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女狩猎朴宰范中字:秋谨诗集 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33:52


 清明怀友 

  节届清明有所思, 东风容易踏青时。

  看完桃李春俱艳, 吟到荼蘼兴未辞。

  诗酒襟怀憎我独, 牢骚情绪似君痴。

  年年乏伴徒呼负, 几度临风忆季芝。

  附注: 此诗写于第二次入住北京时期。秋瑾在诗中表达了对挚交吴芝瑛女士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季芝”,即指吴芝瑛。

  独对次《清明》韵

  独对春光抱闷思, 夕阳芳草断肠时。

  愁城十丈坚难破, 清酒三杯醉不辞。

  喜散奁资夸任侠, 好吟词赋作书痴。

  浊流纵处身原洁, 合把前身拟水芝。 

  附注: 此诗写于第二次入住北京时期,与上一首《清明怀友》相联。当时的秋瑾由于接触面的扩大,特别是一些新人物和新思想的影响,她自身的思想和精神有了很大的变化。这首诗表达她在探索和追求中的反思。

  乍别忆家 

  远隔慈帏会面难, 分飞湘水雁行单。 

  补天有术将谁倩? 缩地无方使我叹。 

  拼却疏慵愁里度, 那禁消瘦镜中看!

  帘前钩样昏黄月, 料得深闺也倚栏。

  附注: 此诗作于北京。秋瑾在诗中表达了两种情思: 孤独之感,思亲之情。

  秋 菊 

  篱下墙边处处栽, 千枝喜向谢庭开。

  冷因秋色寻新句, 醉酹寒香拨旧醅。

  帘卷西风人比瘦, 时迎北雁客初来。

  曾闻解组陶彭泽, 圃露庭霜手自培。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婚后。秋瑾在闺中独自一人时,感到时间的流逝,看到又一个秋天的来临,心中未免产生一点淡淡的欣慰,因为她一贯喜爱秋色。这样的诗,在婚后所写的诗词中是很少的。此诗多用典故。

       秋 雁

  芦苇萧萧景象秋, 鸣声爭聚白蘋洲。

  频兴夜月骚人感, 惯助河梁旅客愁。

  传帛解怜苏武节, 挥弦应忆洞庭游。

  空劳写尽西风怨, 江外光阴肯少留?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婚后。这是一首托物寄情的诗,从芦苇的“萧萧”到秋雁的鸣声,再进而说到苏武的事,无不围绕秋瑾的思念故乡(绍兴)之情。

春 柳 四章

  东风吹彻日初肥, 几度曾经汁染衣?

  陌上烟轻莺并语, 帘前香暖燕双飞。

  先生园巷斜阳晚, 处士楼台宿雨稀。

  一曲白门摇落恨, 送人离别太依依。

  珠帘画舫绿莎洲, 笑对东风舞态柔。

  植去堪宜廉吏宅, 移来刚傍美人楼。

  欧阳堂外思前度, 苏小门边忆旧游。

  陌上萋萋空怅望, 征夫何处觅封侯?

  近拂楼头远拂桥, 隋堤风景未全销。

  龙池雨过烟笼幕, 雀舫春浓锦作桡。

  一曲竞歌樊素口, 三眠学舞楚宫腰。

  江南江北愁如许, 谁把蛾眉样细描?

  和雨透烟万缕丝, 灵和惯妒舞腰肢。

  好将五斗师陶令, 羞把双眉拟紫芝。

  牵尽离情思妇泪, 织成愁绪旅人思。

  永丰坊里多垂线, 曾许承恩向禁墀。

  附注: 以上四首写柳的诗作于湖南。秋瑾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柳树和春天的赞颂,而且托物寄志,对于一些虚度光阴只知吟柳自赏的人的不满。这四首诗中运用了很多典故,从侧面说明了秋瑾不但是一位优秀的诗人,而且也是一位饱学之士。

       秋日独坐

  小坐临窗把卷哦, 湘帘不卷静垂波。

  室因地僻知音少, 人到无聊感慨多。

  半壁绿苔蛩语响, 一庭黄叶雨声和。

  剧怜北地秋风早, 已觉凉侵翠袖罗。

  附注: 此诗作于初入北京时期。当时秋瑾身处夫家,深感孤单寂寞,百般无聊,又不能外出,只能以读书写诗打发时间。诗中托物寄情,倾诉“知音少”、“感慨多”之心情。  

    红莲

  洛妃乘醉下瑶台, 手把红衣次第裁。

  应是绛云天上幻, 莫疑玫瑰水中开。

  仙人游戏曾栽火, 处士豪情欲忆梅。

  夺得胭脂山一座, 江南儿女棹歌来。

  附注: 此诗写于北京。秋瑾借咏红莲,赞颂那些外表与内心都纯洁美丽的品性。此诗也可看作是秋瑾的自我写照。红莲,即是红色的荷花。

  白莲

  莫是仙娥坠玉铛, 宵来幻出水云乡。

  朦胧池畔讶堆雪, 淡泊风前有异香。

  国色由来夸素面, 佳人原不借浓妆。

  东皇为恐红尘染, 亲赐寒簧明月裳。

  附注: 此诗作于北京,与《红莲》一诗同时所作。这是对白色的菏花有所赞颂,指出天生丽质用不着“浓妆”。是《红莲》的姊妹篇。  

   旧游重过有不胜今昔之感

  旧时景物旧时搂, 今日重来宿雨收。

  小庭花草犹如是, 故国亲朋好在不?

  南地音书频阻隔, 东方烽火几时休?

  不堪登望苍茫里, 一度凭栏一度愁!

