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最大武器:望诊眼睛异常现象诊断疾病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26:30
瑶医目诊云阳居士
目诊主要依据眼睛各部位的形态、色泽、斑点、穹窿及位置结构的动态变化,借助7倍左右的放大镜进行操作,来判断相应脏腑可能发生的病变、损伤和机能紊乱,是传统医学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黑晴诊法、白睛诊法和全目望诊。目诊是精细的微诊系统,对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监测,颇具见微知著作用.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防治,但其难度也相对较大,细心显得十分重要。
(一)瑶医目诊的特点
瑶医目诊是独具特色的一门科学,方法简单,可用五个字对其特点进行高度概括,即简、便、验、廉、捷。
(二)白晴形色变化与目诊定性
白睛诊法上要观察巩膜,球结膜上出现的血管形态、颜色等变化,来判断相应脏器可能发生的病变。巩膜质地坚固,不透明,呈暗红色,占眼球壁外层后六分之五;球结膜是覆盖巩膜前三分之一的薄膜,表面非常光滑,比较松弛,薄膜透明,可透见下面的巩膜。球结膜血管在表层,相对浮浅、隆起、鲜艳,巩膜血管在下,颜色相对深沉.青紫、暗淡。临症中球结膜上出现异变信号,表示病程短,新病;巩膜上出现异变信号,表示病程长,久病。
1.白睛血管形变及目诊含义
(1)局部血管根部粗大
属顽固性疾病,病程长,多有器官损害。如心脏病、慢性肾病等。
(2)曲张或怒张
相应血管呈怒张状,多属血淤证或病情较重、较急。肺炎、急性肝炎等。
(3)延伸
血丝很长,延伸到其他区域,多表示病情发展方向及疾病范围,表明该部位疾病向另一部位发展或传变。如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上肢痛,骨髓炎等。
(4)离断
延伸的血管在一定部位或中途突然中断,也有的被黑色淤血点隔开,往往表示该部位脏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狭窄、阻塞。常见于颈椎病,输卵管闭塞,脉管炎等。
(5)分叉
血管状若树枝样分叉,表明相应脏器炎症播散、扩张或血液供应障碍。如痔疮,可从血管分叉条数来判断痔核多少及大小。
(6)隆起
血丝浅表、明显、红活,多在球结膜上,表示为急病、新病,急性炎症开始。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尿路感染等。
(7)雾斑
片状青紫斑,似淤血凝集成一模糊小片,多属气滞血淤症(虫积除外)。提示相应部位胀痛。若肝、胆区见此形变,提示有肝气郁结症状;若见于女性,还提示乳房疾病,如乳腺小叶增生等。
(8)黑点
血管末端的黑色淤点,往往与雾斑相伴出现,多属血淤症。提示病程长、症状重、损伤大。可见于肝硬化、陈旧性损伤(包括手术伤口),若见于儿童,则提示虫积。
(9)黑圈
比黑点稍大的黑色圆圈,是一种严重淤血症状,提示相应部位已有包块状肿块出现。
(10)螺旋形状血管
表示血液循环严重障碍,或是气滞血瘀、血流不畅,导致血络挣扎延伸。临床常以疼痛、刺痛、灼痛现象出现,部分癌症病人也有此表现。
(11)蜘蛛网状血管
提示风痰、有淤。如哮喘病,由于血液供氧不足造成侧支循环建立,同时由于长期哮喘,血管破裂、散乱,导致此现象。
(12)叶脉状
血丝像树叶茎脉状分枝,提示严重血液循环障碍,或体内淤血症,临床上癌症病人多见。
(13)、横行血丝
白睛上部血管,呈横行“一”字形或“U”字形走向,提示有消化系统方面的严重病变。有人观察800例,发现肠癌69%、胃癌58%、食管癌57%、肝癌45%的患者有此征象,而健康人仅有16%出现此征象。
(14)贯瞳
血丝延伸进入黑睛,或穿过黑睛,俗称“赤脉贯瞳”。1条赤脉为病轻,2—3条赤脉为病重;赤脉不穿过瞳神为病缓,穿过瞳神为病急。临床上多属淋巴系统严重疾病,如淋巴结核等。
(15)巩膜胃征
在两眼瞳孔下方6时处,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呈充血性扩张、红黑之象,即为巩膜胃征图(图9-23),提示急、慢性胃肠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与临床符合率达90%。 
(16)巩膜痔征
在白睛5~6时部位.由下向上行走的扩张、弯曲、充血血管,即为球结膜痔征(图9-24)。
提示内痔;痔征现于左眼,为肛门左侧内痔;现于右眼,为肛门右侧内痔。且痔征的条数与痔核多少相对应,痔征的粗细与痔核大小成正比(图9-25,图9-26)。有人检查1270例,与肛门镜检的定性符合率达85%。
