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魅力之城 10月:本期话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18:56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 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近期,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为使广大干部认识群众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以及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我们本期邀请三位专家和一位从事基层工作的街道工委书记,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群众工作:衡量社会建设的标尺

□ 樊 平

当前,中国面临着四个深刻转变,即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与经济发展相比,社会发展滞后,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或由市场经济发展所引起,用过去的计划经济的办法已经无解了;或是由于社会进步和形势变化,以前行之有效的办法现在不适用了。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第一,收入分化明显。经济发展了,但人们的收入不均衡,特别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和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明显扩大。这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内在的必然分化,而且单靠市场力量不可能平衡和解决,需要新的社会机制来协调。

第二,由于社会分化、社会流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所导致的职业结构重构和重组,使得过去稳固的基层社会组织面临解体或涣散的境况。比如,失去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依附的单位制、生产队体制,现在城市社区和农村的居民,普遍存在着“个人单兵化”的趋势。这要求我们要再度重视促进基层社会组织的发育和建设,将被市场经济打散的基层社会组织重新组织和建设起来,并有针对性地定位组织功能。

第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引发的矛盾增多。现在一些地方不仅没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反而损害甚至侵犯人民群众利益。部分群众面对贫富差距扩大的现实和身边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产生对社会的不满情绪。这些都加大了群众工作的难度,尤其在涉及到利益协调问题时,传统的简单化的靠教育、说服的处理方式很难让群众接受。换句话说,群众“对党的认同已经从过去单纯的感情认同,转变为法理型认同和利益认同”。

第四,群众的参与意识、权利意识日益增强,互联网也给群众参与和监督提供了全新渠道,而与此相比,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尚有滞后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这标志着由过去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促进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转变。这个转变是针对当代中国国情和发展态势提出的。从大的社会形态演进来看,在社会转型的中后期,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就会凸显出来;从各个不同的社会形态发展阶段来看,经济建设在转型的前期起主要作用,社会建设在转型中后期起主要作用。

社会建设必然涉及到群众工作,必然需要工作人员素质提高和工作方法的创新。因此,可以说新时期的社会建设需要的是全方位、高质量的群众工作,群众工作的满意度和有效性也是衡量社会建设的一个标尺。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要继承和发扬传统,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的方式要延续,更重要的是要围绕党在新时期的中心工作任务,围绕社会建设,把握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形势的深刻变化,准确理解群众工作的理念和价值观,研究和探索群众工作的方法论,这样才能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前,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有社会分化和社会发展的阶层视角、利益群体视角,要注意到现代社会不同的利益群体,要研究不同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社会构成和发展诉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民财富总量和人均水平都有很大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调整取得了巨大进步,我国工业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在经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城市社会的转变。社会结构的这一变化决定了中国社会的群众基础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过去讲群众,主要是讲“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即工农大众以及知识分子。现在群众的社会基础比过去有了很大扩展。我们今天所说的干群关系所对应的群众概念,既包括传统延续下来的社会阶层,也包括新出现新产生的社会阶层:有的阶层内涵和边界相对清晰;有的阶层现在还处在持续地转变和过渡之中;有的阶层名称延续下来,其内涵和行动逻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不同,例如今天的工人阶层和农民阶层,在代际更替上已经表现出经营方式和经营素质的巨大差异。这些新情况,需要我们的干部提高群众工作水平,能够发现、反映和代表不同群体的利益。这是新时期群众工作对党的干部素质的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所必需的。

其次,做好群众工作,还要注意群众的主体诉求和主体群众的诉求。在以前的群众工作中,积累了大量下乡入户、促膝谈心、访贫问苦的生动案例和经验。这些优秀传统仍然要坚持,要关心群众疾苦,要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但现在仅这样从行为上体现亲民爱民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主体群众的诉求,要注意群众的主体诉求。今天,可以说绝大多数群众都基本实现了小康生活,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有的地区已经进入富裕生活。因此,除了要关注群众的物质利益的实现,还要注意把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我们这方面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上传统办法比较多,新办法少;对群众的管理办法多,服务办法少,特别是对特殊人群、新社会组织等的服务存在很多空白点。新办法只能从实践中来,从群众中来,即使是根据群众的迫切要求由我们干部来设计,最终还是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接受群众的评判。

干部个人对于贫困群众的个别援助固然有及时和立竿见影的效果,有助于亲民爱民互动关系的建立,但是用制度解决问题,特别是用制度解决那些经常地反复地规模出现的问题更为有效。在党的群众工作中,把群众的迫切要求纳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制度建设,更为重要,也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必要措施。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