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少女☆伊莉雅触手: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竹木牙角匏器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09:12
吴之璠黄杨木雕东山报捷图笔筒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黄杨木雕东山报捷图笔筒,高17.8cm,口径13.5-8.5cm。
笔筒椭圆形,鹅黄色,嵌紫檀木口缘和底座。筒壁采用高浮雕技法,以山崖屏障为界,将画面分为两部分。山壁右侧为曲径幽林,古松插壁,垂荫如盖,松下三位老者围石桌而坐,谈笑自若,正在对弈。三位侍女立于老人身后,手持莲花,相顾低语。山壁左侧树高林深,峡谷重叠。两骑士高举信旗,争先恐后,策马奔驰在谷道林间。山涧一侧的石壁上刻有乾隆御题诗一首:
賭墅已因勝謝元,即臨大事祗夷然。
淮淝捷報傳飛騎,屐齒何妨折不全。
魯珍絕技繼朱枀,逸品流傳頗寡逢。
對奕人間若無事,傳神是謂善形容。
乾隆丙申秌日御題。
下方有楷书“古”“香”二小印及“槎溪吴之璠”、“魯珍”等款识。
这件笔筒取材东晋淝水之战的故事。雕刻层次清晰,虽然纹饰满布全器,但布局妥贴自然。尤其是谢安那胸有成竹的神态,表现了运筹帷幄、落子必胜的信心和毅力,与策马疾奔的信使形成一静一动的鲜明对比,既有各自的独立性,情节上又互相呼应,使两部分构图连成一体。
撰稿人:刘静 黄杨木雕东山报捷图笔筒另面

黄杨木雕东山报捷图笔筒壁上乾隆御题诗

关键词:
吴之璠  紫檀木  淝水之战  黄杨木  浮雕  谢安
封锡爵竹雕白菜笔筒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竹雕白菜笔筒,清,封锡爵作,高17.3cm,口径9.4cm,底径9.2cm。
笔筒作白菜形,筒壁雕菜叶4重,内如剜出菜心,内壁有剔除之螺旋节痕。菜叶脉络清晰,刀痕宛然,边缘翻卷自如。平底,近圆形,雕作根须溢出土面状。外底有阴文“封锡爵”三字圆形款印。
笔筒近底处筒径收小,而近口沿处筒径稍放,既符合白菜的自然形态,又顾及笔筒的实用功能。通体磨工较细,刀法深峭稳定。刀法看似略嫌单一,却于不经意中显现出物态的自然生动。这是一件观赏性与实用性俱佳的作品。
封锡爵为竹刻名家,擅名一时,而作品存世极少,从这件白菜笔筒可略窥其雕刻造诣之一斑。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封锡爵
更多影像




象牙镂雕多层套球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象牙镂雕多层套球,高15.5cm,球径5.2cm。
牙球分为7层,均可转动。每层镂雕14个圆孔。最外一层浮雕花树人物及亭台楼阁,内层均为星形及圆点状镂空装饰。底座硬木制,造型、颜色均与牙球十分和谐。
牙雕套球又称“同心球”,制作相当繁复,工艺要求极高。据《格古要论》载,早在宋代就已出现3层套球,时称“鬼工球”。广州牙雕艺人在牙球制作上多有创获,套球可达数十层。乾隆时套球已达十多层,玲珑剔透,巧夺天工。此球为广州民间作坊制品,从此球我们也可看到宫廷好尚对民间工艺的影响。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镂空  浮雕  镂雕  硬木  《格古要论》
相关论著
《竹刻艺术》 金西厓、王世襄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0年
《刻竹小言》 金西厓 《美术家》 1978年第1期
《竹刻史话》 若愚 《艺林丛录》8编 1974年
《竹刻艺术》 朱家濂 《文物》 1959年2期
象牙雕十八罗汉臂搁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象牙雕十八罗汉臂搁,长29.1cm,宽6.1cm,厚2.4cm。
仿竹节形,上宽下窄,左右两侧下曲,面略呈拱圆,背凹如覆瓦状,下承云纹四矮足。臂搁正面以薄地阳文浅浮雕一趺坐焚香的僧像。臂搁凹面采用高浮雕技巧雕十八罗汉渡海图。众罗汉手持法器,或骑,或坐,或依附在自己的乘骑上,姿态有别,神情各异,沸沸腾腾,相互招呼渡海而行。
象牙雕刻的文房用具在明清以后受竹刻的影响很深,往往以高浮雕技法雕刻。此十八罗汉臂搁,层次分明。凸面浅浮雕的僧人像,薄不足一毫米,却气韵十足,有很强的立体感,极似扬州、嘉定地区的扇骨磨制法。
象牙雕十八罗汉渡海臂搁目前传世的只有两件,一件收藏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是由清代广东优秀牙匠黄兆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奉旨在清宫造办处中制作的。此件是地方官员所献,据《清宫档案·宫中进单》载:“乾隆十一年七月初二日内务府员外郎管理九江官务唐英进象牙十八罗汉臂搁一件。”这件臂搁景物十分集中,刻工极为细腻圆润,刀法精绝,兽的姿态、人的神情,均刻画得生动逼真,精确工巧,是象牙雕刻工艺中的珍品。
撰稿人:刘静
关键词:
唐英  臂搁  罗汉  法器  十八罗汉  浮雕  内务府
更多影像




相关论著
《象牙雕十八罗汉臂搁》 刘静 《中国古代工艺... 1997年
文竹夔纹海棠式两层套盒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文竹夔纹海棠式两层套盒,高14.5cm,纵22cm,宽15.5cm。清宫旧藏。
盒呈长圆海棠式,分两层,其上层与盖子母口扣合,平底,圈足较浅。木胎,贴黄达三重,通体饰变形夔纹,阳起较明显。此盒不同凡响之处在其罩架。罩架为随形海棠式,以紫檀镂空而成。罩面图案及架缘均镶以竹黄,而竹黄边沿所起阳线及花牙则保留紫檀本色,紫檀凝重,竹黄柔和,二者相辅相成,增其雅洁之气。
此盒包镶技术精湛,尤其是罩架应用大面积镂空,难度高,耗工巨,足见当时工艺之发达。
清代宫廷工艺技术是我国古代工艺技术史上集大成的时期,既有继承又有创新,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但由于过分重视技巧,往往流于卖弄,格调欠高。此件海棠式盒则不仅技巧高超,而且气质不俗,在清代工艺品中是罕见的。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镂空  文竹  包镶  夔纹
匏制缠枝莲槌形瓶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匏制缠枝莲槌形瓶,高15cm,口径7.2cm。
瓶敞口,细颈,隆肩,圆腹,玉璧形底。内壁髹以黑漆。外壁口沿处饰回纹带,肩部饰仰莲纹,腹部为一周缠枝莲,近底处为变形莲瓣纹,外底有三周弦纹。纹饰均为凸起之阳文。通体有合模痕迹。颈部阴刻添绿彩隶书乾隆御题诗一首:
幸谢蒸鹅佐脱粟,却成槌纸得全壶。
囫囵弗籍范而范,沕穆何妨觚不觚。
学士漫嗤画依样,陶人那问铸从模。
无烦贮水安铜胆,随意间花簪几枝。
及“乾隆壬寅御题”款并印。此诗作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收入《御制诗四集》卷八五。
此瓶器形规整,纹饰清晰,是深得乾隆宝爱的匏器珍品。
撰稿人:刘岳 匏制缠枝莲槌形瓶-颈部御制诗

匏制缠枝莲槌形瓶-颈部御制诗

匏制缠枝莲槌形瓶-颈部御制诗

匏制缠枝莲槌形瓶-颈部御制诗

关键词:
合模  匏
更多影像







相关论著
《说葫芦》 王世襄 香港中华书局 1993年
王世襄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79年1期
黄杨木雕梅竹笔筒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黄杨木雕梅竹笔筒,高15cm,口径最大6.1cm,底径最大7cm。
笔筒色微黄,雕作新老竹干丛生状,以老竹一截为主体,环以粗细不同的三枝嫩竹,又镂雕梅干一株与竹并立。梅、竹干间多处镂空,以梅枝、竹叶穿插其间,精巧玲珑。
作者将镂雕、高浮雕、浅浮雕、阴刻等工艺技法相结合,构图疏密得当,虚实应和。嫩竹、梅干微显屈曲旖旎,老干则刚劲挺拔,两相对照,更增韵味。
梅、竹旧时喻君子,象征操守高洁之物,用作案头清玩之题材,耐人寻味。
此笔筒容量有限,似非实用物,其纹饰与工艺俱佳,观赏价值颇高,在黄杨木笔筒中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高浮雕、浅浮雕  黄杨木  镂雕  笔筒
文竹嵌竹丝冠架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文竹嵌竹丝冠架,清宫造办处制,高30.5cm,底径13.7cm。
冠架木胎,底座如鼓式,上立圆柱,顶覆伞形冠承。除顶心的香盒、座底及4 个云头足为贴黄装饰外,通体嵌竹丝。顶沿、身座结合处及座缘共饰4道双色回纹,所用黑色竹丝经过染色处理。架身及底座上的葵形开光均为剔去竹丝、镶以竹黄而得,开光内的花纹以贴竹黄构成,与座面上的云蝠纹技法相同。
此冠架的制作很注重细节,如冠承镂作花瓣式,所嵌竹丝蜿蜒不断,呈曲带状,极具匠心;顶心的香盒盖镂雕成法轮形,非常精致。冠架造型挺拔秀劲,利用竹丝的纵横变化形成不同的纹理,再配以不同颜色,取得了强烈的装饰效果。其包、镶、贴、染等技术应用纯熟,有条不紊,表现了当时竹器工艺的高度发展。
冠架是一种摆在桌案上置放冠帽的支架,是贵族化的生活用品,某些形制还为宫廷专有。此冠架即出自清宫造办处的高手。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文竹  镂雕  贴竹黄  法轮  开光
陈祖璋等象牙雕《月曼清游》册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象牙雕《月曼清游》册,每页长37.1cm,宽32.9cm。
全套《月曼清游》共十二页,为对折式,一面为景,一面嵌螺钿诗文,签题《月曼清游》。此册以宫中仕女从正月至十二月的娱乐活动为题材分刻十二页,景题分别是:“寒夜寻梅”、“闲亭对弈”、“曲池荡千”、“韶华斗丽”、“池亭赏鱼”、 “荷塘采蓬”、“桐荫乞巧”、“琼台赏月”、“深秋观菊”、“围炉博古”、“文阁刺绣”、 “踏雪寻诗”。各页的图景均以象牙雕刻为主,并分嵌各种彩石、青白玉、碧玉、红蓝宝石及玛瑙、玳瑁等。如彩灯用玛瑙、宝石点缀,人物头发、眉目以黑漆涂染。画面色彩明朗,层次分明,富于立体效果。右页则以蓝色沙漆铺地,上以螺钿嵌乾隆皇帝御题七言律诗一首,五彩斑斓。诗后钤“漱芳润”、“乾隆宸翰”等印。
这套作品是根据清代著名宫廷画家陈枚的《美人图》画稿,经造办处著名的牙匠高手陈祖璋、顾彭年、常存、萧汉振、陈观泉等5人费时百天而制成(十二月“踏雪寻诗”场景中阴刻了作者名款:“小臣陈祖璋、顾彭年、常存、萧汉振、陈观泉恭制。”)。陈祖璋、陈观泉父子和萧汉振均为广东人。
此册原名《百美图》册,也曾提名为《上苑长春》册,后定名为《月曼清游》册。册页中的画面布局、人物活动等与陈枚的原画稿有很大出入。此册是在乾隆皇帝亲自督促下,集能工巧匠于一堂,结合牙雕与镶嵌技术,精雕细刻之大作,反映了我国18世纪牙雕工艺和镶嵌技术的高超水平,历来被誉为清代牙雕艺术中的代表之作。
象牙雕《月曼清游》册恭制款

