥陀十八愿,临终一念十念都能往生,也给我们做了证明。先生是中国人,移民在美国开面包店,这个人非常忠厚,有慈悲心,常常救济这些穷苦的人,面包卖不掉的剩下来的,他都去布施。临终也是得的癌症,很痛苦。那个时候华府有个佛教会,我曾经一度在那个佛教会担任会长,我们有一个同学念佛念得很好。因为人病到那个时候医院医生已经放弃医疗,这把人从医院抬回家,没有法子了,这才到处求神问卜,这我们中国人的习惯。就找到这佛教会,问问佛教会有没有办法救他。我们这边就去了几个人,看他那个样子没有办法再好了,就劝他放下,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要再想住人间了。他听了之后觉得有道理,就接受了,就告诉他家里人不要去找什么药,求什么医生希望他的病好,全家都跟我念佛,我们求往生。这很难得,真不容易!一说他就相信,他就接受。全家人都帮他念佛,佛教会也有同修们轮流去助念,三天,三天他就往生,佛来接引他。这就是缘非常稀有,你要遇不到这个缘,可惜了。他自己的福报、善根深厚,临终的时候听劝,你劝导他马上就接受,立刻就依教奉行,头脑清楚,一点不迷惑。这是他善根福德现前,遇到佛缘,他真的能走!这些例子让我们亲眼看见,亲耳所闻,决定不是假的。所以我们要想求往生,我是常常劝勉同学,在生前第一桩大事情要消业障、要化解怨怼。冤家对头要化解,你要不化解,到临命终时业障现前,最常见的迷惑颠倒、不省人事,这就麻烦,人在这种状况之下,肯定是随着业力转,继续去搞轮回。所以往生最重要的第一个条件,临终走的时候清清楚楚,神智清楚一点不迷惑,自己才能做得了主。善导大师说过,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的。为什么又说:净宗修学,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万修万人去,何以一万个人修,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两、三个,什么原因?原因是他没有修,他要修了,他就去了,他不肯依教奉行,这就没有法子。真正依教修行,没有一个不成就。(净空法师)

  ◎凡圣同居土往生的人,四十八愿第十八愿说,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我们要问,临命终时一念十念,有没有达到功夫成片的标准?肯定没有达到。那他怎么能往生?佛力加持的,因为临终一念十念用的是真诚心、清净心,对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这一念得生,这一念,佛光一加持就等于成片,凡圣同居土往生。这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现象,而实际上?实际上这个人过去生中一定多生多劫修净土,临终时候一个妄念错过了,所以不得成就。这一生机缘又碰上了,临终的时候三个条件具足,第一个头脑清楚,没有迷惑颠倒;第二个遇到善友,就是提醒你,助念;第三个条件,自己听到善友的劝导,一点怀疑都没有,万缘放下跟着大家一起念佛,成功了!所以每个往生的人都不是偶然的,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我们要清楚,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要认真地争取,这才是真正聪明人。要知道这个世间,就像经上讲的,世间所有一切法,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连身体都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何况身外之物?身外之物,你要放在心上,错了,错得太离谱了!所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净空法师)

  ◎有同修问:“怎样念佛才能功夫得力?” 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问得非常之好。祖师大德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浅深,这话说得好。可是“三辈往生” 世尊教给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十八愿是“一向专念”,第十九愿就是“发菩提心”。我们专靠十八愿行不行?现在社会上有人提倡本愿念佛,不错,是很好,本愿就是指第十八愿。其实,本愿应该要概括四十八愿,那个本愿就没有问题,如果本愿只说第十八愿,第十八愿要讲得透彻,要讲得清楚,“至心信乐”这里面就包括了发菩提心,如果是仅就这一愿来讲。菩提心是一个真正觉悟的心,我们今天没有发菩提心,换句话说,不是至心信乐,而自以为是至心信乐,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如果我们自己知道这一句我们没做到,还会反省,还会检讨,还会改过自新,努力认真地来做到,这还行!如果自以为是至心信乐,而并不是真正至心信乐,他连反省改过的机缘都断掉了,他怎么能成就?由此,至心的“至”这一个字,黄念祖老居士他说这个“至”,至是“真、诚、实”,这三个字说得好。真心,我们今天心不真,我们用的是假心。“我念佛用真心,待人接物用假心。” 你这个心还有二用,你很高明。佛法告诉我们“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处事待人接物用妄心,你就要觉悟,你念佛也是用妄心。诚心,什么叫诚?“一念不生是谓诚”。我们一天到晚妄念纷飞,哪来的诚心?实是实实在在、老老实实,我们不老实。这三个字,我们全都没有,不但“至”没有,“心”都没有。我们今天不是用心在念佛,用什么?用妄想在念佛,用第六意识在念佛,所以“信”跟“乐”都成了问题。诸位要晓得,妄心、假心,这是轮回心,我们用轮回心来信净土,来修净土,修到最后还是搞六道轮回。我跟诸位同修说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古德常说,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不多。李炳南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人当中,真正能往生二、三人而已。”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古来的祖师大德给我们讲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现在万修只有二、三去,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古人万修万人去,是至心信乐,我们今天万修只有二、三去,只有这二、三人是至心信乐,其余都不是的,都是轮回心。所以我们念佛在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往生,关键在此地,第一个认识清楚,认识清楚就是看破;第二个万缘放下,你不放下,你的心就不真,真,把虚假放下,诚,把自欺放下,真正做到真诚老实。这个话说出来,恐怕还是很难理解、很难懂,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面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也说得好,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给我们讲九个字,意思跟大势至菩萨讲的相同:“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个更好懂。我们今天对于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怀疑?很多人说:“我不怀疑了。” 好,不怀疑你做到了,不夹杂?“没做到。” 你还夹杂,你就不是至心,至心决定不夹杂,决定不夹杂人我是非,决定不夹杂贪嗔痴慢,不但世法不夹杂在里面,佛法也不夹杂,一门深入,这才叫“至心”,而且还不能够间断,要相续不断。所以此地这个十念,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明白,虽然是讲口念,但是心行一定要与佛相应,如果心行不相应,要想真正成就往生,还是难事情。“至心信乐”,《观无量寿佛经》上也是这个说法,“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可见得这个十念是要至心信乐,至心是心真诚到极处,这个说法,还是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教给我们的九个字:“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一丝毫怀疑都没有,绝不夹杂。不夹杂,难!都在平常生活当中去培养。怎样去做?古大德教给我们,凡是带不去的东西,不要放在心上。你们想想,什么东西能带去?“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净空法师)

  ◎我们必须要记住,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的心善、行善、念头善,就是发菩提心,奉行六波罗蜜,这是善的标准,一定要懂得,一定要能够落实。不但要能落实,而且要“坚固不退”。可见得菩提心、菩萨行,不是做个几天就可以放下,至少我们要发心尽形寿,换句话说,活一天我们就要认真地做一天,这个样子才能相应,然后十念、一念决定得生净土。要记住,如果我们的心不善、念头不善、行不善,纵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古大德讲得非常好,“口念弥陀心散乱”,心不善,念头不善,行为不善,这样念佛是“喊破喉咙也枉然”!只是跟阿弥陀佛结一个缘而已,做为往生的远因,这一生不能成就。说到跟阿弥陀佛结缘,我们在座每一位同修过去生中这样的缘不知道结了多少次,所以我们跟佛的缘很深,生生世世都发愿念佛,都没能往生,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认真依教奉行,我们对于经义一知半解,理解得不够透彻,心虽然发了,发得不够,发得不圆满,发得不符合往生的条件,所以每一次都是这样耽误。这一生当中,这是借着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缘,这一生我们得人身,又遇到了,务必要搞清楚、搞明白,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自然欢喜,依教奉行,把多生多劫坏的习气、坏的毛病改过来,坏习气、坏毛病就是心行不善。“菩提心”是善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是善行,“坚固不退”是善意、善的念头,这三个条件具足了,才是后面经文所说的三辈往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这四个字我们懂了,明了了,我们真发了,具备这样的条件,“一向专念”才决定得生净土,这是我们不能不了解的,不能够不明白的。“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我们从经文、从古大德注疏里面,明了修学净宗的人,这些真修的人,他们是发大心,他们是修大行,菩提心跟菩萨行合起来就是普贤行愿,坚固不退,决定不改变。菩提道中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很多。我们在修学,过去生中就不说了,就在这一生当中,我们的遭遇有顺境、有逆境,我们遇到的人事有善人、有恶人,这四桩事都会造成退堕的因缘。顺境、善人,你起贪念,贪念的心生起来,就退转,就堕落,逆境、恶人,也容易堕落,起嗔恚心,所以修行很不容易有成就,就是处处都有退堕的因缘。我们如果没有智慧,没有坚定的毅力决心,就要把心安住在道业上。什么是道业?经中字字句句的教诲就是道业,我们要把心安住在这里,念念不忘,依教奉行,决定不可以违背经中的教诲,要“如是愿心永不退”,我们这一生才有成就。所以“坚固不退”的意思,我们要很清楚,很明了。末后“一心念我”,这一句话非常重要。念佛要怎么念?一心。黄念祖引用祖师大德的教诲,唯一坚定的信心,决定不会被外境改变,这个叫“一心念我”。一心难,一心从什么地方生起来的?从真心、胜解(对于经教深刻的理解,殊胜的理解),从力行(认真努力地去干),一心从这个地方生起来的,所以说,一心就是真实的信心。贤首大师在《华严经》批注说得简单,说得扼要:“一心者,心无异念故。” 这个境界高,这个说法就是觉明妙行菩萨所讲的“不怀疑,不夹杂”,这叫一心,“昼夜不断”是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才是真的叫一心。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上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也是这一句,他说的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八个字跟此地愿文里面“一心念我”完全相同。“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净念”,这里头有怀疑,你这个念就不清净,有夹杂,也不清净,所以,决定没有疑惑,决定没有夹杂,这才叫净念。“相继”就是不间断,日夜不间断。诸位总要明了,不是叫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那普通人还能受得了吗?念是心,心上真有阿弥陀佛,这叫念念不间断,不是口里头称念不间断,口里面称念,间断不间断没有关系,心里头重要,口里头纵然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心里面还打妄想,一面念佛一面想别的,已经断掉了,所以那个不管用,心里头没有断,口里不念,真管用。所以这个“念”字,诸位要仔细看清楚,“今心”,就是你现前的心,心是阿弥陀佛,我们得会念。(净空法师)

  ◎正修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或者祖师在弥陀经里面教给我们的,一心称念,相续不断,这是正修。助修,是断恶修善。自己过去所造的恶业,现前的恶业,一定要知道,不知道,怎么忏悔呢?没法子忏悔啊!一定要晓得自己所造作的恶业。怎么知道呢?一定要读经,一定要持戒。印光大师将感应篇、阴骘文、了凡四训传授给我们,教我们把这些书当做戒律,每一天看一遍,对照对照自己身、口、意三业,于是,自己的恶业就被检查出来了,被发现找出来了,找出来之后,要把它改掉,要认真去改,彻底去改,丝毫都不能留。原因在什么地方呢?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聚会之处啊!带业往生,古今大德都告诉我们,是带旧业不是带现前造的业,换句话说,是带着罪业的“种子”,不能带现行,现在造作的,这个不行,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千万不能把经典和祖师的意思错会了:“带业往生,可以造业没关系,天天造业将来还能往生”,这个观念就错了,把佛祖的意思解错了。佛祖的意思,这一个法门跟其它法门不一样,其它法门必须要罪业消除,也就是这个业障要真正断掉,才能证果。小乘初果就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你要断不掉,你就证不了初果,然后再将三界、九地、八十一品思惑断尽,才能证阿罗汉果,见思烦恼要不是断得干干净净,你就不能成阿罗汉,你也就不能出三界,这个是佛法修行证果最低的限度。净宗法门不需要断惑,烦恼不需要断,这就讲带业往生,不断怎么办?带着去,这就方便了。所以,净宗讲的是伏烦恼,虽没有断,你要能够伏得住,这伏不住不行啊!伏不住不能成功,所以说要有能力把烦恼伏住,这个才行。烦恼伏不住,伏不住就常常会起现行,烦恼会常常跑出来,这个不行。因此,这个正助双修就非常重要,这个正修就是正念,正念着重在念佛三昧,也就是我们讲的,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那么,我们都知道我们念佛很勤奋,为什么功夫成片也没得到?毛病出在哪里呢?出在这个烦恼时时刻刻起现行,扰乱了正念。换句话说,念佛的功夫不得力,要想念佛功夫得力,还是要借重持戒,也就是要借重断恶修善,用这个来帮助我们念佛,才能达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才是往生的最初的条件,也就是最起码的条件,你要念到功夫成片,这才能往生凡圣同居土。(净空法师)

  ◎所以念佛是断烦恼的功夫,念佛要这样的念法,才能够得一心不乱,因为这种念法,念到有相当功夫,烦恼不起现行,虽有烦恼,你念佛功夫念得很好,佛号完全把烦恼降伏住,这就是“功夫成片”,净宗讲带业往生就是这种程度,决定往生。没有往生之前,我们身心很自在,因为一天到晚没烦恼,没有烦恼就快快乐乐,很自在。功夫再深一点,把烦恼念断,烦恼障整个破掉,没有我执,就得念佛三昧,就叫做“事一心不乱”。如果功夫再深,连所知障也破掉,那就得“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成佛(分证佛),因为理一心不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可见得这一句佛号妙不可言。(净空法师)

  ◎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都是以清净心的纯度来区分。功夫愈高,清净心愈纯,心净则土净,才能往生。心里有贪、嗔、痴,念佛如何能往生?即使带业,古德讲得很清楚,只可带旧业,不可带新业,一面念佛,一面造业,这样不能往生。念佛怎么会造业?如果用贪心念佛,想到净土都是七宝、黄金,用这种心态一面念佛,一面起贪心决不能往生。所以,要以清净心念佛,贪嗔痴都放下才相应。念佛的功夫在清净心。(净空法师)

  ◎经上也常说的“心净则土净”!你用信、愿、行这个方法念到心清净,什么叫心清净呢?妄想、分别、执著、烦恼不起作用,这个心就清净了。这说起来也不简单!这就是说明了,这个念佛往生人为什么会那么少?要念到清净。但是这个法门,跟其它法门做一个比较,容易太多,其它的法门要断烦恼,这个法门不需要断烦恼,只要你这个信、愿、行能把烦恼控制住,不叫它起作用就行了,所以这个法门叫伏烦恼,古人有个比喻比喻得很好,叫石头压草,根在里头,没有断根哪!那么其它的法门,必须要连根拔除,它才能够起作用,才能够超越三界,才能够脱离轮回,这个法门只要把烦恼暂时控制住,它不起现行,这不起作用,那就行了。所以我们念佛,最低限度要念到这样的功夫。(净空法师)

  ◎如果人家赞叹你几句就很欢喜,骂你几句就烦恼几天,这样的人永远不会得定,外面风一吹,他就动了,受不了外境的诱惑,外面境界一诱惑,他心就动了,他定就没有了,这样的人念佛,一心不乱得不到,不但一心不乱得不到,连最起码的功夫(就是功夫成片)也得不到,换句话说,往生就成了问题。往生最低限度要得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相似的定,不是真正的定,接近定了,也就是说烦恼虽然没有断,(真正得定,烦恼断掉了,不会起现行),但是他这一句佛号有功夫,有力量能把烦恼伏住,他有伏烦恼的力量。我们古人有个比喻说“石头压草”,草根虽然没有除,石头压了它,它不能往外生长,石头压草就是功夫成片的意思,草根除掉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它永远不生,但是你有石头能压得住,这行!决定能往生,这叫带业往生,生同居土。但是这个功夫从哪来的?从忍辱,忍辱有力量,但是还没有得定。由此可知,忍辱非常非常重要,比喻作大地,这个大地能忍,你洒了香水,它也受了,你拉了大便,它也受了,它不会说:“香水我喜欢,大便我排斥,我不接受。” 没有,它什么都接受。所以就希望我们修忍辱,心要像大地一样,一切是非善恶统统能够受得了,一律平等,若无其事,要这样修忍辱才能够得定,才能够开慧。(净空法师)

  ◎有很多念佛的人迷信,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以为阿弥陀佛会保佑他,没想到阿弥陀佛没理他!怎么晓得没功夫?纵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脾气还挺大的,你得罪他,他生气好几天,你赞叹他几句,他欢喜好几天,这怎么行!这就是烦恼一点都没断,烦恼还是常常起现行,佛号压不住烦恼,不能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没说你一天念多少声佛号,我就来接引你,查遍净土经论没这个说法。人家的条件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哪怕一生就念了一声佛号,这一声佛号就念到一心不乱,可以往生;一天念十万声佛号,没有念到一心不乱,去不了。《弥陀经》上讲得清清楚楚,往生的标准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破烦恼障就一心不乱,破所知障就心不颠倒,净土法门与教义完全相应,不能够通达教义,这一句阿弥陀佛念不好。所以无量法门都是要破二障,净土法门念阿弥陀佛不例外,也是要破二障。(净空法师)

  ◎念佛非常重要,其功德无量无边,无比殊胜,不但这一生的业障能消除,无量劫的业障也都能消除,而消除就在一念之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念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就是与佛心相应;念念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相应,就是与佛愿相应;念念帮助一切众生,就与佛行相应。妄念是从业障变现出来的,妄念就是业障,所以,我们念念都是佛,妄念就没有了,业障也就消除了,不念佛时,有妄念就是业障起现行,所以要常念佛,不可间断,业障才能消除。“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功夫一定得力,这是念佛的秘诀。(净空法师)

  ◎在这一个社会、这一个时代,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乱世,真的是天下大乱的时代,生活非常的艰苦。世界有许多落后的地区,我们就不必说了,像美国这种先进的国家,我们仔细观察这边大众的生活,还是苦,真的苦不堪言。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如果我们还以一部分时间用在“解”上,实在讲是相当可惜!应当把精力用在行门上老实念佛,这一生当中取得决定的成就。就像古时候祖师所说的“三藏十二部让给他人悟”,自己下定决心,一门深入不求解了,时间精力都用在行门上死心塌地念佛,这是求得决定成就的唯一方法。用什么态度去修行?要“和”、要“正”。“和”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中道”,不缓不急,用这种心态。“正”是决定与佛的教诲相应。解悟之徒不了生死!(净空法师)

◎“无住”就是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心里不染著六尘,干干净净;“而生其心”就是生念佛之心,生专念阿弥陀佛之心,就能成功。……自己决定不要勉强,不要刻意压伏烦恼,这样不好,将杂念、妄想转过来就好。若想断它,麻烦就来了,一转,什么事都没有。无论什么念头起来,转念阿弥陀佛就好,不要去断那个妄念,根本不理妄念,第二句就换成阿弥陀佛,这样稳稳当当,不会出事。……念佛,老实念下去就好,就如法。要是常常挂念着,我念那么久还没得一心,几时得一心,都是打妄想。念佛最忌讳夹杂,还夹杂什么时候得一心,功夫就破坏了。老实念,根本就不要问,自自然然得一心。如果有得一心的念头梗在那里,则念一生的佛都得不到一心。障碍在此,不可不知。(净空法师)

  ◎马鸣菩萨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 本有当然可以恢复,本无当然可以断掉,我们一定要相信,这叫做自信,信自己。佛法里面讲信心,信解行证,第一个就要相信自己,然后相信诸佛菩萨能够为我们做增上缘,能够帮我们的忙,帮助我们自信,帮助我们自悟,帮助我们自修自证。一切要依靠自己,不依靠自己,别人是帮不上忙的。(净空法师)

  ◎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感应道交,如母子相忆。彼专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于不知此义故也。(印光大师)

  ◎生同居,由信愿而念佛,蒙佛接引而生。盖彼虽未断烦惑,由内承心佛自性之力,外蒙弥陀慈悲之力,感应道交。虽未断烦惑,而烦惑不复用事,故得往生最极清净之同居土。(印光大师)

  ◎“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问:散心称名,亦除罪否? 答: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宁不除罪(宝静法师解:凡能念佛,不拘定散,无不灭罪),但不定往生(宝静法师解:明散心念佛不易往生。说明:即可能往生也可能不往生,须由信愿真切与否和临终之念决定)。以悠悠散善(宝静法师解:似有若无,漂泛不专心念佛也),难敌无始积罪故(宝静法师解:散心念佛,为有漏善,其力微薄,难敌无始以来所积重罪,故临终被累,不能往生)。当知积罪假使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虽百年昼夜弥陀十万,一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然所灭罪如爪上土,未灭罪如大地土。唯念至一心不乱,则如健人突围而出,非复三军能制耳(宝静法师解:明罪性无体,唯一心念佛能破。说明:即深信切愿并念至一心不乱必定往生)。然称名便为成佛种子,如金刚终不可坏。问:七日不乱,平时耶,临终耶? 答:平时也。 问:七日不乱之后,复起惑造业,亦得生耶? 答:果得一心不乱之人,无更起惑造业之事。 问:大本十念,宝王一念,平时耶,临终耶?答:十念通二时。晨朝十念属平时。十念得生,与《观经》十念称名同,属临终时。一念则但约临终时。 问:十念一念并得生,何须七日? 答:若无平时七日功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纵下下品逆恶之人,并是夙因成熟,故感临终遇善友,闻便信愿。此事万中无一,岂可侥幸。问:持名判行行,则是助行,何名正行? 答:依一心说信愿行,非先后,非定三。盖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今全由信愿持名,故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观经》称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此之谓也。若福善不多,安能除罪如此之大。(益大师)

  ◎“(净土法门)虽诚简易,亦非草草。……夫一心不乱,纵未断惑,可不伏惑邪(通‘耶’)?倘娑婆事业,在在牵系,遇五欲时,如胶如漆,遇逆缘时,结恨怀冤,而欲命终弥陀接引,此决不可得之数。”(益大师)

  ◎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能令心归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印光大师)

  ◎问:平素修持到什么程度,往生才有把握? 答:一心不乱,经上已经说得清清楚楚。达不到这个程度,只要心口熟练,动念就有弥陀,也有把握往生。又问:佛说往生西方,要具备“信愿行”,世俗的嗜好不能痛改,是否能够往生? 答:信愿行的行字是正行和助行,正行是念诵六字洪名,助行是多做好事,多结善缘。正行和助行如同鸟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经上明明告诉我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明知有错误,却不愿意改正,自然是少福德而缺乏助缘,在信愿行的行字就有所欠缺。信愿行是净土三资粮,如果不具备,怎么能得到圆满的结果。况且保持不良嗜好,临终就会有障碍。(李炳南居士)

