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网辣文百度云2016:易筋内功运身图说·正身图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0:08:56
易筋内功运身图说·正身图说  所属专题:易筋经 文章页数:[1]
第一式 正身图说
说明:正身图为初式,共有27势。其第一势名“环拱正立势”。此势是为吐浊纳清而特设的,预防人在前一昼夜可能因起居饮食不当而引起脏腑不洁,产生浊气。所以用此势以吐纳法化解(并将此势贯穿在十大式每一式里)。吐纳法是人为的方法。吐是用口吐出,须同鼻孔往外呼气同步进行。纳是闭住口,由鼻孔吸气。呼吸法则是纯用鼻孔呼吸,基本原则是顺其自然,并且形体动作的升降、收展、屈伸,都应与自然呼吸配合。动功的呼吸多是鼻孔呼吸,称为外呼吸、凡息。在某些势子里,呼吸有与意念配合发生导引行为的。在这些势子里,如果呼吸与意念配合不好,千万不可勉强去配合,可顺其自然,以防偏差。
1、环拱正立
松静站立(要领:含胸、收腹、拔背、竖脊,周身骨节节节放松,有不松处以口轻舒气即松之),下颌内收;舌抵上腭,牙齿轻扣,表情自然,二目平视(见图1)。然后,两脚尖呈八字分开,两脚跟靠紧;将左手阳掌(掌心朝天)平端于膻中穴部位,右手握拳(大拇指掐于无名指与小指根部,四指收拢紧握拇指),拳心朝天,将右拳放于左掌上(注意所端之拳与掌不要紧贴胸口以造成不适,要稍留空间位置)(见图2及附图2A、2B)。
以上姿势做完,将脚尖踮起站立,闭目收神(目光于眼皮内平视不超过身前一尺范围),排除杂念,顺其自然调息定气。当一切安定松静后,由口缓缓吐气,由鼻缓缓吸气,行吐纳法3-5口(见图3、3A)。行功毕,双脚猛震,身体下沉,气震周身(见图4)。然后双手上扬,向胸前拢按,直至收归下丹田后,自然站立(见图5、6)。
2、献杵起功
接前式,两手再由两侧上扬,回抱合掌收于胸前,指尖与舅尖对齐,如拜佛状。再如上式行吐纳三五口(见图7、8)。
注意:凡行吐纳之后,仍然保持舌抵上腭。另外,本功中脚尖踮起一法,在做功时若能坚持并适应,可以一踮到底。
3、出爪亮翅
接前式,将两手向前尽力推出,腕直掌立,手臂平直(势子做准时守底腕部与肩呈水平状)。推时呼气,且将意念关注于腕部之推,收臂腕时吸气,计三五次(见图9正、9侧)。
注意:推呼收吸,既有人为作用,也要符合呼吸的自然规律。配合动作呼吸的次数可根据练功者的时间而定。若既想每次做完全功而时间又不充裕,就可适当减少重复动作与呼吸的次数,反之则可适当延长次数。总之可灵活掌握。
4、双凤朝阳
前式做毕,在收掌时仅做屈肘动作,使腕臂与肩保持端平,双立掌收回放于肩井前,上应脸两侧,如双凤朝阳之势。式成即自然呼吸三口(见图10)。

5、飞鹰展翅
接前式,将两掌立掌向左右尽力。一字推开,肩臂平直,如飞鹰展翅之势。推掌臂时呼气,收掌臂时吸气,计三五次(见图11、12、13)。
注意:此式“展翅”时要尽力推出,意念在腕部,而“合翅”收臂掌则要轻柔,方合刚柔相济之道。
6、双手托塔
接前式,两掌推出之后,将两手向头顶上方托起,掌心朝天,托起时要尽量用力,如双手托举着万钧铁塔。式成后自然深长呼吸三口(见图14)。
注意:托掌时以腰为界,上托下镇来。
7、三峰峙立使相关肢体骨节伸拔开
接前式,将朝天仰起的托掌变为向着身前的顺掌,以肩为主平直下落至头两侧。下落时臂膀下垂,屈肘,掌、腕、肘、臂成垂直,两腋夹紧。式成,两小臂立掌与头似三峰峙立,计自然呼吸三五口(见图15、16)。
注意:掌腕肘臂下落时以肩相领,且肩节要松,手臂全不用力。
8、龙探左爪
接前式,两脚变成顺步,将左脚向左移一步(成两脚间距与肩等宽),同时将左手从右腕下向后操抱右肩胛骨,右手顺胸前向左侧肩部尽力前撑,如向前探物状,头也向左扭。计自然呼吸1-3口(见图17、18)。
9、龙探右爪
接前式,将左脚收回并在右脚旁,右脚向右侧移一步(成两脚间距与肩同宽),同时右手上扬向右侧翻下,左手从右腋下放下向左侧抡起(实为两手在胸前绞划一大圆圈,见图19),右手翻下后向左腋上插,紧抱左肩胛骨,左手抡起至左肩侧时顺胸前向右肩方向尽力向前插探(好像再差一点就抓住了东西似的),头也向右扭。计自然呼吸1-3口(见图20、21)。
说明:“龙探左爪”与“龙探右爪”二式可交替连做三次。做此左右二式,先右后左、先左后右均可,不必拘泥何先何后。

10、横肱正立
