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稀有战斗宠物:人体经络运行时间、生理反应和图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9:14:05

来源:网大夫 作者:神仙 日期:2009年05月10日 访问次数: 3699
《黄帝内经》记载,每天十二时辰和人的十二经络的运行是有规律的,掌握这个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你就会得到健康的身体。简单介绍如下:
十二时辰              对应              十二正经              生理系统
子时               23:00—1:00                足少阳胆经              骨髓造血
丑时                 1:00—3:00                足厥阴肝经               肝脏修复
寅时                 3:00—5:00                手太阴肺经               呼吸系统
卯时                 5:00—7:00                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
辰时                 7:00—9:00                 足阳明胃经              胃
巳时                 9:00—11:00               足太阴脾经              脾脏
午时               11:00—13:00               手少阴心经              肝脏造血
未时               13:00—15:00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
申时               15:00—17:00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
酉时               17:00—19:00               足少阴肾经              肾脏
戌时               19:00—21:00               手厥阴心包经          心脏、大脑
亥时               21:00—23:00               手少阳三焦经          免疫系统修复
首先,整个身体的自然修补时间,是在21点到凌晨3点。这段时间一定要休息,如不能休息,也一定要停止一切活动。
21点到23点的时间,是免疫系统运作的时间,特别是小朋友的免疫系统还不健全,因此小学 6 年级以前的小朋友最好在21点左右就寝。这个时候不要做大伤元气的事,以免中风或面瘫痪.
而23点到凌晨1点是骨随造血时间、正是补血的时候
凌晨1点到3点是肝脏修复的时间,
凌晨3 点到5点是呼吸系统运作的时间。
其中凌晨4点是我们脉搏最弱,心跳最慢的时候,所以,我们在医学上有所谓的〈危险4点钟〉所以家里如有老年人,这个时间就要特别注意。早晨的运动最好是在 5 点以后再出门,接下来
5 点到7 点是大肠蠕动最旺盛的时间是吃早餐时间,7点到9点则是最活跃的时间,
9点到11点是脾脏活动时间。
到了午时〈上午的11点到下午1点〉与子时〈晚上23点到凌晨1点〉由于身体在造血因此我们需要较好的休息,所以在这段时间好好的休息,就不容易贫血。因此,我们知道只要遵循自然法则,那么我们的身体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复原,如此这般,我们在工作会十分有精神在休息得到全然的放松。
下午13点到15点是小肠运作的时间,所以午餐最好在下午13点吃,
13点到15点膀胱运作时间,这段时间要多喝水是重要喝水时间。效果也最显著,如果肾脏与膀胱不好的人,最好在这段时间喝下500 的水。
下午17 点到19 点是肾脏活动的时。
19点到21点为心脏与脑神经系统活跃的时间。
下面为相同题目的另外一篇文章:
现代科学认为,晚间10点到凌晨2点睡觉是最有益于皮肤的,因为此时段皮肤的新陈代谢速率最高。那中医原理是怎样的呢?
自然有一定的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的运行也有一定的规律。每天的十二个时辰,分别对应着中医中的十二经络。
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气血流注于胆经。胆汁需要新陈代谢。胆结石就是长期胆汁代谢异常,形成的凝结物。如果能在11点以前入睡,不仅早上醒来头脑特别清晰,气色红润,也能养胆气,促进消化功能。
凌晨1点-3点——是肝脏运转排毒的时间,如果这个时候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辅助人体的思维和行动,那么它就无法对体内产生的毒素、吃进去的废物、有损肝脏的药物,进行排解。久而久之,毒素的囤积在体内,就会造成肝脏机能的衰退,黄褐斑(肝斑)便会出现在脸上。
所以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养颜排毒的最佳睡眠时间,不仅要入睡,而且要熟睡。但是现在11点后才是很多人开始活跃的时间,喝酒、抽烟、上网、欢唱玩乐,表面上看是缓解了工作压力,但实质上是一种透支,总有一天身体会吃不消的。如果因为各种原因非要熬夜,那么最起码做到:每周至少有一天,每月至少有一周,每年至少有四个月能早睡。这是就底线了。
其他时段的经络运行时间如下可以作为参考:
早上9-11:
是脾经运行的时间,“脾主运化,脾主统血”。脾是消化吸收的总调度,也总领血液。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嘴唇是红润的,否则嘴唇一定发白或发暗,发紫。这段时间不宜吃冷饮,最伤脾脏,影响消化和生长发育。
11-13:
是心经最旺,也是人体能量最强的时刻,此时心跳次数快速。在午间能小睡一会,对养心很有好处,可惜现代人很难实现。
13-15:
是小肠吸收养分的时间,过了这个时刻,肠胃功能减弱,故有过午不食的养生之道。
15-17:
是膀胱排毒的时间,此段时间最好大量饮水,有助于通过尿液排毒。
17-19:
是肾脏排毒的时间,肾经是人体协调阴阳能量的经脉,也是维持体内水液平衡的主要经络,由于此时是任务完毕需稍事休息之时,因此不宜过度劳累。
19-21:
是心包经的运行时间,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这时血液循环旺盛的时间,此时血压升高,应该要在家中休息运动以散步的方式最好。
21-23:
是人体免疫系统(淋巴)休息与滤毒的时间,也是女性内分泌系统最重要的时候,此时适合听音乐、洗澡、休养生息。
3-5:
是肺经运行时期,肝在1点到3点已经把血液推陈出新,再供给肺,通过肺输送至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有肺病的人在这时候反应特别强烈,有剧咳或哮喘发作,因为排毒动作已走到肺。
5-7:
大肠经活跃,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经过肺脏的血液分配,大肠也进入工作状态,需要吸收食物和水分,排出弃物,因此这个时候很多人会产生便意,一旦起晚了,一天便意全无。
7-9:
是胃吸收营养的时段,应吃早餐。此时最容易消化。如果这时候又没吃早餐又没排便,那么小肠就会吸收大肠内的东西,提炼垃圾吸收,肯定对身体是无益的。
图片:

人体经络图示http://apps.hi.baidu.com/share/detail/6064855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黄帝内经》对经络的认识是从大量的临床观察中得来的,记载这些临床观察的文献近年来已在马王堆帛书、张家山竹简和绵阳木人经络模型等出土文物中逐渐找到。这些早期文献主要描述了经脉系统,并涉及了三种古老的医疗手段:一个是灸法,一个是砭术(即用石头治病的一种医术),另一个就是导引术(一种古老的气功),而经脉是这三种医术施用时借助的途径。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成了金属针,称为微针,并用微针对经脉进行治疗。《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用微针治疗经络的著作。《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比象的描述。由于《黄帝内经》的概念体系是二千多年前的,给现代人理解它的思想内涵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从文献和实验等多个方面揭示古典经络概念的内涵,是中医研究者的任务。
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穴分出,一直走向食指内侧端(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二、主治病侯
本经腑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及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寒冷、疼痛等证。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胸部的外上方,上肢掌面桡侧和手掌及拇指的桡侧。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
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①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②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③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
经上臂外铡前边(手五里、臂臑),④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⑤下入缺盆(锁骨上窝),⑥散络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上行的一支:⑦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禾髎、迎香、接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任脉)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足少阳经),沿着发际,到达前额(神庭);
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盆部直行的支脉:经乳头,向下挟脐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
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里向下与气冲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髀关,直抵伏兔部,下至膝盖,沿着胫骨外侧前线,下经足跗,进入第二足趾外侧端(厉兑);
胫部支脉:从膝下3寸(足三里)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
足跗部支脉:从跗上(冲阳)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口、齿痛、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血丑,胸部及膝膑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病证。
三、经穴分布
足阳明胃经经穴分布在头面部、颈部部、胸腹部、下肢的前外侧面。起于承泣,止于厉兑,左右各45穴(如图)。
足太阴脾经
一、经脉循行
起子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大趾本节后的第一跖趾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前面,再上腿肚,沿着胫骨后面,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于脾脏,联络胃,通过横膈上行,挟咽部两旁,连系舌根,分散于舌下;
胃部支脉:向上通过横膈,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等。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足大趾,内踝,下肢内侧,腹胸部第三侧线。起于隐白,止于大包,左右各21穴(如图)。
手少阴心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系的部位),通过横膈,联络小肠;
“心系”向上的脉:挟着咽喉上行,连系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
“心系”直行的脉: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部(极泉),沿着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后面,到达肘窝,沿前臂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沿小指内侧至末端(少冲),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侧痛,手心发热等。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腋下,上肢掌侧面的尺侧缘和小指的桡侧端。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左右各9穴(如图)。
手太阳小肠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于小指外侧端(少泽),沿着手背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大椎(督脉),向下进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着食管通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着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而又斜行络于颧骨部。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经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指、掌尺侧、上肢背侧面的尺侧缘,肩胛及面部。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左右各19穴(如图)。
足太阳膀胱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目内眦(睛明),上额交会于巅顶(百会,属督脉);
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颞颏部;
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着肩胛部内侧,挟着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属于膀胱;
腰部的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