《月曼清游》册正月景“寒夜寻梅”

《月曼清游》册二月景“闲亭对弈”

《月曼清游》册三月景“曲池荡千”

《月曼清游》册四月景“韶华斗丽”

《月曼清游》册五月景“池亭赏鱼”

《月曼清游》册六月景“荷塘采蓬”

《月曼清游》册七月景“桐荫乞巧”

《月曼清游》册八月景“琼台赏月”

《月曼清游》册九月景“深秋观菊”

《月曼清游》册十月景“围炉博古”

《月曼清游》册十一月景“文阁刺绣”

《月曼清游》册腊月景“踏雪寻诗”

撰稿人:刘静
关键词:
碧玉  “寒夜寻梅”  “池亭赏鱼”  “深秋观菊”  螺钿  仕女  玳瑁  陈枚  “曲池荡千”  “桐荫乞巧”  “文阁刺绣”  宸翰  “闲亭对弈”  “荷塘采蓬”  “围炉博古”  陈祖璋  “韶华斗丽”  “琼台赏月”  “踏雪寻诗”  乾隆皇帝
更多影像
















相关论著
《牙雕月曼清游册》 刘静 《中国古代工艺... 1997年
李久芳 《紫禁城》 1981年4期

黄振效牙雕渔家乐图笔筒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牙雕渔家乐图笔筒,黄振效制,高12cm,口径9.7cm。
筒外壁高浮雕柳溪渔乐图。画面中山上杂树成荫,山下溪流湍急,人物或停舟小憩,或聚坐树下,表现出渔家闲乐的太平景象。山壁一侧刻楷书乾隆御题诗一首:
网得鱼虾足酒钱,醉来蓑笠伴自眠。
漫言泛宅曾无定,一曲渔歌傲葛天。
又“宸”、“翰”二印及“乾隆戊午长月小臣黄振效恭制”款。
以高浮雕技法刻制各种作品在清代中期十分盛行。此笔筒造型坚实稳健,构图严谨洗练。画面分两部分,既有层次感,全景又和谐统一。这种带有苏州、嘉定竹刻风格的高浮雕深达6至7层,所刻景物细腻灵透,工细入微。人物的发、须、眼以墨点染,保留着浓厚的雍正时期的牙雕风格特点。松叶如轮,松针纤细鲜明,融合了竹雕、角雕的技巧。这种秀雅、精巧、爽利的雕图体现了黄振效雕刻技术的精湛,同时也表现了清代雕刻工艺顶峰时期牙雕艺术的独特魅力。从御题诗可见,这件精致的渔乐图笔筒甚得乾隆皇帝之欢心。
黄振效牙雕“渔家乐”图笔筒-另面

黄振效牙雕“渔家乐”图笔筒-另面

撰稿人:刘静
更多影像





相关论著
《黄振效牙雕渔家乐图笔筒》 刘静 《中国古代工艺... 1997年
黄振效牙雕海水云龙火镰套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牙雕海水云龙火镰套,长8cm,宽7.2cm,厚4.1cm。
火镰套盒荷包状,由盖、盒两部分组成。盖、盒口边缘呈覆钟式,刻双线垂如意及蟠夔纹。全器采用浮雕技法,两面共凸刻大小行龙20条,其中大龙13条,小龙7条,火珠7颗。器物满布苍龙纹饰,只在龙足边露出飞溅的浪花纹。盒两侧分刻楷书“乾隆壬戌”(1742年)、“振效恭制”款。盖顶与盒底各有一长方形小孔,由一条苏绣明黄缎带穿连,带上饰有雕成莲叶形的珊瑚连珠坠。缎带连接盒内软囊,囊上用细米珍珠穿成“寿”字,共用珠164粒。软囊内盛有镂空錾夔龙纹金火镰一把,玛瑙火石数块,火引一小叠。火镰工精纹美,小巧玲珑。
这种雕刻精细的火镰套盒在紫禁城内也不多见。此件云龙纹火镰盒是皇帝的御用之物,由清宫造办处制作,是留有制作者黄振效名款的一件珍品。
牙雕海水云龙火镰套合起图

牙雕海水云龙火镰套盒内软囊

撰稿人:刘静
关键词:
浮雕  火镰套  珊瑚  苏绣  黄振效  蟠夔  镂空
更多影像





相关论著
《牙雕海水云龙火镰套盒》 刘静 《中国古代工艺... 1997年
札古札雅木碗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札古札雅木碗,清中期,高6cm,口径16.3cm。清宫旧藏。
碗墩形,撇口,平底,圈足,里外光素。木质光润,现出自然纹理。此碗润滑轻巧,用指甲掐可现出甲痕。碗底中央刻阳文隶书“乾隆御用”四字款,其外圈以银丝镶嵌隶书诗句:
木椀來西藏,草根成樹皮。
或云能辟惡,籍用祝春禧。
枝葉痕猶隱,琳瑯貨匪奇。
陡思荊歙地,二物用充飢。
乾隆丙午(1786年)春御題。
后用金丝嵌篆书“德”字方印。碗中存有一皮笺,上用汉、满、藏三种文字记:“土尔扈特四等台吉晋巴恭进木椀一个”。
清代从康熙时起,每逢初春,西藏均向朝廷进献此种根瘤碗以贺春喜,成为惯例。乾隆帝的御制诗中,为扎古扎雅木碗题的诗有8首。乾隆帝仿效其祖父康熙帝,为扎古扎雅木碗制木匣,并将自己的诗分别刻在木匣的盖面上和碗的圈足内,大多字体还镶嵌上银丝,以示他对此种木碗的珍爱。
此种木碗所取之材非常珍稀。西藏上层人物为了携带方便,在木碗外还特制匣套。这种铁鋄金碗套口缘部位连有罩盖,两侧嵌提梁耳,可以系带背携。套壁和盖面上镂刻精细的勾莲、缠枝花卉和螭龙纹饰。铁的外表包有一层金箔或嵌松石珠,使碗套显得金碧辉煌,华丽富贵。
撰稿人:刘静 札古札雅木碗碗底

札古札雅木碗碗底银丝镶嵌乾隆御题诗

关键词:
缠枝  镶嵌  铁鋄金碗套
更多影像





相关论著
《扎古扎雅木碗》 刘静 《中国古代工艺... 1997年
牙雕海市蜃楼景屏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牙雕海市蜃楼景屏,清宫造办处制,通高32cm,座长21cm,宽10.8cm,景屏径14.8cm,厚4cm。
景屏分座、托、屏三部分。座长方形,束腰,四足间花牙为镂空缠枝莲纹。座上设染牙栏杆,栏杆内湖石叠立,松、竹、梅、灵芝、仙草遍植其间,染以不同色彩,两只鹌鹑立于石上,相对而望。正中浮起朵云,似一缕烟柱腾起,朵云上托如意形小屏。小屏边框饰钉纹,内边镂雕卷草纹一周,屏景采用微雕技法,刻“海市蜃楼”仙境,以山峦为背景,山前三座楼阁,曲栏回旋,福、禄、寿三星分立三面,曲栏下海水澎湃,水中荡一仙舟,舟中小童撑篙,老者盘膝而坐,手持佛尘指点停泊处,岸上有两个捧琴、持蝠的小童迎候。屏两侧壁各2开光,开光为如意纹框,框内分别对称浮雕流云二蝠和流云三蝠纹。屏后壁浮雕卷草纹一周,中央浮雕硕果累累的桃枝与灵芝,两边各1只飞蝠。
此件作品以镂空、浮雕、拨镂、拼镶等技巧把景物刻画得玲珑剔透,景致由近及远,层次分明,在4cm厚的象牙上所刻层次达15层之多,楼阁曲栏雕得细如发丝,人物神态逼真如生,其工艺精妙无比,巧夺天工。屏与座之纹饰表达了“芝仙祝寿”、“长寿平安”、“福寿万年”等吉祥寓意。
这件景屏为孤品,在清宫中备受历代皇帝青睐,从乾隆时期直到清代末期,一直得到妥善的保护,至今牙质仍洁白细腻,花枝景物完整如初,实为宫廷陈设品中的杰作。
牙雕海市蜃楼景屏背面

牙雕海市蜃楼景屏屏内牙雕仙境

撰稿人:刘静
关键词:
浮雕  芝仙祝寿  镂空  镂雕  如意纹  海市蜃楼  缠枝  开光  长寿平安  卷草  染牙  灵芝
更多影像





相关论著
《象牙雕海市蜃楼景屏》 刘静 《人民中国》杂志 1996年2期
竹根雕采药老人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竹根雕采药老人,清宫造办处制,高14.7cm,底径12.1cm。
竹根色呈棕黄。作者以镂雕、圆刻等多种技巧,将一位高挽束髻、长髯、清癯而强健的采药老人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老人足蹬草履,药锄旁置,曲膝低首,目视下方,面带微笑坐于玲珑的山石上,似小憩,又似凝思。老人手扶的花篮中满盛硕果,有寿桃、灵芝和仙草,隐寓“群仙祝寿”之意。
这件作品刻工精湛,人物笑貌、衣纹无不带有飘逸出尘之感。虽无款识,但无疑出自清宫造办处的名匠高手,是清初的竹刻佳品。
撰稿人:刘静 竹根雕采药老人侧面

