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宝贝加点模拟器:医院感染管理专项检查标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46:28

附件:医院感染管理专项检查标准

一、组织及管理(10分,每小项2分)

1、1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成立NI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由院长(主管院长)担任;委员会成员组成合理,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具体问题。

2、1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设立了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每200-250张床位配备1名专职人员。其他医疗机构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

3、NI管理部门的职责明确,并能有效地开展医院感染监测、控制与管理工作。

4、临床科室设立NI管理小组,职责明确,并能开展相应的NI监测、控制与管理工作。

5、有全院的NI方案(计划)与各部门的NI制度落实、检查与改进措施。

二、教育与培训(10分,每小项2分)

1、培训计划内容完整。包括培训的目的、对象、内容、形式及时间安排如年度时间安排表和各类人员的培训时间要求、师资、教材(讲义、课件)和考核测评记录等。

2、有详细的专职与兼职NI管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实施方案。

3、NI管理专职人员取得了省级或国家级NI管理岗位资格证书;每年应有不少于16学时的专业培训,且至少有一次接受省级或省级以上的专业培训。

4、有全院医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方案。岗前教育与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在职医务人员的NI管理知识培训,每人每年不少于4学时。

5、有针对进修与实习医务人员NI监测、控制与管理知识的教育与培训。

三、监测、报告与反馈(15分)

(一)NI监测

1、医院应有切实可行的NI监测计划。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10%。

2、医院从以下监测方法中选择不少于一种监测方法进行监测,开展目标性监测的医院每年至少开展了一次现患率调查。

⑴ 新建医院或未开展过NI监测的医院以及无可靠基线资料的医院,开展了全院性NI监测。全院性NI监测的时间应不少于2年。

⑵ 已经开展了一定时间(至少连续2年)全院性NI监测的医院,可开展NI目标性监测,时间不短于连续12个月。        

⑶ 现患率调查:主要用于发现潜在性的NI问题。现患率调查间隔的时间应相对固定。

3、常见的目标监测有:ICU监测、VAP监测、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细菌耐药性监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等。

4 、NI的定义:采用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执行。

5、收集资料方法:应当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收集NI病例资料。

6、医院内NI病例报告资料至少保存3年。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医院开展了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50%)、门诊百张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及特殊抗菌药物不合理情况等的监测。

(三)病原体耐药性监测:三级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开展了细菌耐药性监测,重点监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多重耐药G杆菌等,三级医院能够开展真菌耐药的监测。

(四)环境卫生学监测:当怀疑NI的流行或暴发与环境卫生相关才进行。

(五)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医院必须进行灭菌效果监测:压力蒸汽灭菌监测包括工艺监测(每锅)、化学监测(每包)、生物监测(每月)。预真空压力锅每锅(每日晨)进行B-D测试。环氧乙烷、低温等离子体灭菌锅除了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外,每锅进行生物监测。

2、医院必须定期对使用中消毒剂和灭菌剂进行有效浓度的监测,怀疑流行或暴发与消毒剂或灭菌剂有关时进行生物检测。

3、如果NI病例监测发现NI流行或暴发与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有关,或消毒灭菌方法不正确时,应当增加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方法和效果的监测频率与内容。

(六)监测资料的报告,监测资料定期(3-6个月)总结分析,向临床及有关部门反馈和向NI管理委员会报告。

四、NI流行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6分,每小项2分)

1、医院具有及时发现、确认和报告NI流行和暴发的机制与措施。

2、医院有控制NI流行或暴发的预案,有NI流行或暴发报告的要求,科室有医院感染病例聚集发生时,及时报告NI管理部门。

3、NI流行或暴发控制工作完成后,有分析与总结,有书面材料可查。

五、手卫生(8分,每小项2分)

1、有医院的手卫生制度,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2、有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宣传与培训。

3、医院各部门的手卫生设施符合要求,包括配备流动水、重点部门水龙头开关为非手触式、干手装置、液体肥皂和/或速干手消毒剂。

4、医务人员掌握规范的洗手与手消毒方法。

六、医院的清洁、消毒与隔离预防(10分,每小项1分)

(一)医院的清洁、消毒

1、 根据国家法规制定了本院的医院清洁、消毒和隔离制度,定期对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

2、有清洁、消毒灭菌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3、 有合格的消毒灭菌的基本设备、设施,有合格的清洗消毒程序。

4、清洁、消毒、灭菌方法正确,符合《消毒技术规范》,效果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5、有合适的空气净化措施,有条件的医院应有一间负压病房来隔离高传染性疾病病人。

(二)隔离预防

1、 医院对所有病人实施标准预防,对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病人有额外的隔离预防措施。

2、感染病人同易感病人不得同居一室。

3、 开展了隔离预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有培训记录。医务人员掌握标准预防的知识。

4、 医院有基本隔离设施,能对包括传染病病原体、多重耐药性病原体等感染或定植病人实施隔离。

5、 有隔离必备的用品,包括手套、外科口罩和N95口罩、帽子、隔离衣、防水围裙,必要时配备眼罩、防护面罩等。能够提供隔离病人专用的设备如体温计、血压计等。

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5分,每小项1分)