  附注: 此诗作于北京,时值1904年,当时秋瑾准备东渡日本,但因日俄之战而耽搁下来。乡愁、思亲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都在诗中有所表白。  

  赠盟姊吴芝瑛 字紫瑛

  曾因同调访天涯, 知己相逢乐自偕。

  不结死生盟总泛, 和吹埙笙韵应佳。

  芝兰气味心心印, 金石襟怀默默谐。

  文字之交管鲍谊, 愿今相爱莫相乖。

   附注: 此诗写于北京。1904年初秋瑾与吴芝瑛结拜为姊妹,相互交换兰谱,这苜诗即写在兰谱上。全诗洋溢秋瑾对友谊的珍惜与重视之情。吴芝瑛也极重情谊,在秋瑾就义之后,曾为营葬秋瑾而多方奔走,并先后写过多篇哀悼和纪念秋瑾的文章。

  申江题壁

  —轮航海又南归, 小住吴凇愿竟违。

  马足车尘知己少, 繁弦急管正声稀。

  几曾涕泪伤时局, 但逐豪华斗舞衣。

  滿眼俗氛忧未已, 江河日下世情非。

   附注: 此诗写于上海。当时(1904年)秋瑾因日俄战争耽误了去日本的日期,抽暇从北京动身南下(绍兴)探母,途经上海作短时逗留。耳闻目见,对上海的上流社会和一些有钱人的花天酒地与纸醉金迷的生活极为不满,当时就写下此诗。

  重上京华申江题壁

  又是三千里外程, 望云回首倍关情。

  高堂有母发垂白, 同调无人眼不青。

  懊恼襟怀偏泥酒, 支离情绪怕闻莺。

  疏枝和月都消瘦, 一枕凄凉梦不成。

  附注: 此诗写于上海。1904年秋瑾到绍兴探母后返回北京,经过上海又作暂时停留,思前想后,无限感慨。眼见国家如此,而志同道合者却是“同调无人”,故有无限凄凉寂寞之感。又:此诗当年曾在《小说林》发表,诗名只有“申江题壁”,无“重上京华”四字。

  自题小照

   男装

  俨然在望此何人? 侠骨前身悔寄身。

  过世形骸原是幻, 未来景界却疑真。

  相逢恨晚情应集, 仰屋嗟时气益振。

  他日见余旧时友, 为言今已扫浮尘。

  附注: 此诗写于北京。1904年春天,秋瑾决心赴日留学,特地女扮男装前往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至今犹存,亦可参照日本服部繁枝的回忆文章。在诗中,秋瑾表示从此踏上革命之路,义无反顾。

  寄友书题后

  分离未见日相思, 何事鱼鳞雁羽迟?

  慰我好凭三寸管, 寄君惟有七言诗。

  风霜异国身无恙, 花月侨乡乐可知。

  引领尺书从速降, 还将时局诉毛锥。

  附注: 此诗写于日本。1904年夏季秋瑾到达日本,之后发信到国内亲友报告平安。该诗即是信中附作,后来曾发表于天津《大公报》。诗中洋溢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亲友的深沉感情。

  (三)五绝六首

  春草

  草色满平芜, 春风吹第苏。

  吹嘘须着意, 莫使感荣枯。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秋瑾在诗中显示对春天的喜悦,歌颂春天给大地带来生机。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大自然对人间的恩赐应是普遍而公平的。

  咏 琴

  手抱绿绮来, 七弦发清响。

  但恐所好殊, 不遇知音赏!

  附注: 此诗作于湖南,婚后。秋瑾在结婚以后,由于性格、气质上的不同等种种原因,极感压抑,因此在这时期所写的诗词中,多有孤独、寂寞之情流露,此即为其中之一。另:“绿绮”乃著名的古琴名。

  谢道韫

  咏絮辞何敏, 清才扫俗氛。

  可怜谢道韫, 不嫁鲍参军。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婚后。由于婚姻的不幸,秋瑾经常在诗中发泄心中怨曲。在这首诗中,以谢道韫自比,来说明才女不一定能嫁给才子的古今同遇。

  秋 声

  梧树撼楼风, 秋声何太苦?

  闲拈芳菊词, 试把商音谱。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婚后。秋瑾的婚姻生活极为不和谐,滿腔愁闷之情,因此常常写诗表达。这首诗托物寄情,用秋树、秋风和秋声作为衬托,发抒内心无限的惆怅。

  春暮口号

  春从何处来? 春向何方去?

  杜宇尽催归, 问之无一语。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面对杜宇的声声啼鸣,秋瑾表达了对暮春的惋惜之情。

  长崎晓发口占

  曙色推窗入, 岚光扑面来。

  行行无限意, 搔首一低徊。

  我欲乘风去, 天涯咫尺间。

  何当登帝阙, 一叩九重关。

   附注: 此诗作于日本长崎。1904年7月秋瑾乘船去日本,当船抵达日本长崎时,看到异国他乡一派新鲜兴旺的景象,不禁有感而发,写了此诗。在诗中,秋瑾联想到自己的祖国,倍增爱国救民的信心。

  (四) 五律九首

  水仙花

  洛浦凌波女, 临风倦眼开。

  瓣疑呈玉盏, 根是谪瑶台。

  嫩白应欺雪, 清香不让梅。

  余生有花癖, 对此日徘徊。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秋瑾对水仙花的色和香极为赞叹,并以仙女来比喻它的纯洁和美丽。

  送 别

  杨柳中庭月, 来宵只独看。

  分离从此始, 相见定年难。

  浦溆灯将烬, 窗前泪未干。

  明朝挂帆去, 谁伴倚栏干。

  附注: 此诗作于湖南,婚后。秋瑾于1896年结婚以后,即与娘家亲人分离,而在夫家生活并不幸福,情绪压抑,因此常有思念亲人之作。到了1903年,因父亲去世而母亲携家离开湖南回归老家绍兴,从此与娘家亲人更是天各一方,这首诗即写于此时。   

  咏琴志感

  泠泠七弦琴, 所思在翠岑。

  成连奋逸响, 中散叹销沉。

  世俗惟趋利, 人谁是赏音?

  若无子期耳, 总负伯牙心。

  附注: 此诗作于湖南,婚后。秋瑾在结婚以后,深感其夫不仅不学无术,而且思想言谈也是俗不可耐,可谓话不投机,没有共同的语言。天长地久便只能写诗赋词来发泄心中苦闷之情。

   思亲兼柬大兄 丙申作二章

  一样帘前月, 如何今照愁?

  阑干深院静, 花影夜庭幽。

  看雁萦归思, 題笺写早秋。

  闺中无解侣, 谁伴数更筹?

  久绕闺中步, 徘徊意若何?

  敲棋徒自谱, 得句索谁和?

