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鲁修夏莉同人:课堂教学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5:53:15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新文化运动

知识与能力 【作者:雁江区保和镇初中  伍怀贵】

①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内容;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论著;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通过引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历史背景、作用与影响的分析,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注重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和评价历史现象。

②分组学导,加强学生合作交流。

③设计课后延伸内容,让学生收集更多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搜集材料,加深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同时感受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如何肩负历史使命,冲击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从而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思路

重点、难点的突破与解决

①重点:a.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b.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②处理方法:a.组织学生讨论,加深理解新文化运动基本内容的内涵;

b.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得出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即其历史意义,论从史出。

③难点:进步的知识分子为什么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④处理方法:由浅入深,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讨论。

课前导学

①查找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相关资料;

②准备“袁世凯祭孔”历史丑剧;

③作历史小报;

④自制投影片。

教育渗透

①阅读提供的《新青年》杂志文言文、白话文的材料,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②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与社会现实联系,进行自我教育,如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反对“法轮功”痴迷练习者,树立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世界观。

板书设计

9  新文化运动

教学资料

①投影

②历史学习网站:中国历史教与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天地

③《中学历史教学》200312  2003年高考历史综合复习导航》第一部分历史专题讲座——李栋山编

④《胡适散文集》(林呐、徐柏容、郑法清主编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⑤《对历史的宏观思考》(丁伟志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⑥《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北师大历史系中国近代史组编  中华书局1977年出版)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3号,今天我又一次站在这样的讲台,带着全家人的希望,为了自己的孩子,享受城里优质的教育,我是城里到乡下,乡下到城里,为了更好的照顾孩子,有缘与各位评委老师相见,心里非常的激动,当然跟希望得到老师们的帮助,谢谢!

我今天讲课的题目是:第9课   新文化运动

(开场白):上课------同学们好,老师点头。

导入:欢迎同学们来到历史课堂,让我们一起感受历史,探索历史吧!

同学们:你们向往北大吗?北大是你们心中的理想吧,可是,你知道吗?北大真正崛起跟中国近代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息息相关的,这就是-----新文化运动。

板书: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一、自学、交流目标: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标志、口号、内容、代表人物、主要阵地、评价、

2、为什么袁世凯认为倡导孔子之道就能实现独裁和专制?

【袁世凯作为统治工具的“孔子之道”,主要指封建主义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等说教,儒家学说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尊孔就是复古,袁世凯倡导尊孔就是要恢复封建社会的政治、礼教和道德,实现个人独裁和专制。】

二、师生互动

背景: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高举“民主”

     “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批判封建 文化的新文化运动。

标志:1915年,陈独秀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 动。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前期:1915----1918年“四提倡,四反对”。

后期:1918年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1、我国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2、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但存在对东西文化的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三、知识拓展

某校智力竞赛,主持人出了一道题目:

1民主、2科学、3博爱、4迷信、5道德、6自由、7孔教、8复古

看上面的八个词语,你会联想到什么,这下可把大家难住了,你能帮助他们吗?

784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推行孔教;563从西方传入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为新文化运动兴起奠定了基础;16陈独秀、李大钊等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文化,批判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

四、课堂小结:(师生归纳)

中华民国建立初,新旧思潮起冲突,先驱“陈李”和“胡鲁”,举旗“科学”和“民主”,《新青年》擂战鼓,“四倡”“四反”闯新路。

五、学习效果检测:教材42页练一练,学习探究题。

(结束语)这节课,同学们有收获吗?还有问题没有?好,下节课再见!

再一次谢谢评委老师!

注:上课要有激情,语言表达要清楚,连贯,设计题具有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