1、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

2、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有具体的药物分级管理目录。使用“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要有特别的处方授权。

3、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50%。

4、外科手术实行围术期用药制度。术后原则上不用,少数需要延长用药时间者,不应超过术后72小时。

5、二、三级医院要积极开展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检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前,应先采集微生物标本进行细菌或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待检验结果再调整抗菌治疗方案。感染病人病原学标本送检率≥50%。

6、药剂科应向临床提供本院抗菌药物供货品种信息,定期对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定期向医院管理部门和临床医师公布数据。

7、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对常见感染部位病原谱与耐药性监测资料,应定期(每半年)总结、分析,并向医院管理部门和医护人员公布数据。

八、新生儿病房(9分,每小项1分)

1、新生儿病房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并有针对新生儿NI特点的相关制度与措施。

2、新生儿病区设置新生儿病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区)、隔离新生儿室、配奶室、沐浴室、治疗室等,严格管理。

3、新生儿病房入口处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和更衣。

4、每张床位面积不少于3M2,床间距不少于1米。新生儿监护室(区)面积不少于一般新生儿床位的2倍。

5、新生儿用品应严格一次性使用,或一人一份专用。

6、严格执行清洁、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手卫生符合要求。

7、具有可用的隔离病房以隔离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以及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

8、做好新生儿床单位的日常和终末消毒。

9、开展新生儿病房的NI监测,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在24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九、产房(10分,每小项2分)

1、产房周围环境应该清洁,无污染源,与母婴室和新生儿病房毗邻,相对独立;有切合实际的NI管理制度与控制措施。

2、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区域之间标志明显;限制区内设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半限制区设刷手间、待产室和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非限制区设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物处置室、卫生间和车辆转接处等。

3、遵守消毒隔离基本原则,配备合适的手卫生设施如流动水,医务人员的洗手与手消毒符合手卫生规范要求。

4、产房地表、墙面光滑无裂缝,有良好排水系统便于清洁与消毒。

5、严格实施标准预防,对传染病、疑似传染病产妇待产、分娩、产后过程中根据传播途径额外增加预防措施(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6、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传染病、疑似传染病产妇、急产妇的胎盘应当按照医疗废物处置。

十、治疗室、换药室、病房感染管理(12分,每小项1分)

1、治疗室布局合理,洁、污区划分明确。室内清洁、整齐;冰箱及储柜中无私人物品。存放消毒后物品筐清洁无灰尘。

2、每日用紫外线进行消毒2-3次,有消毒日期、照射时间、累计时间、操作人等记录。每2周用酒精棉球擦拭灯管一次,有擦拭日期记录。每半年和更换新灯管时监测紫外线强度,有时间、强度、监测人等记录。

3、抹布用后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洗净晾干。

4、地面每日湿式清扫2次,遇污染时先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倒在污染地面30分钟后再用拖布拖净,然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洗净悬挂晾干备用。

5、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整洁,操作前洗手戴口罩,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6、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体温计等一人一用一消毒,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7、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8、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9、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排放无菌柜内,无过期物品。一次性灭菌物品存放在清洁干燥的区域,已去除外包装的灭菌物品需放入柜内或带盖容器中。

10、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早产儿暖箱湿化器、呼吸机管道等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用灭菌水。

11、压力蒸气灭菌的物品包布或容器上必须有化学指示胶带;胶带上有灭菌日期、失效期和操作人签名。

12、治疗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房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手消毒液,每治疗一个病人应洗手或手消毒。

13、每日晨间护理采用一床一套湿扫法,扫床套和抹布一床一柜一用,用后浸泡于500mg/L含氯消毒液中30分钟,清洗晾干。

14、病人被服、床单、枕套每周更换1-2次。

15、对各类监护仪器每日进行清洗和消毒。

16、餐具、便器固定使用,定期清洁、消毒。

17、治疗室、办公室、走廊、厕所拖布固定,标志清楚,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18、病人出院、转科、死亡,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

十一、医疗废物的管理(5分,每小项1分)

1、有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度和具体措施。

2、根据医疗废物管理过程各环节相关人员的工作特点,开展了有岗位针对性的法规学习、医疗废物处理方法、安全防护、紧急事件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3、医疗废物分类正确。

4、医疗废物在院内运送的时间和路径合理。

5、损伤性废物的收集使用利器盒。

6、医疗废物暂存管理符合要求。

7、有针对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

 

注:小项累积扣分超过项目总分的,扣完为止,不再倒扣。


该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医院管理规章松懈,医疗安全意识不强;忽视医院感染管理,未尽感染防控职责;缺失医院感染监控,瞒报医院感染事件;感染防控工作薄弱,诸多环节存在隐患。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强化依法执业意识,确保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情况。

3、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视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遵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情况。

4、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管理工作情况,特别是要将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疾病科、血液科、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部门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作为重点,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和规范。

5、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对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的管理情况,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留置尿管所致尿路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等,规范医疗操作,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