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虚空梦魇在哪里出:百粤风云  漫说黄埔军校的历史变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13:22:52
 
黄埔军校自1924年创校至今八十年来,在风风雨雨的历史进程中,经历起迭兴衰的历史波涛不知凡几黄埔师生中,无论是国民党人还是共产党人,他们虽然一生戎马,久历政坛,能文能武,继而成为国家的重臣名将,世界名家他们都以曾在辉煌的黄埔史上,经历过革命熔炉的战斗洗礼而视为一生重要光荣和骄傲 溯源历史,这黄埔最早的校名,从第一期开学时尚有当年军校正门校名横匾保留至今,但自后却历经多次改名与变迁只因校址最早设广州黄埔港上一个长洲岛上,才一般被人简称为黄埔军校可是历来以军校名义对内对外发布的文告宣言,和出版书报刊及学生教科书,则从来不用简称,而用全称只因军校曾四迁校址,八易校名,且有分校设于我国中原西南东南和西北各省,至使平民百姓甚至历史学者,往往不知黄埔军校不同年代的校名近年兴起了寻查军校的原始校名,及党立军校国立军校来历的呼声,说法不一,致使黄埔军校的历史真面目也不易分清了兹就不同年代校名与变迁考述如下:  孙中山先生最早手订的校名先是见于孙中山1924年1月24日命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同年3月,又在广州民国日报刊登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处布告陆军军官学校正由此而来其实在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内,本曾通过筹建名曰陆军讲武堂国民军军官学校等的提案和规划,都未办成而流产了这陆军军官学校得以正式成立,主要是1924年有了国民党和共产党参加的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决定创立军校,由廖仲恺布置大会代表回原地招生依靠国共两党参加筹建军校的工作,双方输送大批来自两党的革命青年来校担任教官和当学生,促成这所军校的创立所以在第一期毕业学生颁发卒业证书中,就印有象征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和象征共产党的斧头镰刀两个标志,也印有总理孙文和校长蒋中正党代表廖仲恺的署名未见在校名上冠以党立或国立的称谓,这都表明两党合作的历史真相   二中国国民党党立陆军军官学校                                                                                                                                           这是1925年2月,军校出师东征使用的校名见于第一次东征时向老百姓散发的告东江人民书,全文见于军校青年军人社出版的青年军人是时校总理孙中山北上与北洋军阀政府谈判,带病入北京在文告中署有中国国民党党立的字样,实是校长蒋介石自作主张所加,其用意是模糊国共合作创校的真相,为排斥共产党人在校内的地位制造根据,是蒋介石内心反共的公开暴露在此期间,也有广州陆军军官学校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等称谓,见于广州民国日报上海民国日报等报刊这纯属向读者表明军校地址,用以区别于当年各省地方政府或军阀自办,称滇粤湘桂等的军官学校而已,不能算是本校的校名但是时校名的使用尚无统一,如:1925年6月23日为沙基惨案发表的军校通电,署名中国国民党党立陆军军官学校(见于沙基屠杀中之党立军校死难者);但1926年2月军校为援助省港罢工发表的慰问罢工工友公开信,仍署名陆军军官学校表明在1925~1926年间,这两个校名是并行使用的因此,有的书刊或学者不明真相,硬说中国国民党党立陆军军官学校是最早的校名云云,是与史实不符的
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这是1926年根据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原陆军军官学校扩大改组,于同年3月正式命名成立的校名,有共产党人熊雄任政治部副主任,实际参加改组工作,为军校改组委员之一据说这个校名还是采纳苏联顾问鲍罗廷和加仑所建议的自后军校出版的书报刊如校报黄埔日刊政治部期刊黄埔潮学生课本(恽代英编)政治学概论纪念日专刊拥护省港罢工等,都署用这个校名自后军校对外散发的传单口号声明等,也有署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作校名这是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要将所属各地军队和本校所属党军都要划入统一编制,于是在校名上冠以国民革命军的称号,实非正式校名所以师生佩戴的铜质证章,仍用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称号,并保留青天白日和斧头镰刀的两党标志,及象征实现世界革命的地球图这校名和证章的启用,表明称为党立军校是蒋介石的说法而已! 1927年国共两党公开分裂,以两党团结合作为特色的军校也无法维持在广州武汉和南京分别出现了三足鼎立的黄埔军校在武汉,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决定将武汉分校扩大改组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取消原有校长制,改行委员制由谭延闿邓演达和恽代英担任常委,恽代英主持驻守武汉地区第五期学生毕业礼,开展讨蒋斗争在南京,由蒋介石决定自行成立(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委戴季陶张治中为正副筹备主任,由何应钦主持调集在黄埔和各地的第五期学生举行毕业典礼,宣誓反共在广州,原(黄埔)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依然开办这三间中央军校都标榜出自正统,也不冠国立军校的称呼,可见是难作定论的是时校内的拥蒋与反蒋的两派思想和势力之间斗争旗鼓相当,各事其主,十分激烈校内师生为敌,骨肉相残,在课堂操场打群架时有所闻到了上海四·一二与武汉七·一五的反共事变先后爆发,本是革命摇篮的黄埔本校遂改变颜色