  坐月无青眼, 临风惜翠蛾。

  却怜同调少, 感此泪痕多。

  附注: 此诗(二章)作于湖南,婚后。长兄秋誉章送亲陪秋瑾至夫家,婚礼后即行离去。由于在夫家格格不入,又无处申诉,只能寄信向亲人或赋诗来倾吐自己的 苦闷和寂寞,来表达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之情。但具有英雄性格的秋瑾,并没有从此消沉,而是开始思索为什么。  

  轮船纪事 二章

  四望浑无岸, 洋洋信大观。

  舟疑飞鸟渡, 山似毒龙蟠。

  万派潮声回, 千峰云间攒。

  茫茫烟水里, 相思入眉端。

  水天同一色, 突兀耸孤峦。

  望远胸襟畅, 凭窗眼界宽。

  银涛疑壁立, 青海逼人寒。

  咫尺皇州近, 休歌行路难。

  附注: 此诗(二章)写于从湖南赴北京的旅途中,写于轮船上。1902年秋瑾的丈夫王廷钧化钱在北京买了一个官做,任吏部主事,因此携家眷一同北上,由于走海路,轮船经过东海时,秋瑾首次见海,犹如茅塞顿开,心胸为之一振,逐有此诗。

   寄家书

   惆怅慈闱隔, 于今三月余。

    发容应是旧, 眠食今何如?

   恨别常抚线, 怀愁但寄书。

   秋来宜善保, 珍摄晚凉初。

    附注: 此诗写于北京。秋瑾于1902年隨夫进入北京以后,家庭生活同样不愉快,“官太太”的生份 并不使她产生任何自慰 。秋瑾日夜只是思念娘家亲人,特别是对高堂老母,更是怀念不已。此诗即写在一封寄给母亲的家书里。原家书今已不存。

  感 事

  竟有危巢燕, 应怜故国驼。

  东侵犹未已, 西望计如何?

  儒士思投笔, 闺人欲负戈。

  谁为济时彦? 相与挽颓波。

  附注: 此诗写于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期。由于强敌入侵,朝廷西迁,秋瑾随夫家也暂时返回湖南。这次重大的变故促使秋瑾从此不仅仅缠绵于个人的身世和思亲之情,而开始投入到忧国忧民的更高层次之中。这首诗可认作是秋瑾思想转变的一个象征。

   书 怀

  廿载贫中过, 青春太负公。

  消磨诗与酒, 惆怅月兼风。

  发短因愁白, 颜凋借酒红。

  壮心殊未已, 且莫憾途穷。

  附注: 此诗写于第二次进入北京时期。诗中回顾既往,借题发挥,抒述岁月易逝,人生坎坷,所指并非专人,多为泛指。最后二句才是诗人的主旨,表达了雄心壮志。

  《精卫石》中诗

  踏破范围去, 女子志何雄?

  千年开楚界, 万里快乘风。

  引领人皆望, 文明学必隆。

  他时扶祖国, 身作自由钟!

  因弹词是七言体,而此是五言,而且小说中也说明此诗系作者所写,故可以独立成诗。在这首诗中,秋瑾显示了到达日本以后思想上的升华,以及决心投身革命和对自己祖国的未来的期望。原诗无题,现题为后来编纂者所加。

  (五) 五古两首

  吊屈原

  楚怀本孱王, 乃同聋与瞽。

  谤多言难伸, 虫生木自腐。

  臣心一如豸, 市语三成虎。

  君何喜谄佞, 忠实反遭忤。

  伤哉九畹兰, 下与群草伍。

  临风自芳媚, 又被薰莸妒。

  太息屈子原, 胡不生于鲁?

  附注: 此诗写于湖南。秋瑾凭吊诗人屈原,在诗中悲叹诗人的不幸遭遇,指出正直的人总是受妒忌,受诽谤,受迫害。全诗表达了深沉的不平之情。

   柬徐寄尘

  不唱阳关曲, 非因有故人。

  柳条重绻缠, 莺语太叮咛。

  惜别阶前雨, 分携水上萍。

  飘逢经已惯, 感慨本纷纭。

  忧国心先碎, 合群力未曾。

  空劳怜彼女, 无奈系其亲。

  万里还甘赴, 孑身更莫论。

  头颅原大好, 志愿贵纵横。

  权失当思复, 时危敢顾身?

  白狼须挂箭, 青史不铭勋。

  思宗轻富贵, 为国作牺牲。

  只强同族势, 岂是为浮名。

  附注: 此诗作于浙江浔溪,时间为1906年5月,当时秋瑾已从日本回国,在浔溪女校任教,但仅执教两个多月,因当地保守势力恶意诽谤攻讦,秋瑾愤而辞职,旋往上海。此诗即于这种环境之下写成,然后寄给好友徐寄华。在诗中,诗人回顾了以往的岁月和送别之情,表达了忧国忧民之心,以及自己对未来的理想和决心等。此诗手稿至今犹存。

    (六) 七绝十二首(后期)

    古意

  金屋无人见泪痕, 坠欢如梦黯销魂。

  秋风一夕捐纨扇, 零落人间弃妇恩。

  附注: 此诗作于北京。1903年以后,秋瑾与丈夫王廷钧时起冲突,夫妻间感情日见淡漠。而王廷钧更有纳妾的打算,这更引起秋瑾的反感。这首诗即是这种环境下的产物,在诗中秋瑾认为自己遭到了遗弃。

    感 事

  足絷麒麟踬不前, 匣中夜夜啸龙泉。

  天生材气非无意, 震荡乾坤待转旋。

  附注: 此诗作于从日本归国以后。当时秋瑾已在日本参加了同盟会,回国以后联络各派会党,正积极筹划组织起义。此诗表达了诗人欲“震荡乾坤”的革命家的豪情壮志和无畏的精神。

  探 骊 歌

  地岌天惊应一呼, 斩蛟射虎徒区区。

  驽云试展屠龙手, 血浴沧溟夺颔珠。

  附注: 此诗写于从日本归国以后。此时的秋瑾已成了一位职业革命家,在诗中显示了革命到底的雄心壮志和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斗争精神。

    咏 白 梅

  淡妆别具好丰神, 小谪瑶台悟夙因。

  不遇师雄来月下, 如何空现女郎身。

  附注: 此诗写于自日本归国以后,以白梅喻人,托物寄情。

  题徐寄尘小淑姊妹诗稿

  新诗读竟齿犹芬, 大小徐名久已闻。

  今日骚坛逢劲敌, 愿甘百拜作降军。

  附注: 此诗作于1906年3月。自从秋瑾在浔溪女校执教,开始与徐寄尘、徐小淑姊妹俩结识,由于志趣相投,双方友谊与日俱增,相互间经常有诗词往来。当时徐氏姊妹已有诗名,人称“大小徐”。秋瑾在诗中对徐氏姊妹的诗词培加赞扬,而且表示自己心悦诚服。这并非是客套话,确是肺腑之言。徐氏姊妹后来加入南社,成为南社著名女诗人,她们的诗作,曾得到柳亚子、陈去病和叶楚沧等著名诗人的高度评价。

  将赴沪别寄尘

  临行赠我有新诗, 更为君家进一辞。

  不唱《阳关》非忍者, 实因无益漫含悲。

  莽莽河山破碎时, 天涯回首岂堪思?