  ◎窃念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亦不可思议。盖此三不思议,谓之机教相契,心性相合,如空契空,似水合水。契合至极,毕竟成片。一念成片,自他一如。知此修行,则用力愈易见效,道业更速成就。既有如是不可思议相成之力,理应同时并顾,不可偏废。否则执一废一,行人纵有修持,只能熏习成种,而为后世远因,现生难获实用。所谓执一废一者。或偏信自力,不信他力。或偏信他力,不信自力。或自他俱信,修行功夫全不努力。凡有乏缺,皆不名三不思议,共相合成之力也。何谓自力他力,同时并顾。所谓众生心力不可思议者,乃自力也。佛力法力不可思议者,乃他力也。又能修之人,乃自力也。所修之法,乃他力也。又念佛之人,能念之心,而为自力。所念之佛,而为他力也。此乃所谓自力他力,同时并顾,愈易感应道交,蒙佛接引,横超三界,往生乐邦。非同参禅,单靠自力,识心达本,断惑证真,竖出三界也。所谓自力他力同时并顾者,必要行人自己有一分真实努力修持,方能得到他力一分真实受用。若自己修持,全不真实努力,则他力亦无由施处。譬如贫儿,飘流乞食,居无定所,长者虽有施心,莫能使其受用。净修行人,亦复如是。游游泛泛之行,难感佛力加被,法力融合,现在消除业障,临终仗佛往生。若论阿弥陀佛菩提海中之微妙利益,本来万德庄严,利济无穷。众生求之,历劫无尽。但因我等根有大小,行有勤怠,功有定散,故各各所得利益,亦有浅深、多寡、迟速之不同耳。譬若四大海水,任其大地众生,悉皆饮之,终莫能尽。上至阿修罗王,下至微末昆虫,各各但能随腹而饱,终莫能尽其底。阿弥陀佛菩提果海,亦复如是。九界众生,悉皆饮之,终莫能尽。唯佛与佛,方能一口吸尽,了无遗余。何以故?诸佛如来,皆已圆破无明,圆证实相果海故。菩萨虽证未圆。二乘虽证属偏。凡夫虽具因迷,从来不觉不知。纵能了悟觉知,奈何惑业未除。内照似脱,对境仍迷。如同坯器,逢水则散。假使一朝失足,依旧堕落有份。若在三途,百劫千生,不闻佛名。因是无论若智若愚,总宜信愿念佛。上根现生了悟,深入弥陀菩提果海。中下虽未了悟,但具真信切愿,念念心存至诚,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能使渐渐契入如来菩提果海,亦蒙如来菩提果海,及诸愿力,悉皆摄受,统归莲邦。(了然法师)

  ◎良以我等众生,无量劫来,常在阿弥陀佛菩提心中,直至于今,本未出离。但因我等一向迷却,不觉不知,不解念佛求生极乐。是故虽在如来菩提心中,经千万劫,终不受益。我等现今,果能深信自己,本是弥陀菩提心内之众生。从此修行,渐渐觉得有了依靠,比较先前省力。如龙住海,性水包含。念念有靠,步步踏实。要行即行,欲止则止。所谓自力他力,顿觉亲切。如水会水,天然相合。全体一如,纤毫不隔。凡所修行,总不出阿弥陀佛菩提心外。若念佛时,自觉句句佛号,皆从如来菩提心中流出。复觉句句佛号,还归如来菩提心中。契合圆融,周遍法界。得此含养,常蒙佛力加被,法力融合。如汤消雪,似炉化金。能使我等无边业障,渐渐消除,无量福慧,冥冥增长。此正所谓以佛庄严而自庄严,以佛住持而自住持。直待娑婆报谢,西方缘熟,顿觉如来菩提心中,忽然胜境昭彰,现在目前。纵有山林屋宅,彼时了无障碍。开眼亦见,合眼亦见。仗佛神力,弹指即到。盖此不可思议之殊胜善利,岂非机教相契,心性相合,如空契空,似水合水。契合至极,毕竟成片。一念成片,自他一如,三不思议之力,共相成就之所得者乎。所谓自力他力,同时并顾者,即此意也。何谓不可偏废。所谓自力他力,合则容易见效,偏则净业难成。纵使能成,利益甚小。或曰不信,偏则净业难成者,而有何据焉,下陈述之。拙乃数十年来,所有历境逢缘,迄今忆着,了了分明,如在目前。常见有等行人,听说释迦如来一代时教,一切法门全仗自力,唯净土法门全仗佛力。因是对于自力毫不注意,设或偶尔对他提着,看他误会,恐落参禅,变成自力,违负佛恩,不得往生。因是对他分别说明,当知念佛自力,而与参禅自力,颇不相同。何以故?参禅专以自心为宗,一切唯心。念佛专以佛心为宗,一切唯佛。既以佛心为宗,一切唯佛,则念佛行人,常以佛心而为归宿,凡念佛时,觉得自己本是弥陀心内之众生。既是弥陀心内之众生,理应念念安住佛心,而定心念佛,不可迁流。若觉迁流,摄之令还。因是所谓自力他力,而同时并顾也。又参禅得定,必须开慧,念佛单求得定足矣。所谓单求得定者,即得一心不乱也。因此一心,乃如来菩提真心。得入如来菩提真心,然后方能念念住佛正定,较之平常念佛,有了依靠。句句佛号,觉得有力。非但不随一切尘劳业识所转,而反能使一切尘劳业识,渐渐销融。销融至极,毕竟成片。一念成片,散乱自除。散乱既除,正定现前。又参禅必须要参,念佛只须单念。又参禅单看自力,念佛自力佛力,同时并顾。若不同时并顾,口虽念佛,心则迁流,因与佛力,不能相合,故使受用,亦不得力。现在受用既不得力,到了临终受用而反得力乎?所谓净土法门,全仗佛力,当然如是。但汝过执,偏废自力,佛力难仗。俗云,羊皮虽暖,不暖无气之人。此乃亦然,佛法纵灵,不灵偏废自力之人。若无自力,将何用功修行。若无他力,从何定心立足。如鱼在水,方能安身立命,去住自由。自力他力,不隔纤毫,设或离之,两失其用。因是所谓自力他力,而不可偏废也。如是对他分别说明,彼乃欣然信受,不生一点疑惑耳。复见有等行人,误会更甚。因见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便拟净土法门,容易之极,有了信愿,随便念佛,临终仗佛接引,决定往生,下品总稳。及见十六观经云,十恶五逆,临终十念,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因是对于自己身口意,随缘放荡,少加检束,少加觉照。屡常造业,作已无悔。或曰,某也念佛随便,没有两年,但信愿真切,临终瑞相颇好,皆得往生。因是对于自己净业功行,全不注意。虽则念佛,多虚少实。不问功夫得力不得力,脚跟立稳未立稳。随其泛泛游游,不觉渐渐衰老。及乎大限到来,恶疾临身,医药罔效,救济无术。呼爷叫娘,呻吟床席,病久延长,不知休日。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若有愧之人,到此自生悔恨,方知昔日健时,念佛功行,自不努力。是以到了今日,受用全不得力,业障现前,心难作主,颠倒糊涂,了无依靠。佛虽慈悲,莫能度我。直至到了糊涂之极,虽有旁人助念,自己不觉不知,渺渺茫茫,渐渐而去。惜乎当生了生脱死之行,只成后世远因。若无愧之人,遇着自己痛苦难受,反生毁谤。谓佛法骗人,我不信矣。设有劝其念佛,临终感佛来迎。则曰,我不见佛在哪里。因此毁谤三宝之罪,死后定堕恶道,呜呼惜哉!只因当初一念误会,终不知返,竟使当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直至成佛、永受妙乐之无上善因,而反招成百劫千生,三途受苦之恶果者矣。今乃按其原因,岂非皆由当初一念误会,终不知返。不解自他并顾,能所相成,执一废一,自欠修持,而反怪佛法骗人之所失者乎。拙因出家以来,经历有年,目睹耳闻,终身不忘。屡思念及,心惊毛竖,垂泪沾襟,惭惶何及。因此始知信愿二字,只可以为先导,不可当作实行。所谓信愿如眼见,念佛如足行。是以古人判信愿而为慧行,持名而为行行。所谓慧行者,如己所知所见也。所谓行行者,必须足行方能到彼也。读此更加明确,而大有据矣。若自不努力修持,渐渐脚跟立稳,待佛来迎。单靠少许信愿,临终仗佛接引,带业往生,终非稳当。虽则不免其人,非属人人可得,千万之中,难获几何。除宿种莲因,已得深厚栽培者,方可不在此限也。历观古人,临终瑞相昭著,令人可见可闻。坐脱立亡,任随其意。要去即去,去亦不须人助者,莫不皆由三不思议力中,共相成就之所得来也。因是所谓自力他力,同时并顾,不可偏废者,而盖此深妙意旨也。愿诸净侣,留神思惟,依法熏修,共入果海。法门幸甚,同伦幸甚!(了然法师)

  ◎最后能不能往生?就看你肯不肯放下,放下就往生。所以四十八愿,第十八愿是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那是一生都没有遇到过佛法,在临终时候遇到善友劝他放下,劝他念佛求生,他听了马上就接受,马上就放下,都能往生。(净空法师)

  ◎你到医院去看看病重的人就晓得,有几个人临终时头脑清楚。我们能保证自己,将来死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概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迷惑颠倒,不省人事。在这个时候,助念都靠不住,所以不能存侥幸的心理。还有一种,就是意外的灾难突然发生,惊慌失措,这样走的人,决定不能往生。几个人在大难来的时候,他的心是定的?果能不慌张而若无其事,则此人能往生。想想我们有没有这个定力?实在不容易。这些功夫都是在平时锻炼、修养,到时候才管用。不要把这个事情看得太简单,看简单会把这一生耽误,空过了。一定要认真努力去修学,所以发心非常重要。(净空法师)

  ◎我们宣导的重点要在一向专念。一心不乱是功夫,我们勉励大家往这个目标趋近,但是入门决定是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这个非常重要。(净空法师)

  ◎“弥陀本愿摄受”是尽虚空遍法界,他的“威神加持”也是尽虚空遍法界。今天我们不能被他摄受,不能被他加持,障碍在自己,不在他,就是我们没有做到“发心念佛”。真正做到,障碍就没有了。你就晓得这四个字多么重要。(净空法师)

  ◎我们现在念佛没有尝到法味,念一念就忘掉了,念阿弥陀佛想到别的东西去了。这个不要紧,这是功夫不得力,继续努力地去念,要继续努力,要认真,凡是障碍的东西,统统要舍弃。换句话说,要专心,要一心,要清净心,要真诚心,要恭敬心,这样去念,你念个半年,在一般讲需要半年,就能尝到味道,法味尝到之后,往生西方信心就有了,你愈往下去念,信心就愈坚强,所以往生的时候,预知时至。功夫要是更深更好,那就不是预知时至,是可以随意往生,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早去也行,想晚去也行,这就是我们常讲的“生死自在”,所以功夫深的人可以达到这个境界。这个境界,说老实话,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干,肯不肯专念。最怕的就是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所说的,念佛最忌的是夹杂。所有一切功夫不能成就,都坏在夹杂上,简单讲就是不专心,一面念佛,一面想念咒,一面还要看别的经,,这叫夹杂,所以你功夫不得力,这是一定要晓得。诸佛菩萨教化众生,虽然说一切法门,我们要晓得,他所说一切法门是诱导大众,换句话说,都不是正说,是方便说,这是有道理的。真正的正说是什么,正说就是教你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这才是正说。所以说《华严》拐弯抹角,费那么多事情,到最后还是叫你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一般凡夫要不经过那一番,他不相信啊!你直接告诉他念佛就行了,不信哪,不能接受,正所谓“难信之法”,就难在这个地方。所以我们晓得佛菩萨慈悲,苦口婆心,善巧方便,种种方法诱导,让我们入这个境界。所以真的入这个境界了,明白了,对于佛菩萨的恩德才生起感谢的心。不是这样委曲宛转,怎样能够认识?怎样能够死心塌地去学此法门?唯有此法门,一生成就。不用此法门,这一生在佛门种点善根而已,来生还照样搞轮回。(净空法师)

  ◎起心不晓得念佛,是“迷”,就开始迷了。你要问,我几时迷的?把阿弥陀佛忘掉就迷了,你几时忘掉就几时迷了,你几时想起阿弥陀佛,几时就觉悟。净宗修学实在是简单容易。什么叫迷?什么叫悟?你一念有阿弥陀佛就悟了,一念没有阿弥陀佛就迷了。所以,希望你常常觉悟,不要常常迷,一天到晚念念要有阿弥陀佛。这法门快速,确实可以念到把妄想念掉,业障消除。什么是消业障?妄想就是业障。业障怎么消掉?妄念少了,佛号多了,不念,佛号也现前,就是业障消除了。心中常常有佛号,就是善根福德现前。(净空法师)

  ◎吾人生死关头,唯二种力,一者,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负债,强者先牵,此业力也。业力最大,心力尤大,以业无自性,全依于心。心能造业,心能转业,故心力唯重,业力唯强,乃能牵生。若以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则强,心重业强,唯西方是趣,则他日报终命尽,定往西方,不生余处矣。如大树大墙,寻常向西而歪,他日若倒,决不向余处也。何谓重心?我辈修习净业,信贵于深,愿贵于切,以信深愿切故,一切邪说莫能摇惑,一切境缘莫能引转。若正修净业时,倘达摩大师忽现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汝但舍置念佛,吾即以此禅授汝。但当向祖师作礼,谓我先已受释迦如来念佛法门,发愿受持,终身不易,祖师虽有深妙禅道,吾则不敢自违本誓也。纵或释迦如来忽尔现身,谓曰:吾先说念佛法门,特一时方便耳,今更有殊胜法门,超于彼者,汝当且置念佛,吾即为说胜法。亦只可向佛稽首陈白:我先禀受世尊净业法门,发愿一息尚存,决不更张,如来虽有胜法,吾则不敢自违本愿也。虽佛祖现身,尚不改其所信,况魔王外道,虚妄邪说,岂足以摇惑之耶?能如是信,其信可谓深矣!若赤热铁轮,旋转顶上,不以此苦,退失往生之愿;若轮王胜妙五欲现前,亦不以此乐,退失往生之愿。此逆顺至极,尚不改所愿,况世间小小逆顺境界,岂能引转哉?能如是愿,其愿可谓切矣!信深、愿切,是谓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必强。心重故,则易纯;业强故,则易熟。极乐净业若熟,娑婆染缘便尽。果得染缘已尽,则临终时,虽欲轮回境界再现在前,亦不可得;果得净业已熟,则临终时,虽欲弥陀净土不现在前,亦不可得。然此信、愿,要在操之有素,临时自不入于歧路。如古德临欲命终,六欲天童,次第接引,皆不去,唯专心待佛。后佛现,乃曰:佛来也!遂合掌而逝。夫临欲命终,四大分张,此何时也?六欲天童,次第接引,此何境也?苟素常信、愿,不到十分坚固,当此时,对此境,而能强作主宰乎?如古德,真可谓千古修净业者之标榜矣!(彻悟大师)

  ◎近代天台宗大德谛闲法师说:一句阿弥陀佛,哪个不会念?偏偏不容易念。极乐世界,哪个不愿生?可是少有人往生。这主要由于念佛的人不懂诀窍。念佛的诀窍就是个“死”字。有个“死”字在心头,对外界环境自然冷淡,情爱也会减轻,名誉、金钱、权力在“死”面前都帮不上忙,知见道理在“死”上也不起作用。一旦四大分离依靠什么?孤魂受业力支配哪有自由?这时候不见弥陀,可能遇见恶鬼;不生净土,可能投生驴胎马腹。作这样想,念佛就有紧迫感,就能至诚恳切,就容易相应。(昌臻法师)

  ◎劝世偈: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岂免衰残病苦。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善导大师)

  ◎奉劝诸位,切莫再去搞这些人我的是非之见,只须依照古德的一首名偈修去便好:“修行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趋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一个人修道,先把自己肯定下来,此心不再动摇,有如铁铸一般。自己用功,自己念佛,自己境界,自己成就,都是自己造的业,好与不好,自己明白。只要一条大道,一直走去,管它那些是非论辩作什么!请看:龙树菩萨所作《大智度论》云:“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三恶道,历无量劫,虽修余行,不能灭罪,后遇知识,教念阿弥陀佛,乃得灭障,超生净土。” (南怀瑾老师)

  ◎在这一生修学的期间,势必要断绝外缘,这一点很重要。凡是在念佛堂念佛,将来不能往生,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他外缘没断,这个心一面念佛,一面还系念着外缘,这是障碍。临命终时,再一念攀缘到外面境界,那就又是旋出旋入,这非常可惜。要避免这一重的障碍,必须要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我们平常要下这个功夫,统统放下,不要再放在心上。心里面只有一句佛号,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我们这一生当中,有没有成就关键就在此地。(净空法师)

  ◎老实念,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念佛。除了用脑的工作要思考,我们把念佛放下,专心办事,事情办完,马上念佛。工作若是用体力,不用思考的工作,可以一面念佛,一面工作,不相妨碍。行、住、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以念佛,真正把烦恼念掉,把无明念掉,这就是宝。(净空法师)

  ◎一天到晚,行住坐卧,心里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外,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要。吃饱了,穿暖了,什么都不求,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能这样念三年五载,禅定得到了,念佛三昧成就了。所以,人家站着走、坐着走,就是这个道理。(净空法师)

  ◎念佛人,临终三疑,不生净土。一者疑我生来作业极重,修行日浅,恐难往生。二者疑我虽念弥陀,或有心愿未了,及贪嗔痴爱未息,恐不得生。三者疑我虽念弥陀,临命终时,恐佛不来接引。有此三疑,因疑成障,失其正念,不得往生。故念佛人,切要谛信佛经明旨,勿生疑心。经云,念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上至一心不乱,下至十念成功,接向九莲,令辞五浊。苟能心心不昧,念念无差,则疑情永断,决定往生矣。(慈照法师)

  ◎由是念佛常行精进……是年冬,大吐血一次,时人命何止在呼吸间!然省察自心,一不慌张,二不恐惧,但觉佛尚未念好为憾。愈后,与一缁友朝江浙诸山,至苏(苏州)谒师(印光大师),禀告病危时心理。师闻之,大喝曰:“汝若如此想,西方去不得矣!什么叫念好?十念当往生。” 聆言之下,生大感泣,师破去我自障矣!由是常生自信,我决定往西方,我决不再分段生死,我已是西方人。(王慧常居士)

  ◎只此一念,是我本师。只此一念,即是化佛。只此一念,是破地狱之猛将。只此一念,是斩群邪之宝剑。只此一念,是开黑暗之明灯。只此一念,是渡苦海之大船。只此一念,是医生死之良方。只此一念,是出三界之径路。只此一念,是本性弥陀。只此一念,达唯心净土。但只要记得这一句阿弥陀佛,莫教失落,念念常现前,念念不离心。无事也如是念,有事也如是念。安乐也如是念,病苦也如是念。坐也如是念,走也如是念。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如是一念,分明不昧,又何必问人觅归程乎!(优昙大师)

老实念佛 莫换题目

  般若篇——净土篇

  ◎现代人福报太大了,反而有障碍,成见太深,听得太多,看得太多、太杂、太乱。本来只有一个烦恼障,现在搞这么多成见,增长所知障,还能开悟,还会有成就吗?不可能,学得愈多,所知障愈重。所知障天天增加,知道的事愈多,烦恼也愈多。我们每天增长的是烦恼障、所知障。现代人因缘具足,可惜的是善根、福德不具足,所以成就反而不如古人。古人没有这么方便,接触不到,非常单纯、老实。有人一生就跟一位老师,《高僧传》、《语录》、《居士传》里有记载。一位老师领一条路,所以他的成就快速、容易,三、五年开悟,根性钝一点的,十年、二十年开悟。我们现在学佛,愈学愈糟,就错在“成见”太深。必须将成见“一扫而空”,让心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六祖惠能大师讲,“本来无一物”,我们什么时候达到“本来无一物”,就是法器。佛门讲“法器”,是指有资格接受如来大法的人。若心里有一物存在,不但老师无法教你,佛也无法教你。(净空法师)

  ◎怎么会有六道轮回的这个说法?实际上六道轮回是确确实实有这个事情。六道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同维次的空间,我们讲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他的空间维次不相同。现在科学家知道,确确实实这个不同维次空间存在,而且在理论上讲是无限的,空间维次是无限的。确实被证明存在的有十一种不同维次空间。六道是怎么来的,就是空间维次是怎么来的?空间维次怎么来的现在科学家也没有说出来。他是讲空间维次,在佛法不讲空间,佛家讲“法界”,法界就是他们讲的不同空间维次。从哪里来的?佛说从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是从这个地方产生的。(净空法师)

  ◎现代科学家已经明了没有物质存在,所谓物质只是波动的现象而已。佛法讲物质现象是从哪里来?由不觉心动而来。这是心波的现象,比电波、光波更微细,比电波传达的速度更快。电波与光波,一秒钟的速度是三十万公里,而心的波动,一念即是尽虚空遍法界,确实是横遍十方,竖穷三际,不可思议。现代科学家尚未发现心波,但已经知道物质是波动的现象。我们所见到的一切相,即是此波动的相续相,它确实是刹那生灭,生灭同时。(净空法师)

  ◎科学之研究始终没有离开分别执著,他们是由意识心中变现出来。意识心的功能很大,能缘虚空法界而缘不到真心,换言之,虚空法界的根源他们没有办法缘到。科学的理论用动,而佛法用静。佛法不需要外界帮忙,只凭内心的定功即能看到事实真相,这种境界乃是“入佛知见”。(净空法师)

  ◎实相,哲学家称之为本体。佛在大乘经中解释说,从体上讲“无相”。宇宙万法如何生的?世界如何来的?动植物如何有的?都是由一个根源生出来的,这个根源即是本体。古今中外哲学家宗教家均探讨本体问题而未得到结论,有所谓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唯心、唯识诸说,佛在三千年前已在大乘经中说出来了。佛说万有的本体是心,天地万物皆由它变现出来的,能变的是一个,所变的无量无边,这就是大乘经讲的真如本性。这个真心无形象,无色彩,非过现未,非香味触法,但它是有,不是无,佛法常用一个“空”字形容它。空不是什么都没有,心经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讲现象,空讲本体,空是能变,色是所变。诸位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境界,一定有一个能现梦境的东西,比作心性,梦中现的境界是色相,是由能现的体变现出来的。色相是假的,能变的是真的,所以心叫真心,性叫本性。相是假的会变的,能现相的体是真的,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它变现出来的,所以禅家有一句话:“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净空法师)

  ◎佛法讲物质,它是讲四大:地、水、火、风,四大就是说明物质有四种特性,所以它才能够变现万法,变现十法界依正庄严。“地大”,它是一个物质,虽然很小,它还是有体积,地是有体积的物体,所以地是代表它是一个物体。“火大”代表它有温度、能量。“水大”代表它有湿度。我们现在讲带阳电、带阴电,佛经讲火大、水大。“风大”,它是动的,不是静止的。最基本的物质有四种特性。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物象没有不变的、没有不动的,一切物象都是在那里变化、变动。为什么?因为它组成的基本粒子是个动相。从这上面来看,一切法是空相,万法皆空,这是讲分析空。科学家今天所观察出来是一种分析空,分析到最后都是一个基本粒子。佛法更深入去观察,基本粒子是从哪里来的?从法性里面无中而有。无中能有,有又能归于无,所以空有不二,空有是一不是二。换句话说,精神能够变物质,物质又可以化为精神。决不是今天所讲的质能互变的质与能,那是物质之能,不是真如本性之能、精神之能。精神之能可以能够变成质能,质能可以变为物质,这一层,科学家还没有发现。所以从一切法的本体去观察,它是一个空相。如果真正了解一切法的空相,有什么好处?好处太多,你的烦恼没有了,你的分别、执著没有了,心能够在境界里呈现出清净平等。佛的心是清净的、平等的,他从哪里得来的?他知道法的总相。怎么会得清净?一切法里,他不执著、不分别,他晓得一切法原来是一样,没有两样。一切境界没有好丑,同是基本粒子造成的,造成的原料是一样,所以一切法无有一法不平等,平等心从这里起的,心平等,当然就清净。这是第一种智慧,这一种智慧,阿罗汉就得到了。佛法所追求的是“无上正等正觉”,一切智现前叫做“正觉”,真正觉悟,正确的觉悟,对于宇宙人生不迷,正确的认识,称之为正觉。(净空法师)