四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
  1928年5月,由副校长李济深以中央政治分会名义,决定将本校改名而成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原是1926年10月入学的入伍生,有4400人,其来源广及缅甸越南朝鲜及南洋群岛各地由于国共两党分裂斗争和地方势力的破坏,师生自相伤残,造成学生纷纷逃往武汉南京等地而星散,最后只剩下718人坚持至毕业,称黄埔六期生在南京招收和毕业的称南京六期生于今在长洲本岛东征烈士墓碑上,尚镌刻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校名,留存至今
五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
 1927年8月15日,由本校的学生军和军士教导等学员,再经考试及格而招收的预科生,计1400名1928年又增加第八路军干部学校学员800人入併本校,并再经升学考试而转为正式生,共为2200人利用本校沙河燕塘入伍生部开学,至1929年4月才调回黄埔本岛上课至毕业,称黄埔第七期生(在南京毕业的称南京七期生,原因如上)同年9月10日,校长蒋介石以国民政府名义,重新加入黄埔二字,称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在军校大门也挂上这新的校名横匾,并为应届毕业生出版了名曰国民革命军黄埔军校第七期同学录但在1930年这一期学生毕业后,即接校长蒋介石来电:要第七期学生毕业后,埔校即行停办从此,始创于广州的黄埔军校就正式结束,而让位于南京本校续办了 1927年底,经蒋介石自行决定在南京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基础上,又于1928年3月以中央军事委员会名义明令改名成立的,意图在南京新建校舍作为黄埔本校的延续而上述先行建立的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和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遂相应结束学生从第六期起顺序编次,首先开始招收第六期入伍生当年因国共两党分裂,使军校一度停顿,原在武汉长沙广州及各部队的学员,都要求应南京本校和黄埔同学会的召唤,一律先行往杭州集中编队受训,共得学员3534人,然后转往南京入学还要求此后各省地方自办军校都陆续一律划入本校体制,按入学时间先后而编次定期别,都以蒋介石为校长,均通称黄埔军校
七(成都)陆军军官学校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南京失陷本校在学的各期学生奉命辗转易地教育为适应抗战需要,校本部奉命实行沿长江两岸水陆并进,流离播迁,迳往四川成都为基地集中是时早有成都分校先期在此开办,于是进而为分校充实设备而扩大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本部,并要各地分校一律按照成都本校教学要求统一施教在八年抗战中成了培养抗日官兵的大本营各期毕业生都一律开赴抗日前线参战,功不可没至1946年实行军校改制,要求在元旦日起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改名陆军军官学校,实际恢复1924年军校成立之初的校名担任校长长达二十年的蒋介石改任名誉校长,关麟征升任校长,将本校办成为初级干部养成教育的摇篮
八(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1947年孙立人在台湾奉命训练新军,决定在凤山利用原日本侵略军经营的一个天然练兵基地,成立名曰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军官训练班,直属成都本校1949年10月成都解放,蒋介石下令将台湾籍学生和国民党高官政要的弟子二百余人空运回台而成军校早期基础至1950年3月蒋介石在台湾复出,决定在此恢复成都军校,续招第二十四期学生,是为凤山陆军军官学校之始此期间,同在高雄县中,又有位于左营的海军军官学校及罔山的空军军官学校,合称三军官校,共同发展 凤山军校除继续提倡黄埔精神,秉承黄埔传统外,依然以六·一六为校庆,举黄埔校旗,唱黄埔校歌教学体制和学生质素也有新的要求和发展按大学制标准从三年制改为四年制报考学生参加大学统一招生毕业生除取得军官资格外,得授理学士文学士学位经过历年的发展还要求成为培养以枪杆为主体的军事学府,承传黄埔革命精神为目标至2004年已有续办毕业生73期而不止,校长也先后改换了24任据记载:2002年2月已由本校第四十一期学生杨国强任校长 行文至此,适逢黄埔六·一六创校八十周年从黄埔到北京,从北京到凤山海峡两岸黄埔师生,无论是白发苍苍的沙场老将,还是后辈的爱国健儿,都在中华祖国大地隆重举行校庆纪念大会他们依然深深追怀历代革命先辈所创的黄埔精神,决心在实际行动中发扬光大 (编辑: 文钦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