后项的支脉:通过肩胛内缘直下,经过臀部(环跳,属足少阳胆经)下行,沿着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窝中。从此向下,通过排肠肌,出于外跟的后面,沿着第五跖骨粗隆,至小趾外侧端(至阴),与足少阴经相接。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证以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如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疟疾,目痛,迎风流泪,鼻塞多涕,鼻血丑,头痛,项、背、腰、臀部以及下肢后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等证。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眼眶,头,项,背腰部的脊柱两侧,下肢后外侧及小趾末端。起于睛明,止于至阴,左右各67穴(如图)。
足少阴肾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腿肚内侧,出腘窝的内侧,向上行股内后缘,通向脊柱(长强,属督脉),属于肾脏(腧穴通路:还出于前,向上行腹部前正中线旁开0.5寸,胸部前正中线旁开2寸,终止于锁骨下缘俞府穴),联络膀胱;
肾脏部直行的脉:从肾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挟于舌根部;
肺部支脉:从肺部出来,联络心脏,流注于胸中,与手
厥阴心包经相接。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妇科,前阴病,肾、肺、咽喉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咳血,气喘,舌干,咽喉肿痛,水肿,大便秘结,泄泻,腰痛,脊股内后侧痛,痿弱无力,足心热等病证。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足心,内踝后,跟腱前缘,下肢内侧后缘,腹部,胸部。起于涌泉,止于俞府,左右各27穴。(如图)
手厥阴心包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胸部支脉:沿着胸中,出于胁部,至腋下三寸处(天池)上行到腋窝中,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两筋(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的中间,进入掌中,沿着中指到指端(中冲);
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着无名指到指端(关冲),与
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等证。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乳旁,上胶掌侧面中间及中指末端。起于天池,止于中冲,左右各9穴。(如图)
手少阳三焦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向上出于第四、五掌骨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人缺盆部,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上、中、下三焦;
胸中支脉:从胸直上,出于缺盆部,上走项部,沿耳后向上,出于耳部上行额角,再屈而下行至面颊部,到达眶下部;
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目外眦(丝竹空之下),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二、主治病侯
本经腧穴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颊肿,耳后、肩臂肘部外侧疼痛等证。
三、经穴分布
本经穴分布在无名指外侧,手背,上肢外侧面中间,肩部,颈部,耳翼后缘,眉毛外端。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左右各23穴。
足少阳胆经
一、经脉循行
起子目外眦(瞳子髎),向上到达额角部(颔厌),下行至耳后(风池),沿着颈部行于手少阳经的前面,到肩上交出手少阳经的后面,向下进入缺盆部;
耳部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眦后方;
外眦部的支脉:从目外眦处分出,下走大迎,会合于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下行经颊车,由颈部向下会合前脉于缺盆,然后向下进入胸中,通过横膈,联络肝脏,属于胆,沿着胁肋内,出于少腹两侧腹股沟动脉部,经过外阴部毛际,横行入髋关节部(环跳);
缺盆部直行的脉:下行腋部,沿着侧胸部,经过季胁,向下会合前脉于髋关节部,再向下沿着大腿的外侧,出于膝外侧,下行经腓骨前面,直下到达腓骨下段,再下到外踝的前面,沿足背部,进入足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
足背部支脉:从足临泣处分出,沿着第一、二跖骨之间,出于大趾端,穿过趾甲,回过来到趾甲后的毫毛部(大敦,属肝经),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口苦,目眩,疟疾,头痛,颔痛,目外眦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外侧痛,足外侧发热等证。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目外眦,颞部,耳后,肩部,胁肋,下肢外侧,膝外侧,外踝的前下方,足第四趾端等部位。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窍阴,左右各44穴。
足厥阴肝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足大趾上毫毛部(大敦丫),沿着足跗部向上,经过内踝前一寸处(中封),向上至内踝上八寸处交出于足太阴经的后面,上行膝内侧,沿着股部内侧,进入阴毛中,绕过阴部,上达小腹,挟着胃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沿着喉咙的后面,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 (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
“目系”的支脉:下行颊里,环绕唇内;
肝部支脉:从肝分出,通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肝病,妇科、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等证。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足背,内踝前,胫骨内侧面,大腿内侧,前阴,胁肋等。起于大敦,止于期门,左右各14穴。

肺经太渊位于掌后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心包经大陵位于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骨肌腱之间

心经神门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小肠经腕骨位于手背尺侧,豌豆骨前赤白肉际

三焦经阳池位于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大肠经阳溪位于腕背横纹桡侧端,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脾经太白位于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肝经太冲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底之间凹 陷中

肾经太溪位于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膀胱经束骨位于第五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胆经丘墟位于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胃经冲阳位于足背高外,第二、三趾间的缝纹内庭

督脉大椎俯卧,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任脉中脘仰卧,前正中线,脐上四寸

带脉侧卧第十一肋骨游离端直下,平脐处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