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禁书目录魔神有谁:金本位的残影:1933年双鹰金币之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29:16
作者:刘美    文章发于:《环球财经》    点击数:357    更新时间:2011-10-11            【字体:小 大】
【复制本文】 【下载本文】
金本位的残影
1933年双鹰金币之谜
“为了1933年双鹰金币,美国情报部门已经追踪了七十多年,先后更换了十二位负责人,美国间谍走遍了三个大洲,调查对象包括几乎世界上所有的钱币收藏爱好者。”《商业周刊》文章写道
■环球财经记者 刘美
2011年8月,关于一宗黄金财产纠纷的报道吸引了全球钱币收藏家、黄金投资者和法律界人士的兴趣。来自美国费城的老妇人琼·朗博(Joan Langbord)和她的儿子,在与政府的官司中败诉,他们被剥夺了继承自上一辈的十枚美国1933年双鹰金币(1933 Double Eagle)的所有权,理由是“这些金币从未合法流通”。
一时之间,“美国政府侵犯私人财产所有权”的讨论充斥网络。“货币天然是金银”的古老观念,在多个国家流传至今。更何况美国早在1977年就废除了禁止黄金货币功能的《黄金储备法》相关法案,金币在美国不仅可作为收藏品,亦可合法行使货币职能(尽管在现实中很少有人这样做)。政府又为何有权剥夺公民对金币的所有权呢?要解释这一切,还要从1933年双鹰金币的历史说起。
金本位的覆灭
1900年代初,在那个欧美各国普遍实行金本位的时代,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请雕刻家奥古斯塔斯·圣·高登斯(Augustus Saint-Gaudens)设计了全新的20美元面值金币的浮雕图案,他希望能“设计一枚可与古希腊艺术品媲美的美国金币”,以黄金的永恒来象征美国国力的繁盛。从1907年开始,位于费城的美国铸币厂每年都要铸造一批这种“双鹰金币”,一直持续到1933年。
那一年,已经持续了4年之久的大衰退不断侵蚀着美国的国力,也终于摧毁了一度被视作永恒的金本位。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家族的第二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宣誓就职,摆在他面前的是全国范围内的衰退与恐慌,银行挤兑的狂潮导致美联储黄金储备陷入危机。4月5日,就任刚满一个月的罗斯福便签署了“6102号总统令”,要求每个美国公民(特殊职业如牙医、金制品艺术家、珠宝制造商、钱币收藏家除外)只能保留价值100美元的黄金货币(相当于160克黄金),其余必须在5月1日前兑换成纸质货币,违者将被处以重罚。
命令传来那一刻,费城铸币厂已经铸造了44万5千5百枚双鹰金币,重达15吨,这些金币被装到1780个帆布袋子里,锁在费城铸币厂的三个地下保险库中,等待总统和国会的进一步裁决。1934年1月,国会通过了《黄金储备法案》(Gold Reserve Act),赋予总统将黄金储备国有化并改变美元黄金比价的权力,以便将美元贬值刺激经济。总统于是命令将全国收缴上来的金币全部毁掉,熔化为金条,这项工程过于浩大,美国铸币局陷入了手忙脚乱中。直至1937年初,才轮到这批1933年双鹰金币进入熔炉。其中有两枚被官方保存下来,陈列在美联储纽约总部的一个展台里。
就在1933年到1937年的这段时间里,若干枚双鹰金币突破铸币厂的层层守卫,流落到钱币收藏市场上。目前已知流落在外的1933年双鹰金币,全部可以追溯至同一名卖主,他的名字叫以色列·斯威特(Israel Switt),是一名来自费城的珠宝商。上世纪40年代,美国政府情报人员曾将他逮捕,在审讯记录中,斯威特表示“不知道这些金币是何时、何地、或是通过何种途径”来到自己手中的,但“出售金币的绝不是铸币厂工作人员”。
如此模糊的审讯记录显然另有隐情,但斯威特本人和曾参与此案的所有人员都已去世,人们或许永远无法知道这些金币是如何流出的。在这些“斯威特金币”中,有一枚最为著名,正是它重新引发了人们对1933年双鹰金币的兴趣,它的第一位所有者,就是埃及末代君主法鲁克。
法鲁克的金币
法鲁克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末代君王,他的个性放荡不羁,曾留下不少风流野史。另一件轶事便是他习自埃及多位“名贼”的偷盗技术,据传他经常在各国政要的聚会上展示绝活,甚至偷过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怀表。
