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 镫恒的咒语:第二课时  课题 两代人的对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31:46

第二课时  课题   两代人的对话

【教学媒体】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利用了远程教育及网络技术,制作了教学课件进行教学,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造了更多的时间。

【教学方法】(老师和学生的教学准备;具体的教和学的方法等)

主要教学方法,是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法,辅之以老师必要的点拨。课后要求主要是践行,即把课上所学的内容,运用到与父母交往的实践中。

课前准备:对模拟表演先作出布置。这个模拟扮演活动,意在帮助学生正确地与父母沟通,要考虑多种因素和可能,正确解决与父母的矛盾。要把剧情让学生看仔细,让学生设计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形,最后找出双方可以接受的办法。应该给学生提出要求,在准备扮演活动中整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内容提纲】(本课时)

二.两代人的对话

1.架起理解的桥梁

(1)要亲近父母,跨越代沟

     沟通是双方的事,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2)学会遇事与父母商量

     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这样看似冲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

(3)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最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2.交往讲艺术

(1)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

(2)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

(3)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

(4)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要宽容。

 

【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践反馈

 

【教学过程】(实录课堂教学的详细内容和程序,如导入、活动、实践活动等各环节及其注意事项和具体案例问题,并注明活动设计意图和操作方法等;要详细、具有操作性)

【情景导入】最近,华华在自己的卧室门上挂上了“请勿打扰”的牌子,让妈妈百思不得其解:“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还是孩子已经独立到非要挂牌子的地步?”爸爸也难过地说:“自从挂了那块牌子,我觉得好好的家就像旅馆似的。”但华华却不以为然。

引导学生讨论:父母为什么为难过?你对此怎么看待?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板书课题:两代人的对话   架起沟通的桥梁

【辩论明理】借我慧眼——正确看待与父母的冲突。

活动内容:根据书上的两个观点“家不是说理的地方。俗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和“家是爱的港湾,因为家里的矛盾易产生、也易解决,关键看我们怎么对待”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矛盾,因为夸大与父母的矛盾,会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有抵触情绪,妨碍沟通;看不到矛盾,会不在意解决与父母的矛盾,也不利于矛盾的解决和学生的进步。

教师活动: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由老师举个具体的例子设计教学情境,分析处理方法,接着让学生讲自己如何处理家庭矛盾,最终得出有必要、有办法解决家庭矛盾的结论。当学生的争辩僵持不下的时候,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异中见同;当学生争辩趋同的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同中见异。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在活动中,要注意渗透辨证的观点,要注意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比如清官难断家务事,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家务事通常属于什么性质?是不是每件事只有一个答案?不同的观点和行为分别有什么合理的地方?如果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理解和思考,你会不会一定坚持自己的主见?在各有利弊的情况下,尊重别人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好处?在自己有理的情况下,应不应得理不让人?可以不同意别人的做法,要不要尊重别人的选择?又如说明家中矛盾容易解决,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从父母爱子女、体谅子女的困难、期待子女更好等角度,论证自己的观点。讨论和争辩的过程,是道德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的过程,对于掌握与家人交往的方法和艺术、提高教育实效有重大作用。

板书:亲近父母,跨越代沟

【情景选择】探究处理与父母冲突的步骤,了解商量的大致过程。

情景:小冰向爸爸提出晚饭后到同学家做作业,顺便看会儿录像。爸爸同意了,但要求她8点前回家。小冰想,现在已经快7点了,那么快就回来不合理!一时冒了火。

结合教材中小冰的例子,小冰冒火的理由是什么?爸爸的理由是什么?你的协调办法是什么?让学生选择并说理由。

A、干脆不去同学家了;

B、按照家长的意思办,8点前到家;

C、先斩后奏,写完作业、看完录像再回来。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第一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处理这一问题的各种可能,并分析其利弊。比如:不到同学家做作业、看录象了,回导致对同学失信,自己也不满意,由此还会迁怒于家长;按家长的要求做,这保证了安全和休息,可未必有时间看录象,自己和同学都不能尽兴;不理家长的要求,写完作业、看完录象再回来,这会让家长担心、着急,说不定到现场亲自捉拿;与家长协商,双方都作些让步,可能双方都满意。第二步在分析各种可能、权衡各种利弊后,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方法,这时可以对这些具体方法进行再剖析,在比较中选择最优方案。第三步,让学生把思考和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梳理一下,上升到一般方法论的高度,即引导学生善于与家长沟通,向本框教育目标靠拢。

