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特殊技能键:做好新形势下基层群众工作的哲学思考--楚国良的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52:22
摘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发展中要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应该用联系、发展的眼光辩证的看待群众工作出现的新问题,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为本,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确处理群众关系‘、干群关系,执行好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
关键词:新时期 ;  群众工作 ;  方法创新 ;  路径探究 、
一、深刻领会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群众工作,历来是我们党高度重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对此都是十分重视的。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特别强调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并把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与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做好党和国家工作并列起来一同部署。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把做好群众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深刻地领会胡锦涛同志关于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呢?关于这一问题,我们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一)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这是由人民群众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进行社会变革的主体和决定性力量,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伟大力量。一代伟人毛泽东曾讲:“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在新的形势下,要实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建议所确定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又好又快地发展,以创造出能够满足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要继续推动我国的各项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我们就必须依靠作为历史创造者的真正英雄、作为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以及作为社会变革的主体和决定性力量、作为推动社会前进的最伟大力量的人民群众。而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就必须首先要做好新形势下发动、鼓动、相信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
(二)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这是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践行党的宗旨的客观要求。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讲:我们无论干什么事情,“一切要相信群众,一切要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的这一论断,就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始终坚持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就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所始终秉承的根本宗旨。正是由于我们党长期以来始终一以贯之地坚持了这一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始终秉承了这一根本宗旨,才使我们党取得了八十余年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巨大成就。党的近九十年的发展历史充分表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群众工作是我们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主要法宝,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可以说,我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历史。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继续取得改革和发展的新胜利,就必须要自觉地把党的群众工作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三)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这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所取得的成果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国家通过改革、发展、稳定,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旷世飞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地提高。可以说,这是党依靠人民、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智慧和积极性的结果。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表现为由各种利益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的影响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人民内部矛盾将会大量增加。对于这些矛盾,如果我们一旦处置不当、不及时,就会引发更大范围的矛盾。因此,我们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局面,就必须想方设法化解和克服这些矛盾,就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做好群众工作。否则就可能会影响我们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局面。
(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这是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新要求,就是要求我们抓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必须既要见物,更要见人。因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解决经济社会的所有问题,经济发展必须与社会进步相协调,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必须体现五中全会所强调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而人民群众又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因此,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追求作为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坚持教育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发动群众,让各阶层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最充分地发挥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各行各业的创造活力,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大好局面。
(五)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这是巩固党的执政之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所在。
