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特琳:奥运前夕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反共芭蕾舞剧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34:17
 
奥运前夕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反共芭蕾舞剧

 

作者:李正忠    

 


   正值2008年春季,距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100天左右,新落成不久的国家大剧院隆重推出的奥运演出季,上演了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演出的芭蕾舞剧《红色吉赛尔》(4月27日—28日)。


  这部芭蕾舞剧,从音乐创作,到舞蹈编排,到表演技巧,并无什么可圈可点之处;甚至从芭蕾舞剧已趋于成熟的程式运用,作为一部舞剧所应有的独舞、双人舞、群舞等独具匠心的安排,尤其是从音乐创作到舞蹈设计所应该有的色彩明暗、浓淡对比,多种风格的交相辉映,和在剧情上的疏密有致的处理,都没有什么可称道的地方。整场演出,观众从中得不到什么美的享受。而且这次在北京的演出,音乐放的是录音(别的地方演出不知是否也是如此),也没有惯常作为一部芭蕾舞剧点睛之笔的序曲。芭蕾舞剧,通常被人们称为“艺术中的艺术”;高水平的交响乐队的演奏,出类拔萃的舞蹈表演,与独具特色的舞台布景,互相映衬,结为整体,互不可缺。这次如此大造舆论、大加宣传、票价如此之高的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的演出,竟然用录音来代替交响乐队的演奏,这样,号称音响效果在世界上处于顶尖水平的国家大剧院已变得“英雄无用武之地”;而且有的时候,可能因设备掌握不好,音量失控,整个剧场轰鸣嘈杂,简直和演奏摇滚乐相差无几。这哪里是高雅的芭蕾舞剧的演出?这是在愚弄首都的观众!


  对于这样一部在艺术上并无突出成就的芭蕾舞剧,国内某知名媒体的报道说,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一直力求”把它“带到北京”,这次“他们的愿望得以实现”了。我观摩了该团的演出,并查阅了一些有关资料,感到他们的“心意”似乎并不难理解。


  芭蕾舞剧《吉赛尔》,是法国古典芭蕾传统剧目之一,早期浪漫主义芭蕾的代表作品。该剧描写农家少女吉赛尔被贵族阿尔伯特诱骗、遗弃,最后发疯而死(第一幕);化为幽灵后,仍痴情不改,并在危急关头拯救了阿尔伯特(第二幕)的故事。它是芭蕾舞剧中的一部“鬼戏”,辛辣地讽刺和控诉了欧洲中世纪封建等级制度的黑暗与残暴。


  而《红色吉赛尔》一剧问世于1997年。该剧构思、创作之际,正值苏共跨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内反共声浪高涨之时。该剧女主人公的原型,是沙俄时期红极一时的芭蕾舞演员奥莉加·斯别西芙采娃。十月革命后,她对革命采取抵触以至敌视态度。1923年,随在内战中溃败的白卫军官兵、原沙俄官员亡命巴黎。在法国期间她继续从事芭蕾事业,后又辗转英国、美国。但因精神和身体状况所至,其艺术生涯到1932年便告终止。最后在美国新泽西精神崩溃,住在精神病院长达数十年,直至身亡。该剧也分两幕。第一幕描写在革命浪潮中的彼得格勒,在“强权”的世界里,在“强势”人物的威慑下,“暴力”统治像墙壁一样包围着剧院,禁锢着芭蕾艺术,摧残着芭蕾舞女明星,使她们在精神、事业和爱情上饱受折磨,最终她们也加入到逃亡者的队伍来到巴黎。第二幕表现逃亡的芭蕾“女神”,虽身在自由的巴黎,但漂泊异乡的苦闷与失落,往昔的阴影,如影随形地跟随她;尤其是那“红色”的噩梦始终挥之不去,使她片刻不得安宁,精神濒于崩溃。她塑造得最完美的角色是“吉赛尔”;现实中的她最终也沦为疯妇,该剧到此结束。至于她疯后如何,剧中未作交待。但该剧借用传统芭蕾舞剧《吉赛尔》的隐喻,是十分清楚的。它是一部“拟鬼戏”。它疯刺和控诉的是十月革命——这一以“红色”为标志的无产阶级革命。