  ◎一切法形象上,千差万别,如果仔细观察,并无差别。在差别里面看出无差别就是“如”,“如”就是一样的意思。看出一切相有差别,那是错觉,看出一切法无差别,则是真相。现代科学家,看到一切相是分子结构,分子是原子结构,原子是电子结构,看到最后,完全一样,一切法平等。大家把钻石看得很宝贵,一块石头不值钱,就没有人瞧得起,科学家看它们是平等的,只不过是原子结构排列不同而已,其实是一样的,看到的是真实,真相是平等相,凡夫看到的差别相、虚妄相,都被虚妄相所欺骗。科学家所看的不是纯真,是接近真、相似真,看得不够深,但比我们高明太多。再要深入,原来相就是真如本性,这要法身大士才能看出。千差万别的相,是自性变现的,就像前面举的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千差万别的金器,体都是金,从体上看,平等一如。众生与佛平等,一切万法平等,都是自性变现的,就从相上见到性,这叫诸法如义。一切法的体性、相状、变化过程,这些法“无实无虚”。“无实”是说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当体即空。十法界依正庄严绝不是真实存在,都是无常,刹那刹那在变化。我们看到的,那是短暂的相续相。年岁长一点的人、阅历深一点的人、头脑冷静的人,世间一切法,你仔细观察,就跟佛说的一样的。我们少年时期的玩伴,短的一两年,长的十几年,没有了,无常啊!长大以后,踏入社会,我们的同事、朋友、长官,相处短的一两年,长的十几年,也没有了,就像流水一样,它不住啊!一切法的真相,就是这样,所以相在面前,可受用,不可执著。现代人说:留念。不可以留念,没得留念的,怎么留念?再过几年,自己也没有了,即使留在历史里,将来地球都要毁灭,世界都要毁灭,留到哪里去啊!一场空啊!处心积虑要在历史上留名,历史也无常,你留什么?白费心机,还是妄想、执著。所以要知道事实真相——“无实”。“无虚”是没有虚假的,无虚是性。佛教我们要见性,见性就无虚,不见性则无实。六道、十法界无实,一真法界无虚。一真法界在哪里?《华严经》上所讲的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报土是一真法界,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报土是一真法界。十法界的相无常,一真法界的相真常。佛教我们要取的是取一真法界,要舍的不但舍六道,十法界都要舍掉,实在说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一桩事情,我们在这一生中能办到吗?幸亏有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能帮助一切凡夫都能达到这个境界,所以为一切诸佛所赞叹,劝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我们虽然读经、探讨经义,如法修行,可是我们对于宇宙、人生、事理的真相,却一无所知、一无所见。佛菩萨在事相上,跟我们一样,他们穿衣吃饭,待人接物,我们也穿衣吃饭,待人接物。为什么佛菩萨能见到事实真相,而我们见不到?能见到的人,常生智慧,见不到的人,则常生烦恼。见不到的原因,就是心有所住,不知道一切万象的真相是无实无虚,这是修行不能证果的关键。一切法都是无实无虚,因为无实,不能执著;因为无虚,要认真去做,不可以不做。“无实”是体,“无虚”是从事上讲,从相上讲。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这个话非常有味道,没有一法不是佛法,穿衣吃饭都是佛法,起心动念,一言一笑都是佛法,没有一样不是佛法,这个味道就很浓很浓!在一切法里面,不起心不动念,所以一切法皆是佛法,因为法是无实无虚,一切诸法平等一如。要切实体会,体会浅的,所谓是“解悟”,理跟事都明白,理解,这是解悟;体会深的,证悟,什么叫证悟,是把这一桩事情跟自己的生活打成一片,那就叫证悟,也就是“虽广修六度,而一法不执”,这就是契入境界。“广修六度”是无虚,我们真做,就是快快乐乐地过日子,积极快乐地生活,一点都不消极,积极地、快乐地在生活,这是广修六度。虽广修六度,知道万法一如,当体即空,决定没有执著,也就是说,决定没有忧虑牵挂,你有忧虑、你有牵挂,就是执著,于一切法,世法、佛法,对人、对事、对物,心都清净,都无牵挂,都无忧虑,这是无实。如此,与世尊所讲的“无实无虚”的教义相应。(净空法师)

  ◎“通达一心”这是佛法的精华,也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尽虚空遍法界不离“一心”,但了一心,因果执著。正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就是一心。必须细心体会,才知道清净心中本无菩提可证,亦无净土可生,于无生、无证之中,方便庄严,如梦如幻,一刹那顷,成佛已竟,度生已竟,是谓“通达一心”。因为离此一心,别无因果,但能通达一心,就能不昧因果,所以,既能深信因果,又能通达一心,则能入佛知见,入佛境界。佛法所求的是真实智慧,唯有智慧才能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才能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般若”就是真实智慧,般若经的结论就是《心经》末后所云“无智亦无得”。佛以究竟圆满的智慧观察宇宙人生的真相,为我们说明虚空法界一切万法的本体,就是真如本性,“性”是空寂的,虽然空寂,它能现“相”,能起作用,但是所现的“相”,也就是我们每个人生生世世的全部活动,尽是幻有,不是真有。这种现象不仅包括十法界依正庄严,一真法界也包括在其中。现在发现一切万物都是由原子、电子、中子、质子、夸克所组成,这种分法就像佛经里讲的微尘、色聚极微、极微之微,分到最后就是所谓的“邻虚尘”,不能再分了。此种基本粒子存在的时间极短暂,不只一刹那九百生灭,这使我们了解佛所说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说明所有一切现象皆为幻有而不是真的,也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假相,是空相,即《心经》里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我们用千分之一秒的快门速度,拍摄快速飞行的飞机,所看到的飞机是静止不动的,若连续拍摄,会觉得飞机逐渐移动,而看出它是相续相,不是真实的,从此可以领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明了“万法皆空”,“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完全符合佛在大乘经上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万法皆空”,心想不空,这就是“因果不空”。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佛在般若经上为什么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因为万法的体、相、作用皆空,所以教你“应无所住”。“相”决定不会消灭,但是它刹那刹那地变化,这个变化的主宰就是业因,现的相就是果报,业因果报刹那不停地变化,因此这些现象相续而生,所以佛教我们“而生其心”。通达这个道理,则无论在十法界的任何法界,他的心是清净的,心是定的,决定没有是非人我,决定没有贪嗔痴慢,这样的生活就是佛菩萨的生活。超凡入圣,如是而已!(净空法师)

  ◎若以光速计,则光行一公里是三十万分之一秒。一公里有一千公尺,则光行一公尺的速度是三亿分之一秒。一秒钟的三亿分之一,以此速度走一公尺,一公尺还是相当长的距离,一公尺有一百公分,光行一公分,即三百亿分之一秒。诸位切记,光速三百亿分之一秒行一公分,一公分还是很大的距离,可以看得很清楚。依此类推一公厘,十分之一公厘,百分之一公厘的光速,就能领会佛经上讲的“不觉心动”。这样速度的心动,我们如何能觉察!佛说“不生不灭”,我们承认确实是“不生不灭”;“生灭同时”,它也确实“有生有灭”,只是生灭的速度太快,一出生立刻就消灭了,前念灭时,后念即生。从这里才体会得“不觉心动”的速度之快。所有一切万法,世间法、出世间法皆是“心的波动现象”变现的。我们从这个例子略能体会佛在经上讲的“无始”,没有开始,“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才明了佛讲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就是“妄念的转变”,因为妄念不空,所以波动变现十法界,变现无量不同的现象,不同的现象就是不同的妄念。不同的念头变成不同的现象,相同的念头就变成相同的现象,念头是“因”,变出现象是“果”。因果不空,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即是业因果报刹那生灭循环的相续现象”。有没有实在的存在?没有!确实是一点实在也没有,如梦幻泡影,万法根本不存在,它是生灭同时。明白了何以现这些法相,一切法相根本就不存在,若存在就是真的,不存在就是假的,于是真相大白,这样才能彻底放下。若还有一个放下的念头,还是假的。身是波动的现象,能把“身”放下,“我”也放下,不再以为身是我,才得入门。身见破了,没有我见,当然就没有我所,世出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自己所有的,没有“我所有的”,没有“我执”。这些是“名相”,其实修行人不着名相,名相也是假的。(净空法师)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如果明白这个道理,才晓得不但无我,也无法,法也是因缘生,也是“刹那九百生灭业因果报相续的现象”。无我,才能真正把我放下,从根本处彻底放下。“我”已舍弃,哪来的“我所”?五欲六尘是我所,也放下了。没有我,还有谁贪恋五欲六尘?当然彻底放下。世间所有一切典籍确实没有这种说法,唯有佛法说得详细明白,因为这个现象是佛与大菩萨亲眼所见的。世间人没有这么深的定功,心没有那么细,所以见不到真相。好比我们看电影银幕,确实是一张张影片在那里放,粗心的人没看出来,好像都是真的事在那里活动。如果眼光敏锐、细心的人来看,便知一张张的幻灯片在替换。性就在相上,性相是一,不是二。只要心里不着一切相,相就是性,性就是相。“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就是器,器就是金。一着相,金就见不到了,只见器了,因为只见到相,而忘了它的本质。其实相就是性,至于见不到性,那是因为没有见到真相。真相是一刹那九百生灭业因果报的相续相,确实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净空法师)

  ◎佛在大乘经里常说“万法唯心”,《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又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观经》上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些话意义无限深广,贵在能真正体会,实践于日常生活中,则受用无穷。佛菩萨是用离念的真心,一切不着相,法尔任运的显现境界,所以对于现象的所以然,真实的相状,了解得十分透彻。科学家们还是用意识心,虽然他也有相当的定力,仔细观察,但不免还是落在意识的范畴里,换句话说,没有离开心意识,也就是我们在经典里常讲的轮回心,所以纵然观察得非常微细,他没有办法了解其所以然,依旧不能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掌握六道轮回,掌握十法界,这是说明科学跟佛法的确有非常接近之处,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了解事实真相的目的,就是能控制环境,主宰环境,我们在大宇宙、小宇宙中都能作主宰,佛法之目的确实如此。学佛彻底明白真相,知道一切法了不可得,不执不著,所以他现前的生活就幸福、自在、美满,无论想法、看法、做法、说法,与事实真相完全相应。事实真相是相有、体无,所以,在相上他有种种的享受,但是不执著,不执著就与“体”相应,就与“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相应。因此,他享受幸福、快乐是正面的,而没有负面的。世间人在形象上能得一点享受,但是付出的代价非常重,有严重的负面影响,不了解一切法体空,在这里生分别、妄想、执著。佛法跟世法差别就在迷、悟之间,一念觉悟,彻底明了就是“佛法”,所谓“无有一法不是佛法”,“万法皆如,一切皆是”,就是这个意思。(净空法师)

  ◎我们凡夫执著时间是个定法,其实时间不是定法,时间可以延长也可以缩短。我们俗话常讲,人要是逢到欢喜、喜事的时候,觉得这个时间好短!如果遇到苦难的时候,度日如年。可见得这个时间哪是真的?不是真的!《华严经》上说“念劫圆融”,可以把一念展开为无量劫,把无量劫浓缩成一念。(净空法师)

  ◎心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一不是二,虚空法界芸芸众生都是它现的。为什么有十法界?为什么有不同维次空间?唯识所变。“识”是什么?识是心错用了,心要是正用,只有一真法界,心错用了。怎么错用?心里头夹杂着无明烦恼,夹杂着妄想分别执著,一真法界就产生变化,就变成十法界,变成无量无边的法界。但是你要知道,无量无边的法界还是一法界。无论是正用,无论是错用,总而言之,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这是真相,这是世出世间的真相。几个人明白?明白的人心安理得,得大自在,佛法里常讲,“解脱”。你没有契入这个境界,你天天被烦恼所转,被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所转,你是苦不堪言。(净空法师)

  ◎佛常用梦幻作比,梦中有现象,梦中也总有自己,除自己外,有山河大地,楼台殿阁,诸多人物。梦中境界从何而来?梦是心性变现出来的,其它景象也都是这个妄心变现出来的,因此可以领悟到整个的梦原来就是自己,全梦即心,可以肯定,我们现在正在作梦。十法界依正庄严、山河大地皆是自心变现出来的,除了真心本性之外,无有一法可得。佛与大菩萨对此事实认识清楚,证得法身,所以他对众生是一律平等对待,因虚空法界与自己是一体,不谈什么条件。佛菩萨对于众生是自己对自己,所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净空法师)

  ◎相分是由见分变现出来的,“一切法悉皆空寂”,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佛家讲的“万法皆空”,这是事实。这个“有”是“假有”,不是真的,是假的,而“空”是真的,所谓真空。我们眼睛所见的,耳朵所听的,身体所接触的,眼前这些法,从理上讲是空的,从事上讲是有,摆在我们面前,有啊,有是假有,是假的不是真的。这“真”、“假”怎么个说法呢?永远不变是真的,如果它会变,那就不是真的,所以“空”是永远不变,所以叫真空。“有”呢,一切现象都在变化,我们人很显著的变化就是生、老、病、死,这是任何人都可以觉察出来的,其实细微的变化,如我们身体细胞的新陈代谢,刹那刹那都不停啊,所以它是在变化的。至于植物,经上讲有生、住、异、灭,矿物,甚至于星球有成、住、坏、空,这都是我们能理解,能觉察到的。所以一切的物相,统统是在变化,既然都是在变,那就不是真的,所以这个“有”,佛称它为“假有”、“幻有”、“妙有”,真空妙有啊。但是诸位要知道,佛家所讲的空、有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如果把空、有分开来,那就大错特错了。“真空”就在“妙有”之中,“妙有”就在“真空”里面,“真空”是体,“妙有”是相。这个道理明白了,帮助你舍离一切执著。执著从哪里生的呢?是不了解事实真相,以为可以得到,这才执著。搞清楚了,才晓得原来什么都得不到,不但身外之物一样都得不到,连自己的身体都得不到,那还有什么好执著的?自然就肯放下了。真正放下了,那个真的、永远不灭的,你才会得到,那叫“真正的自己”。“真空”讲的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为什么叫它“真空”呢?因为它没有迹相,眼看不见;没有音声,耳也听不见,甚至于我们连思惟想象都达不到,我们的六根,对它完全失去了效用。它确确实实存在,它是宇宙一切万法的本体,一切法都是从这个“体”变现出来的。所以什么叫“成佛”,你见到性了就叫“成佛”。尽虚空、遍法界,自己做得了主宰了,自己做了主人了,这叫得“大自在”。(净空法师)

◎宇宙本体为何?是我们自己的真心。宇宙由心变现,心是能变,宇宙是所变,能所皆是一心,故能所不二,心境如如,心是无处不在。佛法教我们认识真心,真心才是自己的主人,一切万法的真正主宰。(净空法师)

  ◎“正因佛性”即一切众生之本性,一切有情无情,包括一切动植物矿物皆有,有情叫“佛性”,无情叫“法性”,它是一切法之本体,一切法都是由此流露而出。故《华严经》云:有情无情,同圆种智。因为一切法性体同,故为同一法性。(净空法师)

  ◎自性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根本,宇宙人生一切诸法皆由此变现而生。(净空法师)

  ◎一切法皆是本性所显,故不分别不执著,随拈一法皆是本性所显,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净空法师)

  ◎佛见一切众生都是佛,这是因为佛见到一切众生的真性。我们何时见到一切众生都是佛,自己就成佛了。同理,见一切众生皆善,自己才是纯善。(净空法师)

  ◎不分别,不执著,没有妄想,没有烦恼,这就叫佛。(净空法师)

  ◎何谓真心?离心意识谓之真心。何谓离心意识?见色闻声,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即是真心。(净空法师)

  ◎佛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从这一句我们看到,佛说的心量。所有一切众生之类,后面讲胎、卵、湿、化,就不必提了,这个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不是讲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地球、一个大千世界,那个心量多大!这是我们学佛首先必须具备的条件,心量小不能成佛。佛和众生的差别,就是他心量大;我们成不了佛,就是心量小。他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他能成佛;我们今天这个心量,点点滴滴都要计较,要分别,要执著,怎么行?所以一开端世尊就教我们将心量放大,要为一切众生之类。众生的类别,无量无边。一切众生,不仅讲有情众生,他没有说一切有情众生,没有加上“有情”,则有情、无情都包括在其中。讲有情是指动物,无情有植物、矿物,可见都包括在其中,这是我们生活的范围。我们在这个范围中怎样过生活,学佛无非就是学这个,这是很现实的,绝不消极。学佛就是学在这个大环境中,我们怎样过日子,怎样过生活,过得幸福、快乐、美满。这是佛法,大乘佛法,就这样发心。(净空法师)

  ◎心量小,大法也变成小法;心量大,小法也变成大法。心量大,点点滴滴、一举一动,都是圆满的大法。(净空法师)

  ◎利益众生是真正利益自己,自己得大自在啊!所以心量要大,量大福大,量小福就小。(净空法师)

  ◎知道众生同体,我们对众生有一份特别亲切之感,一切众生不是外人,是自己心性所变之物,同体,因为同体,慈悲心就生出来。清净平等是从当体即空生的,大慈悲心是从同体上生的,“则不知不觉,我执自然化去”,能常常这样观照,我执、法执不必刻意去断,自自然然就化掉了,所以这是大而化之。(净空法师)

  ◎僧曰:“我今告汝,汝当谛听。汝今朝之身乃过去善恶妄念二因合成,非汝法身也。汝之法身,即如来之体,本来空寂。今朝此身皆过去作善作恶所种之因结聚之果所现之身,故此身名为业果报身,一切善恶诸业皆以此身而受报。善恶业之轻重不同,报应于六道轮回之种类亦不同,故有富贵贫贱之不同。作善者,受轻业;作恶者,受重业。轻业距佛果近,重业距佛果远。作善事之上品人报应结果升天堂成仙人,天堂一切乃善果享受。作恶事之下品人,报应结果入地狱成饿鬼,地狱一切乃恶果享受。作善之人种善因故结善果,作恶之人种恶因故结恶果。此二因皆起于善恶二种妄念。菩萨观今朝之身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长住如来体性,不随善恶二因所转,故不结二果,脱离轮回。菩萨慈悲众生,无灾、无难、无有业障,发普度众生之心,成就方能普度,故结成就之果。菩萨不断慈悲普度心,为度众生故。”(僧题和尚)

  ◎我们修学大乘,目标在如何能会相归性。“性”是一,“相”是森罗万象,很多。怎样能将“多”归成“一”?一就是性,心性。“会相归性”,就是在相上见性,只要不着相,相原来就是性。所以,只要一切都不分别、不执著,哪一法不是真性,哪一法不是实相?由此可知,我们在相上见不到性,就是因为着相,执著法相、分别法相,错在此。因此从性上讲,没有生,没有不生,生与不生说不上,所有一切相对待的都说不上,这才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凡是说得出的,都是相对的,离开相对,怎么说法?不但不能说,也不能想,一想,想的对面有个无想,就是相对的法,想与无想都没有,才能见到性,才能见到实相。事上虽然认真努力不疲不倦地做,而心里若无其事,根本就没有想这回事。我们学佛,就学这一点,可是我们学不来,因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总是起心动念,不可能心里若无其事,还认真努力将事都做好,我们很难想象得到。这种境界要慢慢学习,就在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饭、工作、处世、待人、接物,从这些地方学习。天天要穿衣服,天天要吃饭,学不着相,学若无其事,这才是真正的本事,这是清净。若四相具足,我、人、众生、寿者,则心不清净。自己若无其事,这是清净。“但蓦直如法行去”,一直这样做,不要起心动念,不要有妄想执著,就对了。“是人心中初不自以为信成就,初不自以为心清净”。这是真正修行人的心态,真清净。(净空法师)

  ◎“义在言外”。佛每用一个名词,皆是启发我们的悟性。分别执著的具体显现,就是“成见”,心里有成见,已经有个标准,有个框框在,不合适的,他不接受,这就没有法子。不但听经、看经如此,在生活上、工作上,一切活动里,都要懂得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心缘相”就决定没有成见,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地接受,这才能触动悟门,让人真的开解领悟。一有成见就不行,特别是大乘佛法,最忌讳的就是这一点。闻一知十,举一反三,就得受用。可以从这一面体会那一面,就是不着相,透彻了。(净空法师)

  ◎佛是教我们断烦恼、开智能,而念念都有“我”,这是烦恼、生死以及一切病痛的根源。如果能将我看淡,日子就过得很幸福,就会很快乐。必须对佛法真正深入的人才能懂得,才同意佛这种说法,肯定佛讲的道理确实没错。(净空法师)

  ◎我们都把身体当作“我”,我从哪里来的?父母所生的。父母真能生吗?父母如果真的能生,喜欢生多少就可以生多少,那才是能生。为什么有的人结婚一辈子不生小孩?反之,有些人不要小孩,偏偏生一大堆?仔细想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父母并不能生,父母只是缘,另外有因,“因”遇到“缘”就结“果”。(净空法师)

  ◎相随心转,修清净心转业力,我们身体的病痛是业报,业消了,病也就没有了。病、老、死都是业报,业转过来,人就不老、不病、不死。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我们相信佛的话。拿治病的钱多做一点好事,多做一点功德,非常之好。人心清净了,相就清净,身就清净,不会有病痛。有病是业障,要忏悔业障,业消时,什么病都没有,相貌变庄严,身体体质也改变了。修慈悲心,相貌就好看、就慈悲;修清净心,相貌就清净,身体也清净。这真正懂得养生之道,将来不生病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不要想自己,想自己没有好处,人常想自己,就将自己想老、想病、想死了。念念想光大佛法,念念想利益众生,念念想别人,没有自己了,谁老、谁病、谁死?都没有!因为有我,才有生老病死;没有我,生老病死谁去承担?这是《金刚经》上讲的,四相空了,生老病死就没有了,六道轮回也没有了,这是彻底解决的办法。起心动念都想到自己,这是偏见,是执著,不是智慧。(净空法师)

  ◎要想到人有生当然就有死,不必怕死。死了以后什么都带不去,来的时候没有带一样东西来,死的时候一样都带不去,你真正了解这个道理,真正参透了,你现在这个心就清净了。(净空法师)

  ◎一切法,包括身体,都是变化的,都是无常的,梦幻泡影。不执著,什么事都没有了。

  ◎佛所有一切法是破执著。“一切法当体即空”,连自己的身相也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个观念的好处很多,最起码能不生病。“当体即空”,病在哪里?没有病。另一个好处是年轻,纵然功夫不够,也不容易衰老。忧、悲、老、病、死皆因有“我”这个错误观念,认为外面东西都是实在的,才惹的麻烦。若真能放下,忧、悲、老、病、死皆没了,真有好处。不仅生活在此,生活在尽虚空遍法界皆得自在,无不自在!(净空法师)

  ◎“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人要是真正了解真相,活得多么自在、多么快乐。没有得失心,今天赚了很多钱,也不会欢喜,是假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今天赔了钱,被人骗了一大笔,笑一笑,也是假的,没事。这怎么不开心,怎么不快乐!所以人就不会老。若天天患得患失,忧心忡忡,忧能使人老。没有忧虑,人就不会老。若想得太多,忧虑太多,不但使人老,还会带来许多疾病。心地清净,不但人不老,也不生病,多快乐。得失与我根本不相干,要做到这一点,不是勉强叫你做,事实如此。若说有关系,是自己错解了,不是事实。确实是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与事实真相就相应,相应就自在,就无障碍,“断妄念而舍生死根本”。(净空法师)