接前式,将左手放松退回左胸部位,右手从左腋下放下向右抡起与左手一样平端于胸前(右手在右胸部),两手指尖相对,间距约一拳许(见图22、23、24),然后两臂以肘为领向左右用力一撑,如以肘向两旁顶撞人之势。撑肘时呼气,松肘时吸气,连做三五次(见图25)。
11、十指叠叉
接前式,在最后一次松肘时,将两手十指叠叉相交,两臂平端放于颈项前。自然呼吸三口(见图26)。
12、下按丹田
接前式,将叠交之两手依身顺势下按于下丹田部位。自然呼吸三口(见图27)。
13、阳掌平撑
接前式,松开叠掌,贴腹轻摩向上,两掌至胸口处阳掌平端向前平撑,撑时配合呼气。撑至极点时,稍再加力一撑。松时吸气。做—遍(见图28、29、30)。
注意:阳掌子撑时不要凸腹挺胸,身体仍是正直站立,仅是两臂端掌平撑。
14、两掌分排
接前式,两掌翻掌向内有似相合,然后随两臂大幅外展向左右分开,掌心斜朝前,分至两边时稍用力一排。分排掌时呼气,式成后吸气。做一遍(见图31、32)。
15、叠掌背撑
接前式,两掌向左右后方划弧背于身后,阳掌向上,十指交叉,以掌带臂尽力向下撑按。撑按时呼气,松平时吸气,连续三五次(见图33正、34背)。
说明:做此式时亦可左手阳掌在下,右手阴掌在上,两掌叠合向下撑按。
16、叠掌前推
接前式,两手松开放下,从左右体侧贴身(两掌相照)向前平举。举至与肩臂相平,十指叠交,尽力前撑。撑时憋气,松时自然舒气(见图35、36)。
17、翻掌前撑
接前式,将外叠掌翻向内,使两掌心向外,再尽力前撑。撑时憋气,松时自然舒气(见图37)。
18、两掌分排
接前式,松开叠掌,两掌随展臂向左右尽力分排。排时呼气一口,松时吸气(见图38)。
19、掌插九霄
接前式,两手向下向内划弧,至两腋顺势贴胸,插耳旁伸臂立掌向上(掌背朝前,掌心朝后),十指尽力向上伸插,如掌插九霄之势。随上插憋一口气,片刻松手,舒气(见图39、40、41)。
20、叠掌顶天
接前式,两手相对合拢,十指叠交(掌心朝下,掌背朝上),尽力向上一托。托时憋气,松时舒气(见图42、43)。
21、叠掌前推
接前式,将顶天的叠掌顺势下放,平端与肩平(做此动作有点像打躬),以叠掌为领尽力向前推。推时憋气,松时舒气(见图44)。
22、翻掌前撑
接前式,叠掌内翻,掌心向外,以掌为领尽力向前推。推时憋气,松时舒气(见图37)。
注意:无论前推后按、上举下托,身形中正不变。
23、两掌分排
接前式,松开双手,平端臂膀,两手如推两扇大门向左右分开,并尽力向左右分排。分排时呼气,呼之极,稍憋气片刻,松时舒气(见图45)。
24、叠掌背撑
接前式,两掌划弧向身后合掌叠指(掌心向上,十指交叉),以掌带臂尽力向下撑按。撑时憋气片刻,松时舒气(见图46)。
说明:由第十一势“十指叠叉”,至此势“叠掌背撑”,原名为“三才通气”,共十四势。“三才”即天地人,此十四势功法是为达到天地人三才相合,以气通贯人身之天庭、地库、身中之窍,使三焦通达,带动四体百脉、各个关节窍穴,无不玲珑通透,有病可祛病,无病则健身强身。此为正身图中绝妙法门,行持其功不辍,妙用自现。故学功者切不可忽视。
25、献杵还原
接前式,松开叠掌,双手由体后向头前上扬,至头前合掌下落,指尖与鼻头相照,成献杵式。随行功自然呼吸一口,式成后再呼吸—二口(见图47、48、49)。
26、仰面朝天
接前式,身形中正立定不变,合掌与头保持原距离缓缓向后仰,闭目向体内反视。后仰时吸气,有气从尾阊沿督脉升人脑中泥丸宫的一点意念作用(意念不可过重);仰毕再做合掌归位,归位时呼气,有气从泥丸沿任脉下降丹田的一点意念作用(意念同样不可过重)。如此三仰三归位,深长呼吸三口(见图50、51)。
27、拱立归位
接前式毕,平气一口(即意念不着重于呼吸,仅淡淡关照呼吸),再如起式做环拱正立。双目微闭,脚尖踮起并适当延长时间,调息定气,使呼吸自然顺畅,并由快转慢,由粗转细,达似有似无为绝妙(见图52)。
收功:双踮脚震脚落地(全身为之一震,参见图4),静静呼吸数口调息定气。然后双手张开上扬,由头前向胸部拢气回收,向下合抱收拢于丹田之中(见图53、54,并参见图5、6)。搓摩双手使热,推摩脸面若干遍,再揉按眼睛若干遍,垂臂,开眼,静定片刻即收功(图略)。亦可接行下式。
注意:收功时,若头面有气串动,使之昏沉不爽,双手拢气的动作可反复做若干遍,待气导下,人感清畅为宜。若气感未尽,不得仓促收功,以防出偏。凡此当切切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