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箱庭世界v1.6攻略:2012年新课标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知识复习教学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3:12:44

2012年新课标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知识复习教学策略

第四章  突击实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2007年天津卷)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 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重庆卷)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 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安徽卷)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 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广东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五、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2007年湖南卷)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1]

草草杯盘供笑雨,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 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些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六、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江苏卷)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辽宁卷)

秋夜独坐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2007年山东卷)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 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全国卷Ⅰ)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重庆卷)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安徽卷)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 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2008年福建卷)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 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十三、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2008年湖北卷)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 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江西卷)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 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辽宁卷)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2008年山东卷)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 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十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浙江卷)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 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十八、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安徽卷)

小重山?端午    (元)舒 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 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 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十九、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2009年福建卷)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二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湖北卷)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二十一、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2009年湖南卷)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2)分析《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

二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2009年山东卷)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二十三、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江西卷)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 蔡家亲:表亲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二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辽宁卷)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二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宁夏卷)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二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二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江苏卷)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 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2)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二十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四川卷)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二十九、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天津卷)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三十、阅读下面的曲词,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重庆卷)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十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北师大附中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

未展芭蕉    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1)诗歌首句描写未展芭蕉,从哪两个方面设喻?

(2)诗歌前两句由物及人,“芳心犹卷怯春寒”一句展现了怎样的画面?请具体描述。

(3)诗中的“会、暗”两字,对深化诗的意境有重要的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三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北育才、天津耀华、大连育明、哈三中2008届高三四校联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邃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诗歌第二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结合全诗赏析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寂寞”的?

三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辽宁省鞍山一中2008—2009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①过    韩偓

水自潺湲日自斜, 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 不见人烟空见花。

[注] 泉州军:唐末一支军阀部队,据载,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1)请结合诗句谈一谈首句中的“自”和最后一句中的“空’’的艺术效果。

(2)有人评价“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与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立意相仿,但在角度和写法上又有不同,试结合诗句分析。

三十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辽宁省沈阳二中2008上学期高三第二次阶段测试)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 ①“老马识途”的故事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②长途,代指驱弛之力。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道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三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北师大附中2009级高三年级第一次摸底考试)

九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1)颈联中提到“玄猿”和“白雁”,有什么作用?

(2)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十六、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东北三省三校200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

菩萨蛮    舒直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注]?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注] 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1)“催”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很有特色,宋人曾季貍称赞说“甚有思致”,请结合下片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三十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2009年东北三省四市长春、哈尔滨、沈阳、大连第一次联合考试)

叹疆场    隋代民歌

闻道行人到,妆梳对镜台。泪痕犹尚在,笑靥自然开。

到家    金?刘汲

三载尘劳虑,翻然尽一除。园林未摇落,庭菊正扶疏。

绕屋看新树,开箱检旧书。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

(1)这两首诗所写内容都是“喜归”,试分析两首诗在表现“喜”这一情感时的不同之处。

(2)试对“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两句进行赏析。

三十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吉林一中2009年高考模拟训练题)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 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

(2)读第二、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作者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三十九、阅读下面一支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辽宁省沈阳市二十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玉鞭蓉?喜雨    明?冯惟敏

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

都开罢: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

[注] ①野水:指地上的积水。②芃(péng):茂盛的样子。

(1)这支小令用什么方式来抒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感情?

(2)这支曲子在语言运用上有些什么特点?