(17)巩膜肝炎征
肝炎患者的白睛内下方血管充盈、扩张、色呈淡青(图9-27)。
瑶医望诊绝技--观目诊病(二)
瑶医瑶药2009-07-16 10:02:41 阅读2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2.白睛血管色变及目诊含义
(1)鲜红
多为新病、急病、热病。
(2)紫红
多为邪热入营、灼津为痰、灼血为淤。
(3)深红
提示症状加重、加深、病情恶化。
(4)红中带黑
多为新病久治不愈,入里化热,热炽血滞,淤血内生。提示病程长,淤血重,邪热盛,正气始虚。
(5)红中带黄
提示病情好转,病势减轻。
(6)血丝淡黄
为病将愈,病症消失。若血丝色淡黄略红,提示病情虽好转,尚有余热未清。
(7)浅淡
属虚症、寒症。提示相应脏器气血不足,寒凝气滞,血行不畅。部分血丝浅淡亦属正常现象,区别在于:病变者血丝多而乱;正常者血丝少而直。
(8)暗灰色
为陈旧性病灶,多见于肺结核、肝炎等疾病痊愈后留下的“烙印”,临床仅能提示病史。
(四)白睛分区与目诊定位
图9-28为白睛诊法定位形象示意图,表明了一般定位规律,但也可能出现特殊个例.例如,某些疾病在双眼上都有反应,而某些疾病仅在一侧眼上有反应,躯体上部疾病也可以在瞳孔水下线以下得到表现,躯体内侧疾病可以在瞳孔外侧得到表现等。
(五)白睛诊伤
主要通过白睛上的“报伤点”来判断伤势。“报伤点”是患者在无眼疾或无眼部自觉症状下,白晴见青紫色血管浮起,在血管末端有淤血点。该点必须在血管末端,淤血点颜色较黑,如针尖大小,则提示体内有伤。若淤血点不在血管末端,或离开血管或在血管中部,均无诊伤价值。淤血点形色变化,可反映伤损程度与性质,如伤气、伤血、或是气血两伤等。
1.白睛诊伤定性
(1)报伤点色淡如云,散而不聚者,提示伤在气分(轻伤)。
(2)报伤点色黑而沉着,形如芝麻者,提示伤在血分(重)。
(3)报伤点色黑点圆,周围片状色淡如云彩,呈不规则晕状者,提示气血两伤。
(4)血丝弯曲如蛇行(或螺旋)状,提示有较剧烈终痛。
(5)同一条血丝,若粗细不匀,虽无淤点,也提示有伤。
2.白睛诊伤定位
一般定位原则为:在报伤点出现的同侧躯体有伤;以瞳孔水平线对应于脐水平线,报伤点出现在瞳孔水平线以上者.提示伤在脐水平线以上部位,包括腰背,上肢,肩周,头部。报伤点出现在水平线以下者,提示伤在脐水平线以下部位,包括下肢,骨盆及胸骨。腰部报伤点多在瞳孔上方稍偏向内侧,淤血点也多近瞳孔;脊椎淤血点多居中;肩部和上肢淤血点多偏向外侧。伤在乳头上方者,淤血点居中;伤在乳头上内侧、胸骨旁者,淤血点偏向内侧;伤在乳头上方外侧及锁骨窝下者,淤血点偏向外侧;伤在胸骨柄两侧者,则呈“Y”形血络分叉,淤血点位于分叉的末稍。下肢的血丝相对于上肢长,且多超过瞳孔水平线,并多偏向瞳孔外侧。双侧下肢俱伤时,可见血丝呈中断跳跃状态。此外,报伤点出现在眼的外侧,按淤点上下次序,分别表示腋后线、腋中线及腋前线受伤。报伤点出现在眼的内侧,则提示对侧胸胁受伤。(图9-29~图9-38)为各种诊伤定位图,供读者参阅。
(六)白睛诊寄生虫病与疟疾
在白睛任何部位呈现兰黑点或兰黑斑,为蛔虫症。若在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顶端和旁边,呈现青黑色或兰黑色圆形斑点,约有针头至绿豆大小,斑的境界多清晰,也有模糊的,可多可少,不突出结膜面,提示寄生虫症。斑大,表明是成虫;斑小表示为幼虫,斑多,虫多;斑少,虫少。如在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上端和边缘,呈多样状的浅紫色、云絮状斑块,则提示为钩虫。同样,斑块大,感染程度较深;斑块小,感染程度较浅。若巩膜与球结膜间上半部出现黑色斑点,则提示为蛲虫。眼征越明显,病情越重,眼征越浅谈,病情越轻(图9-39,图9-40)。
白睛诊疟疾:在眼结膜与巩膜的毛细血管末端或弯曲部,呈现出黑色、青紫色、棕色、紫红色、银灰色等各种色素斑点,为疟疾表现。疟斑形状有圆形、多角形、三角形、宝塔形、漏斗形、扫帚形等。斑点境界有清晰的,也有模蝴的;且在模糊斑点中心有黑点.斑点在0.3毫米至4.0毫米之间。疟疚发作时,疟斑多呈黑色或青紫色,略凸出表面,境界清晰,血管末端呈膨胀样;疟疾愈后,可恢复正常或成为斑迹。此外,在近角膜缘处的球结膜浅层,血管呈螺旋状纡曲,血管管径较粗、颜色深紫,走行弯曲,以近角膜缘端明显,至穹窿部则消失,此现象在外下方多见,亦是诊断疟疾的特征之一(图9-41)。
(七)目诊在癌症筛查中的应用
1.黑睛诊法筛查规则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列为癌疑对象,应作进一步检查:
(1)代谢环消失合并瞳孔偏移。
(2)代谢环消失合并瞳孔扁平。
(3)代谢环消失合并黑暗睫状部相应器官的严重炎症信号。
