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7.0抚平创伤:中 国 应 该 有 自 己 的 经 济 学(中央党校资深教授任登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2:02:50
中 国 应 该 有 自 己 的 经 济 学

 任 登 第


        毛泽东在晚年曾经想写一本中国的经济学,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写得成。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念念不忘创立自己国家的理论,总是值得欢迎的。

        近百年来,中国一直在西方文化的支配下运转着,没有自己的哲学教科书,没有自己的经济学教科书,社会科学类的学科大都要冠以西方学说的头衔,甚至连中国历史的分期也要按照西方社会发展的模式去套。改革开放吹响了中国号:中国人要走中国自己的路。睡狮猛醒,万马奔腾。中国在许多方面都大踏步的前进了,只是直到现在还没有自己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这是深以为憾而又使人着急的一件事情。

         西方文化指导不了中国的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党校和高等院校学习的是苏联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30年不变。改革开放以后,比较乱。有学苏联的,更多的是学习西方经济学。其实,不论苏联的,还是西方的,都属于西方文化的范畴。60年了,在中国的课堂上,就是没有中国的经济学教科书。

        这几年来,不断有学者提出,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创立中国经济学。这个想法很好,得到普遍的赞同。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学呢?有的学者立即献策:“我们需要的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为指导,同时要批判地吸收西方经济学中对我们有用的部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的,从而达到理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而西方经济学却是研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表面现象的,其目的是提供改善经济运行的对策。……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可以使我们对市场经济的理解更加全面。”看来,人们把我们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了,这是错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提并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是研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是西方文化的产物,怎么能够指导中国的市场经济呢?这是一。其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要消灭市场经济的,西方经济学则是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提供对策,是要维护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二者怎样结合呢?说来说去,就是不想写一本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中国经济学,足见人们对西方文化迷信之深。

        中国市场经济面临的特殊环境 

       中国市场经济的复活与发展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以后,中国的市场经济突飞猛进,迭创奇迹。30年来,中国出现了两个举世瞩目的现象:一个是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超常地快;一个是中国的社会问题超常地严重。这些年来,人们一直在谈论“中国模式”,但是,什么是“中国模式”,为什么会产生“中国模式”,似乎还没有弄清楚。与此同时,人们也一直在探寻中国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严重社会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的办法,似乎也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其实,把中国市场经济面临的特殊环境弄清楚了,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

        社会分工产生交换,有交换必然有商品经济,有商品经济必然有市场经济,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必然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好形式,同时,也催生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导致了两极分化、分配不公。一百多年来,人们急于消灭市场经济,消灭资本主义,并且为此付出了亿万人的宝贵生命,结果,未能如愿。有的地方使用暴力一度消灭了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没有多久,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又死而复生。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们无法消灭社会分工,也就无法消灭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至于未来情况如何,很难预测。如果有人说他有办法消灭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那是吹牛。

        商品经济同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闹了一个理论笑话。受俄国人影响很深的一些人,拼命反对发展商品经济。当给他们指出斯大林也支持发展商品经济时,他们没有话说了。后来,在中央提出发展市场经济时,他们打着列宁的旗号又反对发展市场经济。这真使人又可气又可怜。这些习惯于看着西方人眼色行事的人们,怎么连起码的经济学常识都不顾了呢?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本是同根生,须臾不能分离。它们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商品经济是内容,是本质,市场经济则是商品经济的存在形式与运行机制,是现象。商品经济有古代、近代和现代之分,市场经济也有古代、近代和现代之分。从调节手段上讲,市场经济最初由国家调节,后来主要由市场调节,再后来又主要由计划(政府)调节,现在,则是运用市场与计划两种手段轮番调节,有时以市场调节为主,有时则以计划(政府)调节为主。当前,为了应对金融风暴,各国政府纷纷出手,这就是计划调节,也叫宏观调空。有的学者把宏观调空说成是社会主义优越性,这不对。宏观调空也就是计划调节,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种调节手段,同社会制度没有关系。有的同志把市场经济说成是中性的东西,说市场经济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这不对。从本来意义上讲,市场经济是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是同社会主义不相容的。中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则是相容的。还有的同志把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同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混为一谈。这也是不对的。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讲的是经济制度,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讲的是调节手段。市场经济有市场与计划调节两种手段,计划经济只有计划调节一种手段。这些都是属于常识性问题,应该给大家讲清楚。