教学建议:在活动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分析和选择,不应该预定某种解决问题的模式;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方案,分析利弊,正确选择;老师要有足够的准备,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难以预料的情况。当老师遇到没有把握回答或者难以驾驭的问题时,可以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将问题留待课下探究。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吗?——善于与家长沟通。

板书:学会遇事与父母沟通商量

常言道:“快乐与别人共享,快乐可以增加一倍;痛苦与别人分担,痛苦可以减少一半”,其实说的就是沟通的重要性。那么,如何与家长沟通呢?其中最冷静的办法就是找到分歧的症结所在,寻找解决问题可能涉及的多种方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换位思考”,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寻找“共同语言”。另外,沟通中还要懂得并善于“妥协”,退一步海阔天空!

名人名言: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毛泽东。

相关链接:了解处理家庭冲突六步法

第一步:明确冲突是什么?

第二步:进一步分析产生分析的原因。

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一问题可能涉及的各种方式。

第四步:判断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一方不能接受的。

第五步:确定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式。

第六步:检验最终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否有效。

【模拟表演】分析总结与父母打交道的要领。

小莉是独生女,14岁生日前,本班几个要好的同学和几个小学同学都说好要参加她的生日聚会,小莉也想利用这个机会与同学聊聊天,放松放松。可她的家境并不富裕,父母上班又忙。怎么办?让我们大家一起帮小莉出出主义。

活动内容:根据教材中小莉的例子模拟与家长沟通的过程。要求:一部分同学当“家长”,一部分同学当“小莉”,模拟表演小莉与家长商量的过程。

活动步骤:先表演,再总结要领,然后交流方法和体验,最后看相关链接。

设计意图:活动侧重于探究处理冲突的步骤,这个活动侧重于让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要领,不光有个步骤问题,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沟通涉及的经验很多,核心是以爱的方式尊重父母,理解父母。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首先要在课前让学生了解这一情景,并作出分工、准备。其次,在课堂上安排学生扮演。扮演中最好有不版本,即有对的,有错的;有事先准备的,有临时生成的;有扮演者的表现,也可以有台下同学的表现。这样做才有比较、有可辨析的材料,供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道德,在辨析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再次,要注意归纳学生的经验,如交往中的主观动机、面部表情、行为动作、内心所想、沟通预期、基本态度、基本策略等,这有助于学生从不同侧面把握沟通的要领。最后要注意在学生中交流自己平时的经验和体会。因为这些包含着学生的经验,容易引起同龄人的共鸣,而且易于与新学内容共同构建适合学生自己的思维框架和知识框架。

教学建议:在活动前,老师应该多设想几种可能的沟通方式和结果,以便知道学生演示;活动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不参与扮演的同学仔细观察,多作结论;活动后,要注意总结,从正反两个方面帮学生得出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的课后,让学生有意识地用这些有效有益的办法与家长沟通,将教育的成果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上。

总结提升:有效沟通要掌握基本要领。其中,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板书:把握沟通的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实话实说】交往的艺术。

板书:交往的艺术。

1、阅读分析:毛毛的故事。共三个题目。(见教材P26页)

⑴第一问得出:交往的三个艺术:赞赏父母,认真聆听,帮助父母。

板书:赞赏父母,认真聆听,帮助父母。

⑵第二问得出:与家长交往的核心是爱的奉献。

⑶第三问,先分析下面材料再发言后总结:

材料:母亲在数落儿子,儿子一边看书一边聆听教诲。忽然儿子问母亲:“妈妈,一本内容枯燥冗长的书和说话罗嗦有什么区别?”母亲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可以把书丢一边,可是却无法叫罗嗦的人闭嘴。”说完,母亲突然恍然大悟。“啊!你是在嫌我罗嗦呀!”母子俩都笑了。儿子用幽默的方法不仅提醒了习惯唠叨的母亲,而且自然地避免了母子之间的冲突。请出几个类似的金点子。

教师行为:在引导的时候,重点应提示学生“策略”内容并不重要,而且因人而异;重要的是当我们面对问题的时候,要学习思考什么是双赢的策略?要尽量避免“不满——冲突——冷战”这样的应对模式。

教学建议:要提示学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处境不一样,价值观取向不一样,对一个人是好的选择,对另一个人未必是好的。当没有“最好”即没有双赢时,要选择“更好”。