李彤等人认为,黑睛筛查癌症可以预测15年内癌变风险信息,若果真如此,将对癌症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有待深入研究。
2.白睛诊法筛查规则
凡同时出现下列情况的两项以上者,可列为癌疑对象,应作进一步检查:
(1)睛颜色苍白、无光、呆滞、晦暗或黄染。
(2)眼球上半部血管紫暗,旱“一”字或“U”形走向。
(3)眼球巩膜有薄雾斑状阴影圈,中间有黑色淤点。(即中间深黑,四周浅淡的阴影状圆圈),整个颜色暗灰无光。此外,黑色圆圈也有筛查意义。
(4)白睛血管呈螺旋形弯曲、怒张、颜色鲜红。
(5)白睛血管呈树叶叶脉状走向,颜色鲜红。
(6)赤脉贯瞳.白睛血管鲜红、怒张,至少两条以上延伸穿过瞳孔。  
中国瑶医学--目诊----白睛诊    白睛质地坚固,不透明,呈暗红色,占眼球壁外层后5/6,其表层由一些纤细的纤维和弹性组织构成,含有较多的小血管,当躯体发生病变时,就可以通过这些血管表现出来。另外,覆盖在巩膜(即白睛)表面上有一层薄薄的膜,这就是球结膜,它表面非常光滑,比较松弛,薄而透明,因此,可透见下面的巩膜。球结膜上亦有许多小血管,其形态、色泽可以反映躯体的病变。它与巩膜上的血管区别点在于:球结膜血管在表层,相对浮浅、隆起、鲜艳;巩膜血管在下层,颜色相对沉深、青紫、暗淡。在临床中球结膜上出现的血管讯号,表示病程短、新病;巩膜上出现的血管讯号,表示病程长、久病。中国传统医学则认为球结膜讯号提示病在腑,巩膜讯号提示病在脏。
(一)白睛诊法的定位规律
    白睛诊法遵循着一定的定位规律,一般躯体上半部疾病应在瞳孔水平线以上体现,躯体下半部疾病应在瞳孔水平线以下体现;同理,瞳孔内侧表现躯体内侧疾病,瞳孔外侧反映躯体外侧病变。且左眼多主躯体左侧疾病,右眼多主躯体右侧疾病。另外,部分疾病在双眼均可有表现,躯体上部疾病可在瞳孔水平线以下得到表现,躯体内侧疾病也可以在瞳孔外侧得到体现。我们讨论的多为普遍性的东西,特殊的例外。
(二)白睛诊法的定性规律
    白睛诊断疾病的性质,主要在于相应区域血管发生的形、色、态等的改变上。
    1、从形态来看
    (1)根部粗大:若见局部血管根部粗大,多属顽固性疾病,病程较长,多有器官损害,如心脏病、慢性肾病等。
    (2)曲张或怒张:若见相应区域血管呈怒张状,多属血瘀或病情较重、较急,如急性肺炎、急性肝炎等。
    (3)延伸:指血丝很长,延伸到其他区域,多表示病情的发展方向以及疾病的扩散范围,说明该部位疾病向另一部位发展或转变,如腰腿痛、上肢麻木、骨髓炎等。
    (4)离断:指延伸的血管在一定部位或中间突然中断,也有的是被红色瘀点分隔开,此征往往表示该部位器官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或阻塞、狭窄等,常见于颈椎病、输卵管闭塞、脉管炎等。
    (5)分叉:白睛上的血管状若树枝样分叉,表明该器官炎症的播散、扩张或血液供应障碍等,如痔疮,可以从血管分叉条数来判断痔核的多少及大小。
    (6)隆起:血丝浅表、明显、红活,多在球结膜上,表示该病为急病、新病,或者说为急性炎症开始,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尿路感染等,多见此象。
    (7)雾斑:即片状青紫斑,象瘀血凝集成一模糊小片,多属于气滞血瘀证(虫积除外),多提示患者有该部位的胀痛症状。如在肝区、胆区见此症,多提示有肝气郁结症状,见于女性还可以提示有乳房疾病,如乳腺小叶增生等。
    (8)黑点:即血管末端的黑色瘀点,或与雾斑相兼出现,一般多属血瘀症,提示该病病程长,症状重,损伤大,如肝硬化,陈旧性损伤。若见于儿童,还要考虑是否有虫积。
    (9)黑圈:在观察白睛时,我们还可以见到一种比黑点稍大的黑色圆圈,这不仅是一种严重瘀血证状,而且还提示我们在其部位,已有包块状肿块出现,必须高度警惕,注意其他体征,并建议患者进一步检查,以探明病情,排除可疑。
    (10)螺旋形状:如在白睛上见到螺旋形状血管,表明躯体内血液循环有较严重的障碍或者是气滞血瘀、血流不畅,导致血络挣扎延伸,临床往往以疼痛、刺痛、灼痛现象出现。部分癌症病人也常见到此征。
    (11)蜘蛛网状:蜘蛛网状血管,提示患者有风痰、有瘀。如哮喘病患者,由于血液供氧不足而造成侧支循环的建立,同时也由于长期哮喘,导致血管破裂、散乱等。
    (12)叶脉状:即血丝象树叶茎脉状分支,表示体内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或者是体内瘀血征,临床上癌症病人多见此状。
    (13)横行血丝:即指白睛上部的血管横行走向,呈“一”字形,一般正常人或普通疾病患者,眼球上半部血丝呈纵行,向瞳孔方向纵行走向。如呈横行血丝走向,则多提示患者有消化系统或其他方面的严重病变。
