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的做法:门外读“本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4:36:19
门外读“本草”
日期:2008-10-14 作者:刘克定 来源:文汇报
《本草备要与医方集解》,清代汪昂所著。有人说通读一部本草,就等于读了半部医方。我不懂医,但对卷四中菜蔬、五谷杂粮以及兽肉、金石部分颇有兴趣,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皆可入药,很是神奇。在介绍赤小豆的药用功能时,说了一件事:宋仁宗患痄腮(腮腺炎),请来一位道士治疗,道士掏出四十九粒赤小豆,念一通咒语之后,杂以它药(大抵冰片之类),给仁宗敷上,不几日便好了。都说道士医术了得。在场亲见者中,有个叫任承亮的宦官,不久也患了恶疮,请了一位叫傅永的医生看,结果也是“投药立愈”。任于是问傅:“你用的是什么药,好得这么快?”傅以实言相告:“赤小豆。”任这才恍然大悟,堂堂皇上,竟让一个道士给忽悠了,给仁宗治痄腮,用的不过是赤小豆,竟然装神弄鬼,作假念咒,故弄玄虚,真是该当问斩。不久,任承亮办事经过豫章(今江西南昌县),又见有人治肋疽(腋窝生疔)很灵验,自称神医。任赶去观看,并问:“你用的这药,莫非赤小豆?”那“神医”一听,大吃一惊,立即给任承亮下跪叩头,央求道:“我用它养活三十多口人呀!求您别再说出去!”这是书里为了印证赤小豆治病有奇效所举的例子,可能确有其事。
古人很早懂得制药,但那时没有检测仪器,对药物的疗效,完全靠摸索,凭经验。甚至有些毒虫毒物也可配成膏丹丸散汤,治病疗毒,起死回生。那时候人们不懂科学,掌握了一点医术,便仗剑烧符,念念有词,自称神仙下凡,拯救苍生。但有时能“投药立愈”,有点真效,也算是专利。装神弄鬼,无非借机敛财,并不卖假药,与早些年用亮菌甲素之类假药毒死人命大发横财逃之夭夭相比,还算是“可以教育好的”一类。
另一方面,迷信药物,偏执于药物养生,却不可取。秦始皇想长生不老,遍寻灵丹妙药而无所得,结果大热天在巡视路上中暑,死在车内。魏晋时期,很多人服用一种“五石散”的药物,非惟治病,说是吃了可以强身、成仙。“‘五石散’是一种毒药,是何晏吃开头的。汉时,大家还不敢吃,何晏或者将药方略加改变,便吃开头了。五石散的基本,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磺,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怕还配点别样的药。”(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何晏是曹操的女婿,文章写得好,名气很大。肤色很细嫩,白里透红,像搽了粉一样。曹丕疑其著粉,把他请来吃热汤饼(面团),正值炎夏,何晏吃得大汗淋漓,顺手以朱衣往脸上擦汗,脸色依旧白白嫩嫩,曹丕这才相信何晏的脸上没有傅粉。
对“五石散”的“养生”功效,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表示质疑。他说:“五石散是大猛急毒,宁可吃有大毒的野葛,也不要吃五石散。遇到这样的药方,就应该马上烧掉,勿使它成为人类的祸害。”并分析五石散是将诸药之弊性,集中起来使用,所以害人不浅。同时指出,古医书古秘方有不少不真实和杂乱的东西,即使像《神农本草》这样的书,错误也不少,作为医生,不能不注意,滥用药物是没有好处的(《梦溪笔谈·技艺》卷引)。王羲之也服五石散,但他的身体是越服越差:“吾服食久,犹为劣劣”,“服食求神仙,但为药所误”,“吾疾故尔沉滞,忧悴解日”,“肿剧忧之”,“吾昨暮复大吐,小噉物便尔”……(《淳化阁帖》)疑是消化道出现病变,结果五十八岁就遽归道山,实在可惜。
魏晋名士,思想压抑,大都不是着眼于提高身体素质,而是寄望于药物养身,以为那些“保健药物”真的吃了长生久视,能身列仙界。
兴一利必生一弊。科学的日益发展,使人们告别愚昧,但另一方面,人类生态环境的改变,又有一些疑难杂症出现,不断给医学带来新的挑战,使人们束手无策,不法药商因此应运而生。其来势之大,远甚于科研的“攻关”。这种社会病,就不是区区赤小豆可以治得了的。
现在如果有人推销一种药物,说这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羽化登仙(当然不包括高科技“基因转化”),可能没有人相信了,但如果说这药可以治疗什么什么不治之症,那可说不准有多少人趋之若鹜,上当受骗。
即如本草百味,很多已经绝迹。就这红色的豆子,种类越来越多,基因改变,药性也不复依旧。可见,天时(环境保护)、地利(生态保护)、人和(好的政策),是医学(尤其是中医药学)生存和发展的保证。可现在“生态”倒成了开发商的梦呓,岂非咄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