关键词:
镂雕  灵芝  群仙祝寿
更多影像



竹雕饕餮纹三足双耳鼎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竹雕饕餮纹三足双耳鼎,通高15cm,口径13.2cm。
竹鼎圆形,腹外有一圈回纹地饕餮纹装饰带,鼎盖及三足荷叶底座为紫檀木制。盖钮以蜜蜡雕成,刻兽面纹及蕉叶纹。
竹雕制品中仿青铜彝器是一大品类。乾隆朝,内廷蒐集所藏青铜器,编成“西清四鉴”等谱录类图书,拟古之风大盛。造办处遂创仿青铜器竹雕,尤以文竹制品为多见。此类仿古器往往细节毕肖,总体上看却并不逼真,而多在一件器物上杂糅各个时代的典型器型及纹饰。
此鼎造型从周鼎中化出而加变异,线条纤柔圆润,已丝毫不见青铜器的庄严意味。从器型、纹饰到盖、钮、托的复杂组合,清代的审美趣味清晰可见,有较为浓重的宫廷气息。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蕉叶纹  兽面纹  内廷  文竹  紫檀木  “西清四鉴”  蜜蜡
王易竹雕滚马图笔筒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竹雕滚马图笔筒,清,王易制,高13.9cm,口径10.1cm,底径10cm。
笔筒圆形,有三矮足。外壁减地浮雕一马翻滚仰卧,奋鬣昂首,前足左曲,后足蹈空。旁立一骑士,意态从容。一动一静,增强了画面的戏剧化效果。笔筒另一面阴刻行书“生桃林之野,出颇黎之谷”10字,并行书题款:“嘉定王易抚赵松雪本,作于墨香小筑之南窗,时年七十有六。”
此滚马图题材笔筒并非孤例,清初竹刻大家吴之璠亦有滚马图笔筒传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两相比较,构图颇似,王作之技法似也源自吴氏之“薄地阳文”。而人物、骏马的神态刻划,吴作均更胜一筹。然而,此笔筒将浮雕与阳刻结合,增加了器表的变化,刀法亦工整流利,在流传至今的清代嘉定派竹刻中亦不失为优秀之作。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吴之璠  王易  浮雕
相关论著
《竹刻辨伪》 王世襄 《文物》 1983年2期
黄杨木雕达摩立像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黄杨木雕达摩立像,高19.8cm。
雕像立式,高鼻深目,隆颡虬髯,造型为传统的罗汉式。面目似胡人,而衣饰则纯为汉人装束。左手捧蝠,凝神回首,衣袂鼓荡。
达摩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造型艺术中常见的形象。此像线条流畅,虽略嫌仔细,仍不失为有特点的作品。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胡人  罗汉  黄杨木  达摩
牙雕鹌鹑盒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牙雕鹌鹑盒,高5.6cm,长12cm,宽4.5cm。
盒圆雕成鹌鹑形,通体披羽。羽毛雕刻极富层次感,由头部的鳞片状至身后渐变成叶片状。双尾下垂,盒底雕刻脚爪,如匍匐状。盒口沿隐于胸腹羽毛间,毫无突兀之感,颇见巧思。头微偏侧,二目炯炯有神。颊部雕染绒毛,极为逼真。喙部刻划亦生动有力。通体染色,色彩写实,沉着多变,尤其羽干处的留白,一丝不苟。
此盒将鹌鹑浑圆的体态略作夸张,既保证了盒的实用性,又不损其造型的真切感,体现了工匠高超的技巧,也代表了雍正、乾隆时期牙雕中的一种写实风格。
撰稿人:刘岳 牙雕鹌鹑盒、盖

关键词:
圆雕
更多影像




黄杨木雕卧牛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黄杨木雕卧牛,清,通高8cm,长12.3cm。
圆雕卧牛,四肢着地,顾盼回首,脊背高耸如瘤,肋骨嶙嶙。一小兽嬉戏于卧牛身畔,亦弯身回首,作亲昵状。二兽动势互相呼应,小兽戏卧牛之尾,牛尾则自然搭于小兽身上,愈显联系之密,构图之巧。作者对卧牛颌下之褶皱及压于腹底的后肢只作象征性表现,而对尾鬃则刻划精细。雕刻繁简得宜,匠意高超。更可关注的是,二兽貌相高古,似加入了一些想象成分,非一般田间俗物可比。卧牛凸睛阔口,鼻翼贲张,角弯如月;小兽身健骨清,造型奇特,耐人寻味。
卧牛背后有二嵌孔,依二兽神态及组合关系,原件背上似应还有一小兽,现或已失。
此作虽是小品,却摇曳多姿,布局精当,刀法娴熟,是传世黄杨木作品中较为突出者。
撰稿人:刘岳
黄杨木雕卧牛另面

关键词:
黄杨木  圆雕
更多影像



编织象牙席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编织象牙席,长216cm,宽139cm。
席背整包枣红色绫缎,边沿包黑色缎边。席面通体编织成人字形纹,由薄如竹篦、宽仅0.2cm的扁平象牙条编织而成。席面虽微有磨损,大体仍完整。
此席纹理细密均匀,席面平整光滑,柔软舒适,收卷自如。其牙丝细薄无比,至今仍洁白柔润。象牙席夏天铺垫时较草席、竹席更为凉爽宜人。
编织象牙席是明清时期广州的传统工艺。据说汉代已有此技,《魏书·列传第三十·韩务》载:“务献七宝床、象牙席。”明代祝京兆在《野记》中记载:“凡象牙齿之中悉是逐条纵攒于内,用法煮软,牙逐条抽出之,柔韧如线,以织为席。”清代制作的象牙席品质尤佳,清中期曾作为重要贡品。当时广州的象牙艺师们利用象牙细致的纹理与韧性,将用药水浸泡过的象牙劈成均匀的薄片,再磨制出洁白的光泽,然后编织成各种纹饰。
象牙席用料多,编织工序艰巨,劳民伤财。清雍正帝崇尚勤俭,传旨禁制:“庚午, 谕大臣学士等,朕于一切器具,但取朴素适用,不尚华丽工巧,屡降谕旨甚明。从前广东曾进象牙席,朕甚不取,以为不过偶然之进献,未降谕旨切戒,今则献者日多,大非朕意。夫以象牙编织为器,或如团扇之类,其体尚小,今制为坐席,则取材甚多,倍费人工,开奢侈之端矣。著传谕广东督抚,若广东工匠为此,则禁其勿得再制。若从海洋而来,从此屏弃勿买,则再造之风自然止息矣。”禁广东象牙席,禁民间购用。
据造办处活计档记载,宫中牙席共有5张,至今只剩3张。由于编织象牙席传世者稀少,而传统象牙劈丝技术又已失传,故这件象牙席在中国象牙工艺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撰稿人:刘岳 编织象牙席细部


更多影像




相关论著
《象牙席》 刘静 《中国古代工艺... 1997年
陆燕贞 《紫禁城》 1984年6期
吴之璠款竹雕对弈图笔筒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吴之璠款竹雕对弈图笔筒,高15.2cm,口径10.5cm。
笔筒为筒式,下承三矮足。外壁一侧图案雕苍松掩映,石壁间,溪水旁,二人对弈,一人举棋不定,一人凝神审度,还有一人背向观棋。另一侧松林后的洞府中有一小童搦扇于炉前烹茶,炉火正旺,小童偷闲回首窥视。内室几案上置食盒、盘、壶之类。山溪一侧岩石上刻阴文“戊午夏日吴之璠制”行书款。
此器采用“薄地阳文”技法雕成。所谓薄地阳文,又称减地浮雕,是一种浅浮雕工艺,可于毫发之隙见微妙起伏。竹刻家吴之璠正是使用此法较早且最为著名的代表人物,史称其“所制薄地阳文,最为工绝”。
撰稿人:刘岳 吴之璠款竹雕对弈图笔筒-局部

吴之璠款竹雕对弈图笔筒-款识

关键词:
阳文  吴之璠  阴文
更多影像





相关论著
《竹人录》 (清)金...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7年
《竹刻艺术》 金西厓、王世襄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0年
《雕竹、雕漆与雕牙》 那志良 台湾广文书局 1974年
《竹刻艺术》 朱家濂 《文物》 1959年第2期
《中国艺术家徵略》 李狷厓 北洋印刷局 1915年
象牙雕九老图臂搁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象牙雕九老图臂搁,长17.3cm,宽3.9cm,厚1.1cm。
臂搁长形,呈覆瓦式。正面雕寿星,含胸侧首,微笑慈祥,宽衣博带,着云头履,手捧画卷。背面雕《九老图》,山崖,清泉,树木交错,山路盘曲,9位老者或持杖过桥,或山间相迎,或高谈阔论,虽小如豆粒,却神情毕现。远处有云烟重峦,楼台隐现,收尺幅千里之功。
此器正背面图案分别采用浅浮雕和高浮雕技法雕成,技法不同,繁简迥异,而祈寿之意相同,清雅之韵合一,是清代牙雕文房用具中的代表作之一。
撰稿人:刘岳 象牙雕会昌九老图臂搁-凹面

关键词:
寿星  臂搁  浮雕  九老图
更多影像



象牙雕松荫高士图笔筒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象牙雕松荫高士图笔筒,高14.4cm,口径12.7cm,底径12.7cm。
笔筒直筒式,玉璧形底。在口沿及底边的回纹装饰带之间雕镂人物场景,背景湖光山色,松柏长青。其中人物可分三组:一组为老者携杖徐行,二小童抱琴背囊相随,兴高采烈;一组为一老者立于桥上,回首停步,手指前方,似在引路,一小童于岸边闻声观望;又一组为二老者伏案观书,似忽有所感,与正在烹茶、提壶的小童一起远望。作者利用圆形的筒身铺排情节,以山松为界,步步设景,每一转侧均为不同的画面,而其间又有内在联系,藕断丝连,十分巧妙。
此笔筒以高浮雕为主,并配合浅浮雕、镂雕等技法,精巧娴熟。其制作一丝不苟,连地面都琢磨得光滑圆整,显示出这一时期象牙雕刻的典型风格。
象牙雕松荫高士图笔筒—读书二老者

象牙雕松荫高士图笔筒—人物细部

象牙雕松荫高士图笔筒—桥上老者指路

象牙雕松荫高士图笔筒—烹茶场景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浮雕  笔筒
更多影像






象牙雕松梅图笔筒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象牙雕松梅图笔筒,通高15.1cm,口径12.4cm,足径13.5cm。
笔筒截取一段象牙随形雕成,外壁雕作古干虬枝状,其上密布瘿节疤痕。口沿及底沿雕出数枝松枝,松针茂密,如笠如轮,生意盎然。又从口沿处向器身斜伸出一枝梅花,怒放于枝头,饶有韵味。松干沉郁,梅枝矫健,动静相生。
笔筒构图只截取局部而能生动自然。又采用深刻和减地浮雕法表现树瘿、枝杈。对梅花的处理上主要是通过铲出花瓣的倾斜度以突出花蕊,显示出立体效果,颇具匠心。
笔筒无底,红木底座为后配。
撰稿人:刘岳 象牙雕松梅图笔筒另面