  填胸万斛汪洋泪, 不到伤心总不垂。

  此身拼为同胞死, 壮志犹虚与愿违。

  但得有心能自奋, 何愁他日不雄飞。  

  祖国沦亡已若斯, 家庭苦恋太情痴。

  只愁转眼瓜分惨, 百首空成花蕊词。

  附注: 以上四首诗作于1906年5月。当时,秋瑾离开浔溪女校前往上海,徐寄尘和学生们送行至河边,相互道别。秋瑾当即写下了这四首诗,除寄尘姊妹也写了道别诗。在诗中,秋瑾勉励对方胸有壮志,以国家为重,同时也是鼓舞自己,写下了“此身拼为同胞死”的铮铮誓言。

   别 小 淑

  况复平生富感情?

  《骊歌》唱彻不堪闻?

  重来敢爽临歧约?

  此别愁心半为君!

  惺惺相惜两心知,

  得一知音死不辞。

  欲为同胞添臂助,

  只言良友敢言师。

  附注: 此诗作于1906年,当年5月分,秋瑾离开浔溪前往上海,徐氏姊妹送行,秋瑾当时写诗赠别。在这首诗中,前半部分表示对徐小淑的前途关切之情,后半部分则是表达双方的知音之缘以及生死之交,秋瑾在诗中歉虚地自称“良友”而拒绝师长之称。

  寄 友

  何人慷慨说同仇?

  谁识当年郭解流?

  时局如斯危已甚,

  闺装愿尔换吴鈎。

  附注: 此诗写于1906年5月以后,也是寄给徐小淑的诗词之一。诗中对当时的国家形势甚为担忧,并鼓励徐氏姊妹能学习古代的朱子郭解等游侠的精神,脱离闺阁,投身到革命行列中。

   五月十四夜别寄尘

  此别深愁再见难,

  临歧握手嘱加餐。

  从今莫把罗衣浣,

  留取行行别泪看。

  珍重香闺莫太痴,

  留卿小影慰卿思。

  不为无定河边骨,

  吹聚萍踪总有时。

  附注: 以上两首诗作于1907年6月。当时秋瑾前往石门徐寄尘家中,告知不久将举行起义,自己完全有可能牺牲,特来告别。同时又诉述革命经费欠缺,向徐商借军饷,徐寄尘当即倾囊相赠。在诗中,除了相互勉慰之外,秋瑾表现出一位女革命家在生死关头从容不迫的视死如归的气魄。

  (七) 七古十首

   偶有所感

  妆台喜见仙才两, 客路飘蓬月又三。

  明镜萧疏青翼鬓, 闭窗宽褪碧罗衫。

  十联佳句抚膺折, 一卷新诗信手衔。

  道韫清芬怜作女, 木兰豪侠未终男。

  高吟《白雪》谁能继? 欲步《阳春》我自惭。

  小院伫闻莺鲜哼, 旧巢留待燕呢喃。

  爱翻声谱常抛绣, 为买图书每脱簪。

  身后微名豹雾隐, 眼前事业蜮沙含。

  交游薄俗情都倦, 世路辛酸味久谙。

  绿蚁拼将花下醉, 《黄庭》闲向静中参。

  不逢同调嗟何益? 得遇知音死亦甘。

  怅望故乡隔烟水, 红牙休唱《忆江南》。

  附注: 此诗作于1903年春探母后回到北京时期。这时期的秋瑾,正处于思想彻底变化的前夕,各种遭遇又令她苦闷彷徨。这首诗正是反映了她这时期的思想感情,“同调”不逢,“知音”难遇,都是出于肺腑之言。诗中多用典故。

   挽故人陈阕生女士

  阕生年方二十一,遽作古人,回忆省垣聚首,风雨连床,曾几何时?谁怜一别,竟成梦幻。悲从中来,不胜哀惨!手挽一章,亦长歌代哭之意。魂兮有灵,慰予梦寐!

  聚首湘垣君乖角, 掌上珠擎藏绣阁。

  喜音时按玉参差, 好客每陈金凿落。

  三生石上有前缘, 相见相亲两意怜。

  栏外同心佇皓月, 阶前携手惜流年。

  何期一旦分飞去, 催妆各赋于归句。

  遭际相同奈命何? 一水盈盈不得语。

  从此相思相见难, 沙江潭水恨漫漫。

  鱼书欲见何由达? 几度临风琴韵寒。

  长颂锦屏春永好, 忽传噩耗惊相报!

  召回天上掌书仙, 劈破人间比翼鸟。

  驾鹤催归萼绿华, 却教知己泣天涯。

  素车白马难为继, 斗酒只鸡徒自嗟。

  伤心侬欲将天问, 翘首呼天何太忍?

  素悉卿家姊妹无, 高堂能不添悲哽?