        有的刊物上说,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从西方国家引进来的。这是既不懂得经济又不懂得中国历史的说法。解放前,中国就存在着市场经济,只是处于近代市场经济阶段。毛泽东发动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商品经济,消灭了市场经济,消灭了资本主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中国市场经济才又死而复生。中国现在的市场经济处于现代市场经济阶段,面临的客观环境,同过去的市场经济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中国市场经济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叫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同美国式的、北欧式的、俄罗斯式的市场经济都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由过去坚决反对到现在积极发展市场经济,是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的根本转变。这是利国利民利党的大手笔,是历史性的创举。

        第二、中国市场经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正在迈开步伐朝前走的时候,被消灭了。这叫生不逢时。中国市场经济复生以后,在政府直接领导下发展,属于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跨入现代市场经济的行列,避免了自由市场经济阶段的一些弊病,这叫生逢其时。由政府直接领导市场经济,便于大量引进外资,便于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别的国家无与伦比的。

        第三、中国市场经济是在计划经济的沃土上发展起来的。计划经济时期,全国的工业农业生产资料统统集中在国家的手中,为全国工农劳动者个人私有的劳动力全部掌握在国家手中,国家对工农劳动者一律实行低工资低工分制度,国有企业的全部利润上交国家所有。这就为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原始积累和取之不尽的自由劳动力。这是资本主义国家无法做到的。

        第四、中国市场经济是在没有领导市场经济的经验和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发展的。没有经验,只好向西方经济学请教。从人治向法治过渡,需要时间,更需要观念更新。这就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消极因素提供了条件。

        第五、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在中国文化缺失的情况下进行的。市场经济极大地调动了人的生存发展的积极性,也极大地调动了人的自私自利性。中国文化具有抑制和克服自私自利性、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功能。丢失了中国文化,就为各种社会沉滓泛起开了方便之门。

        中国市场经济是在这五种因素的互相作用中运行的。快速发展来源于此,严重问题亦来源于此。

        共产党的领导,把中国从空想社会主义的迷网中解脱出来,把中国先进生产力从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解放出来,从而把深藏在人民群众心中的生财致富的思想调动了起来。这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加上政府的主导,内资和外资的充盈,取之不尽的劳动力,是中国市场经济展翅高飞的决定性条件。解放思想,统一指挥,大量外资,廉价劳动力,没有这四条,中国市场经济是不可能如此快速地腾飞起来的。

        国家对社会资源的垄断,法治不健全,为不法分子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盗窃国家财产开了方便之门,导致权贵资本主义、两极分化、分配不公的产生。

        照搬西方市场经济模式,引进竞争机制,促使中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与此同时,竞争又促使私心泛滥,导致一切向钱看,物欲横流,引起同胞兄弟之间仅仅为了金钱互相伤害与残杀,不少忤逆不孝之徒甚至为此气死、逼死、杀死父母。

        中国文化的缺失,造成伦理道德沦丧,致使官员腐败问题长期不能解决,民怨沸腾,导致各种社会问题频频发生。

        这五条同时存在,同时发生作用,不论缺少那一条,都说不清楚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来龙去脉。

        中国市场经济的这种发展状况,使人一则一喜,一则一忧。喜的是中国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上坚挺地站起来了。中国在增强综合国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都取得巨大的成绩。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欢欣鼓舞的。但是,要看到,从社会进步和人类进化的角度看,现在中国不是前进了,而是落后了。这是令人最担忧的地方。如果按现在的发展模式和办法继续走下去,中国的财富必将不断增加,物质生活必将不断提高,但是,伦理道德也会不断沦丧,人际关系也会不断恶化。  