教师提示,学生齐读:与父母交往三字经

2、阅读感悟:材料(见教材P27页相关链接)

交往的艺术:家庭交往要宽容,别太计较。

板书:宽容不计较

 

【课堂测评】(测评题及参考答案;每课时的客观题和主观题合计不少于6道)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家中,父母与我们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代沟,对此正确的做法是(  C   )

A、清宫难断家务事,不用管它

B、反正父母疼爱我,我懒得去理他们

C、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

D、我还小,长大了看我怎么对待他们

2、当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和家长商量,因为商量就是   (  A  )

A.沟通的过程                B.妥协退让

C.战胜父母,让他们让步      D.找冲突,找矛盾

3、我们与父母进行沟通,其关键是( B   )

A.彼此了解             B.尊重理解          

C.换位细考             D.求同存异

4、两代人之间存在差异,我们与父母进行沟通,其结果是(  D  )

A.了解父母             B.耐心解释         

C.尊重理解             D.求同存异

5、在家庭交往中,如果父母做错了,应该( B   )

A.与父母争个高低上下                           

B.多原谅,要宽容父母

C.让他们认错,不然丢了自己的面子                

D.不理他们,谁让他们做错了事

6、我们与父母进行沟通,要使沟通的障碍大大减少,我们对待父母的方式是(  B  )

A.了解父母             B.以爱的方式   

 C.敞开心扉            D.求同存异

7、有人对5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反映与父母有代沟的选择较为集中,具体表现在“穿衣打扮”、“父母唠叨”、“业余爱好”、“零用钱消费”、“课外读物”、“交友”、“隐私”等方面的分歧,这表明( C)

A、严也是一种爱

B、我们要努力克服逆反心理

C、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

D、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

二、多项选择题:

1、学会赞赏父母对增进亲情和沟通来说,非常有益,因为(   ABC )

A、赞美父母,他们会感到甜   

B、赞美父母,他们会开心      

C、赞赏是增进亲情的有效方法   

D、父母对我们的呵护是理所当然,不用去赞赏

2、我们与父母进行沟通,正确的认识是(  ABCD   )

A、沟通是双方的事  

B、沟通使看似冲突的事情有了回旋的余地 

C、沟通得好,我们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变家长的主意 

D、通过沟通,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

3、与父母交往也应讲艺术,我们学生应该注意的具体要求是( ABCD   )

A、赞赏父母                  B、认真聆听     

C、帮助父母                  D、宽容父母,与父母不必太计较

4、在家庭交往中,我们应该注意的是(   ABCD  )

A、不必太计较         

B、不要非与父母争个高低         

C、父母错了,也要多原谅     

D、我们认了错,也不会丢面子 ,反而让我们丢掉包袱, 得到更多的爱与快乐 

三、问答题:

1、回忆你的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次与父母发生冲突的情景,当时你是怎样做的?你的父母又是怎样做的?现在的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略。

 

 2、“妈,星期天给我买双耐克鞋,我们班几乎所有的男生都有。”儿子用命令的口气对妈妈说。

“你怎么老在穿衣打扮上和别人攀比?你怎么不说谁学习好。你得好好向人家学习?”妈妈不高兴地说。

“行了,行了。你不就是怕花钱吗?真是个守财奴!”儿子不屑地说。

妈妈一听顿时来了气,“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光你上这所学校去我就掏了两万,我为你怕花钱吗?我是讨厌你和别人攀比。”

“好了,没鞋我不去上学,打工还你的钱总行了吧?”

于是,母子俩之间的争吵爆发了。

请你为故事中的儿子提出几个化解矛盾的锦囊妙计。

    答:书P25

 

【作业布置】(突出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新材料、新问题的设计等)

两代人的对话:

父母说:这一代独生子女太幸福了,不愁吃不愁穿,哪里像我们当年什么都没有。

孩子说:生活有时太茫然,我们的痛苦你们无法理解。

父母说: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动不动就说苦闷,甚至要自杀,若像我们当年的生活不是早死了几十遍了。

孩子说:难道物质的贫乏就一定比精神的痛苦更令人沮丧?

父母说:现在的孩子早熟,早恋的孩子都不是好孩子。

孩子说:爱情并非是毒药,顺其自然最好。……

请回答:对话反映了什么问题?你认为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答: 反映了两代人的代购问题。     书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