  挽卿几度暗声吞, 满纸淋漓尽泪痕。

  天地可逢怀梦草, 长歌聊以代招魂。

  附注: 此诗作于湖南时期。在湖南生活的初期,亦即秋瑾出嫁之前,经常与父亲同僚的家眷有所来往,特别是与年龄相仿、意气相投之少女,陈阕生即是其中之一。秋瑾在诗中对这位女友作了较为全面的描述,并对其早逝表达了深挚的哀思之情。秋瑾婚前有不少女友,陈阕生是唯一留下姓名的一位少女。

  剑 歌

  若耶之水赤堇铁, 铸出霜锋凛冰雪。

  欧冶炉中造化工, 应与世间凡剑别。

  夜夜灵光射斗牛, 英风豪气动诸候。

也曾渴饮楼兰血, 几度功铭上将楼。

  何期一旦落君手, 右手把剑左把酒。

  酒酣耳热起舞时, 夭矫如见龙蛇走。

  肯因乞米向胡奴? 谁识英雄困道途。

  名刺怀中半磨灭, 长歌居处食无魚。

  热肠古道宜多毁, 英雄末路徒尔尔。

  走遍天涯知者稀, 手持长剑为知己。

  归来寂寞闭重轩, 灯下摩挲认血痕。

  君不见孟尝门下三千客, 弹铗由来解报恩。

  附注: 此诗作于北京。诗人借咏剑及一些古代的人物事迹来抒发心中豪气,可谓托物寄志。诗中多用典古,这是秋瑾诗词特色之一。

   二 月 篇

  二月江南草正肥, 杂花生树乱莺飞。

  朱颜渐惜垂垂老, 绮陌空过缓缓归。

  归去来兮归未得, 天孙惆怅银河隔。

  几见红莺照明宫, 未容青鸟通消息。

  消息沉沉绣闼封, 庭花依旧笑春风。

  青丝镜里朝成雪, 玉筋灯前夜陨红。

  红妆是否长如故, 春风秋月等闲度。

  蓬岛频回欲近舟, 桃源莫认重来路。

  路曲花迷别恨浓, 情关谁启钥重重。

  宠辞金屋三千队, 梦觉巫山十二峰。

  巫峰影事休追话, 啼痕暗湿鲛绡帕。

  雌凤将雏瘦可怜, 惊鸳打鸭愁无那。

  无那狂风扬落花, 隔花人远抵天涯。

  风怀陶写凭诗酒, 幽怨分明托琵琶。

  琵琶一曲伤心调, 旧人痛哭新人笑。

  棋局中心郁不平, 车轮四角留难到。

  到时纵換嫁时衣, 愁后芳期百卉腓。

  仙掌终虚承露望, 芙蓉应悔拒霜非。

  是非谁向先机悟, 花谢花开总由数。

  冯衍慵贻妇弟书, 阿娇空买长门赋。

  附注: 此诗作于北京,时间约为1904年3月。秋瑾的丈夫自从花了一万两白银买了一个京官(吏部主事)以后,便携家由湖南迁往北京,秋瑾也只能随同前往。在北京生活期间,夫妻之间矛盾日益加深,而丈夫王庭钧不仅没有设法化解矛盾,反而表示要纳妾,这使秋瑾更加难以忍受。因此,秋瑾产生了去日本留学的想法,并决定与王庭钧分道扬镳。这首诗写于去日本之前,充分透析自己内心的感受,也可使读者触摸到秋瑾真实的感情世界。可以这样说,虽然秋瑾对自己的婚姻极为不满,但既已结为夫妻,且有了儿女,秋瑾对自己的丈夫还是具有一定的感情的。如果不是王庭钧的自私甚至最后想纳妾,秋瑾很可能不会与他决绝。此诗中也用了很多典古。

  红 毛 刀 歌

  一泓秋水净纤毫, 远看不知光是刀。

  直骇玉龙蟠匣内, 待乘雷雨腾雲霄。

  传闻利器来红毛, 大食日本羞同曹。

  濡血便令骨节解, 断头不俟锋刃交。

  抽刀出鞘天为摇, 日月星辰芒骤韬。

  斫地一声海水立, 露锋三寸阴风号。

  陆断犀象水截蛟, 魍魉惊避魑魅逃。

  遭斯刃者凡几辈, 髑髅成台血涌涛。

  刀头百万冤魂泣, 腕底乾坤杀劫操。

  却来挂壁暂不用, 夜夜鸣啸声疑彪。

  英灵渴欲饮战血, 也如块磊需酒浇。

  红毛红毛尔休骄, 尔器诚利吾宁抛。

  自强在人不在器, 区区一刀焉足豪。

  附注: 此诗作于日本留学时期。秋瑾在诗中先是以夸张的艺术的言辞,描绘了宝刀的锋利及其杀人之多,但最后却表示“尔器诚利吾宁抛”,并说“自强在人不在器”,表明了人的意志和精神才是最最重要的观点。诗中所谓“红毛”,专指荷兰人,泛指西洋人。

    吊烈士吴樾

  昆仑一脉传骄子, 二百余年汉声死。

  低头异族胡衣冠, 腥膻污人祖宗耻。

  忽地西来送警钟, 汉人聚哭昆仑东。

  方知今日豚尾子, 不是当年大汉风。

  裂眦啮指争传檄, 大叫同胞声激烈。

  积耻从头速洗清, 毋令黄胄终沦灭。

  大江南北群相和, 英雄争挽鲁阳戈。

  卢梭文笔波兰血, 拼把头颅换凯歌。

  年年岁月驹驰隙, 有汉光复总无策。

  志士奋呼东海东, 胡儿虎踞北京北。

  名曰同胞意未同, 徒劳流血叹无功。

  提防家贼计何酷, 愤起英雄出皖中。

  皖中有士名吴樾, 百炼钢场如火热。

  报仇直以酬祖宗, 杀贼计先除羽翼。

  爆裂同拼歼贼臣, 男儿爱国已忘身。

  可怜懵懵天竟瞽, 致使英雄志未伸。

  电传噩耗风潮耸, 同志相顾颜色动。

  打破从前奴隶圈, 惊回大地繁华梦。

  死殉同胞剩血痕, 我今痛哭为招魂。

  前仆后继人应在, 如君不愧轩辕孙!

  附注: 此诗作于日本留学时期。1905年10月,清政府派遣五位大臣出国考察,说是为了准备立宪。志士吴樾身藏炸弹同时登上火车,欲与五个大臣同归于尽。但由于车厢震动,炸弹提前爆炸,吴樾当即身亡,五个大臣中只有戴泽、绍英受伤,其余三人安然无恙。秋瑾在日本得悉此事,极度悲痛,写下此诗以表达对烈士的敬仰与哀思,并表示革命运动将继续进行,一定能取得革命事业的胜利。此诗最初发表于1906年10月《洞庭波》第一期。又: 吴樾(1878一1905)安徽桐城人,字孟侠,清末革命家,著作有《暗杀时代》。

    偶录旧作拙句数首, 即请鹿珊先生

   词坛指正

  画工须画云中龙, 为人须为人中雄。

  豪杰羞伍草木腐, 怀抱岂与常人同?