四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黑龙江哈尔滨三中2010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十月份月考)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①一灯明。

[注] ①篱落:篱笆。

(1)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句用语巧妙,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2)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

四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辽宁省沈阳二中200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 邓剡,南宋人,宋亡后不仕新朝,坚守节操,此词为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建康(南京)时所作。

(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语意双关,请简要分析。

(2)试从情与景的角度,就“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三句进行赏析。

四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东省济南市2009届高考模拟考试)

倦夜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①。

[注] ① 徂:过去。

(1)这首诗前三联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

(2)从全诗来看,诗人为什么而“倦”?这种“倦”在诗中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

四十三、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天津市2009年5月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

玉阶怨    李白                   无声子夜歌    薛奇童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1)这两首诗的开头两句分别写到白露、飞霜,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2)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无声子夜歌》时说:“此与宫怨词‘却下水晶宫,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请比较这两首诗,分析这里所说的“同”和 “异”。

四十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吉林省长春市2009年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调研测试)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1)请写出本诗诗眼并结合相关内容谈谈其作为诗眼的理由。

(2)分析诗末“霜叶满阶红”这一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四十五、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辽宁省大连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秋晚归故居    李昌符

马省曾行处,连嘶渡晚河。

忽惊乡树出,渐识路人多。

细径穿禾黍,颓垣压薜萝。

乍归犹似客,邻叟亦相过。

(1)此诗写归途一路到家的情景,自远而近,层次细密,请写出每层的大意。

(2)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此诗“情景具真”,请结合具体诗句从“真”的角度加以析(举二句(联)即可)。

四十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辽宁省鞍山市2009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调查)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雨中愁。

[注] “端居”,即闲居之意。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第二句中的“敌”字换成“对”字可否?二者相较,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2007年天津卷)

(1)从内容上看,“葱葱”、“靡靡”描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茂盛的样子;从形式上看,运用叠音,使诗歌富有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

(2)“一时放春入”改写成散文就是“美好春光,一下子都被放进眼里”。那种掀开门帘后,雨后春光满院,扑面而来,令人思想豁然开朗,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二、(2007年重庆卷)

(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需做简要分析)

 

三、(2007年安徽卷)

(1)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四、(2007年广东卷)

(1)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的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

(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立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五、(2007年湖南卷)

颔联:(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颈联:(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

(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

(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六、(2007年江苏卷)

(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七、(2007年辽宁卷)

(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等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

 

八、(2007年山东卷)

(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九、(2008年全国卷Ⅰ)

(1)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十、(2008年重庆卷)

(1)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2)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十一、(2008年安徽卷)

(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③偶尔存留的孤山与没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十二、(2008年福建卷)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十三、(2008年湖北卷)

(1)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2)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

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十四、(2008年江西卷)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十五、(2008年辽宁卷)

(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意思答对即可。

 

十六、(2008年山东卷)

()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十七、(2008年浙江卷)

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

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十八、(2009年安徽卷)

(1)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2)手法:对比。

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十九、(2009年福建卷)

(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二十、(2009年湖北卷)

(1)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吩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二十一、(2009年湖南卷)

(1)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

 

二十二、(2009年山东卷)

(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2)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二十三、(2009年江西卷)

(1)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二十四、(2009年辽宁卷)

(1)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二十五、(2009年宁夏卷)

(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二十六、(2009全国卷Ⅱ)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二十七、(2009年江苏卷)

(1)想当年,到而今。借代。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2)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二十八、(2009年四川卷)

(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二十九、(2009年天津卷)

(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三十、(2009年重庆卷)

(1)借代,反问

(2)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三十一、(东北师大附中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

(1)形状   色泽

(2)在料峭春寒中卷缩这“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

(3)“会”让人感到芭蕉由怯于春寒而不展,到被东风吹开,是顺乎自然规律的;“暗”则极精细地显示出这一变化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芳春到来,美好的情愫总会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中,既如此,又何必深藏内心的奥秘,不主动地坦露情怀,迎接东风,欢呼春天的到来呢?