众所周知,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我们党既要抓发展,又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着力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就必须注意做好群众工作。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政策、效率、公平竞争观念和民主、参与、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要求愈益高涨,而新的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定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种变化,对我们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过去那种单纯靠行政手段的老办法已经不适应。我们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做好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各项工作,以赢得群众的信任,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古人云:“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要我们调动一切力量并形成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合力,再进一步增强党群之间的血肉联系,就一定能以党和人民的更加坚强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二、新时期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主要特点
我们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正处在一个极为重要的改革攻坚期和战略机遇期,这不但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阶段,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好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关键阶段。在这样一个大变化、大变革和大挑战的时代背景下,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也面临着以下新情况、新特点、新挑战。
一是主体的多元性。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经济成分、经营方式的变化和发展,造就了多元性的新时期群众主体,既有工人、农民,也有技术、管理人员,还有干部、全民合同工、临时工、离退休职工等社会群体。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各阶层的群众主体都相应滋生出一些矛盾和问题,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的巨大挑战。
二是内容的交织性。以往的群众工作,主要是围绕政治问题展开,政治利益居于中心地位;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主要围绕经济问题展开,经济利益居于中心地位,人民在政治、思想、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问题相互交织,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更为复杂。
三是思想的对抗性。干部与群众之间本应该是鱼与水的关系,应该是思想一致、感情融洽。但是,干部腐败、作风奢靡腐化等社会阴暗面的不断扩充以及基层党组织在执行党的政策中出现偏差等问题的产生,伤害了群众的朴实情感,引起了群众误解和不信任。尤其是一些困难群众因家庭负担过重而产生抵触情绪,因收益少而存在失衡心里,导致干群关系不是在交流中缩小距离,而是在时间中扩大分歧,久之,则产生对抗心理,给干部与群众之间添加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四是工作的艰巨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群众的文化水平有了提高,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有了增强,但群众的道德素质却没有水涨船高,反而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所下降。一些群众很懂得用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却不习惯也不愿用法律和道德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无形中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了阻力。
五是方法的滞后性。群众工作是一门艺术,也是我党的制胜法宝,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中不断得到完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群众工作的好机制、好方法还没有被基层组织很好的总结和采用,一些干部至今未能改变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未能充分认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依然采取强迫命令方式,“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随意训人骂人、要挟人,这些过期的工作方法,不仅无法适应新时期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要求,还会引发矛盾,激起事端,形成对抗,甚至把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推向法院的被告席。
三、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主体及其它
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即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之一。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和贡献是,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运用于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中,形成了系统的群众路线。在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对于我们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人民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主体
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人民群众是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最广大的社会群体(包括一定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等等),它包括双重含义:
一是指社会的进步力量,这是相对于反动势力而言的,反动势力不属于人民群众;
二是指进步力量的群体,群体总是由大量个体构成,但是作为整体的群体同作为个体的个人终归具有质的区别,人民群众经常被简称为人民或者群众。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就我国而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切赞成、参加和拥护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一切赞成、参加和拥护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范畴。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人民群众的构成发生了许多新变化。首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人阶级不仅包括产业工人,而且包括技术工人;不仅包括传统产业的职工,而且包括非传统产业的职工;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者,而且包括脑力劳动者,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和管理人员是先进生产力的承担者,是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作为我国工人阶级同盟军的农民阶级也在变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其他产业的转移;而且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我国农民阶级的状况已经和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有了很大的区别。再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产生了许多的非公有制经济,出现了大量的民营企业家和从业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家,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社会阶层。这些新的社会阶层,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同我国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一样,也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这些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无疑都属于我国当代社会的人民范畴。因此,我们所说的人民利益,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利益。
