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斗罗1代金手指:余徐刚:海子妈妈谈海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46:34




    这颗彗星的陨落给人以震撼;他的陨落时间以及他的陨落方式。他的一生似乎只是为了发光。他把非常有限的生命浓缩了,让他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显示生命的全部辉煌。
        ——谢冕
    海子在孤独和寂寞中度过了一生,死后为众人如此重视,敬仰甚至崇拜,这在中国当代的文学史是绝无仅有的事。
        ——西川
    他不仅对现在,将来而且对过去都产生巨大的影响,是的根由之一点,海子有他特定的成就,而不是重一般的知识上带过来了诗歌史上的各种作品的共时存在,正如在山颠上万物尽收眼底一样。
        ——骆一禾
    海子让人认识到诗不是巨人的记忆,不是自娱自慰的玩物,不是炫耀才华的标时和求取现实功利的敲门砖,诗就是诗人的生命,是他们探索宇宙人,挑战世俗生活的武器和他们安身立命的根基。
        ——燎原
   

 海子妈妈操风琴,今年69岁(新诗代注:为纪念海子去世19周年,特选载余徐刚《海子传》中“海子妈妈谈海子”的篇章。海子妈妈现早已愈70岁了,祝愿这位伟大的母亲健康平安!),她的名字中透露出中国典型的传统农村母亲的淳朴,善良,温和,厚道的品质。
  这位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不会理解儿子海子所写的诗歌的含义,也不会想到他写的那些诗歌给中国文学史带来那么大的影响,当然他也不懂那些诗人作家们对海子的诗歌评价意味着什么,她只知道她亲骨肉写的稿子影响着好多的人,具体是一些什么,她也说不清楚。
  在提起自己的命运时,老人家不禁感慨自哀。在生下大孩子海子之前。2个女儿相继夭折,第一个女儿在2岁的时候因病而去,第二个女儿呱呱落地只在人间逗留了几十个小时。命运似乎是在和年轻的母亲开玩笑。
  海子的降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一丝幸福的曙光。在回忆农历1964年2月12日时海子诞生的那一刻,老妈妈似乎还能听见那响亮的啼哭声,仿佛那已经逝去40多年的幸福时刻发生在刚才的一瞬间,老人似乎是很容易被那气氛感染了,愉快的和我谈起了当年的事情。
  文革的特殊时期,父母都要早出晚归下地干活,小海子一个人呆在家里,自找乐趣。稍大一点的时候,大约2、3岁时,海子就喜欢跟大人一起去村大队,围观众人朗诵毛主席语录,这位天资聪慧的孩子,不久自己也学会了,耳濡目染中,竟识得不少的汉字,四岁便已登台背诵语录,俨然一副大人的样子,村子里的人都说他是神童天才。
 

