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焊操作方法视频:你的语气将影响宝宝的一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30:43

你的语气将影响宝宝的一生

作者:朱朱

  专家表示: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星星,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当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们玩一下,你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乐于接受了。 

    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星星,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你怎么搞的,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就是最大的优点。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星星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失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0日 08:36  上海家庭报 

  与其想办法让孩子远离失望,还不如教会他们如何在面对挫折后,重新振奋。专家指出,有能力应对失望的孩子,常常更容易快乐。

  案例:葱葱早在两天前就与爸爸妈妈约定,星期天带上刚买的小皮球,去公园的草地上玩。周六晚上,小葱葱临睡前就把装入袋子中的小皮球放在床边。第二天清晨,一向都要妈妈叫醒的葱葱早就醒了,很快在妈妈的帮助下穿好了衣服,刚要出门,没想到天却下起了大雨。葱葱等啊等,雨就是下个不停。葱葱满脸失望,眼睛里闪烁着泪水……

  分析:生活中充满着大大小小的失望,很多父母都想尽量使孩子远离它。其实,如果孩子能够早期学会如何应对失望,那么整个孩童时代甚至是成人以后,他们都可以保持快乐的心态。关键在于孩子面对失望时,父母要让他们知道如何寻找合理的帮助、与人沟通和保持乐观的心态。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孩子对失望的反应进行必要的帮助。

  反应1:情绪激动型

  如果孩子面对失望的反应是放声痛哭,或是倒地耍赖,情绪反应非常强烈,那么父母首先要让他知道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能改变的;其次让他知道任何无理取闹都无法带来他想要的东西。但要注意的是,此时父母切不可由于孩子的坏情绪而影响了自己,转而再对孩子施压。

  建议:可以告诉孩子,你很了解他的失落感,并安慰他“你感到失落没有关系,这种情况下我也会失落的”,让孩子了解失望是很正常的,然后和他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或是让孩子参与各种不同的活动,直到他找到自己喜欢的为止。一般而言,如果孩子能够从他擅长的事情中寻找到乐趣,那么他就知道了自己有能力掌控某些事情。这种训练通常可以使孩子的思考模式很快从失望转变为“做其他事情一样也很快乐”上来。

  反应2:独自生气型

  这类孩子面对失望,通常不会大哭大叫,而是在一旁酝酿生气的情绪。此时父母要帮助孩子自己从坏情绪中解脱出来,可以提示孩子“我们换件事情做做,你有什么好主意?”这样做能使孩子相信自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能力把糟糕的情况变好。

  建议: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譬如“我们现在不能去公园玩球了,那就在家玩你最想玩的玩具,好吗?”或者可以问“你愿意不愿意下周日再去呢?”也可以在准备晚餐时,让孩子搭把手,虽然这样做会让你更加忙乱,但是却有助于调节孩子的情绪,用积极的态度,从悲观的情绪中恢复过来。

  反应3:转而忘记型

  虽然这类孩子不会把令人失望的事情看得很重,当他知道自己不能去公园时,会立即要求换个其他项目玩玩。但是作为父母仍然需要帮助孩子掌握更多的抗挫折方法。

  建议:为孩子创造一个人际交往的圈子,让孩子在失落时可以求助他们。这个圈子里不光有父母,还有家里的其他亲人以及孩子的小朋友等。

  研究表明,能够从失落情绪中快速恢复过来的孩子通常有能力让其他人帮助自己。此外,可以问一些暗示性的问题,启发孩子学会应对所面临的失望 子君

  链接…………………………………

  如何处理孩子小情绪

  冷处理:当孩子难以控制自己的时候,可以别搭理他,让他自己平静一下,有利于安定情绪。

  树立榜样:父母在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时,要保持冷静,不要轻易发火,这样在旁的孩子就会模仿你的做法。

  丰富词汇:比起摔椅子、踢人等暴力行为来,用嘴说出来感受会好一些,可以教孩子一些词汇:如生气、发怒、邪气、发狂等。或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发泄不良情绪。


          孩子受欺负,教他容忍还是反击




                                                    --------------------------------------------------------------------------------

佳佳是个文静听话的孩子,可在幼儿园里经常挨同伴的欺负,妈妈既心疼又恼火,常对佳佳说:“再有人欺负你,你就打他!”可是,佳佳总是摇头说:“老师说,好孩子不可以打人。”妈妈也犯难了:“按理说教孩子打人是不对,但面对未来的竞争社会,孩子的这种软弱个性将何以取胜?”