关键词:
红木  浮雕
更多影像



紫檀木百宝嵌双螭纹盒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紫檀木百宝嵌双螭纹盒,长16.1cm,宽13.5cm,通高9cm。
盒呈长方形,边角圆转,有带状矮足,盖、身子母口相合,口唇微卷,盖面隆起。盖面饰百宝嵌图案,上下各嵌一螭,首尾相衔,围拥着中央的变体“福”字纹。螭口含灵芝,身披云气,盘环夭矫,舒卷自如。云纹的处理如绦带挽成如意花结,其线条打破了二龙戏珠式的环形构图,使画面疏朗而不空旷。
此盒图案风格以曲线为主,与盒体富于弹性的线条相得益彰。盖面图案是以螺钿、玉石、珊瑚、染牙等材料镶嵌而成,形成红、绿、青、黄、白等多种颜色,在紫檀的衬托下越发鲜明夺目,这也正是百宝嵌工艺独有的装饰效果。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百宝嵌  灵芝  螺钿  紫檀木  染牙  珊瑚
檀香木百宝嵌海屋添筹圆盒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檀香木嵌螺钿海屋添筹图圆盒,通高4.8cm,盒径22.7cm。
盒为檀香木制,圆形,从下部开启,内口凸起,与盒盖壁重叠。盒内放有“十全赓福”册页。盖面嵌螺钿海屋添筹图,海水澎湃,白浪翻涌,祥云从海中升起,云中一幢楼阁露出重檐,一只仙鹤向楼前飞来。盖壁采用镶嵌技法,以螺钿为主材,饰如意纹框,框内嵌楷书“海屋添筹”4字。
“海屋添筹”为祝寿题材,表示“添寿”之意。此盒制作于乾隆时期,乾隆皇帝有“十全老人”之称,因此盒内装有“十全赓福”册页。此盒用名贵的檀香木制作,再以螺钿、玛瑙、蜜蜡、珊瑚等材料镶嵌出精美的图案,愈显得雍容华贵。
撰稿人:刘静
檀香木百宝嵌海屋添筹圆盒内十全赓福册页

关键词:
螺钿  册页  海屋添筹  珊瑚  蜜蜡  乾隆皇帝  如意纹
更多影像




犀角雕螭纹杯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犀角雕螭纹杯,高12.8cm,口径14-8.1cm,足距8.2-7.5cm。
杯广角制,浅棕色,仿古代青铜爵形。作者将犀角尖部锯开,分出三足,经加热使之外撇呈象牙状。杯口呈长椭圆形,两端上翘,口沿阴刻雷纹。外壁饰菊纹,并在杯身上镂刻三条蟠螭。一条尾分双叉,躬身昂首,于右侧镂刻成杯柄。正背两面各有一条浮雕的蟠螭,口衔灵芝向杯口攀爬,灵芝上伸出杯口成为两只镂空的朝天耳。杯口内还有一条浮雕的小螭向上游动,宛如尝足美酒后心满意足地回转。
此件爵杯是仿古器皿中的佳作,设计巧妙,造型新颖,纹饰活泼生动,颇具古韵,不落俗套。螭为异兽,兽与寿谐音,灵芝为瑞草,古人称之为长生草,此二种纹饰组合成的图案喻“灵仙祝寿”之意。
撰稿人:刘静 犀角雕螭纹杯局部

关键词:
浮雕  灵芝  犀角
更多影像




犀角雕桃花座菩萨像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犀角雕桃花座菩萨像,高12.2cm,底径11.5-9cm。
菩萨像以广角刻成,头戴发冠,身披广袖法衣,左手捏念珠,右手托如意,双目微闭,盘坐于花座之上。作者打破常规,将莲花座改为桃花座,将菩萨刻成闭目念佛、端庄慈祥的形象。
此件菩萨像刻工细致,线条流畅,衣纹飘逸自然,面部表情细腻。由于广角色泽较浅淡,与角尖深棕色色差较大,因而将色泽染深,使整体色调观之深沉协调。此件菩萨像是明后期犀角雕刻中的佳作。
此犀角雕菩萨像于1986年由香港叶义先生捐献给故宫博物院。
撰稿人:刘静
关键词:
犀角  念珠  叶义  广角  菩萨
象牙镂雕群仙祝寿图龙船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象牙镂雕群仙祝寿图龙船,高58cm,长91.5cm,宽23.5cm。
船龙舟形,昂首翘尾。舟内设3层楼阁,上层置龙凤旗和盖伞,中层有宽阔的平台,下层为船舱。每层均雕梁画栋,玲珑剔透,纤巧精丽。舟中王母、众天女、八仙、福禄寿三星以及船夫、乐手等共42人。
此祝寿龙舟是清宫内务府大臣在慈禧太后六旬生日时进献的贡品,为广州象牙作坊中的牙匠按如意馆绘制的图稿奉命雕制的。作者采用镂刻、浮雕、圆雕、拼镶、染色等多种技法,舟身鳞片密结,楼阁灵秀华丽,勾莲、宝相、瓜果等花纹虬结连绵,多彩多姿。龙舟整体雍容富丽,寓祝寿之意。此类作品属于只求效果而不惜工本的佳构,作为一件大型的陈设器,在晚清时期的牙雕工艺品中首屈一指。
撰稿人:刘静
关键词:
内务府  八仙  如意馆  浮雕  群仙祝寿  慈禧太后  圆雕
牙雕草虫图竹节式花插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牙雕草虫图竹节式花插,高9cm,长7.8cm,宽3.5cm。
花插竹节状,为连体的两部分,细者为插筒,粗者为两层盒。插筒根部又雕新枝附干,上伏一只蚂蚱。竹根形盒底部根须毕露,盖上凹面内有二只蜘蛛,似嬉斗状。
用形式新颖、雕刻精巧的文玩装饰书房的风尚始于明而盛于清。此件花插以自然写实的手法制成,一反以繁枝茂叶为衬的传统,数根嫩枝,三只小虫,简洁而富有生气,别具情趣。花插造型独特优美,富于变化,清新雅致,雕刻非常精细,刀法娴熟。此花插为清宫造办处牙雕艺匠制造。
撰稿人:刘静 花插两层盒拆卸状

更多影像




紫檀木百宝嵌八仙图海棠式攒盒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紫檀木百宝嵌八仙图海棠式攒盒,高9.7cm,长35.5 cm,宽22.5cm。
盒紫檀木制,盖与盒均制成委角海棠花式,下承海棠花式矮足。作者采用金银错、镶嵌拚接等多种技巧,用黄、白色螺钿及各种宝石将攒盒装饰得异常精美华丽。盖面嵌“八仙祝寿”图,形象精细,景致疏朗。在盒壁上,用黄色螺钿嵌行龙,白色螺钿嵌浮云和火珠。盒内配装5个错金勾莲花纹的银制攒盘。
此件作品是清宫遗存的同样三对盛装食品用的攒盒之中的一件,工精纹细,所用镶嵌材料十分昂贵,松叶为染牙,灵石系寿山石、青金石雕刻,流云以螺钿镶嵌,人物衣裙为玛瑙制成,山间树下点缀以红、蓝宝石和莹石,这些光彩夺目的嵌饰在深沉的紫檀木色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精美华贵。
撰稿人:刘静
紫檀木百宝嵌八仙图海棠式攒盒盖面

关键词:
八仙  螺钿  寿山石  百宝嵌  染牙  攒盒  紫檀木
更多影像



象牙雕群仙祝寿塔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象牙雕群仙祝寿塔,高102cm,长98cm,宽54cm。
象牙塔为前牌坊、金水桥和后楼阁、宝塔两部分衔接而成。牌坊雕龙立柱,楼台殿阁与曲池拱桥玲珑剔透,树木花草镶珠嵌宝,穿插掩映,阁后正中13层六方形宝塔一座,,塔冠饰蜜蜡葫芦式宝顶,每层檐脊下坠风铃,镂花围栏,每层花纹各异,以龙凤、福寿、宝相花等纹饰交替应用,美奂美伦,别具匠心。金水桥前后,楼阁与宝塔内外,群仙各持法器或行或立,鹤、鹿等祥兽间杂其间。塔后浮雕组合拼镶衔接成仙山一座,环楼阁、宝塔半周,山间阶梯蜿蜒曲折,直通山顶,又有亭榭点缀,奇石错落,松柏苍秀,藤萝虬结,翠竹、芭蕉、灵芝丛生。
此象牙塔综合了镂刻、圆雕、拼镶、染色等多种工艺技法。楼阁、宝塔雕梁画栋,穷极工巧,窗棱及花纹细如篦丝,风铃微如粟粒,玲珑剔透。圆雕的人物姿态万千,神情各异,宛然如生。此象牙雕塔是由广东象牙作坊雕制,分片包装,运往宫廷造办处后再行衔接。这类作品皆为奉旨监造,并指定在帝、后寿辰之日呈献,宫禁之外难以得见。
撰稿人:刘静
象牙雕群仙祝寿塔之楼阁场景

象牙雕群仙祝寿塔之牌坊场景

象牙雕群仙祝寿塔之侧面场景

关键词:
圆雕  宝顶  灵芝  篦  浮雕  葫芦式  法器  宝相花  群仙祝寿  牌坊  蜜蜡
更多影像





犀角嵌金银丝夔纹扳指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犀角嵌金银丝夔纹扳指,高2.3cm,口径3.1-2.8cm,厚0.5-0.2cm。
扳指犀角制,呈圆柱形。作品采用镶嵌技法,扳指外壁用金银丝上下各嵌双线和山字纹为边饰,双线内嵌变形夔龙纹,夔纹间又以金银丝嵌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识。
此扳指嵌工精致,嵌丝细密,金银相间,光彩夺目。
扳指作为饰物而流行,反映了清代满族重视骑射的风俗。
撰稿人:刘静
关键词:
满族  夔纹  犀角  扳指
匏制团花纹碗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匏制团花纹碗,高9.2cm,口径18cm,足径7.9cm。
碗敞口,敛腹,圈足。外壁上下各饰一条回纹带,其间饰夔龙捧团寿字纹一周共6组。内壁髹黑漆,并以金漆描绘团花朵朵,纤巧精致。圈足内有细微凸起,依其纹饰、工艺等风格推测,似应有“康熙赏玩”款识,可能因其模范有不尽人意之处,所以未能呈现。
撰稿人:刘岳
匏制团花纹碗碗内团花纹