不过这枚双鹰金币并非偷盗得来,而是他通过另一位美国珠宝商作中介,花费1575美元从斯威特手中购得。跟他收藏的数千枚珍贵钱币一起,陈列在富丽堂皇的开罗宫殿中。
1952年,法鲁克被反对专制的政变者推翻,新政府决定变卖他的财产,其中包括这枚1933年双鹰金币。拍卖定于索斯比拍卖行进行,美国财政部获悉后,立刻声称这枚金币为美国的“国家财产”,要求埃及方面返还,随后金币被取消拍卖,从此杳无音信。
40多年后,英国著名钱币收藏家史蒂芬·芬顿(Stephen Fenton)突然宣布自己拥有这枚“法鲁克金币”,并声称他是从一位跟埃及军队关系良好的珠宝商手中购得,买时花了21万美元。而他公开此信息的目的,自然是寻找下一位买主。不久,一位美国珠宝商表示有兴趣购买,并给出85万美元的高价。
1996年2月,芬顿“把金币揣在怀里”,从英国飞往美国纽约。美国买主兴奋地告诉他,已经有另一位神秘大亨表示,愿意出165万美元买下金币。二人共同来到一家豪华酒店的秘密房间,等待跟那位神秘买家的会面。
“我觉得当时的情况有些神秘。”芬顿回忆道:“我对自己开玩笑说,会不会有秘密警察端着枪冲进来,像电影中演的那样——结果他们果然冲了进来,简直比电影还刺激。”
那位神秘买家原来是美国情报部门的线人,芬顿当场被捕,并被指控“企图占有并出售美国的国家资产”,很快在律师的帮助下,这个指控被撤销,但金币却被没收。
“如果只是为了纪念历史,美联储的玻璃柜里不是已经有两枚了么?为什么他们还要我那枚呢?”芬顿对此事颇为不解:“美国政府为什么要花费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搜寻这种金币?”他决定争取自己的“合法权利”。
经过5年的漫长诉讼,芬顿与美国政府达成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协议——这枚金币将被拍卖,所得款项在两者间平分。当时是2001年,这枚金币正被保存在纽约世贸大楼一个属于财政部的保险箱里。在拍卖之前,金币被取出存放到戒备森严的诺克斯堡军事基地(Fort Knox),紧接着发生了“9·11”事件,曾经保存金币的保险箱消失在废墟中。“倘若不是为了拍卖而被转出,这枚金币或许已经被毁了。”芬顿心有余悸地说。
独一无二的“可流通货币”
“险些毁于9·11事件”的插曲更增加了这枚金币的传奇色彩。2002年7月,“历史上惟一一枚允许私人所有的1933年双鹰金币拍卖会”在索斯比拍卖行隆重举行。当日盛况空前,多家电视台推出专题报道,《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刊登了金币的大幅照片,索斯比拍卖行发行了56页的纪念画册,名为“1933年双鹰金币:独一无二的珍品”。
跟宣传相比,拍卖的实际过程却十分简单,总共只进行了6分钟。这枚金币起价为250万美元,最终被匿名买家以660万美元买下,加上手续费,买家总共付出759万美元,相当于在那之前世界上最昂贵钱币价格的2倍。
拍卖结束后,美国铸币局局长亨利埃娜·福尔(Henrietta Holsman Fore)主持了一个意味深长的仪式,她将金币托在手上,当众宣布:“请给我20美元纸币,以便使这枚金币成为流通货币。”
即将分得一半拍卖款的芬顿走上前去,将20美元纸币放在局长手上,现场响起一片掌声。“局长指出了流通货币和收藏品的最大区别,美联储展台里的两枚1933年双鹰金元只是收藏品,而只有这一枚才是流通货币。”芬顿对媒体解释道。
“这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拍卖结束后,芬顿对媒体说,“很高兴事情以这枚金币合法流入市场而结束。”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
此次拍卖2年后,费城老妇人琼·朗博和儿子打电话给当年芬顿雇用的那名律师,声称自己拥有10枚1933年双鹰金币。这些金币是她从母亲那里继承的保险箱底部找到的。她宣誓说,她的家族中“没人知道这些东西从何而来”。2004年9月,朗博母子通过律师与美国铸币局联系,希望能够获得跟芬顿同等的合同,即将金币拍卖并跟政府平分收益。
索斯比拍卖行感到十分窘迫,因为他们之前已经大张旗鼓地将芬顿手中那一枚定义为“独一无二的珍品”,当他们给两年前的买家打电话告知此事时,对方半开玩笑地问道:“我是不是必须要把那10枚也照这个价格买下来?”