 确实他是一位天才。老妈妈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非常自信。语调提升了一大截。海子上小学的时候,成绩十分突出,随着大弟弟和二弟弟的降生,使得原本贫困的家庭更加入不獒出,海子中午放学回家不能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吃上一顿饱饭,年幼的海子十分懂事,总是让2个弟弟先吃,轮到自己的时候,只是些残羹冷炙。而更多的时候海子是饿着肚子上学的。在谈到这一痛心事的时候,老母怕我不相信,一而再,再而三的说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学校里的老师对海子疼爱有加,但因为当时的生活条件所限制,老师只能把海子喊到家里吃一两餐,老师也只是爱莫能助。
  在放暑假时,小海子会和小朋友们一道,挥舞着小旗子,带领大家冲锋,玩着农村孩子的游戏。有时,他会发明一种游戏,因此他在小伙伴中的威望值很高。天气炎热的时候,他和小伙伴们光着屁股跳到池塘中去摸鱼,偷吃菱角,天气稍凉以后,他会独自带着自制的鱼竿来到村外的池塘边钓鱼,有时一整天都不回家,妈妈几次喊他回来。他却稍后即忘,这可把妈妈气坏了,有一次妈妈发了个大火,海子以后便很少在塘梗边钓鱼了。昔日的往事被妈妈说的有声有色,在说到海子童年的时候,妈妈对我说这孩子可听话了,海子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开朗,爱玩,调皮。
  就这样,海子在饥饿和半饥饿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天真无邪的小学5年。海子中学就读与怀宁县高河中学。上初中的时,他已经开始读一些课外书,包括一些武侠小说,这些课外书籍是从同学那借来的,海子在课堂上从来不会读这些书,他把有限的阅读时间放在了课外。由于很会调节学习时间,海子的功课也是一直稳居第一,海子刚十岁出头,遇到农忙的时候,一般星期六下午2节课后,海子从高河中学步行回家,帮生产队插秧割稻。星期天他要做整整一天的活.给家里挣几个工分,在年底分红的时候能帮家里多挣一些粮油。在忙完一天的活后,海子在菜地里拔2-3棵白菜自己炒熟后(没有油只有少许的盐)装如瓶中,这是他下个星期难得的美食,再从家背一大瓶子的腌萝卜和4、5斤的米,这是他在学校中的主要食物,他就是靠这些食物来维持他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提起海子吃腌萝卜,老妈妈说这孩子整个中学吃的最多的就是这个,上大学的时候他都怕提到这3个字。
  在两年制的高中里,海子的成绩遥遥领先与其他同学,还帮着老师批改试卷。老师知道,这位头脑敏捷、生性活泼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成大器。由于班级的文理科生比较失调。在高一下个学期班主任就让他选者了文科,海子听从了班主任的意见,老师说的是没有错的。
  一年后,海子以安庆地区第一名的文科高考成绩考取了中国最高的学府---北京大学。 
  那一年,他15岁!
  老妈妈松了一口气,孩子能考上北大是她一身的荣耀啊!即使是现在有孩子考取北大、全家人都欢天喜地。何况是在1979年刚刚恢复高考的第3年。考取北大非常不易。
  当15岁海子考取北京大学的消息不径而走后,全村子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情,说这孩子以后肯定大有作为,父母听到这种夸奖的话,当然乐在心头。
  海子上大学的前夕,家里宴请了海子一部分的高中老师、亲戚和朋友。在饭桌上,大家都鼓励海子好好读书,将来给家乡做更大的贡献,改变家乡贫穷的面貌,海子知道大家对他的期望值很高。但那时候他还不知道他考取北大对他人身意义究竟有多大。
  

    一个穷山村飞出了一个金凤凰!
  为了让儿子在北京能生活的更宽松,妈妈东借西凑了30元钱,给海子带上,海子平身口袋里第一次揣那么多的钱,感到沉甸甸的。以防不备,他把钱放进了内衣的口袋。离开家之前,海子千叮嘱万嘱咐父母要注意身体,弟弟们要好好的学习。
  海子离开了生活了15年的乡村,父亲把他送到了合肥,他独自乘火车来到了北京。
  京城的人文风貌和现代化的大厦让从农村来的海子羡慕不已,尽管初来北京,水土不服。但不久他就喜欢上了这里。
  老妈妈仍能清楚的记得他上大学给家里写的第一封信,在信中,他赞扬了他的老师和同学,他说他从家带来的行李在学校找不到了,多亏老师和同学帮忙,才不至于丢失。在生活和学习上,老师和同学给了他无微不致的关怀,他在北大的大家庭生活的很温暖。
  北大是真正培养人才的摇篮!海子在这里生活很快乐,当他对文学发生很大兴趣的时,他加入了五四文学社,通过交流学习,他在文学宝库汲取了不少营养,这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大是兼之并包的,他并没有以一个农村孩子的贫穷而使他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海子是幸运的,他幸运的选择了北大。
  每年寒假,海子都会回家过春节,给弟弟带一些粽子和核桃等小零食。而家里特地为海子准备的几斤腌腊肉也会等他回来一起分享,这是一年中家里最热闹的时候,一家人在一起吃饭,一块肉从海子碗里传到父母的碗里,再传到弟弟碗里,再传到海子碗里。
  直到工作后,海子还是坚持每年回家过年。
  大学毕业后,海子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家里人高兴得不得了。”老妈妈激动地说到,“第一个月90元的工资,他寄了60元回家。”这时的海子比以前稍显成熟了些。寒假在家过,除了和几个老表和同学吃饭喝酒,平时则喜欢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写作,不停地写。到了开年后,他的诗稿往往要积上一撂子。“我劝他不要太劳累,他就是不听,说这是他的工作。”老妈妈惋惜地说,“那时他的身体不怎么好,我担心用脑过度会影响他虚弱的身子。”
  88年孝顺的海子把妈妈接到北京昌平的宿舍。海子妈妈见到了海子的女朋友,老母亲对那位在电视台工作的女孩子印象特别好。在此之前,海子从未向两位老人提及谈婚论嫁的事,老人一直为这事急在心头,现在,老人一颗久悬的心终于安了下来。这趟北京之旅,海子陪着妈妈游览了北京城,品尝了各种风味小吃。临走前,海子递给妈妈300元钱,让妈妈回去买些自己喜欢吃的,用的东西。妈妈执意不要,她知道儿子的生活也很苦。但在海子的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妈妈方才接受了儿子的一片孝心。直到如今,老母亲还很懊悔地对记者说:“我真不该要了儿子的300元钱,那300元钱一定是他向别人借的啊!”往昔的心酸又使老母亲不禁黯神泪流。海子自杀后,做母亲的始终不相信这个事实。在海子的追悼会上,老妈妈有西川和骆一禾等人搀扶着看了儿子最后一眼。极度的悲痛使老母亲几次昏迷不醒。
  十几年过去了,皱纹布满了母亲的面容,憔悴不堪的她说自己已经走到了黄昏的尽头。对于一位母亲,亲骨肉的离去是她一生最大的悲哀,母亲对儿子的怀念是永远的。在梦里梦见儿子海子是她的最大幸福。当愿这位瘦弱,病重的老母亲身体早日康复,今后生活幸福快乐!我们一起为她祈祷。
  祝福伟大的王者之母!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4日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长诗《大扎撒》(未完成)、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曾与西川合印过诗集《麦地之瓮》。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但其大部分作品尚待整理出版。他认为,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西川撰文)(注:2001年4月28日,海子与诗人郭路生(食指)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海子的第一首诗是《亚洲铜》最后一首诗是《春天,十个海子》

