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晶石☆魔法少女:实力派阎锡山(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53:13


余世存(历史作家)                                    
     一个世纪前的1905年,阎锡山才22岁,就加入了同盟会。28岁时,辛亥革命爆发,他组织和领导太原起义,作用巨大,用孙中山的话说:“不惟山西人当感戴阎君,即十八行省亦当致谢。”阎锡山因此被军民推为山西都督。
     当时,山西处于北洋军阀势力的觊觎之中,阎锡山周旋于袁世凯、黎元洪、曹锟、吴佩孚、段祺瑞、张作霖等人之间,“备受风云险恶之苦”,但他能够因势得保,不断扩张实力,一度统治晋、察、绥及平津地区多年,终为中国地方实力派之强人,能够跟冯玉祥、李宗仁、蒋介石等后起豪杰争雄,甚至一度问鼎中原。
     阎锡山执掌山西军政大权38年,被称作“山西王”当之无愧,至今有论者称其为山西现代转型以来最好的地方长官之一,连蒋介石都曾向他致意。蒋介石有一次在国民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说:“过去,我们学苏联、学美国、学德国,都失败了,还不如阎锡山在山西有办法,我们今后要学阎锡山。”




     1930年,美国《时代》杂志也发现了阎锡山的价值:“作为山西省的‘模范督军’,阎锡山处在军阀的包围之中。尽管目前晋西南地区还存在粮食短缺,但阎为1100万人带来了繁荣……阎的嗜好不是女人、酒、鸦片,甚至也不是金钱,而是优质的道路、纺织技术、防御部队……”
     这个年轻的实力派虽然是同盟会的老会员,也是国民党人,但在北中国那样一个强人林立的地方,他也曾拥护袁世凯称帝,解散省内的革命团体……但他很快吸取教训,奉行“三不二要主义”,即“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至1924年,他多次拒绝参加军阀混战,使山西维持了数年的和平与安定。河南、河北等邻省的灾民大量涌入山西,寻求安居乐业之所。1919年胡适陪同杜威到太原,1934年潘光旦走在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上,都曾留下赞美之辞。
     阎锡山在山西推行国民义务教育,他说:国民学校的功课,就是学打算盘、写信、记账的本事,有4年功夫就毕业;稍有钱的,再上高等学校;实在穷的,也可自谋生活。这就是求知识的第一要事。1916年,山西每万人中有小学生290名,居各省之首。从1924年起,山西适龄儿童入学率每年都在80%以上。到1937年,山西有55所中学、17所师范学校、6所大学。教育家黄炎培在《读中华民国最近教育统计》中说:民国初年山西学校、学生数量的增长“速而最稳”。
     更有创意的是阎锡山的农村政策。从1917年起,他在山西搞起了“编村”、“村治”等基层民主制度。在他看来,实行民主和人民的素质没有必然联系,因为是非曲直在人心中是几近本能的东西。
上世纪20年代,阎锡山又提出“田由公授”的主张,因为他深知土地问题是农业国家的命脉。战乱与动荡使农民大多破产,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大地主手里,如此趋势,“必然激起土地所有者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土地使用者终岁劳动,不得一饱”。他的对策是将土地收归村有,而不是“国有”,希望在实行土地分配时同村人相互理解,手续也简便易行。可以说,他的基层治理和土地集体所有的政策影响到后来的中国。对改良的乡村建设派和革命的国共党人来说,阎锡山都堪称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先驱之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