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龙力士:在中国民营企业中的存在的严重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36:21

               在中国民营企业中的存在的严重问题

 

 


随述;

 

民族企业管理中的“过客”现象

 

1.“过客”现象及其特征

 

无论是古代的客栈还是现在的旅馆,都有这样的一种功能:暂时为路过的人有偿提供膳宿。人总是忙于奔波,旅途中累了就找个店,洗涤风尘、养精蓄锐,重新上路,他很明白,只是路过,绝非归宿;而这个店则是迎来送往,年年月月,店老板很清楚,这些人只是过客,匆匆地来还会匆匆地走。于是,客人付钱,旅店提供食宿,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中国的很多企业里都有这样一种现象: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也无论其薪资是否合理,他们的任职时间普遍较短,职位工作还没有完全熟悉,就已经开始为下一站行程做打算了。这种频频跳槽的现象与“住店”非常相似,他们只是“过客”,在这里不会停留多久就会继续征程,此时企业就成了一个旅店,任岁月变迁人来人往却无从发展。我们形象地称之为“过客” 现象。

 

“过客”现象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绝对短暂性,虽然个人与企业合作的时间永远无法超越企业生存时间和个人的职业生涯,但是民族企业同国外企业相比,职员从业时间短,跳槽频率高;我国企业的寿命也远远短于国外同行业企业寿命。二是相对独立性,个人和企业之间只有一纸合约,一方提供劳务,另一方付出薪酬,其他的事情各算各的帐,各走各的路,彼此不相关。

 

2.民族企业中“过客”的类型

 

当前中国民族企业的“过客”主要有员工过客、管理者过客和企业过客三种类型。

 

员工过客是经常更换工作的普通员工,这些人通常在企业里不担任职务或者职务较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里职工端的是“铁饭碗”,不存在这种情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国有企业的改制,我国民族企业较多地出现了这个问题,尤其在民营企业比较严重。据某机构的调查显示,员工平均在职时间仅为1~2年。

 

管理者过客则是经常跳槽的职业经理人或其他管理者,这些人在企业中主管中高层管理工作。经理人在我国企业发展史中出现没有多久,但其跳槽频率却非常之高,“2年一小跳,5年一大跳”的说法与现实相比也非常保守。

 

员工过客和管理者过客都是相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的,而第三种类型的过客就很特别了。在新中国短短的六十年时间里,匆匆登台瞬间又踪迹全无的企业不在少数,曾经名扬一时又江山不保的企业亦不在少数,他们何尝不是过客呢?这些企业过客中,既有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又有胸怀壮志的民营企业,还有满腔热情的个体企业。

 

二、“过客”现象带来的危害

 

当前,“住店”的“过客”越来越多,这似乎已经成为职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企业短寿也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宿命。对这样的一种现象,人们很宽容地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甚至有的专家还说“这样的速度跳得还不够快”,言外之意就是说频繁跳槽是人们追求个人发展的合理需要。果真如此吗?动机无可厚非,但是结果并不理想,不但不利于个人发展,还给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带来了不利影响。

 

1.人员频繁流动不利于个人进步

 

绝大多数的人对生活对工作都抱有期望,对个人进步也持有信心。谋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令人欣慰。但是频繁变动工作,个人的能力并不能真正得到提高。一般来说,一份工作,从了解到熟悉再到精通,大概需要2~3年时间。如果尚未真正掌握前一份工作,就开始了后一份工作,这多多少少有点像寓言中掰苞米的那只猴子,扔掉手里的,去掰那个“更好的”,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尤其是经理人,前期拉人力、搞人脉,后期做准备、找出路,发展又从何谈起?

 

2.人员频繁流动不利于企业发展

 

人员频繁流动会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和管理“低效”。不管是普通员工还是管理者,频繁跳槽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首先表现在增加招聘、培训新人的成本。其次新职员不熟悉工作会降低工作效率,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的变动,不仅降低了管理效率,还会影响到下属的工作情绪。再次,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管理者还会造成企业财富流失。有的人因公肥私,利用管理者的职权趁机大捞一把,然后一走了之;有的人则是窃取商业秘密,要么盗走核心技术,要么带走客户名单,然后另起炉灶或出售给他人。

 

人员频繁流动还会造成企业过早死亡。人力资本是企业最大的资本,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一个企业没有稳定的团队,就不可能集中精力搞发展。做好管理,提高效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这需要企业组织上下齐心协力、坚持不懈。如果管理者经常变动,每个“新官”上任都点三把火,却不能持之以恒,结果可想而知,如果企业本身较弱,肯定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3.人员频繁流动不利于民族经济振兴

 