  ◎“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老、病、死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都是因为“我”才有的,我老了,我病了,我要死了,因为“我”才有这些东西,才有这一大堆的问题。“我”都没有了,这些东西全都落空了,全都没有了。转变在一念之间,问题在你会不会转,你明不明白这个道理,知道不知道这些事实,搞明白了,搞清楚了,自己就会转了,就大自在了。(净空法师)

  ◎般若就是离一切相,你懂得离一切相,那你就有智慧了。为什么?能离一切相、修一切善,心永远清净,心不会被外境所污染,这是智慧。世间有不少人修一切善,他不知道离相,修的善很多,心不清净,心里面还有妄想、分别、执著,心不清净没有般若,纵然是有观照而没有般若。般若是佛母,一切法从般若生,我们不能离开。我们学佛,尤其是学金刚般若,目的何在?就是希望我们能够生活在圆满智慧之中,这就是金刚般若,我们真的得到受用,真的得到好处。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是离相修善,穿衣吃饭都不例外。穿衣有穿衣的样子,吃饭有吃饭的样子,规规矩矩、如理如法,这就是善法,这就是智慧。你肯做、肯坚持,那就是高度的智慧,无论有人看见或者没有人看见,绝不改变样子,这叫做观照,观照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因观照功夫得力,这才能够证入实相,这是修行里面的总纲领、总原则。(净空法师)

  ◎佛法要在生活当中行,不是在口头上念的,口头上念不能成就,要做出来。果然做出来,你身心清凉自在,天天智慧增长,法喜充满,得无量的受用。不是叫你每天念多少部经,念几万声佛,念累死了,还是打妄想,还是生烦恼,那样学佛没用处的,不能成就的。要学会观照,用佛说的话对照、指导自己的言行。(净空法师)

  ◎常常保持着清净心,清净心是真心,也就是保持第一念。第一念是真心,第一念就是实相,第二念就变了。诸佛菩萨能够永恒保持第一念,我们凡夫保持不住,第二念里面就有分别、执著、妄想,那就不是实相。离一切分别、执著、妄想,那就是实相,就是真忏悔。“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无量劫所造就的罪业也是梦幻泡影,觉了就没有了,不觉,在三途六道里决定有果报,没有办法避免,这是诸位必须要知道。换句话说,你只要有念,有我、有人,只要有四相,善恶果报你就得要受;四相没有了,这个我就没有了,苦报,我没有了,谁受?没得受的。只要有我,你就够受的,你有得受的,所以,“我相、我见”不能不舍,不能不离,不离,三界六道就有得受的,受不完!生生世世无量劫都得要受。(净空法师)

  ◎我们要把观念改正过来,使自己起心动念,念念皆与佛法相应,也就是与自性的性德相应。这一点特别要了解,否则能得到的受用,就打很大的折扣。若不了解,所学的,是释迦牟尼佛的东西;如果明白了,听到释迦佛讲的,是自己的东西。换句话说,我们迷惑颠倒,性德没有能够显露出来,借着释迦牟尼佛的言教,把我们的性德都引发出来了,其受用不一样。(净空法师)

  ◎道怎么修法?“须先断惑”,决定不迷惑。什么是不迷惑?决定不为外境诱惑,常记住佛在《金刚经》的教诫,如果境界现前,心里动念,顺心的起贪心,不合己意的就讨厌,这就动心了,心才动,立刻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心平,就不动了。断惑的好方法就是怎样能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两句经文很有效,最好写在时刻看得见的地方,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一忘立刻就迷了,迷得很快,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迷惑,要断惑。(净空法师)

  ◎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起了贪心,境界现前了,就想到经上两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贪心就没有了,立刻对治,就管用。看到不顺眼的人、不顺眼的事,嗔恚心生起来,马上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就平了。难分难解的事,繁杂得不得了,马上想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心立刻就平了。这就是观照,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用得上,时时刻刻,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中,用这个方法保持你的清净心,保持你高度的智慧。你在境界里不迷、不邪、不染,这个人生真有意义,真有价值,没有白过,没有空过,你的生活会非常充实,怎么不快乐,怎么不欢喜,法喜充满!(净空法师)

  ◎“总之,性真实,相虚妄”。“性”是能变能生,“相”是缘生之法,是波动现象。一切境界中,真实性在哪里?就在一切境界中,离了相就证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若要“证真实性”,须在相上证;你要证平等性,须在极不平等的境界里证;你要证清净心,须在一切污染境界里证清净心。可见清净处在污染处证,平等处就在极不平等处,是一不是二。在这里证得一,就清净,就平等;离开这个境界,到哪里修,到哪里证?所以,我们真正想修行、想成佛,日常生活中就是最好的道场,生活方式没有改变,日常工作没有改变,在这里就得清净心、得平等心、得成正觉之心,就成菩萨、成佛,每一个行业都是佛菩萨。“于一切境界,不着相而归于自性,乃为真实”,般若会上讲的主题、总纲领、总原则就是不能着相,决定不分别、不执著。“观照纯熟,当体即空”,这是观照功夫得力。初学自然不得力,境界或有或无,有的时候提起,再过一会儿又忘掉,初学的人总是不免功夫或断或续,但不要怕,起步都一样,我们是这样,别人也一样,现代人如此,古人也一样,即使是诸佛如来在因地,当初也与我们一样,所以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要常常提起,因此早晚课就很重要,早晚养成习惯,纵然有时忘记,到时候就会想起来。早晚课养成提起观想的习惯,若功夫得力,则烦恼妄想、错误的想法、看法少了,我们的想法、看法更合经上讲的,逐渐趋向一致,这是功夫得力的现象。真正能体会万法皆空,心就清净,这是观照达到效果。“照住”就是得定,因为有高度智能,看到一切法,相有体无,在相上可以受用,因为体无,决定不执著,体是空的,执著它干什么!有受用而没有副作用,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起念则有,若无于念,一切皆无,故知本来平等”,一切法是因为有念才有,不但身体、健康与人的念头有密切的关系,完全成正比,若扩大,我们的依报环境居住环境,大则地球,更大的太空,许多的现象,包括天文现象,与我们的念头也有密切的关系。你不要以为,地球那么大,太空更大,与我根本不相干,那就错了。我们起心动念引起太虚空都会产生变化,只是我们的念头不太强,变化比较弱而觉察不到,决定有影响。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其影响的范围真的是尽虚空遍法界。如果没有影响那么大的范围,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距离我们十万亿佛国土,这里动一个念头,为什么他会晓得?因为我们的念头像电波一样,已经传达到尽虚空遍法界,所以他知道。念头的生灭,就是波动,不生不灭,波就不动,不动是本体,动是现象,相与体是一不是二。就像水与波一样,不动时称之为水,动时称之为波浪,若问波与水是一还是二,不能说一也不能说二,要是说二,根本就是一,波就是水,水就是波,要是说是一,水是平的,波是动的。所以,佛讲真话,是不一不二,决不是模棱两可的话,而是真相。大家从这些事相观察、体会。(净空法师)

  ◎“观照须观吾人之心性”,须是必须,“所谓消归自性”,这样才得受用。心性是什么呢?“真心”,心性就是真心本性,要观这个,你才会受用。为什么呢?这是根源,好像我们看一棵树,要看树根,再大的树都是从根长出来的。你将问题的根找到了,整个问题都解决了,你若枝枝叶叶上去观照,麻烦可大了,时间就太长,费的功夫太多,很难收到效果,所以无论是禅宗,是教下,修行都是教你从心性上观照。从心性上观照也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可是目的是一样的,譬如我们念佛求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心性,用这句阿弥陀佛将清净心念出来,就见性了,所以念佛就是观照。目标要正确,《金刚经》任何一句经文,都可以拿来观照自己的心性。刚才讲这个方法,依旧可以用心意识常常思惟,譬如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就观照这一句,当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眼见色,耳闻声,一动心,动了贪爱的心,立刻提起“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来观照,不贪爱了,动了嗔恚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也不嗔恚了。时时刻刻将心拉平,这是功夫,保持你的清净平等,不要被外面境界所动,因为晓得一切相是虚妄的,就不必计较,不用分别,心自然就平静下来。像这些句子,随便拈一句来观照,你就用这个功夫,这是功夫,是用功,这才是修行,思想行为错了,将它修正过来,是“修行”。我们成天打妄想,这是过失,用这个方法将妄想去掉,使心恢复到平静,这样修行就是“消归自性”,也就是说真消归自性,我们才得到真实的受用,也就是说得到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这心起作用,就得受用了。(净空法师)

  ◎“观一切法,如梦如幻是也。常作此观,执情自遣。此是破一切凡情之总观、要观,万不可须臾离者”。“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金刚经》的中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每天都应该多念几遍这首偈,知道一切法真的是梦、幻、泡、影、露、电。人生的真相是“梦幻泡影”,时常这样想,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自然就淡薄了。(净空法师)

  ◎佛所说的法,字字句句都是圆融、圆满的。讲事,其中含有很深的理,理若不透彻,经怎能令人相信;说理,理中有事,理中若没有事,理就落空了,就变成谈玄说妙,无济于事。理中有事,事中有理,才能看出味道。说性,性里有修,性修不二,理事一如。明白道理事实,再回头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就真正得到自在圆满。所谓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是离相,妄想分别执著皆舍弃,剩下一片清净心,清净自性就现前,在穿衣吃饭、处世待人接物之间,时时刻刻,在在处处,自性都现前。我们的自性为什么不现前?在生活上,任何环境,点点滴滴都执著,用的是分别、妄想、执著。合自己的意思,生欢喜心,欢喜也是烦恼,因为动心了,不如意的,生嗔恚心,看到别人比自己好,生嫉妒心,这就是障,将清净自性障住了。障不是从外面来的,而是从自己无量劫来的烦恼习气生出的。“在缠法身”,我们虽有法身,但不能现前,因为烦恼习气障碍自性,所以清净自性不能现前。(净空法师)

  ◎我们欠的命债、钱债,生生世世不知与多少人结冤仇。存好心做好事,哪能一帆风顺?释迦牟尼佛也无法做得一帆风顺。这就是说明,无量劫来自己的冤亲债主不晓得有多少。如何消业障?凡是人家来找麻烦的,都合掌“阿弥陀佛”,因为这一笔就勾销了。如果心里不服气,还有怨恨心,不但没消掉,又加上一点利息,这事很麻烦。所以,学佛要有智慧,要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时时消业障,不再造业障就好。有一位同修说他很烦恼,他念《无量寿经》,念了不少遍,可是日子不好过,人家还骂他、侮辱他。他为什么那么难过?着了名字相,每一句骂他的话,都听进去了,都放在心上,好难过。如果真正懂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骂他的,骂几个钟点,骂累了,我一句也没听进去,不就什么事都没有?功夫不得力,经、佛都是白念了,真正功夫得力,没有这种现象。着相,就苦恼!心里一切执著、忧虑、牵挂,都放下,都没有,心缘相就离了,这事必须离相自证,别人帮不上忙。诸佛如来大慈大悲,也无法帮忙,一定要自己离、自己证,佛只能教我们方法,将理论讲清楚,要自己去做,佛能加持、保佑、帮忙我们的,就是这些。自己的生活,从早到晚,穿衣吃饭、工作应酬、迎宾接客,念念都与无实无虚相应,不住相,认真做,就是诸佛菩萨的生活,所过的日子完全是金刚般若智慧,这就是全性起修。诸佛如来不是不保佑我们,问题是自己肯不肯接受佛力的加持。果然信心不逆,三心齐发,一切诸佛如来都保佑,自己就接受到了,如果做不到,怎么求佛菩萨加持保佑,也是枉然。(净空法师)

  ◎世出世间法,都在一个“缘”字,缘分不具足,什么事都不能成就。(净空法师)

  ◎“相”是假的,缘聚相就生,缘散相就灭。缘聚则现相,缘散了,相就消失。一切相没有生灭,只是因缘聚散而已,这是事实真相。般若经常说的“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实相,乃是缘聚缘散而已,没有真实。“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诸佛菩萨在一切事相里面,能够自在地受用,他没有执著,所以他只有快乐,没有烦恼。连自己身体都得不到,何况身外之物呢?这是真实的。外面这个身体是四大五蕴,缘聚现相,这要懂得缘聚现相,缘散相灭。人有没有生死?人没有生死。没有生死很快乐,因为人都贪生怕死,所以世尊说这个道理。缘聚缘散,聚散无常,如果“见诸相非相”,你见性了,见性就叫见如来。把金比喻做性,器比喻做相,着相的人不见性。假定叫你拿一百两黄金来,你说:没有,我有项链、手镯,就是没有黄金。这就是着相了嘛!着了相就忘了性。相是性之相,性是相之性,相千变万化,它的性不变。怎么成佛呢?离一切相就成佛了,就是此地讲的不住、无住。(净空法师)

  ◎缘该了的,譬如你遇到讨债的,要还他。我们现前借人家的钱,当然到时要还他。有些债是前世的、过去生的,我们不知道,钱无缘无故被人拿走,或者被人骗去,或者在某种环境之下被人家抢取了,我们拿不回来,都有缘故。即使小偷将你的财物偷去,也是缘。为何他不偷隔壁的而偷你的?你要晓得,隔壁那个人前世不欠他债,所以不会去偷他的,而来偷我的。不学佛不知道,学了佛才晓得,这笔帐了了,他偷去算了,不必报案,帐到这里就结了,这样好。要真正懂得,不懂不行!总而言之,不是我欠他的,就是他欠我的。我没有欠他,他偷去了,他来生欠我的,我也一笔勾销,我不要了,来生我到极乐世界作佛。这是说明“缘应了者,得机便了”,“不与纠缠”。一纠缠就没完没了,麻烦才大!生生世世纠缠,这是愚痴,不是智能。智能的人一刀两断,再不搞这个麻烦事。(净空法师)

  ◎人与人相聚都是缘,这一生当中偶而见一次面,也是缘分,何况能够到一个家庭变成一家人,缘分就更深了。缘是多生多世结的,不是偶然的。缘很复杂,佛告诉我们,世间众生,父子夫妇四种缘,当然缘很复杂,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四大类,没有这四类的缘,就不会结成一家人。这四种缘是什么呢?第一种是报恩的,过去生中有善缘、欢喜缘,这当然是最好的,所以孝子贤孙是报恩来的。第二种是报怨来的,过去的冤家债主来了,我们常讲的败家子,小孩将来长大了,搞得家破人亡,报怨来的。这都是事实,我们晓得。第三种是讨债的,讨债鬼,那就看父母欠他多少,欠的少,讨几年就讨完了。讨债鬼的小孩,一般都生得非常可爱,为什么呢?人家才肯还啊,还完了,他就走了。如果欠得多,大概要念到大学,那花了不少钱供养他。第四种是还债的,还债是儿女欠父母,那也看欠多少,欠得多呢,对父母生活会供养得很周到,欠得少呢,大概就是叫你不挨饿、不挨冻就可以了,恭敬你一点点就行了,没有孝敬心,对父母不尊重,只是在物质生活上把你照顾到,那叫做“还债的”。有这四种缘,这才变成一家人。缘若是疏些,就是家庭的亲戚朋友。世间就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不要把它当真啊,当真你就苦了,就有得受了,而且要造很重的业,一定要看清楚、看明白。善缘当然好,恶缘来了,总归是要报的,所谓是“欠命还命,欠钱还钱”,这是不能不酬偿的,既然来了。但是后天的教育能够补偿,教育是真正能叫他明白此一道理,纵然过去世有怨,怨能够化解。实在讲,没有不能化解的冤仇,所以教育就是帮助我们化解,把恶缘化成善缘。化世间恩怨之缘变成法缘,这是最殊胜的了。(净空法师)

  ◎“缘”很重要,世出世间法都在一个“缘”字,能够认识缘,一切法就不会有障碍,这是佛法常讲的“观机”。能够真正把“缘”字参透,世出世间法自然得到大自在。今天遇到一切不如意的人、事、物,都是自己过去世造的业果,所以要心平气和,逆来顺受。知道逆缘可怕,自己就要更警惕,不要再造恶业。如果不能忍受逆缘,起怨恨心,造的业就更深了,所以“忍让”很重要,什么都要能忍,什么都要能让。随缘消业,绝对不可以怨天尤人,否则冤冤相报,只有愈来愈惨烈。存心要仁厚,别人对我不好,自己还是保持清净、快乐,如果怨恨在心,将来一定有苦报。慈悲要有理性,觉而不迷,不是感情用事;清净心是随缘不攀缘,凡事顺其自然。心地清净,不管环境再复杂,也能看得清楚明白,心不清净,想看也会看错。所以清净心能生智慧,这是自性的本能,我们现在失去本能,是因为妄念很多、心散乱,如果心清净,有定力,六根能力自然就恢复。日常生活待人处世,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权智”,自己保持清净心,一尘不染,这是“实智”。我们不要以佛法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人,处处看不顺眼,这是大错特错,所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离开世间法,就没有佛法可言。这些我们应该认真去学习。人生在世,不要跟人结冤仇,也不必刻意结善缘,佛教我们“广结法缘”。善缘好过头会变成恶缘,只有广结法缘,才是身心清净没有染著。儒家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佛家讲“广结法缘”,都是提醒我们随时随地都要保持平等心,不要跟任何人好过头。(净空法师)

  ◎佛所讲法教我们利益众生,当然与自己的利益要相违背,我们在心理上要克服,现在人讲牺牲奉献,牺牲自己的利益,成全大众的利益,这是佛教导没有觉悟的众生。已经觉悟的人不需要再教导,他自己所思所作所为自然相应,与佛菩萨所说的相应。中国谚语常讲(这都是智慧的言语),“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这是化余怨的方法,是从自己本身做起,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做起,处事待人接物姿态要低,惹起麻烦的时候,都是贡高我慢,所谓是不能忍让。你只要能忍、能让,什么都化解了,再大的怨恨都化解,化解之后再见面,朋友了。对人,知道任何一个人都不是这一生,生生世世,不定在哪一世有缘又碰到一起,碰到一起,机缘也是不容易。我们晓得,人死了之后,轮回有六道,到底到哪一道去,各人造的业不一样,人道的寿命不长,其它任何一道,寿命都比人道长,要是走了不同的道,你想想看,什么时候又搞到一道聚会?非常难得。过去世的极大的冤家,我们这一生碰到也要珍惜,好不容易遇到,何必要两个作对,彼此两方面都痛苦?为什么不和解?我们互助合作,我们双方都快乐!所以你总要想通,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的,最怕的是钻牛角尖想不开,那就苦了,自己苦,也叫别人辛苦,这又何必!(净空法师)

  ◎佛教我们要舍争论,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身心清净,这样过去生中的冤亲债主,对你也无可奈何。为什么?虽然过去生中有这些业因,这一生中没有缘,他也不会来报复。过去的冤家债主借理由啊,他才有报复的机会。这个理由就是缘,要把缘控制住,没有恶缘虽有恶因,也不受报。也就是说不给冤家债主抓到把柄。(净空法师)

  ◎所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一切障碍都来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人与人之间,人与万物之间,都是因缘果报。缘里面有善缘、恶缘,所以当我们遇到恶缘现前时,晓得恶的果报是过去有恶缘,别人对我不高兴,有忤逆之事,一笑了之,知道这笔帐消了。假如我们嗔恚心再发起来呢?那好了,这笔帐又要加上了,不但消不了,麻烦还在后头。为什么不让它消掉?欠财的还钱,欠命的要偿命,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只有真正觉悟的人,这心很清净,很平淡,善缘来了,也没欢喜心,恶缘来了,也没有嗔恨心,永远保持心地的清净和光明。心清净,对这事情的前因后果,就会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不能有嗔恚,不能有嫉妒。(净空法师)

  ◎缘起性空,一切法是因缘所变现出来的,缘无自性。因为他知道一切法无我,他就不执著了嘛,自自然然就能离相离念,那这个功德就大了,因为离相离念就能见性。(净空法师)

  ◎真正用功,功夫得力,就是将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去除,一切时一切处,对人对事对物,都保持清净心、平等心,这是真正会用功。对外面事情,一切随缘,学佛菩萨一样,里面一定要修清净心,修平等心,清净平等就是真心。知道万法皆如,了不可得,这是我们要放下的原因。我们明白事实真相,就是觉悟,就是看破。不将它放在心上,就放下了,我们随缘度日,生活就很幸福自在,没有忧虑牵挂。生活在世间,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命中注定的,丝毫不能勉强。纵然遇到逆境,也很自在,因为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我自己造的,当然自己要受,不是别人造给我受的,而是自己造的自己受,顺境就顺受,逆境也顺受,就自在了。不怨天、不尤人,所以心安理得。心为什么安?理明白,事实真相清楚了,所以心永远是清净的,安就是清净平等的意思。这种功夫用深了,就会达到“不生法相”。观行,这是真正用功。诸位千万不要发生误会,用功是一天拜多少拜佛、念多少部经、念多少佛号,那是形式上的用功,不见得是真功夫。真功夫是在一切境缘之中修清净心,将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去除,这是真用功,是真实功夫。功夫用到相当的程度,一般人讲功夫到家,功夫纯熟,妄念就不生,起心动念,妄想执著不生了,于一切境界都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无为法是真的,有为法是假的,假里显示真的,离开假的也没有真的,有真才有假,在真假里做到不二,佛法修学的目的就达到了。永远向不二目标走,就对了,大乘经论教我们,不但是听经学教,日常生活都不离此原则。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这个原理要用在生活上,我们的心才清净,真是一尘不染。(净空法师)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了相,人家来问:“法师,这个东西是什么?” 你一句话不说,像木头人一样,那不行。“这是张纸片”,不就又分别执著了?对,在分别里显示不分别。如何显示?你称它为纸片,我随顺你的说法,自己心里干干净净,确实没有执著,不会说这是一张纸片,这是什么颜色,确实没有,我这里是无为,与你们沟通时是有为。有为是执著,随执著而执著,随你的分别而分别,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相处皆大欢喜。众生迷,佛菩萨悟,迷悟可以处得很融洽,这就是在有为里显示出无为,决定没有计较、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在生活中做,在生活中改变我们的观念,没有改变生活方式,一切都照常,只改变观念。什么观念?往昔错误的观念,分别、计较、执著、贪嗔痴慢、是非人我,烦恼得不得了,现在念头改变,万法皆空,若无其事,做得更有精神,做得更好。整个佛法就在生活之中,任何一桩事都显示出究竟圆满的佛法。所有一切境界,包括自己的身体都是从心想生。你的身体健康不健康,问自己如何想法,时常想着身上有病,这人怎会健康?佛法的道理,从心想生!天天想病的人,当然会生病,愈想愈多。如何可令自己不生病?想佛,想菩萨。哪尊佛菩萨生病?想上半年一年,一身的毛病都没有,体质改变了,不要看医生,也不要吃药,将自己的观念改过来,问题就解决了,这是根本上的改变体质。最究竟圆满的,身也不想,这最高明。没有身了,知道这个身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还有什么毛病?凡是缘起的,都没有自性,这种性是指体,都没有自体,体决定是空寂的。(净空法师)

