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养殖饲料成本:关于“吃”的意识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54:41
关于“吃”的意识流
日期:2008-10-13 作者:蒋巍 来源:文汇报
有一位外国运动员在离开中国之前,说了很多赞美的话,忽然也“抱怨”了一句:“好吃的东西太多了。”外媒在报道时把“抱怨”这个词加了引号,其意还是在赞美。
但我头脑中的“意识流”,却因此而不可抑制地启动了。我想到自己曾去东欧一个国家访问,据说那里为发展旅游业,搜遍全国,只找到二十七道菜谱——还不如我们一张餐桌上的多。中国丰富之极、鲜美之极的“吃文化”,无疑是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一部分。在许多欧美国家,周末去不去高档的中国餐馆就餐,似乎也可以成为这个假日是否具有高质量的标志。“吃中国菜”成了欧美城市快乐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
法国一位著名大厨说过一句名言:“发现一款新菜,比发现一颗新星,对人类的幸福贡献更大。”这怎能不让国人为“中国制造”的无数新菜大感自豪?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饮食文化作为历史的产物,有时竟也可以被视为时代的危险信号。这绝非危言耸听。中国自明清以降,社会发展全面停滞和倒退,只有饮食文化“异军突起”,“大放异彩”,竟发展到老佛爷慈禧太后一顿早点达上百种,“满汉全席”达数百种。“背菜名”也成了传统相声中最著名的段子,幸亏中间的插科打诨能让演员偷着喘几口气,否则一定会憋死几个。明清时代饮食文化的畸形发展搞到最后,其结果是把国家搞成了一块肥溜溜、香喷喷、颤巍巍的“东坡肉”,从1840年到1949年,任西方列强痛宰和饱餐了一百多年。罗马帝国的末期,法国路易十六时代,以及中国大清帝国的崩溃,证明了一条铁律:国家不进步,社会生产力不发展,只有“吃文化”大行其道,那一定是很危险的时候。
民以食为天,在中国是天下第一的大事。中国够大,人也够多,饿肚子的年月也太长。天灾人祸造成的“三年灾难”时期还在老人心里活着痛着。吃饱吃好,是中华民族一个恒久的梦想。托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福,这个美妙的梦想正在实现中。
对今天那些私囊充足和有权假公济私的两类国人来说,“没有吃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没有想不到的,只有吃不下的”。
可是,2008年的中国还有八千万贫困人口,以最低热量和最低营养来填饱肚子就是“张大民”们的“幸福生活”了。我采访过的爱心歌手丛飞,在他毫不犹豫地把赚来的“出场费”一张张发给贵州山区的贫困孩子时,就深有感触地说过:“在城市里,这不就是一顿饭钱吗!”
餐桌的畸形发展,也会成为社会的一大“病灶”。有多少濒临灭绝的珍稀野生动物,被填进了我们的大嘴里了?高额的利润促使盗猎活动屡禁不止,枪声响处,中国的大地和天空正变得空空荡荡,寂静无声。有多少人包括孩子吃出了可怕的“三高”及脂肪肝等各种“富贵病”。几年前的“非典”是不是吃出来的有待考证,但据统计,中国城镇人口中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体重超标的“胖子”。各中小学里,“胖墩儿”触目皆是,学习成绩多数不能令家长满意。显然,贪吃贪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还有多少官员从迈向餐桌的第一步走向腐败,走向了权钱交易。现在,国宴已经改革了,招待外国元首也只有三道菜,可是餐桌上的腐败谁来管管呢?
据《瞭望东方周刊》统计,2006年,中国吃掉了一万亿。其中,从泔水桶泼走的剩菜剩饭,足有2000亿之巨。这真是惊心动魄的数字!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餐桌上的浪费与贪腐仍然存在,甚至愈演愈烈。这样看来,在饮食上,我们还是需要来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