  久闻吾浙有蒋子, 未见音容徒仰企。

  何幸湖山获订交, 高谈宏论惊人耳。

  不惧仇人气焰高, 频倾赤血救同胞。

  诲人思涌粲花舌, 化作钱塘十丈涛。

  风潮奔腾复澎湃, 保守急进本无派。

  协力同心驱满奴, 宗旨同时意气洽。

  危局如斯敢惜身? 愿将生命作牺牲。

  可怜大好神明胄, 忍把江山付别人。

  时机一失应难再, 时乎时乎不我待。

  休教他人锁键牢, 从此沉沦汉世界。

  天下英才数使君, 据鞍把剑气纵横。

  好将十万头颅血, 一洗腥膻祖国尘。

  我欲为君进一箸, 时机已熟君休虑。

  成功最后十五分, 拿破仑语殊足取。

  霹雳一震阴霾开, 光复祖业休徘徊。

  他年独立旗飞处, 我愿为君击柝来。

  拙句奉赠鹿珊先生侠鉴, 并以言志, 且为他日先生成功之鸿爪也。秋竞雄求正草。

  附注: 此诗作于1906年末至1907年初。秋瑾在1906年冬天至1907年初,正忙于革命起义的准备工作,联络浙江各地会党,其中三下金华,因此得识蒋鹿珊,因久闻其大名,逐结成忘年之交。诗中除了表示对蒋鹿珊的敬仰之情外,也表达了自身的雄心壮志,同时希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迎接革命胜利之旗在空中飞扬。

  蒋鹿珊(1848一1925)又名六山,浙江兰溪人,小有神童之名。青年时代,与蔡元培、章太炎等结交,又曾参与《经世报》的编辑工作,有文名。提倡女权,在维新派失败后,逐渐倾向革命。民国成立后倡办实业,1925年病故。

  秋 风 曲

  秋风起发百草黄, 秋风之性劲且刚。

  能使群花皆缩首, 助他秋菊傲秋霜。

  秋菊枝枝本黄种, 重楼叠瓣风云涌。

  秋月如镜照江明, 一派清波敢摇动?

  昨夜风风雨雨秋, 秋霜秋露尽含愁。

  青青有叶畏摇落, 枝头胡鸟不胜愁。

  只有秋来最萧瑟, 汉塞唐关秋思发。

  塞外秋高马正肥, 将军速索黄金甲。

  披上金甲战胡狗, 胡骑百万回头走。

  将军大笑呼汉儿, 痛饮黄龙自由酒。

  附注: 此诗写于1906年的秋季。当时秋瑾已与徐锡麟等革命志士开始筹划武装起义。徐锡麟赴安徽,而浙江、江苏和湖南等方面也蓄势待发,秋瑾正准备前去组织和联络,革命形势方兴未艾。在诗中,诗人豪迈地抒发了雄心壮志,以及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本诗多用比喻,随处可见,全诗显得生动活泼,朝气风发。

  宝 刀 歌

  汉家宫阙斜阳里, 五千余年故国死。

  一睡沉沉数百年, 大家不识做奴耻。

  忆昔我祖名轩辕, 发祥根据在昆仑。

  辟地黄河及长江, 大刀霍霍定中原。

  痛哭梅山可奈何? 帝城荆棘埋铜驼。

  几番回首京华望, 亡国悲歌泪涕多。

  北上联军八国众, 把我江山又赠送。

  白鬼西来做警钟, 汉人惊破奴才梦。

  主人赠我金错刀, 我今得此心雄豪。

  赤铁主义当今日, 百万头颅等一毛。

  沐日浴月百宝光, 轻身七尺何昂藏?

  誓将死里求生路, 世界和平赖武装。

  不观荆轲作秦客, 图穷匕首见盈尺。

  殿前一击虽不中, 已夺专制魔王魄。

  我欲只手援祖国, 奴种流传遍禹域。

  心死人人奈尔何? 援笔作此《宝刀歌》。

  宝刀之歌壮肝胆, 死国灵魂喚起多。

  宝刀侠骨孰与俦? 平生了了旧恩仇。

  莫嫌尺铁非英物, 救国奇功赖尔收。

  愿从兹以天地为炉、阴阳为炭兮,

  铁聚六洲。铸造出千柄万柄宝刀兮,

  澄清神州。上继我祖黄帝之赫赫威名兮,

  一洗数千余年国史之奇羞!

  附注: 此诗作于日本留学时期。秋瑾在诗中回顾中国历史,对照今昔之比,抒发爱国之情,最终发出“一洗数千佘年国史之奇羞。”借咏宝刀,抒革命之志,也表明她矢志与“专制魔王”血战到底的决心。

   宝 剑 行

  炎帝世系伤中绝, 茫茫国恨何时雪?

  世无平权只强权, 话到兴亡眦欲裂。

  千金市得宝剑来, 公理不恃恃赤铁。

  死生一事付鸿毛, 人生到此方英杰。

  肌时欲啖仇人头, 渴时欲饮匈奴血。

  侠骨陵增傲九洲, 不信太刚刚则折。

  血染斑斑已化碧, 汉王诛暴由三尺。

  五胡乱晋南北分, 衣冠文弱难辞责。

  君不见剑气棱棱贯斗牛? 胸中了了旧恨仇?

  锋芒未露已惊世, 养晦京华几度秋。

  一匣深藏不露锋, 知音落落世难逢。

  空山一夜惊风雨, 跃跃沉吟欲化龙。

  宝光闪闪惊四座, 九天白日暗无色。

  按剑相顾读史书, 书中误国多奸贼。

  中原忽化牧羊场, 咄咄腥风吹禹域。

  除却干将与莫邪, 世界伊谁开暗黑。

  斩尽妖魔百鬼藏, 澄清天下本天职。

  他年成败利钝不计较, 但恃铁血主义报祖国。

  附注: 此诗作于日本留学时期。这首诗的内容与精神同《宝刀歌》有相似之处,借咏宝剑,发抒心声。也是回顾中国历史,作了今昔对照,并且得出要救中国,不能不实行“铁血主义”的结论。诗人在诗中表示要““开暗黑”,要“斩尽妖魔”,要“澄清天下”,表达了为解救祖国而战斗到底的的顽强的革命意志。

  (八) ,七律三十二首(后期)