  ◎真正修行功夫得力是一念回心,把轮回心转过来变成菩提心,叫真修行。平常我们造的轮回业,转过头来变成菩萨业。换句话说,我们在没学佛之前,过的是六道轮回生活,学佛之后,过的是诸佛菩萨的生活,那就对了。诸佛菩萨在境界里面有没有欢喜?诸佛菩萨在一切境界里面有没有懊恼?没有,决定没有。可是我们在经典上看到,诸佛菩萨示现的相,他也有欢喜、也有烦恼,那是什么?那是教化众生的手段,不是真的,正如永嘉所讲“分别亦非意”,他是表演,舞台上表演,演给舞台下面人看的,不是自己真的喜欢、真的烦恼,不是的。种种表演帮助众生觉悟,心里面确确实实一尘不染,确确实实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念念示现这个身在世间为谁?为一切众生,决不是为我,决不是为我这个身,这是菩萨的思想、菩萨的行为,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所以我们要学佛,断尽一切烦恼,断尽一切习气,你得从这里去干。尽心尽力布施,报是究竟圆满的。(净空法师)

  ◎布施涵盖了菩萨一切的行门。起心动念要为法界一切众生。我们对于一切人事物,不能说这个讨厌,那个看不顺眼,不可以!你的心量太小了,修得再好,你的果报在人天,出不了三界,为什么?心量太小。我在以前讲经的时候也用比喻说,我们心量要扩大,大到怎么样?大到把六道挤破,就超越了,把十法界也挤破了,十法界就是三千大千世界,十法界破了,出了十法界,就不在这个三千大千世界里面。你看看人家这里照十个三千大千世界,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一真法界去了。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这就讲的是遍虚空遍法界,这身心一性,无碍遍周,这是佛境界。事实真相是什么?佛在大乘经上讲得好,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一切人都不是外人。佛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这还隔了一层,父母不是自己。佛这个比喻,让你去体会,什么时候你真正体会到是一体,比父母还要亲切,那恭喜你,你成佛了。为什么?你证得法身了。什么是身?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我的身,就好像我们的身体一样。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什么?是我这个身体的细胞,是组成我这个身体里面的原子、电子、基本粒子,离开一个,我这个身体就有病,就不健康了、就不健全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连一草一木、一微尘都是自己。《华严经》上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情是有情众生,无情是植物、矿物,一草一木就跟我们身上的汗毛细胞没有两样。你什么时候能体会到这个道理,什么时候能契入这个境界,肯定那就是我、就是自己,你想,你会死吗?你不会死,你没有生也没有死,不生不灭,这是真的,这是真我。凡夫迷在哪里?真我里他抓了一小撮,他认为这是我,把真的我忘掉了、丢掉了,错在这里。不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还要跟人划界限,还排斥这个、排斥那个,造无量无边罪业,这个罪业是冤枉造的。有没有改变事实?没有改变事实,事实还是事实,法身还是法身,法身绝对不受丝毫破坏,只是你自己迷惑颠倒,你不认识你的法身,你不认识你自己。你在六道里遭受这么多的苦难,佛在经上常讲:“可怜悯者。” 这种人真可怜,不了解事实真相,不认识自己。(净空法师)

  ◎“反闻闻自性”,怎么反闻?“反照”就是反视,我们的眼睛怎么能回头看自己?难在“反”字。反的意思是不看相,要看性,是从相上反归自性,就成功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菩萨为什么觉而不迷,就是懂得反照,懂得反闻。反闻与反照是一个意思,这个反是从相上见性,反过来见自性,性是了不可得。佛告诉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真相是一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这些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佛教导我们“无住”,因为这个相相续不断,所以佛教导我们“生心”。生心、无住与事实真相完全相应,证明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若能明白这个道理,见色闻声观察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这就是反闻,就是反照,自己的心立即平等,决不会执著,因为了不可得。不但外面境界相了不可得,能见能想的心也了不可得,内外都了不可得,就证入实相。“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就现前。这是诸佛菩萨、法身大士修行的方法。我们凡夫很可怜,见到相,随着相转,听到声,随着声转,这个好听,那个不好听,烦恼都起来。诸佛菩萨是听而无听,视而无视,因为反闻闻自性,都归到自性,自性了不可得,万法平等,当体即空,这样的心多么干净,得大自在!(净空法师)

  ◎一心就变一真法界,二心、三心就变十法界,所以“境随心转”。修行是心重要,境不重要,要知道从根本修,根本是“心”,就是念头。把恶的念头转变为善的念头,恶境界就变成善境界,转三恶道变成三善道。把染的念头转变成净的念头,就是把六凡法界转变成四圣法界,六凡是染,四圣是净。从心上转,心转,外面境界就转。(净空法师)

  ◎欲见真如本性,必须离名绝相,破除我见,我见不除便生分别心,起念即着相。我见是无始来的病根,不易破除,不过为人处世应知万事皆空,与我无涉,人情世态随缘应付,事来即应,不为所动,应完便了,心不着相,条理井然,毫无废事,时时均在修行,处处皆是佛法。(净空法师)

  ◎佛教我们一定要“离相、离念”,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无论修学哪一种法门,都离不开“离相、离念”的原则。这桩事,世尊在《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很明白,的确是指导我们做人、做事,生活幸福美满、自在快乐的最佳方针。贵在我们自己能善巧运用,就是真正的修行。愈是运用得恰当,运用得纯熟,不知不觉就契入佛菩萨的境界,就是“转识成智”,就是“转迷成悟”,就是转凡夫的生活为诸佛菩萨的生活。(净空法师)

  ◎清净心就是道场,慈悲心就是道场!(净空法师)

  ◎忍辱是定的前方便,“能忍最胜寂灭法”,忍清净寂灭,把心安住在清净寂灭就成功了。学佛要受得了寂寞,心忍得下来是初步功夫。修定下手之处即是忍,忍之相是平等。(净空法师)

  ◎嗔是一切逆境上发生的憎恚心,为恶业的根本,也是一切恶行所由生。嗔是障定的,定好不容易修成,嗔心一起,一切都完了。忍耐是对治嗔恚的,什么境界现前均不能起嗔恚心。(净空法师)

  ◎不思议即是菩提心中之直心。直心正念真如,离念而无念头,所说言语皆是由本性中生出来的,不是在心中动念头思忖出来的,所以叫不思议。修行不是修别的,断烦恼去障碍而已。我执就是烦恼障,烦恼的根源;法执是所知障的根源。(净空法师)

  ◎根本智就是清净心、平等心,我们讲的这五个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根本智,所以要加紧地培养,比什么都重要。(净空法师)

  ◎身是四大五蕴,无我,若执有我,死了也作守尸鬼。身心世界要一切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佛制定树下一宿,不使住第二晚,恐怕行者贪恋这块地方风景好,牵挂不断。现代人讲享受,自己住的起居间均是套房,装修得豪华舒适,贪爱不舍,在生前以为很得意,死后可能变一个老鼠蟑螂猫狗之属,守在这个房间,留恋不肯离去。学佛的人爱护佛经也不要贪著,假若持有一本古代手抄本佛经,价值连城,甚为稀有难得,把持翻阅,不忍释手,死了之后可能变为一个蠹鱼藏在书中。我们要利用五蕴色身为一切众生服务,对任何事物不要贪恋,把一切环境当旅馆,活一天,作一天,假戏要真做,一切不执著。故经云住于无量善巧回向,永出一切诸有回向,修行诸行不住于相善巧回向,菩萨即如此修。五欲六尘能锻炼你的心,那就是菩萨,如被它牵着走,那就是魔。(净空法师)

  ◎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一切时一切处,对顺的境界不起欢喜心,对逆的境界不起憎恨心、逃避心。此身为酬业而来,受果报如饮甘露,晓得自己在受报,报受完了,灾就消了。既知三世因果,就应当甘心情愿地忍受,一切果报早早现前,一下子报完多么痛快!外人来毁谤是求之不得之事,正好消我们的业障。假如不肯接受,岂不是还愿意保持业障吗?学佛考验自己的功夫,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如遇一切境界觉得清凉自在,就是证明重业已经消了一大半。(净空法师)

  ◎永离妄想、分别、执著,得大自在。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法法皆如,法法平等,现在科学家所说的,无量无边不同维次的空间全部突破,这才能入得了法界。(净空法师)

  ◎六祖惠能大师,在槽房做苦工,舂米劈柴,六度十愿都具足都落实了。你们洗碗抹桌子,六度十愿具足,你怎么不欢喜呢。不会修行的人,不理解,觉得好苦呀,人家在那儿听经用功才是修行,那就错了。会修行的转境界、转心、转心理、转思惟,一转就是菩萨道啊。(净空法师)

  ◎佛法、世法是一不是二。以佛菩萨的心肠入世,世间法就是佛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法;以凡夫心入佛法,一切佛法都变成了世间法。由此可知,所谓世法、佛法并不在事相上,而是在个人心上,所谓“心净则国土净”。(净空法师)

  ◎主妇菩萨在家庭里为一家人服务,就是修布施波罗蜜。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财施有内财、有外财。外财是指在外面赚钱,供养一家人生活。内财是用自己的体力、智慧为一家人服务,在家事里做出圆满的三种布施。你将家事整理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使家人生活舒适,让邻居羡慕,这是“持戒波罗蜜”,持戒就是守法。你能有耐心地做,不疲不厌地做,即是“忍辱波罗蜜”。每天还要改进,希望明天做得比今天更好,就是“精进波罗蜜”。虽然每天做很多家事,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即是“禅定波罗蜜”。清净心中常生智慧,法喜充满,是“般若波罗蜜”。于是觉了,原来菩萨的六波罗蜜,即从擦桌子、扫地、洗衣、煮饭圆圆满满地成就。你将家事做好了,即是作世间所有主妇的榜样,一切家庭的榜样,这就能度邻里,推展开就能影响社会、国家、世界,乃至尽虚空遍法界。这才晓得菩萨在家里扫地、擦桌子、煮饭、洗衣,原来是在做度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的大愿大行。这是学佛、是正念、是诸法实相。若能如是观,则法喜充满,如何会起烦恼!佛法的修学一定要落实到生活中,不落实在生活中则没用。若明白这一点,以此类推,在公司上班,也是修六波罗蜜。菩萨在各行各业,示现男女老少,各种不同的身份,修学即是本分生活,平等不二,皆是第一,没有第二。(净空法师)(说明:波罗蜜意即到彼岸、圆满,即应以三轮体空之心修六度)

  ◎什么叫菩萨行?懂得修福的人都是菩萨,懂得布施供养的人,就是菩萨。我们的生活是布施供养,我们的工作也是布施供养,无论你从事哪一个行业,我这个行业,我这一个工作,是为大众服务的,你只要有这么个心态,就是布施供养。我这个行业是为了我赚钱,是为我家庭,为我儿孙着想,你把这个福田就当面错过。同样做一桩事情,就是一念之差,一念自私就是凡夫就造业,一念为众生、为社会,那就是菩萨、那就是佛。一念之间,念头转过来超凡入圣,你所得的福利无量无边,如同诸佛如来果地上一样。(净空法师)

  ◎见到世间过,是自己烦恼起现行,如果我的心像佛一样的清净平等,怎么还会看到世间过。(净空法师)

 ◎世尊当年教学,早期的弟子都是菩萨、罗汉,虽然没有制度、没有组织,可是培育人才、教化众生都能成就,这些我们读历史都能够看到。现代人有制度、有组织,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实质上毫无成就,这就是觉悟的人没事,迷惑的人多事。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用功。能够天天进步的是贤人,我们能够做到一个月比一个月进步,也已经很可观。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进步呢?心地清净,没有什么事,牵挂、忧虑比从前少,这就是进步。所以修行,要能够真正地看破、放下。(净空法师)

  ◎众生看一切事,想法都不同,因为他用的是“妄心”,每个人的妄心都不一样,有生有灭,所以看一切法,都是生灭法。诸佛用“真心”,真心每个人都一样,所以看一切事物,想法都一样,因为真心不生不灭,看一切法自然也没有生灭。(净空法师)

  ◎佛法之难,难在离相。众生无始劫来,习气很重,处处分别执著,不能离相。佛说法四十九年,众生不能契入真如,实因处处着相。不执著名相才能解真实意,故众多名相,乃佛之善巧方便。(净空法师)

  ◎老师教我们初学的方法,到什么时候你真的有悟处了,你才能发挥,没有悟处不能发挥,一发挥就出毛病。(净空法师)

  ◎“自性之中本无此物”。“此物”是指身心世界,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些现象是从迷失自性,从妄想分别执著发生的,所生的现象皆是幻象,道理就是“业因果报”所变现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其范围无量无边,说之不尽。为什么说之不尽,是因每个众生心性的变化无量无尽,一切诸法是从众生的妄想、分别、执著而变现的,一切众生妄想、执著无量无尽,所变现的境界就无量无尽,佛也无法说尽,但佛全都知道,要说出来,需要无尽的长时,道理在此。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人、对事、对物,时时刻刻、念念之中,都知道所有一切境界皆是虚妄,这是觉悟了。如果将眼前一切事都当作真实的,就迷惑了。觉、迷在这里分辨。若起一念私心即迷了,没有私心是觉悟。也就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迷了,离四相、离四见,即觉悟了。所以,时时刻刻要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净空法师)

  ◎“知见立知是无明本”,这八个字为我们说出来,一切众生有思想、有见解、有意见,全是错误的,真心本性里面没有知见。没有知见的知见才是佛知佛见,才是正知正见。没有知见的知见怎么讲法呢?你睁开眼睛不是一切都看见了吗?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知;外面所有一切音声你不是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吗?你也不瞎也不聋。六根接触外面的六种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得其受用,这叫知见,这个是佛知佛见。什么叫邪知邪见?你在这里面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那就叫邪知邪见。六根接触外面六种境界,不容许起心动念,不容许分别执著,我们只要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舍掉了,当下就是佛知佛见。如果在境界里面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那就叫“知见立知”,你在知见里面建立一个知见,就错了。无量无边的意见,不同的知见是这样产生的,这样建立的,这种知见都是错误的,都不是正知正见。(净空法师)

  ◎于净不贪乐,于秽不憎恶;应断无量烦恼,应净无量业习,应灭无量邪见;应除无量杂染心,应发无量清净心,应拔无量苦毒箭,应涸无量爱欲海,应破无量无明暗,应摧无量我慢山,应断无量生死缚,应度无量诸有流,应竭无量受生海。(《华严经》偈)

  ◎“诸法缘生,缘生无自性,当体皆空,了不可得”。所以一切人、一切事、一切法皆不可得,都是假的,一定要觉悟此事实真相,万万不能执著。所有一切现象都是假相,“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就是证明“心”,我们的“念头”,以及外面所有的“现象”,真是《金刚经》上所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看到一切法真的是梦幻泡影,真的觉悟了,觉悟一切法确实不可得,于是我们放下一切法,绝无留恋,一切随缘。随缘,日子就好过,多么自在快乐。知道一切法不可得,自己的身也不可得,心也不可得,可是身心外面的现象虽然“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而这种假相相续是有的,它是业果相续循环不断的现象而已,这就是诸法实相。假相从哪儿来的?佛告诉我们“因果不空”,是业因果报的相续相。整个宇宙人生是业因果报刹那生灭的相续相,这就是宇宙人生的真实相。(净空法师)

  ◎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的身心以及生活环境,皆是业因果报相续的假相。过得好是修的因好,过得不好是修的因不好。因变成果,果变成因,因又变成果,果又变成因,其变速之快是一秒钟的亿万分之一。以亿万分之一秒的速度变化,所以一般人没有办法察觉。(净空法师)

  ◎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业是善恶业,你做的好事坏事,总称业。善业得好报,人天善道;恶业堕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牲道。谁也帮不上忙,不是阎王,不是上帝,也不是佛菩萨作主,是自己的善恶业在支配你。(净空法师)

  ◎现在的社会,普遍地,外国,中国也学了,从上幼稚园、小学,家长就教他们要竞争,这是错误的。你要知道,竞争升级就是斗争,斗争再升级就是战争,战争最后两败俱伤,毁灭。毁灭不是完了,如果毁灭之后就完了,那倒是无所谓,毁灭之后就不得了!这个话怎么说?毁灭之后,这个怨恨结下去,生生世世冤冤相报,不得了!这不是解决问题。所以,那个思想从根本上产生错误。(净空法师)

  ◎好好的一个身体,天天去补就补出病来了,什么病都是补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补?贪恋这个身体嘛,你不是在息灭贪嗔痴,你是在增长贪嗔痴,希望这个身体强壮,希望这个身体能多活几年。多活几年干什么?多受几年罪啊!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你不想早去,还想在此多受几天罪,你看你多愚痴。最健康的东西就是天然的食品,蔬菜、白开水是好东西,比什么都好,花那么多冤枉钱吃那个补品,都变成了病毒,对你的身体没有一点好处。为什么不拿那些钱去布施佛法,成就真实的功德?你把这些吃药的钱,吃补品的钱拿去布施,你就不生病了。道理一定要明白,事实真相一定要搞清楚。病从哪里来的?病从贪嗔痴来的,贪嗔痴叫“三毒烦恼”,贪嗔痴是最严重的病毒,你内有这些病毒,外有环境的污染,你怎么不生病?内里面把贪嗔痴拔掉,你修清净、平等、慈悲,清净平等就把病毒拔掉了,慈悲可以解毒,任何的毒碰到慈悲心,都化解了。老实念佛,使你的清净、平等、慈悲天天增长,如果你还有寿命,你的病一定会好,如果是寿命已尽,那你决定是自在往生,你才有把握。(净空法师)

  ◎我常常在讲席里头提醒大家,也是把自私自利放在最前面,自私自利的行为,从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总想控制一切人事物,控制这个念头是迷惑,总想占有,占有就造业了,起惑造业,后面就受恶报,不善的果报!所以修行,古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于人无争,于世无求。怎么落实?就是把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要把它打掉,你能把这两个念头打掉,你智慧就开了,你业障就消了很多。这两个念头是很糟糕的念头,很少人能够放下,因此,他勤苦修行功夫不得力,功夫不得力什么原因,他不知道。所以要放下。一般人为什么不敢放下?怕放下自己没有了。这个念头是个错误念头,这是完全没有智慧。佛跟我们讲的,愈是放下得到的愈多,舍——得!你能舍你就有得,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生活所需自自然然就来了,福报现前了。虽然福报现前,要记住,不能享受。为什么?一享受人就迷了,迷了当然又造罪业。这是许许多多人前世今生修了一点善业,福报现前的时候,我看一百个有九十九个都迷了,真是可怜!佛在经典上常讲可怜悯者,他不知道运用他的福报,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他不知道。手上有这么一点权、有这么一点力,他就利用他的权力去造罪业,这都是作所不应作,真的迷惑颠倒到所以然处。(净空法师)

  ◎贪、嗔、痴三毒总归就是一个贪。布施专治悭贪,贪是烦恼的大根大本。布施是便宜自己,把根本烦恼彻底地拔除。学布施,开始时自己有多余的才愿意给人,如有两个东西,好的留自己用,坏的给人;进一步先把好的给人,坏的留自己用;再进一步,如人家需要,我也需要,我先帮助他,我自己慢慢再说。一般人都顾虑到我的财物若施出去,我自己没有怎么办,尤其是生活艰难,钱得来不容易。虽然佛家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布施出去,来的更多,我们实在不敢相信。人的一生,富贵贫贱,皆有定数。前生作财布施,今生发财。财富是果报,财布施是因。聪明智慧是果报,法布施是因。健康长寿是果报,无畏布施是因。用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修三种布施,自然得好果报。佛菩萨由初发心一直到成佛,成佛后倒驾慈航来到世间,没有别的事,就是布施。(净空法师)

  ◎“布施因缘,其事如是。”,“无奈世人,信者施不尽力,不信者全不能行。” 这两句话说尽了众生相。社会大众相信佛说的人做了,没有尽力,没有尽心尽力去做,所以得福不如经上所讲的果报,为什么?你没尽力。我们看到有很多人,修福的人,看到他有业障,他业障转不过来,于是就让别人怀疑:他常常做慈善,善业,常常做好事,他自己的业障没转过来,佛菩萨没保佑他。反而引起社会大众,对佛法修学丧失了信心。他修福为什么转不过来?没有尽力。他有十分的力量,只用一分的力量去修福,那怎么能转得过来?我们看到现在世间许许多多富贵人家,晚年的时候得老人痴呆症,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大概拖了十几年才走。为什么他转不过来?福报太大,财富太多,做这一点小小的好事对他来讲九牛之一毛,何况做得没有真诚恭敬心,所以业力转不过来。如果是如佛在经上所说的,你要尽心尽力地布施供养,什么样的业障都消掉。(净空法师)

  ◎在这当中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所以与一切众生相处,要念念利益众生。凡夫修学之所以不能契入,就是念念利益自己,没有想到别人。诸佛菩萨念念为众生,没有为自己,因为尽虚空遍法界就是自己,一切众生就是自己,上从诸佛如来,下至阿鼻地狱众生,就是自己。譬如,我们的身体是无数细胞所组成的,好的细胞、健康的细胞比作佛菩萨,坏的细胞、有毛病的细胞比作三恶道,都在自己一身,并没有离开自体。所以,为众生才是真正为自己,为自己而舍弃众生,那是大错特错。于是我们才恍然大悟,佛为一切众生就是真正为自己,佛家讲三身,这是法身。报身是智慧,彻底觉悟明白,这是报身。然后,全心全力为一切众生服务,帮助一切众生觉悟,帮助一切众生回头,就好比帮助自己的身体,哪里有病痛就赶紧治疗。能认知虚空法界是一体,我们对一切人事物的观念就完全不同了。(净空法师)

  ◎富贵人吝啬、悭贪,不愿意帮助别人。世间人不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愚痴蒙昧,自私自利。佛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诸佛菩萨与一切众生的真心本性是一个。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我爱护自己就会爱护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就是帮助自己。学佛一定要把心量拓开,关心一切众生,心量愈大,福就愈大。世出世间,佛的福报最大,因为佛的心量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净空法师)

  ◎布施就是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全心全力为大众服务。“布施”二字包括圆满的菩萨行。(净空法师)

  ◎布施是教人放下,你肯不肯放下?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皆放下,世出世间法,一切都放下。若真的都放下,就成佛了,不需要学佛了。佛与凡夫不一样,凡夫放不下,佛都放下,所以一定要从这里下功夫。一开始要练习,因为妄想、分别、执著是我们无始劫来的习气,说得容易,做得难,一定要认真努力学习与锻炼。(净空法师)

  ◎中国谚语里面所谓的量大福大。为什么种小福,很少的布施,能够得这么大的福报?这是往往我们初学佛,听到经上讲这些话,总不免怀疑。这个怀疑都是以世间人情来衡量,殊不知这桩事情,不是人情能够想象得到的。这里面的理论是因为称性,只要称性,哪怕再少的布施,真正像是一毛一尘,微不足道,他的功德都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佛法之殊胜就在此地,佛法的难处也在此地,难在凡夫总不能把心量拓开,总是小心量,小心量修再多的布施,福报有限,如果是大心量,修极少的布施,福报都不可思议,这个道理要细心去体会。“若不为自求人天福报”,若是假设,假设我们决定不是为了求自己的人天福报,布施的目的何在?“尽回向法界众生”,只希望一切众生得福,一切众生得利益,决定没有想到自己,这个人布施的福报就大了。所以“则不问施之多少,毕竟成佛”,用毕竟成佛这四个字来形容他福报之大,因为世出世间的福报,没有比成佛更大的,说到成佛,福报就达到究竟圆满。这个道理我们总得要懂,然后我们就不会怀疑了。(净空法师)

