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怀特迈恩战袍:我们是如何欣赏电影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6:01:25

有空的时候也看看影碟,如果把欣赏电影当作阅读来理解的话,我们经常会处于一种矛盾之中,就像很多女士看韩剧一样,拉风的男主人公和拉风的女主人公如果经过生生死死曲曲折折的经历,最后的结局却没有“有情人终成眷属”,或者刚要终成眷属的时候,其中一个却查出了肝癌晚期或禽流感三期。这种编剧,恐怕会把那些刚用完一包餐巾纸,却依旧泪眼滂沱的女士们,恨得牙和手都发痒,巴不得亲自跑到大韩民国去,把那杀千刀的编剧拉出来暴打一顿。但是,倘若电影两个主人公经过一番磨练,不出意外地终成眷属了,女士们的态度马上就是不屑了:庸俗焉,老掉牙焉,退票焉,他妈的焉。在这种局势之下,我看编剧最好掏钱买包老鼠药吃了上路。

 

为什么会有这种局面。其实很简单,每个人看电影,就像阅读一部小说,都有一个阅读期待或者情节期待,看到一个场景时,读者总会期待下一个场景的出现。如果下一个场景如期而至,那么给你传达一种信息,你理解了作品。如果下一个场景出乎你的意料,那么你必须重新调整自己的视域,动用其他的资源来重新理解,并形成下一步的阅读期待,再重新检验。这种现象在阅读批评上,大抵就是所谓的“阅读的现象学”。按照阅读现象学,一部作品只能提供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中留有许多未定点,读者在一面阅读欣赏的时候,一面按照自己的经验来具体理解情节(这就是理解的具体化,譬如江渚子说:我早上遇到一个美女啦,诸位不免要按照自己对于美女的概念来重现俺遭遇美女的情形了,倘若有人认为芙蓉姐姐是如假包换的美女,那么他再现的情形就是江渚子遇到芙蓉姐姐啦)。阅读经过具体化以后,读者往往会形成情节期待,再阅读,再调整期待,如此往复,作品的主题意义才逐渐地表现出来。这种观点,很有些伽达默尔先生讲的视域交融的意思。也就是说,欣赏或者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敞开的对话过程。

 

从欣赏电影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观众在欣赏电影的时候,往往按照自己观看电影的惯习、经验和观念,在头脑里就早先就形成了一连串的电影情节。譬如电影如果开始出现一位落魄的书生,又出现一位貌美聪慧的小姐,观众的欣赏期待不免就是,这对男女总要发生点什么。想到这里,不免眼睛一亮,兴致盎然了。喜欢欣赏人体艺术的同志,恐怕就要想到自己喜爱的兴趣上去了。总之,在电影的开始,每一个观众都会形成了自己对于电影模式的期待,要么西厢记式的,要么红楼梦式的,要么牛郎织女式的,不一而足。随着电影情节的进展,观众会不断地按照电影的发展过程,建立和重建自己的情节期待。也就是说观众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电影的信息,而是在积极地思考,对于情节的推进不断作出期待、预测和判断。如果某个编剧居然要故意露两手,完完全全跳出了观众的情节期待,甚至导致观众找不到北,再也不能重建情节期待了。这部电影恐怕就有问题了,观众就要骂娘了。我看很多人看王家卫的电影,就会有这种情节期待的崩溃感。

 

很多导演或者编剧为了体现自己独具匠心,构思巧妙,往往喜欢挑战读者的观赏期待。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活儿。因为一旦成功,就是经典,也可能就此提高了观众的欣赏期待水准,意义重大。但是一旦失败,就是一部精神病科教片出台了。其实,要真正超越观众的情节期待,谈何容易。人类生活的基本模式和格局就这么几种,作为反映人类生活的电影,其情节也不会有太多出人意料的结局。那些所谓后现代电影,能指满天飞,让人云里雾里,精神分裂,我看这种导演不是耍花招捣浆糊就是脑子出了贵恙。有些作者干脆回避结局的处理,倒是一种策略。譬如金庸先生就是,在《神雕》结尾上,就安排洪七公先生和欧阳锋先生掉下山崖去,让大家想象去。就比较巧妙了。但是,巧妙归巧妙,作为观众,还是依旧觉得没有完成阅读,有些意犹未尽。为什么呢。因为观众看一部电影,要看导演卖弄编故事的技巧是固然,但更重要的一条,恐怕不过企图藉此重温一下自己内心的一些隐秘的感觉或者情绪罢了。他们观看某一类的电影,很大程度上是在准备重温一段自己的心路历程,或者要通过主人公转移自己的内心体验。因此,电影对于他们的作用,相当于弗洛伊德先生的“释放”。他们对于电影情节之期待也很是普通,只要演员表演逼真,导演视角独特,光和影很美妙,结局皆大欢喜,那么一次成功的“释放”就算完成了。于是泪如泉涌,如释重负,票面价值获得了回报。

 

但是,如果某位编剧在结尾,要故意卖弄卖弄,把情节处理成男主人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苦苦等待着自己的女主人公,在奔过去准备激情拥抱的时候,一颗莫名其妙的子弹穿过了男主人公的脑袋。故事到此结束。这种结局固然精彩突兀,但是对于那些马上要泪如泉涌的观众来说,就像酝酿了五分钟的一个大喷嚏,被人拍了一下肩膀,由此烟消云散了一般,让人恨得喷火兼吐血。这场电影也算白看了。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有些人拍电影,搞得过于玄虚,搞得过于超越观众的欣赏期待,神神道道,让人看完以后像读了维特根斯坦兄弟的哲学书,至于头昏眼花,这就有些过了。电影也者,很大程度上是观众心理梦游的替代品,不是其他。就像茶杯是用来喝茶的,如果有艺术家别出心裁用它来做饭碗,新奇归新奇,但相信很多访友内心深处还是会不以为然的。当然,也许很多人会指责我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有些偏激兼片面,这是我自己都觉得的事。但是人的一生,如果只愿意讲正确而全面的话,那么恐怕他一生只能说一些废话或重复别人的话了。在很多时候,恰恰是我们讲了一些片面的话,倒能让人觉得这是自己在说话。总之,我觉得如何尊重并引导观众的观赏期待,是当前编剧和导演们应当好好反思的问题,毕竟,如果一个人经常在准备好好打一个喷嚏的时候被人拍肩膀,实在不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