关键词:
团花  夔  匏
更多影像





相关论著
《国宝大典》 曹者祉主编 文汇出版社 1996年
《说葫芦》 王世襄 香港中华书局 1993年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似熹 台湾《故宫文物... 1983年
王世襄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79年1期
匏制凸花纹盒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匏制凸花纹盒,通高5.7cm,口径2.2cm。
盒体扁圆,小口,平底。口沿镶嵌象牙口,并配有镂空柿蒂纹牙盖,由黄色丝带穿系。口沿饰一周减地卷草纹,盒身四朵葵形开光内各饰莲花、卷草、灵芝围拥成的团窠“卐(万)寿”纹,寓意长寿吉祥。盒外底有楷书“康熙赏玩”四字款识。
此器纹饰清晰,镶嵌恰到好处,器体浑圆饱满如一瓜形,生动可爱。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团窠  匏  灵芝  开光  卷草
相关论著
《国宝大典》 曹者祉主编 文汇出版社 1996年
《说葫芦》 王世襄 香港中华书局 1993年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似熹 台湾《故宫文物... 1983年
王世襄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匏制福寿纹笔筒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匏制福寿纹笔筒,高11.2cm,径6.4cm。
笔筒圆体,嵌牙口。器壁模范阳文纹饰:崖岸兀立,浪花翻卷,桃树缀满桃实,蝙蝠翩飞其上,是一种含有长寿喜庆祈福寓意的吉祥纹样的固定组合。纹饰布排稍显程式化,阳起颇高,边缘特别清楚确定,在其上又以较细的线条刻画细节,如蝙蝠的背部处理等,显示出道光时期匏器工艺的一些特点。笔筒外底方框内有楷书“道光年制”款识。
此器是清宫旧藏为数不多的道光款匏器中较为成功的作品,但与范匏工艺鼎盛的康、乾时期相比,其生机与气韵都略逊一筹。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更多影像




相关论著
《国宝大典》 曹者祉主编 文汇出版社 1996年
《说葫芦》 王世襄 香港中华书局 1993年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似熹 台湾《故宫文物... 1983年
王世襄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79年1期
匏制蕃莲螭纹盖罐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匏制蕃莲螭纹盖罐,通高15.3cm,口径5.8cm,底径6.7cm。
罐圆体,直口,耸肩,敛腹,底内凹。外壁以二阳文螭龙为主题纹饰,二螭独角短吻,颈鬣贲张,一蜷身回首,一挺身前趋,其身、足细长,卷尾及披云伸展如花,铺陈构图显现出灵动自由的不羁情态。加之纹饰凹凸有致,块面、线条层次分明,尤其是螭龙面部和脊线的塑造,更表现出模范工艺之高妙。罐身内壁髹黑漆。外底环纹中隐现“康熙赏玩”四字楷书款识。
罐盖微出檐,半球式钮,饰以变体蕃莲纹。
此器形借鉴了瓷器中僧帽壶的外形,在匏器中不多见,可看出匏器受到其它工艺的影响。
撰稿人:刘岳 匏制蕃莲螭纹盖罐底

关键词:
僧帽壶  髹  蕃莲  匏
更多影像





相关论著
《国宝大典》 曹者祉主编 文汇出版社 1996年
《说葫芦》 王世襄 香港中华书局 1993年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似熹 台湾《故宫文物... 1983年
王世襄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79年1期
匏制蕃莲纹团寿字圆盒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匏制蕃莲纹团寿字圆盒,通高10.9cm,口径16.3cm。
盒呈鼓式,盖、身二部分的高度与结构相同,以子母口扣合。盒盖立面与盒顶交界处有3道凸弦纹,形成阶状的独特效果,而器身立面与盒底的交界仅以一条凹线划分。器身、盖面纹饰相同,皆以莲花与团寿相间为饰。底微凹入一周,饰卷草纹,中圆形平面内有“康熙赏玩”四字款识,但较为模糊。
从盖顶与底面均有脐状斑痕,可知盒、盖两部分为分别范成,然竟能严丝合缝,分毫不差,真可谓鬼斧神工。
撰稿人:刘岳
匏制蕃莲纹团寿字圆盒盖面

关键词:
蕃莲  匏  卷草  弦纹
更多影像




相关论著
《国宝大典》 曹者祉主编 文汇出版社 1996年
《说葫芦》 王世襄 香港中华书局 1993年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似熹 台湾《故宫文物... 1983年
王世襄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79年1期
匏制勾云团寿字纹盘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匏制勾云团寿字纹盘,高4.2cm,口径17.1cm,底径10.4cm。
盘圆形,微侈口,玉璧式底。盘内心凹入一层,构成一阶状环形。盘内满髹黑漆。外壁口沿及腹下的阳文回形装饰带之间饰有5组勾云如意捧团寿字纹,其结构呈中间宽两侧窄的梭形,是明清时期工艺美术纹样中流行的樗蒲纹形式。外底重圈内有阳文楷书“康熙赏玩”四字款识。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匏  髹  玉璧
更多影像




相关论著
《国宝大典》 曹者祉主编 文汇出版社 1996年
《说葫芦》 王世襄 香港中华书局 1993年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似熹 台湾《故宫文物... 1983年
王世襄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79年1期
匏制勾云纹漆里花口盘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匏制勾云纹漆里花口盘,高5cm,口径16.8cm,足径9.2cm。
盘为六出葵瓣式,如花朵般偃仰有致,微侈口,圆腹,浅底,6瓣花式矮圈足。外壁亦分出6个区间,每一区间内以高浮雕勾勒如意形云头,下腹饰连弧纹2道,近底处有弦纹1道。圈足内花式重圈中楷书“康熙赏玩”四字款识。盘内壁黑漆地上以工笔画法金漆描绘折枝牡丹1朵,并根据厚薄不同的漆层来区别花叶的肌理与质地,渲染出物象的透视关系。因年深日久,漆层薄处略经磨损,形成了虚实浓淡相互映衬的意想不到的装饰效果。
故宫博物院所藏康熙时期的匏器中,有许多似这种纹饰线若刀裁、颇具浮雕感的作品,但此器造型、装饰均别具一格,且能突破匏之自然形状的限制,如此精品实为难得。
撰稿人:刘岳
匏制勾云纹漆里花口盘底

关键词:
透视  弦纹  匏  浮雕  折枝
更多影像





相关论著
《国宝大典》 曹者祉主编 文汇出版社 1996年
《说葫芦》 王世襄 香港中华书局 1993年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似熹 台湾《故宫文物... 1983年
王世襄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79年1期
匏制花卉寿字纹碟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匏制花卉寿字纹碟,高3cm,口径16cm,足径8.8cm。
碟撇口,浅腹,圈足。色近深红,古色古香。其外壁近口处饰凸弦纹一周,下为4组勾莲花叶纹围拥变体寿字的图案。每组花叶均为二束,以绦带相连,顶端呈灵芝形,颇为别致。内壁髹黑漆。外底重圈中有“康熙赏玩”四字款识。
撰稿人:刘岳
匏制花卉寿字纹碟款识

关键词:
勾莲  灵芝  匏
更多影像





相关论著
《国宝大典》 曹者祉主编 文汇出版社 1996年
《说葫芦》 王世襄 香港中华书局 1993年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似熹 台湾《故宫文物... 1983年
王世襄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79年1期
匏制蒜头瓶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匏制蒜头瓶,高13.8cm,口径4.1cm,足径7.2cm。
瓶细颈,溜肩,鼓腹,器形规整饱满。口部膨起如蒜头式,饰3道凸弦纹,并镶染色牙口。自口部向下直至腹部有6道凹线纹垂直贯通,将器身划分成6瓣,每瓣自成装饰单元,均于颈下饰阳文如意云头纹、联弧纹及卷草垂肩纹,腹部饰独窠莲花纹并有卷草袅娜向上。下腹亦有凸弦纹2道。器底为6瓣葵花形圈足,内有阳文楷书“康熙赏玩”印章款。
“匏”是“葫芦”的旧称,匏器工艺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的奇葩。即以此器而论,其所用范制之法是匏器工艺中较为重要的工艺技法。简言之,在葫芦幼小时,将其纳入已制好的有阴文花纹的范模中,待其长成,与范模严丝合缝,取出后即可得阳文花纹的匏器。其纹饰悉出天然,又不违人意,巧夺天工,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追求。此法历史悠久,在民间不绝如缕,至清代传入宫廷,遂大为繁盛。其实,范匏之法言易行难,器形与纹饰俱美者往往十不得一,所以像蒜头瓶般纹饰清晰、粗细均匀、毫无漫漶模糊之处的作品殊为难得。更为可贵的是其每一瓣间的图案衔接自然,天衣无缝,而衔接处凹线上的阳文以及莲花纹上的阴文筋脉制作中都具阴中有阳或阳中有阴的工艺难点,却没有任何错乱,制作中整体器形和谐优雅,无疑代表了康熙时宫廷范匏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匏  蒜头瓶  漫漶  卷草  弦纹
更多影像




相关论著
《国宝大典》 曹者祉主编 文汇出版社 1996年
《说葫芦》 王世襄 香港中华书局 1993年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似熹 台湾《故宫文物... 1983年
王世襄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79年1期
匏制饕餮纹炉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匏制饕餮纹炉,高10.4cm,口径16.7cm,足径15.8cm。
炉直口,丰肩,圆腹,足稍高。外壁肩部凸弦纹带内以轻巧的6瓣花为间隔,饰回形夔纹一周。腹部如意形开光中为二夔龙俯首相向的纹样,恰好组成一饕餮纹。而两如意开光之间填以结构相同的小如意,又予人清晰有致的层次感。
炉有铜制扣口,并髹色漆,与匏体相谐。内壁髹黑漆。外底重圈内有阳文“康熙赏玩”四字款识。
此炉造型规整大方,纹饰精美,是康熙时期仿古匏器中的代表作。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开光  匏  夔龙  夔纹  弦纹  髹  饕餮
更多影像




相关论著
《国宝大典》 曹者祉主编 文汇出版社 1996年
《说葫芦》 王世襄 香港中华书局 1993年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似熹 台湾《故宫文物... 1983年
王世襄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79年1期
匏制团花纹漆里碗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匏制团花纹漆里碗,高7.4cm,口径15.2cm,足径6.8cm。
碗侈口,敛腹,圈足。外壁阳起6组团窠图案,每组均为二云螭环绕卐字团寿纹,取“万寿吉祥”之义。口沿及下腹饰回纹装饰带。内壁髹黑漆,描金漆口边,绘大朵团花于碗心,而内壁所绘4组花草纹甚为写实,这种风格、技法都近似日本的“莳绘”工艺。外底重圈中有“康熙赏玩”四字款识。
撰稿人:刘岳 匏制团花纹漆里碗内描金纹饰