2、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决定着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主要表现为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日益增多和社会制度的新旧交替,而人民群众正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制度变革的基本主体。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正是劳动者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出来的。劳动群众的辛勤劳动,创造着日益增多的社会物质财富,养育着全体社会成员,成为人类得以生存的基础。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同自然界相互作用,由此逐渐加深了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提高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本领,使人类本身发展起来。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除了物质生产活动之外,还要从事政治科学、文学艺术和其他社会活动。但是,所有这些社会活动,都是由物质生产的发展来提供和创造的。总之,劳动者的物质生产劳动构成了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支撑着整个社会生活的大厦,从而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以及其他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大量的民歌、民间故事以至文学名著,都凝结着无数普通群众和民间艺人的辛劳和智慧。在劳动群众中,还涌现了不少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对人类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对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人民群众为科学和文化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始素材。人民群众的需求是科学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广阔市场。在当代社会中,脑力劳动者在人民群众中所占的比例愈益提高,从而也愈益显示出人民群众在直接创造社会精神财富方面的历史作用。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是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源,社会制度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决定的,社会制度变革的深刻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人民群众正是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现者和代表者,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制度变革的基本力量。变革社会制度,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必须拥有实现它的社会力量,而人民群众正是基本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跟谁走,他们选择哪一条道路,决定哪一种社会制度变成现实。一切社会制度变革的广度和深度,都取决于人民群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人民群众决定着社会制度变革的成功与失败,人民群众决定着社会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决定着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破坏旧制度,还是创立新制度,或者是从社会制度的长远演变看,都是生产力和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群众观点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石。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如何对待群众,不是一个一般的方法或作风的问题,而是根本的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基本原理,即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关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原理,关于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相互关系的原理。根据这些基本原理,可以将群众观点进一步具体化为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这是群众观点的根本之点,群众观点的其他内容都是对这一观点的展开及补充。
第二,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一切真知都是来源于实践,而人民群众正是社会实践最广大的主体,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孕育着极大的智慧。因此,共产党人必须满腔热忱、真心实意地向人民群众学习。
第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共产党人只是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集中表现。
第四,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我们党和国家的一切干部都是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干部权力、权威的基础是人民群众,党的干部只有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谋利益,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成为合格的人民公仆。
第五,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的干部必须对党负责,但是,党又是人民的工具,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的决定和批示是人民利益的体现。所以,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在根本上是统一的,就是统一到对人民负责。
第六,党要依靠群众又要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这是由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人民群众的复杂结构所决定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拥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党要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必须充分相信群众。同时,人民群众总是包含着不同的组成部分,存在着先进、中间和落后之分,在阶级社会中更是有着不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区别,他们的意见和行动并不完全一致,因而不能说这些意见和行动都是“天然合理”和正确的。即使是作为整体的人民群众,也有一个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问题。因此,我们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必须根据群众的不同觉悟程度,按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这是党的一项重要责任。
(三)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含义。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了完整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的中心是正确处理无产阶级政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一切为了群众”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是社会最广大的主体,代表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着社会发展的趋势。任何个人、政党和阶级,要成为进步的社会力量,在客观上都必须站在人民一边,为人民谋利益,而不管他们在主观上是否自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先锋队,能够认清这个历史的大趋势,自觉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不谋取任何特殊利益,把“一切为了群众”当作自己的立党之本。这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集中表现,是我们党同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区别,是我们党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从而成为中国人民领导核心的根本原因所在。