 

三十二、(东北育才、天津耀华、大连育明、哈三中2008届高三四校联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1)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描绘出一幅月下西园凄清寂寞的景象。

(2)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声音,以动写静,反衬出夜的寂静,从而衬托出他在谪居中郁悒的情怀,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的寂寞情怀。

 

三十三、(辽宁省鞍山一中2008—2009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1)描绘出了泉州军洗劫后,村落一切自生自灭,渺无人迹的荒凉萧条的景象。

“自”与“落”不是前后对仗却在首尾呼应,使得整首诗都呈现一种空落之感。借以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

(2)相仿之处:同是描写战乱过后残破的景象。

不同之处:①杜诗从大处着笔,从整个国家的角度写出国家残破的景象;而韩诗写的是“村破”,从小处着笔,以一个村落作为整个国家的缩影,以小见大。

②杜诗直接写出有什么,不说无什么,有草木而无人烟的空落荒凉之意令人思而得之;韩诗既写有什么又写无什么,将有的景色“鸣鸦”“花”与没有的景色“鸡犬”“人烟”进行对比,更鲜明的表现出了千村万落正常生活已如同“寒食”一样萧索的荒凉破败。(答衬托也可)

 

三十四、(辽宁省沈阳二中2008上学期高三第二次阶段测试)

(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观旷达的心境。

(2)答案一:表达了自强不息的精神。“落日”句和“秋风”句写出诗人暮年之际、逆境之时仍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

答案二:表达了怨愤之情。“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的句子表达了诗人的怨愤:连老马的智慧都可用,难道我真的是个毫无可取的腐儒吗?真的无法用自己的智慧为国效忠了吗?(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须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三十五、(东北师大附中2009级高三年级第一次摸底考试)

(1) “玄猿”——他乡日暮,一声声黑猿的啼鸣,凄清哀怨,诗人漂泊异地,思乡情浓,难免泪下沾襟。“白雁”—— 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乡愁撩人啊!

(2)上句念想起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漂零寥落和伤时忧国之感。

 

三十六、(东北三省三校200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

(1)“催”字表现击鼓开船,催促离人上船出发;而“留”字表现楼上把酒话别,难舍难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一“催”一“留”,鲜明的对比把将别而又不忍离别的情景映衬的十分强烈。

(2)江潮来去容易,友人一别难相逢。饮尽此杯,不知何日才能重逢同饮。(或答“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借江潮抒别情,那茫茫的江潮似乎融汇着词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浩渺的情思。从将别想到别后,笔意拓展,以问句结尾,曲折层深,表达了作者与好友的深厚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寄托了重逢的希望,情韵深长。

 

三十七、(2009年东北三省四市长春、哈尔滨、沈阳、大连第一次联合考试)

(1)《叹疆场》通过思妇听到远征的丈夫归来的消息时梳妆打扮与之前以泪洗面的对比,表达了一种喜不自禁的心情。《到家》通过对归家时的所见、所为、所感的描写,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回家之后的喜悦心情。

(2)“山色”“依然”,写出了喜悦之后的闲适。“潇洒”是拟人手法,“山色”“潇洒”地进入我的居室,写出来脱离世俗官场之后的欣慰。两句诗写的不仅是物境,而且是心境,写出了诗人尘劳尽除后,心情由喜悦而安适的转化。

 

三十八、(吉林一中2009年高考模拟训练题)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亲人命运的深切关怀(深沉的忧思)(忧国忧民)而又无能为力的苦闷心情。

(2)第二联通过对天气、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时局的混乱和危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第三联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樽无绿”“绿”指酒)和以虚写实的方法,以幻作真(“炉存火似红”),写出生活的艰辛和作者内心的苦闷。

 

三十九、(辽宁省沈阳市二十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1)这支小令抒情的方式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久旱逢甘霖的欢悦心情和与农民息息相通的感情。

(2)这支散曲的语言朴素通俗,生动形象,轻快活泼,绕有情趣。(答对两点即可)

 

四十、(黑龙江哈尔滨三中2010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十月份月考)

(1)“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动”字揭出“客情”,自然贴切地写出江上的阵阵秋风引发的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二字化无声为有声,变无情为有情,让客观景物染上了主观色彩(融情于景),突出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2)衬托或对比。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四十一、(辽宁省沈阳二中200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1)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

(2)南飞的许多大雁,在秋天清冷的月色下,宿于白茫茫的芦花之中;词人选取大雁、明月、芦花等冷色调的意象,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围;寓情于景,抒发了朝代更替,国破家亡的愁苦与无奈之情。