  ◎为什么能得到无诤三昧?事相断了,所以能忍世间人所不能忍的。世间人何以无法忍?因为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你就没法子。佛菩萨、阿罗汉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你骂他,他绝对不会答复你,因为他无我,你骂谁?你骂了半天,他都没有接受。我们被人家一骂,马上就生气,因为他这一骂,我马上就接受过来,一接受过来,就有反应。阿罗汉无我相,骂的都落空,没人受。细想这个道理,从今之后,如果再有人骂你,如立刻就生气,想想,怎么我就接受了?要明了,真有功夫的人,好的赞叹、恭维,也不接受。心在境界里保持清净,如如不动,才是高段的功夫。(净空法师)

  ◎菩萨六度,忍辱是关键。你看金刚经上,六度,它特别重视布施跟忍辱,布施能修福,忍辱能保全。如果一个人肯布施,不肯忍辱,佛经上常常有一个比喻说:“火烧功德林”。火是什么呢?嗔恚之火,心里一不高兴了,就是一把火,把你的功德都烧掉了。(净空法师)

  ◎“故施忍两度,实一切行门之主要。” 持戒、精进、禅定,这三度,如果离开布施、忍辱,便不能成就。如果不能放下,没有耐心,这是修行的大障碍,不但于佛法修持上是最大障碍,即使在世间法里,学业、事业,不能舍、不能忍,其成就也必然有限。布施与忍辱是菩萨行门的关键,也就是最重要的课题。(净空法师)

  ◎修行须一天比一天清净,如同无量寿经经题说的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要真正达到这个标准,必须看破、放下、随缘才有可能。看破是学问,放下乃功夫,能彻底地放下,就成佛。菩萨的阶位,就是从看破放下的多少而定,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还有一分未放下。所以一定要放下、随缘,那就得大自在。(净空法师)

  ◎平等即是一心,即是定。凡夫之心,还有起伏还有乱心,所以无定。(净空法师)

  ◎迷是不知道万法同体,所以起了分别,起了执著,于是乎才有斗争。事相上好像是有所得,性体上决定无所得,性体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来不去。

  ◎真心本性是真正的自己,清净心就是真如本性。舍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清净心就现前,就见到自己的本性了。(净空法师)

  ◎心量一大,《金刚经》上讲的“四相”,自然就破了,我相、我见就破了,所以它用的方法妙,叫“大而化之”。本来那个心量很小,把心量放大,这一放大,我执、法执都没有了,都破掉了,这是大乘法的善巧,这是大乘法高明之处,尽量把你的心量放大,把你的心量拓开。所有一切的烦恼、痛苦、生死轮回,都是小心量造成的,所以一定要发大心,发大心是修行的大根大本。不发大心,那个修行都谈不上,都是假的,不是真的。诸位要晓得,这是第一个条件。(净空法师)

  ◎着相就不平等,不平等就生烦恼,就起执著。懂得诸法平等一如,平等心现前了,众生跟佛平等,有情跟无情平等,平等心就是佛心。十法界依正庄严怎么来的?心想变成的。你想佛,佛境界就现前;想菩萨,菩萨境界就现前。这凡夫天天想什么呢?想贪嗔痴,凡夫是这个心,想名闻利养,想这个东西,这就搞六道轮回。所以六道轮回哪里来的?你自己想出来的,这是原理。这个道理搞清楚了,我们念佛的信心才真正坚定了。所以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想什么就变什么境界。(净空法师)

  ◎果然契入经论上的境界,经典的义理是无有穷尽的,你能够得到一分两分,你这一生就享受无穷,你就快乐无比。你今天还是妄想、分别、执著,这就说明一分一厘都没有入进去。所以首先自己要肯定,然后我们好好学习,你才能有契入的机缘。如果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毛病,治病你怎么个治法?你治病首先晓得我有什么病,那就好治了。自己有病不知道自己有病,这最可怜的,这没法子治。所以首先要知道自己毛病,要用什么方法来对治,使自己契入境界。许许多多人问我,我都告诉他,我讲十六个字,这是我们不能够入佛门的原因,就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十六个字。从什么地方下手?我讲了两句话,第一个,“放弃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这个要放弃,你有这个念头,你这一生当中没指望;第二个,要“放弃对一切人事物占有的念头”,这个很重要,决定不能有。(净空法师)

  ◎所谓心净则土净,一定要成就自己的清净心,成就自己的无希求心,这才决定得生净土。

  ◎“无希望”具体说来,哪些事情我们不希望呢?第一是“名”,不是为名,也不是为“闻”,“闻”就是今天所讲的知名度,我们不为这个。这个诸位要记住的,绝不可以搞名闻。“利”是利益,“养”是供养,不为这些。不为这些,还有人为什么?为果报啊!我这样,将来我会成佛、成菩萨啦!“成佛”、“成菩萨”这念头也丢掉,什么都不求,你才有真的成就。你想:我要证阿罗汉、成辟支佛、成菩萨,这叫打妄想,那是标准的凡夫,他所期望的,他决定不能得到。为什么呢?诸佛菩萨心地清净,一念不生,怎么还有妄念呢!成佛、成菩萨是我们凡夫说他的,他自己并没有说他成佛、成菩萨,经上说他成佛、成菩萨,是随顺众生说的,是众生觉得是这样的,所以佛是随顺凡夫说的,自己心里头决定没有这个念头。为什么呢?有妄想、分别、执著是六道凡夫,不是圣人啊!所以佛在此地这些教诲,叫真实教诲,我们不应该有这种念头。正念是无念啊!又怕你什么念头都没有了,那就变成无想定,又坏了,那果报在四禅天的无想天,那学佛就学成外道了,所以告诉我们无念是无邪念,这称之为正念。正念就是佛菩萨之念,与佛法相应。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染污的心起作用就是烦恼,他身心清净,智慧就增长了。坚持力从哪里生的?从智慧生的。他对于一切事理通达明了,毫不迷惑,所以他做事情能够贯彻始终。心清净、口清净、意清净,他的行为清净,念念觉而不迷。怎样能够超越六道轮回?怎样修能够超越十法界?他很清楚、很明白。(净空法师)

  ◎善人是菩萨,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向他学习;恶人也是菩萨,也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从反面警觉我们自己。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皆是善知识,那个敬是圆满的。乃至于妖魔鬼怪,我们对他的恭敬心也不能有一分缺减,他是众生,有佛性,早晚成佛,何况世间作恶之人呢?我们修圆满的性德,一切恭敬!这样心才清净。(净空法师)

  ◎过清净的生活。所谓知足常乐,世人不懂得,最简单的生活是最健康的生活,你心里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常生欢喜心,每天生活所需一点点就够了,怎么不快乐。到这个境界,真正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真正觉悟的人,必定是跟佛菩萨一样,舍己为人,广利众生,这就是道。(净空法师)

  ◎“少欲知足”。“欲”是欲望,无论对物质生活的需求,精神生活的,统统要减少,愈少愈好。古德庞居士给我们的教训,那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好事不如无事,这是居士留给我们的教训。古德常给我们讲: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居士更深入一层:好事不如无事。这个心才真正清净,我们要做好事,做好事还是无事,这就对了。不是无事,我什么也不要做了,那就当自了汉了,那真的是小乘自了汉了。大乘菩萨是做而无做、无做而做。怎么说无做呢?心里没有事,一事无挂,一念不生,这是无事。怎么说做事呢?为大众服务尽心尽力,精进不懈,不懈怠为大众做事,心清净,手脚很勤快。心地清净,无做,手脚勤快在那里做,做跟无做是同时的,不是离开的。不是做的时候就做,不做的时候就不做,不是的。他做跟不做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我们要这样学法。少欲就是不取于相,知足就是不动心。(净空法师)

  ◎人的起心动念都为自己,为自己的名闻利养,这是迷,于是所作所为都是损人利己。而事实的真相是“损人决不利己”,要想利己,一定要利人,“利他”才是真正的“利己”,这是真理!现在几人懂这个道理?几人知道这个事实真相?还有一点大家疏忽的,是人心的污染绝不亚于自然生态污染。人心的污染是什么?贪嗔痴,佛称它“三毒”。儒家的教学与佛法的教学,总是教人“看破、放下”,将三毒烦恼降低,使它的成长缓慢。智慧高的人,不但防止贪嗔痴三毒的成长,且把三毒消灭,转三毒为三慧,把三毒烦恼转变成高度的智慧,这才真正达到佛法教学的目标。(净空法师)

  ◎“不为众魔之所得便”,用现在的话说,决定不给这些妖魔鬼怪把柄。“所得便”就是把柄被人家抓住啊!那个妖魔鬼怪就控制你了,你能够了解这个道理,你的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妖魔鬼怪对你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哪些是妖魔鬼怪的把柄呢?就是名、闻、利、养、果、报,你要有这个念头,就被他抓住了,他就能控制你了。所以你好名、好利、好供养、好果报,就有把柄落在人家手上,就容易被人控制。如果你一无所好,他对你没办法了,对你就无可奈何了。只要你有这些妄想、有这些念头、有这些欲望,你就被魔控制住了。细细地去想,这个里头的意思无限的深广。“少于贪欲,无有嗔恚,亦不愚痴。” 这三句就是成就三善根,三善根是无贪、无嗔、无痴,可见得如果要贪著名、闻、利、养、果、报,三善根就没有了,那你天天增长的是贪、嗔、痴啊!上面是指三善根现前啊!“诸佛世尊之所忆念”,这是得诸佛护念,为什么呢?与诸佛心心相应,所以感得诸佛的护念。“非人守护”,非人是指鬼神,鬼神也保佑你。“无量诸天,加其威德。” 这一句是指天龙八部护法神,护法神保佑你啊!“眷属亲友,无能沮坏。” 你一个人修得好,你一家人也都沾光,你的家人眷属都得到你的利益、都享你的福报啊!“有所言说,人必信受。不为冤家,伺求其便。” 无始劫来跟一切众生结的怨很多,所以菩提道中有许许多多的障碍,是魔障啊!这些冤家债主不会饶过你的,但是你已经不贪著名、闻、利、养、果、报了,这冤家债主对你也无可奈何,也没有办法阻挠你了。“得无所畏,多诸快乐。” 这是我们常讲,法喜充满!“为诸智人,之所称叹”,真正有智慧的人看到你,对你赞叹。“善能说法,众人敬仰。” 你说的话,虽然是诸佛菩萨或者祖师大德所说的,但是你的心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借着别人的经本,这个自性往外流露,这叫“善说法”,叫听的人能够感动,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不是所谓“照本宣科”,那一种说法不能令人得利益。佛给我们说出二十条,这是自自然然得到的利益,绝不是有所希求的。可见得无希望心为众生说法,功德利益是无量无边啊!(净空法师)

  ◎佛在经上教我们远离五欲六尘,我们要真干,远离五欲六尘真的是享受,这不是假的。五欲六尘就是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我们六根所对的这些境界。怎么个离法呢?在这个境界里决定不起贪嗔痴。财色名食睡,我们需不需要呢?需要,需要里头没有贪心,能得少量也就满足了,知足就常乐,你就会得大自在,你就会开真实的智慧。(净空法师)

  ◎佛说,决定不可有爱见之心。爱是我喜欢,见是我的主意、见解、想法、做法。如果用这种心态修行,你就有障碍,障碍你自己的真实智慧功德。佛又说,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一不是二。我们有爱见之心,就有分别、执著,分别、执著会障碍心性的无量智慧、德相。若离开爱见,心才能清净。(净空法师)

  ◎你们天天求智慧,不肯发心为一切众生,智慧从哪里来?怎么会现前?念念都是自私自利,这是大障碍,不但十法界你不能超越,六道都不能超越,不但六道不能超越,欲界都不能超越,你说你生活里头空间多小?你活得多辛苦!你活得多可怜!什么原因?坚固的我执,分别执著。我们生生世世无量劫来受这个害、吃这个亏,自己一定要晓得、一定要明白。放下分别执著,放下自私自利,你前途一片光明,大自在、大福德就现前。那是自性的流露,这里面有大福德、大吉祥、大圆满,只要你一念私心舍掉,你就全部得到了。诸佛菩萨得到,他没有私心,他没有私欲,我们凡夫得不到,就是被私欲障碍住。佛经里面常讲二障、三障,二障是烦恼障、所知障,烦恼障就是欲望,自私自利,所知障就是成见,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看法,所知障,这两种障碍障住你的性德不能现前,你说多可惜!(净空法师)

  ◎修行一定要修清净心、修平等觉,你就一切自然。有愿无求,愿生西方净土,这是愿,没有求。愿是真心,求是妄心,这里面的差别要懂得,愿是随缘,求是攀缘,愿跟求不一样。随顺自然成就,没有丝毫勉强,你就自在。如果天天求,希望赶快能成功,那不就累死了,苦死了,你这个负担多重。有愿无求是一丝毫负担都没有,众生有福,诸佛善神拥护,它自然就出现;众生没有福报,我们怎么勉强也搞不成功。佛家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那个求是愿,愿是随缘,不是世间人那种求,那个求是攀缘。攀缘纵然成就,麻烦很多,它不是自然成的,它是很勉强成就,后面的后果一定不如意、不理想。我们从自古至今许许多多大德,他们示现度化众生的行谊之中可以看到,没有勉强。(净空法师)

  ◎所以真正想转过来,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起心动念想一切众生,你就转过来了。我们这个身得自于父母,是业报身,一转过来这就是示现的化身,决定没有生死,决定没有烦恼,决定没有人我是非,这是你真转过来了。真正转过来,他的生活、工作跟平常一样没有改变,心理改变了。以前是为自己,或者为家庭,或者为了团体,现在是为尽虚空、遍法界,与诸佛菩萨的示现没有区别,这就叫超凡入圣,这叫真正了生死、出三界,入佛菩萨的境界。我们学佛要能契入这个境界,才是圆满成就。要讲到用功的方法,实实在在讲就是看破、放下,真看破、真放下就行。(净空法师)

  ◎“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为什么说它无知?它不起作用,没有起作用。没有起作用,为什么又叫它做根本智?无知就是根本智,无知不是说没有智慧,如果看到经上讲“般若无知”,以为那是完全没有智慧,那你就错了,无知是真有智慧,智慧没有起作用,是这个意思。他对于万事万法性相、理事、因果,没有一样不清楚,没有一样不明了,可是他自己境界是如如不动,我们所谓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在这个状态之下叫无知。当它起作用的时候,起作用,起什么作用?教化众生,答复众生的疑难,这时候展现出来的是“无所不知”,这叫全知,所以无所不知叫权智,就是佛法里面常讲的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属于智慧的应用,应用的时候是无所不知,无所不知可见得就是无知的表现,《般若经》上这两句话,我们要明了,决定不能够误会。所以无知是自受用,无所不知是他受用。(净空法师)

  ◎我们尽管用真诚心待人,以德报德,以德报怨,这是菩萨道。忘恩负义,以怨报怨,这是恶道众生,在六道里头还不是三善道,是三恶道。用妄心就堕恶道,六道都是恶道,用真心就超凡入圣。所以我们不管别人用什么心对我们,他用的是妄心,甚至于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我都欢欢喜喜接受,依旧以真诚心对他。为什么?我要做佛,要高品位往生;他不要作佛,他要搞三恶道。这就是我平常讲的死生事大,死了以后十法界摆在面前,我们选择哪一道,这个重要。我选择的是佛菩萨道,他们依旧还搞六道,他搞他的,我走我的。不能因为他冤枉我们、陷害我们,我们就报复,这个思想、行为,他搞三恶道,我也跟他后头也堕三恶道,这叫愚人。(净空法师)

  ◎心里面于一切法不分别、不执著就脱离了。脱离不是说离开这个环境,不是这个意思,不是说你逃避这个世间,那个错误了,而是世间即出世间。我们在吃饭,吃饭脱离了。世间人吃饭,对于饮食分别执著,那是染,那是迷,过的是迷邪染的生活,吃饭还是与迷邪染相应,这就是搞六道,这就是搞三恶道,这是业道苦。吃饭怎么出离?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什么都好吃,淡有淡的滋味,咸有咸的滋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吃饭里面脱离六道。穿衣里面,就是日常生活点点滴滴,跟大家过的生活没有两样,一个是过六道的生活,一个是出离的生活;一个是有分别执著,一个是没有分别执著;一个心不清净,一个心极清净。能够永远保持清净心,永远不生分别执著,那就“永不再历”,你不会走回头路了,永远出离恶道。六道都是恶道,从妄想分别执著回头,从是非人我、贪嗔痴慢回头,回头就脱离六道。(净空法师)

  ◎事实真相总归结,《金刚经》上讲的“三心不可得”,能得的是空的,“万法缘生,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就是你能得、所得都是空的,总归结到后头——不可得。如果把这个事、理都搞清楚了,你的心怎么会不定?于不可得当中求得,那是妄想,不是事实!知道能得、所得都不可得,那干净了,什么妄念都没有了,道理在此地。佛是最透彻的,这个关,众生最难突破。你真要透彻了,确确实实一念不生,这样人就永远在禅定当中,行、住、坐、卧都是定。什么叫定?不起一念就是定,就是禅定。禅定并不是天天面壁打坐,一切时、一切处,六根对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是禅定。(净空法师)

  ◎六根的能力,原本就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为什么呢?它是性门,虚空法界是性变的。《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诸佛的刹土,众生的法界,全是心现、识变,心识的能力,原本就是这么大。现在这个能力为什么失掉了呢?佛跟我们讲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所以妄想、执著是障碍,在佛法叫二障,妄想是所知障,执著是烦恼障,你能把这两种障碍突破了,把这两种障碍消除了、放下了,你的能力就恢复了,有什么奇怪!(净空法师)

  ◎世间的事,他听到了、看到了,他就想说,就要发表意见。实在讲,什么意见,发表的全是他的妄想、分别、执著,如果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哪有话好说。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自然不被境界所转,而境界他看得清清楚楚,那才叫智慧。还要发表意见,可见得他还是染著于这些境界。

  ◎一个人要知道自己的毛病很难,他总以为自己样样都对。而凡夫之所以为凡夫,就是不知道自己的过失,自以为是。菩萨与凡夫不同之处,就是菩萨没有“自以为是”的观念,只知道自己毛病太多,天天反省,天天改过,这是觉悟的人。迷人自以为是,即使反省也认为自己没有过失,过失都在别人。殊不知见到别人的过失,就是自己的过失,几时见不到别人的过失,自己的过失就没有了。(净空法师)

  ◎凡夫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说别人的过失,找别人的毛病。“于他人过失不生分别”,不要看,也不要说,果然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恭喜你了,你的业障消除了。(净空法师)

  ◎我们平时看到恶人、恶事不要批评,因为自己慧眼未开,不能辨别善恶的真假。你看是恶的,也许是善的。(净空法师)(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

  ◎你有定就有慧,慧就是能辨别是非、善恶,虽能辨别,决定不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落到意识里去了。所以诸佛菩萨没有怨恨人的,纵然是恶人恶事障道,佛菩萨也视之自然,不会起一念心,为什么?佛菩萨希望恶人早一天觉悟。恶人也有佛性,佛菩萨对他也很尊敬。有意无意得罪恶人,会招来不如意的果报,修行人在菩提道上魔障就多。魔障在哪里?就是你得罪的那些人与事,他反弹过来的阻力就是魔障。你得罪人少魔障就少,得罪人多魔障就多。(净空法师)

  ◎持戒的人,决定不见世间过。自己起心动念,样样如法,样样合理,绝不起心动念,去看别人的过失,去批评别人,没有这个意念,除非别人向你请教,你帮他纠正错误,这个可以,他要没有向你请教,你的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这个社会、世界就清净了。所以真正持戒人,他们的生活是在净土里头。你天天要去看报纸、看新闻,要去接触,到处去找,你的心怎么能静?你怎么定得下来?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知道这些事实真相,如何修学净戒?这一点要紧。(净空法师)

  ◎我们很可怜,只见他人过,不见自己过,所以我们的前途每况愈下。见他人过,免不了要“讪谤”,贡高自满,这造业;不见自己过,自己过失永远改不掉,不但改不掉,天天在增长,这怎么得了!会修行的人,看到别人的过就是自己的过,自己看不到自己过,看到别人过就是自己过,自己想想我有没有这个过失?我有这个过失赶快改正,没有这个过失,勉励自己不犯这个过失。所以我们在《华严》上看到,真正修行人只有自己一个人,除自己之外,都是诸佛菩萨,都是自己的善知识,善财是这样成就的。善财这个理念有没有错?是不是所谓“阿Q精神”?决定不是的。为什么说不是的?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唯心所现”,心是佛,佛所现的,“唯识所变”,识是菩萨,所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真是佛菩萨,他给我们做种种示现,帮助我们断种种烦恼,成就我们种种德行。可惜我们读《华严》没有学到,你要学到了,你就是善财,你要学到了,你也跟善财一样,一生圆满成就,不需要三大阿僧劫。如果你说我是人,他也是人,我看他没什么了不起,这个样子你学佛就要三大阿僧劫。一生成就的人,肯定自己一个人是凡夫,除自己一个人之外,统统是佛菩萨大慈大悲的示现,这个话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决定不是妄语。无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乃至于树木花草、山河大地,一切现象统统都是诸佛如来慈悲示现度化我的,我们能够用这种心态来学,这是真正大乘学人。成就自己就是成就众生,为什么?自他不二,自他一体。所以佛在经上常讲“欲度众生,先度自己”,实在讲度自己就是度众生,自己真正做出来,做出个好样子来。我们看到众生觉,想到自己有没有觉,看到众生迷,想到自己有没有迷,回头回得快,所谓回光返照,我们才能得真实受用。(净空法师)

  ◎佛法里面六和敬,“口和无诤”,要有争论,这就不是佛法了。我们想想,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有没有争论?为什么有争论?烦恼习气没有放下,烦恼习气放下了就“无诤”。高僧大德在接众(接触大众)都有这样的修养,他的心地真正是平和。我们佛法当中常讲“随缘而不攀缘”,境界有顺境有逆境,人缘有善缘也有恶缘,顺逆善恶怎么样摆平,这是自己修行的功夫。功夫真正到家了,他确实摆平,那是什么?你争我不争,你争我让。真正有修养的人,他心是定的,我们常讲定生慧,不但生慧,定功深的人几乎都能够看到三世因果。你为什么喜欢争?你为什么放不下?与你过去生中的习气有关系。他心里头愤愤不平,你不能跟他辩论,这辩论我们世俗间常讲愈描愈黑,只有忍让,他将来的因果,老和尚看得清清楚楚。看他堕地狱,你不拉他一把吗?拉不动,不能拉,愈拉他陷得愈深。所以真正善知识帮助你是慈悲,不帮助你还是慈悲,他有他的道理在。他所用的方法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所谓是善巧方便,这我们佛家常讲的“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他确实有善巧。换句话说,你就是堕地狱,他也希望你堕得轻一点,绝对不会害得你堕更严重的地狱,他不会的,这才叫真正的慈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这消业消得最快了,不是消他的业,消自己的业。你看到这人作恶多端,不要去责怪他,不要把他的这些恶行放在自己心上,更不可以挂在口上,若无其事,消自己的罪业。厚待别人,特别是冤亲债主,要厚待他,这是大慈大悲,累劫冤亲冤冤相报这样就化解了。所以真正修行人心地一片祥和,一片慈悲,哪里会有争论?那我们没有办法,遇到不平真的是会起争论,这就是说修行没功夫,对于事实真相一无所知,造成烦恼习气时时刻刻起现行。最可贵的就是明理,改过自新,那才是真正学以致用,我们得到佛法真实利益了。(净空法师)