“一切依靠群众”的基本根据,仍然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及我们党所从事的事业的伟大性质。人民群众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同人民群众相比,任何个人、政党、集团的智慧和力量总是弱小的。因此,谁依靠人民,谁就会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就能在实践中无往而不胜;谁脱离群众,谁就会势孤力单,就会在实践中遭受挫折和失败。特别是我们党是“一切为了群众的”,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如此伟大的事业,更不可能仅靠少数人去代替群众包打天下,而必须充分动员和组织群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取得成功。所以说:“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保证。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实行正确领导的根本方法,是“一切依靠群众”在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中的具体体现。一方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一个在群众实践的基础上,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再由认识到实践,通过群众实践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这完整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另一方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又是一个以实践的主体——群众为基础的,由群众到领导,然后再由领导到群众,实现群众和领导有机结合的过程。这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由此可见,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观点贯通起来,熔为一炉,实现了它们的有机统一。
四、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措施初探
(一)着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十七届五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这就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努力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着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保证。
1、做好群众工作,要着力提高心系基层、深入群众的能力。深入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党员干部以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感情对待群众,是党性观念、纪律作风、政治立场和工作能力的集中反映。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系统掌握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精神实质、历史经验和现实要求,真正弄懂为什么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为什么要依靠人民执政等重大问题,使深入群众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真正成为思想、观点、感情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机关工作要重心下移,基层干部要坚守一线,党员领导干部要定期深入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困难;要真正与最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不仅看亮点,更要看问题,不仅听赞扬的话,更要听不同的声音,真正掌握实话实情。
2、做好群众工作,要着力提高宣传发动、组织群众的能力。当前,在“四个多样化”的条件下,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趋向也日趋多样化,思想意识的差异性、多变性、独立性、选择性、平等性明显增强,这对党员干部的工作方法、工作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有效地组织群众,就要充分尊重群众,无论是定政策、作决策、上项目、搞改革都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充分考虑对群众利益的影响,真正实现工作目的为了群众,工作过程依靠群众。特别是对群众关注的敏感问题,要审慎对待,争取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校务公开等办事制度,对群众关心的低保对象、土地征用补助、退耕还林补助等进行公示,保障群众依法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拓宽群众工作的视野和渠道,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的重要作用,形成组织群众的工作合力,引导群众自觉投身到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去。
3、做好群众工作,要着力提高求真务实、服务群众的能力。切实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健全服务群众制度,充分发挥在服务群众中的带头推动作用;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意识,认真帮助解决好实际困难,尤其要关注社会困难群体,切实把他们的工作生活安排好,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积极组织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健康向上的环境中实现教育提高。
4、做好群众工作,要提高着力畅通渠道、沟通群众的能力。沟通群众,首先要建立信任,然后才能真诚交流。党员干部取得群众的信任,不是靠权力和地位,而是靠工作业绩和人格魅力,靠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等长效机制,注重分析网络舆情,准确掌握群众所想所难;要积极开辟“旁听会议”、“行风热线”、“政声直通车”、“新闻媒体采访”等形式,公开回应群众的咨询和投诉,搭建党员干部与群众交流的良好平台。同时,要提高交流沟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善于用群众习惯的语言主动平等地交流,改变程式化的话语方式,从对话交流中拉近距离,在交流中把道理讲清讲透讲深讲实。
5、做好群众工作,要着力提高化解矛盾、团结群众的能力。要从源头抓起,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认真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积极发挥发挥老党员、老模范等社会群体的作用,大力推进“法律下乡”、“法律进社区”等普法活动,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要注重自身道德素质的养成,努力以过硬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公仆形象影响和带动群众,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二)创新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方法。
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应针对不同的事件采取相应的方法,其中普遍有效的方法主要有:
1、增强宣传工作的力度。增强宣传工作的力度,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要做好面上的宣传工作。面上的宣传工作,要经常性地开展,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有较深入的了解,这样,就能避免开展工作时人民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的了解还是一片空白的尴尬局面。在做面上的宣传工作时,除了充分发挥传统做法的作用,在方法上还要有所创新,增强宣传工作的吸引力。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覆盖面广、速度快、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形象生动、社会影响大,人们能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当前我们做好经常性宣传工作的重要渠道。利用这些渠道开展宣传工作时,在形式上要做到不拘一格、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要善于运用群众参与、专家访谈、平等讨论、自我教育等方式,下春风化雨之功,收点滴入土之效,使宣传工作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广东电视台的“社会纵横”等都是值得借鉴的好形式。
二是要做好点上的宣传工作,即党员干部办每一件事、做每一项工作之前,要把其中的道理向群众讲清楚、说明白,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即使是群众对党的一些政策措施暂不理解,也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说服教育和耐心疏导,力戒粗暴生硬、强加于人,更不能随意对群众滥用专政工具。这样,群众才能顺心,工作才能顺畅。否则的话,即使是用权力把命令强压下去,结果是从表面上看,工作做了,事情办了,却留下了许多隐患,有的甚至会激化矛盾,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2、推进基层民主建设。要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一定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主要包括:
一是要畅通民主渠道,保证群众有说话的机会。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民主论坛、民主听证会、民主日等都是值得推广的形式。对群众的意见,合理的要采纳,不合理而不能采纳的也要予以解释;
二是增加工作透明度。一切群众有权了解的政策和事情,都应向群众公开,通过“打开天窗说亮话”,激发群众的民主参与意识,密切干群关系。
3、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及其核心领袖的作用。对各种各样的群众自发组织的团体及其核心领袖,党在尊重它们的同时,通过引导它们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它们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对于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是十分有用的。不过,党领导群众团体的方式与领导各级党政团体的方式是不同的,群众团体的灵魂及其领导核心,决不是党组织一纸任命或某种行政权力所能决定的。党只能去影响、引导它们,主要包括:
一是党员干部直接融入到群众团体中去。只有直接融入到群众团体中去,才能了解民意,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融洽同群众的感情,引导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
二是要教育培训一大批与党同心同德的群众团体核心领袖和骨干。群众团体中的核心领袖和骨干,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因此,党政部门一方面要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威信,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能引导群众与党同方向前进。
(三)探索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途径。
新的历史时期,群众工作需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做深做实做细。
1、敬之以心。大量事实表明,当前基层出现的问题很多都是因为在思想上、感情上严重脱离群众造成的。这几年,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干练、干事、干净”的“三干”干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让大家筑牢“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好、多重,我们在群众的心中就有多好、多重”的思想基础。要求我们的干部任何时候心里都要装着群众、遇事想着群众,要有爱民之心、亲民之义、为民之举。“意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乐民。”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才能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
2、授之以利。群众是最智慧的,同时也是最现实的。为了群众的福祉,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以“家家有个好收成、人人有个好心情、处处有个好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富民强区目标,实实在在地体现我们党是群众利益的坚定维护者。
一是始终关注民生。时刻关注群众的关切和感受,注意从源头抓起、从小事抓起、从日常工作抓起,及时解决关系老百姓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安危冷暖、生老病死等实际问题。特别重视解决好贫困地区、下岗职工、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和弱势群众的生产生活突出问题,解决好城乡区域差别问题,使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所有阶层,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和谐。
二是切实维护民权。要畅通民主渠道,鼓励和保护老百姓讲实话、讲真话。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处理群众信访,通过民情直通车、民情联系卡等形式畅通渠道,形成民意畅达的利益诉求和表达机制,使群众有地方说话、有机会说话,使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
三是努力保护民利。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推进和人流、物流增加,社会矛盾和治安问题越来越多。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善于见微知著,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有方法、有手段,切实保证人民群众有一个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3、教之以方。
做群众工作要有好的方式方法,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法。
一是诚心沟通,拉近距离。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是沟通关系、增进了解、联络感情、拨动心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基层干部要学会与群众拉家常、谈琐事、交朋友,以此消除隔阂、增加互信、深化友谊。这不是一般手段,而是价值取向;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要求。
二是虚心求教,坦诚谦和。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领导干部只有尊重群众,才会被群众所尊重、所拥护。我们在工作中要学会以平等谦和的姿态与群众交流,敞开心扉、虚心请教、实话实说,群众才愿意对你说真话、说心里话。如果官气十足、居高临下,那么群众自然敬而远之、三缄其口了。
三是关注焦点,加强宣传。越是矛盾突出、越是问题复杂,领导干部越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宣传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喜闻乐见、平等民主、切实有效,真正把群众的思想统一到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上来,理顺情绪、鼓舞士气,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而共同努力。
四是依法行政,打击违法。法律和政策既是约束广大人民群众的,更应该约束我们干部自己。我们要依照法律和政策办事,注意通过改革体制机制、增加公益性事业投入和为民办实事,把更多的钱用在群众身上,依法保障全社会最大限度的公平正义;要认真研究建立有效预防和化解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情况的矛盾与纠纷的新办法,有效推进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依法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同时,对一些别有用心利用群众问题大做文章、唯恐社会不乱的违法犯罪分子,要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绳之以法,营造社会稳定环境,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立之以信。党员干部诚信明礼、严格自律,比什么都重要。
一要转变作风。执政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要把坚持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体现到转变工作作风的全过程,狠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歪风。对少数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玷污党委形象的人和事要严厉惩处,该撤职的要撤职,该清除的要清除出公务员队伍,绝不手软,以儆效尤。
二要公心处事。“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作为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应该要坚持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做到一视同仁、公正公平,切忌感情用事,不能厚此薄彼、亲疏有别。
三要清正廉洁。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警钟长鸣,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时刻以党性自律,以公仆的职责自警,不为名所系,不为利所诱,自觉经受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注意做到有所作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保持进取之心;有所敬畏,敬畏自然,敬畏群众,敬畏制度,敬畏历史;有所感恩,感恩群众,感恩组织,感恩同志,感恩亲友;有所保持,保持友善、正直、诚信。要依靠群众,团结群众,动员和凝聚群众的力量,做一些切切实实有益于群众的好事,不做群众反对的、唾弃的事。这样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拥护,我们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