 

四十二、(山东省济南市2009届高考模拟考试)

(1)要点:营造了一个凄清、悲凉的氛围。分析:略。

(2)第一问:因战乱给国家、社会和个人带来的种种不幸而过度忧愁。

第二问:首先,通过前面六句的景物描写体现出来。从“竹凉侵卧内”开始,到深夜的“重露成涓滴”以及月照中天(稀星乍有无),再到破晓前的“暗飞萤自照”和清晨的栖宿水溪边的小鸟“相呼”,诗人无法入眠,精神一直在活动,人也在院落中走动。其次,通过最后两句的抒情表现出来。“倦”是一种主观感受,这种因国家处于战乱状态而久久不能入眠的清醒使诗人精神上倍感痛苦,与后面的“空悲”相辅相成。从整首诗来看,只写“夜”,不言“倦”,只写“耀乎外”的景,不写“融乎内”的情,但是诗人的羁孤老倦之态,忧国忧时之情,已经从这特定的“情中之景”里鲜明地流露出来。

 

四十三、(天津市2009年5月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

(1)写霜露表明夜已深,渲染了环境的冷清,突出了人物内心的孤寂愁怨。

(2)同:两诗都写了秋夜望月,表达了孤寂思怨之情。异:李诗写隔帘望秋月,人月相怜,愈望愈感到孤寂,也就愈增加怨思;而薛诗下帘避秋月,人月不见,愈怕望见秋月而愈增添孤怨之情。

 

四十四、(吉林省长春市2009年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调研测试)

(1)诗眼是“安闲”或“安闲一老翁”。

理由:全诗紧紧围绕“安闲”二字展开,“卧迟”“睡美~未起”等诗句都表现出老翁的安闲,此句也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与心境。

(2)①照应首句,使诗歌浑然一体。

②运用反衬手法,夜呆风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秋风秋甫无情地扫得飘零满阶,这自然环境的冷酷无情正是为了反衬老翁的“安闲”,突出老翁的清净淡泊。(或运用双关手法,“霜叶”既指自然环境,又指政治风雨,“反映出诗人对政治的风雨已毫不在意,政治上心灰意懒、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

 

四十五、(辽宁省大连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1)每联一层:①马就熟路,渐近乡里;②远见乡树,近识乡人;③穿过小路,见到战乱后的乡景;④回到家中,邻人来访。

(2)首联“马省曾行处,连嘶渡晚河”,写老马识途,归家心切,渡河时连声嘶叫,以马衬人,十分真切;第三句“忽惊乡树出”,写见到家乡的树木而惊喜,以细节的真显示归乡的欣喜心情;第六句“颓垣压薜萝”,以战乱时代残垣断壁、薜萝蔓延的真实景象的描写显现内心的凄凉情感;尾联“乍归犹似客,邻叟亦相过”,以回家反而“似客”,本来熟悉的邻居也来探望的感受和情景,写出了久客远归,乍一到家时的特有的真实感受。

 

四十六、(辽宁省鞍山市2009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调查)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滞留异乡,思念家人的愁苦心情。久别家乡,家书是客居异乡寂寞生活的慰藉,但已很久没有见到它的踪影了。短暂的梦中相聚,也难慰乡思。“悠悠”两字,写出了一种绵长的愁苦无奈之情。次句写中宵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凄寒的“素秋”引动愁绪,对于毫无慰藉的心灵来讲是一种不堪忍受的重压。然而,诗人可以用来和它对“敌”的却“只有空床”而已。三、四两句移情入景,阶前青苔,显出寓所的冷寂。红树,正是暮秋特有的景象。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里,“雨中”与“月中”的“阶下青苔与红树”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态,进一步渲染了难以排遣的“寥落”和“愁”。

(2)不可换成“对”字,“敌”字更加准确、贴切地表现出诗人当时的心绪。 “对”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而“敌”则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那种凄神寒骨的感受,更偏于主观精神状态的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