即便他愿意,也没有机会了。2004年底,美国铸币局派出工作人员,在律师证明下,要求朗博打开保险箱,将金币交给铸币局保管——这位老妇人再也没能拿回自己的金币。一年后,铸币局宣布其工作人员“发现”并收缴了10枚1933年双鹰金币。愤怒的朗博母子决定付诸法律。
得而复失的财富
今年7月,这桩官司在费城地方法院开庭审理。费城地区副检察长代表政府回答了法庭的提问,她展示了朗博保险箱寄存银行的记录,从1996年到2003年,朗博曾频繁到银行打开保险箱,其中一次发生在芬顿那枚金币拍卖的前一天。副检察长暗示朗博早已知晓金币的存在,这些金币来历的合法性值得质疑。
朗博回应道,她之前只是去查看珠宝,2004年保险箱的底部翘起后,她才发现金币的存在。她在法庭上当众展示了保险箱的内部构造,以证明自己所言非虚。
这10枚金币也作为呈堂证据最后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它们被装在防弹玻璃罩中,下面衬着蓝色的天鹅绒,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展出15分钟后,它们就在军警的层层保护下被送回诺克斯堡军事基地。
当副检察长被问到这十枚金币与之前拍卖那枚的区别时,她回答道:“被拍卖的那一枚,大家都亲眼见证了它成为流通货币的过程。那枚硬币跟你口袋中的一样,拥有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全部的信誉保障(而这十枚则不然)。政府应对它发行的货币负有责任,防止其被偷窃和盗用。如若不然,这个国家就被毁了。”
原来如此,这10枚金币缺少的,竟然只是一个“合法进入流通领域”的过程。道理虽然简单,“合法流通”却是由美国政府与美联储把关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即便其材质高贵如黄金,亦无法得到豁免。
2011年7月28日,费城法院作出判决,支持政府一方的主张,朗博母子并不拥有对这10枚金币的合法所有权。
“1933年双鹰金币是个怪胎。这批金币根本不应该出现在世上,可它们却偏偏赶在总统命令没有生效之前被铸造出来;这批金币根本不应该流通,可偏偏有一枚合法地‘流通’了。”钱币收藏家与投资顾问Jay Brahin表示:“此外,政府部门为何如此急切地想要寻回这批金币,也是一个谜。”
“为了1933年双鹰金币,美国情报部门已经追踪了70多年,先后更换了12位负责人,美国间谍走遍了三个大洲,调查对象包括几乎世界上所有的钱币收藏爱好者。关于这种金币的故事,已经衍生出两本小说、两本纪实文学和一部纪录片。”《商业周刊》文章写道。
很多人不理解美国政府为何如此执着,一些阴谋论者开始猜测这批金币是否使用了某种“特殊材质”。“我父亲一直认为1933年双鹰金币可以辟邪。”金币外流的始作俑者、珠宝商斯威特之子回忆道。然而,复杂表象下掩盖的有时也许是简单的事实,全面消除金本位时代遗留的残影,竭力维护国家发行货币的信用和控制力,这个目的或许足以解释美国情报机构锲而不舍地追查1933年双鹰金币的原因。而发生在双鹰金币上不同的命运,也极具黑色幽默地阐释了什么叫做“货币天然是金银”,但“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关键字: 双鹰金币 金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