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网辣文短篇百度网盘:15、为了圆一个偶然的谎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56:43

15、为了圆一个偶然的谎言

【原文】聪明睿智,天也;动静思虑,人也。人也者,乘1于天明以视,寄于天聪以听,托于天智以思虑。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目不明,则不能决黑白之分;耳不聪,则不能别清浊之声;智识乱,则不能审得失之地。目不能决黑白之色则谓之盲,耳不能别清浊之声则谓之聋,心不能审得失之地则谓之狂。盲则不能避昼日之险,聋则不能知雷霆之害,狂则不能免人间法令之祸。书之所谓“治人”者,适动静之节,省思虑之费也。所谓“事天”者,不极聪明之力,不尽智识之任。苟极尽,则费神多;费神多,则盲聋悖狂之祸至,是以啬2之。啬之者,爱其精神,啬其智识也。故曰:“治人事天莫如啬。”

【译文】耳聪目明智慧,是天生的;举止动静思虑,是人为的。人这种动物,凭着天生的视力来看,借着天生的听力来听,靠着天生的智慧来思虑。所以看东西太过分,那么眼睛就会变坏;听声音太过分,那么耳朵就会不灵敏;思虑太过分,那么智慧和意识就会混乱。眼睛不明,那么就不能判断黑色和白色的不同;耳朵不灵敏,那么就不能辨别清亮和混浊的声音;智慧和意识混乱,那么就不能审察成功与失败的根源。眼睛不能判断黑色和白色就称之为盲,耳朵不能辨别清亮和混浊之声就称之为聋,心里不能审察成功与失败的根源就称之为狂。眼瞎就不能避开白天的危险,耳聋就不会知道雷霆的危害,心里狂乱就不能避免触犯人间法令带来的灾祸。老子书上所谓的“治理人民”,是指要适宜动静的节制,节省思虑的浪费。所谓的“侍奉天道”,是指不要极力发挥听力和视力的功能,不要竭尽智慧和意识的能力。如果极力竭尽了,那么耗费的精神就太多;耗费的精神太多,那么眼盲耳聋心狂乱的灾祸就会来到,因此要爱惜它们。爱惜它们,就是爱惜精神、爱惜智慧和意识。所以说:“治理人民和侍奉天道,没有什么比得上爱惜。”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伪善者、假装者、造假者实际上比正常人还要耗费精神、还要耗费智慧和意识。为什么呢?为了圆一个偶然的谎言,不得不去编更多的谎言来圆满最初那个谎言,这就要耗费更多的精神、智慧和意识。如果按照人的本性来看来听来辨别,那么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这就要简单得多。明摆着是黑的,非要说是白的,当然也就累了。所以现代人活得很累。

——————————————————

【注释】1.乘:(chéng成)《韩非子·八说》:“败十万之众,死伤者军之乘,甲兵折挫,士卒死伤。”贾谊《过秦论》:“因利乘便。”这里用为凭持、依仗之意。

2.啬:《管子·五辅》:“纤啬省用,以备饥馑。”《老子·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仪礼·少牢礼》:“啬黍。”《荀子·君道》:“愿悫拘录,计数纤啬。”《吕氏春秋·先己》:“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啬其大宝。”《说文》:“啬,爱濇也。”这里用为爱惜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