   秋来

  秋来何处最凄迷, 回首都门夕照低。

  旧事已成蝴蝶梦, 新愁都付鹧鸪啼。

  欲将星替谁怜月, 却怨云痴不忆泥。

  为问离情长几许, 水流呜咽到耶溪。

  酒滴灰寒绮梦迷, 可怜吟望翠眉低。

  贫家作妇轻离别, 外舍依人强笑啼。

  篱菊分愁偎只影, 海棠和泪沾香泥。

  来时曾照婵娟态, 只有门前罨画溪。

  附注: 此诗写于1903年秋。当时秋瑾与丈夫王庭钧冲突日剧,且王有纳妾之意,引起秋瑾强烈不满,故在诗中有“将星替月”之说。秋瑾经常离家出走,住在吴芝瑛的家里,所谓“外舍依人”即是指此。诗人借咏秋之景抒发心中郁闷,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决心保持独立的精神和高洁的心态。

    惆 怅 词

   生成薄幸奈何天, 一度思量一惘然。

   才子偏悭偕老福, 美人工唱想夫怜。

   花含别泪啼朝露, 柳织离愁绾暮烟。

   半掐情痕浑褪净, 余根触绪尚缠绵。

   江雨漠漠雨霏霏, 料峭轻寒袭绣帏。

   晓镜频弹铅水泪, 晚妆应換袷罗衣。

   折余杨柳情难系, 采罢蘼芜郎不归。

   珍重九鸾钗一股, 玉饰缄札培依依。

   附注: 此诗写于北京,时间大约在1903年夏末秋初。自从秋瑾与丈夫王庭钧发生冲突以后,矛盾越演越烈。但从秋瑾当时内心深处来说,仍希望丈夫有回心转意之时,但王庭钧毫无悔改之意,依旧在外花天酒地,已全然不把秋瑾放在眼中。所谓“无情未必真豪杰”,秋瑾对此颇感痛心,因此这首诗即是这种感触的流露。这类诗,是秋瑾家庭生活逐渐破裂到去日本留学之前的精神和情感世界的反映。故有“铅水泪”、“情难系”、“郎不归”和“培依依”等说。

    初 寄

  将缣比素故输新, 薄名休教怨不辰。

  喉哽万言声掩抑, 眼噙一把泪酸辛。

  流光如水颜难驻, 绮梦如尘忆未真。

  曾是为郎憔悴尽, 年来无复旧丰神。

  附注: 此诗写作时期同上。秋瑾与王庭钧矛盾激化以后,离家出走,先是住客栈,后又寄宿于吴芝瑛家中。这时的秋瑾内心非常痛苦,一方面恨王的无理与无情,另一方面也反思自己,同时也希望丈夫能幡然悔悟。这首诗即是这种感情的反映。所谓“寄”,在这里不是寄信之意,而是寄托和期望之意。

   再 寄

  道是多愁善病身, 思来慰问怕相亲。

  得无妾面羞郎面, 将谓新人胜故人。

  雪里芭蕉空幻想, 风中柳絮片时因。

  浮生聚散寻常事, 何必情痴苦认真。

  入破哀思恐进弦, 衔愁欲问奈何天。

  襟冰渐觉秋如水, 衾铁空成夜似年。

  毕竟生离优死别, 况兼青鬓未华颠。

  劝卿幽怨权抛却, 不羡鸳鸯且学仙。

  附注: 此诗写作时间同上。诗人的精神和感情世界,以及家庭生活所带来的种种烦恼,均可参见《初寄》附注。

   述 怀 示 吴 夫 人

  恨海茫茫堕此身, 愁根铲尽又抽新。

  鸾飘凤泊离难合, 絮果兰因幻未真。

  独活幸同无患子, 再生莫作有情人。

  素心唯有君知我, 灯下相携话苦辛。

  寂寞莺花冷艳浮, 模糊风月印绸缪。

  言愁使我欲愁绝, 相见争如不见休。

  但保续添长命缕, 何妨虚拥合欢绸。

  人前强制伤心泪, 暗惜年华似水流。

  附注: 此诗写于1903年夏秋之交。吴夫人即吴芝瑛。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一切情思,同前两首诗一样,感叹身世,痛惜年华,诉述婚姻的不幸。此时的秋瑾正处于“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之过渡阶段。

   忏 愁

  历劫愁根忏未完, 《严楞》一卷洗心看。

  解情便受多情累, 悔过其如补过难。

  色界柔乡留缺陷, 爱河恨海起波澜。

  明知夙约成虚设, 爭奈愁衷不自宽。

  附注: 此诗写于1903年秋末冬初。当时的秋瑾仍挣扎彷徨于家庭生活的愁苦之中,与前几首诗一样,这首诗也是发泄心中的郁闷,而且表示不能“自宽”。

    效 山 谷 体

  唐衢恸哭谁知己, 宋玉悲秋独损神。

  茗盏药炉消白昼, 鬓丝惮榻负青春。

  已知庸福应无分, 不信忧时别有人。

  寄语诸君宜好在, 休將志业让儒巾。

  附注: 此诗写于1903年冬。当时诗人对家庭生活已不抱多大希望,也明白丈夫的无情无义也不可能改变,但可贵的是她并没有因此消沉。在诗中,秋瑾表述了自己的精神,虽然“已知庸福应无分”,但仍“不信忧时别有人”。在私人生活屡遭坎坷时,仍不忘胸中大志,这是英雄本色。另:所谓“效山谷体”,即指仿效黄庭坚的诗体。

   重 九 前 三 日 书 怀

  秋水妆黛水文波, 猎猎惊风颤薜萝。

  芳草也如人意懒, 斜阳无那客愁多。

  茫茫对此新亭泪, 黯黯销魂疏勒歌。

  沧海横流行且遍, 辟兵何处觅岩阿。

  白袷清秋怯晓寒, 西风勿贷客衣单。

  杞忧有泪悲全局, 草具无心恋素餐。

  敢觊德功三不朽, 自恋身世两俱难。

  至今士燮惟祈死, 独立苍茫发浩叹。

  附注: 此诗写于1903年秋天,重阳节前。诗人在诗中仍流露出对感情生活的不幸抱有深沉的伤感和追思,但是也可以看出她正在逐渐摆脱私情的困绕而趋向于关注社会和时局,因此有“沧海横流”、“杞忧”和“悲全局”之说。