根据海子死后一些诗人和作家发表的一些文章看,有人认为海子是死于精神分裂,有人认为他是江郎才尽,有人说海子的死是殉诗,有人说海子的死缘于城市和乡村的矛盾,甚至有人说海子的死是练气功走火入魔,这些说法反映了人们当时对海子之死的关注。海子死后,关于海子诗歌的水平问题,也有过一些大大小小的争论,有人说他的诗是伟大的诗,有人说他的诗思维混乱,语言苍白,不值一读。最近在某期书城杂志上就发表了某人一篇名叫《病句走大运》的文章,称自己是海子的大学同学,然后断章取义地找出若干句子,对海子的诗歌和文字水平提出质疑。

另外就是海子生前好友诗人西川的说法。在朱大可先生的文章《先知之门》中,他认为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从某个角度看,朱大可先生的论文似乎稍显得形而上了些,但是他的立论和论证是严谨的,所得出的结论也让许多人信服。

另一个值得重视的就是诗人西川。有关海子之死,西川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文章是《纪念》,做为海子的朋友,海子死后他又全面编辑过海子的诗歌作品,也许他的一些说法是最为可靠的。另外一点就是,当由于海子的死引发了众多青年诗人的自杀事件(这里面包括另一位北大诗人戈麦和更为有名的顾城)之后,西川又写了《死亡后记》,较为客观地分析了海子自杀的几种原因,并提醒青年诗人不要仿效海子的行动,好好珍惜生命。,这也表现了诗人西川的良好社会责任感。