关键词:
团花  莳绘  匏  团窠
更多影像





相关论著
《国宝大典》 曹者祉主编 文汇出版社 1996年
《说葫芦》 王世襄 香港中华书局 1993年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似熹 台湾《故宫文物... 1983年
王世襄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79年1期
匏制福寿纹桃式盒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匏制福寿纹桃式盒,通高7.6cm,内口最大径8.9cm。
盒为桃式,盖、身以子母口相合,恰如剖开之二爿桃实,写实生动。盖顶、底面均饰凸起的桃枝、桃叶、桃花、桃实纹,盖面边缘刻画一只蝙蝠,盖顶枝叶间有“乾隆赏玩”四字款识。桃实纹饰阳起较高,花叶、枝条次之,款识又低浅许多,区分出多个层次,极具浮雕感。物象变化丰富,栩栩如生,花筋叶脉均能仿佛,殊为不易。盖面微弧,底面稍平,以突出的桃实作为矮足,尤见巧思。
依此桃式盒的式样,为对称的匏体,从中剖开,将盖部的口边去掉,即成二部分相合的子母口,且将蒂柄之斑痕也一并去掉,可谓匠心独运。
撰稿人:刘岳 匏制福寿纹桃式盒盒面

关键词:
匏  浮雕
更多影像




相关论著
《国宝大典》 曹者祉主编 文汇出版社 1996年
《说葫芦》 王世襄 香港中华书局 1993年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似熹 台湾《故宫文物... 1983年
王世襄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79年1期
匏制勾莲纹漆里菊瓣式盘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匏制勾莲纹漆里菊瓣式盘,高3.3cm,口径23.4-16.1cm,底径19.5-12.7cm。
菊瓣式盘呈椭圆形,器壁为连弧状,两端弧长稍短,其余弧长均匀。外壁近口及近底处各有一条凸弦纹横贯器身,并以每个弧面为单元,模范阳文5瓣花一朵及勾莲纹若干。盘口镶玳瑁边。内壁髹红漆衬底,上以金漆绘葫芦藤蔓缠连,并点缀蝙蝠数只,取“葫芦万代”、“多子多福”的吉祥之义。此为这一时期常见的纹样,用于匏器之上更显得贴切。盘内壁四面以一折枝葫芦藤贯穿。底有随形带状扁足,足内髹黑漆,正中金漆方形重框内有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识。
此盘造型端庄大方,髹、镶皆精,是范匏工艺与髹漆工艺结合的典范之作。
撰稿人:刘岳
匏制勾莲纹漆里菊瓣式盘盘内纹饰

匏制勾莲纹漆里菊瓣式盘款识

关键词:
勾莲纹  匏  玳瑁
更多影像







相关论著
《国宝大典》 曹者祉主编 文汇出版社 1996年
《说葫芦》 王世襄 香港中华书局 1993年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似熹 台湾《故宫文物... 1983年
王世襄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79年1期
匏制乾隆御题六棱瓶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匏制乾隆御题六棱瓶,高24.3cm,口径5.1cm,足径6.4cm。
瓶直口,细颈,凸腹。从颈至身呈六棱式,底为六方圈足。器体丰满,棱线突出,分隔出六面装饰区间,分别在腹部饰团寿纹,于瓶颈下半部、肩部和近底处饰以变体蕉叶纹、连弧纹、仰覆莲瓣纹、蔓草纹等,纹饰多变而规律,与光素的颈部恰成对比,虚实之间意蕴丰富。器身之棱线至器口渐归于圆滑,显现出渐变的外形轮廓线,是又一引人注目之处。
器底足内有阴文隶书填绿彩御题诗一首:
幸谢蒸鹅佐脱粟,
却成槌纸得全壶。
囫囵弗藉范而范,
沕穆何妨觚不觚。
孝士漫嗤书依样,
陶人那问铸从模。
无烦贮水安铜胆,
随意闲花簪几株。
末署“乾隆壬寅新正月御题”,并“古香”、“太璞”。壬寅年即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此诗载《清高宗御制诗》四集卷八五,原题作《咏壶卢缾》。此题诗亦见于匏制缠枝莲纹槌形瓶上。
撰稿人:刘岳
匏制乾隆御题六棱瓶瓶底

关键词:
缠枝  匏  蕉叶纹
更多影像






相关论著
《国宝大典》 曹者祉主编 文汇出版社 1996年
《说葫芦》 王世襄 香港中华书局 1993年
《清宫词》 吴士鑑等编 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6年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似熹 台湾《故宫文物... 1983年
匏制团寿字六棱瓶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匏制团寿字六棱瓶,高26.2cm,口径7cm,足径7.9cm。
瓶侈口,细颈,溜肩,鼓腹,六棱式,底有六方矮圈足。器口六面分别刻双线纹,其下为阳文回纹带,蕉叶纹垂蔽颈部,器身以莲花卷草构成开光图案,内为团寿纹,下腹近足处饰如意云头纹。器体起棱处刚劲有力,棱线之间的各面甚至微微内凹,使器形极富张扬的刚性,而各部分的连结处及器表纹饰绝无生硬的折线,细细品味,其强健中不失婀娜。加之葫芦历年久远,表皮斑驳,色泽沉暗,愈平添一种古旧的沧桑韵致。瓶配有铜制内胆。外底阳文方框中有“康熙赏玩”四字楷书款。
撰稿人:刘岳 匏制团寿字六棱瓶底

关键词:
匏  蕉叶纹  开光
更多影像





相关论著
《国宝大典》 曹者祉主编 文汇出版社 1996年
《说葫芦》 王世襄 香港中华书局 1993年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似熹 台湾《故宫文物... 1983年
王世襄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79年1期
匏制乾隆御题蕃莲纹碗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匏制乾隆御题蕃莲纹碗,高8.6cm,口径18.1cm,足径7.2cm。
碗侈口,敛腹,圈足。外壁近口沿处饰阳文回纹带,主体纹饰为蕃莲及卷草纹5组。内壁髹黑漆并刻阴文楷书御题诗:
葫芦碗逮百年矣,穆如古色含表里。
摩挲不忍释诸手,康熙御玩识当底。
昔时未审赐何人,其家弗守鬻之市。
辗转兹复充供珍,是诚珍胜其他耳。
辞尘世仍如西清,碗如有知应自喜。
敬思当日圣意渊,不贵异物祛奢靡。
园开封泽重农圃,蔬瓠尔时种于此。
就模中规成诸器,神枢即契造物理。
对碗可悟见诸羹,幻海浮沉宁论彼。
末署“乾隆乙巳仲夏月上浣恭题御笔”,并“古稀天子”篆书方印。乙巳年即乾隆五十年(1785年)。此诗见《高宗御制诗》五集卷一六,原题作《恭题壶卢椀歌》。碗外底有“康熙赏玩”四字款识。
撰稿人:刘岳
匏制乾隆御题蕃莲纹碗碗内御题诗

关键词:
匏  蕃莲  卷草
更多影像





相关论著
《国宝大典》 曹者祉主编 文汇出版社 1996年
《说葫芦》 王世襄 香港中华书局 1993年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似熹 台湾《故宫文物... 1983年
王世襄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79年1期
匏制狮子戏钱纹蝈蝈罐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匏制狮子戏钱纹蝈蝈罐,通高12.1cm。
罐较狭长,凸腹,尖底,镶红木口边。翻、颈部饰阳文覆莲纹一周,腹部主体纹饰为9只狮子戏钱的图景,谐“九世(狮)同居”的吉祥音义。其上又施以火绘,即用铁针配合香、蜡等器具烙出莲瓣的筋脉,狮子的五官、毛发等,深色的线条成为整幅画面的点睛之笔。罐配以红木盖,盖上有7个镂空孔洞,孔边镶象牙。
葫芦蝈蝈罐的盖一般为匏制,为求鸣音最佳,讲究的人甚至备数枚薄厚、孔数、孔径等均不同的匏盖,以便更替使用。罐口内设螺旋形铜丝簧片,可防止蝈蝈意外逃出,又能保护其触须,是精巧而实用的装置。
这只葫芦蝈蝈罐稚拙可爱,别有风味,从中更可一窥传统蓄虫文化的若干门道,领会那“小玩艺儿,大学问”的精义。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匏  红木
相关论著
《国宝大典》 曹者祉主编 文汇出版社 1996年
《说葫芦》 王世襄 香港中华书局 1993年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似熹 台湾《故宫文物... 1983年
王世襄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79年1期
匏制莲瓣纹瓶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匏制莲瓣纹瓶,高13.9cm,口径4.2 cm,最大腹径9.5cm,足径3.9 cm。
瓶直颈,圆鼓腹,圈足,内有铜管从瓶底至口沿,管口外翻微侈。口沿处饰回纹一周。颈下部饰仰莲纹,莲瓣上接卷草纹。腹部上下两端饰对应的变体覆莲纹一周,中部环饰浅卷草纹组成的如意头纹4个,内分别阳刻楷书“康”“熙”“赏”“玩”四字。
瓶为插花之用,瓶纳一铜管既可约束固定花束,又能增加瓶身的稳定性。
此器形仿晋代青瓷莲花尊,系模范合成,范线明显,纹饰清晰,线条柔和,层次分明。
撰稿人:张林杰
关键词:
匏  青瓷  卷草  莲花尊
更多影像




相关论著
《说葫芦》 王世襄 香港中华书局 1993年
匏制八方笔筒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匏制八方笔筒, 高15.5cm,径11.5cm。
笔筒以八棱柱分隔为八方形,口微内敛,造型朴素清雅。筒身八面刻阳文楷书唐诗一首: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此为唐代诗人储光羲的《咏山泉》诗,表达了作者隐逸自娱的情怀。器底字迹模糊不清,隐约可辨“康熙赏玩”款识。
撰稿人:张林杰
关键词:

更多影像




相关论著
《说葫芦》 王世襄 香港中华书局 1993年
王世襄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79年1期
匏制海棠式炉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匏制海棠式炉,高8cm,口径13.1-10.4cm,最大腹径16cm。
此炉镶铜口,颈饰回纹一周,腹部饰团寿螭纹,寓长寿之意,下腹部有一周凸弦纹。器底单方框内隐约可见阳文楷书"康熙"二字。器内髹黑漆,光亮可鉴。器型仿海棠花式,精巧别致。
撰稿人:张林杰
关键词:

更多影像



匏制缠枝寿字纹碟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匏制缠枝寿字纹碟,高2.5cm,口径13.2cm,足径7.9cm。
碟敞口,浅腹,圈足。碟内髹黑漆,内沿以金漆绘花瓣纹装饰带,碟心金漆绘折枝花卉团花。碟外口沿饰回纹条带,外壁中部饰卷草纹绕团寿字五组,寓意长寿吉祥。圈足内阳文楷书“康熙赏玩”四字款。
此碟器形小巧精致,纹饰清晰,绘画工精,匏质的自然色泽与碟内的金、黑漆相映成趣,于古色古香中透露出雍容典雅之意趣,实为宫廷匏器中之精品。
撰稿人:张林杰
匏制缠枝寿字纹碟外壁纹饰

关键词:
团花  匏  缠枝
更多影像



大小连环葫芦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大小连环葫芦,通高17.5cm,最大腹径14.5cm。
此器由大、中、小3只葫芦组合而成,大葫芦为长柄,其长长的柄绾结成圈,将中葫芦圈于其内,上下皆不能脱。小葫芦的腰间系一绳挂于中葫芦的蒂部,从而组成大、中、小连环葫芦状,造型极为独特。
连环葫芦的成型,在于控制葫芦的长势,得之十分不易,或可天然偶成,难得一见。
撰稿人:张林杰
匏制勾莲纹带托高足碗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匏制勾莲纹带托高足碗,通高12.5cm,碗口径15cm,碗足高5.8cm,碗足径4.8cm,底座高7cm,底座足径10cm,托盘口径15.5cm。
碗敞口,深腹,高足,下配底座。碗内髹光亮黑漆,外壁上下各饰回纹一周,中间为5组勾莲纹。高足上自右至左署阳文楷书“乾隆赏玩”四字款识,字迹模糊,足下部饰回纹条带。
底座由一托盘和置于盘下的倒扣碗形足组成。盘口沿描金线,内以黑漆为地,以金漆绘三层瓣的莲花。碗形足内髹黑漆,口沿镶玳瑁。
此碗器形饱满,端庄大方,描金莲纹华美富丽。
撰稿人:张林杰 匏制勾莲纹带托高足碗之分拆

匏制勾莲纹带托高足碗碗托

关键词:
匏  玳瑁  勾莲纹
更多影像





匏制勾莲纹圆盒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匏制勾莲纹圆盒,清乾隆,通高4.3cm,直径9.5cm,足径8cm。
盒圆形,子母口,圈足。盖面饰瓜蔓纹环绕一盛开的花朵,线条圆润,粗细得当,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感。盖外沿、盒体均饰以勾莲纹,纹饰清晰。盒内髹光亮黑漆,有衬。圈足内署阳文楷书“乾隆赏玩”四字款。
盒内置一小巧精美的紫檀木小匣,内贮《后齐书大明咒经册》一册。
撰稿人:张林杰
匏制勾莲纹圆盒盖面

匏制勾莲纹圆盒底款识

关键词:
紫檀木  匏  勾莲纹
更多影像






匏制三凤纹圆盒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匏制三凤纹圆盒,清乾隆,通高9.1cm,口径14.8cm,足径10.3cm。清宫旧藏。
盒鼓形,子母口,矮圈足,系合范而成,范线明显。盖面中心饰凸起的太极图,其外一周为变体莲瓣纹,再外为凤纹围绕其边,盖沿、器壁通饰夔凤纹。圈足内有阳文楷书"乾隆赏玩"四字款。盖与盒内髹黑漆,盒内以浅蓝色软布包物垫底,为存放日常器物之用。
此盒线条疏朗,纹饰清晰,盖与盒形体相当,显得厚实端庄,为宫廷御用之器。
撰稿人:张林杰 匏制三凤纹圆盒盖面

匏制三凤纹圆盒盒底

关键词:

更多影像





匏制乾隆御题花卉纹扁圆盒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匏制乾隆御题花卉纹扁圆盒,通高9.5cm,口径18.9cm。
盒扁圆体,有盖,盖、身以子母口相合。盖钮半球状,环钮覆变体莲瓣纹一周,再外环团寿卷草纹一周,近口处饰回纹,口沿立墙为∽形卷草纹。盒外壁亦以回纹饰口沿,立壁则饰“工”字形云纹,间以桃、菊、梅、牡丹等四季花卉。平底,外底模范阳文假山、菊花及蝴蝶飞舞的庭园景致,凸出处略经磨平,即成矮足式,颇见巧思。器内满髹黑漆。盖内有金漆隶书“乾隆御玩”字样,盒内底阴刻填金御题诗一首:
悬瓠何尝有定容,规之成器在陶镕。
外模设矣得由巳,中道立而能者从。
绎义有符铸人法,摛词无匪慕前踪。
苑丞种出呈盘覆,贮水沉堪佐静供。
末署“乾隆乙巳孟秋月御题”及“古稀天子”、“犹日孜孜”印。
撰稿人:刘岳 匏制乾隆御题花卉纹扁圆盒盖面

匏制乾隆御题花卉纹扁圆盒御题诗

匏制乾隆御题花卉纹扁圆盒款识

关键词:
匏  卷草
更多影像






相关论著
《国宝大典》 曹者祉主编 文汇出版社 1996年
《说葫芦》 王世襄 香港中华书局 1993年
《清宫词》 吴士鑑等编 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6年
《西清笔记》 (清)沈初 中华书局198... 1985年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似熹 台湾《故宫文物... 1983年
王世襄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79年1期
象牙雕童子牧羊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象牙雕童子牧羊,清中期,高4.9cm。清宫旧藏。
此件牙雕以多块象牙雕刻、衔接而成。在以糙地刀法皴刻的草地上,二牧童席地而坐,一吹横笛,另一个举臂打拍伴和,3只绵羊温顺地伏卧其旁,仿佛也在倾听笛声。三羊寓意“三阳开泰”,笛音表示祥和,这是清代中期器物上经常使用的吉祥纹饰题材。
此件作品是清宫造办处的高手利用剩余的象牙碎料制成的,设计精妙,造型玲珑,意境典雅,人物的眼、发和绵羊的眼睛均为墨染,有点睛之妙,使作品平添了几分神韵。此件作品刻技精湛细腻,体现出清雍正时期牙刻艺术灵透、纤细的风格,是研究清代宫廷艺术的重要作品。
撰稿人:刘静
关键词:
三阳开泰
相关论著
《故宫雕刻精粹》 故宫博物院编 紫禁城出版社 2002年6月
竹根雕三羊镇纸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竹根雕三羊镇纸,清初,通高7cm,大羊高4.7cm,长6cm,宽3.8cm。
此竹根雕镇纸以一大二小三只山羊组合而成,寓意“三阳开泰”。母羊向一侧蜷肢而卧,一只小羊伏于母羊背上俯身下望,后腿努力支撑起身体;另一只靠在母羊身侧,似欲顺着母羊之腿上爬,与前只小羊相望嬉戏。
此件作品雕刻技巧细腻精湛,母羊的双眼用犀角点嵌,将其垂视爱子的款款深情表现得惟妙惟肖,小羊玩耍的姿态颇具动感。雕刻手法写实,山羊带横纹的两角、挺直后竖的双耳、成绺的胡须以及劲健的四蹄均极为生动传神。
撰稿人:刘静
关键词:
三阳开泰  犀角
紫檀百宝嵌牧羊图长方盒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紫檀百宝嵌牧羊图长方盒,清初,通高6.8cm,长13.6cm,宽10.6cm。清宫旧藏。
盒紫檀木制,长方形,平底微内凹,足周有浅凹槽。盒与盖相接的口沿边各嵌金丝回纹一周。盖面微隆起,上镶嵌胡人牧羊图。白、黄、黑三羊在右,左边的牧人为胡人形象,头裹巾帽,腰系护胸和皮带,足蹬高筒靴,坐在山石之上。天空中三朵祥云伴一轮红日。此图以螺钿为主要镶嵌材料,祥云、黄羊、白羊及胡人的衣着均以螺钿镶嵌,红日、黑羊和山石分别以玛瑙、黑漆和孔雀石嵌成,人物服装的局部由彩石嵌饰。盒壁光素。
此件作品制于清代初期,镶嵌技法简洁中见精湛,三羊生动活泼,人物目光炯炯有神,画面意境祥和宁静。
撰稿人:刘静 紫檀百宝嵌牧羊图长方盒盖面

关键词:
紫檀木  胡人  百宝嵌  孔雀石  螺钿
更多影像



竹根雕三羊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竹根雕三羊,清中期,通高7.8cm,大羊高5.7cm,座长7cm,宽4cm。清宫旧藏。
此根雕的造型以一大二小三只山羊组合而成,寓意“三阳开泰”。其中母羊四蹄侧收而卧,一只小羊正向母羊背上攀爬,另一只两前膝跪地靠在母羊身前。
作者以写实的雕刻手法将三羊母子亲昵的神态表现出来。两只小羊,一只顽皮好动,一只温和沉静,母羊则泰然自若。此作品系仿竹根雕三羊镇纸而刻制。
撰稿人:刘静
关键词:
三阳开泰
相关论著
《故宫雕刻精粹》 故宫博物院编 紫禁城出版社 2002年6月
硬木百宝嵌三阳开泰委角方盒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硬木百宝嵌三阳开泰委角方盒,清嘉庆,清宫造办处制作,通高8.6cm,盒径22.3cm。清宫旧藏。
盒红木制,委角方形,盖与盒体口沿衔接处有小凸沿,底部为委角方圈足。盖面的装饰采用天圆地方的布局,坡边处嵌银丝回纹一周,中央凸嵌一块椭圆形青玉。青玉上浮雕三阳开泰图,一只大羊曲膝回首卧于石上,头顶处丽日当空,左右两只小羊一卧一行,前后呼应,画面两侧分别雕一株万年青和万寿菊。青玉外环嵌9只红漆蝙蝠和螺钿流云,又以染牙、红漆、螺钿组配成灵芝、勾莲及穿花行龙围绕于中心图案之外,以装饰边角。
此盒盖面中央以青玉雕琢的三羊开泰图刻工精细,构图饱满。盖面嵌雕的各种纹饰搭配得当,云蝠纹玲珑精巧,流畅舒展。
撰稿人:刘静 硬木百宝嵌三阳开泰委角方盒盖面