  ◎无量无边的菩萨行门,归纳起来六大类(六度),你就晓得任何一类,都包括其它各类。一类里面,一个意、一字、一句也圆满含摄一切法,这是事实真相。为什么它能够圆满融摄?因为一切法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它是一体的,它不能分割的,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是事实真相。你要明白这个道理,要能契入这个境界,你的心当然就定了。所以看到众生造罪业、造过失,生怜悯心、慈悲心,以善巧方便去感化他,不是去责备。责备的时候,自己也生烦恼,给别人也添烦恼,解决不了问题,所以要用怜悯、慈悲、善巧、方便,帮助人回头是岸,改过自新。这个就是一法里头摄一切法,戒律也不例外。(净空法师)

  ◎六祖慧能言:“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过,自非即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我们要经常反观自己是不是犯了这个过失,是不是眼睛总是盯着别人的错误,如果是,那就是自己的修持有问题。大多数人修持佛法,越修我慢心越重,越看不上别人,觉得这个人不如自己精进,那个人不如法。众生看佛都是众生,佛看众生都是佛。有句话,你看别人是什么,你就是什么。所以,自己的修持到什么程度,自己最清楚,通过这点去考察自己就知道了。所以,当看到别人错误、缺点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觉,反观自己的过失,这样修行才会有进步。修行是修正自己错误的想法和行为,不是整天盯着别人的过失、缺点、错误,如果是这样,自己怎么可能进步。净空法师说:“检查自己修行是不是得力,从烦恼是不是减少了,法喜是不是充满了来看,如果越修行,烦恼越多,心情越坏,那就是不得力,要好好反省。修行得好,应该是欢喜的,这就是法喜充满的表现。”(某居士)

  ◎佛告诉我们,我们的真心是决定有,十法界依正庄严,现在讲宇宙人生,都是真心变现出来的现象。《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把宇宙的真相一语道破!所以心要空,空就灵了,灵就是智慧。智慧是你自己本有的,不是从外头来的,只要你心清净。(净空法师)

  ◎从性修而言,性是本性,真如本性的寂照每人都有,凡圣相同,在佛不增,在凡不减。修德不同,佛菩萨有修行,事实真相他明白,佛菩萨对我们讲,我们疑信参半,甚至于不能接受。照,清清楚楚,眼见色,耳闻声。寂,如如不动,在境界上未起心动念,此谓“自受用身”。如如不动,绝无烦恼,样样清楚,充满智慧,这是自受用,亦即自己真正的享受。(净空法师)

  ◎“清净平等觉”五个字,“清净平等”是寂,“觉”是照,由此生出大慈大悲。如何才能契入这个境界?从“看破放下”下手。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把分别、执著、忧虑、牵挂统统放下,在日常生活中随缘度日,得大自在,乃是真正的幸福。(净空法师)

  ◎现前一念之心即是真心,并不是肉团心,亦非能思惟能想象的缘影妄心。从时间上讲,心中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非缘影心。从横的方面说,没有边际,没有界限,不是缘影的妄心。妄心有三世,有是非人我界限,真心没有这些。也等于说,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就是我们的真心。(净空法师)

  ◎“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这是佛把我们凡夫的病根一语道破。真心起作用是智慧,妄心起作用是烦恼,烦恼跟智慧是来自一个根源,来自心。心清净了就生智慧,所以佛法修学是要从心地上用功夫。

  ◎无求即心不生,无著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八万四千法门,对八万四千烦恼,只是教化接引门。本无一切法,离即是法。知离者是佛,但离一切烦恼,是无法可得。(黄檗希运禅师)

  ◎梦中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永嘉大师)

  ◎善恶都莫思量,当处便出三界。(慧能大师)

  ◎过去事已过去而莫思量,过去心自绝,即名无过去事。未来事未至,莫愿莫求,未来心自绝,即名无未来事。现在事已现在,于一切事但知无著,无著者,不起憎爱心,即是无著,现在心自绝,即名无现在事。见一切色时,不起染著,不染著者,不起爱憎心,即名见无所见也。若得见无所见时,即名佛眼,更无别眼。若见一切色时起爱憎者,即名有所见。有所见者,即是众生眼,更无别眼。作众生眼乃至诸根亦复如是。(慧海禅师)

  ◎古德云: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允同魔说。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故知一切诸法皆由心造,乃至人天地狱六道修罗尽由心造。如今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嗔,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若不会此义,纵你广学,勤苦修行,木食草衣,不识自心,皆名邪行,尽作天魔外道水陆诸神。(黄檗希运禅师)

 ◎《涅》云:“定多慧少,不离无明;定少慧多,增长邪见;定慧等故,即名解脱。” 其义如何? 答:“对一切善恶悉能分别,是慧;于所分别之处,不起爱憎,不随所染,是定;即是定慧等用也。”(慧海禅师)

  ◎“若心取相”将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包括在内,只要心有所取著,四相统统具足。四相具足是凡夫,既是凡夫,就是在迷位,在迷位,心不清净。由此可知,要想心得清净,必须统统都放下,一切俱舍,舍得干干净净。在此诸位要特别留意的,舍是心里面舍得干干净净的,不是事上舍,事没有障碍,障碍是心里面的染著,不必要去坏这些法相,即相离相。即什么?相在眼前;离什么?心里头不执著。这就是空有同时,即相不着空,离相不着有,空有两边不着,这是真正学般若,真正修学。(净空法师)

  ◎我们自己心正行正,魔也尊敬你。我们的心真,一切都真,没有一样不真。心邪,遇到佛菩萨也邪。总在一念真诚。(净空法师)

  ◎“情见”,“情”是情执,“见”是见解。若有自己的看法、想法,就完了。若问佛菩萨对这件事有什么想法、看法,他没有想法、看法。我们最大的麻烦,很难突破的就是“我想怎样,我看怎样”,这种起心动念、言语态度,四相具足,我执、法执具足。“如来真实义”是什么都没有。如果我们什么都不执著,什么都没有,一看经,意思都明白了。若有一点点意思在,别说是人讲,罗汉讲、菩萨讲、佛讲也没用,都不会开悟,原因是自己有障碍,这就是深重的业障。“生心时即是无住时,无住时即是生心时”,这完全是事实真相。(净空法师)

  ◎从感情里面生出的爱,那是会有变化的,是假的;从智慧里面生出的爱,那是永恒,那是真的。智慧是真心,感情是妄心,情会变,智不会变,所以佛不用“爱” ,用“慈悲” 。慈悲跟爱在形象上完全相同、没有两样,用心不一样,一个是用真心,一个是用感情,所以用感情,爱会变成恨,用智慧,爱永远不会变质,诸佛菩萨,你爱他,他也会爱你,你恨他,他还会爱你,甚至你陷害他、忌妒他、杀害他、毁灭他,他还是爱你,他那个慈悲,绝对没有一丝毫的改变,那是真的。(净空法师)

  ◎凡夫用的是妄心,妄心就是生灭心。诸佛菩萨用真心,常住真心。换句话说,凡夫用念头,佛菩萨不用念头,用禅定。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就是禅定。不是不做事,事没有妨碍。心地清净,心有主宰,不会为外境所动,这个叫禅定。我们明了这些原理原则,就晓得如何来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净空法师)

  ◎我们六根接触到外面境界,看错了,想错了,说错了,也做错了。怎么说错了?六根随顺外面境界,自己做不了主,是烦恼作主,这是我们过错的根源,这个根太深太深了。无量劫来我们迷失了自性,烦恼当家,尤其是见思烦恼当家,于是就把一真法界变成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怎么来的?见思烦恼第一个错误,执著这个身是“我”。所以佛常常跟我们讲“无我”,执著身是我,错了!从这个地方就一错到底,回不了头来了。身不是我,那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就如同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大家要真把这个道理参透了,人有没有生死啊?没有,哪有生死?我所有的衣服脏了,脱掉再换一件,脱掉就等于死,换一件就等于生,人在六道里头舍身受身,生死就跟换衣服一样。那么到底什么东西是“我”呢?我们中国人讲灵魂,佛法里讲神识。神识在六道里投胎,换一个身体真的就像换一件衣服一样,所以他们对生死没有恐怖,心态非常正常,换一件衣服有什么可怕的。如果你这一生修的是善业,这件衣服愈换愈好,也就是这身体愈换愈好。若造的是恶业,那这个身就愈换愈差了。(净空法师)

  ◎什么叫真实,“法绝情亡为真实”。如果在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不生妄想分别执著,这叫真实。真实慧实际上就是清净心,清净心是真实慧之体,真实慧是清净心的作用,也可以说真实慧是清净心之体,清净心是真实慧的受用,体用是一不是二。净宗的修行着重清净心,清净心现前,真实慧就现前。心净则佛土净,我们不能不晓得。一切众生都有心,佛讲得很好,“心生则种种法生”。《华严》跟我们讲:世出世间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是心的作用,心起作用叫识。心是体,识是作用,虚空法界是这么来的。心识是能现能变,依正庄严是所现所变,能现能变是真的,所现所变是虚妄的,梦幻泡影,不是真实。凡夫之人迷失了心性,把假的当作真的,所变的这些幻相以为是真的,在这里面起妄想分别执著,从妄想分别执著里面,生起是非人我、贪嗔痴慢,无端造作无量罪业,于是这个外面境界、这个幻相就产生变化了,变成了地狱、饿鬼、畜生,变这种相。相随心转,三恶道的相,是从心想变出来的,三善道的相,也是从心想变出来的,你心里面想善就变善,心想恶就变恶,心想净就变清净法界,心里面染污就变污染的境界,这才是事实真相。(净空法师)

  ◎用感恩的心来调心,欢喜心调心,大慈悲心调心,人怎么会生病?身体每个结晶都是美好的。不能有一点点恶念,有一点恶念,就晓得那个结晶是不好的,那就是病源。佛法里面讲病毒,人的病毒是什么?贪嗔痴叫三毒,你里头有病毒,有严重病毒,外头有诱惑,内外交感,你人怎么会不生病!所以我们学佛,头一个把贪嗔痴拔掉,让自己永远不生病,让自己的身体一切都恢复正常,正常的最健康的,要懂得这个道理。原理、原则佛经里头讲得太透彻、太清楚、太明白了,我们学佛能得到真正的利益。生活、工作一切随缘而不攀缘,随缘就很自在。攀缘,我要想怎样怎样,这攀缘。不去想这些,一切随顺,这边很好,那边也很好,样样都好,没有一样不好。(净空法师)

  ◎自己能转境界,转境界的道理,佛在经上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的心清净、心善良,所现一切法没有一样不善,所以境随心转。你要去算命看相、看风水,你就受制于别人,就是说被外面境界控制你,你自己做不了主,这个人很可怜!自己做主宰,我能够转变山河大地,我能转境界,而不是境界转我。所以,一切现象,叫一真法界,这是我刚才提出来的。有情跟无情差别在此地,无情不是没有觉知,不是没有灵性。无情无什么?你要搞清楚,它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情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一切万事万物都在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为什么搞成这么坏?是你有情把它变坏的,你们想想看这个道理,是不是?如果我们也做到无情,妄想分别执著、七情五欲都摆脱了,那跟佛菩萨没有两样。无情,把情变成智慧,情跟智是一桩事情。我们今天就是不能把情转变成智,而是怎么样?把自己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智慧变成了情,变成贪嗔痴,变成七情五欲,六道凡夫坏就坏在这里。(净空法师)

  ◎布施有外财布施,外财是身外之物,我们能够舍弃,帮助社会一切大众。外财之外还有内财,内财就是头目脑髓,今天讲捐赠器官,内财布施,这个都是佛法里头所说的。可是这个施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对凡夫来讲,舍外财比较容易,舍内财难。佛对什么人说的?对菩萨讲的,菩萨已经成就相当的定慧了。所谓慧,他已经看破了,知道这个身体不是我,这个身体是假的,可以送给人,身体,整个身体可以送给人,身体里头零零碎碎的,也可以送给人,他有这个智慧,他有定力。也就是说,把这个器官割下来,他受得了,他如如不动。你们在《金刚经》上看到,歌利王割截身体,那是把这个身体用小刀一片一片割下来,菩萨,就是忍辱仙人,不动心,没有一丝毫感觉到痛苦的心,没有一丝毫感觉到怨恨的心,这个心,忍辱仙人的心。换一句话说,我们如果发心捐赠器官,说老实话,也许你的功夫比我高,你可以做得到,我想想,我做不到,做不到,就不能勉强做,勉强做,坏事!那么佛讲,人断了气之后,通常是八个小时到十二个小时,神识没有离开,所以助念这种常识,现在在台湾,已经相当普遍了。助念里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八个小时到十二小时之内,这个临终的亡人,决定不能碰他,你要碰他,他神识没有离开,他感觉到非常痛苦,会生嗔恨心。不但他的身体不能碰他,他睡的那个床,我们这个衣服都不要碰床,他感觉这样的敏锐。如果佛说的话,这个事情是真的,那我们就要警惕了,我们能不能承受得了?发心容易,说大话容易,事实摆在面前,你能不能受得了?如果想一想,实在受不了,那我就不要冒险,我就不要充面子好看,我没有这个能力。因为这是关键的时刻,就是关系到你来生往哪里去,这个时候,一念嗔恚心生起来了,一念后悔心生起来了,就要堕三恶道。堕三恶道,那个时间就太长太长了,那是无量苦。这个帐,自己要好好盘算盘算。(净空法师)

  ◎我们久远劫中,在六道里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纵然受三皈依,如果没有人时时刻刻在提醒你,我们的恶习气太重太重了,幸亏有住持三宝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我们对这三宝怎能不恭敬?这是三宝对我们真实的利益,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让我们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是这么个意思。孝亲、尊师、重道,这是起步,一直到圆满菩提,我们觉、正、净才圆满,所以修觉正净是从孝亲、尊师、重道开始,这是诸位必须要晓得的。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就是修行,我们对这个内容实质要清楚,千万不要误会,以为修行是每天要念多少经、念多少佛、拜多少佛,那是样子,那是形式。如果每天《无量寿经》念十部、念十万声佛号、拜三千拜佛,还是打妄想,还是不孝父母、不敬师长,那个样子全是空的、全是假的、不是真的,古人常讲“喊破喉咙也枉然”。诸位要晓得,修行不在形式,要在实质上,就是说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要像个菩萨,像个佛,佛怎样处事待人?佛菩萨怎样生活?我们要学得和他一样。教你读经、教你拜佛,那是小学生课堂作业啊,大学生的行持不是这个样子,诸位看《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五十三位善知识,那是大学生,他们很少有这种形式,完全讲求在生活当中所表现的觉悟的行为,正知正见的行为,清净身语意的行为,这是真的菩萨,这是三皈依的方向,是三皈依的总持法门,用现代的话来说,总纲领啊。(净空法师)

  ◎第一个是存好心,真诚——不自欺,不欺人。以真诚心处事、待人、接物,然后才真正做到俯仰无愧,上对得起天地,下对得起一切众生,这种心情多舒畅、多自在。由此可知,以虚情假意对人,纵然不像佛家讲的忏悔,自己还是有良心,不知不觉当中,受到良心的遣责,你的心不安,睡觉都会做恶梦。这种苦从哪里来的呢?从一个虚假对待一切众生而产生的结果,所以所作所为真的叫得不偿失。为什么不用真诚待人呢?第二一定要修清净心。现在大家知道地球自然生态已经被严重地污染,为什么今天环保,防止污染,得不到效果呢?世间人所见的,实在讲只是看到外表,其实比这个污染更严重的是人心,心地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这还得了吗?内外都有严重的污染,所以我们今天的教学,我们今天的宣导,要以清净心摆在第一,这是环保,这是防止污染。从保护我们清净心做起,一定要守法,一定要修定、要修慧,心清净我们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外面环境就清净,这才是我们讲环保是从根做起,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每一个人都关心自己的健康、快乐、长寿,健康、快乐、长寿从哪里得到?给诸位说,从清净心得到。有许多同修,海内外都有,特别我在日本,他们都来问我,他说:“法师,你平常用什么东西来保养?吃什么样的补品?你的身体这么健康,精神这么好?” 我告诉他,我说:“我有一个最好的补品!” 他说:“什么东西?” 我说:“台湾自来水公司的自来水。” 我除了一般普通的饮食,我的饮食随缘,不麻烦别人,人家给我什么,我就吃什么,吃得简单,吃得很少,我不吃零食,不吃一切的补品。那些补品都有副作用,你看有钱人家、富贵人家天天补,补出一身的毛病出来。要知道什么东西是最补、最营养的?心地清净,心里面没有烦恼、没有分别、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你说多自在!这个多快乐!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喜悦是从内心里面流露出来的。世间人的喜悦是找快乐、找刺激,找刺激就等于打吗啡吸毒一样,那是不正常的快乐,正常的快乐是从清净心里面生起来的,这是真乐,这是真正的滋养。所以佛门里面讲修禅定,定功深的人禅悦为食,这个食是个比喻,就是营养,禅悦是最殊胜的营养。禅悦就是清净心当中生起的喜悦,佛家常讲法喜充满,你要能够得法喜,那就是快乐,你就会健康、就会长寿,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其次要修平等心,我们待人,对自己要清净,对人要平等,不要有分别,不要有高下,不要看到富贵人,我们就特别尊重一下,贫贱人我们就瞧不起他,这种歧视是错误的,应当以平等心待人接物。以觉悟的心对待一切事,正觉对事。以大慈悲心关怀一切众生,照顾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看到别人就跟看自己没有两样,他只要肯接受,我们就全心全力地去帮助他。这五条就是好心,存好心一定要做到这五条,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有好心我们当然就能做好事,只要与好心相应,那都是好事,与好心不相应,这个事情就不好。所以后续有五条就是做好事、说好话、做好人,这个五条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看破是学问,放下是功夫。所谓看破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生活环境,从贴身的一件汗衫,到无穷的广大宇宙,都是我们的生活环境,是我们生活的空间,人生就是本人,换句话说,我们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知道我跟人的关系,我跟万物的关系,我跟大自然的关系,我跟天地鬼神的关系,我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才能真正放下。放下什么呢?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烦恼、忧虑、牵挂,通通都放下,这才能真正得清净、平等、正觉。如果你还有妄想,还有分别、执著,你的心怎么能清净,怎么能平等,怎么能开悟?由此可知,我前面所讲的四句中,好心是我们的真心,佛家讲的真如本性,人人都有!可是这个好心现不出来,这叫有业障,业把它障住了,障碍住了。什么方法把这个障碍除掉呢?看破、放下,这四个字是真实的智慧。佛说智慧是一切众生自性里面本来具足,只要把你的障碍去掉,智慧就现前了,去掉障碍的方法就是看破放下。最后我们用念佛这个法门把它总收。这十条,每一条里面圆融含摄其余的九条,这十条是交错,十条是构成一体,不是十个各别,每一条里面都具足了十条,然后你才懂得我讲的念佛。(净空法师)

  ◎由此可知,我们今天的毛病出在哪里呢?出在我们知道的东西太多了,思想太复杂,妄念太多了。不但在佛法,连道家都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道家都懂这个道理,修道要把你那个妄念减少,天天少才行啊。为道与为学不一样,我们今天要是把佛法当作“学”,那个问题就严重了,你把它当作世间学说来研究,那你就错了,这个是修道啊。修道,我们的妄想执著要一天一天减少,不能够增长,所以我劝同修不要看电视,不要听广播,不要看报纸。为什么?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会一天天减少。你接触这些东西多了,你接触人多了,天天就人我是非,张家长李家短,不得了,你是在增长妄想分别执著,那你怎么会成就呢?你佛号念得再多也枉然。那些成就的人,就是心地清净,远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他成功了,秘诀就在此地,这是我们要牢牢记在心上,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奉行,我们这一生往生才有指望。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啊!(净空法师)

  ◎佛经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如何把烦恼(善恶种子)转成菩提?菩提就是智慧。这个种子不会消灭,种子如果消灭了,菩提便消失了,这麻烦大了,所以是转变,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为涅,将恶人转变为善人,冤家转变为好朋友。佛法最妙、最高明之极处就是转,问题是要会转,绝不能对立。《楞严经》说得好:“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若能转则万事都会转,那就成佛了,这是真的。佛的本事就是会转,我们是不会转,不会转就受业力、受外面境界转,自己做不了主,处处要受境界折磨,会转,境界折磨不了你,自然就得大自在了,其转变的核心就是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大般若经》讲智慧有两种:根本智、后得智。我们今天何以不会转?转就是后得智,就是智慧的运用,但我们没有根本智,哪来的后得智?何谓根本智?《般若经》云:“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是根本智,无所不知是后得智,无所不知能转万物。但无所不知从何处来?从无知来的,无知而无所不知。我们恰好相反,我们是有知而有所不知,这就迷失了自性。现在人讲求知欲(求知的欲望),这是误导众生,因为求知是所知障,结果就是什么都不知。真实智慧从何而来?从戒定慧来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之所以能从凡夫修成佛,就是靠戒定慧,所以他教化一切众生也不离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不说别的,讲个最简单的例子,“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不听新闻”,如果这点都做不到,你的心、念永远被现在的传播媒体所控制,传播媒体在主导你。传播媒体是大魔王,它在折磨你,我们要认识它,它对我们就无影响力。大魔王天天在搞是非,教人做杀盗淫妄,完全破坏戒定慧三学,破坏伦理道德,我们对它敬而远之,不要去接触,这比什么都重要,要从此处开始。(净空法师)

  ◎佛菩萨的生活环境称一真法界。如何证得一真法界?心平等就证得,一真法界就在面前,我们并没离开。十法界与一真法界虽在一起,我们只见六道而没见到一真法界,原因是自己的心不对。譬如,家家都有电视机,假设新加坡有十家电视台,称之为十法界。这十法界的电波散布在同一个空间,拨哪一个频道,这个法界就现前。如果我们拨对频道,眼前展现的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的频道是平等心,将妄想分别执著都放下就平等。有妄想不平等,有分别不平等,有执著不平等,就见不到如来的生活环境。所以,只要将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诸佛如来生活的环境,我们立刻就见到,就得到了。这是真的,所以称一真法界。(净空法师)

  ◎整个佛法的根,是从心理上舍弃此生的俗事。但一直到现在为止,你所有的宗教修持,都还没有摧毁对此生的贪著。你的心还没有离开欲望。你还没有放弃对亲友侍从的渴望。你甚至还不会稍减对食物、衣服和谈话的欲望。你抓不着运用善业的要点,你的人生方向错误!你不考虑你的修持已经减弱了多少烦恼,只想到你已经用功了多少岁月。你检查别人的错误,却不反省自己。你为你拥有的每一项优点而骄傲。你的思想失落在名誉和娱乐等琐事上。你耽于无意义的闲谈之中。你想象你已经把宗教和世俗成就结合在一起了,而事实上,什么目标也没有达成。你自始就未曾思量过无常,因而为你自己愚昧的心识所把持。马马虎虎修持佛法的人,只是在自欺欺人,浪费人生而已。(塔汤仁波切)

  ◎总之,如果你缺少出离轮回的决心,即使你在深山修持,所有的禅修也只能累积成山边的一大堆粪便而已!所以思考一下轮回的苦和随时你都会死去。然后,不管你关心的事务多么纷杂,缩小它们的范围!这才是修行。否则,你不会成就!(塔汤仁波切)

  ◎看出别人的坏品性,就表示你自己的行为已经不纯洁了。检查上师或道友的错误,就是魔罗附身的征象。不要与凡夫为伍,也不要听他们说话,记住世俗欲乐的缺点!(塔汤仁波切)