海子的死引起了世人的震撼——平生落寞孤独的海子,死后引起了世人极大的注意。在这样一个缺乏精神和价值尺度的时代 , 一个诗人自杀了 , 他迫使大家重新审视、认识诗歌与生命。对诗人自杀的原因 ,人们有许多解释。四川诗人钟鸣在其文章《中间地带》里 , 把海子说成是一个奔走于小城昌平和首都北京之间的人 , 认为海子在两个地方都找不到自己的家 ,因此便只好让自己在精神上处于一种中间地带。上海评论家朱大可在其《宗教性诗人: 海子与骆一禾》一文中,赋予海子的死以崇高的仪典意义;于是海子成了一个英雄 , 成了20 世纪末中国诗坛为精神而献身的象征。有人将海子与屈原、王国维、朱湘 , 甚至希尔维亚·普拉斯扯在一起。美国学者奚密对海子之死的评价 ,是有一定道理的 :“是否这个雄心万丈的计划①损害了这位青年诗人的身心健康 ? 是否为了创造这篇超级史诗,他加给自己难以承受的压力 ? 是否孤独离群的生活所造成的极度抑郁令他无法继续其创作计划 ?是否, 如西川向笔者透露的 , 海子对‘天才早夭’的浪漫式的执迷使他陷于其中而最终实现了自己的顶言 ?”② 我还是比较赞同海子生前好友西川对海子自杀原因的看法。四川在《死亡后记》③一文中对海子自杀原因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考察 ,他认为,导致海子自杀的原因有如下几点:(1)自杀情结。海子是一个有自杀情结的人 , 他曾于 1986年自杀未遂。在海子的大量诗作中 ( 如发表于 1989年第一、二期《十月》上的《太阳·诗剧》和他至今未发表过的长诗《太阳·断头篇》等),也可以找到海子自杀的精神线索。他在诗中反复、具体地谈到死亡——死亡与农业、死亡与泥土、死亡与天堂 , 以及鲜血、头盖骨、尸体等等。甚至 ,海子还与其友人谈过自杀的方式。海子在死亡意象、死亡幻像、死亡话题中沉浸太深了 , 这一切对海子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暗示,并使得他最终不可控制地朝自身的黑暗陷落。(2)性格因素。他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爱干净 ,有时有点伤感,有时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 ,对理想爱情执着。(3)生活方式。海子的生活相当封闭。简单枯燥的生活害了海子,使他对人世间的温情和生之乐趣感受少了。(4)荣誉问题。和所有中国现当代诗人一样,海子面临着两方面的阻力。一方面是社会中某些人对诗人的不信任 ,以及某些守旧文学对于先锋文学的抵抗。这不是一个文学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另一方面是受到压制的先锋文学界内部的互不信任、互不理解、互相排斥。海子曾受过不少的诽谤和攻击。(5)气功问题。练气功练出了身体上的一些问题 ,出现幻听、幻觉等 , 影响了他的写作 ,破坏了他的心情,这对于一个视写作为自己生命的人来说 , 是一个灾难性的打击。 (6)自杀导火索。海子的不如意的爱情生活或许是导致海子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7)写作方式与写作理想。海子那一种燃烧自己青春激情方式的写作,或许是把他自己推进这个在写作与生活之间没有任何距离的黑洞里去的。三、不死的海子这颗彗星的陨落给人以震撼:它的陨落的时间,以及它的陨落的方式。他的一生似乎只为了发光。他把非常有限的生命浓缩了,让它在一个短暂的过程里,显示生命的全部辉煌。生命在每一个人的身上表现都不相同。有的生命比较漫长,这种生命的展示有如一串连续的镜头,是一种缓慢有节奏的展开。我们如今纪念的这位诗人却不是,他似乎知道自己只能匆匆,他容不得如此和缓。他的一生,是一种精华的集中展示。它是彗星的陨落。全部的过程都在燃烧,燃烧成一道发光的弧线。燃烧,而后熄灭。它的熄灭是猝然的,是惊雷和霹雳的闪爆!因为在有限的时空里有着强烈的电闪般的燃烧,所以这颗星辰的陨落留给人们以久远的思念。当然,在这思念背后,是对一种才华的敬意。充满才华的诗人消失了,但人们依然思念这种才华的闪光。不论采取任何一种方式,人的生命最终总要消失,而艺术的生命却因才华的闪光而得到延续。这种延续的长度是与才华的积蕴成正比的。这位诗人来自深厚而贫瘠的大地。他和大地上的村庄、村庄周围绵延的麦地血肉相通。他的一生都在用饱含汁液和水分的声音,呼唤这生长了谷物和生命的大地。他关于土地和土地上的生命的歌唱,有着绵远而浩瀚的背景──那里闪耀着人类高贵心灵的光芒。这位现代诗人是如此地心仪于那些古典的诗魂:屈原、但丁、莎士比亚……。他宣称要接续那些伟大星辰创造的史诗传统。这种宣称无疑是庄严而凝重的。

星辰在天空的燃烧和最后的消失是激动人心的。那一道弧线是一个永恒的记忆,但却更像是一个悲痛的预告。它预告着一种文化精神的终结。从那以后,像这位诗人这样对于伟大史诗刻骨铭心地景仰、并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实践这种理想的境界,仿佛是随着那弧光的消失而消失了。90年代似乎是一个拒绝的年代。人们愈是想念这位诗人毕生的追求,就愈是因他的缺席而痛感某种近于绝望的匮乏。诚然,作为过程,这诗人的一生过于短暂了。他的才华来不及充分地展示便宣告结束是他的不幸。但他以让人惊心动魄的短暂而赢得人们久远的怀念,而且,愈是久远这种怀念便愈是殷切,却非所有的诗人都能拥有的幸运。这不能说与他的猝然消失无关,但却与这位诗人对于诗歌的贡献绝对有关。他已成为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他的诗歌理想,他营造的独特的系列意象,他对于中国诗歌的创造性贡献──他把古典精神和现代精神、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乡土中国和都市文明作了成功的融合,以及他的敬业精神、他对于诗歌的虔敬。海子以后,还有什么让人长久谈论并产生激情的话题?我们无疑是在满怀疑虑地期待着。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
  它们一半而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
  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