  重九风雨沓至耳棘心芒枯坐无聊孤吟写愁

  为甚秋阴不放晴, 百端交集莽难平。

  未能免俗恩成怨, 无以为家我负卿。

  回首可怜分袂日, 痴心犹恋结缡情。

  人生如有伤怀事, 怕听酸风苦雨声。

  附注: 此诗写作时间同上诗写作时间相近,在重阳前后。诗人在诗中发抒“百端交集”之忧。

     书《汉高帝纪》后

  应用真人起草茅, 布衣旋換赭黄袍。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古云霄一羽毛。

  燕雀安知鸿鵠志, 鹰鹫不若凤鸾高。

  帝王气象由来异, 智勇功名未足豪。

  附注: 此诗作于北京。这是一首咏古诗。当时秋瑾正随丈夫王庭钧居住在京城,王庭钧用一万兩白银买了一个吏部主事的官做(约四品至五品),竟然盛气凌人,狂妄自大。秋瑾赞扬了刘邦的一生,从一个普通百姓经过斗争而成为皇帝的事实,来进行对比,暗含讽刺(王庭钧)之意。

    大雅一篇贻某君

  大雅飘然思不群, 鸡虫蛮触任纷纷。

  腹中空洞容卿辈, 天下英雄惟使君。

  海市蜃楼消幻气, 云台麟阁策华勋。

  规抚成就非无本, 广狭都由一念分。

  附注: 此诗作于北京。经过一定时日的痛苦和思索之后,秋瑾逐渐从个人的情感纂缚中解脱出来。此诗表白了她的壮心,以英雄自期,立志投身革命事业。

   漫 兴

  桓伊枨触怕闻歌, 绰有情深喚奈何。

  人是伤心怀抱别, 生离太瘦病愁多。

  斜阳黯黯偎孤影, 秋水涓涓感逝波。

  拥鼻微吟还独笑, 狂奴故态未消磨。

  忧来苍莽思无端, 逼侧宁知宇宙宽。

  傲骨天成仍骯髒, 谋生计拙愧寒酸。

  儒冠误我嗟何及, 旅食依人事本难。

  颇欲迳寻赤松子, 相随辟谷扫仙坛。

  附注: 此诗作于北京。自从与王庭钧感情破裂以后,秋瑾逐渐从“儿女情长”之中摆脱出来,她开始意识到必须独立生活,在各方面都不依赖对方。所以她虽感觉“谋生计拙”,但仍决意改变“旅食依人”的处境。诗人的胸襟开始廓大,立志面向社会,投身于大事业。

  集 杜 句

  行酒赋诗殊未央, 诗成吟诵转凄凉。

  王候第宅皆新主, 金谷铜驼非故乡。

  仍唱夷歌饮都市, 初闻涕泪滿衣裳。

  焉知饿死填沟壑, 自觉狂夫老更狂。

  忽惊屋里琴书冷, 不见江湖行路难。

  海内风尘诸弟隔, 百年粗粝腐儒餐。

  当时得意况深眷, 老去悲秋强自宽。

  回首可怜歌舞地, 愁看北直是长安。

  正思戎马泪沾巾, 莫厌伤多酒人唇。

  万里悲秋常作客, 一官羈绊实藏身。

  指挥能事回天地, 但觉高歌有鬼神。

  纵饮久拼人共弃, 柴门深锁闭松筠。

  附注: 此诗作于北京。所谓“集杜句”,即是抽集杜甫不同诗篇中的句子,集合成诗,而且自然匀称,诗意上下相连,浑成一体。这是秋瑾独自创立的一种诗体,当时的思想感情及创作时间,同以上几首诗相似。

   题《江山万里图》应日人之索

  万里乘风去复来, 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 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 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 须把乾坤力挽回。

  附注: 此诗写于日本,时间约在1905年夏天。原稿保存至今。诗人表达了忧国忧民之心,以及决心投入于革命事业而不惜牺牲的壮志。

  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

  漫云女子不英雄, 万里乘风独向东。

  诗思一帆海空阔, 梦魂三岛月玲珑。

  铜驼已移悲回首, 汗马终惭未有动。

  如许伤心家国恨, 那堪客里度春风。

  附注: 此诗曾发表于1907年3月《中国女报》第二期。诗题中的石井,是秋瑾的一位日本朋友,先写了一首诗,然后请秋瑾和诗,秋瑾就写了这首诗。从诗中可见,诗人念念不忘的,依然是“家国恨”。

   感愤

  莽莽神州叹陆沉, 救时无计愧偷生。

  摶沙有愿兴亡楚, 博浪无椎击暴秦。

  国破方知人种贱, 义高不碍客囊贫。

  经营恨未酬同志, 把剑悲歌涕泪横。

  附注: 此诗作于日本。秋瑾在日本时期,一方面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又参加了以孙逸仙为首的同盟会。诗人在诗中依然忧国忧民,同时反省自己在革命事业上做得还不够,因此有“经营恨未酬同志,把剑悲歌涕泪横”之叹。

   感 时

  忍把光阴付逝波, 这般身世奈愁何。

  楚囚相对无聊极, 樽酒悲歌泪涕多。

  祖国河山频入梦, 中原名士孰挥戈。

  雄心壮志销难尽, 惹得别人笑热魔。

  炼石无方乞女娲, 白驹过隙过韶华。

  瓜分惨祸依眉睫, 呼告徒劳费齿牙。

  祖国陆沉人有责, 天涯飘泊我无家。

  一腔热血愁回首, 肠断难为“五月花”。

  附注: 此诗写于日本。全诗仍是秋瑾忧国忧民之思。当时距八国联军入侵事件未久,国际上流传着列强欲瓜分中国之说。而全国民众依然懵懵懂懂地度日,因此有“瓜分惨禍依眉睫,呼告徒劳费齿牙”之叹。诗人又反复自省为革命事业贡献几何。所谓“五月花”,是指美国著名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当时译为《五月花》。作者为比彻尔夫人。这部小说被林肯总统誉为“引发一场大战的一本书”,书中深刻揭露和描绘了黑人在美国南北战争前所过的悲惨生活,对推动解放黑奴的斗争起了巨大的作用。秋瑾在这里表示渴望自己也像比彻尔夫人那样,创作出能推动反清革命的诗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