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1.21猎人宝宝:一个民间发明家的传奇故事:专利生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58:01

民间发明家常给人怀才不遇、苦闷连连的印象,徐士龙是个例外。如今他在上海市中心拥有一栋高层办公楼的整个顶层,座驾是奔驰350,没有一分钱贷款。不过10年前,创业中的他曾长期蜗居在一个帐篷里,出入要长时间地坐公交车,更被几百万债务压得喘不过气。为了5000元专利申请费,他和妻子商量了三天——到底花不花这个钱。

最后,他还是决定花这5000块钱。就是这件专利,让他后来在软土地基处理领域有了绝对的技术优势。

中国已成为专利申请大国,非职务发明在其中占据半壁江山,但借着专利创业成功者寥寥。徐士龙肯定是一个难得的成功者,他还在专利战中打败了跨国巨头,在国外开始了高水平的专利经营。即使是大企业,这也没几家能做到。

春节后,徐士龙在东南亚接的两个大合同刚刚开工,而最近,他又和外方签下一个新合同。

这是一个典型而又特别的“专利生存”故事。

“嫩豆腐”——“老豆腐”——“豆腐干”

徐士龙从童年到长大成人、开始工作,一直身处码头。1980年代末,他开始琢磨怎么把江滩烂泥地弄结实,拓展建设用地。

软地基处理是个世界性难题。经典方法是在软土里拌水泥——每平方米要用300公斤,成本高,还造成污染。

徐士龙觉得,把土里的水抽光是个办法;但试验了多年,一直不太成功。1998年,很偶然地看到一辆重型卡车碾过工地,他突然来了灵感——水不能只靠抽,还要像拧毛巾那样施加压力。

徐士龙说,当时只有个大致思路,想把思路变成技术方案,要全身心扑上去做。那时外高桥港区正在扩建,项目方知道徐士龙,有意请他试试。机不可失,他丢掉国企处级干部的铁饭碗,到处借了几百万,来到外高桥。

一片荒凉的海边,徐士龙搭了帐篷,扑在现场大干起来。艰苦自不待言:债主截过他,所有的创业伙伴一个个先后离去……直到2001年春,前景开始明朗。他设计了一系列工程设备,开发出整套施工方法,就像做豆腐那样,通过抽水和施压,把软土从“嫩豆腐”变成“老豆腐”,最后成为“豆腐干”。整个过程,不用添加一包水泥。

在港区给他的1000平方米试验田里,他的“豆腐干”指标优异。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中如的鉴定意见是:该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但那年夏天,徐士龙得到消息说,曾参加他成果汇报会的某高校,正根据他的技术写论文:“没署你的名。”徐士龙有一点专利意识,左思右想,他觉得唯一的对策是靠专利“正名”。一咬牙,他说服妻子拿5000元申请了专利。

徐士龙说,因为港口方面认可他的发明人身份,别人也没再说什么。这场技术权之争后来没起什么波澜。1个多月后,那篇论文发表了。如果稍有犹豫,他会因为论文发表在先而失去专利权。

专利意识,就是这样微妙。

发明原创者——搭团队的技术带头人

徐士龙目前身兼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见过许多困窘的民间发明人。他常常现身说法给他们忠告:“有了专利,技术不过硬也没用。”

由于和传统技术路线大相径庭,更因为草根身份,徐士龙在推广他的专利技术之时遇到了很多难题,关键是人家不信任。这也难怪,软土地基处理,动不动就是百万平方米、上亿投资的大项目,每个合同拍板前,一步步审核都是最严格的,最后还必须由高层领导签字担责。好在指标实实在在摆在那儿:外高桥港口三到五期,总面积近400万平方米,用他的方法处理,至今无一处损坏;浦东机场二号跑道,沉降只是一号跑道的1/4。而且,每个工程都省下了数以亿计的资金,工期缩短1/3以上。

徐士龙说,2002年之后,他一个个积累成功案例,从上海开始,沿江和海岸线拓展,从北仑港到胶东半岛,从北部湾到渤海湾……逐渐赢得了声望,专利的推广速度一年年加快。至今,用他的方法处理的软土面积已近9000万平方米。

同其他民间发明人往往局限于“个人奋斗”相比,徐士龙更开放,因此更好地完成了从发明原创者向技术带头人的转型。他只有大专学历,理论并不擅长。为此,他一直与国内一线高校的岩土处理专家合作。专家帮着构筑理论基础,也建立起一整套施工参数:某种土质,该施加多大压力、抽多少水,最终能达到什么指标,理论模型都能精确预计。徐士龙说他如今的主要工作是搭团队,公司里最大的部门是研发部,那里由教授领衔,40多人基本都是硕士和博士。几年来,公司又新开发出20多项专利,形成了创新体系和专利保护网。

靠专利技术拿施工合同——经营专利

靠专利参与国际竞争是许多高科技企业的梦想。徐士龙做到了,但这过程中多少有些无奈。

随着专利渐获认可,仿冒者多了起来,“至少有20家。”客气的话,仿冒者对他的技术做些微调,然后跟他竞标;不客气的,不仅抄,还提起“专利无效”的诉讼。徐士龙很少主动打官司,多是应诉,因为对手一般都是大公司,不少背景“深厚”。徐士龙说,他的公司每年最大的支出不是研发,而是法务。幸好,法院最终维护了他的专利权,但要扫清仿冒者,他力所不及。

国内有李鬼,在国外他却体会到了更多尊重,不少国家的政府出面,请他去交流、竞标。国外对专利权的重视,让徐士龙看到了机会。由此,他开始全球布局。

创业10年后,2009年,徐士龙经历了一场重量级的官司。在越南,他接到首个海外订单的同时,也收到了律师函——全球软土地基处理的老大法国梅纳公司起诉他“侵犯专利”。由于他在越南已申请专利,在付出数百万美元律师费后,赢了;而梅纳彻底退出了越南市场。这是徐士龙在海外打的唯一一场官司。自此,在国际市场上他一路坦途。

国外对专利的重视让他得以施展更高层次的专利战略。他不再靠技术拿施工合同,而转向经营专利——以专利入股,和当地大企业合资组建公司,参与竞标。接单后,对方马上付30%工程款给他作为专利费,以后再按股本分享利润。这种模式下,徐士龙不用出一个工人,只要制定技术方案,派两三个代表监督施工,就能坐享高收益。目前,徐士龙已在22个国家申请专利,承接项目10多个,海外市场业务比重已近一半。去年,行业龙头梅纳在东南亚的子公司被他兼并。

很少有人比徐士龙更知道专利的滋味。(记者 张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