  ◎今依经创立十种大碍之行,名十不求行。人虽不故愿于碍,但于此间,或不得已,有一切障碍现前之时,俾我身心先居碍中,而众魔诸恶障碍之境,不能侵我,不能障我。譬如金火同炉,火虽欺金,金必成器。其十种大碍之行,今当说。下十段每段第一句标起,第二句反明病根,第三句详列病症,第四句出正义,第五句显力用: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二、处世不求无难。事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学躐等必未得谓得。解障无根即障自寂。以障碍为逍遥。 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必未证谓证。究魔无根魔何能扰。以群魔为法侣。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志轻慢必称我有能。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 六、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内必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悟人处世人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 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以施德为弃屣。九、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恶利毁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贵。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必怨恨滋生。忍抑为谦抑我何伤。以受抑为行门。此十种大碍之行,摄一切碍,唯上智者堪任。中下之人,不敢希冀。若有得闻此十句义,于诸碍中,一一皆能照察觉悟,省身体道,持之不失,则能入诸魔界,不为群魔退转其心,循诸色声,不为色声惑乱其志,乃至憎爱利名之境,人我得失之场,我心先居碍中,彼碍岂能为碍?碍若无碍,则于道行尚可直进,何况得于自然无碍之境,道岂不可进哉。若以求得之计,移之于求道,岂在碍不能行道乎。当知此碍,即是一切众生大善知识,亦是一切众生良佑福田,可以了死脱生,可以超凡入圣,于诸世间所有美味上服,金刚珠玉,一切众宝所不能及。(益大师)

  ◎一切众生未来皆是佛,皆是我们现前的善知识,我们与一切众生相处,才能真正做到断恶修善,成就自己圆满功德。离开一切众生,到哪里去修行?这个意思很深很深。(净空法师)

  ◎什么叫真善知识?依教奉行的人,具足信解行证,对于如来大法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这是真善知识。真善知识在哪里?就在我们面前,问题是你认不认识,你会不会学。古人讲“善学”,人人都是善知识,事事都是善知识,你怎么会不成道?你这一生当中肯定圆满成佛。不善学,就错了!人家小小的赞叹,得意忘形,心动了,一点小小不如意的事情,你要气好多天都消不了,我肯定你是三途众生,为什么?贪嗔痴非常严重。真正有功夫的人,贪嗔痴一年比一年淡薄,功夫有进步。(净空法师)

  ◎所以我们学佛,在这个时代,警觉心要比从前人要高很多才行。我们现在要有高度警觉,要求往生。如果要求往生,你就要样样事情能放得下,不要执著,跟一切人和睦相处。看到别人有不对的,先要想到是我不对,不是他不对。为什么说我不对?我没有做好样子给他看。道场里头,大小单位是一样的,家庭,公司行号,乃至于国家,人人都能够往自己里面去反省,天下太平,真的是自度度他。只看别人过,不知道自己过,这不得了!这是什么?干这个,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所以可以发动世界大战。如果他能学到中国一点东西,事事往里面来反省,战争就不会发生了。中国是受古圣先贤的教诲,特别是佛菩萨,佛法的修学,大乘佛法,《坛经》里头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人的过都是自己的过,我自己没做好,跟这里头讲的话一样,我治身没有治得好,成就德行、学问没有做得好。我成就了,天下人才能成就,我的一些毛病对治了,天下人的毛病也就治好了。孟夫子所说的,“反求诸己”,反过来想自己,这样才能够成就。(净空法师)

  ◎古德云:“多知多事,不如息意。多虑多失,不如守一。虑多志散,知多心乱。心乱生恼,志散妨道。” 你才晓得,你涉猎许多法门,你得清净、平等难!太难了!所以你所学的那是世智辩聪。为什么呢?你有分别、有妄想、有执著,而佛法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把妄想、分别、执著打掉。清净心生智慧,“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净空法师)

  ◎修持佛法,必须去杂专修,一门深入,方能成就。口念心行,时时观照,一心不乱。从生命现象中去体会,认识真正的本心、自性、真我,达到当下觉悟的现量境界。从现实世界中,透过现象,去认清宇宙的本来面目,以平等心、至诚心待一切人事。功夫成熟,渐得第六识不分别,第七识不执著,第八识不落印象,自性清净自在为自受用,对外随他分别慈悲心为他受用,对待一切人事,用心如镜,从自心中流出,不须思量分别也。(某上师)

  ◎六道是执著,十法界是分别。由此可知,我们一切都不执著了,烦恼就没有了,一切都不分别,所知障就破掉了,这就能超越十法界,入一真法界了。(净空法师)

  ◎云何为顿悟?顿者,顿除妄念,放得下;悟者,悟无所得,看得破。从何而修?从根本修。云何从根本修?心为根本。云何知心为根本?《楞伽经》云: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维摩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遗教经》云:但制心一处(控制心在一处),无事不办。(慧海禅师)

  ◎《证道歌》: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亡性即真。(永嘉大师)

  ◎好也笑笑,坏也笑笑,好坏是分别出来的。(广钦老和尚)

  ◎任运而行,随缘度日,任何事皆不担我心,所有衣食住行、是非荣辱都放下,如此外缘清净,心中智慧自开。(广钦老和尚)

  ◎要怎样才能心安,就是要无心。心本无所住,找不到心,心原是尽虚空遍法界。(广钦老和尚)

  ◎打击我们的,你以为他是坏人,但是在修道来讲,是有帮助的,内心要感谢他。那是西方钱,你不会赚,反而跑去哭。什么事都能忍得下来,才会进步,就是自己对,也要向他忏悔,那就是你的功德了。(广钦老和尚)

  ◎忍辱波罗蜜,不是说我要忍辱,亦不是感觉自己在忍辱,或压抑自己,这还有相,而是对境不觉得,这才叫做忍辱。如人家骂你时,你不觉人家在骂你。(广钦老和尚)

  ◎若有人想害我,则我们要想:大概过去我害过他,所以才这样,我不能再和他结冤仇,我要度他。凡事都有因果,一针一线一句话,皆有因果。(广钦老和尚)

  ◎在家人杀生,杀的那些都是过去生中的六亲眷属,我杀你,你杀我,所以才会有轮回。(广钦老和尚)

  ◎在家人不懂,以为没生孩子就命苦,自叹不如人家儿孙满堂,殊不知他的冤亲债主少。不要执著于现在的父母家人,这些亲人都是过去生中的冤亲债主来的。(广钦老和尚)

  ◎有人很有修行,但临终时还要遭病或意外,这可以说是“定业难转”,也可以看作是“乘愿还业”。有人会说:“他那么有修行,难道不能以修行之力克服业力吗?” 我可以说,就是有修行,才会遇此苦难挫折,这正是他修行的功德,使事情在这一次就解决了。(广钦老和尚)

  ◎菩萨的度化众生是没有色相的,都是在默默之中,自自然然地感化。至于众生能不能受到菩萨的度化,就端看众生能否真实信愿皈依。因为菩萨有慈悲度众生的“因”,而众生要有接受度化的“缘”,因缘和合,这就是所谓的感应道交。(广钦老和尚)

  ◎将这个色身假壳子看破,悟到我们本来不生不灭的佛性,才永远自在解脱。(广钦老和尚)

  ◎念佛,利益众人,这便是修福慧,可直了生死。若仅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不为众人,这样就是没有慈悲心,再怎么修也修不起来,以后会堕下去。(广钦老和尚)

  ◎佛即心,心即佛,你存个正念就是佛,存个邪念就是魔,生一清净念就是佛,生一染污念就是魔,就看你生什么念,若你能自净其心,这才是真正佛呢!(宣化上人)

  ◎佛与魔的区别,就像《楞严经》上所说的,遇到这些境界不放在心上,统统是好境界,魔境界也是佛境界。遇到这些境界,譬如说你见佛了,你做梦见佛,你打坐的时候见佛,你念佛的时候见佛。见到佛生欢喜心,自己觉得我很了不起,你看我都见到佛,你们都没有见到佛,那你就坏了,那个佛是魔不是真佛。所以外面没有佛也没有魔,佛跟魔是自己心变的,自己心清净,不受它影响,它是佛境界,如果一受影响,心不清净,那就是魔境界,这是世尊在《楞严》上给我们辨别佛跟魔的一个总原则。所以千万不能起分别执著,一落在分别执著就入了魔境。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心,决定不受外面境界的影响,你一定会有成就。(净空法师)

  ◎念佛时常出现各种境界,应该如何对待? 答:《楞严经》上讲,凡是修行人,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功夫稍稍得力,一定有境界现前。境界现前如何对付?佛教我们一个原则:不要去理会它,就是好境界;要是理会,起分别、执著,这个境界是魔境界,障碍你的清净心。禅宗所说“魔来斩魔,佛来斩佛”,“斩”的意思就是统统不理会,魔来也好,我不理,佛来也好,我也不理,保持自己的清净心,这就对了。(净空法师)

  ◎礼敬是性德的流露,普贤行是菩萨修行的最高准则。普贤十大愿王,第一条就是礼敬诸佛。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对众生要恭敬,如同对佛一般的尊敬,才是普贤行。所以普贤行是不容易修的,唯有真实清净心、平等心才能修普贤行,不修普贤行不能成佛。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无量寿经》第二章德遵普贤,明白告诉我们这个事实,大家要努力往这个目标上去提升。(净空法师)

  ◎你不肯认真修行,你的身体业报是命中注定的。你自己肯发奋,为佛法献身,为一切众生献身,你这个身体就不是自己的了,这叫乘愿再来。乘愿再来,不必到西方极乐世界后再来啊,愿力一发,心一转就把自己的业报身转成愿力的身,这就是乘愿再来,这一念就可以做得到了。身体差不要紧,没有智能也不要紧,一转,佛菩萨的智慧就加持上了。问题是自己肯不肯发心,转业报身为愿力身。(净空法师)

  ◎誓愿太重要了,是我们真正的动力。誓愿弘深之人,就是“乘愿再来”,不一定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回来,自己的愿力超过业力,就是“乘愿再来”。愿力无法超过业力,这一生就受业力支配。如果发大誓愿,真实誓愿,此誓愿超过业力,现在就是乘愿再来,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功夫的人也能看出来,从相上讲,相貌、体质、精神转变了,想法、看法皆转变了,骨子里业力转变成愿力,不必换身体,就乘愿再来了,愿力再来的身就得自在,决定不受业力主宰,所以得到的是真实的幸福、自在、美满。佛家不讲空话,它有理论、有事实、有方法、有效果。(净空法师)

  ◎佛告诉我们“因缘果报”的道理,完全是真实的。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我们的心自然就平了、定了。无论处人、处事,无论家庭、事业、朋友,或者是顺境、逆境,一切恩恩怨怨,与前世有密切的关联。如果我们都明白,自然就看淡了,也就“看破、放下”了。能够再进一步修学佛法就不难获得“清净心”。如果有缘遇到净宗法门,以清净心念佛,一定能得到“一心不乱”,自在往生,不退成佛。此中关键就看世人有没有福分遇到大乘佛法,修学净宗法门,这也是《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能深信“因缘果报”,可以说是修学佛法良好的基础,这是我们应该要鼓励的。世界众生是无量因缘的相续相,因变成果,果又变成因,因果循环,因果相续,离开因果,实无一法可得。我们明了这个道理,知道事实真相,才能体会到“万法无常”、“万法一如”、“一切法,相有,体空,了不可得”。我们所见到的相,都是因果的相续相,相续相能持续多久,决定于因缘,因缘相续,果报就相续。一切法没有“断灭相”,只有“相续相”,只有“变化相”,这才与自性性体相应,因为“体”是永恒不生不灭的,因此它所现的“相”也是不会消失的,“相”只有转变,不会消灭。十法界的相没有了,一真法界的相就会现前。我们学佛,所愿、所求的是什么?如果根性利,环境的障缘少,有善师,有良友,应当从“广学多闻”下手。如其不然,反而不如在这一生中,决定求生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再做广学多闻功夫为妥当,然后乘愿再来,广度众生,满足大愿。凡夫有执著就有六道轮回,有妄想就有十法界。由此可知,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象,实在是由“业因果报刹那生灭的相续而产生的幻相”。这就是“缘起性空”,业因果报就是“缘起”,所以它的真相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佛在经上常以梦幻泡影、如露如电来做比喻,这个比喻非常之好,与事实真相很接近。真正了达六道与十界的事实真相,了解这些现象是“业因果报刹那生灭的相续相”,这种现象乃是“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因此,诸佛菩萨的应现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就是“无作而作,作而无作”,“无说而说,说而无说”,这是诸佛菩萨应世的真相。我们能体会到,就应当认真地学习,先把错误的观念转过来,再把错误的行为改正过来,如诸佛菩萨应世一般,那就是“转识成智,转凡成圣”。要在会转,会转就是会修,就是真修,无上菩提之果决定能证。(净空法师)

  ◎一切境界相皆是幻象,不是真相,愚人迷在其中,以为真实,觉悟之人,可从现象冷静观察。去年已过去,永远不再回来;上个月过去了,也永远不再回来;上个星期已过,永远不再回来;昨天过去了,也永远不再回来;前一个小时已过,永远不再回来;前一分钟过去了,也永远不再回来;前一秒钟过去了,也永远不再回来。诸位若从此处冷静观察,便知这些现象到底是真是假,到底存在不存在,如此就能体会得事实真相,真相就是佛经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三心不可得,诸法缘生”、“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六根所接触的,实在就是业因果报刹那生灭的相续幻象。“三心不可得”,就是能生的念头不可得,所生的法相也不可得。能所俱不可得就“不异”,不异即没有两样。一切法大至世界,小至微尘,“不一不异”之理涵盖世出世间一切法,经论里讲的,心法、色法,相宗说的唯识、法相,“不一不异”全都包括了。因此,懂得“不一不异”,就懂得《金刚经》所讲的“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诸法如义”就是一切法是一,不是二,诸法一如,所以“法法皆如,法法皆是”,经上讲的“是法平等”就是这个意思。如是而知是正知,如是见解是正见,“正知正见”就是佛与大菩萨们的见解、认知,完全没有错误。我们没有能力、没有定功、没有智慧,所以见不到,也不晓得事实真相。佛为我们说明,我们听了似乎有一点明白,似乎懂得一点。佛教导我们如何亲证这个境界,必须“离念”、“离相”。离念、离相之所以然的道理就是“体性空寂,诸法缘生”。果然做到了离四相、离四见,就契入诸佛亲证的无我法境界。佛在《金刚经》上说明修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证“无我法”。离相离见,即是佛与大菩萨们所证得的“无我法”,证得无我法即入诸佛位。“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法从心想生”,“随心应量”,如果我们对于佛的这些话能了解,能体会,就知道所有一切现象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在想些什么。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从众生心想变现的,想善事,造善业,境界一定善;想恶事,造恶业,变现的境界自然就恶。六道里,三善道、三恶道,乃至四圣法界,佛、菩萨、缘觉、声闻,没有一样不是从心想生,所以法相唯识宗说,唯“识”是真的,现“相”是虚妄的。“识”是念头,“相”是事相。我们于此事理能理解、能肯定、能依教奉行,前途自然一片光明,果报自然殊胜,幸福美满。果然深信不疑,依教奉行,改造命运,改造体质,改造生活环境(即改造风水),都在自己一念之间。我常讲的真诚、清净、平等、大慈大悲,就是性德的流露。从自性变现的境界,就是诸佛与大菩萨们亲证的境界。由此可知,契入诸佛境界不是一桩难事。读佛经懂得道理,懂得事实真相,依教修行,没有一人不能成就的。因此,佛教人要相信“业”,不要相信“命”。(净空法师)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首偈是《金刚经》的总结,也是《大般若经》的总结,其中含义,无尽深广。一切有为法包括世间法、出世间法,包括心法、色法,因为一切法皆属于缘生,心法也是缘生,佛法还是缘生,既然是缘生就没有自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佛告诉我们“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是不是在一切有为法之内?没错,因果也是有为法。为什么说一切有为法皆空,因果不空?其实这个道理,与法相唯识宗所讲的完全相同。相宗说,所有一切现象都是虚幻的、不可得的,唯识真实,识是能变,相是所变,换句话说,能变的是“因”,所变的是“果”。“因果不空”就是说现象不灭,但此现象会转变,从一真法界转变成十法界,转变成六道,又变现出三途。现象何以会变?“因”变,“果”随之变,“因果不空”义即在此。明白因果不空的道理,我们就能明了宇宙人生的实相,原是业因果报刹那生灭的相续现象。彻底觉悟的人,在十法界,自己能作主,能作主的人就称作佛菩萨;不明事实真相的人,不能作主就称为凡夫。凡夫随业流转,所以才感受种种苦报,佛菩萨可随缘示现,即使在六道三途,他们的感受都是清净自在、安乐无比,这就是佛讲“因果不空”的真实义。正因为“因果不空”,所以佛教导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怎样的心?生正觉之心、布施之心、持戒之心、六波罗蜜心、十大愿王之心。不但自己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在宇宙之中,自己能作得了主宰,而且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都能得知此事实真相,都能自己作主,这是诸佛如来在十方世界教化一切众生的目的,亦即经中所说的真实教诲、真实受用、真实利益。(净空法师)

  ◎“心性”就是宇宙的本体,生命的起源。佛告诉我们这一桩事,如果我们想研究、探讨,是决定办不到的,因为它没有相。没有“相”就不能用眼见;没有“音声”,也不能用耳听;没有“实体”,我们也无法接触得到。所以,佛说心性的真相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思议!不能想,不能说,但是是真实的存在,佛教我们自己领悟。……心里不能执著,心要空,心要清净,心要无一物。心空就灵,灵是本具般若智慧现前。凡夫的智慧为什么不开?心里的妄想执著太多,塞得满满的,心不空!不空就不灵。由此可知,古来祖师大德教我们看破、放下,能放下一分,智慧就长一分,放下两分,智慧就长两分。智慧不是从外来的,是本有的。外面的境界一接触就明了通达,此是本具的般若智慧,不需要学。六祖惠能大师讲“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是他见性之后发现而说出来的。无量的智慧、无量的才艺、无量的德能是本来具足的。我们凡夫为什么不能现前?因为心性里塞的东西太多,垃圾装得太多,都堵死了。正是佛在《华严》上所讲的: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的意思。经上又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佛菩萨示现在世间,可以涵盖所有一切现象,都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就是佛所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现前一切现象,就是这种生灭相续的现象(连续相),不是真的。不但色法是相续相,心里的妄想也是相续相。要是认为一切现象是真的有,还在里面打妄想,想占有,想得到,则是自讨苦恼。了解这些事实,哪有放不下的,一放下就身心自在,真是快乐无比!修学的障碍就没有了。“一切法了不可得”是真的。不再打妄想,不再生烦恼就是“放下”。在这些幻象里、梦境里,随缘度日,因因果果,无量因缘,愈看愈清楚,愈观察愈明白,这就是智慧现前。《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用这种态度处世,再好不过了。能在随顺里成就自己的戒定慧,这就是功德。(净空法师)

  ◎“阴骘”就是我们做一切好事不必让人知道,不需要让社会大众表扬,一表扬所做的功德就报销了。做种种好事不让人知道,这就是“阴德”。现代人做一点好事巴不得社会大众都知道,都来表扬他,做坏事又怕人知道,所以他的罪恶就累积在那里。善的因很快就报掉,恶的因永远潜伏在那里,将来恶报不堪设想。佛菩萨教我们做好事不要让人知道,所做的坏事、恶事,赶快希望人家都知道,这叫“发露忏悔”。你的恶行大家知道了,都责备你,这一责备就报掉了,所以希望我们的恶业赶快报掉,善业累积在那里,往后的善报就厚,这才是真正聪明人的作法。(净空法师)

  ◎修福能不着相,就是修慧,由此可知,福慧可以双修。福慧本来就不离的,福在慧中,慧在福中,福慧是一桩事。如果着相,就只有福,没有慧,而这种福就是有漏的福报。“有漏”就是修福的心不清净,修福的心有烦恼,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佛教导菩萨要“离相修福”。这正是经上所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净空法师)(说明:参看“三轮体空……”一段)

  ◎只要如理如法去修学,所求的东西自然得到。如果不求,得到的反而大了,大到连你自己都无法想象。为什么?福德变成功德了,所以佛教我们一切放下。心里还有分别有希求所得的就是福德。(净空法师)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为万法皆空,所以佛教导我们“应无所住”;因为因果不空,所以佛教导我们“而生其心”。我们要深深体会这个事实真相,不可违背因果。(净空法师)(万缘放下,不执著;做好人,随缘办好事;老实念佛)

  ◎要随缘。没有这个缘不做,有这个缘就做,你才做得自在,做得心安。心安则理得,理是什么?明心见性。心安就是清净心,就是禅定,因定开慧,你心不安你怎么会明理。(净空法师)

  ◎世间事遇到了,我们做,就是修福。做事的时候不要怕吃亏,多做是多修福,这有什么不好?做的时候不要执著,不要放在心上,心里面一点痕迹都不留,如《金刚经》上所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才是真正的福报,就把福德变成功德了。如果心里常常想:“我已经做了多少事情。” 这就是世间法,是有漏的福报,得的果报很小。(净空法师)

  ◎一个人真正没有得失心时,才真正懂得佛法讲的解脱、自在。有得有失决定不自在,心里有牵挂,当然就有忧虑,有忧虑,当然就有烦恼、有痛苦,这是一定的道理。如果没有念头时,就没有牵挂,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痛苦,这才是真正的乐。离苦得乐是真乐,普通人无法体会,无法想象,因为从来没有经验过。不但这一生没有经验过,生生世世都没有经验过。一定要做,做了之后才晓得。(净空法师)

  ◎“好事不如无事,多事不如少事”。真正学佛,一切都是诸佛菩萨的安排,自己不要加一点点意见,这样才如法。所谓“如法”,就是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清净心,保持自己的正念。念佛人就是保持这句佛号不夹杂、不间断。财是命中所有的,命里没有,不可能发财。如果命里没有财,而你有方法发财,释迦牟尼佛也会拜你为老师,因为他没有办法做到,你却能做到,你就超越因果,把因果定律推翻、打破。世出世间法都不出因果定律,这事我们一定要知道,真的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我们在一生中,遇到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谁定的?自己定的。这一生多财,是因为过去多修了财布施,这一生聪明智慧,是过去生中多修了法布施,这些是这一生得的果报。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想知道前世做了些什么,这一生所享受的果报即是;想知道来世果报怎样,今生作了些什么就是来生果报之因。命中注定的灾难,可不可以幸免?答案是肯定的,决定可以消灾免难。所以,消灾是因为你有灾才消,消灾免难有它的理论与修学方法。灾难之“因”,是过去生中所造的恶业,这是无法消除的。可是业因要形成果报,当中一定要有“缘”,“因”无法消灭,但是“缘”控制在自己手中,所以佛法讲“缘生论”,不讲“因生”而讲“缘生”,就是“缘”我们可以控制。如果不希望恶的果报现前,我们在这一生中必须把恶缘断掉。我们提倡“四好”: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做好人,这就是消灾免难、改变命运的具体修学法,也就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才是真正杜绝恶缘,使恶因没有机会形成恶果。这是合情合理的说法,当然也是事实。可是必须知道,如果不能超越三界,只在这一生把恶缘堵住,使恶的因不起现行,来生能不能再一次地把恶缘消除?要是没有把握,恶业的果报还是有可能会遇到,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何况果报通三世,未离三界,决定不能避免。要想永远断绝恶业的果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六道轮回对凡夫而言,唯一可行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净空法师)(还有第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