关键词:
浮雕  螺钿  三阳开泰  染牙  灵芝  百宝嵌
更多影像




天然木羊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天然木羊,清,高4.2cm,长6.5cm。
木羊是利用树结的天然形状稍加处理而成。羊的头、角、耳朵、四肢等依势造型,天然别致。小羊四肢跪地,回首张目,口微启,似刚出生坠地正努力挣扎站起,其神态令人怜爱。
此类取自天然而自成天趣之物在皇宫内并不多见,比之富丽堂皇的工艺品平添了几许清新质朴之气。
撰稿人:张林杰
紫檀百宝嵌松羊图长方盒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紫檀百宝嵌松羊图长方盒,清前期,长25cm,宽17.8cm,通高6.7cm。
盒紫檀木质,长方形,子母口,盖与盒体口沿处均凸起边线一匝,上嵌银丝扯不断纹。
盒盖面为百宝嵌图案,图中3只羊二大一小,羊身以螺钿雕刻,并镶嵌玳瑁,形成黑白相间的色斑。公羊昂首挺胸,信步而行,母羊温顺地卧于松树下,小羊羔则依偎在母羊身旁,其乐融融。四周景致用螺钿、玉石、染牙、玳瑁等镶嵌而成,树下各种花草点缀于石间,彩云、红日高挂天空,一派生趣盎然的景象。
撰稿人:张林杰
紫檀百宝嵌松羊图长方盒盖面

关键词:
紫檀木  百宝嵌  螺钿  玳瑁  染牙
更多影像



犀角雕兽面纹方炉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犀角雕兽面纹方炉,清中期,通高11cm,足径6.1-5.1cm。清宫旧藏。
方炉以犀角雕成,仿古青铜器造型。器身如方斗,立耳,四圆柱足外撇,由口沿至足尖形成四条内弓的曲线,使其整体轮廓线秀雅而饱满。炉身四面有小扉棱,四角出脊。炉身四面纹饰相同,上部雕阳起的双夔凤纹,下部雕双夔龙纹,合成一图案化的兽面纹。
此炉之制作需将犀角一劈为四,加热使之变形,再施雕刻,工艺复杂,制作难度极高,从中可略见清代中期犀角工艺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兽面纹  扉棱  犀角
天然木雕如意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天然木雕如意,长20cm。清宫旧藏。
如意取天然木料,依其本形裁减冗枝,成如意式。其身屈曲有致,突起的棱线如脉络贯通,旁逸小枝,多自然孔穴,胜似人工镂空。如意首、尾扁圆宽厚,其上密布细小的坑洞,肌理稍粗重,似布以灵芝菌丝,与较为光滑修长的柄身恰成映衬,精巧处令人匪夷所思。
天然木雕与根雕近似,难在选材剪裁,妙在人工匠意与造化天成的契合无间,是一种非常符合我国传统审美情趣的工艺品类。这件天然木如意不仅保留了大量耐人寻味的天然特色,而且营造出玲珑的俯视与侧视不同的整体曲线效果,无疑是此类制品中较为突出的一件佳作。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灵芝
文竹方笔筒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文竹方笔筒,高15cm,口、足边长12cm。清宫旧藏。
笔筒近似立方体,壁稍厚,浅方足,内外均贴饰浅色竹簧,作并排竹竿纹。其纹饰简单,却耐人寻味。竹节以几何化的“∽”纹表示,各根竹竿的节数不等,“∽”纹的方向呈规律性的变化,错落有致,形成节奏感与动态感,加之修胎讲究,竹节处均微微突起,竹节间则稍稍低凹,起伏均匀,令竹簧不显轻薄,增添了立体感。
此笔筒竹簧片粘贴紧密,拼接细致,过渡圆融,色泽温润,有类牙、玉,尽显独特韵味。在清中期宫廷工艺追求繁缛富丽的风潮中,能出现这种技艺精湛、以简驭繁、风格清新的作品,实属难能可贵。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竹簧  文竹
文竹蕉叶饕餮纹瓶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文竹蕉叶饕餮纹瓶,高29cm,口径9.9cm,足径9.4cm。清宫旧藏。
瓶敞口,平口沿,束颈,丰肩,敛腹,足部微收进,足缘外撇,与口部呼应。此瓶器形厚重端庄。通体贴浅色竹簧为地,上以深色竹簧显花。花纹主题为仿古的几何化图案,由各式点、线组成,灵活多样,如运笔勾描。口边饰回纹;颈部弦纹之间以锯齿纹划分区间,内用如意纹等凑合成极简的兽面;肩饰一周覆莲纹、一周缠枝纹、一周菱地圈点几何纹;腹部为蕉叶饕餮纹,面积较大;足部饰一周变体夔凤纹。
此瓶因年深日久局部有开粘现象,透露出不少工艺痕迹。从肩部裂隙及足底刀痕可看出瓶体木胎的制作方式,竹簧片的拼接设计也较为清晰,如腹部是以六枚饕餮纹的鼻梁为界,分瓣粘贴,有利于图案造型的完整,颇见匠心。
现存清中期宫廷文竹制品中,有许多借鉴了商周青铜彝器的造型与装饰纹样,这同当时的宫廷趣味、社会风气、学术文化思潮均有密切关系。不过,此器上的饕餮纹已不再具备商代那种震人心魄的威严与狞厉之美,仿古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再现当时的精神境界与时代气息,毋宁说是一种繁琐的引用罢了,这也正是清中期仿古器物的普遍风格。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饕餮  竹簧  如意纹  文竹  弦纹  缠枝
文竹嵌螺钿方胜式盒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文竹嵌螺钿方胜式盒,高6.5cm,口最宽24cm。
盒作方胜形,盖、身为天覆地式,平底。每个顶角均出半圆弧形,贯通至底,成圆柱状,增添了器形的变化。通体贴浅色竹簧为饰,盖面边缘处又镶贴一层,成阳文装饰带,恰好廓出二方形叠角相压的轮廓线,内分别用螺钿、玉石、染牙、色漆、槟榔木等镶嵌暗八仙纹,正中以红漆嵌一变体寿字纹。盖、身立墙则各有一条装饰带,以阴刻为之,区别于盖面阳文。
此方胜盒的造型及暗八仙等纹饰都不外于清代宫廷工艺所习用的器物造型和吉祥图案的范畴,但此盒仍有颇为巧妙的细节,特别是方胜盒对撞的二部分,其盖面边饰及顶角上的团花均不同,两部分边饰交合处似相链套。这种不同的纹饰表现在两部分立壁上,愈为有趣,整体效果如同两个盒子撞合为一体。此外,盒盖底边未镶贴竹簧,恰巧形成一剖面,制胎、嵌贴、拼接等工艺痕迹都清晰可见,是值得留意的局部。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吉祥图案  文竹  竹簧  螺钿  方胜  团花  暗八仙  染牙
棕竹七佛钵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棕竹七佛钵,高14.5cm,口径23.6cm。清宫旧藏。
钵圆体,口微内敛,口沿平齐,底部浑圆如釜。器型稍扁,体硕大,壁厚重,入手沉着。钵外浮雕一周共7尊佛像,均为结跏趺坐,双手叠置膝上,眼帘低垂,宝相庄严。其背光为浅浮雕,佛像为高浮雕,辅以恰到好处的阴刻,形成多层次的纹饰,突出了立体感。佛座之莲台设计为半圆形,以适应器下部的曲面形态,视觉效果颇佳,是别具匠心的细节处理。器表打磨光润,强调棕竹独特的自然肌理,于浅赭色地中显现深色悬针状条纹,向下渐变为细小的颗粒,长短、聚散不一,深浅二色相映生辉,令人眼花缭乱。钵内壁阴刻隶书填绿彩乾隆御题诗句:
古寺闻藏古钵珍,舍离曾得奉金人。
何来沙汭渔家器,又历风旙海劫春。
纪事五言尤忆昨,选材七佛重传神。
笑予何复拘名象,青石由来半假真。
并“乾隆戊寅(二十三年,1758年)春日御题”及“乾隆宸翰”填朱印章。
此诗录于《高宗御制诗》二集卷七十五,原题作《题枷楠木佛钵》,其后有自注曰:“开元寺佛钵见皮日休诗序甚详,去岁南巡索观题句,仍命藏寺中,爱其制古,因命良工以枷楠香木肖形为之。然日休所云帝青石作,以今观之,则陶器而非石,盖世代屡易焉,知不出于赝,故末句及之”云云。查皮日休《开元寺佛钵诗》并序,见《全唐诗》卷六一三,述开元寺钵来历甚奇,以为佛法东来的征象,乾隆因之有感而发。开元寺位于江苏苏州盘门内东大街,始建于三国吴,唐开元廿六年(738年)改今名,是苏州著名佛寺。皮日休曾隐居于苏州,故多咏是地风物。
依乾隆之诗题及注,知七佛钵最初以枷楠木为之,而此种棕竹制亦为乾隆所爱,或其误以棕竹为枷楠矣。所谓七佛,乃佛经中对过去世界的七位佛祖的合称。据《长阿含经》应为毘婆尸佛、尸弃佛、毘舍婆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及释迦牟尼佛。这件棕竹七佛钵工、质皆美,又深具文化韵味,无疑是清乾隆时期竹刻工艺中的精品。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皮日休  结跏趺坐  尸弃佛  《全唐诗》  背光  释迦牟尼  浮雕  七佛
匏制勾莲纹壶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匏制勾莲纹壶,清,通高17.5cm,口径9.3cm,底径9.6cm。清宫旧藏。
壶圆盖,圆球式钮,短直颈,球形腹,流与柄皆为方形。壶身雕刻勾莲纹纹,盖口与壶口均用玳瑁镶边,壶底刻楷书“康熙赏玩”四字款。此壶流口大而内无隐网,应为酒壶。
匏器又称葫芦器,为中国特有的工艺品种。此壶由范模制成,为清康熙时期的匏制佳品。
撰稿人:宋海洋
关键词:
匏  玳瑁  勾莲纹
胡允中犀角镂雕仿古蝉螭纹杯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犀角镂雕仿古蝉螭纹杯,清,胡允中制,高16.2cm,口径14.1-10.9cm,足径5.9-5.7cm。
此杯仿商周青铜觚的形制。器呈喇叭状,杯身上下各刻蝉纹一周,中腰部位刻兽面纹一周,在蝉纹、兽面纹上浮雕数条爬行的螭龙,其中几条攀爬于杯壁之上,另有几条纠缠成杯柄。杯底部刻阳文行书“壬午七夕胡允中为仲青盟翁作”题铭及“胡允中印”篆书印章。
胡允中,生卒年月不详,清中期的犀角雕刻高手。
此杯风格粗犷,技艺娴熟,纹饰线条圆润流畅。从杯底题刻的文字内容看,此杯应是胡允中为其友人的亲属专作的一件酒具。
撰稿人:宋海洋
关键词:
浮雕  兽面纹  觚  七夕  犀角  阳文
牙雕桃式杯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牙雕桃式杯,清乾隆,高5.5cm,口径7-6.5cm。
杯象牙质,口呈桃形,柄雕为桃的枝叶形态。远观此杯如小桃初熟,挂枝摇曳,玲珑优美。
此杯纹饰雕刻圆润细腻,无锋碴之感,风格精巧灵秀,为清中期作品。
撰稿人:宋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