  《红色吉赛尔》特有的内涵,与它诞生时的时代背景是有关的。当时,在俄罗斯文艺界,反共作品十分时髦,《红色吉赛尔》是应运而生的。而当时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为了其政治目的和意识形态企图,对这种反对共产主义内容的作品,自然是持欢迎态度,尽管到那个时候,这样的内容在西方国家已是写烂演烂的老题材,已没有什么新鲜感了。而这时的俄罗斯情景又很不妙。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治危机不断,经济严重衰退,人民生活水平急速下降,怨声载道。就在《红色吉赛尔》问世后的第二年12月11日,正值索尔仁尼琴的80岁生日,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签署命令,授予索氏安德烈勋章(沙皇时代的一种勋章,1990年代俄罗斯政府恢复,曾授予利加乔夫等人)。索氏是苏联时代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是一个坚决反共、反社会主义的人,为了苏联解体,也可以说是立了汗马功劳。叶利钦将安德烈勋章授予索氏,也算是合情合理的事。但索氏却在其生日庆典上拒绝接受这一勋章,并公开声明:“最高当局使俄罗斯陷入了目前这样的危险状况,我不能接受他们的勋章”;“我在目前许多人挨饿和领不到工资的情况下,不能接受勋章。”(以上参见张捷《当今俄罗斯文坛扫描》第225—22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俄罗斯的困难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艾夫曼芭蕾舞团的日子肯定很不好过,编个把迎合西方人口味的芭蕾舞剧,到西方世界巡演巡演,卖点钱糊口,这也是一个法子,大家也可以理解。但自1980年代至1990年代之交,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危机、落入低谷,至今快20年了,世界局势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包括俄罗斯人民,对戈尔巴乔夫、索尔仁尼琴之流合谋,在其西方主子的指使下,搞垮苏共、解体苏联,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识和以前已大不相同了。而且这一反思并非自今日始。早在1994年5月,索尔仁尼琴从他在美国的隐居地佛蒙特回到俄罗斯的时候,在等候他的人群里就有人举着“索尔仁尼琴滚出俄罗斯”的标语牌;在欢迎声中不时也传出“可耻!犹大!把苏联毁了”的喊声。(同上,第217页)难道艾夫曼芭蕾舞团的领导层至今仍对此无动于衷?


  尤其是近20年来,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治稳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快速提高,国家实力迅速增强,国际地位一天天提升,创造了又一个世界奇迹。中国的和平崛起,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给全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的人民,指出了一条光明的前景;同时,也遭到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层层阻遏与围攻。在这种情况下,艾夫曼芭蕾舞团处心积虑地要把《红色吉赛尔》这样一出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拟鬼戏”“带到北京”,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说到这里,人们又不得不问问国家大剧院这次奥运演出季的组织者们,你们如此大动干戈地将艾夫曼芭蕾舞团的《红色吉赛尔》请到北京,请到位居天安门广场的国家大剧院来演出,到底居心何在?!


  笔者注意到,在某票务网站上,对艾夫曼芭蕾舞团这次带来的《红色吉赛尔》剧情概要,是这样介绍的:“第一幕——革命浪潮中的彼得格勒”;“新成立的政权残暴不仁,野心勃勃,每个方面都是顺我者昌,剧院后来陷入他们手中,舞蹈必须成为革命红军的政治工具。”对于剧中的“强势”人物,该“剧情概要”说他是“新政权密探组织一名成员”。可是在“国家大剧院奥运演出季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红色吉赛尔》”的演出节目单上,在“《红色吉赛尔》剧情介绍”中,以上文字全都没有了,并且将剧中的“强势”人物说成是“在独裁的沙皇政府里担任要职”。这次国家大剧院奥运演出季的组织者们以为这样一改,就将《红色吉赛尔》反共、反社会主义的主题变成了反对“独裁的沙皇政府”了。但该芭蕾舞剧的剧情、舞蹈编排并未作改动。第一幕中“强势”人物的形象,他所行的“军礼”;尤其是第二幕中所展现的女主人公挥之不去的“红色”梦魇,等等,都在告诉人们,它所控诉的是十月革命,它所演绎的是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内容。那么,国家大剧院奥运演出季的组织者们,在《红色吉赛尔》演出节目单上所作的这种颇费心思的改动,就只能说明他们是在欲盖弥彰。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原所长、本刊原主编)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