这个问题不少家长都遇到过——

家长:马先生 30岁

职业:自由撰稿人

宝宝年龄4岁

教孩子“打回去”是一种自我保护和正当防卫的方式,在竞争社会,教孩子学会反击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我们不能教孩子去欺负别人,但若别人欺负到自己头上来了,就应该反击。孩子将来面对的是一个竞争社会,如果事事都教孩子宽容退让,容易造成他形成软弱怯懦的个性,无法做到自强自立。所以,让孩子具有反击精神,学会自我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家长:骆女士 35岁

职业:公务员

宝宝年龄6岁

要从孩子身上找到问题的症结,教给他正确的交往策略。

如果孩子经常受欺负,起码可以说明一点:他的交往方式有问题,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应该首先从自己孩子身上找到问题的症结,帮他调整与同伴交往的策略,比如礼貌、协商、主动关心等,决不能强行要求他“打回去”。因为孩子本身对交往就有畏缩心理,万一动了手也“打不回去”,他的心理压力就更大,交往也就更不自如了。

家长:马女士 32岁

职业:银行会计

宝宝年龄3岁

应该从爱的角度出发,正面教育,正确引导,让孩子学会宽容对人。

一般来说,孩子平时所受的欺负,无非就是被小朋友推了一把,如果没有严重的伤害,家长完全没必要大惊小怪,更不应该用“打回去”的方式进行反面强化。我们可以抓住这样的事例对孩子进行适时的引导教育,让他体会到这种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伤害,是大家都不喜欢的,小朋友应该团结友爱,和气相处。我的观点是,要从培养孩子的爱心出发,尽可能地去淡化人与人之间的“敌意”,教孩子宽容待人。

家长:王先生 40岁

职业:私营企业管理者

宝宝年龄6岁


现代社会的竞争是知识能力的抗衡,暴力并不能使孩子取得成功。

我常教育孩子,对于小朋友间一般性的欺负行为,都应采取大事化小、息事宁人的态度。能够把大事化小就是一种处事能力嘛,完全不必用暴力去抗衡,应该把心思花在学习和能力的提高上。学习成绩好了,能力强了,别人自然也就不会看轻或轻易地欺负你了。至于对那些确实不讲理的孩子,少跟他玩就是了。

家长:陈女士30岁

职业:行政人员

宝宝年龄4岁

孩子间的纠纷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才能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积累生活经验。

孩子间的打闹争斗是平常事,是他们交往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孩子就是在今天吵明天好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的,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行为。父母应该有坦然的心态,顺其自然,相信孩子通过摸索实践,最终会找到交往的“度”,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家长:李女士28岁

职业:教师

宝宝年龄3岁

孩子不懂事,应该通过家长或老师来解决,以便帮助他们明辨是非。

确实有些孩子攻击性特别强,喜欢欺负别人,我认为这个责任主要在于家长的教育。因为孩子毕竟年龄小,要靠家长来言传身教,正确引导。我认为,如果孩子受了欺负,首先应该找对方的家长,让他去严格教育自己的孩子。

老师对孩子间的交往也应有一定的指导、教育责任。对孩子的纠纷,如果家长不便直接介入,可以通过老师找欺负别人的孩子或其家长谈话,协商教育。

编者的话:

上面几位家长有代表性的看法,相信读者也会有自己的分析和选择。

不错,不少家长都希望孩子受到欺负时能够积极反抗和自卫,以免养成懦弱的个性。但是,大多数家长同时又理智地认识到,“打回去”的教育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孩子间的打斗基本上都是暂时性、代表性的,并不存在原则上的敌意,他们今天吵明天好,在这一过程中互相磨合,逐渐学会交往。如果轻易地教孩子以动手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容易使孩子的争斗升级,形成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激烈局面,最终造成更大的伤害。更何况,成人社会中,暴力行为最终也要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具体建议:

1、在冲突中,如果孩子受到的欺负并没有达到“皮肉受苦”的程度,只是“大鹏拿走积木不给我”,“亮亮不让我上滑梯”之类,你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和这些小朋友交涉,鼓励他“到大朋那儿把积木要回来”,去告诉亮亮“滑梯是大家玩的”。这样做,能够培养起孩子自己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让孩子懂得如何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

2、如果孩子受欺负到了挨打的地步,你可以先向孩子问一些“是不是很疼”之类表示安慰的话,让他觉得自己并不是孤立的。然后跟他说:“以后再有人这样欺负你,不要哭鼻子,告诉大人(幼儿园老师)大人会批评他的。”这种做法,可以使孩子意识到受人欺负时有时需要主动还击,但还击不一定非得“以牙还牙”,对于这种“不公道”的行为,应该让主持“公道”的人去管。让孩子接受这些观念,不仅可以提高他的自立能力,对他学会将来如何在一个有规范,有秩序的社会中为人处事,也是很有帮助的。

3、3岁前的孩子打架,原因一般很简单,多数是由于抢夺别人的东西或被人抢所致。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不明道理,又处于一个“自我中心期”,往往分不清什么东西是别人的,而都把它当成自己的。这时,家长仅仅说一句“不准抢别人的东西”是不够的。最适宜的方法是用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或其它活动引开他的注意力。如可以说:“快过来,妈妈给你讲你最喜欢听的故事。”另外,3岁的孩子打起架来,往往不知轻重,所以为防止孩子受到这方面的伤害,加强照顾和看管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