    (14)贯瞳:即指血丝延伸进入黑睛,或穿过黑睛,俗称赤脉贯瞳。其中又以1条赤脉为病轻,2~3条赤脉为病重:又以赤脉不穿过瞳神为病缓,穿过瞳神为病急。临床上见到此象,多属淋巴系统严重病变。
2、从颜色来看
    (1)鲜红:多为新病、急病、热病。
    (2)紫红:多为邪热入营,灼津为痰,灼血为瘀。
    (3)深红:表示症状加重、加深,也表示病情恶化。还有的是病邪由表传里,入中脏腑的表现。一般此象若出现于球结膜上为腑病,若出现于巩膜上则为脏病。临床多见于邪盛正未虚,邪正相争的阶段。
    (4)红中带黑:多为新病久治不愈,和里化热,热炽血滞,瘀血内生。一般表示病程长,瘀血重,邪热盛,正气未虚之象。
    (5)红中带黄:黄为胃气的象征,亦为瘀血化解后的表现。红中带黄,提示病情好转,病势减轻。
    (6)血丝淡黄:为病情将愈之象,或该病已愈。如果血丝色淡黄略红,表明病情虽好转,但尚有余热未清。
    (7)浅淡:血丝浅淡属虚证、寒证,提示机体相应脏腑的气血不足、寒凝气滞、血行不畅。部分血丝浅淡亦属正常现象。两者区别在于:病变者,血丝多而乱;正常者,血丝少而直。
    (8)暗灰:为陈旧性病灶。多见于肺结核、肝炎、虫斑等病痊愈后留下的“烙印”,其表现多在巩膜上,因巩膜上的血管,发生变化后,由于疾病重、时间长、损害大,故血管变化后不易复原,从而长期留下“烙印”,临床仅能提供参考。
3、白睛诊伤
    白睛诊伤是瑶族地区广泛流传的诊断方法。它能在患者没有自觉症状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眼睛巩膜或球结膜血管的形态、颜色变化,来诊断受伤部位、疼痛性质及发病时间等情况。它主要是观察白睛上的“损伤点”来判断伤势。所谓损伤点,是患者在无眼疾或无眼部自觉症状时,白睛见青紫色血管浮起,在血管末端有瘀血点。该点必须在血管末端,瘀血点颜色较黑,如针尖大小。有此损伤点,则提示体内有伤。如果瘀血点不在血管末端,或在血管旁,或在血管中部,均无诊伤价值。瘀血点的颜色和形状等变化,可以反映伤损的轻重程度与性质。如伤气、伤血、或气血两伤等。
    (1)白睛诊伤定位
    白睛诊伤定位总的原则为:损伤点出现在左眼者,为身体左侧有伤;在右眼者,为身体右侧有伤。损伤点在瞳孔水平线以上的,提示伤在脐水平线以上,如腰背、上肢、肩周、头面等,其中腰部损伤点多在瞳孔上方稍偏向内侧,瘀血点多偏向外侧。损伤点出现在瞳仁水平线以下者,则主要反映脐水平线以下的下半身,如双下肢、骨盆。下肢的血丝相对上肢长,且多超过瞳仁水平线,并多偏向瞳仁外侧,也有的表现血丝分叉或中断跳跃现象。特殊的是眼睛正下方,即白睛6时处,还可反映胸骨的内伤,且伤在乳头上方者,瘀血点居中;伤在乳头上内侧、胸骨旁者,瘀血点偏于内侧;伤在乳头上方外侧;伤在胸骨柄两侧者,则呈“丫”形血络分叉,瘀血点在于分叉的末梢。另外,损伤点出现在眼的外侧,按瘀血点上下排列次序,分别表示腋后线部、腋中线部、腋前线部受伤。如果损伤点出现在眼白睛的内侧,则提示对侧胸胁受伤。
    (2)白睛诊伤定性
    如果损伤点色淡如云,散而不聚者,表明伤在气分(伤轻),若色黑而沉着,形如芝麻者,表明伤在血分(伤重);若损伤点色黑点圆,周围又有片状如云彩样浅淡斑,呈不规则的晕状者,表明气血两伤。另外,血丝弯曲如蛇行(或螺旋)状,表明有较剧烈的疼痛。同一条血丝,若粗细不一,虽无瘀血点在其末端,亦可表明有伤。
在白睛任何部位呈现蓝黑点或蓝黑斑,为蛔虫症。具体地说:如见白睛上毛细血管的顶端和旁边,呈现有青黑色或蓝黑色圆形的斑点,约有针头至绿豆大小,斑的界限多清晰,少有模糊,可多可少,不突出白睛面。如果斑大,表示寄生的是成虫;斑小,表示寄生的为幼虫;斑多虫多,斑少虫少。如果在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上端和边缘,呈多样状的浅紫色,云絮状斑块,则提示寄生的是钩虫。同样,斑块大颜色深、为感染程度重;斑块小、颜色浅,为感染程度轻。另外,若巩膜与球结膜间上半部出现黑色斑点,则又提示为蛲虫。以上这些征象均与寄生虫的病势呈正比消长趋势,即眼征越明显,病情越严重,眼征越浅淡,病情越轻浅。
    此外,在眼结膜与巩膜间的毛细血管末端或弯曲部,出现黑色、青紫色、棕色、紫红色、银灰色等各种色素斑点,可能是疟疾的表现。这种疟疾开头有圆形、椭圆形、多角形、宝塔形、漏斗形、扫帚形等多种多样,斑点界限有清晰的,也有模糊的;且在模糊的斑点中心有黑点,斑点大小在0.3毫米至4.0毫米之间。疟疾发作时,疟斑多呈黑色或青紫色,略“凸”出表面,界限清晰,血管末端呈膨胀样,疟疾治愈后,可恢复正常或成为斑迹。另外,在近角膜缘处的球结膜浅层血管呈螺旋状迂曲。血管径较粗,颜色深紫、走行弯曲,以近角膜缘明显,至穹窿部则消失,此现象在外下方多见,这亦是诊断疟疾的特征之一。
4、白睛诊法与癌症预测