        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力的最好经济形式,一定要坚持下去。市场经济调动起来的人的自私自利性是一切坏事的根源,一定要克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依靠中国文化,只有依靠中国文化主导下的中国经济学,来源于西方文化的不论那一种经济学都无法解决中国的问题。

        中国经济学应该以中国文化为主导

        党中央在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市场经济好比一头脱缰的千里马,跑得快,也会伤人。这个千里马能够驾驭吗?能,完全能。问题是看由谁来驾驭。由西方文化驾驭,固然能够使它跑得快,但是必然会伤人;由中国文化驾驭,不但能叫它跑得快,而且不会伤人。  

        市场经济的根本规律是供求规律。供给与需求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生产与分配、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这是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在解决,而又一直没有解决好的大问题。人们的幸福与苦难来源于此,社会的和谐与动乱、世界的和平与战争亦来源于此。供求规律的具体内容是,供求平衡,万事如意。供大于求,生产的商品卖不出去,必然发生生产过剩危机。供小于求,生产不足,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则会发生商品匮乏危机。这里讲的需求是指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求。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求从质上讲是无限的,从量上讲则是有限的。这种量的需求有限性表现为日常生活需求有限,支付能力有限,大自然提供的物质资源有限。这种需求的质的无限性和量的有限性处理得好就会供求平衡,处理得不好,就会供求失衡,引发经济危机。而供求失衡则来源于生产与分配、效率与公平的失衡。生产、效率与分配、公平的失衡又来源于人的自私自利性。难道事实不正是如此吗?

       市场经济最早产生于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一大弊病就是经常发生生产过剩危机,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经济危机。开始,几乎每隔10年就发生一次经济危机。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相对减少,但是,并没有停止。1997年7月从泰国爆发的亚洲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到1999年方告结束。事隔10年,2007年2月由美国引发的金融风暴,迅速绵延全球,形成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这种经济危机表现形式不同,实质是一样的,完全是资本家不断追求利润扩大化造成的。资本家为了谋取高额利润,一方面无限扩张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多方压低劳动者的工资收入,结果是,资本家生产的商品堆积如山,劳动者手里缺钱买不起,于是便发生了生产过剩危机。好心的人们会说,资本家把卖不出去的商品发给穷人吃用,不就没有经济危机了。资本家是利欲熏心的人,他们宁愿把卖不出去的牛奶到在海里,也不会给穷人喝的。这就是说,经济危机归根结底是由人的自私自利性造成的。而西方文化则是激发人的自私自利性的原动力。

        宇宙的运行把地球分为东西两个不同基因的半球,产生了东西方两种文化。西方文化的基因是以物为本,以斗为贵。其核心价值观是,竞争→斗争→战争→人类毁灭。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的基因是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其核心价值观是,仁爱→友爱→互助→世界大同。这两种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做过不同的贡献。世界的进化沿着物质进化时期→物种进化时期→人类进化时期的路线发展的。物种进化的原则是生存竞争。人类进化的原则是互助。生存竞争在促进动物向人类进化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生存竞争,人类就不会产生。但是,当进入人类进化时期,如果继续实行竞争的原则,那就只能把人类 引向倒退。遗憾的是,西方国家至今还奉行竞争原则,从这一点说 ,西方国家仍然处于物种进化时期。西方国家的科技发展使得人们眼花缭乱,异口同声地把西方国家说成是先进国家。从世界进化的进程看,自古奉行互助原则的中国,比西方国家先进了整整一个进化时期。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由于遭到西方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不少中国人,丧失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把先进的中国看成落后的国家,一头栽到西方找出路,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但丢掉了中国文化,而且招致了无尽的灾难与痛苦。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呀!