我们知道,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动对社会发展是有利的,但是过于频繁的的流动并不利于经济发展。当前的社会,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是全球化愈演愈烈的时期,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与时俱进,必须培养大量人才。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细胞,自身得不到发展,也无法培养真正的人才,必然会影响到民族经济的振兴。

 

三、“过客”现象产生的原因

 

“过客”现象存在之普遍,对个人、企业和社会影响之大,不能不使人深思:隐藏在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笔者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和思考,认为民族企业管理中“过客”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一方面,民族企业的短期观念所致。第一,企业没有树立长远目标。人没有远大的理想就不会有所成就,同样企业没有宏伟的目标也不会有长足的发展。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目标就是多赚钱,这些企业只看到金钱的诱惑而看不到更有价值的东西,其目光浅短就注定为员工“开店”、做社会“过客”的结局。第二,企业用人持有临时观念。终身员工一说在国外的企业并不新鲜,而在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就少之又少,上到董事长和经理人,下到普通员工,都在为企业“打工”,充其量是个“高级打工者”,暗含的意思是你永远都是临时的。这种情况下,企业一味要求“忠诚”是非常荒谬的,职员频频跳槽也就不足为奇。第三,企业短期观念下相关制度缺失。在临时思想的影响下,企业最多会出于利益考虑对职员进行技术培训,而不会考虑其个人发展的需要,因而没有建立相应的机制,或摆花架子有制度无实施。有进取心的人看到前景渺茫,自然不愿屈居于此,只好另谋出路以求发展。

 

另一方面,人们浮躁心理作祟。主要表现在:第一,仓促就业。每个人都会面临“就业”或“择业”的困惑,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对“先就业再择业”还是“先择业再就业”众说纷纭。无论是出于个人打算还是受他人影响,很多人带着一种“骑驴找马”的心态仓促就业,然后再寻找机会以最快的速度更换工作。第二,价值易位。当前社会上一小部分人的浮躁产生了一些不和谐音,如官员腐败、教授剽窃、商人造假、明星犯罪,这些经过包装了的人外表光鲜,错误引导了年轻人的价值观,使人盲目追求物质,急功近利,造成频繁跳槽的现象。第三,屈服于压力。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人不可能再和从前一样平平淡淡、悠闲自在,必须坚持学习保持进步,必须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在这样的压力面前,不少人放弃了挑战,在工作中不负责任、虚度时日,混不下去就换单位。

 

四、民族企业应对“过客”现象的思路

 

面对这样的现象,看着过客匆匆的背影,是该欢送,还是该挽留?企业毕竟不是旅店,所以不能任客来客往,而是应该积极思考对策。

 

1.把“过客”变为“亲人”是民族企业的根本出路

 

过客之所以不停留,是因为旅店不同于家;要想让过客留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旅店变成他的家。所以说,民族企业要从根本上改变职员频繁跳槽的状况,就必须坚持与职员长期共同发展,让职员在企业的大家庭里真正做主人翁。

 

长期,是指较长的一段时间。不一定是三十年还是五十年,但也绝非三年五载。我们看看国际公司职员的发展路径:起步时是助理,3年后是高级助理,2年后成为经理,3年成为高级经理,5年后成为合伙人。如此清晰而明朗的发展路径,折射出的道理值得民族企业思考。共同,是指企业和职员双方。企业和职员的利益不仅不冲突,而其还可以统一起来,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达到共赢的目标。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企业和职员一起奋斗肯定会赢得的成功的掌声。发展,是任何个人和组织的目标。有了人的努力,企业就会得到发展;企业提供了必要的环境,人也可以得到发展。人通过在企业的工作得以实现个人的价值,企业通过人的奋斗获得利润回报。

 

长期、共同和发展就像是三角形的三条边,如果能够真正发挥作用,那么这个三角形就非常稳定。偏废任何一边,都会丧失其功能。我国民族企业管理中,坚持做到企业和员工长期共同发展,“过客”就会停下脚步,在这里安营扎寨,那么“做强做大”也就并不遥远了。

 

2.企业与员工长期共同发展的途径

 

民族企业怎样才能实现与员工长期共同发展?这也是必须回答的问题。笔者从企业出发,认为必须做到:树立长期观念,建立相应机制。

 

中国民族企业必须树立长期观念。首先,民族企业要有长期发展的宏伟目标,要做就竭尽全力争最好;其次,企业要贯穿长期合作思想,职员就是企业的主人翁,工作就是经营终生事业;最后,责任和道德是和睦兴家的基本规范,是树立企业品牌和个人品牌的根本保证。

 

中国民族企业必须建立长期发展机制。企业的宏伟目标与职员个人的人生理想结合起来,打造一个平台,使职员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全面发展。这样的长期发展机制有利于形成“企业发展→教育和培训职员→职员个人发展→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