    对于白睛诊法预测癌症,是当今目诊学者正在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问题。编者根据临床实践体会,认为以下白睛讯号,如有两项以上相兼出现时,应提高警惕。
    (1)白睛颜色苍白、呆滞、晦暗或黄染。
    (2)眼球上半部血管紫暗,呈“一”字或“V”形走向。
    (3)眼球巩膜有薄雾斑状阴影圈,中间有黑色瘀点(即中间深黑,四周浅淡的阴影状圆圈)。整个颜色暗灰无光。另外,黑色圆圈也有诊断意义。
    (4)白睛血管呈螺旋形状弯曲、怒张、颜色鲜红。
    (5)白睛血管呈树叶叶脉状走向,颜色鲜红。
    (6)赤脉贯瞳,甚或白睛血管鲜红、怒张、至少两条以上延伸穿过瞳孔。
 
 
 瑶医的看黑眼诊病法,实际上相当于看虹膜诊病,瑶医认为黑眼归心肾所主,能反映全身各部位的盈亏平衡和失调,所以通过观察黑眼上的斑点、条纹的各种变化,可以诊断全身的病变。
(一)瑶医黑眼诊断疾病的定位要求
    瑶医认为黑眼的定位遵循着一定的定位规律,一般身体肚脐以上的疾病在黑眼瞳孔水平线以上体现,身体肚脐以下的疾病应在黑眼瞳孔水平线以下表现。同样瞳孔内侧主身体内侧的疾病,瞳孔外侧主身体外侧的疾病。并且左眼主身体左侧的疾病,右眼主身体右侧的疾病。
(二)瑶医黑眼诊断疾病的定性要求
    瑶医认为黑眼诊断疾病以下例作为定性的标准
1、黑眼的结构与疾病关系
    瑶医认为黑眼的结构与疾病有着蜜切的关系,黑眼的结构越紧密病情越严重,黑眼的结构越稀疏病情越轻浅。比例说黑眼的结构非常致密表明患者有心肾方面的慢性的严重的疾病,如心血管病、肾病、肝病、肺病等等。如果黑眼结构非常稀松表明患者有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等方面的失调。如失眠、贫血、疲劳等等。
2、黑眼的颜色与疾病关系
    瑶医认为黑眼的颜色深浅与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黑眼的颜色越深表明病情越严重,颜色越浅表明病情越轻浅。如颜色变暗、色彩变深说明有气滞血瘀方面的慢性严重疾病,例如心肌梗塞、脑梗塞等等。如果黑眼的颜色变浅、变淡,表明身体有慢性的、轻浅的炎症,例如慢性咽喉炎、皮肤病等等。
3、黑眼的斑点与疾病的关系
    瑶医认为黑眼的结构应该光滑、均匀,如果出现斑点则表明身体有疾病,瑶医将斑点分为十类,如毒性斑点、残余斑点、金黄色斑点、淡黄色斑点、暗黄色斑点、绿色斑点、暗绿色斑点、红色斑点、苍白色斑点和黑色斑点等等。不同的斑点颜色可以表示不同的疾病性质。如毒性斑点表明患者中毒,残余斑点表明患者有陈旧性的损伤,金黄色斑点表明器官脆弱容易感染,淡黄色斑点表明局部有化脓性感染,暗黄色斑点表明有毒素沉着,绿色斑点表明患者有肺痨病或绿脓杆菌感染,暗绿色斑点表明器官有严重的恶性病变,红色斑点表明器官有局部出血,苍白色斑点表明有局部的淋巴结发炎,黑色斑点表明器官有慢性的炎症和功能紊乱。
4、黑眼的条纹与疾病的关系
    瑶医认为黑眼上出现三种条纹与疾病有密切的关系,这三种条纹是指辐射状条纹、同心状条纹、外周白色环状条纹。其中辐射状条纹是指条纹以瞳孔为中心向外周放射所形成的一种条纹,这种条纹表明身体相应的器官有疼痛或疲劳,例如头晕、头痛、腰腿痛等等。同心状条纹是指条纹以瞳孔为中心点同心环绕所形成的条纹,类似于同心环,它的出现表明身体有剧烈的绞痛,例如肾绞痛、胆绞痛等等。外周白色环状条纹指的是黑眼最外周的白色同心条纹,它的出现表明患者器官功能老化,精神神志异常,比如脑动脉硬化、脑神经障碍等等。
5、黑眼的缺损与疾病的关系
    瑶医认为黑眼如果出现较大的陷窝和穹窿则表示器官功能有严重的缺损,如果穹窿的底是张开的,说明病情正在发展;如果穹窿的底是关闭的,说明病情是稳定的。瑶医认为在黑眼上如果见到缺损,特别是在黑眼的上方见到缺损则多属于颅脑受伤的病人,如脑中风、脑血栓、脑外伤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黑眼上陷窝和穹窿太多而且从小到大都如此,则没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仅表明是先天性的缺损或表明其父母身体虚弱时育儿,或患者小时体弱多病。
 
 瑶医的瞳孔望诊主要观察瞳孔的形态与变化。瑶医认为瞳孔归心肾所主,心肾主生死,故瞳孔望诊对于判断疾病的轻重、安危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瑶医瞳孔望诊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观察:
(一)瞳孔的形态与疾病的关系
    瑶医认为双侧瞳孔等大等圆,而且居中。如果双侧瞳孔不等大、不等圆、不居中,则表明身体有严重的病变。
1、双侧瞳孔变小:如果患者双侧瞳孔在自然光线下缩小,表明患者中毒。
2、双侧瞳孔变大:如果患者双侧瞳孔在自然光线下变大,表明患者中毒、病情危重、濒死。
