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7.0橙色任务:针灸治疗中的动力学研究4:瘀可以通。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34:18

1第四章  瘀可以通

    中医经络素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和“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核心辩证施治理论,针对特定穴位的艾灸法温通经脉的功效十分明显。艾叶,气味芳香,苦燥辛散。具有理气血,温通经脉,祛湿散寒,缓解冷痛等功效。根据使用习惯可将艾草加工成艾绒、艾条、艾柱等不同形状。艾灸法多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从而形成中医重要的传统疗法之一。

近代物理学认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物质内部的运动就会变得加快。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也有“寒主收引,热则纵缓”之表达。由于温灸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活血等功效,若能结合推腹、金鸡独立等小功法,可以更快得达到排三浊,以及疏通经络的目的。

将艾灸作为一种具体治疗方法并记载于医学典籍上,首见于《五十二病方》,内载二个用艾治病的处方,其中一方即为以艾叶作直接灸疗,治疗男子肠疝:“秃贵() :取 垢,以艾裹,以灸颓者中颠,令烂而已”。意为取粗麻的碎末裹在干燥的艾叶里,在颓疝患者的头顶正中部灸治,直至局部皮肤烧灼溃烂为止。稍后的《灵枢》一书中,提到的灸疗也是以艾叶作材料的,并有“其治以针艾”之说,已将“艾”作为“灸”的代名词了。历代医籍虽也曾记载其他灸材,但均无艾应用的广泛和历史之久远。艾叶作为药物记录,以梁·陶弘景《名医别录》最早,对其药性理论作了较全面的论述:“艾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当然,除了灸之外,针刺亦可达到活血化瘀通经之效果。针灸活血化瘀,早在《内经》就有详尽论述。《素问·血气形志》篇指出:“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伺之所欲,然后泻有余,补不足”。《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更具体指出:“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这里“宛陈则除之”即是去瘀生新,活血化瘀之意。临床应用,常选取用于活血化瘀的穴位,主要有阿是穴、归来穴、血海穴、脾穴及任脉上的部分穴位。

阿是穴

阿是穴,是指以压痛点或其他病理反应点作为针灸治疗的穴位。又名不定穴、天应穴。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阿是穴的存在有两个讲法:

相传在古时有中医为病人治病,但一直不得其法。有一次无意中按到病者某处,病者的痛症得到舒缓。医者於是在该处周围摸索,病者呼喊“啊... 是这里,是这里了。”医者加以针灸,果然使病程转好。於是把这一个特别的穴位命名为“阿是穴”。

  根据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里提及:“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 即得便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借验,故云阿是穴也。”也就是说,用针之时未必一定要扎在穴位上。若有效的话,扎在合适的地方,如果能够达到效果的话就可以。这些特殊的痛点就称之为“阿是穴”。

  中医认为,阿是穴通过经络系统与脏腑组织相联系,而经络系统在生理上具有沟通上下内外,将气血营养输布至全身的作用;病理上又是将病邪由表入里的传注途径。所以,阿是穴即使治病的最佳刺激点,同时也是疾病反映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

归来穴

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足阳明胃经。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白带,阴挺。

配伍:配大敦治疝气;配三阴交、中极治月经不调。

血海穴

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屈膝取穴。

主治病症: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产后恶露不尽,贫血;睾丸炎,小便淋涩;气逆,腹胀;风疹,瘾疹,湿疹、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丹毒;股内侧痛,膝关节疼痛。

临床应用:

1)治月经不调∶血海,带脉(《针灸资生经》)。

2)治荨麻疹∶血海,三阴交,曲池,合谷。

3)治膝关节疼痛∶血海,犊鼻,阴陵泉,阳陵泉。

脾俞

  【穴义】穴位名。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脾,脾脏也。俞,输也。脾俞名意指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法】俯卧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中(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功用】健脾和胃,利湿升清。

  《急救仙方》卷十一《黄帝灸二十一种痨图并序》:“脾俞二穴,在第十一椎下两傍,各一寸半。是穴理腰身胀满,腹肚泄,泻痢身重,四肢不收,黄疸,邪气积聚,腹痛寒热。针入三分留七分,得气灸三壮”。

编辑本段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骶棘肌。皮肤由第十、十一、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穴位对第十一肋间隙的结构。胸膜为一层薄而迤明的浆膜,富有神经末梢,被覆胸内筋膜的内面和肺的表面,两层相互移行形成胸膜腔。腔有少量液体,呈负压。壁胸膜的下界,在背部肩胛线上投影于第十二肋上,由该点向内作一水平线达第十二胸椎棘突;向外,在腋中线投影于第十肋骨;向前内,锁骨中线上投影在第八肋,以上各点联于第六胸肋关节既为胸膜壁下界在体表的投影。肋胸膜和膈胸膜移行处的胸膜腔为该腔的最低位,称肋膈窦。 主治

  1. 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胃炎,胃下垂,胃痉挛,胃扩张,胃出血,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肠炎,痢疾,肝炎;

  2. 其它:贫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肝脾肿大,慢性出血性疾病,肾下垂,月经不调,糖尿病,肾炎,小儿夜盲,荨麻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