        市场经济本身就具有竞争机制。西方文化以竞争为最高指导原则,已经在西方文化支配下的市场经济始终处于竞争的状态之中。越竞争,人的私心越重。人的私心越重,越重视满足需求的无限性,越忽视需求的量的有限性,从而不断发生经济危机。竞争不过,就斗争,斗争不过,就战争。远的不说,以20世纪为例,这100年来以来,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战后又是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冷战之后又是局部战争,又是恐怖与反对恐怖的战争。总之,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在西方文化支配下的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生产过剩危机,危机过后,经过一个时间的高涨,又开始新的危机。每一场危机发生之后,资产阶级要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进行一次调整修补工作,先是在国内,后来在国际,现在又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调整。但是,不管怎样修修补补,只要以西方文化指导市场经济,经济危机就消除不了,直至把人类毁灭掉。正因为如此,西方的大历史学家、大科学家,频频发出呼吁,要向中国的孔子和大乘佛法学习人类生存下去的大智慧。

        中国文化由道学、儒学、释学三学组成。

        道学的始祖是老子,代表作为《道德经》,以执政为民为本,主要体现在“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儒学的始祖是孔子,代表作为《论语》,以仁为本,以孝弟为根,主要体现在由孔子归纳的人从天道中得到的“五字道”:公、诚、仁、中、行。公就是无私;诚就是真实无欺;仁就是互相敬爱,就是孝亲尊师,泛爱众;中就是中庸之道,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不左不右;行就是进步,自强不息。   

        释学的始祖是释迦牟尼佛,代表作为《佛说十善业道经》,以十善业道为本,主要体现在: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

        中国文化的天赋使命是消除人的自私自利性。用中国文化指导市场经济,必能有效地发挥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抑制和克服市场经济的各种弊病。如果商品生产者人人都有一颗仁爱心、慈悲心,就不会只为自己发横财而无限扩大生产,不会过挥霍浪费、骄奢淫逸的生活,不会在生产上只顾效率、在分配不顾公平,从而也就不会发生生产过剩危机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想想看,如果执政者、生产者,人人都克服了自私自利之心,都有一颗真诚心、平等心、慈悲心,一定会正确处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那就不会有经济危机了。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学一定要以中国文化为主导。

       深入研究历史和现状 找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西方经济理论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有深入的研究,对解决生产过剩危机有一定的经验和办法。中国经济学以中国文化为主导,同时也要吸收西方经济理论中的有用成分。

        创立中国经济学首要的任务是要把中国市场经济的历史和现状弄清楚。

        中国早在夏商周代就有了商品经济,到了唐代,封建社会达到顶峰。公元11世纪前后,也就是北宋时期,欧洲正在处于中世纪“黑暗时代”,而中国在生产力水平、海内外贸易、科学技术、思想文化诸方面都领先于世界,基本上具备了率先演变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和可能。只是由于封建保守势力的阻扰,使中国社会的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尽管如此,近代以来,中国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沿海和内地的大中城市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到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已经已经有了官僚买办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工业三个阶段。解放前,除过大中城市以外,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主要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缺乏的只是机器生产。中国在经济上落后主要落后在这里。

        中国既然自古以来就有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就一定会有指导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理论。认为中国没有市场经济和指导市场经济的理论的观点是错误的。早在春秋末年,越国的大夫范蠡就精通商道,他不仅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个精明的实业家,被誉为中国的“商圣”。《史记。货殖列传》就是中国古代经济史和经济理论的专著。中国的近代和现代也有不少经济论著。总之,中国的经济理论深藏在中国的古籍和经验之中,需要我们去开掘。

        创立中国经济学也要研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和理论,以便比较和借鉴。

        只要我们对中国的经济历史、经济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和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对中国市场经济的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就一定能够写出一部合格的中国经济学。

        据了解,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徐华先生正在带领他的研究生,进行学习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解决经济问题的工作 ,并且有创立中国经济学的意图。我们听了很高兴。可能还有更多的学者正在从事这项工作。我已经进入耄耋之年,无力完成此项任务了,只好寄希望于大家了。(2009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