3、双侧瞳孔不等大:如果患者双侧瞳孔在自然光线下不等大,表明患者脑里生瘤、中风、头颅外伤等头部疾病引起。
4、瞳孔不居中:如果患者双侧瞳孔在自然光线下不居中,表明患者有严重的器官占位性病变。
5、瞳孔畸形:瞳孔的畸形指的是瞳孔的形状发生了异样的改变,如椭圆形,瑶医认为多与大脑出血、颈动脉病变有关。
6、瞳孔扁平:瑶医认为瞳孔扁平是指瞳孔的某个区域发生了凹陷或凸起,表明身体某个区域发生了占位性病变。
(二)瞳孔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患某些严重疾病,特别是昏迷的病人,瞳孔对光线的反应就不灵敏,甚至消失。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诊察病症的严重程度,对光线反应不灵敏,病就较重了,根本不会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化,那必定非常严重。临床上,也常常见到一些患者由于突然昏倒,闭目不语,甚至手足搐搦,简单而有效的诊断方法是首先看其瞳孔的对光反应,若对光反射存在且不散大,说明有神,此类病人多为功能性疾患,如气厥、脏躁、癔病等,为顺证、病轻、易治;反之,如果对光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则为失神,为逆证、病重、难治。 在白睛望诊的同时,注意观察瞳神,在对症轻重安危的诊断上,是很有意义的,具体望法应从神、色、形、态四个方面的变化来分析。
    (一)从神看
    瞳神之所谓“神”是因为整个眼神主要表现在它上面。瞳神有神则目光精彩内含,失神则晦滞不明。例如临床见患者精神萎靡,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等,继而可发生昏睡,意识不清,最后进入昏迷阶段,此时多数患者瞳孔光照反应迟钝。若由于气血逆乱所致神失内守,瞳孔不散大,若由于脏腑精气将绝瞳孔同时散大,这即是失神的表现。如果治疗得当,患者神态可恢复正常,表现为意识清醒,瞳孔对光反射灵敏,散大或缩小的瞳孔恢复了正常,即是得神的表现。
    (二)从色看
    人种不同,瞳神的颜色也大多有些差异。中国人的瞳神呈棕黑色,每个人从生到死,瞳神的颜色应该是不变的,如果发生了变化则表示患了病。例如,瞳神呈乳白色便是黑睛内有翳障的征象,白内障就是这样。有些白内障可以是先天的,生下来就有;有的是后天生成的,如外伤、眼病、全身疾病影响等都可导致。但也应注意区别,黑眼珠上有白斑,不一定都是白内障,如角膜上的混浊;少数人瞳神变白,可以是炎症的后遗症;如果瞳神呈灰黄色则可能是眼珠里化脓或生瘤引起的。如果瞳神呈黄色光反射,就象夜间猫眼那样,医生称这类眼征为“黑朦猫眼”。最常见、最严重的病是眼内恶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应注意的是这种病多发生于7~8岁以下的小孩,有一定的家族性和遗传性。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和治疗,癌细胞可以向颅内或随血流向肝脏、骨骼等处转移,往往致命。如果是化脓而表现出来的黄色,可以是局部感染或肝脓疡、肺脓疡等其他身体部位的化脓灶转移所致。另外,用手电筒照射一下瞳神,如果有青绿色的反光,是青光眼的一个重要征象,这种病很严重,起病多急,往往伴有头目胀痛,视力昏蒙等症,可导致失明。如果瞳神变红,这多半是眼内出血的征象。根据眼内出血的多少而有不同的形态,如出血在玻璃体内,就能看见瞳孔里面的红色反光。出血在虹膜前时就会挡住瞳孔的一部分,甚至全部,严重时视力会影响。出血一般是外伤引起的,也有少数是眼内其他疾病所致。另外,出现虹膜睫状体炎、角膜炎、毛细血管充血时,也可有角膜变赤现象。
    (三)从形态看
    正常的瞳孔是圆的,乌黑发亮,儿童比成年人更黑些,老年人瞳神相对比成年人略黄些。左右眼应同样大小,一般光线下其直径大约为2~4毫米。
    双侧瞳孔变小:瞳孔在成年人中大小相差无几,强光下会缩小。如果在正常自然光线下变小了,多见于吗啡,氯丙嗪等药物影响,要注意区别。
    双侧瞳孔散大:人处在黑暗中,瞳孔会自然变大。但是在一般光线下不会变大,如果变大了,那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视神经萎缩所致的失明或服阿托品、麻黄等药物之后的副作用,或在濒死时。因此,瞳神散大诊断病危或死亡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两侧瞳孔不等大:瞳孔是圆形的,且在正常情况下双侧大小均等。如果两侧瞳孔大小不等大,一般是脑中生瘤、中风、头颅外伤等头部疾病引起的。
