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美好生活txt:我们为什么拍不出好的抗日题材影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00:04

积分:1430

回复 修改 只看此人 楼主逆行斋主人08-14 10:26版面封ID 全局封ID

我们为什么拍不出好的抗日题材影片

 

抗日战争已经过去六十多年了。这场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持续时间最长、最残酷、给中华民族伤害最严重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取得的第一场抵抗外来侵略胜利的战争。但遗憾的是,至今没有出现一部文艺作品,特别是影电艺术,来全方位反映这场波澜壮阔的民族救亡运动,来表现这场血与火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复兴与升华.

反观国外,许多表现二战的影片都已经成为传世之作,像美国的《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巴顿将军》,前苏联的《解放》。就连刚一开战就举国投降的法国,也有经典的《虎口脱险》,用自嘲与他嘲来结构这段尴尬的历史。可是我们呢,两手空空,前一段时间搞出个《南京!南京!》,立马被批的不成样子。

为什么我们拍不出震撼人心的抗日战争题材影片?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历史真实性问题。历史题材影片贵在真实,真实就是力量。只有客观、真实地去反映、表现,这是一部影片生命力的所在。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失分了。一部充满谎言与欺骗的电影,想要去震撼人心,只能是天方夜谭。曾几何时,我们被告知,国民党军队八年抗战一直躲在峨眉山摘桃子。后来,台湾出来个陈水扁,出于统战的需要,才有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争之说,但中流砥柱还是我们。我们就是靠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打败了具有武士道精神和现代化装备的日本军队。

我们一直指责日本右翼篡改历史教科书,可日本方面并不服气,理由就是你们别我们改的还多。在这种大背景、大气氛中拍有关抗日战争题材影片,能拍好吗?

二是英雄主义与人道主义问题。英雄是正常的主角,战争是英雄表演的舞台,英雄主义理所当然是战争影片的主基调,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战争又是极其残酷的,生命的毁灭总给人心灵的震撼,因此人道主义情怀和悲天悯人格调也是战争题材影片必不可少的。缺少了前者,影片就失去了力量,缺少了阳刚;没有了后者,影片就成为了展示暴力,宣扬杀戮。看我们拍的战争题材影片,总是片面地、单纯地宣扬英雄主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驳壳枪一举,“跟我来”。其实谁不怕死呢?只有疯子、傻子、战争狂人不怕死。为了更美好的事物,怕死而去死,不更有深入人心的力量吗?对生命的渴望、珍视和永不放弃,对死亡的畏惧、抗争和最终战胜,从而讴歌生命,赞美生命,应该是战争题材类影片的主基调。

三是如何表现日本军人的问题。在我们的影片中,日本军人总是符号化、概念化的,干巴巴的几条筋,没血没肉,整天只知道“八格牙路”、“花姑娘的有”,就连名字都差不多,什么“山田”、“黑田”、“龟山”之类的。好像他们没有感情,没有父母,没有妻儿,只是一架战争机器,杀人武器。我们常说,日本人民,包括普通士兵,也是军国主义的受害人,但我们从没表现过这个受害人的内心活动。

还有一个问题,为了衬托人民军队的伟大,影片中的日本鬼子总是特别弱智。别说军队了,一群老农民,几个小孩子就能把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日本军队耍的团团转,最后稀里糊涂就完蛋了。《地雷战》中日本军官挖地雷挖出一手大便的画面就是形象表达。可是,人们不禁要问,既然日本鬼子这么无能,人民军队这么伟大,怎么打了八年还没打赢,最后还要靠美苏?

武松打虎,所以被称为英雄好汉。如果是武松打猫,那只能是江湖上下三滥的小混混了。

四是国民性反思的问题。战争最能表现人性。在战争中,矛盾、斗争存在、展开的时空被急剧压缩,每个人都被不可知的命运之手操纵,谁也不知道下一刻将面临怎样的处境。这种对未来的不可知性和不可预见性,使每个人都处在焦虑之中,都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心理压力。正是这种焦灼和压力,才能剥下人在常态下的固有伪装,把他的真实面目流露出来。生存与死亡、存在于毁灭、利他与利己的抉择,对鞭挞人的心灵,煎熬人的灵魂。结果有的升华了成了圣人,有的堕落了成了魔鬼。

可我们的影片,基本没有对人性的反思。为什么八年抗战出现了那么多汉奸,为什么几个日本兵就可以把好几百中国士兵追得满地跑,为什么一二个日本人就可以管理一个县。联想到明朝,几百倭寇就可以横行东南沿海。到了明末,一个清军就能押着上百汉人去处死,而上百汉人一个个跪在地上,主动把脖子伸出来让人砍?我们的民族精神何时堕落到这种程度?老舍的《四世同堂》对此有关分析,而姜文的《鬼子来了》则因此被禁。如此讳病忌医,我们又怎能振奋民族精神呢?

抗日战争已经过去六十多年了,期待有伟大的作品问世。

 


积分:1430

回复 修改 只看此人 1楼逆行斋主人 08-14 16:33 版面封ID 全局封I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