    从上可见,瞳神的动态变化与病情动态变化是一致的,故我们在临床中动态地观察瞳神的变化,可以达到判断病势及预后的目的。同时,还可作为观察药物治疗用量的敏感指标。
    正常瞳神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这不仅表现在当光线强弱有变化时,瞳神也会跟着变化,而且表现在男女老幼,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他们瞳孔的大小也都有些不一致。但所有人的瞳孔都应遵循光线愈强,瞳孔愈小,反之则愈大的规律。另外,当我们看到一些刺激性事物,不管是恐惧还是兴奋,双侧瞳孔也都会比平时扩大,要是看到一些嫌恶的事情,瞳孔也会比平时缩小。外部的刺激、内部的病态都能毫无掩饰地反应到瞳孔上,而且不受人们意志的控制。因此,观察瞳神,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真实感情和人体内的病理变化。
    (四)看瞳神判断胎儿性别
    通过观察孕妇之夫的瞳神,可以判断孕妇所孕胎儿的性别,人的瞳孔所显示出来的光泽有两种,一种为聚集,属性为阳,孕妇怀胎为男;另一种为平淡,属性为阴,孕妇怀胎为女。阳性光泽的具体表现是无论棕色或棕黑色,在黑睛与瞳神的交界处似乎很浑浊,在瞳神与角膜的中心水平线上,透出一点微光(或几乎没有光),给人一种神色成团聚集起来的感觉;而阴性的表现是无论棕色或棕黑色,在瞳神与黑睛的交界处显得很明朗,瞳孔与角膜的水平线上,透出明亮、和蔼的光泽,给人一种平淡无拘自如的感觉。这种现象是由于目中阴阳属性的优势显示,反映肾脏阴阳平衡的客观存在,最后导致子代性别的预定。
    另外,有学者还能从孕妇之眼来判断胎儿性别和难产与否,属经验之谈,虽有一定的主观性,但经有关学者验证十余人,证实确有其价值。他们认为“三阳(左眼)火旺(色带红)必主生男,三阴(右眼)水多(带青色)定生女。男胎动必匀停,母双眼下白莹,准(头)明印(堂)润,女胎眼上青暗又主难产”。上述通过目中瞳神观察子代性别的实践验证与理论探讨,丰富了目诊的内容,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望诊提供了一个新的课题。
 眉毛位于眼睛的上方,有保护眼睛不受损伤的功能。观察眉毛不仅在相学上有重要价值,在临床诊断上也有一定的意义。
    中医学认为眉为肾所主,为肾之外候,又肺主皮毛,故眉毛候肾及肺。眉部为手足阳明经所过之处,故眉毛又可反映阳明气血的盛衰状况。因此,诊察眉毛可作为反映肾气盛衰、气血多少及人体衰老的重要标志。
    眉者,媚也,为两目之精华。因眉与人的先天肾的发育有关,故眉可以体察出肾与精、血、津、液、髓的病变。
    观察眉毛时,受检者应与医生相对而坐,面对光线,详细观察眉毛的长短、粗细、疏密、颜色、形状,有无脱落、干燥、枯萎等情况。正常的眉毛应是粗长、浓密、润泽、乌黑发亮。而异常的眉毛则稀疏、短秃、细淡、枯脱、萎黄等。
    一般而言,眉目清秀者,为先天精气充足。不难发现,一些年岁较大的老人,如果见其眉毛浓黑,甚或间夹白色眉毛,乃至全白眉毛者,说明此老人先天肾气充足,后天调摄适度,是长寿少病之人。瑶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通于脑,故肾与人的精神、记忆与智慧有关。所以民间有“眉形如月初,主聪贤”的说法。如果眉散、眉稀,则为肾气衰败、久病精血衰竭之症。
1、眉毛浓密粗长,色黑有光泽,说明肾气充足,身强力壮,多能长寿。
2、眉毛淡疏恶少,说明肾气虚弱,体弱多病,多易早夭。
3、40岁以后眉毛外侧逐渐掉落为自然衰老征象;若40岁以内眉毛掉落较频则为早衰的征兆,尤其是外眉的1/3过于稀疏或脱落,为肾气衰减的标志,常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脑垂体前叶功能和甲状腺功能减退及黏液性水肿患者。
4、眉毛黄而枯焦,为肺气虚的征象,小儿及营养不良患者常呈此相;眉毛黑而色泽光亮的,又为气血充足的佳兆。
5、眉毛梢直而干燥者,如果是女性可有月经不正常,是男性则多患有神经系统疾病。
6、女性眉毛特别浓黑,可能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有关。
7、眉部皮肤肥厚,眉毛特别稀疏和脱落,多为疬风或称麻风病所致,乃风湿相乘,又遇毒风疠气,气血凝滞而成。
8、两眉颜色发青是一种无病的正常色泽,若见红色,多是烦热证候。
9、眉间部位称为印堂,又谓之阕,乃肺部色诊之部位。肺部疾患,往往在查印堂时已有所显现。如肺气不足者,印堂部位色白;而气血郁滞者则变为青紫。前人还认为印堂要丰阔平正,两眉舒展方为吉相,所谓“印堂平正命宫牢”。
10、古人有望眉提纲之六法,认为眉系倾者,胆将绝;眉冲起者,命将亡;眉睫堕落者,疠风之证;眉毛颦蹙者,疼痛之容;润泽者,血气足;枯槁者,血气衰也。
11、 察眉毛的粗细、长短、色泽,以及眉间距(眉宇),可以知人的体质强弱及性格状况。如眉毛浓密者体质较强,精力充沛。眉毛疏淡者,体质多弱,精力偏差;眉毛粗短者,多性急易怒,常罹急暴病;眉毛细长者,性多温柔反应慢。眉毛为“ˋˊ”字型者,性多凶悍;两眉为“八”字型者,性多怯弱;扫帚眉者,性格狡猾;清秀眉者,聪明灵巧;眉长过眼者,性格开朗;眉比眼短者,性格孤独;眉间距宽者,多胸怀宽广;眉间距窄者,多狭而猜疑;眉生白毛,为长寿的象征;老年眉毛长垂者,主长寿;少年眉毛生长者,主早夭。 
瑶医眼胞诊指的是观察患者的上下眼睑来诊断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瑶医认为眼胞也归心肾所主,如果眼胞发生了形态、颜色的改变则表明身体器官发生了病理改变,瑶医将眼胞诊化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眼胞的形态与疾病的关系
    1、眼胞浮肿
    眼胞浮肿指的是胞睑浮肿如“卧蚕”状,上下眼睑光亮肿起,不红不痛,是机体心肾功能失调,气化升降障碍所致,如肾小球肾炎、哮喘、心脏病等等。另外,如果胞睑红肿有自觉疼痛,瑶医认为这种情况多为外感风热邪毒所致,或内伤肝脾、郁而化热所致。
    2、眼胞结节
    瑶医认为眼胞局部结节多为热痰壅阻、脾胃热毒上升所致,类似于麦粒肿、霰粒肿等等。
    3、眼胞内长细小颗粒
    瑶医认为眼胞内出现细小颗粒,状如沙砾,粗糙不平,称为花椒眼(类似于沙眼),这种现象瑶医认为多是血热瘀滞又染邪毒而引起。
    4、眼胞下垂
    瑶医指的眼胞下垂是指上胞下垂不能提起,也叫上胞下垂,有见一侧的,也有两侧都下垂的,轻的影响视物,重的称为睑废。这种病症瑶医认为大多是风痰挟瘀血、筋脉失养引起,也有先天不足,再加后天虚弱,心肾功能失调、气升降无力所致。
    5、眼胞振跳
    瑶医认为眼胞不能自控的搐惕跳动,称为眼胞振跳,也称为眼皮跳。瑶医认为此症多由于气血亏虚、劳累过度、筋脉失养所致。
(二)眼胞的颜色与疾病的关系
    瑶医认为眼胞的颜色与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它将的眼胞颜色分为以下各种情况:
    1、眼胞青紫表明神经衰弱。
    2、眼胞发黑表明有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带下。
    3、胞睑颜色晦暗,多数肾虚,色如烟熏者,多属寒痰;黑中挟赤则是热痰;黑中挟黄者多属风痰。
    4、眼胞颜色变青多为寒邪,或为劳欲太过,精神不爽,睡眠不足等等。
    5、眼胞颜色变白多为血虚、脏寒。 
(一)胃、十二指肠病变
    在两眼瞳孔下方6时处的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呈充血、扩张、红黑之象,即为巩膜胃征,据此可诊断急、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有人统计临床符合率达90.2%。
   (二)消化道癌
    眼白睛上半部球结膜表层血管呈横行走向,或为V型状态,即为消化道癌的征象。有学者观察800例,肠癌占69%,胃癌占58%,食道癌占57%,肝癌占45%,健康者仅有16%的出现这种征象。
   (三)神经衰弱
    眼睑绿青紫为神经衰弱征象,有学者收集120例神经衰弱患者,115例出现睑绿青紫,占95.83%。
   (四)内痔
    白睛5、6点钟处,在其部位附近的,由下向上行走的扩张、弯曲、充血血管,即为球结膜痔征,观察这些血管的条数、粗细,可以诊断内痔的多少和大小。并且痔征现于左眼,为肛门左侧有痔,现于右眼,为肛门右侧有痔。一般血管分叉和粗细与痔疮成正比关系。有学者观察数1000例,诊断符合率达85%以上。
   (五)月经、带下病
    观察下睫毛边缘与下眼皮之间,如有条线状、浅黑色的明亮带存在,即为月经、带下异常征。也可以通过观察两眼上下眼睑,如果上下眼睑发黑,则亦可判断月经、带下异常。有学者观察153例,符合率为68.6%。
   (六)肝炎
    肝炎患者白睛内下方的血管呈充盈、扩张、色呈淡青状态,有此者应高度警惕。
   (七)淋巴结核
    白睛的血丝贯穿瞳神,即为淋巴结核征象。并且一条赤脉贯瞳为病轻,2~3条赤脉贯瞳为病重。
   (八)咽喉炎
    白睛内侧稍上,如果见到鲜红血丝向瞳孔方向走向,则为咽喉炎征象。
   (九)附件炎
    白睛下方6时处,如果见到鲜红血丝向瞳孔内侧方向延伸,即可考虑为附件炎。
   (十)颈、腰椎增生
    白睛12时、6时处有鲜红血丝向瞳孔方向走向,末端有时可见到瘀点,即可考虑为颈、腰椎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